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2:9-21; 馬可福音 3:1-12; 路加福音 6:6-11
馬太福音 12:9-13
9 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 10 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 11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 12 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 13 於是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
馬可福音 3:1-5
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 2 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穌。 3 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 4 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他們都不作聲。 5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路加福音 6:6-10
6 又有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教訓人,在那裡有一個人右手枯乾了。 7 文士和法利賽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他。 8 耶穌卻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那人就起來,站著。 9 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 10 他就周圍看著他們眾人,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Matthew 12:9. 耶穌離開那地方。這個敘述和緊接其前的敘述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要表明,文士們惡意地窺探,目的是要把基督所做的一切都變成誹謗,因此,如果那些心靈如此敗壞的人是他的不共戴天的仇敵,我們就不必感到奇怪了。我們也看到,偽君子們通常追求的不過是律法公義的影子,正如俗話所說,他們更注重形式而非實質。因此,首先,我們從這段經文學習到,當我們準備對任何問題做出決定時,要保持我們的心靈純潔,擺脫一切邪惡的傾向;因為如果仇恨、驕傲或任何類似的東西在我們裡面作祟,我們不僅會傷害人,還會侮辱上帝本身,並將光明變成黑暗。沒有一個沒有惡意的人會拒絕承認這是一項神聖的工作,而那些好老師卻毫不猶豫地譴責它。85 這種狂怒從何而來呢?不就是因為他們所有的感官都受到對基督的邪惡仇恨的影響,以至於他們在太陽的完全光輝中卻是盲目的嗎?我們也學習到,我們應該警惕,不要過分重視儀式性的遵守,而忽略了在上帝眼中更有價值的其他事情,基督在另一段經文中稱之為律法中更重要的事(Matthew 23:23)。因為我們如此強烈地傾向於外在的儀式,以至於我們在這方面永遠無法保持節制,除非我們不斷記住,凡是關於敬拜上帝的規定,首先是屬靈的;其次,應該按照基督在這段經文中為我們制定的規則來規範。
10. 有人問耶穌說。馬可和路加只說他們窺探我們的主會做什麼;但馬太更清楚地指出,他們也用言語攻擊他。很可能,之前有些人在安息日被治癒過;因此他們藉機詢問他是否認為他再次做他以前做過的事是合法的。他們應該考慮,僅憑觸摸或一句話就能恢復枯萎的手,這是上帝的工作還是人的工作。當上帝設立安息日的時候,他並沒有為自己制定法律,也沒有對自己施加任何限制,不讓自己在安息日執行他認為適當的操作,就像在其他日子一樣。因此,質疑這一點,並因此為上帝自己制定規則,限制他操作的自由,是極其愚蠢的。
11. 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呢?基督再次指出遵守安息日的真正方法;同時,責備他們誹謗,將普遍的習俗作為指控他的罪名。因為如果任何人的羊掉進了坑裡,沒有人會阻止它被救出來:但人比羊更有價值,所以我們更有自由去幫助他。因此,很明顯,如果任何人幫助了弟兄的需要,他絲毫沒有違反主所吩咐的安息。馬可和路加沒有提到這個比較,只是說基督問道,在安息日行善或作惡是否合法?
奪人性命的人被視為罪犯;殺人與不關心幫助困境中的人之間沒有太大區別。因此,基督間接地指責他們企圖在神聖行為的藉口下,強迫他作惡;因為罪的發生,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不僅是做了任何違反律法的事情的人,也是那些忽視自己職責的人。因此我們也明白,基督在駁斥這種誹謗時,並不總是使用相同的論點;因為他在這裡並沒有像約翰所提到的那樣(約翰福音5:18)論證他的神性。也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法利賽人僅憑這一點辯護就完全被駁斥了,那就是,宣稱一個模仿上帝的人是安息日的違犯者,沒有什麼比這更不合理的了。
路加福音6:8. 但他知道他們的意念。如果馬太說的是實話,他們已經用言語公開表達了他們心中的想法;因此基督不是回應他們秘密的想法,而是回應明確的言語。但兩者都可能是真的,他們說得很清楚,但基督卻洞察了他們秘密的想法;因為他們沒有公開承認他們的意圖,馬太自己也告訴我們,他們的問題是為了讓基督措手不及;因此,路加的意思不過是基督知道他們陰險的意圖,儘管沒有用言語表達出來。
馬可福音3:5. 他憤怒地環視他們。為了讓我們相信這是一種公正而神聖的憤怒,馬可解釋了其原因,那就是他因他們心靈的盲目而憂傷。首先,基督憂傷,因為那些受過上帝律法教導的人竟然如此盲目;但由於是惡意使他們盲目,他的憂傷伴隨著憤怒。這是熱心的真正節制,為惡人的毀滅而悲傷,同時又對他們的不敬虔充滿憤怒。再次,正如這段經文向我們保證,基督並非沒有人類的情感,我們從中推斷,情感本身並非罪惡,只要沒有過度。由於我們本性的敗壞,我們無法保持節制;我們的憤怒,即使有正當的理由,也從未脫離罪惡。基督的情況則不同;因為他的本性不僅保留了其原有的純潔,但他卻是公義的完美典範。因此,我們應該懇求上天賜予我們神的靈,以糾正我們的過失。
馬太福音 12:14-21
14 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15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裡,有許多人跟著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16 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 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 18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19 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 20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21 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馬可福音 3:6-12
6 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7 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 8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旦河外,並泰爾、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裡。 9 他因為人多,就吩咐門徒叫一隻小船伺候著,免得眾人擁擠他。 10 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他。 11 污鬼無論何時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 神的兒子。」 12 耶穌再三地囑咐他們,不要把他顯露出來。
路加福音 6:11
11 他們就滿心大怒,彼此商議怎樣處治耶穌。
馬太福音 12:14. 法利賽人商議。惡人反對神的怒氣是何等頑固!即使被說服了,他們也越來越多地傾吐他們的毒液。最傑出的律法教師,被委以教會治理之責,卻像強盜一樣密謀殺人,這真是駭人聽聞。但只要人的惡意達到如此高度,他們就想摧毀一切與他們想像相悖的事物,即使那是來自神的,這種情況就必然會發生。
基督藉著逃跑來脫身,這不應歸因於恐懼;因為他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勇敢,而是在他逃跑的時候,與後來他自願獻身赴死的時候一樣,都充滿了同樣的聖靈的剛毅。這也是保羅所說的「倒空自己」的一部分(腓立比書 2:7),當他本可以輕易地藉著神蹟保護自己的生命時,他卻選擇藉著逃跑來順服我們的軟弱。他延遲死亡的唯一原因,是父所定的合適時機尚未到來(約翰福音 7:30; 8:20)。然而,顯然他是由天上的能力而非逃跑所保守的;因為他的敵人要找到他隱退的地方並不困難,而且他非但沒有隱藏在黑暗中,反而帶著一大群人,並藉著他的神蹟使那個地方顯赫。他離開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不加劇他們的怒氣。
馬可福音 3:6. 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商議。現在他們對希律黨人懷有最激烈的仇恨;因為他們渴望被視為公共自由的守護者和保護者,這使得他們必須公開宣稱對那個暴君的臣僕懷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然而,這種厭惡被他們對基督的仇恨和憤怒所抵消,88 這使得他們不僅與外邦人串通,而且還討好那些在其他場合"""他們會避開交往。不敬虔會將人引向不同的方向,驅使他們走上不同的道路,但他們卻會一致同意,與上帝爭戰。沒有任何敵意能阻止他們互相攜手,以反對上帝的真理。
馬太福音 12:16. 他就囑咐他們。馬可所用的表達方式,更為明確地傳達了,他制止了那些不潔淨的靈,89 牠們當時正喊著說:「你是上帝的兒子。」我們以前解釋過,他為何不選擇讓這些見證人作證。90 然而,毫無疑問,是神聖的力量迫使魔鬼作出這番告白;但基督既然已清楚表明牠們受制於他的權柄,他便理所當然地拒絕了牠們的見證。但馬太更進一步指出,基督禁止他們傳揚他所行的神蹟。這並非他希望完全壓制這些名聲(正如我們在其他場合指出,91 而是要讓它紮根,以便在適當的時候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知道基督行神蹟並非為了娛樂,而是有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證明他是上帝的兒子,是世上被任命的救贖主。但他卻是循序漸進地顯現,並非一開始就顯露其真實身份
「直到父所定的時候,」(加拉太書 4:2。)
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當惡人竭盡全力熄滅上帝的榮耀時,他們非但未能如願,反而上帝將他們叛逆的意圖轉向相反的方向。儘管基督從人口稠密的地區退隱,但在這隱匿之中,92 他的榮耀依然閃耀,甚至以其全部的光輝燦爛地迸發出來。
17. 這是要應驗所說的。馬太並非指這預言完全應驗於基督禁止大聲和普遍傳播關於他能力的報導93,而是指這展現了以賽亞在彌賽亞身上所描述的溫和。基督在少數人面前所行的奇妙作為,他並不希望以誇張的言辭宣揚,這些作為足以震動天地(希伯來書 12:26)。因此,這絕非尋常的證明,表明他與世俗的浮華和炫耀相去甚遠。
但我們有必要更仔細地審視馬太的意圖。他藉此情況意圖表明,基督神性的榮耀不應因其在軟弱的遮蔽下顯現而減少其受人景仰的程度。這無疑是聖靈引導先知目光所指向的目標。肉體不斷渴望外在的炫耀,為了防止信徒在彌賽亞身上尋求任何此類事物,上帝的靈宣告他將與世俗的君王截然不同,那些君王為了吸引人們的欽佩,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製造巨大的聲響,使城鎮充滿騷動。94 我們現在明白馬太將先知的預言應用於當前情況是多麼恰當。上帝為他的兒子安排了一個卑微的外表,為了讓無知的人不致因一個毫無吸引力、容易引起輕蔑的外表而感到冒犯,先知和馬太都出來宣告,他採取這樣的性格並非偶然,而是天意所致。95 因此,所有輕視基督的人都應受到嚴厲的譴責,因為他的外在條件不符合肉體的願望。我們不能隨意想像一個符合我們幻想的基督,而應該簡單地接受他,正如父所賜予的。凡因基督的卑微境況而感到冒犯的人,上帝宣告這境況符合他的旨意,不配得救贖。我現在來查考先知以賽亞書42:1的話。
18.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的。為了讓我們更專注於祂的旨意,上帝彷彿用手指指出祂將要差遣的人;這就是「看哪!」這感嘆詞的用意。對於接下來的稱謂,也可以給出類似的理由,當上帝稱祂為祂的僕人,祂所揀選的,祂心所喜悅的。因為,人怎敢憑自己的感覺來衡量基督呢?這豈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救贖完全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嗎?當上帝向我們提供無價的寶藏時,如果我們以我們肉體的輕蔑觀點來衡量它,那是過度且邪惡的傲慢。祂被稱為僕人,並非因為祂是普通人,而是以卓越的方式,作為上帝委託祂承擔救贖祂教會的職責和職分的人。正如:
沒有人為自己取這榮耀,除非是蒙上帝呼召的(希伯來書 5:6)
理所當然地享有這個地位,上帝宣告,以這種身份出現的人是祂旨意所揀選的。96 因此,人不能拒絕祂;因為這樣做,他們將犯下藐視和反叛上帝的罪。而且,我們的選擇或驕傲竟然可以廢棄上帝的呼召,這呼召應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確實是荒謬至極。
我所愛的,我心所喜悅的。上帝接下來藉著先知所說的這句話,即祂的喜悅住在基督裡,其含義更為廣泛;因為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呼召都源於上帝白白的恩典,這是唯一的源頭,但在基督身上卻有這種顯著的獨特性,即在祂的位格中,父上帝以祂的愛擁抱了整個教會。由於我們本性都是上帝的仇敵,祂的愛永遠不會臨到我們,除非它首先從元首開始;我們在以前的場合已經看到,並將在另一個段落中再次看到(馬太福音 17:5)。
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先知簡要地描述了基督的職分,預言祂將把公理傳給外邦人。猶太人將「公理」一詞理解為一種正確且妥善安排的政府,其中秩序和正義盛行。先知的目的是告訴我們,將有一位來恢復已墮落的正義,祂不僅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而且還將使外邦人順服上帝,在他們中間,以前曾盛行著可怕的混亂。這就是先知所用的「傳出」一詞的含義;因為基督的職責是將上帝的國度傳遍全世界,當時這個國度僅限於猶大的一隅;97 正如在另一段經文中說:
耶和華必從錫安伸出你的權杖,(詩篇 110:2)。
我必將我的靈放在祂身上。這解釋了公理將如何被傳出。毫無疑問,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部分的公義不是來自上帝的靈,也不是由祂屬天的能力所維持的;正如地上沒有任何君王能夠建立或維護良好的秩序,除非他得到同樣的靈的幫助。但在傳出公理方面,基督遠遠優於所有其他人,因為祂從父那裡領受了聖靈,以便將其傾倒在祂所有的人民身上;因為祂不僅通過言語或文字規定什麼是合宜的,而且通過祂聖靈的恩典,在人心中形成,以維護公義的法則。
19. 祂不爭競。總體意思是,基督的降臨不會伴隨著喧囂,不會有任何君王的榮耀和輝煌。祂隨後補充說,這將對人類有利。"""藉著引導他們去愛那世人到處都藐視的溫和。這確實是人類愚蠢的驚人表現,他們對基督的看法不那麼尊重,因為他溫和而自願地適應他們的能力。如果基督以他的榮耀顯現,除了完全吞噬我們之外,還能期待什麼呢?那麼,當他為了我們而從他的高位降下時,不那麼願意接受他,這是多麼邪惡啊?
為了讓基督的溫柔在信徒心中喚起敬畏,以賽亞提醒他們,這種溫柔是多麼有利,甚至是多麼必要。我們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因此,我們應該考慮基督以仁慈對待我們是多麼重要。我不是指那些完全缺乏聖靈所有恩典的不信者;而是指那些已經蒙神呼召的人,他們不就像一根半斷的蘆葦和一盞冒煙的燈嗎,直到神將他們點燃至完全光明,並賜予他們完全的力量?當基督如此樂意屈尊俯就我們的軟弱時,讓我們歡樂地擁抱他那不可言喻的良善。同時,不要讓任何人自欺於自己的惡行,而是讓我們每個人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樣我們就不會終生被搖擺不定(以弗所書 4:14),或像蘆葦一樣,隨最輕微的微風彎曲。讓我們成長為完全的人,這樣我們就能堅定地抵禦撒旦多樣化的攻擊,我們的信心不僅能發出被濃煙包圍的微弱火花,還能發出明亮的光芒。
基督的榜樣教導他所有的僕人應當如何行事。但是,由於有些人錯誤而荒謬地主張溫和應當不加區別地對待所有人,我們必須注意先知明確區分軟弱者和邪惡者。那些過於頑固的人需要用錘子猛烈敲打他們的堅硬;那些試圖在各個方向散佈黑暗,或充當點燃火災的火炬的人,必須驅散他們的煙霧並撲滅他們的火焰。雖然神話語的忠實僕人應當努力寬恕軟弱者,從而培養和增加他們所擁有的那份神的恩典,無論多麼微小,他們也必須謹慎小心,以免鼓勵那些與冒煙的燈或壓傷的蘆葦毫無相似之處的人的頑固惡意。
20. 直到他使審判得勝。先知的話略有不同,他將使審判歸於真理。但馬太所用的詞語非常有強調性,旨在告訴我們,公義在世上並非沒有巨大的鬥爭和努力就能建立。魔鬼設置了所有可能的困難,這些困難若不經過猛烈的抵抗就無法消除。這由「勝利」一詞證實,因為勝利不是通過戰鬥就無法獲得的。
21. 萬民都必仰望他的名。先知的話是,眾海島必等候他的律法。但儘管馬太改變了措辭,意思卻是一樣的,即基督的恩典將由外邦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