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11:37-41
37 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耶穌就進去坐席。 38 這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洗手便詫異。 39 主對他說:「如今你們法利賽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裡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 40 無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裡面嗎? 41 只要把裡面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
這段敘述在某些方面與馬太福音 (10:1-20) 所闡述的教義一致,但並不完全一致。馬太福音指出,基督為了糾正人們,特別是文士的迷信,故意不理會人為發明的外在儀式,而猶太人卻過於熱衷於遵守這些儀式。上帝在他的律法中規定了某些潔淨禮,藉此他可以有效地訓練他的人民思考真正的純潔。猶太人對這種適度的規定不滿意,又增加了許多其他的潔淨禮,特別是,在沒有用潔淨水洗過之前,任何人都不得進食,正如馬可福音 (12:3,4) 更詳細地記載,約翰福音 (2:6) 也清楚表明。這種錯誤伴隨著邪惡的自信;因為他們很少關心上帝屬靈的敬拜,並認為當他們用形式取代上帝時,他們就已經完全履行了他們的職責。基督完全知道他對這種儀式的忽視會引起冒犯,但他拒絕遵守,以表明上帝對外在的潔淨評價很低,卻要求內心的屬靈公義。
39. 如今你們法利賽人 基督在這裡不像馬太福音 (15:1-20) 和馬可福音 (12:2-13) 那樣指責法利賽人以不當的方式,透過人為的發明來事奉上帝,並為了他們的傳統而破壞上帝的律法;他只是輕描淡寫地指出他們的虛偽,他們除了在人眼前之外,沒有任何潔淨的渴望,彷彿他們不必與上帝打交道。現在,這種責備適用於所有偽君子,甚至那些相信公義在於上帝所規定的儀式的人。基督所包含的意義比他所說的「用人的誡命事奉上帝是徒勞的」(馬可福音 7:7) 更廣泛;因為他普遍譴責透過儀式而非透過信心和純潔的內心來敬拜上帝的錯誤。
在這一點上,先知們一直與猶太人激烈爭辯;但是,由於人們的心靈強烈傾向於虛偽,他們傲慢而固執地堅持認為,即使沒有信心,上帝也喜悅外在的敬拜。但在基督時代,他們已經陷入如此愚蠢的深淵,以至於他們將宗教完全歸結為絕對的瑣事。因此,他指責法利賽人極其小心地洗杯子,卻在他們心中滋養著最可憎的殘酷和邪惡的污穢。他以此為由指責他們愚蠢,因為創造人內在的靈魂,就像創造身體一樣的上帝,不能僅僅滿足於外在的表象。人們被欺騙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考慮到他們必須與上帝打交道,或者,他們根據他們感官的虛妄來改變他,彷彿他與凡人之間沒有區別。
41. 只要把你們所有的施捨給人。基督按照他的習慣,將法利賽人從儀式轉向慈善,宣稱潔淨人與食物的不是水,而是慷慨。285 藉著這些話,他並沒有貶低上帝的恩典,也沒有將律法的儀式視為虛妄無用;而是向那些自信上帝會被單純的記號所取悅的人說話。「唯有合法的運用,」他說,「才能使食物聖潔。」"""但是,那些從自己的豐裕中供應窮人必需品的人,才是正當和恰當地使用食物。因此,與其仔細洗手和杯子,卻忽略窮人,不如從你所擁有的東西中施捨。
天主教徒從這些話中推斷出,施捨是贖罪,藉此我們得以潔淨罪惡,這種推斷過於荒謬,無需冗長的反駁。基督在此並非告訴我們必須用什麼代價來換取罪的赦免,而是說那些將一部分食物施捨給窮人的人,是潔淨地吃他們的麵包。我理解「τὰ ἐνόντα」這個詞的意思是「現有的供應」,286 而不是像伊拉斯謨和舊譯者那樣翻譯成「剩餘的」。287
緊隨其後的責備,更適合留待另一個場合。我認為基督在餐桌上時,不太可能對文士和法利賽人進行如此持續的謾罵,而是路加在此處插入了在其他時間所說的話;因為正如我們經常提到的,福音書作者很少注意日期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