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十五章 簡論基督的三重職分——即先知、君王與祭司

第十五章 簡論基督的三重職分——即先知、君王與祭司。



本章主要分為三部分:一、基督的先知職分,其尊貴與功用,見第1、2節。二、基督君王權柄的本質及我們從中獲得的益處,見第3至5節。三、基督的祭司職分及其功效,見第6節。


各節要點。


1. 異端與假基督徒僅空有基督之名;但對那些真正蒙神有效呼召的人而言,祂被承認為先知、君王與祭司。就先知職分而言,教會的救贖主正是律法時代信徒所盼望那帶來完全理解之光的那位。

2. 基督的受膏雖主要指向君王職分,亦涉及先知與祭司職分。此受膏的尊貴性、必要性與功用。

3. 從基督國度的屬靈性可推知其永恆性。此永恆性雙重體現:既關乎教會整體,亦關乎個別信徒。

4. 基督屬靈國度的益處:1. 提升我們至永生。2. 以救恩所需的一切豐富我們。3. 使我們能勝過屬靈仇敵。4. 激勵我們恆忍。5. 賜予信心與得勝。6. 供應勇氣與愛心。

5. 我們救贖主的受膏屬天。此受膏的象徵。使徒書信中一處經文與前引經文相調和,以證基督國度的永恆性。

6. 獲取基督祭司職分益處的必要條件:我們必須從基督之死出發。由此衍生:1. 祂為我們的代求。2. 禱告中的信心。3. 良心的平安。4. 藉著基督,基督徒自身成為祭司。羅馬教徒妄圖獻祭基督的重罪。


1. 奧古斯丁確言(《手冊》第五章),異端雖盜用基督之名,但他們與敬虔者並無共同根基,此根基唯獨屬於教會:若細究基督相關之事,便會發現基督於他們僅存虛名。當今羅馬教徒雖口稱「神子」「世人的救主」,卻因滿足於空名而剝奪基督的權能與尊榮;保羅所言「不持定元首」(西2:19)正適用於他們。因此,為使信仰在基督裡找到穩固救恩根基,我們須以三重職分原則為起點:祂被立為先知、君王與祭司。僅知其名而未明其終極目的與功用,便毫無益處。這些職分在教皇制度中亦被提及,但因未解各稱號的完整意義,僅流於冰冷言辭,無甚裨益。我們前已指出,神雖藉先知傳承不使子民缺乏救恩所需教導,但信徒始終確信唯有彌賽亞降臨才能帶來完全理解之光。此盼望甚至影響未聞真道的撒瑪利亞人,如那婦人所言:「我知道彌賽亞(就是那稱為基督的)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約4:25)。這非猶太人憑空臆測,而是基於確切神諭。以賽亞書最顯著的經文之一:「看哪,我已立他作萬民的見證,為萬民的君王和司令」(賽55:4),即"""正如他先前在另一處稱他為“奇妙的策士”(賽9:6)一樣,253 因此,使徒在讚揚福音教義的完備時,首先說“神在古時借著眾先知多次多方向列祖說話”,接著補充道,“在這末世,他借著兒子向我們說話”(來1:1-2)。然而,由於先知普遍的職責是使教會保持期待,並在同時支撐它直到中保來臨;我們讀到,信徒們在分散期間抱怨他們被剝奪了這一常規特權。“我們不見我們的標幟,不再有先知,我們中間也沒有人知道這災禍要到幾時”(詩74:9)。但當基督即將降臨時,但以理被指定了一個時期“封住異象和預言”(但9:24),不僅是為了確立所提及預言的權威,也是為了讓信徒們暫時耐心忍受先知的缺席,因為所有預言的應驗和完成已近在眼前。


2. 此外,需注意的是,基督這一名稱涉及那三重職分:因為我們知道在律法之下,先知、祭司和君王都是用聖膏油膏立的。因此,這位應許的中保也被賦予了彌賽亞這一著名的稱號。雖然我承認(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表明的)他是因君王職分的本質而得名,但先知和祭司的膏立仍有其特定的地位,不容忽視。前者在《以賽亞書》中明確提到:“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膏了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宣告耶和華的恩年”(賽60:1-2)。我們看到,他被聖靈膏立,成為他父恩典的傳報者和見證人,且不同於尋常方式;因為他與其他有類似職分的教師有所區別。這裡再次需注意,他所接受的膏立,為履行教師的職分,並非為他個人,而是為他的整個身體,使聖靈相應的功效始終伴隨著福音的傳講。然而,這一點依然確定:他所帶來的完備教義終結了一切預言,因此那些不滿足于福音而附加外來內容的人,實則是貶損了其權威。那從天上發出的聲音——“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賦予了他超越所有其他教師的特殊特權。然後,從他作為元首,這膏立遍及肢體,正如約珥所預言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珥2:28)。保羅的表達,說他“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1:30),以及在另一處說“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西2:3),有著稍許不同的含義,即在他之外別無值得認識之事,那些憑信心領悟他真實品格的人,擁有天上福分的無限豐盛。因此,他在另一處說:“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這是極其合理的:因為越過福音的單純性是違法的。基督這一先知性尊嚴的目的,是教導我們,在他所傳授的教義中,實質上包含了一種各部分皆完備的智慧。


3. 接下來是君王的職分,若不在事先提醒讀者其本質是屬靈的,談論它將徒勞無功;因為正是從這一點我們才能理解其功效及其帶來的益處。其全部力量與永恆。再者,這永恆在但以理書中,一位天使將其歸於基督的職分(但2:44),而在路加福音中,一位天使則正當地將其應用於祂子民的救恩(路1:33)。但這永恆亦是雙重的,須從兩方面來看:其一關乎教會整體,其二則專屬於每個肢體。前者可參照詩篇所言:「我一次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我決不向大衛說謊。他的後裔要存到永遠,他的寶座在我面前如日之恆。又如月亮永遠堅立,如天上確實的見證。」(詩89:35,37)此處無疑是神應許祂將藉其子之手,成為教會永恆的治理者與守護者。此預言的應驗唯獨在基督身上可見;因所羅門死後不久,王國尊嚴便大幅喪失,大衛家族蒙羞,王權轉移至平民手中。其後國勢漸衰,終至悲慘屈辱的結局。以賽亞的驚嘆亦應作同樣理解:「誰能述說祂的世代呢?」(賽53:8)因他宣告基督將戰勝死亡,與祂的肢體相連。因此,每當聽聞基督被賦予永恆權能,我們當領悟教會的永續由此穩固;即便常受動盪侵擾,面臨無數災難的威脅,教會仍安然屹立。正如大衛嘲笑敵人妄圖掙脫神及其受膏者軛時的狂妄,稱列國與君王「枉然」謀算(詩2:2-4),因坐鎮天庭者足以擊退其攻勢;他以此保證教會必得永存,激勵信徒在教會受壓時仍存盼望。另一處,當他代表神宣告:「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詩110:1)這提醒我們:無論敵人如何眾多強大,皆無法撼動祂立其子為永恆君王的旨意。由此可知,魔鬼與世界一切勢力,永不能摧毀立基於基督永恆寶座的教會。至於每位信徒的個人應用,此永恆性當提升我們對蒙福不朽的盼望。因我們見凡屬塵世之物皆短暫易逝。基督為使我們仰望天國,明言祂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總之,當聽聞基督國度屬靈時,我們當被喚醒,期盼更美生命,並確信如今既蒙基督護佑,未來必將完全實現。


4. 正如前述,若不認清基督國度的屬靈本質,便無法充分領悟其力量與效用。這從我們一生需背負十架征戰、現世處境艱苦悲慘即可明證。若其益處僅限今生,歸屬天國君王對我們有何益處?因此,我們必須明白:基督裡應許的福分不在於外在優勢——如歡愉平靜的生活、財富豐足、免受傷害、享樂充盈等肉體所慕——而真正屬於天上生命。"""正如世人所見,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理想狀態,一方面在於物質豐饒與家國安泰,另一方面在於堅固防護使其免受外敵侵擾;基督同樣以靈魂永生所需的一切恩典澆灌祂的子民,並賜予他們無畏勇氣,使屬靈仇敵的一切攻擊都無法撼動。由此我們領悟:祂的掌權更多是為我們而非自己,這權能既運行於我們內心也護衛我們外在;當我們被聖靈的恩賜(這些本是人類天性所缺乏的)充滿到神認為合宜的程度時,便能從初熟的果子中確知自己已與神聯合以達至完全福樂;繼而倚靠同一位聖靈的大能,我們確信自己必能始終勝過魔鬼、世界及一切危害。主對此向法利賽人宣告:「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路加福音17:21-22)。當祂宣告自己正是百姓當期待從神領受至高祝福的那位君王時,他們很可能以嘲諷態度要求祂展示權柄標記。但為防止那些早已過分屬世之人沉溺世俗虛華,祂命令人省察內心,因「神的國就是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這些話簡明闡釋了基督國度賜予我們的實質——這國度不屬塵世、不陷敗壞,乃是屬靈的,它將我們提升至永生之境,使我們現今能忍耐勞苦、飢寒、輕蔑、羞辱等諸般艱難;並因確信我們的君王永不撇棄而滿足,祂必供應一切需用直到征戰結束、凱旋之時到來:這國度的本質就是將從父領受的一切都分享給我們。既然祂以權能武裝裝備我們,以榮耀尊貴妝點我們,以豐盛財富滋養我們,我們在此找到最豐沛的誇耀理由,也被激發膽量,使我們能與魔鬼、罪惡及死亡無懼爭戰。總而言之,披戴祂的公義,我們能勇毅抵擋世間一切淩辱;正如祂慷慨以恩賜充滿我們,我們也當結出果子榮耀祂。


5. 因此,祂君尊的膏立並非以油或香料為記,而是被稱為「神的受膏者」,因「耶和華的靈」住在他身上,就是「智慧和聰明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以賽亞書11:2)。這正是詩篇作者所說「你喜樂的油勝過你同伴」(詩篇45:7)的膏油。如前所述,祂受膏不是為獨享恩典,乃要以自己的豐盛滋潤乾渴飢餓之人。如經上記「父賜聖靈給子是沒有限量的」(約翰福音3:34),其目的在於「我們從祂的豐滿裡領受,而且恩上加恩」(約翰福音1:16)。從這泉源湧流出保羅所說「基督量給各人的恩賜」(以弗所書4:7)之豐沛供應,使恩典按基督所賜度量分給眾信徒。這充分印證了我所言:基督的國度在於聖靈,不在屬世享樂或虛華;因此要與祂同為後嗣,就必須棄絕世界。基督受洗時聖靈如鴿子降臨,正是這恩典的可見表徵。用「膏油」指代聖靈及其恩賜並非新創(參約翰壹書2:20,27),也不應視為荒謬,因這正是我們獲取生命的唯一源頭;""""""但特別是在關乎屬天生命的事上,我們裡面沒有一絲活力,除非是聖靈所注入的,祂選擇了在基督裡設立寶座,好讓那屬天的豐富——我們原本所缺乏的——能如洪流般豐沛地湧向我們。然而,因信徒在他們君王的力量中屹立不搖,且祂屬靈的豐富向他們豐盛傾注,他們被稱為基督徒並非不當。此外,從我們所談論的永恆來看,保羅的話並無貶損之意:“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哥林多前書15:24);以及“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祂的,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哥林多前書15:28)。因這話的意思僅僅是,在那完全的榮耀中,國度的治理將不同于現今。父已將一切權柄賜給子,好藉祂的手來治理、撫育、扶持我們,將我們置於祂的守護之下,並給予我們幫助。因此,當我們如遠離神的朝聖者般漂泊時,基督介入其間,為要逐步引領我們進入與神的完全相交。事實上,祂坐在父的右邊,其意義如同被稱為父的代表,受託掌管治理的全權。因神樂意在祂位格中(可說是間接地)統治並保護教會。保羅在以弗所書中也如此解釋祂坐在父右邊的含義:“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祂的身體”(以弗所書1:20,22)。這與他在別處所教導的並無不同:“神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腓立比書2:9-11)。因在這些話中,他也讚揚了基督國度中的一種安排,這對我們現今的軟弱是必要的。因此保羅正確推斷,那時神將成為教會唯一的元首,因基督護衛教會的職分那時已經完成。基於同樣的理由,聖經通篇稱祂為主,父神設立祂在我們之上,正是為了通過祂施行統治。儘管世上有許多主權被頌揚,保羅卻說:“我們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祂,我們也歸於祂;並一位主耶穌基督,萬物都是藉著祂有的,我們也是藉著祂有的”(哥林多前書8:6)。由此正當地推論出,祂就是那位藉以賽亞之口宣告的同一神:“因為耶和華是審判我們的,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耶和華是我們的王,祂必拯救我們”(以賽亞書33:22)。儘管祂處處描述自己擁有的一切權柄皆為父的恩賜與賞賚,其意僅在於表明祂以神聖權柄統治,因祂承擔中保之職的目的,乃是從父的懷抱和不可測度的榮耀中降下,為要親近我們。因此,我們更當同心預備順服,並以最大的熱忱全然服從祂的旨意。因祂對自願順服的信徒兼有君王與牧者的職分,而對那些悖逆者,聖經告訴我們祂必用鐵杖擊打他們,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篇2:9)。我們還被告知,祂將是列國的審判者,使遍地佈滿屍首,削平一切高傲之處(詩篇110:6)。現今已有此類預兆顯現,但最終的明證將在末日審判時完全顯明,那審判可視為祂統治的最後行動。


6. 關於祂的祭司職分,我們必須簡要地把握其目的與功用:作為一位毫無瑕疵的中保,祂以自身的聖潔為我們獲取神的恩寵。然而,由於應得的詛咒阻擋了通路,且神以審判者的身分與我們為敵,贖罪必然介入其中,使祂作為平息神怒火的祭司,能讓我們重獲祂的恩寵。因此,為了使基督履行此職,祂必須帶著祭物顯現。即使在祭司律法之下,未帶血進入聖所亦被禁止,以此教導敬拜者:無論祭司如何代求,若無罪的贖罪,神便無法息怒。使徒在《希伯來書》中對此有詳盡論述,自第七章直至第十章末。其要旨歸結於:唯獨基督配得祭司的尊榮,因祂藉死亡的祭獻抹去我們的罪孽,為罪作了補償。此事之重大,可由神所發、且聲明絕不後悔的莊嚴誓言提醒我們:「你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篇110:4)。無疑,祂意在確認那關乎我們救恩核心的關鍵。如前所述,若非祭司潔淨我們的污穢、使我們成聖,並為我們贏得因生活與內心不潔而失去的恩寵,我們與我們的禱告皆無法親近神。由此可見,若要基督祭司職分的益處與效力臨及我們,必始於祂的死亡。這意味著,那位助我們獲恩者,必是永恆的代求者。由此不僅生出禱告的把握,更使敬虔之心得享安寧,安然倚靠神如父親般的慈愛,確信凡經中保所分別為聖的,皆蒙祂悅納。  


然而,既然神在律法下命人獻牲畜為祭,關於基督便有了嶄新安排——祂同時是祭物與祭司,因除此以外,再無合宜的贖罪之法,也無人配將獨生子獻給神為祭。如今基督擔當祭司職分,不僅為按永恆的和好之律使父神恩待我們,更為引我們進入這至榮的聯合。因我們雖本為污穢,在祂裡面卻成為祭司(啟示錄1:6),將自己與一切獻給神,自由進入天上聖所,使我們所獻的祈禱與讚美之祭,在祂面前成為馨香可悅的。基督所言「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約翰福音17:19)正為此效:披戴祂的聖潔,因祂將我們與自己一同獻給父神(否則我們在祂眼中本為可憎),我們便如純淨聖潔般蒙祂喜悅。由此而生聖所的膏抹,如但以理書(但以理書9:24)所提。我們須注意此膏抹與當時影兒之禮的對比;彷彿天使宣告:影兒散去之時,基督將以真實祭司的身分顯現。  


因此,那些不滿足於基督的祭司職分、竟敢擅自獻祂為祭之人的虛妄,更顯可憎——此舉在將彌撒視為基督重獻的教皇制中日日上演。


第二卷第十五章 簡論基督的三重職分——即先知、君王與祭司 第二卷第十五章 簡論基督的三重職分——即先知、君王與祭司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08,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