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基督徒的生活。聖經對此的勸勉論證
本章及後續四章探討基督徒的生活,其編排可分為兩大主題。
首先,必須確立一項普遍認同的原則:若有人對公義毫無特別的愛慕,便不配稱為基督徒(見第六章)。其次,關於每個人規範生活的準則,雖第七章才正式論及,但後三章亦與此相關。因這表明基督徒有兩項責任:其一,因遵守誡命極為艱難,故需極大忍耐——第八章專論十字架的益處,第九章則引導人默想永恆生命。最後,第十章清楚指出,如何善用今生及其福樂而不濫用,對此目標大有助益。
本章分兩部分:
一、本論述與重生及悔改教義的關聯(第1-3節)。
二、應避免的極端:
1. 譴責以行為否認基督的假基督徒(第4節);
2. 基督徒雖未達完全,只要每日在敬虔與公義上長進,就不可絕望(第5節)。
各節摘要
1. 本章與重生教義的關聯。論述基督徒生活之必要。本論述的簡要性與方法。聖經道德體系的質樸本質。
2. 兩大方向:
- 個人聖潔(因神是聖潔的;因我們與聖徒相交)。
- 與救贖相關的聖經崇高道德體系。五項實踐基督徒生活的特別動機與勸勉。
3. 批判背離此生活的假基督徒:
- 未真實認識基督;
- 福音未指導其言行;
- 未效法基督這位導師;
- 妄圖將聖靈與其話語分離。
4. 基督徒不應沮喪,只要:
- 以神的話為指引;
- 真誠培養公義;
- 按所能行主的道路;
- 有所進步;
- 堅持不懈。
1. 我們曾言,重生的目的是使信徒的生活與神的公義和諧一致,從而堅固他們被收納為兒子的名分。然而,儘管律法涵蓋了使神形象在我們裡面更新的生命,但因我們的遲鈍亟需輔助與激勵,故從聖經彙整此更新的真實描述極有助益,以免熱心追求悔改者誤入歧途。
此外,我深知論述基督徒生活實為浩瀚主題,若詳盡探討各環節,足以成冊。教父們勸勉個別美德時篇幅綿長,非因冗贅——任何美德一旦著墨,題材之豐沛自然使論述擴展,以致若非詳盡闡明,彷彿未盡其義。
然而,我現擬定的生活準則,無意逐一詳述美德或長篇勸勉。此類內容可參閱他人著作,尤其是教父的講道集。對我而言,僅需指明敬虔者如何正確規劃生活的法則便足矣。""""""並簡要制定一些普遍規則,使他可以恰當地規範自己的行為。或許有一天我會找到時間進行更詳盡的論述,[或交由他人完成這項我不太適合的任務。我天生喜愛簡潔,或許任何試圖冗長的嘗試都不會成功。即使我能通過更繁複的論述贏得最高讚譽,我也幾乎不願嘗試],388 而我當前工作的性質要求我盡可能簡潔地概述簡單教義。正如哲學家們對正直與誠實有某些定義,並從中推導出具體義務與整套美德體系;在這方面,聖經並非無序,而是呈現出一種極美的安排,且各方面都比哲學家的體系更為確定。唯一區別在於,哲學家們受野心驅使,總追求一種精緻的條理明晰以彰顯才華,而上帝的靈教導時不事矯飾,雖不始終嚴守精確方法,卻適時遵循,充分表明此法不可忽視。
2. 我們所談論的聖經體系主要追求兩個目標。其一,是將我們天性中全然缺乏的對正義之愛,灌輸並根植於我們心中。其二(見第七章),是為我們制定一條規則,防止我們在追求正義時誤入歧途。它有無數令人讚歎的方法來宣導正義。389 本作不同部分已指出許多;此處我們也將簡要提及其中一些。有什麼比提醒我們“必須聖潔,因為‘上帝是聖潔的’”(利未記19:1;彼得前書1:16)更好的開端呢?當我們如迷羊般散失,徘徊於此世的迷宮時,祂將我們領回自己的羊圈。當論及與上帝的聯合時,我們當記住聖潔必為紐帶——並非憑聖潔之功得與祂相交(我們更應先依附於祂,才能被祂的聖潔滲透,追隨祂的呼召),而是因祂的榮耀絕不容與邪惡不潔相交。因此祂告訴我們,這是我們蒙召的終極目的,若想回應上帝的呼召,就當永遠以此為念。我們若終生沉溺其中,當初從深陷的世間不潔與污穢中被救拔出來又有何意義?此外,我們同時受勸誡:若想被視為上帝的子民,就必須居住於聖城耶路撒冷(以賽亞書等),這城既已歸祂為聖,居民以污穢褻瀆便是大不敬。故有言:“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的人”(詩篇15:1-2;24:3-4);因祂居住的聖所,斷不可如骯髒的畜欄。
3. 為更好喚醒我們,它展現了上帝父的形象——祂在受膏者中使我們與自己和好,並將祂的樣式印在我們身上,要我們與之相符(羅馬書5:4)。來吧,讓那些自以為擁有恰當有序道德哲學的哲學家們,向我展示更卓越的體系吧。他們以卓越德行勸誡時,只能教我們按自然生活。聖經的勸誡源自真實源泉,390 不僅命令我們為著生命的創造者上帝而規範生活(這本是祂當得的),更在指出我們已背離真正本源——即造物主的律法後,補充道:基督,""""""我們藉以重獲上帝恩寵的那位,被立為我們的榜樣,我們的生命應當活出祂的形象。你還能要求比這更有效的嗎?不,你還能要求超越這個嗎?若主收養我們為祂的兒女,條件是我們的生命必須成為基督的寫照——這收養的紐帶——那麼,除非我們將自己獻身並致力於公義,否則我們不僅以最大的背信棄義背叛了造物主,更是背棄了救主自己。接著,從列舉上帝的一切祝福與我們救恩的每一部分中,它找到了勸勉的材料。自從上帝向我們顯現為父以來,若我們不反過來顯明自己是祂的兒女,就必被定罪為極端忘恩負義。自從基督用祂寶血的洗滌潔淨了我們,並透過洗禮傳遞這潔淨以來,我們若再被新的汙穢玷污,實在不合宜。自從祂將我們嫁接進祂的身體以來,我們作為祂的肢體,理當謹慎避免沾染任何汙點或敗壞。自從我們的元首升天以來,我們就該將情感從地上撤回,全心渴望天上的事。自從聖靈將我們獻為主的殿以來,我們就當竭力彰顯上帝的榮耀,並防備被罪的汙穢所褻瀆。自從我們的靈魂與身體被預定承受屬天的不朽與永不衰殘的冠冕以來,我們就當努力保守它們純潔無瑕,直到主的日子。這些,我說,是規範生活的堅實根基,你在哲學家那裡尋遍也找不到類似的東西——他們在讚美美德時,從未超越人類自然尊嚴的高度。
4. 此處正可勸誡那些徒有基督之名與表像、卻妄稱基督徒的人。他們怎敢誇耀這聖名?唯有從福音中真正認識基督的人,才能與祂相交。使徒否認任何真正學過基督的人,若未學會脫去「舊人——就是那因私慾的迷惑而敗壞的——並穿上基督」(以弗所書4:22)。因此,無論他們談論福音時多麼口若懸河,都顯明他們對基督的認識是虛假不義的。教導非關舌頭,而在生命;不僅如其他學科般由理智與記憶領會,唯有當它佔據全人、深植內心最隱密處時,才真正被接受。所以,他們要麼停止以虛妄的自誇侮辱上帝,要麼就活出與神聖導師相稱的生命。我們將包含我們信仰的教義列為首位,因救恩由此開始;但它必須滲入胸懷、化為行動,將我們徹底轉化,以免成為徒然。若哲學家理當憤怒,並將那些將應為行為準則的藝術淪為空談詭辯的人逐出他們的圈子,那麼我們更有理由厭惡那些膚淺的詭辯家——他們任由福音在唇邊流轉,卻未讓其效力穿透心靈最深處、紮根於靈魂、並千百倍於哲學家冰冷論述地滲透全人?
5. 我並非堅持基督徒的生活必須完全呼吸福音——儘管這值得渴求並應當追求。我也不嚴格要求福音的完全,以致拒絕承認未達此境者為基督徒。"""如此一來,所有人都會被排除在教會之外,因為沒有人能完全達到這種完美境界,而許多僅有微小進步的人也會被不公正地拒斥。那麼該怎麼辦?讓我們將此視為應持續追求的終極目標,視為奔跑的方向。你無法與上帝討價還價,選擇性地遵行祂話語中的部分誡命而忽略其他。首先,上帝始終將「完全」視為敬拜的核心,這「完全」指的是心靈真實無偽的單純,毫無粉飾虛假,與之相對的是三心二意;這彷彿在說,良善生命的屬靈起點,在於內心真誠地獻身於上帝,致力培養聖潔與公義。
然而,在這肉體如塵世牢籠的狀態中,無人能擁有足夠力量敏捷前行,多數人更因軟弱而步履蹣跚、遲疑不前,甚至匍匐在地,進步甚微。但讓我們各人按自己卑微的能力所及持續這趟已啟程的旅程。再遲緩的旅人,也必能日有所進。因此,我們當永不停歇,日日於主道上精進;即便成效微薄,也不可喪志。哪怕成果與期望相去甚遠,只要今日勝於昨日,我們的努力就不算白費——前提是我們以真實無偽的心持定方向、渴慕標竿,不自我阿諛,不放縱惡習,而是持續力求完善,直至達至美善本體。只要我們一生尋求跟隨,當脫離肉體軟弱之時,終將在與上帝完全的團契中得著這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