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0:32-35; 馬可福音 8:38;路加福音 9:26; 12:8-9, 51-53

馬太福音 10:32-35; 馬可福音 8:38;路加福音 9:26; 12:8-9, 51-53



馬太福音 10:32-35

 32 「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 33 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 34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 35 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


馬可福音 8:38

 38 凡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聖天使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路加福音 9:26

26. 凡把我和我的話當作可恥的,人子在他自己的榮耀裡,601並在父和聖天使的榮耀裡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路加福音 12:8-9, 51-53

8 「我又告訴你們,凡在人面前認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認他; 9 在人面前不認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認他。

(同章)51 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 52 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 53 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


馬太福音 10:32. 凡在人面前認我的。他現在將他以前一般性地談論輕視死亡的話應用到他目前的主題上:因為我們必須與死亡的恐懼作鬥爭,以免它阻止我們公開承認信仰,這是上帝嚴格要求的,也是世人無法忍受的。為此,基督的門徒必須勇敢無畏,以便他們隨時準備殉道。現在,承認基督,雖然在大多數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在這裡卻被描繪成神聖崇拜的主要部分,以及敬虔的傑出實踐。這樣描繪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如果地上的君王為了擴大和保護他們的榮耀,增加他們的財富而召集他們的臣民參戰,為什麼信徒不至少在言語上維護他們天上的君王的榮耀呢?


因此,那些在內心壓抑信仰的人(就他們的能力而言)確實是在熄滅信仰,好像外在的信仰告白是不必要的。基督在這裡稱我們為他的見證人,藉著我們的口,他的名將在世上被頌揚,這是很有道理的。換句話說,他意圖讓他的名的告白與虛假的宗教對立:由於這是一件令人反感的事情,他命令我們必須作見證,這樣每個人的信仰就不會隱藏在心裡,而必須在人面前公開承認。難道拒絕或沉默的人不是否認神的兒子,從而將自己逐出天家嗎?


毫無疑問,教師比普通人需要更公開的信仰告白。此外,並非所有人都擁有同等程度的信仰,而且一個人越是在聖靈的恩賜上超越他人,他就越應該以身作則。但是,沒有一個信徒是神的兒子不要求他作見證的。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以什麼頻率,以什麼方式,以及在什麼程度上,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的信仰,這很難用固定的規則來確定:但我們必須考慮場合,這樣我們每個人都不會在適當的時候未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們也必須向主祈求智慧和勇氣的靈,"""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並且可以大膽地遵循我們所確定的他所命令我們的。


我也會承認他。一個承諾被添加進來,以激發我們在這件事上的熱情。但我們必須注意對比點。如果我們將自己與神的兒子進行比較,那麼當他以獎勵的方式向我們作見證時,我們拒絕向他作見證是多麼卑鄙。如果凡人,以及毫無價值的人,與神、天使和所有天上的榮耀進行比較,那麼基督所應許的,比他所要求的,價值要高出多少?儘管人們是不信和悖逆的,但我們向他們所作的見證,基督卻視為彷彿是在神和天使面前所作的。


因此,馬可和路加602也以擴充的方式補充說,在「這淫亂罪惡的世代」中;其意思是,我們絕不能因為聽眾缺乏適當的態度,就認為我們的勞動是白費的。現在,如果有人沒有被這個應許充分感動,那麼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可怕的威脅。當基督顯現審判世界時,他將否認所有那些在人前卑鄙地否認他的人。讓十字架的敵人現在離開,並在他們的虛偽中自欺欺人,當基督將他們的名字從生命冊上抹去時:因為在末日,神會承認誰是他的兒女呢?除了那些由基督呈獻給他的人。但他聲明他將作證反對他們,以免他們以虛假的理由混入。當說基督將在父和天使的榮耀中降臨時,其意思是,他神聖的榮耀將在那時完全顯現;並且天使,正如他們現在圍繞著神的寶座一樣,將通過尊崇他的威嚴來為他服務。路加福音第十二章的經文與馬太福音的文本相符。我們從第九章和馬可福音中插入的內容,似乎是在另一個時間說的:但由於教義完全相同,我選擇將它們一起介紹。


路加福音 12:51。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基督現在向他的門徒所要求的,如果全世界都一致接受福音的教義,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由於世界上相當一部分人不僅反對,而且激烈地與之鬥爭,我們若不遇到許多人的抵抗和仇恨,就不能承認基督。因此,基督警告他的追隨者要準備戰鬥,因為他們必須為真理的見證而戰。在這裡,他遇到了兩個絆腳石,否則會極大地困擾軟弱的心靈。先知們到處應許,在基督的統治下將有和平與安寧。那麼,他的門徒有權期望什麼呢?除了他們所到之處,一切都會立刻太平。現在,既然基督被稱為我們的和平(以弗所書 2:14),並且福音使我們與神和好,那麼,他也就在我們中間建立了兄弟般的和諧。在傳播福音的世界中,戰爭和爭鬥的爆發,似乎與先知們的預言不符,更與基督的職分和福音的性質不符。


但先知們以崇高言辭描述的和平,是與信心相連的,並且只存在於真誠敬拜神的人和敬虔者的良心中。它不會臨到不信者,儘管它被提供給他們;不,他們不能忍受與神和好:結果是,和平的信息在他們裡面激起了比以前更大的騷動。因為撒旦,對被定罪者擁有王權,對基督的名怒不可遏,一旦福音的教義向他們宣揚,他們以前沉睡的邪惡,"""而獲得新的活力。因此,基督,嚴格來說是和平的締造者,卻因人的邪惡而成為動亂的根源。


由此我們應當明白,墮落人性的敗壞是何等巨大,它不僅玷污了如此珍貴的恩賜,反而將其轉變為最具破壞性的邪惡。同時,如果基督統治之初就出現騷亂,我們也不必因此而驚慌,彷彿這是奇特或不尋常的事:因為他將他的福音比作一把劍,並說它是 διαμερισμὸς,分離。有些人認為這是為了描述對福音的藐視者所施加的懲罰,即他們彼此敵對。但上下文表明,基督在此是勸勉他的門徒要堅持不懈,即使世界上大部分人與他們為敵,即使他們的聲音如同戰鼓,召喚無數敵人拿起武器。


馬太福音 10:35 使人與人為敵。因此,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前面所說的,戰爭和騷亂的發生,與福音的本質相悖,是因惡人的過錯。瑪拉基書中關於施洗約翰的記載 [4:5,6] 適用於所有基督的僕人。他們被差遣的目的,是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但由於惡人的惡意,那些以前聯合的人,一聽到基督的聲音,就分裂成對立的兩派,甚至到了斷絕親屬關係的地步。簡而言之,基督預言世界將陷入如此混亂的狀態,以至於所有的親屬關係都將被漠視,人性也將不再被重視。當彌迦抱怨 [7:6]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時,他將其視為一種極端和毀滅性的腐敗狀態。基督宣稱,當他的教義被傳揚時,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否則這是不可能被相信的。同時,他並不是說這會普遍發生,正如某些煩躁的人愚蠢地想像,如果他們不拋棄父母、兒女和妻子,就不可能成為好門徒。相反,所有合法的結合關係都因信仰的合一而得到鞏固:基督只是警告他的追隨者,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們絕不能驚慌。

馬太福音 10:32-35; 馬可福音 8:38;路加福音 9:26; 12:8-9, 51-53 馬太福音 10:32-35; 馬可福音 8:38;路加福音 9:26; 12:8-9, 51-53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4,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