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8:1-4; 馬可福音 1:40-45; 路加福音 5:12-16

馬太福音 8:1-4; 馬可福音 1:40-45; 路加福音 5:12-16



馬太福音 8:1-4

1. 耶穌下了山,有許多人跟著他。 2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3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4 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馬可福音 1:40-45

40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41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 42 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43 耶穌嚴嚴地囑咐他,就打發他走, 44 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45 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地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路加福音 5:12-16

 12 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裡,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看見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13 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 14 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15 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16 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馬太福音 8:1. 耶穌下了山 馬太現在回到歷史的進程。他先前說,基督上了山(第1節),然後他把基督教義的許多主要點,可以說,堆積在一起;現在他補充說,在他山上講道的時候,他醫治了一個長大痲瘋的人。馬可和路加也記載了同樣的事件,儘管他們沒有提及時間。基督的神聖能力顯而易見,他僅憑一句話和手的觸摸,就突然潔淨了那人的大痲瘋。現在,儘管大痲瘋與象皮病488(ἐλεφαντίασις)是不同種類的疾病,但顯然它很難治癒。當它持續很久並根深蒂固時,很少有人能康復。即使醫生可能憑藉他們的專業技能提供一些緩解,但這個神蹟顯然沒有任何人為的成分。


2. 靠近,敬拜 動詞προσκυνεῖν的意思,在拉丁文版本中譯為adorare,即崇拜或敬拜,從這段經文中很容易理解。對於它的解釋,我們可以依賴另外兩位福音書作者,其中馬可說他跪下,路加說他俯伏在地。大痲瘋病人以跪拜的外在姿態表示敬意。現在我們知道,這種表示敬意的方式在猶太人中普遍使用,因為東方人更傾向於這種儀式。因此,許多人認為,大痲瘋病人並非有意向基督獻上神聖的崇拜,而是作為一位傑出的上帝先知向他致以尊敬的問候。


我對感動大痲瘋病人向基督表示敬意的感受不作爭論。但我看他歸因於他的,是他若願意,就能潔淨他。藉著這些話,他宣告他承認基督有神聖的能力;當基督回答說:「我願意」,他表明他為自己所聲稱的,超越了人類所能擁有的。凡僅憑其意志的表達,就能使人恢復健康者,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無論那痲瘋病人是否相信基督是神的兒子,或者他以與摩西和其他先知相同的方式獲得了這種能力,他都毫不懷疑基督手中掌握著醫治的恩賜。的確,他有條件地說:「你若願意,你就能。」但這與神在我們的禱告中要求的信心確定性並不矛盾:因為人不可期望超過神所應許的。那痲瘋病人沒有透過任何受啟示的傳達,或神的任何應許,得知基督會做什麼。因此,他若超越這些限制,便是不恰當的;因為儘管我們有時讀到某些人毫無條件地禱告,我們卻應當相信他們是受聖靈的特殊感動所引導的,這不應被視為普遍的規則。我甚至不確定我們是否可以嚴格地說,那痲瘋病人獻上了一個禱告。他只是宣告,他如此完全確信基督的能力,以至於毫不懷疑基督有能力治癒痲瘋病;然後他呈現自己被醫治,但對結果不確定,因為他還不知道基督的旨意。


3. 伸出手來摸他。在律法之下,觸摸痲瘋病人會傳染;但由於基督擁有如此的純潔,足以抵擋一切污穢和玷污,他藉著觸摸,既沒有被痲瘋病玷污自己,也沒有成為律法的違犯者。當他取了我們的肉身時,他不僅屈尊用手觸摸我們,而且與我們聯合為一體,使我們成為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世記 2:23)。他不僅向我們伸出他的手臂,而且從天上降到地獄,卻沒有因此沾染任何污點,反而保持他的純潔,除去我們所有的不潔,並用他的聖潔灑我們。他單憑一句話就能治癒痲瘋病人;但他同時伸出手觸摸,以表達憐憫之情。這不應引起我們的驚訝,因為他選擇取了我們的肉身,為要潔淨我們的罪。因此,他伸出手是無限恩典和良善的表達和標誌。我們懶散地閱讀,冷漠地略過的事,若不帶著極大的驚訝,就無法適當地衡量。神的兒子非但不鄙視與痲瘋病人交談,甚至伸出手觸摸那不潔淨的人。


4. 耶穌對他說:「注意,不要告訴任何人。」有些人為了替痲瘋病人辯解,認為基督並非嚴肅地禁止他宣揚神蹟,而是給了他額外的動力去這樣做。另一些人更公正地認為,禁止的原因是「時候還沒有到」(約翰福音 7:6)。我承認,壓制這個神蹟是不恰當的:但我們的主有其特殊原因,希望這個消息不要立即傳開,或者至少不要由痲瘋病人傳開。痲瘋病人因其無序的表達而受到讚揚,這與事實相去甚遠,在我看來,他應該因不服從基督的命令而受到譴責。如果他想向那位治癒他的人表達感激之情,沒有比順服更好的方法了,因為神看順服勝於一切祭物(撒母耳記上 15:22),順服是合法敬拜的起源和基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那些讓自己被不經考慮的熱心引導的人行為不當,因為他們越是渴望取悅神,他們就越發反叛他的命令。


向祭司顯明你自己 由於律法的儀式尚未廢除,基督不希望它們被輕視或忽略。現在,上帝在律法中吩咐,如果有人從麻瘋病中潔淨,他應該帶著感恩的祭物向祭司顯明自己(利未記 14:2)。其目的是讓祭司透過他的判斷,證明從上帝那裡得到的恩惠;並讓被治癒的人表達他的感激之情。因此,基督差遣麻瘋病人去見祭司,證明他沒有其他目的,只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向祭司顯明是為了檢查,獻祭是感恩的表達。他希望祭司檢查那人,使神的恩惠顯明無疑;而麻瘋病人則應該承認是上帝治癒了他。同時,正如我剛才提到的,他命令他們遵守律法所規定的儀式,直到律法被廢除的時候。


天主教徒試圖引用這段經文作為他們自己告解的權威,這是非常愚蠢的。他們聲稱,麻瘋病在寓意上代表罪;而由教宗祝聖的祭司是屬靈麻瘋病的審判者。即使承認這種權威在律法之下賦予了祭司,目的是為了告知百姓,他們所有的潔淨以及對此的判斷都取決於祭司職分,但這仍然被天主教祭司們不敬虔地聲稱為他們自己所有。所有屬於古代祭司的榮譽現在都由基督獨自聲稱為他自己所有。唯有他被任命為屬靈麻瘋病的審判者,並有權從那些被治癒的人那裡接受潔淨的獻祭。在律法之下,祭物被用作潔淨的印記,因為藉著流血所作的贖罪是人類潔淨的唯一途徑。將上帝宣告為他自己兒子特權的權利轉移給他人,是一種可憎的褻瀆。當福音的傳道人奉基督的命令,向罪人宣告他們已從罪中潔淨時,這絕不能被曲解為祭司們所想像的,關於麻瘋病判斷的虛假管轄權。


馬太福音 8:4;馬可福音 1:44。作為他們的見證 有些人認為這裡的見證是指律法或條例,正如詩篇中所說,上帝將此「作為以色列的見證」(詩篇 122:4)。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貧乏的解釋:因為我毫不懷疑代詞「他們」指的是祭司。我認為基督說這話是為了當前的事件:因為這個神蹟後來將成為足夠清楚的證據,以證明他們忘恩負義。基督命令麻瘋病人保持沉默,這與此並不矛盾:因為他無意讓自己所行的神蹟的記憶永遠埋藏。當麻瘋病人奉基督的命令來到祭司面前時,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見證,如果他們拒絕接受基督為上帝的僕人,這將使他們無可推諉;同時,這也消除了誹謗的機會,因為基督沒有忽略律法中的任何一點。總之,如果他們不是無可救藥,他們可能會被引導到基督那裡;另一方面,如果他們是不信者,上帝如此莊嚴的見證足以定他們的罪。


馬可福音 1:45。以致耶穌不能再公開進入城裡 因此我們得知基督為何不希望神蹟如此快地傳開的原因。那是為了讓他有更充足的機會和自由來教導。並非他的敵人起來反對他,試圖堵住他的口,"""但因為普通百姓如此渴望神蹟,以至於沒有留下教義的空間。他希望他們能更專注於道而不是神蹟。路加因此說,他在曠野中尋求隱居。他避開人群,因為他看到,若不以過多的神蹟淹沒他的教義,他將無法滿足人們的願望。

馬太福音 8:1-4; 馬可福音 1:40-45; 路加福音 5:12-16 馬太福音 8:1-4; 馬可福音 1:40-45; 路加福音 5:12-16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1,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