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1:20-24; 路加福音 10:13-16

 馬太福音 11:20-24; 路加福音 10:13-16

 


 馬太福音 11:20-24

 20 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就在那時候責備他們,說: 21 「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泰爾、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 22 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泰爾、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 23 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或譯:你將要升到天上嗎),將來必墜落陰間;因為在你那裡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所多瑪,它還可以存到今日。 24 但我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所受的,比你還容易受呢!」 


路加福音 10:13-16

13 「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泰爾、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坐在地上悔改了。 14 當審判的日子,泰爾、西頓所受的,比你們還容易受呢! 15 迦百農啊,你已經升到天上(或譯:你將要升到天上嗎),將來必推下陰間。」 16 又對門徒說:「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棄絕你們的就是棄絕我;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 


馬太福音 11:20. 於是耶穌開始責備. 路加說明了基督對這些城市發出如此嚴厲譴責的時間和原因. 那是在他差遣門徒到猶太各地,沿途宣揚神的國近了的時候. 他反思那些他長期履行先知職責,並行了許多奇妙工作卻沒有任何好結果的人的忘恩負義,便說出這些話,宣告現在是時候他要到其他城市去了,因為他已經從經驗中得知,那個湖泊附近地區的居民,他曾在那裡開始傳福音和行神蹟,卻充滿了頑固和惡毒. 但他沒有提及教義,而是責備他們的神蹟沒有使他們悔改 我們主展示這些神蹟的目的,無疑是為了吸引人們歸向他. 但由於所有人都天生與他為敵,所以必須從悔改開始. 哥拉汛和伯賽大眾所周知是位於革尼撒勒湖畔的城市.


21. 如果那些異能行在推羅和西頓. 由於推羅和西頓因其鄰近性,當時因其不敬虔、驕傲、放蕩和其他惡習而受到憎惡,基督使用這個比較,正是為了給他的猶太同胞留下更深刻、更痛苦的印象. 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不把推羅和西頓的居民視為可憎的、藐視神的人. 因此,當基督說,那些沒有宗教的地方,比猶太本身更有希望悔改時,這大大加重了他的詛咒.


為了避免有人對神的奧秘旨意提出棘手的問題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主的這番話是為了適應人類心智的普通能力 . 他將伯賽大的公民及其鄰居與推羅和西頓的居民進行比較,他所論證的不是神預見到哪一方會做什麼,而是雙方會做什麼,就事實而言可以判斷. 這些城市極其腐敗的道德和放蕩的行為可能歸因於無知. 因為在那裡,神的聲音從未被聽到,也沒有行過神蹟來警告他們悔改. 但在基督責備的加利利城市中,卻表現出非常頑固的藐視神蹟的態度,"他們曾見過無數次,卻沒有獲得任何益處。簡而言之,基督的話語無非是說,哥拉汛和伯賽大的居民在惡毒和對上帝不可救藥的蔑視方面,超越了推羅和西頓的居民。


然而,我們無權與上帝爭辯,因為他撇棄了那些本來可以抱有更好希望的人,卻在一些極其邪惡和完全絕望的人面前顯現他的能力。那些他沒有施予憐憫的人,理應被定為滅亡。如果他對某些人隱藏他的話語,任憑他們滅亡,而為了使另一些人更無可推諉,他以各種方式懇求和勸誡他們悔改,誰能因此指責他不公呢?因此,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學會以敬畏之心審視這高深莫測的奧秘42;因為那些不能忍受將讚美歸於上帝的公義,除非它在他們的感官範圍之內,並且輕蔑地拒絕那些他們本應崇拜的奧秘,僅僅因為其原因不明顯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是不可容忍的煩躁和驕傲。


如果那些大能的工作已經完成。我們已經說過,這些話語告訴我們關於神蹟的正確使用,儘管它們也包括教義;因為基督在向他們展示父的能力時並沒有保持沉默;相反,神蹟被添加到福音中,以便他們能夠留意基督所說的話。


穿麻衣、蒙灰塵。這裡用外在的記號來描述悔改,這些記號在當時的上帝教會中很常用:這並不是說基督重視這件事,而是因為他適應了普通人的理解能力。我們知道,信徒不僅被要求悔改幾天,而是要持續不斷地悔改直到死亡。但是,在今天,沒有必要穿麻衣,蒙灰塵;因此,並非總是有必要進行那種外在的悔改宣告,而只是在經歷了嚴重的背叛之後,人們轉向上帝的時候。麻衣和灰塵無疑是罪惡的標誌,目的是為了轉移審判者的憤怒44;因此,它們嚴格地與歸信的開始有關。但是,既然人們通過這種儀式表達他們的悲傷和痛苦,那麼它必須以恨惡罪惡、敬畏上帝和治死肉體為前提,正如約珥書(2:13)所說的:「撕裂你們的心腸,不要撕裂你們的衣服。」我們現在明白為什麼基督在談到推羅和西頓時,將麻衣和灰塵與悔改一同提及,因為福音不可能在不譴責他們過去生活的情況下傳給那裡的居民,除了讓他們穿上罪犯的悲慘服裝,謙卑地懇求赦免之外,別無他法。路加所用的「坐」這個詞也是指這個意思,「坐在麻衣和灰塵中」;因為它表示「俯伏在地」——這是一種適合表達悲慘之人悲傷的姿勢,正如先知書中的許多經文所證明的那樣。


23. 迦百農啊,你呢。他特意向迦百農城說話,他曾如此頻繁地居住在那裡,以至於許多人認為那是他的故鄉。的確,這是無價的榮譽,上帝的兒子在即將開始他的統治和祭司職分時,選擇迦百農作為他宮殿和聖所的所在地。然而,它卻深陷於污穢之中,彷彿從未有過一滴神聖的恩典傾注其上。因此,基督宣告,等待它的懲罰將會更加可怕,與它從上帝那裡所獲得的更高恩惠成正比。在這段經文中,我們應當認真注意,褻瀆上帝的恩賜,由於涉及褻瀆神聖,絕不會不受懲罰;並且,一個人越是顯赫,如果他卑鄙地玷污了上帝賜予他的恩賜,他將受到更嚴厲的懲罰;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在領受了基督的屬靈恩賜之後,卻輕蔑他及其福音,那麼可怕的報應正等待著我們。


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所多瑪。我們已經暗示過,基督是按照人的方式說話的,他並不是從天上的聖所中說出,上並且一個人越是顯赫,如果他卑劣地玷污了上帝賜予他的恩賜,他將受到更嚴厲的懲罰;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在領受了基督的屬靈恩賜之後,卻輕蔑他及他的福音,那麼可怕的報應正等待著我們。


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所多瑪。我們已經暗示過,基督是按照人的方式說話的,他並不是從天上的聖所中,將上帝預見如果他派遣一位先知到所多瑪居民那裡會發生的事,直接說出來。但是,如果好爭辯的人不滿意這個答案,那麼只要考慮到這一點,所有反對的理由都消除了:儘管上帝有能力拯救所多瑪的居民,但在毀滅他們時,他是一位公正的復仇者。


路加福音 10:16. 聽從你們的就是聽從我。認為這段經文是我們在馬太福音 10:40 中遇到的「接待你們的就是接待我」的重複,這是一個錯誤。那時,基督說的是人,但現在,說的是教義。前者的接待指的是善意的行為;但現在他推薦的是信心,即在上帝的話語中接受上帝。總體意思是,人的虔誠是通過信心的順服來確定的;那些拒絕福音的人,儘管他們可能誇耀自己是上帝最傑出的崇拜者,卻證明他們邪惡地藐視他。


我們現在必須注意基督的用意。由於世上相當一部分人愚蠢地根據人的地位來評價福音,並因為福音是由卑微和受人鄙視的人所宣揚而輕視它,我們的主在這裡反駁了這種顛倒的判斷。此外,幾乎所有人都如此驕傲,不願順服與自己平等的人,或他們視為不如自己的人。另一方面,上帝決定通過人的事工來治理他的教會,而且確實經常從人民中最底層的人中選拔聖言的傳道者。因此,有必要維護福音的尊嚴,使其不至於因為出自人的口中而顯得降格。


這是對外在事工的顯著讚揚,當基督宣告,無論對人的傳道(只要傳道忠實)給予何種榮譽和尊重,上帝都視為是對他自己所做的。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推薦都是有益的。沒有什麼比得知這是對上帝最高的崇拜,是馨香的祭物,聽他藉著人的口說話,並順服他藉著人帶給我們的話語,如同他從天上降臨或藉著天使向我們顯明他的旨意一樣,更能鼓勵我們接受福音的教義了。此外,當我們得知,上帝所差遣的人向我們傳達的救恩見證,其可信度不亞於上帝的聲音從天上響起時,我們的信心就得以建立,所有疑慮都得以消除。另一方面,為了阻止我們輕視福音,他加上了嚴厲的警告:


輕視你們的就是輕視我;輕視我的就是輕視那差我來的。那些不屑聽從傳道者的人,無論他們多麼卑微和受人鄙視,不僅侮辱了人,也侮辱了基督自己,以及父上帝。雖然這裡對那些誠實忠實履行職責的牧師的地位給予了崇高的讚揚,但教皇和他的神職人員以此為藉口來掩蓋他們的暴政是荒謬的。當然,基督說話的方式並不是要將父所賜給他的權柄交給人,而只是為了保護他的福音免受輕視。因此,他並沒有將應歸於他自己的榮譽轉移給人的身份。但只堅持它不能與他的道分開. 如果教宗希望被接納, 就讓他提出他可以被認可為基督的僕人的教義; 但只要他繼續是他現在的樣子, 基督的死敵, 並且完全不像使徒, 就讓他停止用借來的羽毛裝飾自己.

馬太福音 11:20-24; 路加福音 10:13-16 馬太福音 11:20-24; 路加福音 10:13-16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5,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