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9:23-26; 馬可福音 2:35-43; 路加福音 8:4-56

馬太福音 9:23-26; 馬可福音 2:35-43; 路加福音 8:4-56




馬太福音 9:23-26

23 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裡,看見有吹手,又有許多人亂嚷, 24 就說:「退去吧!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他。 25 眾人既被攆出,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 26 於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


馬可福音 5:35-43

35 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何必還勞動先生呢?」 36 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對管會堂的說:「不要怕,只要信!」 37 於是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同去,不許別人跟隨他。 38 他們來到管會堂的家裡;耶穌看見那裡亂嚷,並有人大大地哭泣哀號, 39 進到裡面,就對他們說:「為甚麼亂嚷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40 他們就嗤笑耶穌。耶穌把他們都攆出去,就帶著孩子的父母和跟隨的人進了孩子所在的地方, 41 就拉著孩子的手,對她說:「大利大,古米!」(翻出來就是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 42 那閨女立時起來走。他們就大大地驚奇;閨女已經十二歲了。 43 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不要叫人知道這事,又吩咐給她東西吃。



路加福音 8:49-56

49 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要勞動夫子。」 50 耶穌聽見就對他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51 耶穌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約翰、雅各,和女兒的父母,不許別人同他進去。 52 眾人都為這女兒哀哭捶胸。耶穌說:「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53 他們曉得女兒已經死了,就嗤笑耶穌。 54 耶穌拉著她的手,呼叫說:「女兒,起來吧!」 55 她的靈魂便回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東西吃。 56 她的父母驚奇得很;耶穌囑咐他們,不要把所做的事告訴人。




馬可福音 5:36. 不要怕,只要信。關於她死亡的消息帶來了絕望,因為他向基督所求的,不過是讓那生病的年輕女子得到解脫。因此,基督吩咐他要小心,免得因恐懼或不信任而排斥那恩典,死亡對此將毫無阻礙。藉著「只要信」這句話,他的意思是,只要睚魯允許,他就不會缺乏能力;同時,也勸勉他要以信心擴大他的心,因為沒有理由擔心他的信心會超越上帝無限的能力。這確實是我們所有人的情況:因為如果我們不那麼吝嗇,上帝會更慷慨地賜予我們;但我們微薄的慾望阻礙了他更豐盛地將恩賜傾注在我們身上。總的來說,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在相信方面我們不能超越界限:因為我們的信心,無論多麼宏大,永遠也無法領會神聖良善的百分之一。



37. 不許人跟隨他。他禁止他們進入,要麼是因為他們不配成為他神蹟的見證人,要麼是因為他不希望神蹟被周圍喧鬧的人群所淹沒。最好是那具他們曾見過的屍體,突然在人們眼前活生生地、充滿活力地走出去。馬可和路加告訴我們,只有三位門徒被允許進入,他們也都提到了父母。馬可獨自陳述,那些陪同睚魯前來懇求基督的人獲准進入。馬太則較為簡潔,並未提及此情況。


路加福音 8:52。眾人都在哭泣。福音書作者提及哀哭,是為了讓復活更為人所信。馬太明確指出有樂師在場,這通常要等到死亡確定,且葬禮準備工作進行時才會出現。他告訴我們,聽到了長笛吹奏著悲傷的曲調。現在,儘管他們的意圖是將這種榮譽賦予死者,並可說是裝飾他們的墳墓,我們卻看到世人是多麼強烈地傾向於不僅縱容,而且助長其過錯。他們本應採取一切方法來減輕悲傷;但他們卻像是在無序的哀哭中尚未犯下足夠的罪過,急於透過新的刺激來加劇悲傷。外邦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安撫逝者靈魂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當時猶太全地蔓延著多少腐敗。



馬可福音 5:39 女孩睡著了。在聖經中,睡眠處處被用來表示死亡;毫無疑問,這種取自暫時安息的比較,預示著未來的復活。但在此處,基督明確區分了睡眠與死亡,以激發對生命的期待。他的意思是:「你們將很快看到你們認為已死的人被復活。」他被那些漫不經心、無知的人嘲笑,他們完全沉浸在世俗的哀哭中,不理解他的意圖,這不應令人驚訝。然而,正是這一情況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神蹟,因為那些人對她的死亡毫無疑問。


41. 他拉著她的手,對她說 路加福音 8:54。他拉著她的手,並呼喊 儘管從自然角度來看,這種呼喊對於喚回已故少女的意識毫無作用,但基督意圖宏偉地展示他聲音的力量,以便更充分地使人習慣聆聽他的教義。從中很容易看出基督聲音的巨大效力,它甚至能觸及死者,並對死亡本身產生活化的影響。因此,路加說她的靈魂回來了,換句話說,她一被呼喚,就立刻順從了基督的命令。


43. 他吩咐他們 儘管基督並非不加區別地允許所有人目睹這次復活,但這個神蹟可能不會長時間保持隱藏。而且,壓制上帝那應當使全世界為生命做好準備的能力,確實是不恰當的。那麼,他為何要吩咐少女的父母保持沉默呢?或許他希望他們保持沉默的,並非事實本身,而是其方式,而且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看到在其他情況下,他也會尋找合適的時機。那些認為他們被禁止說話是為了激發他們的渴望的人,所採用的解釋是不自然的。我確實承認基督行此神蹟並非無意使其為人所知,但或許是在更合適的時間,或者在解散了一群缺乏謹慎或節制的人之後。因此,他意圖允許一些延遲,以便他們能夠在平靜和沉著中反思上帝的工作。

馬太福音 9:23-26; 馬可福音 2:35-43; 路加福音 8:4-56 馬太福音 9:23-26; 馬可福音 2:35-43; 路加福音 8:4-56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3,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