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7:7-21

 路加福音 17:7-21



路加福音 17:7-10


 7 你們誰有僕人耕地或是放羊,從田裡回來,就對他說:『你快來坐下吃飯』呢? 8 豈不對他說:『你給我預備晚飯,束上帶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嗎? 9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 10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


這比喻的目的是要表明,上帝聲稱我們的一切都屬於祂的財產,並對我們的人身和服務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因此,我們在履行職責時所表現的一切熱心,並不能以任何功勞使祂對我們負有義務;因為,既然我們是祂的財產,那麼祂就不能欠我們任何東西。 祂引用了一個僕人的比喻,僕人白天辛勤勞作,晚上回家後繼續工作,直到主人樂意讓他休息。 基督所說的僕人,不是我們今天所見的受僱傭的僕人,而是古代的奴隸,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是,他們不能為自己賺取任何東西,而是他們的一切——他們的勞動、努力和勤奮,甚至他們的鮮血——都屬於他們的主人。基督現在表明,一種同樣嚴格的奴役關係約束並迫使我們服事上帝;由此祂推斷,我們沒有辦法使祂對我們負有義務。


這是一個從較小到較大的論證;因為如果一個凡人被允許對另一個人擁有如此大的權力,可以命令他日夜不停地服務,卻不產生任何相互義務,彷彿他是那個人的債務人,那麼上帝豈不更有權利要求我們盡我們所能地服務我們的一生,卻絲毫不欠我們嗎?我們因此看到,所有那些認為自己配得上帝任何東西,或者上帝以任何方式對他們負有義務的人,都被認為犯了邪惡的傲慢罪。然而,沒有比這種傲慢更普遍的罪行了;因為沒有人會不願意向上帝問責,因此功勞的觀念幾乎在每個時代都盛行。


但我們必須更仔細地注意基督所說的,我們除了上帝有權要求的一切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獻給祂的,但我們卻如此強烈地受約束去服事祂,以至於我們欠祂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它包含兩個條款。首先,我們的生命,直到我們旅程的終點,完全屬於上帝;因此,如果一個人將生命的一部分用於順服上帝,他無權討價還價說他應該在餘下的時間裡休息;就像相當多的人,在服役十年後,會樂意申請退役一樣。然後是第二個條款,我們已經提過,上帝沒有義務為我們的任何服務支付報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他是被上帝創造出來勞動的,並在他的工作中積極投入;而且不僅是有限的時間,而是直到死亡本身,更重要的是,他不僅要活著,而且要為上帝而死(羅馬書 14:8)。


關於功勞,我們必須消除許多人困惑的難題;因為聖經如此頻繁地應許我們的行為會得到獎賞,以至於他們認為這允許他們有一些功勞。答案很簡單。獎賞不是作為債務應許的,而是出於上帝單純的美意。認為獎賞和功勞之間存在相互關係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上帝之所以獎賞它們,是出於祂自己不配得的恩惠,而不是我們行為的價值。 根據律法的約定,我欣然承認,如果人們完全履行了對上帝的所有要求,上帝就受制於他們;但這仍然是一種自願的義務,因此,一個既定的原則是,人不能向上帝要求任何東西,就好像他已經贏得了什麼一樣。因此,肉體的傲慢就此瓦解;因為,即使有人遵守了律法,他也不能聲稱自己對上帝有任何要求,因為他所做的不過是他應盡的本分。當他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時,他的意思是,上帝從我們這裡得到的,除了應得的之外,別無他物,他只是收取他統治的合法收益。


因此,必須堅持兩個原則:首先,上帝自然不欠我們任何東西,我們為他所做的一切服務都不值一文;其次,根據律法的約定,工作附帶獎賞,不是因為它們的價值,而是因為上帝樂意成為我們的債主。如果有人因此而驕傲自誇,那將是不可容忍的忘恩負義。上帝對我們施予的仁慈和慷慨,非但沒有讓我們有權利因愚蠢的自信而自大,反而使我們對他負有更深的義務。每當我們遇到「獎賞」這個詞,或每當它浮現在我們的記憶中,讓我們將其視為上帝對我們恩慈的最高表現,即儘管我們完全欠他的債,他卻屈尊與我們達成協議。因此,詭辯家的發明更加可憎,他們竟敢捏造一種功德,聲稱其建立在正當的權利之上。 「功德」這個詞本身就足以褻瀆神聖,與虔誠的標準不符;但更糟糕的是,用魔鬼般的驕傲來迷惑人們,讓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憑藉正當的權利贏得任何東西。


10. 我們已經做了我們應做的事。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帶來任何自己的東西,只是做了律法要求我們做的事。」基督在這裡談論的是對律法的完全遵守,這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因為所有最完美的人,離律法所要求的公義仍然相距甚遠。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否因行為稱義?而是,遵守律法是否值得上帝的任何獎賞?後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上帝視我們為他的奴隸,因此將我們所能做的一切都視為他應得的權利。不,即使遵守律法在功德方面應得獎賞是真的,也不能因此推斷任何人因行為的功德而稱義;因為我們都會失敗:我們的順服不僅不完美,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分能完全符合上帝的判斷。"""



路加福音 17:11-21

 11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 12 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 13 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 14 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15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 神, 16 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馬利亞人。 17 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 18 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 神嗎?」 19 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20 法利賽人問:「 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 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 21 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譯中間)。


正如馬太福音和其他兩位福音書作者(馬太福音 8:1;馬可福音 1:40;路加福音 5:12)在先前記載基督潔淨了一個痲瘋病人,路加福音也提到基督對十個痲瘋病人施行了同樣的醫治神蹟。然而,這個敘述的目的不同;它描述了猶太民族的卑劣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忘恩負義,以防止我們對基督如此多的恩惠被壓制,如此多的奇妙作為被埋沒在他們中間感到驚訝。此外,還增加了一個情況,大大加劇了他們罪行的惡名。我們的主醫治了九個猶太人:然而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回來感謝,而是為了抹去他們疾病的記憶,悄悄地溜走了。只有一個人——一個撒馬利亞人——承認他對基督的虧欠。因此,一方面展示了基督的神聖能力;另一方面,譴責了猶太人的不敬虔,因此這樣一個顯著的神蹟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關注。


13. 耶穌,夫子很明顯,他們所有人都具備一定程度的信心,不僅因為他們懇求基督的幫助,而且因為他們以「夫子」的稱號來尊崇他。他們真誠地使用這個詞,而不是虛偽地使用,可以從他們樂意的順從中推斷出來;因為,儘管他們看到污穢的疥癬仍然留在他們的肉體上,但他們一被命令去給祭司察看,他們就不拒絕順從。此外,如果沒有信心的影響,他們絕不會動身去給祭司察看;因為如果他們認為基督的應許不比單純的疾病檢查更有價值,那麼他們去痲瘋病的判斷者面前,目的是證明他們已經潔淨了,那將是荒謬的。他們的肉體上帶著明顯的痲瘋病;然而,他們單單信賴基督的話,毫不猶豫地宣稱他們是潔淨的。因此,不能否認,一些信心的種子已經植入他們的心中。現在,儘管可以肯定他們沒有被收養的靈重生,但假設他們有一些虔誠的開端也並非荒謬。我們更有理由擔心,出現在我們身上的信心火花可能會熄滅;因為,儘管根深蒂固於重生之靈的活潑信心永不消逝,但我們以前已經看到許多人產生了一種暫時的信心,這種信心很快就消失了。最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太常見的疾病,當我們被強烈的需要所驅使,當主自己以聖靈的秘密感動來催促我們時,我們尋求神,但是,當我們達到我們的願望時,忘恩負義的遺忘吞噬了那種虔誠的感覺。因此,貧窮和飢餓滋生了信仰,而豐裕卻扼殺了信仰。


14. 「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這個回答等同於說:「你們潔淨了。」因為我們知道,辨別痲瘋病是祭司的職責,律法規定他們要區分潔淨與不潔淨(利未記 14:2)。基督因此完全保留了他們的權利,並訴諸他們作為見證人,以認可他所行的神蹟;我們也因此說,那些人對基督必定懷有虔誠和敬畏之心,因為他們僅憑他的一句話,就立刻懷抱了痊癒的希望。


關於這段經文,天主教徒荒謬地以此為基礎建立他們的告解禮。我承認,痲瘋病人被基督派去見祭司;但這並不是為了向祭司傾吐他們的罪惡。相反地,他們是被派去獻祭,正如律法所規定的。他們不是去潔淨自己,正如天主教徒想像告解能帶來潔淨,而是去向祭司表明他們已經潔淨了。這進一步證明了天主教徒的愚蠢,他們沒有考慮到他們給自己的告解禮蒙上了一層多麼可恥的污點;因為根據他們的推論,如果所有去見祭司的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回到基督身邊,而其餘的人都邪惡地背叛,那就足夠了。他們不能援引這段經文來支持他們的告解禮,而不讓我們有權利將這段經文所帶來的優勢反駁給他們,即沒有人從祭司那裡回來歸榮耀給上帝。但是,為了不糾纏於這些愚蠢之事,我們已經確定了提及祭司的原因。


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這裡彰顯了基督及其話語的神聖力量,也證明了上帝對信心順服的高度重視;因為治癒的突然性源於他們堅定的希望,這希望促使他們毫不猶豫地遵從基督的命令踏上旅程。但是,如果那種短暫的信心——缺乏活的根,只產生了葉子——卻蒙上帝以顯著的果效來尊榮,那麼,如果我們的信心真誠而持久地紮根於上帝,等待我們的獎賞將會多麼寶貴呢?儘管那九個痲瘋病人從肉體的治癒中沒有得到救恩的益處,而只是藉著短暫的信心獲得了暫時的恩賜,但這個比喻向我們指出了真信心將會帶來的巨大功效。


15. 「其中有一個人,」等等。他是否在半路上就回來了,這是不確定的,路加的話似乎暗示了這一點;但我認為更可能的是,他是在聽取了祭司的決定之後才回來感謝的。他必定是得到了祭司的允許,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交往;他沒有權利忽視基督的命令,也沒有權利剝奪上帝殿中的獻祭。有些人或許會更喜歡另一種猜測,即他一看到自己潔淨了,在向祭司申請證明之前,就被一種虔誠而神聖的熱情所抓住,回到治癒的作者那裡,以感恩開始他的獻祭。基督的話語包含了對整個民族的責備;因為他以責備的方式,將一個外邦人與許多猶太人進行比較,因為他們習慣於毫無敬虔之心地吞噬上帝的恩惠。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儘管行了如此眾多而輝煌的神蹟,卻幾乎沒有在他們中間獲得任何聲譽的原因。讓我們學習到,如果我們不至少以感恩的義務來回報上帝的恩惠,那麼這項抱怨普遍適用於我們所有人。


19. 「你的信救了你。」「救」這個詞被一些評論家限制在肉體的潔淨上。339 但如果情況是這樣,既然基督稱讚這位撒馬利亞人活潑的信心,那麼可以問,其他九個人是如何得救的呢?因為他們無一例外都得到了同樣的醫治。 因此,我們必須得出結論,基督在此對上帝的恩賜所作的評價,與不敬虔之人通常所作的評價不同;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上帝父愛之愛的標誌或保證。那九個麻瘋病人得了醫治;但由於他們邪惡地抹去了對上帝恩典的記憶,醫治本身因他們的不感恩而貶值和玷污,以致他們沒有從中獲得應有的益處。唯有信心才能使上帝的恩賜對我們來說是聖潔的,使它們變得純潔,並與它們的合法使用結合起來,有助於我們的救贖。最後,藉著這句話,基督告訴我們,我們如何合法地享受神聖的恩惠。因此,我們推斷,他將靈魂的永恆救贖與暫時的恩賜一併包含在內。這位撒馬利亞人因他的信心而得救。如何得救?當然不是因為他得了麻瘋病,(因為這也是其他人所得到的,)而是因為他被納入上帝兒女的數目中,並從祂手中領受了父愛之愛的保證。


20. 並且被法利賽人盤問。這個問題無疑是嘲諷的;因為,既然基督不斷地說上帝的國度近了,而猶太人的外在狀況卻沒有任何改變,邪惡和惡毒的人就認為這是一個騷擾他的合理藉口。好像基督所說關於上帝國度的一切都是空談和無稽之談,他們就諷刺地問他:「那國度什麼時候來呢?」如果有人認為這個問題是出於他們自己觀點的粗鄙,而不是為了嘲笑,我沒有異議。


上帝的國度不會帶著可見的現象而來。我的看法是,基督現在不理會那些狗,並將這個回答調整給門徒;就像在許多其他場合一樣,當他被惡人激怒時,他抓住機會教導。這樣,上帝就挫敗了他們的惡意,而真理,在反對他們的詭辯中得以維護,就更加充分地顯現出來。


基督在此使用「可見的現象」一詞來表示非凡的輝煌; 他宣稱,上帝的國度不會在遠處出現,也不會伴隨著浮誇的展示。他的意思是,那些用肉眼尋求上帝國度的人大錯特錯了,因為上帝的國度絕不是屬肉體或屬世的,它不過是靈魂內在和屬靈的更新。從國度本身的性質來看,他表明那些到處張望,尋找可見標誌的人完全錯了。「教會的復興,」他告訴我們,「上帝所應許的,必須在內心尋求;因為,藉著使他的選民活出屬天的新生命,他在他們裡面建立他的國度。」因此,他間接地責備法利賽人的愚蠢,因為他們只追求屬世和會消逝的事物。然而,必須注意的是,基督只談論上帝國度的開端;因為我們現在開始藉著聖靈照著上帝的形象重新塑造,以便我們整個的更新,以及整個世界的更新,隨後在適當的時候到來。

路加福音 17:7-21 路加福音 17:7-21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10,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