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上帝如何在人心裡動工.
本章討論的主要重點包括:
I. 在惡行中是否有任何部分可歸因於神;若有,程度為何。同時,探討魔鬼與人各自應承擔的部分(第1-5節)。
II. 在無關善惡的行為中,多少應歸因於神,多少留給人的自主(第6節)。
III. 反駁兩項異議(第7-8節)。
各節摘要
1. 本章與前文的關聯。奧古斯丁以好騎手與壞騎手為喻。針對魔鬼的提問解答。
2. 針對神與人的提問解答。以約伯記為例。區分神的作為與撒旦及惡人之作為:
1. 根據行動的意圖或目的。撒旦如何在被棄絕者身上工作。
2. 神如何在他們身上工作。
3. 古老異議:神在此類事件中的作為僅涉及預知或容許,而非實際介入。回應指出神使被棄絕者心盲剛硬,方式有二:
1. 離棄他們;
2. 將他們交給撒旦。
4. 引用聖經經文強力證明神以兩種方式介入,並處理關於預知的異議。奧古斯丁的論述佐證。
5. 修正先前回答,證明神使用撒旦煽動被棄絕者,但自身全然無罪。
6. 神如何在無關善惡之事上影響人心。在此類事務中,人的意志並非完全自由而不受神護理之工支配。以多例證實。
7. 異議質疑這些例子不具普遍性。回應以普世經驗、聖經及奧古斯丁著作段落強化論點。
8. 有人反對自由意志謬誤時,以事件結果為論據。此說法應如何理解。
"""
1. 我認為,人被罪的軛奴役,以至於他本性上無法在願望或實際追求中追求良善,這一點已經充分證明了。此外,我們已經區分了強迫和必然性,清楚表明人雖然必然犯罪,但仍然是自願犯罪。但是,既然他被魔鬼奴役,似乎他更多是被魔鬼的意志而非自己的意志所驅動,那麼首先有必要解釋兩者的作用,然後解決這個問題,171 在惡行中,是否有任何部分應歸因於上帝,聖經暗示他以某種方式干預?奧古斯丁(在詩篇31和33中)將人的意志比作一匹準備出發的馬,而上帝和魔鬼則是騎手。「如果上帝騎上,他就像一位溫和而熟練的騎手,平靜地引導它,當它太慢時催促它,當它太快時勒住它,抑制它的衝動和過度行動,控制它的壞脾氣,並讓它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但如果魔鬼搶佔了馬鞍,他就像一個無知而魯莽的騎手,將它趕過崎嶇不平的地面,驅入溝渠,衝下懸崖,鞭策它變得頑固或狂暴。」既然沒有更好的比喻,我們暫時滿足於這個比喻。因此,當說自然人的意志受魔鬼的權力支配並被他驅動時,其意思並不是說意志在不情願和抵抗的情況下被迫服從(就像主人強迫不情願的奴隸執行命令一樣),而是說,它被撒旦的欺騙所迷惑,必然屈服於他的引導,並向他效忠。主不以他的靈引導的人,他以公義的判斷將他們交給撒旦的作為。因此,使徒說:「這世界的神弄瞎了不信之人的心眼,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不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在另一段經文中,他將魔鬼描述為「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弗2:2)。惡人的盲目,"""而所有隨之而來的罪惡,都被稱為撒旦的作為;這些作為的起因不應在人意志之外的任何事物中尋找,因為邪惡的根源在於人的意志,撒旦王國的基礎,換句話說,罪惡,也固定於此。
2. 在這種情況下,神聖作用的性質截然不同。為了說明,讓我們參考迦勒底人給聖潔的約伯帶來的災難。他們殺了他的牧羊人,搶走了他的羊群。他們的惡行顯而易見,172 撒旦之手也同樣顯而易見,正如歷史告訴我們的,他是整個事件的煽動者。然而,約伯將其視為上帝的作為,說迦勒底人所掠奪的,「耶和華」已經「取走了」。我們如何能將同一件事歸因於上帝、撒旦和人,而又不因上帝的干預而為撒旦開脫,或使上帝成為罪行的始作俑者呢?這很容易做到,如果我們首先看目的,然後看行動方式。主旨在透過逆境來鍛鍊他僕人的耐心;撒旦的計劃是將他逼入絕望;而迦勒底人則一心想透過掠奪來獲取不義之財。目的的這種多樣性使得行為有了很大的區別。在方式上,差異也不小。主允許撒旦折磨他的僕人;而迦勒底人,被選為執行此事的僕役,他將他們交給撒旦的衝動,撒旦用他有毒的飛鏢刺痛已經墮落的迦勒底人,煽動他們犯罪。他們狂暴地衝向不義之舉,成為其有罪的肇事者。在這裡,撒旦被恰當地說成是在被棄絕者身上行動,他對他們施加他的統治,這是一種邪惡的統治。上帝也被說成是以他自己的方式行動;因為即使撒旦是神聖憤怒的工具,他也完全在上帝的命令之下,上帝隨心所欲地轉動他,以執行他公正的判斷。我這裡不談上帝的普遍作用,它既維持了所有的受造物,也賦予了他們所有的行動能力。我現在只談論在每一個行為中都顯現出來的特殊作用。因此,我們看到,將同一行為歸因於上帝、撒旦和人並沒有矛盾,同時,由於目的和行動方式的不同,上帝的無瑕疵的公義閃耀著光芒,而撒旦和人的不義則以其所有的醜陋顯現出來。
3. 古代作家有時會對在這件事上簡單地承認真相表現出迷信的恐懼,因為他們害怕為不敬虔提供一個藉口,讓他們對上帝的作為說出不敬的話。雖然我全心全意地接受這種清醒,但我看不出簡單地堅持聖經所傳達的內容有絲毫危險。奧古斯丁並非總能擺脫這種迷信,例如當他說,蒙蔽和硬化與上帝的作為無關,而與預知有關(《論預定與恩典》)。但這種微妙之處被許多聖經段落所駁斥,這些段落清楚地表明,神聖的干預不僅僅是預知。奧古斯丁本人在他的反對尤利安的書中,173 詳細論證了罪惡不僅僅是神聖的允許或耐心,而且也是神聖力量的表現,這樣以前的罪惡才能受到懲罰。同樣地,關於允許的說法太過薄弱,無法成立。上帝經常被說成是蒙蔽和硬化被棄絕者,轉變他們的心,傾斜和驅使他們,正如我在其他地方已經充分解釋過的(第一卷第18章)。這種作用的程度絕不能透過訴諸預知或允許來解釋。因此,我們認為上帝可以透過兩種方式來行動。當他的光被奪走時,除了盲目和黑暗之外,什麼也沒有留下:當他的靈被奪走時,我們的心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當他的引導被撤回時,我們立即偏離正道:因此,他被恰當地說成是使那些他剝奪了看、服從和正確執行能力的人傾斜、剛硬和盲目。第二種方法,更接近於這些詞語的確切含義,是當上帝藉著撒旦作為他憤怒的執行者來執行他的判斷時,上帝既引導人們的謀劃,又激發他們的意志,並按照他的意願規範他們的努力。因此,當摩西記載亞摩利人的國王西宏不讓以色列人通過,因為耶和華「使他的心剛硬,使他的心頑固」,他立即補充了上帝的目的——即將他交在他們手中(申命記 2:30)。由於上帝已決定毀滅他,所以他心的剛硬是上帝為他的毀滅所做的準備。
4. 根據以前的方法,似乎有人說道,174「律法必從祭司滅亡,謀略必從長老斷絕。」「他使君王蒙羞,使他們在無路可走曠野中漂流。」又說「耶和華啊,你為何使我們走差了你的道路,使我們的心剛硬,不敬畏你呢?」這些經文更多地表明了當上帝離棄人時,人會變成什麼樣子,而不是當上帝在他們裡面工作時,他的作為的本質。但還有其他經文走得更遠,例如關於法老心硬的經文:「我要使他的心剛硬,他就不容百姓去。」同樣的事情後來以更強烈的措辭重複。他是否因為沒有軟化法老的心而使他的心剛硬呢?這確實是真的;但他做了更多:他吩咐撒旦堅固法老的頑固。因此他之前曾說:「我確信他不會讓你們去。」百姓離開埃及,敵對地區的居民出來攻擊他們。他們是如何被煽動的呢?摩西確實聲明西宏是耶和華「使他的心剛硬,使他的心頑固」(申命記 2:30)。詩篇作者在講述同樣的歷史時說:「他使他們的心轉向恨惡他的百姓」(詩篇 105:25)。你現在不能說他們跌倒僅僅是因為他們被剝奪了神的勸告。因為如果他們被剛硬和轉變,他們就是被故意引導到預期的目的。此外,每當上帝認為懲罰百姓的過犯是合適的,他如何通過被棄絕的人來實現他的目的呢?其方式表明行動的效力在他身上,而他們只是僕役。他有時宣告「他要向遠方的列國豎立大旗,並向他們從地極發出嘶聲」;有時他要設網羅捕捉他們;有時他要像錘子一樣擊打他們。但他特別聲明,當他稱西拿基立為斧頭時,他並非不活躍於他們之中,這斧頭是為他自己的手所造和所用的。175 奧古斯丁的說法不無道理,他說:「人犯罪,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他們在犯罪中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結果,是歸因於上帝的巨大能力,他隨意劃分黑暗」(奧古斯丁《論聖徒的預定》)。
5. 此外,撒旦的職事被用來煽動被棄絕的人,每當主在他的護理過程中,要在他們身上成就任何目的時,從單一的經文就足以清楚地表明。撒母耳記上多次說,有惡魔從耶和華那裡來,降在掃羅身上,攪擾他(撒母耳記上 16:14;18:10;19:9)。將此應用於聖靈是褻瀆的。因此,不潔的靈必須被稱為從主而來的靈,因為它完全服從於他的目的,在行動中更多的是工具而不是真正的行動者。我們還應該補充保羅所說的:「上帝要使他們受強烈的迷惑,去相信謊言:使所有不相信真理的人都被定罪」(帖撒羅尼迦後書 2:11, 12)。但在同一事件中,主所做的與撒旦和不敬虔之人所圖謀的總是有很大的區別。他手中的邪惡工具,他可以隨意轉動,他使它們服從於他自己的公義。他們,作為邪惡的,實施他們邪惡心中所懷的罪惡。所有為上帝的威嚴辯護,使其免受誹謗,並消除不敬虔之人任何藉口所需的一切,都已在《論護理》的章節中闡述(卷一 第 16-18 章)。在這裡,我只想用幾句話說明撒旦如何在被棄絕的人中掌權,以及上帝如何在兩者中工作。
6. 在那些本身無所謂好壞,且與身體而非屬靈生命相關的行為中,人所擁有的自由,儘管我們上面已經提過(見上文,第2章第13-17節)尚未得到解釋。有些人承認人在這些行為中有自由選擇;我想,這更多是因為他們不願辯論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而不是因為他們希望積極地主張他們準備承認的事情。雖然我承認那些認為人本身沒有能力行義的人,所持的是救贖最需要知道的,但我認為不應忽視的是,每當我們選擇對我們有利的事情,以及每當我們的意志傾向於那個方向時,我們都歸功於上帝的特殊恩典;另一方面,每當我們全心全意地避開那些原本會傷害我們的事情時,也是如此。而神聖天意的干預不僅在於使事件按照預見的有利方式發生,而且在於使人的意志朝著相同的方向。如果我們用感官的眼睛來看待人類事務的管理,我們將毫不懷疑,到目前為止,它們是任人擺佈的;但如果我們傾聽聖經中許多經文的教導,這些經文宣稱即使在這些事情上,人的思想也受上帝的統治,它們將迫使我們將人類的選擇置於祂特殊影響之下。誰使以色列人在埃及人眼中蒙恩,以致埃及人把他們所有最寶貴的財物都借給他們?(出埃及記11:3)。他們絕不會自願如此傾向。因此,他們的傾向更多地是被上帝支配,而不是由他們自己調節。而且,如果雅各沒有被說服上帝會按照祂看為好的方式激發人們不同的情感,他就不會對他的兒子約瑟(他認為約瑟是個異教徒埃及人)說:「願全能的上帝使你在那人面前蒙恩。」(創世記43:14)。同樣,整個教會都承認,當主樂意憐憫祂的子民時,祂也使所有擄掠他們的人憐憫他們(詩篇106:46)。同樣,當祂的怒氣向掃羅發作,以致掃羅準備戰鬥時,原因據說是上帝的靈降在他身上(撒母耳記上11:6)。誰勸阻押沙龍不要採納亞希多弗的計謀,那計謀素來被視為神諭?(撒母耳記下17:14)。誰使羅波安採納年輕人的計謀?(列王紀上12:10)。誰使以色列人的臨近使那些素以勇猛著稱的國家感到恐懼?甚至妓女喇合也認出了主的手。另一方面,誰使以色列人心中充滿恐懼和戰兢(利未記26:36),除了那位在律法中威脅說要給他們一顆「戰兢的心」的上帝?(申命記28:65)。
7. 有人可能會反對說,這些是特殊例子,不能被視為普遍規則。無論如何,它們足以證明我所主張的觀點——即每當上帝樂意為祂的旨意開路時,即使在外部事務上,祂也會轉變和彎曲人的意志,無論他們的選擇有多自由,它仍然受上帝的支配。你的思想更多地依賴於上帝的作為,而不是你自己的自由選擇,這是日常經驗所教導的。你的判斷常常失誤,在不甚困難的事情上,你的勇氣會消退;而在其他時候,在最模糊的事情上,解釋它們的方法會立刻浮現,而在重要和危險的事情上,你的思想會超越一切困難。176 我就是這樣解釋所羅門的話:「能聽的耳,能看的眼,這兩樣都是耶和華所造的。」(箴言20:12)。因為在我看來,它們指的不是它們的創造,而是在使用它們時的特殊恩典,當他說:「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言21:1),他將整個人類歸為一個特定類別。如果任何意志不受制於那必然是擁有王權的人,以某種方式對其他意志行使統治權。但如果它在上帝手中,我們的意志肯定不能倖免。關於這個主題,奧古斯丁有一句令人欽佩的格言:「聖經如果仔細查考,不僅會顯示人的善意是由上帝從惡中造就為善,並且一旦造就為善,就會被引導去行善,甚至達到永生,而且那些保留世俗元素的意志也在上帝的權力之下,祂可以隨心所欲地轉動它們,無論何時,或去行善,或以一種隱藏的,但同時也是最公正的判斷來施加懲罰。」(奧古斯丁,《論恩典與自由意志》,致瓦倫丁,第20章)。
8. 讀者在此應記住,人的意志的力量不應像某些不熟練的人荒謬地習慣做的那樣,以結果來衡量。他們認為,即使是最偉大的君主有時也會事與願違,這是證明人類意志受束縛的一個優雅而巧妙的證據。但我們所說的能力必須被視為在人內部,而不是由外在的成功來衡量。在討論自由意志這個主題時,問題不在於外部障礙是否會允許一個人執行他內心已決定的事情,而在於,在任何事情上,他是否擁有自由判斷和意願的能力。如果人們同時擁有這兩者,那麼被關在一個釘滿尖釘的桶裡的阿提利烏斯·雷古魯斯,其意志的自由度將不亞於以帝王之姿統治地球大部分地區的奧古斯都·凱撒。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