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3:31-35; 馬可福音 4:26-34; 路加福音 13:18-22

 馬太福音 13:31-35; 馬可福音 4:26-34; 路加福音 13:18-22



馬太福音 13:31-35

31. 他又設一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他的田裡。32. 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33. 他又對他們講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34. 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說什麼。35. 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


馬可福音 4:26-34

26. 他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27. 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知道如何。28. 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豐滿的子粒。29. 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30. 又說,我們可把神的國比作什麼呢?可用什麼比喻來形容呢?31. 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比地上一切的種子都小。32. 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33. 耶穌用許多這樣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34. 若不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講。但他離開眾人,就將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




路加福音 13:18-22

18. 耶穌說,神的國好像什麼?我可用什麼來比擬呢?19. 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裡,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20. 又說,我可用什麼來比擬神的國呢?21. 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22.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在各城各鄉教訓人。


藉著這些比喻,基督鼓勵他的門徒不要因福音微不足道的開端而感到冒犯和退縮。我們看到世俗之人何等傲慢地藐視福音,甚至加以嘲笑,因為傳福音的僕人聲譽不佳,地位卑微;因為福音沒有立即得到全世界的讚揚;因為它所獲得的少數門徒,大多是無足輕重、默默無聞的平民。這使得心志軟弱的人對福音的成功感到絕望,他們往往從其開端來評估其成功。相反地,主以微弱而卑微的開端開啟他的國度,其明確目的在於,藉著其出人意料的進展,更充分地彰顯他的大能。


神的國被比作一粒芥菜種,它是種子中最小的,但卻長得很高,成為一棵灌木,鳥兒在其中築巢。它也被比作麵酵,雖然量很小,但其影響力卻能擴散,將其味道傳給大量的麵粉。如果基督的國度在肉眼看來是微不足道的,那麼讓我們學習將心靈提升到神無限且不可估量的能力,他曾從無中創造萬物,並且每天以超越人類感官能力的方式,使無有的成為有有的(哥林多前書 1:28)。"""讓我們把輕蔑的嘲笑留給驕傲的人,直到主在不經意間以驚奇擊打他們。同時,我們不要沮喪,而要憑信心抵擋世界的驕傲,直到主向我們展示他那令人驚訝的能力,224正如他在這段經文中提到的。


「麵酵」這個詞有時帶有貶義,例如基督警告他們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麵酵,

(馬太福音 16:11)


以及保羅說,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哥林多前書 5:6)


但在這裡,這個詞必須簡單地理解為適用於當前的主題。至於「神的國」和「天國」這兩個詞的意義,我們在以前的場合已經談過了。


馬可福音 4:26. 神的國就是這樣。雖然這個比喻與前面兩個比喻有相同的目的,但基督似乎特意將他的話語指向傳道人,使他們不至於因為勞動的果實沒有立即顯現而對履行職責感到漠不關心。他以農夫為榜樣,讓他們效法:農夫將種子撒入地裡,期望收穫,他們不會因不安和焦慮而折磨自己,而是睡覺又起來;換句話說,他們繼續日常的勞作,直到莊稼在適當的季節成熟。同樣地,儘管道的種子暫時被隱藏和窒息,基督卻吩咐虔誠的教師要勇敢,不要讓他們的熱情因不信任而減弱。


馬太福音 13:34. 這些事耶穌都用比喻對眾人說。雖然馬可明確說,基督對他們說話是照他們所能領受的,但我認為他繼續使用比喻,很可能不是為了教導,而是為了讓聽眾的注意力保持清醒,直到更方便的時候。因為他為什麼在門徒獨處時才向他們詳細解釋呢?是因為他們比一般民眾更遲鈍嗎?不是;而是因為他希望私下向他們傳達他的意思,並讓其他人保持懸念,直到更合適的時機到來。這些只是福音的一種引言,其完全的光輝和公開被推遲到適當的時候。


馬太的這段話與以賽亞的預言(前面曾引用過)之間存在明顯的矛盾。但這很容易消除;因為,雖然他從被棄絕的人那裡收回了教義的光,但這並沒有妨礙他適應他們的能力,使他們無可推諉。因此,他採用了一種適合聽眾的教導方法,他知道這些聽眾尚未充分準備好接受教導。


35. 這是要應驗。馬太並不是說他所引用的詩篇是一個特別與基督有關的預言,而是說,正如聖靈的威嚴在先知的講話中顯現一樣,他的能力也同樣在基督的講話中顯現。先知在談論神的約(藉此他收納了亞伯拉罕的後裔)、他不斷賜予他子民的恩惠以及教會的整個治理時,以崇高的言辭開場:「我要開口說比喻」(詩篇 78:2);也就是說,「我不會談論瑣碎的事情,而是會以應有的莊重處理最重要的事情。」當他補充說「我要說出隱秘的事」時,意思是一樣的;這種重複在詩篇中非常常見。希伯來文 משלים (Meshalim) 意為「比較」;後來它被應用於「有分量的句子」,因為比較通常能為話語增添美感和力量。希伯來文 חידות (Chidoth) 有時表示「謎語」,有時則表示「"""「簡短的說法。」


馬太雖然似乎暗示了「比喻」這個詞,但他無疑是指,基督說話是比喻性的,這樣他的風格比普通言談更為輝煌,可能更具份量和尊嚴。簡而言之,他說詩篇中所包含的內容已經應驗了;因為寓言和比喻的使用傾向於表明,基督正在處理上帝隱藏的奧秘,並防止他的教義被輕視。因此,我們也推斷,基督在以晦澀的方式對人們說話時,他所抱持的各種目的並沒有不一致之處。儘管他打算向被棄絕的人隱藏他所說的話,但他仍努力讓他們感受到,即使在他們的驚訝之中,他的話語中也帶有某種屬天和神聖的特質。


路加福音 13:22. 往耶路撒冷去。不確定路加是指一次旅程,還是指基督在猶太全地行走,並為了教導而造訪各處時,習慣在節期上耶路撒冷。前一句顯然描述了基督自從開始履行天父所託付的職責以來,一直遵循的生活方式。為了使後一句與此相符,其意義將是,當節期臨近時,他會與其他人一同參加聖會。

馬太福音 13:31-35; 馬可福音 4:26-34; 路加福音 13:18-22  馬太福音 13:31-35; 馬可福音 4:26-34; 路加福音 13:18-22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7,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