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2:1-14; 路加福音 14:15-24

馬太福音  22:1-14;  路加福音 14:15-24



馬太福音  22:1-14

1.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 2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 3 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 4 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 5 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 6 其餘的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 7 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燬他們的城。 8 於是對僕人說:『喜筵已經齊備,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9 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 10 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 11 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裡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 12 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裡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 13 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14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路加福音 14:15-24

 15 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 神國裡吃飯的有福了!」 16 耶穌對他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 17 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 18 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頭一個說:『我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 19 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 20 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21 那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22 僕人說:『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經辦了,還有空座。』 23 主人對僕人說:『你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勉強人進來,坐滿我的屋子。 24 我告訴你們,先前所請的人沒有一個得嘗我的筵席。』」 


馬太福音 22:1.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雖然馬太將這個比喻放在基督在最後逾越節前後所講的其他話語中,但他沒有指明任何特定的時間,而且路加明確指出基督是在法利賽人家中坐席時講這番話的,所以我認為最好遵循這個順序。馬太的目的,是要指出文士們為何被激怒到極點的原因;因此,他將這個比喻恰當地放在那些他們所憎惡的話語之中,並將其與那些話語交織在一起,而沒有顧及時間的順序。但我們必須注意路加的敘述,他說,當同席的一個人對耶穌說,在神的國裡吃飯的人有福了,基督就藉此機會責備猶太人的忘恩負義。一個法利賽人的客人和朋友,從任何真誠的虔誠情感中發出這樣的感嘆,是絕不可能的。然而,我並不認為這是在嘲諷;而是,那些對信仰有中等認識,且並非公然邪惡的人,習慣在酒酣耳熱之際,閒談永生之事,我認為這個人提出未來幸福的說法,是為了引出基督的一些回應。他的話表明,他所看到的不過是粗俗和世俗的東西;因為他並沒有將「吃餅」這個詞語用作享受永生的比喻,而是似乎夢想著一種我不知道是什麼的狀態,充滿了繁榮和萬物豐盛。其意思是,當上帝將他的兒女聚集到他的國度之後,那些吃上帝之餅的人將是有福的。291


2. 天國就像一位人間的君王。正如斯巴達人很久以前所說,雅典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但卻不選擇去實踐;同樣,基督現在也以此來責備猶太人,他們對上帝的國度說出了美好的話語,但是,當上帝親切溫柔地邀請他們時,他們卻輕蔑地拒絕了他的恩典。毫無疑問,這番話是明確針對猶太人的,這一點稍後會更清楚地顯現。


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在這方面有所不同,馬太福音詳細描述了許多情節,而路加福音則簡要地、概括性地陳述了事情。因此,馬太福音說一位國王為他的兒子擺設了婚宴:路加福音只提到了一場盛大的筵席。前者提到了許多僕人,而後者只提到了一位僕人;前者描述了許多次傳話,後者只提到了一次;前者說有些僕人被虐待或殺害,後者只說他們受到了輕蔑的對待。最後,前者記載有一個人因為沒有穿禮服就進了婚宴而被趕出去,路加福音對此沒有提及。但我們以前曾指出過類似的區別,即馬太福音在解釋同一件事時更為詳盡,並提供了更充分的細節。他們在比喻的主要內容上卻有著顯著的一致性。


上帝賜予猶太人顯赫的榮譽,為他們預備了,可以說,一張好客的筵席;但他們卻輕視了所賜予他們的榮譽。許多解經家將國王兒子的婚禮解釋為,基督是律法的終結(羅馬書 10:4),並且上帝在他的約中沒有其他目的,只是要使他成為他子民的統治者,並藉著屬靈婚姻的神聖紐帶將教會與他聯合。我對這種觀點沒有異議。但是當他說,僕人被派去召喚那些被邀請的人時,這些話旨在指出猶太人從上帝那裡得到的雙重恩惠;首先,他們被優先於其他民族;其次,他們的被收納藉著先知向他們顯明。這暗示著人類慣常的做法,那些打算舉行婚禮的人會列出他們打算邀請的客人名單,然後再派僕人去邀請他們。同樣地,上帝揀選猶太人優先於其他人,彷彿他們是他的親密朋友,然後藉著先知召喚他們分享所應許的救贖,這就像是在婚宴上赴宴一樣。的確,那些最初被邀請的人並沒有活到基督降臨的時候;但我們知道,所有人都得到了同樣救恩的機會,他們卻因自己的忘恩負義和惡意而失去了這機會;因為從一開始,上帝的邀請就被那群人惡意地輕視了。292


4. 他又差遣別的僕人。他這樣說,彷彿被邀請的是同一批人,因為他們是同一個民族。其意思是,當救贖的幸福和喜樂之日臨近時,他們被警告要做好準備;因為他們早已被告知時間。但現在基督告訴他們,就在那一刻,新的使者被派去懇求他們趕快來;因為他所提到的第一次邀請包含了所有以前的預言。直至福音書的出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對先知施加殘酷,但他們的憤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最終將所有的力量都傾瀉在基督和使徒身上。因此,他指責古人不過是輕蔑和驕傲,卻說那些最後被派來、在晚餐時到達的僕人被虐待或殺害了。當他們傲慢地拒絕他的恩典之後,又瘋狂地施加殘酷時,這個民族達到了他們罪惡的最高點。然而,他並沒有同樣地指責所有的人犯罪;因為即使在福音所發出的最後一次呼召中,神的恩典一部分被漫不經心的輕視者嘲笑,一部分被偽君子狂暴地拒絕。因此,通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不敬虔的人對神的憤怒越發猛烈,與他邀請他們得救的熱切程度成正比。


我們現在必須考慮馬太和路加都傳達的教義部分。一個人去他的田地,另一個人去他的商品;或者,正如路加所說,一個人辯稱他娶了妻子;另一個人辯稱他買了一塊田地;還有一個人辯稱他買了五對牛。藉著這些話,基督宣告猶太人完全沉迷於世界和屬世的事物,以至於沒有人有閒暇親近神;因為當我們被世俗的憂慮纏繞時,它們就成了許多阻礙我們進入神國的障礙。對於那些為天國生活而創造的人來說,受到如此獸性般的愚蠢影響,完全被短暫的事物所吸引,這確實是卑鄙和可恥的。但這種疾病普遍存在;以至於一百個人中幾乎找不到一個,會將神的國度置於轉瞬即逝的財富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利益之上。雖然並非所有人都感染了相同的疾病,但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慾望所引導;結果,所有人都朝著不同的方向遊蕩。


此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不敬虔的人為拒絕神的恩典找藉口;彷彿他們的懶惰可以被原諒,因為他們完全被今生的事務佔據,而對天國的產業漠不關心。但我們看到基督如何消除我們所有這些藉口,使任何人都不能想像辯稱自己被屬世的約定所束縛會有任何好處。相反,當人們讓自己被那些本身合法、本應幫助他們進步的事物所阻礙時,他們就犯了雙重錯誤。因為神允許我們享受今生的便利,不正是為了吸引我們歸向他嗎?然而,事實遠非如此,所有人都熱切渴望天國,與他們受到神恩慈的幫助成正比,甚至神聖的婚姻、田地和其他財富,都成了許多誘惑,將每個人更緊密地束縛在地上。


7. 但當王聽見時。這個懲罰只有馬太提到;因為路加沒有提到對僕人施加的任何暴行。兩者都同意,那些沒有按時來的人被拒之門外,並被剝奪了參加宴會的榮譽。但這教義同樣適用於我們;因為基督對猶太人所宣告的同樣毀滅,也等待著所有暴力反對福音傳道人的不敬虔之人。那些完全被世俗憂慮佔據,以至於不重視神聖邀請的人,最終將在飢餓和匱乏中悲慘地滅亡;因此,每當神呼召我們時,讓我們準備好並樂意跟隨。


9. 所以,你們要到路口去。他已經表明,那些輕蔑地拒絕神的恩典的人是不配的,現在他說他們的位置將由其他人來填補,被卑賤和受鄙視的平民。這裡描述了對外邦人的呼召,這是為了激發猶太人的嫉妒,正如摩西之歌中所說的;


他們以非神者激怒我,我也要以非民者激怒他們,以愚昧的國民惹他們發怒,(申命記 32:21.)


他們起初被選中,就以為神的恩典是屬於他們的,好像神不能沒有他們一樣;他們如何傲慢地鄙視所有其他人,這是眾所周知的。因此,他以一種承認的方式,將外邦人比作窮人、盲人和瘸子。他說他們是從十字路口和街道上被召來的,如同陌生人和不認識的人;但他卻聲明他們將佔據那些朋友和家人曾漠不關心的地方。先知們曾模糊預言關於建立一個新教會的事情,現在清楚地表達出來了。這種恥辱是神對猶太人神聖報復的完成,當時神


將他們砍下,並將野橄欖枝嫁接到橄欖樹的樹幹上,(羅馬書 11:17;)


當他拋棄他們,並接納污穢不潔的外邦人進入他的家時。但是,如果那時他沒有憐惜自然的枝子,(羅馬書 11:21,) 如果我們不回應他的呼召,同樣的懲罰今天也將降臨在我們身上。為我們預備的筵席不會失去,但神會邀請其他的客人。


路加福音 14:23. 強迫他們進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主人會下令,好像要使用暴力來強迫窮人出席,並且不遺漏任何最底層的人。基督用這些話宣告,他寧願將世上所有的渣滓都聚集起來,也不願讓那些忘恩負義的人上他的餐桌。這似乎暗示了福音邀請我們的方式;因為神的恩典不僅僅是提供給我們,而且教義還伴隨著旨在喚醒我們心靈的勸告。這顯示了神驚人的良善,他自由地邀請我們之後,看到我們沉睡,就以懇切的請求來對待我們的懶惰,不僅以勸告喚醒我們,甚至以威脅強迫我們親近他。同時,我並不反對奧古斯丁經常使用這段經文來反駁多納圖派,以證明虔誠的君主可以合法地頒布法令,強迫頑固和叛逆的人敬拜真神,並維護信仰的統一;因為,儘管信仰是自願的,但我們看到這些方法對於制服那些不願屈服直到被迫的人的頑固是很有用的。


馬太福音 22:11. 國王進來觀看客人。這裡基督並沒有責備猶太人邪惡地藐視神的恩典和呼召;而是及早警告那些將取代他們位置的人,當神賜予他們進入他餐桌的機會時,不要用他們的污穢玷污神聖的婚禮。到目前為止,他教導說,猶太人因其不敬虔和輕蔑的行為,將被剝奪他們所享有的特殊榮譽和特權;並且將從不敬虔和受憎惡的外邦人中召喚人來取代他們的位置。但現在他威脅說,從這群人中,那些給教會帶來羞辱的人將被驅逐;因為神通過福音不加區別地邀請所有人,因此許多不聖潔和可憎的人混入其中,他們雖然暫時與其他人一起被接納,但當神審查客人時,將被趕出去並拖去受罰。所傳達的普遍真理是,並非所有曾經進入教會的人都將成為永生的分享者,而只有那些被發現穿著適合天國宮殿的衣服的人。


至於婚禮禮服,它是信心,還是聖潔的生活?"""這是一個無謂的爭論;因為信心不能與善行分開,善行也只能源於信心。但基督只是想說明,主呼召我們,明確的條件是我們必須在聖靈的更新下,被塑造成祂的形象;為了讓我們能永久留在祂的家中,我們必須脫去舊人及其污穢(歌羅西書 3:9;以弗所書 4:22),過新生活,使我們的行為與如此尊貴的呼召相稱。但問題來了,一個乞丐沒有穿婚禮的禮服,為何會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難道在公共道路上乞討的窮人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不常見嗎?我回答說,問題不在於禮服的獲取方式;因為主所邀請的人,祂同時也會為他們提供衣服,我們所有人身上都應驗了以西結書(16:6-14)所說的,上帝在我們身上除了悲慘、赤身露體和可憎的污穢之外,什麼也找不到,但祂卻用華麗的服裝裝飾我們。我們也知道,除了穿上基督(羅馬書 13:14;加拉太書 3:27),沒有其他方式能使我們重新被塑造成上帝的形象。因此,基督的宣告並不是說,那些沒有從自己衣櫃裡拿出昂貴禮服的窮人會被丟到外面的黑暗裡,而是那些在上帝來審查祂的客人時,被發現仍處於污穢中的人。


14.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這個比喻的目的是由結論指出的,即被召的人多,但選上的人少;由此我們推斷,我們不應該試圖對每一個細微的條款進行巧妙的解釋。但最近,基督並沒有威脅說大部分人會被丟棄,而只提到了一個人;現在我們從祂那裡得知,在眾多的人中,只有少數人會被留下。的確,雖然現今藉著福音被召集到教會的人數比以前藉著律法召集的人數更多,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的信心是藉著新生命來證明的。我們不要用空洞的信心稱號來欺騙自己,而要每個人都認真審查自己,以便在最終的審查中,他能被宣佈為合法的客人之一;因為,正如保羅提醒我們的,主家裡的器皿並非都是一樣的,所以


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提摩太後書 2:19,20)。


目前,我不再深入探討上帝永恆揀選的問題;因為基督的話語僅僅意味著,外在的信仰表白並不足以證明上帝會承認所有看似接受祂邀請的人為祂的子民。

馬太福音 22:1-14; 路加福音 14:15-24 馬太福音  22:1-14;  路加福音 14:15-24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10,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