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1:25-30; 路加福音 10:21-22

馬太福音 11:25-30; 路加福音 10:21-22



馬太福音 11:25-30

25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 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路加福音 10:21-22

 21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22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是誰。」


Matthew 11:25. 耶穌回答說。雖然希伯來文動詞「回答」(ענה)在話語的開頭也常被使用,但在這段經文中,我認為它具有強調的意味。因為基督是從當前的事件中找到說話的機會。路加的話語更充分地證實了這一點,即「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那歡樂從何而來?難道不是因為他認為由貧窮和受鄙視的人組成的教會,其珍貴和價值不亞於世界上所有貴族和高官都為它增添光彩嗎?還應注意的是,這番話是向父說的,因此比他對門徒說的話更具力量。毫無疑問,他是為了他們,也為了他們,才感謝父,好讓他們不因教會的低微和卑微外表而感到不悅。


我們不斷尋求輝煌;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不協調的了:上帝之子的天國,其榮耀被先知們如此宏偉地頌揚,竟然由普通百姓中的渣滓和棄物組成。這確實是上帝奇妙的旨意,儘管他掌管著整個世界,他卻寧願從卑微的平民中為自己選擇一個特殊的子民,而不是從貴族中選擇,因為貴族的高貴地位會為基督的名帶來更大的榮耀。但在這裡,基督將他的門徒從驕傲自大的想像中拉出來,使他們不敢輕視他教會的卑微和默默無聞的狀況,因為他喜悅並歡樂於其中。為了更充分地抑制人們心中不斷湧現的好奇心,他超越了世界,默想上帝的奧秘旨意,以便引導他人與他一同讚美這些旨意。當然,儘管上帝的這項安排與我們的感官相悖,但如果我們對此抱怨,我們不僅會發現盲目的傲慢,而且會發現極度的瘋狂,而我們的元首基督卻以敬畏之心崇拜它。


我向你承認,哦,父 藉著這些話,他表明他順從了父的旨意,這旨意與人類的感官大相徑庭。這種他歸於父的讚美,與世人的惡意誹謗,甚至是厚顏無恥的叫囂,形成了一種隱含的對比。我們現在必須探究他是在哪方面榮耀父。這是因為,當他是全世界的主時,他卻偏愛孩童和無知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與此相關,他稱父為天地之主,這具有不小的份量;因為他以此方式宣告,這是一種完全取決於上帝旨意的區別, 即有智慧的人仍然盲目,而無知和未受教育的人卻領受了福音的奧秘。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經文,上帝在其中向我們指出,那些得救的人是蒙他自由揀選的,因為他是世界的創造者和統治者,萬民都屬他。


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首先,並非所有人都順服福音,這並非由於上帝缺乏能力,他本可以輕易使所有受造物順服他的統治。其次,有些人獲得了信心,而另一些人卻仍然剛硬和頑固,這是藉著他的自由揀選而成就的;因為,他吸引一些人,卻越過另一些人,他獨自區分了人類,而人類的本性是相同的。 在選擇小孩子而不是有智慧的人時,他顧念自己的榮耀;因為肉體太容易驕傲,如果能幹和有學問的人引導了道路,很快就會形成普遍的信念,認為人是憑藉他們的技能、勤奮或學問獲得信心的。除了藉著這樣的選擇,上帝的憐憫無法如此充分地被認識,從中顯而易見,人從自己身上帶來的一切都算不得什麼;因此,人類的智慧被公正地推翻,以免它遮蔽了神聖恩典的讚美。


但有人問,基督稱誰為有智慧的?他又稱誰為小孩子?因為經驗清楚地表明,一方面,並非所有無知和未受教育的人都蒙光照而相信,另一方面,也並非所有有智慧或有學問的人都被留在他們的盲目中。由此可知,那些被稱為有智慧和聰明的人,是那些因魔鬼般的驕傲而自大,無法忍受聽到基督從高天向他們說話的人。然而,上帝並不總是棄絕那些對自己評價過高的人;正如我們從保羅的例子中得知,基督制服了他的兇猛。如果我們來看無知的群眾,其中大多數人表現出惡毒的惡意,我們就會發現他們與貴族和偉人一樣被任憑毀滅。我確實承認,所有不信的人都懷著邪惡的自信,無論他們的驕傲是由他們的智慧、正直的名聲、榮譽還是財富所滋養。但我認為基督在這裡包括所有在能力和學問上傑出的人,而沒有指責他們有任何過錯;正如另一方面,他也沒有將某人是小孩子視為一種優點。的確,謙卑的人以基督為他們的老師,信心的第一課是,任何人都不要自恃其智慧。但基督在這裡並不是指自願的孩童。他以此為基礎來頌揚父的恩典,因為他不鄙視降卑到最低賤和最可憎的人,以便將窮人從污穢中提升出來。


但這裡產生一個問題。既然審慎是上帝的恩賜,為何它會阻礙我們感知在福音中閃耀的上帝的光輝呢?我們確實應該記住我已經說過的,不信的人敗壞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審慎,而傑出的人才在這方面常常受到阻礙,因為他們無法順服受教。至於目前的這段經文,我回答說:雖然聰明人的精明不會妨礙他們,但他們仍然可能被剝奪福音的光。既然所有人的情況都相同或相似,上帝為何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這個或那個人呢?保羅宣稱,他之所以越過智者和偉人但關於目前的這段經文,我回答說:雖然精明人的精明不會妨礙他們,但他們仍然可能被剝奪福音的光。既然所有人的情況都相同或相似,為什麼上帝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這個或那個人呢?保羅宣稱,他之所以越過那些有智慧和偉大的人,是因為


上帝揀選了世上軟弱和愚拙的,為要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自誇,(哥林多前書 1:27.)


因此我們也推斷,基督所說的「福音的奧秘向聰明人隱藏」這句話並非普遍適用。如果五個聰明人中有四個拒絕福音,一個接受福音;如果同樣數量的未受教育者中有兩三個成為基督的門徒,那麼這句話就應驗了。這也得到了我最近引用的保羅書信中那段經文的證實;因為他並沒有將所有有智慧、高貴和有權勢的人排除在上帝的國度之外,而只是聲明其中沒有許多這樣的人。


這個問題現在解決了。精明本身作為上帝的恩賜並未受到譴責,但基督只是聲明它在獲得信仰方面沒有任何影響。另一方面,他並沒有推薦無知,好像它能使人蒙上帝悅納,而是肯定它不會妨礙憐憫以天上的智慧啟迪無知和未受教育的人。現在剩下要解釋的是「啟示」和「隱藏」的含義。基督並非指外在的傳道,這一點可以從他毫無區別地向所有人顯現為教師,並吩咐他的使徒也這樣做這一事實中確切地推斷出來。因此,其含義是,沒有人能憑藉自己的敏銳獲得信仰,而只能憑藉聖靈的秘密啟迪。


26. 父啊,是的,這本是你的美意。這句話消除了我們不斷被激發的那種放肆探究的藉口。我們最難向上帝屈服的,莫過於將他的旨意視為最高的理性和公義。63 他經常重複說,他的判斷是深淵(詩篇 36:6);但我們卻一頭栽進那深淵,如果有任何不合我們心意的事,我們就咬牙切齒,或向他抱怨,許多人甚至公開褻瀆。相反,我們的主給我們立下這條規矩,凡上帝所決定的,我們都必須視為正確。這才是清醒的智慧,安於上帝的美意,因為它本身就抵得上一千個論證。基督確實可以提出這種區別的原因,如果有的話;但他滿足於上帝的美意,不再追問為什麼他呼召小孩子而不是其他人來得救,並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羊群中建立他的國度。因此顯而易見,當人們得知有些人是憑上帝的旨意自由揀選的,而另一些人是被棄絕的時,他們就因為不願順服上帝而發怒,這是在向基督發洩他們的憤怒。


27. 一切所有的都交付了我。這句話與前一句的聯繫,那些認為基督不過是想增強門徒傳福音的信心的人,理解得不正確。我的看法是,基督說這些話有另一個原因和另一個目的。他先前斷言教會源於上帝自由揀選的秘密源頭,現在他表明救恩的恩典如何臨到人。許多人一得知除了上帝在創世以前所揀選的人(以弗所書 1:4)之外,沒有人是永生的繼承者,就開始焦慮地探究如何確信上帝的秘密旨意,從而陷入一個迷宮,他們會發現無法逃脫。基督吩咐他們直接來到他自己面前。以獲得救贖的確定性。因此,其意義是,生命在基督自己裡面向我們展示,凡不藉著信心的門進入的人,都不能分享這生命。我們現在看到,他將信心與上帝永恆的預定聯繫起來,這兩件事是人們愚蠢而邪惡地認為彼此不相容的。雖然我們的救贖一直隱藏在上帝那裡,但基督是它流向我們的渠道,我們藉著信心領受它,使它在我們心中穩固和確定。因此,我們不能隨意轉離基督,除非我們選擇拒絕他提供給我們的救贖。


沒有人認識子。他這樣說,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受人的判斷引導,從而對他的威嚴形成錯誤的估計。因此,其意義是,如果我們想知道基督的品格是什麼,我們必須堅守父的見證,唯有父才能真實而確定地告訴我們他賜予了子什麼權柄。的確,如果我們按照我們的心智能力想像他是什麼,我們就會剝奪他很大一部分的卓越,以至於我們無法正確地認識他,除非藉著父的聲音。毫無疑問,如果沒有聖靈的引導,單憑那聲音是不夠的;因為基督的能力太深奧隱藏,人無法領會,直到他們被父光照。我們必須明白他的意思,不是說父為自己認識,而是說他為我們認識,以便向我們啟示他。


但這句話似乎不完整,因為兩個子句不對應。關於子,他說,除了他自己和那些他樂意向他們啟示的人之外,沒有人認識父。關於父,除了他獨自認識子之外,沒有再說什麼。沒有提到啟示。我回答說,沒有必要重複他已經說過的話;因為先前的感恩中包含的,不就是父向那些認可他的人啟示了子嗎?現在又加上他獨自認識子,這似乎是在說明一個理由;因為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子已經公開向人展示自己,為什麼還需要父來啟示呢?我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說,除了父之外,沒有人認識子。現在我們需要注意後一個子句:


除了子和那些子樂意向他們啟示的人之外,沒有人認識父。這是一種與前者不同的知識;因為說子認識父,不是因為他藉著他的靈啟示父,而是因為他作為父的活潑形象,在他自己身上可見地代表父。同時,我並不排除聖靈,但我解釋這裡提到的啟示是指傳達信息的方式。這與上下文最完全吻合;因為基督證實了他先前所說的,即萬物都已由他的父交給了他,他告訴我們,神性的一切豐盛都居住在他裡面(歌羅西書 2:9)。這段話可以總結如下:69 首先,認識子是父的恩賜,因為他藉著他的靈開啟我們的心眼,使我們辨識基督的榮耀,否則這榮耀就會向我們隱藏。其次,居住在不可接近的光中,本身不可理解的父,藉著子向我們啟示,因為他是父的活潑形象,所以徒勞地在別處尋找他。


28. 凡勞苦的,都到我這裡來。他現在親切地邀請那些他認為適合成為他門徒的人到他這裡來。雖然他樂意向所有人啟示父,但大多數人對來到他這裡漠不關心,因為他們沒有被自己的需要所感動。偽君子不關心基督,因為他們陶醉於自己的義,對他的恩典既不飢也不渴(馬太福音 5:6)。那些專注於世界的人不重視天上的生命。因此,基督邀請這兩類人都是徒勞的,所以他轉向那些悲慘和受苦的人。他稱他們為勞苦的,或在重擔下呻吟的,並不是泛指那些被悲傷和煩惱壓迫的人,而是指那些被罪惡壓垮,因上帝的憤怒而充滿恐懼,並準備在如此沉重的重擔下沉淪的人。確實,上帝有各種方法來謙卑他的選民;但由於大多數受苦的人仍然頑固和叛逆,基督所說的勞苦和負擔的人,是指那些良心因面臨永恆死亡而感到痛苦,並在內心被他們的苦難壓迫以至於昏厥的人;因為這種昏厥使他們準備好接受他的恩典。他告訴我們,大多數人輕視他的恩典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貧困;但是,他們的驕傲或愚蠢沒有理由阻止那些渴望解脫的受苦靈魂。


因此,讓我們告別所有被撒旦的誘惑所纏繞的人,他們要麼相信自己在基督之外擁有義,要麼想像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幸福的。讓我們的苦難驅使我們尋求基督;既然他只讓那些在重擔下沉淪的人享受他的安息,那麼我們就應該明白,沒有什麼毒藥比那種由世俗幸福,或由對我們自己的義和美德的虛假和欺騙性看法所產生的懶惰更致命的了。讓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喚醒自己,首先,通過大力擺脫世俗的奢華;其次,通過放下一切虛假的自信。現在,儘管這種來到基督面前的準備使他們如同死人,但我們必須注意,這是聖靈的恩賜,因為它是悔改的開始,沒有人能憑自己的力量渴望悔改。基督並不是要展示人能憑自己做什麼,而只是要告訴我們那些來到他面前的人必須有什麼感受。


那些將重擔和勞苦限制在律法的儀式上的人,對基督的意義理解得非常狹隘。我承認,律法是無法忍受的重擔,壓垮了敬拜者的靈魂;但我們必須記住我所說的,基督向所有受苦的人伸出援手,從而區分了他的門徒和那些輕視福音的人。但我們必須注意表達的普遍性;因為基督無一例外地包括了所有勞苦和負擔的人,這樣就沒有人會因邪惡的懷疑而將門關閉。然而,這樣的人數很少;因為在無數滅亡的人群中,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正在滅亡。他所應許的解脫在於罪的自由赦免,這獨自給予我們平安。


29. 負我的軛。我們看到,許多人濫用基督的恩典,將其變成肉體的放縱;因此,基督在應許給極度痛苦的良心帶來喜樂的安息之後,同時提醒他們,他是他們的拯救者,條件是他們要順服他的軛。他告訴我們,他並不是以這樣的方式赦免人的罪,讓他們在恢復上帝的恩寵後可以更自由地犯罪,而是讓他們因他的恩典而興起,也可以負他的軛,並且在靈裡自由,他們可以約束肉體的放蕩。因此,我們得到了他所說的安息的定義。它絕不是為了讓基督的門徒免於肉體的爭戰,讓他們可以安逸地享受自己。而是要在紀律的重擔下訓練他們,並讓他們處於束縛之下。


向我學習 我認為,如果認為基督在此向我們保證他的溫柔,是為了讓他的門徒,在接近顯赫人物時通常會感到的恐懼影響下,不會因為他的神聖榮耀而與他保持距離,那是一種錯誤。相反,他的目的是要我們效法他,因為肉體的頑固使我們逃避他的軛,認為它嚴苛而不適。此後不久,他補充說(第30節),我的軛是容易的。但是,除非一個人藉著溫柔而順服基督,否則他怎能甘心樂意地順服呢?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因為基督在勸勉門徒背負他的軛之後,為了防止他們因其困難而卻步,立刻補充說,學我;因此宣告,當他的榜樣使我們習慣了溫柔和謙卑時,我們就不再覺得他的軛是麻煩的了。他還補充說,我會讓你們得到安息。只要肉體反抗,我們就會反叛;那些拒絕基督的軛,並試圖以任何其他方式取悅上帝的人,都是徒勞地折磨和消耗自己。我們看到天主教徒以這種方式悲慘地折磨自己,默默忍受著他們呻吟的可怕暴政,為的是不向基督的軛屈服。

馬太福音 11:25-30; 路加福音 10:21-22 馬太福音 11:25-30; 路加福音 10:21-22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5,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