馬太福音 9:27-38
馬太福音 9:27-34
27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28 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他們說:「主啊,我們信。」 29 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 30 他們的眼睛就開了。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31 他們出去,竟把他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 32 他們出去的時候,有人將鬼所附的一個啞巴帶到耶穌跟前來。 33 鬼被趕出去,啞巴就說出話來。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34 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馬太福音 9:27.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其他福音書作者沒有提及這兩個神蹟;因為,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約翰也明確證實(21:25),他們無意記錄基督的每一個行動,而只是通過簡要的概述來證明他是彌賽亞。現在馬太記載了兩個瞎子恢復視力,但並不像基督在許多其他場合那樣迅速地幫助那些不幸的人。當他們在路上向他呼喊時,他沒有回應,而是假裝沒有注意到他們,讓他們跟隨他到他的住處。在那裡,他最終問他們對他的能力有何信仰。他通過行動和言語都想考驗他們的信心;因為他讓他們懸而未決——不,他走過去,好像沒有聽到他們一樣——考驗他們的耐心,以及信心在他們心中紮根的程度。當他後來詢問他們是否相信時,他進行了同樣的調查。但可能會有人問,如果一個人確信上帝和基督的能力,這是否足以使他成為信徒?因為這似乎是這些話的意思,
28. 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但從聖經的其他經文來看,很明顯,如果我們不確信他的意願,我們對他能力的認識將是冷淡而無益的。然而基督對他們的回答感到滿意,並稱讚他們的信心,好像這已經是所能期望的一切了。我回答說,他們對他的恩典有所領悟;因為他們已經承認他是大衛的子孫;將這個稱號賜給他,作為他們民族的救贖主和所有祝福的源頭。因此,他詢問他們的能力,並進一步詢問他們是否真心相信。信心包含上帝的憐憫和父愛以及他的能力,以及基督慷慨的旨意以及他拯救的能力。但由於人們通常對上帝的能力和基督的能力的歸屬少於他們應有的,因此向瞎子提出這個問題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他們相信基督能做他們口中所宣稱的事。事實上,基督只是想知道他們是否真誠地將彌賽亞的榮譽歸於他;因此他稱讚他們的信心,因為在那個低微而卑微的外表下,他們承認他是大衛的子孫。
29. 照著你們的信心。雖然敘述的主題是施予兩個瞎子的一項顯著恩惠,但從基督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得出普遍的教義,即如果我們憑信心禱告,我們的禱告絕不會被拒絕。但是,如果那兩個信心微小且不完全形成的人都得到了他們所希望的,那麼現在那些被收養的靈所充滿,並依靠基督的犧牲而接近上帝的人的信心將會更加有效。
30. 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們。他要麼希望有其他人作為神蹟的見證人,要麼希望將其公佈延遲到另一個時間。他們立即到處宣揚的行為是值得責備的:至於有些人認為基督禁止他們是為了更激發他們,這種觀點已經被駁斥了。毫無疑問,禁止它是有一些原因的,只是我們不知道;而那些人,由於考慮不周的熱情,在適當的時機之前散佈了謠言。
32. 他們帶了一個啞巴到他那裡。這個人很可能不是天生啞巴,而是被交給魔鬼後,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因為並非所有啞巴都是被鬼附的。他受苦的方式,透過明顯的跡象,表明他的舌頭被一個邪惡的靈束縛著。眾人在他被治癒後發出的驚呼,說在以色列從未見過這樣的事,似乎是誇張的:因為上帝以前曾透過更大的神蹟在那群人中彰顯他的榮耀。但也許他們著眼於神蹟的目的,因為當時所有人的心都準備好期待彌賽亞的降臨。他們無疑是想頌揚上帝恩典的這一事例,而沒有貶低以前發生過的任何事。此外,應該注意的是,這不是一個預謀的聲明,而是一種突然爆發的讚嘆。
34. 但法利賽人說。由此可見,他們充滿了何等的憤怒和狂暴,竟毫不猶豫地用惡毒的誹謗攻擊上帝如此輝煌的工作。我們應該注意民眾的讚揚與那些人的褻瀆之間的對比。民眾說在以色列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這是一種源於對神聖榮耀的感受的承認:這使得那些膽敢,可以說,當面詛咒上帝的人,顯得更加瘋狂。我們也從中學到,當邪惡達到盲目的頂點時,無論上帝的工作多麼明顯,它都不會不被扭曲。毫無疑問,凡人竟然會反對他們的創造者,這是怪誕而不可思議的:但因此,更需要警惕那種因主對惡人長期忍耐後的報復而產生的盲目。
馬太福音 9:35-38
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37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馬太福音 9:35. 耶穌走遍 這句話是為了預防異議而說的,旨在告訴我們,基督的全部事工並未被詳細描述:因為他不斷地履行他的職責;也就是說,宣揚救贖的教義,並透過神蹟的增添來證實它。我們已經說過,天國的福音是根據其效果而得的稱謂,533 因為上帝透過這種方式將一群悲慘地分散的人聚集到他自己身邊,以便在他中間掌權;事實上,他建立他的寶座正是為了將完美的幸福賜予他所有的人民。然而,我們必須記住,我們必須順服上帝,以便他能將我們提升到天上的榮耀。
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 因此我們首先推斷,祭司們是多麼懶惰,他們雖然分散在全國各地,為要用天上的教義啟迪百姓,卻是懶惰的飯桶(提多書 1:12)。的確,他們誇耀自己是百姓的監督者;而且以這個頭銜自誇的人數並不少。然而,基督卻不承認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是牧者。在天主教中,現在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混亂,儘管它充滿了被稱為牧者的人:因為有大量的人以神職人員的名義吞噬羊群。他們是啞巴狗(以賽亞書 56:10),卻不羞於大聲喧嘩他們的等級制度。但我們必須聽從基督的聲音,他宣告,沒有工人就沒有牧者,那些沒有被福音的教義聚集到上帝羊圈裡的羊是迷失和分散的。他被憐憫所感動,證明他是天父忠實的僕人,為促進他百姓的救贖而努力,為了他們,他穿上了我們的肉身。現在他已被接到天上,他不再保留他在這必死生命中選擇承受的相同感受:然而他並沒有放棄對他教會的關懷,而是照看他迷失的羊,或者更確切地說,他聚集了他被狼殘酷追逐和撕裂的羊群。
37. 要收的莊稼多 他用這個比喻暗示,許多人已經成熟,可以接受福音。儘管後來大多數人卑鄙地、忘恩負義地拒絕了提供給他們的救恩,但與不信者混雜在一起的少數選民,卻被比作豐收的莊稼,因為上帝看重他自己的一小群人,勝過世上其餘的人。儘管當時有許多人擔任這個角色,但由於其中很少有人忠實地履行職責,他並沒有將他們列為工人:因為他用「工人」這個詞是褒義的。當保羅抱怨(哥林多後書 2:13)壞工人時,他指的是他們的誇耀:因為如果不是他們以虛假的藉口自誇,他就不會將「工人」這個稱號534賜給那些竭盡全力毀壞和浪費羊群的人。
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 因為沒有人會憑藉自己成為一個真誠忠實的福音傳道人,也沒有人能以適當的方式履行教師的職責,除非是那些主興起並賦予聖靈恩賜的人,「每當我們看到牧師匱乏時,我們必須仰望他,以求得補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獻上這個禱告,因為我們現在到處都看到教會的可怕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