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7:11-17

路加福音 7:11-17

11 過了不多時(有古卷:次日),耶穌往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因,他的門徒和極多的人與他同行。 12 將近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 13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對她說:「不要哭!」 14 於是進前按著槓,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 15 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 16 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又說:「 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17 他這事的風聲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地方。



路加福音 7:11. 後來耶穌往一座城去。在基督所有的神蹟中,我們必須注意馬太所提出的原則。因此,我們應當知道,這個被基督從死裡復活的年輕人,是祂賜予我們屬靈生命的象徵。這座城市的名字有助於證實這段歷史的真實性。路加所說的,一大群人從四面八方跟隨他,也達到了同樣的目的:因為基督有許多隨從,許多人也陪伴這位婦人,以示敬意,去安葬她的兒子。年輕人的復活有這麼多見證人親眼目睹,以至於對其真實性毫無疑問。還有一個額外的情況是,那是一個擁擠的地方:因為我們知道公共集會是在城門口舉行的。死人被抬出城外,是符合所有民族非常古老的習俗。耶羅米說,在他那個時代,拿因城仍然存在,位於他泊山以南兩英里處。


12. 他母親的獨生子。基督使年輕人復活的原因是,他看見寡婦失去了獨生子,就憐憫她:因為他沒有等到有人請求才施恩,像他在其他場合所做的那樣;而是預先回應了所有人的禱告,將兒子還給了母親,而母親對此毫無預料。在這裡,我們看到他白白施予憐憫,使我們從死亡中復活,這是一個顯著的象徵。他觸摸棺材,或許是為了表明,他絕不會迴避死亡和墳墓,以便為我們獲得生命。他不僅屈尊用手觸摸我們,使我們在死後活過來,而且為了使我們升入天堂,他自己也降入墳墓。


14. 年輕人,我吩咐你。藉著這句話,基督證明了保羅所說的話的真實性,就是神稱無為有(羅馬書 4:17)。他對死人說話,使自己被聽見,以至於死亡突然轉變為生命。在這裡,我們首先看到未來復活的一個顯著象徵,正如以西結被吩咐說:「枯乾的骸骨啊,要聽耶和華的話!」[37:4]。其次,我們被教導基督如何藉著信心在靈性上使我們活過來。那就是當他將一種秘密的力量注入他的話語中,使它進入死去的靈魂,正如他自己所宣告的:


時候將到,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翰福音 5:25)。


16. 眾人就都懼怕。對神聖存在的感受必然會帶來懼怕:但懼怕的種類有所不同。不信者要麼顫抖和沮喪;要麼驚恐萬狀,抱怨上帝:而虔誠敬畏的人,出於敬畏,甘願謙卑自己。因此,這裡的懼怕是取其好的意義,因為他們將應歸於他們所見上帝大能的榮耀歸給了上帝,不僅向祂致敬,也獻上感恩。


上帝眷顧了他的百姓。我理解這並非指所有種類的眷顧,而是指那將他們恢復到原有狀態的眷顧。猶太的境況不僅低落,而且他們已陷入悲慘而可怕的奴役之中,彷彿上帝沒有看顧他們。唯一剩下的希望是,在他們忍受了極其沉重的災難之後,上帝應許要作他們的救贖主。因此,我毫不懷疑他們因這神蹟而興奮,期待著即將到來的繁榮復興:只是他們對眷顧的性質產生了誤解。儘管他們承認並頌揚上帝在這方面的非凡恩典,即一位偉大的先知已在我們中間興起,但這讚美遠遠不及所應許彌賽亞的尊嚴和榮耀。由此可見,當時那百姓的信心極其混亂,並夾雜著許多沒有根據的想像。

路加福音 7:11-17 路加福音 7:11-17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3,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