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8:23-27; 馬可福音 4:35-41; 路加福音 8:22-25
馬太福音 8:23-27
23 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 24 海裡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25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 26 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 27 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馬可福音 4:35-41
35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36 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37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39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 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1 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路加福音 8:22-25
22 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邊去。」他們就開了船。 23 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 24 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 25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
我們很快就會再次提到一個湖,馬太福音 8:33 說豬群被猛烈地衝入湖中,但這兩個地方提到的湖是否是同一個,並未普遍達成共識。所有人都承認,革尼撒勒湖的水是宜人且有益健康的,但斯特拉波告訴我們,加大拉湖的水是如此不健康和有害,以至於飲用它的牲畜常常會掉毛和蹄子。因此,毫無疑問有兩個獨立的湖泊,並且它們相距甚遠。同樣毫無疑問的是,這裡提到的湖是革尼撒勒湖;基督渡過它之後,來到了加大拉人那裡,馬太福音 8:28 稱他們為格拉森人。
那些從名稱的多樣性推斷敘事不同的人,因為渴望被認為非常敏銳,卻被指責為極度無知:因為格拉森人的國家也因一個著名的城市加大拉而被稱為加大拉。在耶柔米的時代,這個名字被改變了;因此,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稱他們為革拉撒人。惡魔將豬群投入加大拉湖中,我毫不猶豫地承認:但當基督說,讓我們渡到對岸時,我無法將此解釋為指革尼撒勒湖以外的任何其他湖泊。
現在我們必須探究時間,這無法從馬太福音或路加福音中得知。只有馬可福音提到,那天晚上,基督用撒種的比喻講述了傳福音的事。因此,很明顯,他們沒有注意時間的順序;事實上,路加福音明確指出這一點,他說這事發生在某一天:因為這些話表明他對哪個事件發生得更早或更晚的問題不太關心。
馬太福音 8:23. 他上了船。馬可福音說,還有其他小船與他一同渡過:但基督與他的門徒上了自己的船。路加福音也引用了他的話:馬太福音更為簡潔。然而,他們在主要事實上是一致的,即基督躺下休息,並且在他睡著的時候,一場暴風雨突然來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攪動湖面的風暴並非偶然:因為上帝怎會允許他的兒子被波濤的暴力隨意驅趕呢?但在這個場合,他打算讓使徒們知道他們的信心仍然是多麼微弱和微不足道。儘管基督的睡眠是自然的,但它還有一個額外的目的,就是讓門徒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軟弱。我不會像許多人那樣說,基督假裝睡覺是為了考驗他們。相反,我認為他睡覺的方式是人類本性的條件和需要所要求的。
然而,他的神性看顧著他,所以使徒們沒有理由擔心不會立即得到安慰,或者不會從天上得到幫助。因此,讓我們得出結論,所有這一切都是由上帝的奧秘旨意安排的——基督睡著了,一場猛烈的風暴來臨,波浪淹沒了船,船處於即將沉沒的危險之中。讓我們從中學習,每當發生任何逆境時,主都在考驗我們的信心。如果苦難增長到幾乎要壓垮我們的地步,讓我們相信上帝這樣做是為了鍛鍊我們的耐心,或者以這種方式揭示我們隱藏的軟弱;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當使徒們被波浪淹沒時,他們以前隱藏的軟弱就被發現了。
25. 主啊,救我們。這是一個虔誠的禱告,人們會這樣想:因為當他們迷失時,除了向基督祈求安全,他們還能做什麼呢?但既然基督指責他們不信,我們就必須探究他們在哪方面犯了罪。當然,我毫不懷疑他們過於重視他們夫子的肉身存在:因為,根據馬可福音,他們不僅禱告,而且與他爭辯,夫子,你不在乎我們滅亡嗎?路加福音也描述了混亂和顫抖:夫子,夫子,我們滅亡了。他們本應相信基督的神性不會被肉體的睡眠所壓制,他們本應求助於他的神性。但他們什麼也不做,直到被極端危險所迫;然後他們被如此不合理的恐懼所淹沒,以至於他們認為只有基督醒來才能安全。這就是他指責他們不信的原因,因為如果他們憑著對他神聖力量的堅定信心,平靜地、沒有那麼多恐慌地期待他們所要求的幫助,那麼他們懇求他幫助他們反而是他們信心的證明。
在這裡,我們得到了一個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可能會被提出,並且源於他的責備。所有的恐懼都是有罪的,都與信心相悖嗎?首先,他並不是簡單地責備他們害怕,而是責備他們膽怯。馬可福音補充了 οὕτω 這個詞——你們為什麼如此膽怯?這個詞表明他們的恐慌超出了適當的界限。此外,他將信心與他們的恐懼對比,從而表明他談論的是過度的恐懼,這種恐懼的傾向不是為了鍛鍊他們的信心,卻要將其從腦海中驅逐。並非所有種類的恐懼都與信心對立。這一點從以下考量中顯而易見: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懼怕,一種懶惰和肉體的安全感就會悄然降臨,信心因此衰退,禱告的渴望變得遲鈍,對上帝的記憶最終熄滅。此外,那些不受災難感影響而懼怕的人,與其說他們堅定,不如說他們麻木不仁。
因此,我們看到喚醒信心的恐懼本身並無過錯,除非它超越了界限。它的過度在於擾亂或削弱信心的鎮定,而信心應當安息在上帝的話語上。但由於信徒從未能如此約束自己,以致他們的信心不受傷害,他們的恐懼幾乎總是伴隨著罪惡。然而,我們應當意識到,並非所有種類的恐懼都表明缺乏信心,而只有那種擾亂良心平安,使其不安息在上帝應許上的恐懼。
26. 他斥責風。馬可也記載了基督的話語,他對著大海說話,命令它靜默(σιώπα),即平靜——這並非說湖泊有任何感知,而是為了表明他聲音的力量達到了那些沒有感覺的元素。不僅是沒有感覺的大海和風,連邪惡的人,儘管他們頑固不化,也順從上帝的命令。因為當上帝樂意平息戰爭的喧囂時,他並不總是軟化人們兇猛的心靈,使他們順從,而是在他們的憤怒持續時,使武器從他們手中掉落:因此應驗了那句話,
他使戰爭止息,直到地極;他折弓,斷槍,用火焚燒戰車(詩篇 46:10)。
27. 但那些人卻驚奇。馬可和路加似乎是針對使徒說這話的;因為在記載基督責備他們之後,他們補充說,他們因懼怕而喊道:「這是誰?」然而,這更適用於那些尚未認識基督的其他人。無論我們採取這兩種觀點中的哪一種,神蹟的結果都顯明了基督的榮耀。如果有人認為是使徒們說話,那麼這些話的意義將是,他的神聖能力已充分證明,因為風和海都順從他。但由於這些話更可能是由其他人說的,福音書作者表明,這個神蹟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基督產生了一種敬畏,使他們準備好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