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 9

 以西結書 9:1


1. 他向我耳中大聲喊叫說:「要使那監管這城的人手中各拿滅命的兵器前來。」



現在,剛才提到的那種報復方式被表達出來了。因此,先知說,上帝大聲呼喊,以至於他的命令傳達給了迦勒底人,他們將是執行他報復的人,因此我更喜歡命令語氣,你們因此靠近。那些認為時態是過去式的人說「探訪」,他們也只能這樣說,因為從這些詞中無法得出任何意義——已經接近了城市的行政長官。但是如果我們讀命令語氣,意義就非常吻合,你們接近行政長官:事物代表人物,或者可以理解為人的名字,因此 פקדות,phekdoth,可以取為屬格。至於一般意義,上帝命令他的僕人,那些對這座被詛咒的城市擁有權柄的人,靠近,或專心,或準備好完成他的工作,並且讓每個人,他說,手拿他的毀滅工具:這裡的毀滅是主動的。因為上帝並不是說迦勒底人是為了自己的毀滅而武裝起來的,而是為了猶太人的毀滅和城市的毀滅。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9:2

2 忽然有六個人從朝北的上門而來,各人手拿殺人的兵器;內中有一人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盒子。他們進來,站在銅祭壇旁。


先知現在寫道,上帝的命令並非徒勞或空洞,因為其效果直接透過異象顯現。因此,有六個人自告奮勇。至於他為何再次提到六個人,而不是更多或更少,我尚未找到原因。有些人引用耶利米書第三十九章,其中提到尼布甲尼撒軍隊中有八位領袖,他們擁有最高權力;但首先,他們人數不同,其次,他們以多種方式扭曲自己。但我並沒有如此焦慮地好奇,在我看來這也無關緊要,除非上帝或許想向他的僕人表明,一小隊人馬就足夠了,不需要龐大的軍隊:或者他用六個人模糊地指代了整個軍隊。確實,尼布甲尼撒帶著龐大的軍隊來摧毀這座城市;但與此同時,上帝希望摧毀人民的驕傲和頑固,因為他只向他的僕人展示了六個可以摧毀整個城市的人。因此,他說他從門,或從高門,或更高的門而來,這門朝向北方,因為巴比倫相對於耶路撒冷位於那個方向。因此,似乎這裡指的是迦勒底人,他們透過那扇門可以直接到達,因為它從北方升起,正對著耶路撒冷。他說,每個人都拿著毀滅或擊打的工具。這個詞源自於נפף,nephetz,意思是毀滅和粉碎:因此它可以指錘子,也可以指行為本身。毫無疑問,先知的意思是上帝的命令不會沒有立即的效果:因為他一呼喊,六個人就直接在場聽從他的命令,他後來更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當他說他們站在祭壇旁時。因為當他們把自己放在祭壇前時,這是他們準備好服從上帝命令的標誌。但這段經文值得注意,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我們應該多麼焦慮地留意上帝的威脅,這些威脅大多是針對我們的。為了讓我們學會從麻木中振作起來,這裡就像一面鏡子,向我們展示了上帝的報復與他的威脅的結合。因為他一說話,我們就看到有六個人全副武裝,準備摧毀這座城市。但上帝希望向他的先知展示這個異象,因為他的工作是與一群頑固而愚蠢的人打交道,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上帝的聲音就像是他們的最終判決:就像號角響起,宣告除非敵人直接投降,否則沒有赦免的希望。因此,上帝大聲呼喊,但這並非空洞的恐懼原因,因為他直接將其執行,當六個人出現在祭壇前時。但他稱所羅門用方石建造的祭壇為銅祭壇:即使是銅祭壇也不夠,但它回溯到它的最初起源。


現在他說,他們中間有一個人身穿細麻衣(列王紀上 8:64)。他沒有被列入人群中,作為其中之一,而是被分開,因為他的意義是獨特的。這個人無疑扮演了天使的角色,在聖經中,天使採取可見的形式時被稱為人是相當常見的: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是人,而是因為上帝賦予他們他認為合適的形式。"""有些人,他們的意見我並不完全拒絕,將此限制於基督。但因為先知沒有添加任何顯著的特徵,我寧願將其普遍理解為任何天使。因此他說,在迦勒底人中,那些準備執行上帝報應的人中,有一個人身穿細麻衣。有時會給天使一個獨特的標記,將他們與人類區分開來。細麻衣當時是一種顯著的裝飾。而獻祭的天主教徒,就像猴子一樣,在他們稱為聖衣的服裝中模仿了這種習俗。但由於祭司習慣穿細麻袍,這裡的天使就以這種裝束呈現在先知面前。現在讓我們繼續,因為在下一節中將會清楚為什麼提到那位天使。"""


以西結書 9:3-4

3 以色列 神的榮耀本在基路伯上,現今從那裡升到殿的門檻。 神將那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盒子的人召來。 4 耶和華對他說:「你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畫記號在額上。」 


先知現在指出,天使為何被加給迦勒底人,即是為了給他們套上韁繩,免得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毫無選擇地對選民和被棄者施暴。這是一段值得注意的經文,因為從中我們首先學到,神有效地威脅惡人,以便他總有隨時聽命的僕人;其次,即使是不信者,也是在神的引導下作戰,受他的管教,除了他的旨意,什麼也做不了。迦勒底人來到聖殿,站在神的祭壇前,並非徒勞。這並非為了讚揚他們,好像他們自願順服神,或好像他們決意執行神的命令,而是這裡談論的是神隱秘的旨意。因此,儘管迦勒底人放縱自己的意志,並不認為自己受神管轄;然而神在這裡宣告他們在他的手中,就像神把他們當作僱傭兵一樣:正如撒旦被說成與神的兒子們聯合:這不是自願的順服,而是因為他的詭計若非神的命令,就無法攻擊聖潔的約伯。(約伯記 1:6。) 神的兒子們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出現,因為他們提供自由的順服,並且只願他作王。但是,無論神的兒子們與撒旦和所有被棄者之間有多大的區別,撒旦和惡人順服神這一點同樣是真實的。因此,這是我們必須學到的第二點。但是,第三,我們被教導,神從不魯莽地執行他的報復,而不顧惜他的選民。因此,在耶路撒冷的屠殺中,他有一位天使,他像盾牌一樣抵擋迦勒底人,免得他們的殘酷超出神的旨意傷害他們,正如我們稍後將看到的。因此我說這個地方值得注意,因為當神顯現他憤怒的跡象時,天空彷彿被烏雲籠罩,信徒和不信者一樣感到恐懼,甚至被嚇壞了。因為就外在狀況而言,他們之間沒有區別。因此,因為神的兒子們受到那種在逆境中遮蔽所有對神恩惠的感覺的恐懼,所以必須認真持守這個教義,即當神放任狂暴的人,使他們消散、推翻和毀滅一切時,天使們總是聯合起來,用隱藏的韁繩抑制他們的放縱,否則他們永遠不會溫和。


因此他說,以色列神的榮耀從基路伯升到門檻。他將神的榮耀視為神本身,正如我們很容易從下一節經文推斷出來;因為他說耶和華已經說話了。但這句話非常貼切,因為我們無法理解神,除非他遷就我們的標準。因此,因為神本身是不可理解的,他也沒有像他真實的樣子那樣向他的先知顯現(因為即使是天使也無法承受他榮耀的巨大,更何況是凡人),但他知道顯現到何種程度是適宜的。因此,先知在此將榮耀歸於自己;也就是異象,它是上帝同在的標誌或象徵。但他卻說它從基路伯那裡升起。這裡也有數字的變化,因為上帝被說成是無處不在地坐在基路伯之間。(撒母耳記下 6:2;列王紀下 19:15;以賽亞書 37:16。)但這裡只提到一個基路伯,這種修辭手法很容易理解,因為它很常見,因為上帝居住在基路伯之間:據說他從那裡走到聖殿的門檻。這是離開的序曲,我們稍後會看到。這個見證對猶太人來說是必要的,因為他們認為上帝被有形的聖殿所限制。因此,先知表明上帝並非固定在一個地方,以至於被迫留在那裡。這就是為什麼說他從他的座位來到聖殿的門檻。現在,他補充說,他向那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盒的人呼喊,儘管其他人將其翻譯為書寫板:但正如他後來所說,寫在他們的額頭上,墨水很可能在他的腰帶裡,以便他可以標記上帝的選民,讓迦勒底人不要觸碰他們。他又稱天使為人,但由於他所採取的形狀,正如我之前所說。我無法再繼續了。


禱告

全能的上帝,既然祢已屈尊如此親近我們,求祢也賜予我們渴望親近祢、並保持堅定而神聖結合的心;使我們在祢聖言中為我們所定的合法道路上堅持不懈時,祢的祝福能不斷加增,直到祢引導我們進入豐盛,並藉著我們的主基督將我們聚集到祢的天國。— 阿們。


第二十四講.


我們開始解釋在上帝差遣迦勒底人攻城滅民之前,賜給天使的誡命。天使最終被命令在所有虔誠之人的額頭上做記號。但許多人將名詞 תו (tho) 視為字母表的最後一個字母,儘管它與記號的意思相同,但沒有理由強迫他們這樣做。 תו (tho) 是一個希伯來記號。發明這種微妙的評論,說虔誠之人的額頭上被標記了那個字母,因為名詞 תורה (thoreh),意思是律法教義,以相同的字母開頭,這是幼稚的。耶羅米提出了另一個虛構:他說在他那個時代,在撒馬利亞人中,字母 ת 像一個十字架,基督徒當時用它來標記自己。但所有人都看到這是多麼無稽。儘管它不是現在天主教徒中使用的圖形,而是安東尼兄弟使用的記號:但我將其省略,因為不值得一提。如果你喜歡謎題,那麼忠信者被標記上最後一個字母會有更好的理由,因為他們是人中最後的,就像世界的渣滓一樣。因此,既然從一開始,世界就對待上帝的兒子們如同被遺棄者,所以我說他們可能被標記上最後一個字母:但我們可以滿足於先知簡單而真實的意義:因此上帝命令他們的額頭被標記。我們昨天解釋了原因,並說可以從這個地方收集到一個非常有用的教義,即當所有事物在地上似乎混雜在一起,上下顛倒時,上帝從不放棄對他自己人的關懷,而是保護他們免受一切傷害。因此,上帝總是抑制他的審判,這樣他就能真正證明他子民的安全對他來說是寶貴而珍貴的。我們也收集到天使是這種恩典的僕役,因為他們看顧忠信者的安全,正如聖經到處作證的。(詩篇 91:11, 12,以及其他許多地方。)現在,如果有人問這個記號是什麼?必須簡單地回答,這個異象是為了所有人的共同理解而呈現給先知的;因為如果我們想在人群中挑選出少數人,我們需要一些記號。因此,上帝在這裡借用了我們從人類習俗中讀到的關於記號的內容:因為忠信者若與不信者混雜在一起,否則就無法理解他們已超出武器的範圍。因此,既然這似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狀況,他們可能會感到害怕,就像上帝舉手懲罰他們的罪一樣。因此他這裡說,他們以某種方式被標記。那麼,我們每天都帶有一個記號,上帝藉此將我們與被棄絕者區分開來,這是真的。因為基督的血使我們與父和好,這是眾所周知的;但也許這也可能過於牽強。當上帝擊打埃及地時,以色列人被天使越過,因為羊羔的血灑在門框上,這也是真的。(出埃及記 12:22, 23。)當上帝的報復降臨在所有埃及人身上時,每個有血記號的房子都是安全無虞的。但對於這段經文,我這樣解釋:當上帝給予不信者自由,使他們似乎能夠顛覆整個世界時,天使同時被差遣出去,他們阻礙了他們的慾望,使他們不觸碰上帝的兒子們。那麼這對我們來說就足夠了。


現在先知用各種稱謂來裝飾忠信者,當他說,在那些呻吟和哭泣的人的額頭上。這兩個詞 אנך (anek) 和 אנה (aneh) 之間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一個以 K 結尾,另一個以 ה 結尾。他接著說,忠信者為那些可憎之事而呻吟:然後,他們哭喊:因為他們這樣翻譯後面的句子,儘管如果我們只理解外在的悲傷,以及公開顯現的悲傷,它也可以被理解為哀悼。"""因此我們明白上帝如何將我們納入祂的監護之下,並差遣祂的天使作為我們的保護者,這樣即使我們與不敬虔的人混雜,我們仍能保持自己不被他們的污穢所玷污,當我們無法糾正他們的邪惡時,我們仍能透過悲傷和憂愁來證明他們令我們不悅。當使徒向我們稱讚羅得的忍耐時,他說,羅得住在所多瑪時,他的心靈飽受折磨。一個單獨的陌生人無法使那些沉溺於各種邪惡的墮落之人恢復理智。(彼得後書 2:7。)但他並沒有對如此多的罪惡的污穢變得麻木不仁,而是不斷地在上帝面前呻吟,並處於持續的悲傷之中。先知現在為其他信徒作了同樣的見證。無論如何,上帝在此顯示祂希望祂的兒女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如果我們允許自己認可不敬虔之人的罪惡,並從中得到樂趣並讚揚他們,那麼我們自稱是上帝的兒女就是徒勞的,因為祂不將任何不為可憎之事呻吟的人算作祂自己的人。確實,當我們看到上帝的聖名被嘲笑,所有秩序被顛覆,而我們卻不感到悲傷時,這就是過於懶惰的表現。如果我們因自己的縱容而助長了罪惡,而不是讓它們成為我們的折磨,那麼我們被捲入罪惡的懲罰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我們必須記住那句勸勉,願上帝殿的熱心將我們吞噬,願那些辱罵上帝之人的辱罵落在我們身上(詩篇 69:10),正如其他地方所說,如果我在最歡樂的時候忘記你,耶路撒冷啊,願我的舌頭緊貼上顎。(詩篇 137:6。)因此,當我們一方面看到上帝的名被踐踏,所有公義被侵犯,另一方面看到上帝的教會遭受悲慘和殘酷的折磨時,如果我們安然微笑,這本身就足以表明我們與上帝毫無共通之處,我們稱祂為父也是徒勞的。因此,必須標記這些稱謂,先知用這些稱謂標記所有上帝的選民,當他說,凡為可憎之事呻吟的人:然後他加上「呼喊」這個詞,以更好地表達他們熱心的熱情和激烈,——就好像他說呻吟是不夠的,因為許多人在角落裡呻吟,當他們看到上帝的整個秩序被如此顛覆時,但當他們來到光明和人們的視線中時,他們不敢表現出絲毫的懷疑,因為他們不願招致仇恨和惡意。因此,先知在此對上帝的兒女要求比秘密呻吟更多,當他希望他們公開呻吟和呼喊時;這樣他們就證明他們憎惡上帝在祂的律法中所譴責的事物。現在接著是——"""


以西結書 9:5-6

5 我耳中聽見他對其餘的人說:「要跟隨他走遍全城,以行擊殺。你們的眼不要顧惜,也不要可憐他們。 6 要將年老的、年少的,並處女、嬰孩,和婦女,從聖所起全都殺盡,只是凡有記號的人不要挨近他。」於是他們從殿前的長老殺起。


先知接著說,迦勒底人被派去毀滅這座城市及其居民,但必須遵守命令,因為他們被命令跟隨天使。因此,上帝的恩典首先臨到,以確保所有虔誠之人的安全。然後他打開了門,為他的憤怒開闢了一條漫長而寬廣的道路,在他將忠信之人從所有危險中移開之後。因此,經文說,他跟隨天使走遍了全城。當他說,在你們的順服完成之後,憤怒就臨到所有叛逆和驕傲的人身上時,帕蒂也表達了這個意思。(哥林多後書 10:6)因此,上帝首先關心他自己的人;但在他將他們納入他的保護之下,並將他們藏在他的翅膀之下之後,他才允許他的憤怒之火燃燒所有邪惡的人。總之,我們看到,每當上帝報復人的邪惡時,他都會顧念他的教會,並將所有具有真實而嚴肅虔誠的人都視為值得特別關懷的對象。


然後他命令他們擊殺,以至於他們的眼睛不應顧惜;上帝為自己所保留的,他轉交給了迦勒底人,因為上帝與他所有的僕人之間應該有一致性,即使那些不是自願行動的人,他也會通過他秘密的本能以各種方式引導他們。然後他更清楚地表達,他們不應該顧惜老人、年輕人、男孩或女孩;好像他說,他必須不分年齡或性別,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地發怒。他這裡將婦女與男人對立,因為那個性別甚至能使最殘酷的人產生憐憫,我們知道當男人被殺時,婦女會被保留。現在女孩和男孩似乎處於更好的位置:而年邁的老人,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懼怕的,所以被安全地保留下來。但上帝希望迦勒底人如此攻擊整個城市,以至於他們不尊重年齡或性別。同時,他排除了他所說的忠信之人,凡有記號的人,你們都不可挨近他。這裡有人問,所有好人都免於殺戮嗎?因為我們知道耶利米被帶到埃及,而迦勒底對他來說會是一個更好的流放之地。在他之前,但以理和他的同伴已經被帶走了,那群人中有許多是忠信的。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許多藐視上帝的人要麼逃脫,要麼留在這片土地上,正如尼布甲尼撒希望人民的渣滓留在那裡一樣。但我們在耶利米書中看到了他們是怎樣的人。因此,上帝既沒有饒恕所有選民,也沒有因為記號而有所區別,因為惡人與忠信之人一樣獲得了安全。(耶利米書 39:10;耶利米書 43:2, 3, 4;耶利米書 44:15, 16)但我們必須注意,儘管上帝表面上與不敬虔的人一同苦待他的人民,但他們是如此分離,以至於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是不利於義人安全的。因此,當上帝禁止迦勒底人靠近他們時,他並不是說他們將免受所有傷害或不利,而是他應許他們將與不敬虔的人如此分離,以至於他們將通過確鑿的經驗認識到上帝從未忘記他的信仰和應許。現在我們看到了這個難題必須如何解決。因為上帝並非不顧惜祂的子民,以致不操練他們的信心和忍耐,但祂顧惜他們,使他們不致遭受毀滅,因為祂永遠是他們的保護者。然而,當祂似乎容許惡人橫行時,祂這樣做是為了毀滅他們,因為他們變得越來越無可推諉。這也是我們日常經驗所教導的。因為我們看到,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遭受苦難,以致上帝的審判從他們開始。同時我們也看到,許多被棄絕的人卻歡欣鼓舞,即使他們肆無忌憚地與上帝作對。但上帝顧惜祂的子民,如同他們已被印記,並將他們與不敬虔的人分開;然而,不敬虔的人的毀滅仍在等待著他們,他們已經被困在其中,儘管肉眼尚未察覺。


接下來是「從我的聖所開始」。這裡的「聖所」無疑是指祭司和利未人,他們的過錯顯然更大。確實有一小部分人純粹地敬拜上帝,堅守職責,但大部分人已經背離了對上帝的敬拜。因此,這段經文應該理解為那些藐視上帝和祂僕人的不敬虔祭司。上帝的憤怒從他們開始,這並不奇怪。因為他們犯了雙重罪;因為如果一個普通人墮落,他的榜樣的危害不如那些顯赫之人,後者會將所有人都拖入同樣的毀滅。因為我們知道,大眾的目光都轉向他們的上級。因此,既然祭司們比其他人犯了更嚴重的罪,上帝首先懲罰他們也就不奇怪了。那些將這句話普遍解釋為上帝命令迦勒底人從祂的教會開始的人,過於淡化了先知的意義。因為這不是上帝的教會與世俗國家之間的比較,而是上帝將祂殿中的事奉者與一般民眾進行比較,隨後更清楚的解釋是,迦勒底人從那些人,即在殿前的長老開始;也就是說,那些被設立在聖殿之上的人。現在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9:7

 7 他對他們說:「要污穢這殿,使院中充滿被殺的人。你們出去吧!」他們就出去,在城中擊殺


這裡上帝重複了他先前簡短而模糊地提及的內容,即猶太人徒然信賴可見的聖殿,因為他已經不再居住在那裡,正如我們稍後將看到的,他已經離開了。他曾應許他的永久居所將在那裡(詩篇 132:14),但這個應許並未因那居所的偶然廢棄而受阻。因此,他現在補充了這句話,命令迦勒底人玷污聖殿本身。但有人會說,它已經被玷污了:我承認這一點:但這關乎人們的普遍認知;因為儘管猶太人以他們的邪惡玷污了上帝的聖所,但他們仍然誇耀他的敬拜和他的聖名仍然存在於那裡。因此,他現在談論的是另一種玷污,即迦勒底人應該用被殺的人充滿整個區域。如果聖所中出現人類屍體甚至狗,這是一種不可容忍的玷污;所有人會大聲疾呼這是凶兆。但每當他們進入聖殿時,儘管他們將他們的罪行帶到上帝面前(因為他們帶著血腥、搶劫、欺詐、偽證和一大堆罪惡進入那裡),但他們卻將所有這些玷污視為無物。因此,上帝在這裡間接地嘲笑他們的怠惰,當他說他們徒然誇耀聖殿的神聖性時,因為他們最終會看到它充滿屍體,然後才會真正承認聖殿不再神聖。因此,我們現在理解了聖靈的意圖。他補充說,他們已經出去,並在城中造成了一場屠殺。先知在這裡再次表明,一旦上帝命令迦勒底人摧毀城市並殺死居民,他們就會立即出現,使猶太人感到恐懼。也許這座城市尚未被圍困,這是有可能的,因為猶太人認為以西結的威脅是虛構的。因此,他說迦勒底人向他顯現,以便他們可以聽到或接受上帝的命令:然後他們從屠殺中返回,以證明他們對上帝的順從。總之,他表明上帝的威脅不會徒然,因為一旦時機成熟,迦勒底人的軍隊就會準備好順從。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9:8

8 他們擊殺的時候,我被留下,我就俯伏在地,說:「哎!主耶和華啊,你將忿怒傾在耶路撒冷,豈要將以色列所剩下的人都滅絕嗎?」


先知在經文的上下文並沒有如此仔細地保留歷史順序。因為他說,迦勒底人已經回來了。他後來又補充說,當他們擊打這城的時候,他俯伏在地。但我們知道這在希伯來人中是相當普遍的,先敘述後來發生的事。雖然先知似乎在他們回來後不久,也就是他一察覺到這城幾乎被毀滅時,就俯伏在地;但他卻說,當他們擊打的時候,他自己被留下了。他們認為這個詞是由過去式和未來式複合而成的,因為沒有語法上的理由可以讓這個詞是單一的。事實上,這個詞似乎是由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複合而成的,好像他要說,當所有其他人都在滅亡的時候,他自己被留下了。然而,意思上並沒有歧義;因為它表示迦勒底人到處攻擊他們,以至於沒有留下任何倖存者。因此,既然他們如此殘忍地對待所有的人,先知就覺得自己獨自一人留下來,好像上帝把他從可怕的焚燒中搶救出來,而上帝希望所有的人都被焚燒和滅亡。現在如果有人反對說,他們並沒有全部被殺,答案是,發生了一場幾乎毀滅了這個民族名字的屠殺;那麼倖存者就像死人一樣,因為流亡對他們來說比死亡本身更糟糕。最後,我們必須注意,這個預言延伸到最終的懲罰,這最終等待著不敬虔的人,儘管上帝暫時容忍他們,或者只是適度地懲罰他們。


總之,這城的屠殺向先知顯示,好像所有的市民都徹底滅亡了。因此,上帝希望顯示多麼可怕的毀滅壓迫著這個民族,然而卻沒有人害怕它。現在,當先知俯伏在地時,這是人類情感的見證,他藉此教導那些不配的人。因此,他俯伏在地,作為一個中保,因為我們知道,當信徒向上帝求饒時,他們會俯伏在地。他們也被說成是為了謙卑而傾吐他們的禱告,因為他們不配將他們的禱告和話語向上引導。(詩篇 102:1.) 因此,以西結表明他為人民的安危代求。而且,上帝不願意他的僕人,以熱心的藉口,拋棄所有的人性,以至於人民的屠殺成為他們的玩樂和笑話。我們已經看到耶利米多麼焦急地為人民禱告,以至於他最終完全被悲傷淹沒;因為他希望,正如我們在第九章看到的,他的眼睛像泉水一樣流淌。(耶利米書 9:1.) 因此,先知們,雖然他們是上帝的使者,宣揚他的憤怒,但他們並沒有完全拋棄所有的關懷和焦慮;因為當他們似乎對人民懷有敵意時,他們卻憐憫他們。為此,以西結在上帝面前俯伏在地。而且,那確實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他沒有掩飾;因為他抱怨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被毀滅,婦女和男孩與男人一起被濫殺。但他向上帝陳述他自己的約,好像他說,即使全世界都滅亡,上帝也不可能失去他自己的教會,因為他曾應許,只要太陽和月亮在天上照耀,世上就會有虔誠的後裔。「他們將是我在天上的忠實見證人,」他說。(詩篇 89:37, 38.) 太陽和月亮仍然在它們的位置上:"""因此,當上帝毀滅了所有人民時,祂似乎違背了祂的盟約。這就是先知俯伏在地,彷彿震驚地,並激烈地喊道:「唉!主上帝啊,祢要藉著傾倒祢的怒氣來毀滅以色列的餘民嗎?」也就是說,當祢如此傾倒祢的怒氣對抗耶路撒冷時——因為那座城市仍然是上帝盟約的見證;因為那時仍然可以寄望一些安全;但儘管在它被切斷之後,信徒們與那種誘惑搏鬥,然而這場鬥爭是艱難而疲憊的;因為沒有人認為當那座城市滅絕時,上帝盟約的任何紀念物還能繁榮。因為祂在那裡選擇了祂的寶座和居所,並希望在那個地方被敬拜。因此,既然先知看到那座城市被毀滅,他便爆發出哭聲,那麼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因為當祢將祢的怒氣傾倒在耶路撒冷之後,城中將一無所有。因此,這也將很容易理解,上帝的盟約幾乎被抹去,並失去了所有的效力。現在接著是——"""


以西結書 9:9

 9 他對我說:「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罪孽極其重大。遍地有流血的事,滿城有冤屈,因為他們說:『耶和華已經離棄這地,他看不見我們。』


在此,上帝如此回答他的先知,他抑制了過度的熱情,同時也維護了自己的公義——因為先知可能會被這樣或那樣地驅使——他甚至可能懷疑上帝是否會信守諾言。上帝也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動搖他的信心,例如對無辜者過度發怒;因此,既然他可能在那些試煉的波濤中動盪不安,上帝現在所做的應該讓他平靜下來。因此,正如我已經說過的,他緩和了先知的感受,同時也維護了他判斷的公正性,以對抗當上帝的判斷不符合我們的意願時,那些容易悄悄潛入我們心中的所有錯誤觀念。同時必須指出,先知如何謙卑地抱怨城市的屠殺,儘管他似乎與上帝爭辯,但他卻將自己所有的感官都服從於上帝的命令,因此得到了可以使他平靜的回答。因此,每當上帝似乎沒有按照我們肉體的理性所指示的那樣行事時,我們可以藉著先知的榜樣學習如何約束自己,並將我們的理性服從於上帝的旨意,這樣,他願意如此行事就足以讓我們滿足,因為他的旨意是所有公義最完美的準則。我們看到先知有時會抱怨,當他們與上帝爭辯時,似乎也允許自己過多的自由,正如我們在耶利米書中看到的一個難忘的例子。(耶利米書 12 章和耶利米書 20 章。)然後我們也在哈巴谷書中讀到一個類似的例子。(哈巴谷書 1:2。)為什麼會這樣呢?先知們與上帝自己爭辯嗎?是的,他們直接回到自己,並將所有那些他們意識到自己被極大困擾的遊蕩觀念整理成序。同樣,我們的先知一方面驚訝於城市的屠殺,並激烈地呼喊;同時他俯伏在地,並以這種方式證明,一旦上帝回答他,他就會順從。這就是上帝也希望安撫他的僕人的原因;毫無疑問,如果我們謙虛而清醒地學習在上帝的判斷不符合我們的意見時進行探究,我們也會經歷同樣的事情。因此,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接近上帝,他無疑會向我們展示他所做的是正確的,從而為我們提供安息的材料。因此,也收集了上帝對他子民無可估量的寬容,因為他如此屈尊解釋原因,就好像他希望滿足他們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人們常常會過於魯莽,每當他們向上帝提問時;因為誰敢反對他的判斷呢?誰會回答他呢?正如保羅所說。(羅馬書 9:20。)但上帝以他驚人的良善,甚至降到如此地步,向他的僕人解釋他的行為原因,以安定他們的心,正如我所說的。


禱告

全能的上帝,祢曾如此嚴厲地懲罰祢的子民,求祢使我們能從他們的榜樣中獲益;願我們因敬畏祢的名和順服祢的律法而受約束,以致祢不向我們傾倒祢的憤怒:然後,如果祢懲罰我們,求祢使這一切都轉化為我們的益處:願我們如此感受到自己已被祢印證,並被承認為祢眾子中的一員,直到最終祢將我們聚集到那藉著祢獨生子的寶血為我們所獲得的蒙福產業中。— 阿們。


第二十五講.


我們昨天開始解釋上帝的回答,當時他抑制了先知的感受:因為他抱怨整個民族的毀滅。這有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因為他認為這樣上帝的約就落空了。但上帝只是簡單地回答說,他在懲罰方面沒有超出適度。這個問題沒有這樣回答:因為先知可能仍然懷疑上帝的約如何保持堅定,而人民卻被剪除。但上帝並非以各種方式解開所有纏繞我們的結:因此他讓我們懸而未決,但當他這樣做時,他希望證明我們的謙遜,因為如果他完全滿足我們,就沒有我們順服的證據。但當他命令我們默許他的判斷時,如果我們不超越它,那麼我們對他的態度就會像我們應有的那樣謙遜。因此,他現在回答了先知問題的一半,當他宣佈耶路撒冷和猶大的罪惡是嚴重的。但他卻說,罪惡是無可估量的,這樣先知就可以明白,這座城市和這個民族將被徹底毀滅,因為它的邪惡沒有盡頭。當他說,這地充滿了血,這城充滿了乖謬的判斷:血我們可以理解為屠殺,或者,一般來說,是各種罪惡;因為聖經有時將應受死刑的滔天罪行稱為血,但有時也將不義的屠殺稱為血。但因為上帝包羅了人民所有的罪惡,我很容易將血解釋為罪行,那些屢次激怒他的人,因此自取滅亡。


接著說,因為他們說,耶和華已經離棄了這地,耶和華什麼也看不見。我們之前也有一句類似的話(以西結書 8:12),我當時暗示,這句話被解經家們理解得太冷淡了,因為他們認為猶太人是伊壁鳩魯主義者,認為上帝享受自己的安逸,不顧人間事務。因此,他們認為猶太人被對上帝的野蠻蔑視所陶醉,以至於認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事而不受懲罰,因為上帝遙遠:就像現在的世俗之人給自己如此多的自由,因為他們沒有將上帝放在眼前,正如聖經經常說的。但我們說先知另有用意。因為當猶太人屢次受懲罰時,他們在罪惡中變得剛硬,當他們應該承認這些懲罰是公正地降臨在他們身上時,他們卻想像所有事情都是偶然發生的;就像不信者將所有事件都視為偶然一樣。這就是人民的懶惰。上帝正在懲罰他們,正如他經常說的,他將在他們中間被認識為審判者:當他們感受到上帝的手與他們同在時,他們卻說他遙遠,因為他沒有在他們的苦難中幫助他們,也沒有將自己作為盾牌抵擋他們的敵人。因為他們的祖先在所有危險中都經歷過上帝的幫助之手。既然上帝已經拋棄了對他們的一切關心,並且表現得更像是他們的敵人而不是他們安全的捍衛者,他們就說他遙遠。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他已經激起了迦勒底人,並且當時正在證明他所有預言的真實性,當他執行他藉著他的僕人所宣告的一切時。因此,現在我們明白他們說上帝離棄了這地的意思,因為,事實上,他沒有給予它任何恩惠的滋味。但當他對他們執行懲罰時,他們以另一種方式經歷了他的能力。那麼,當他這樣懲罰他們時,他們為什麼不認為他是一個公正的復仇者呢?但他們抓住了一點,就是他們沒有受到上帝的眷顧,以至於無法從敵人手中獲救。因此,這段經文值得注意。因為當上帝不僅邀請可憐的人到他那裡,而且還引導他們接受因他們的罪而應得的懲罰時,他們往往變得更加頑固,並幻想上帝遙遠。因此,"""他們恰好被瘋狂所攫住,毫不猶豫地更為大膽地激怒他。這種悖逆現在被描述出來,當以西結代表猶太人說,上帝已經離棄了這片土地。因為他們無法從中看到更多;當世俗之人一旦接受他們被上帝離棄的原則時,他們同時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注意。但這是極度的不敬虔:因此上帝表明,他不能再寬恕如此被遺棄的人。他在下一節中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


以西結書 9:10

10 故此,我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要照他們所行的報應在他們頭上。」


現在上帝宣告猶太人惡貫滿盈,頑固不化,以至於他們斷絕了所有獲得赦免的希望。因為當他現在說,他將無情地與他們為敵時,他表明了報復的必要性,因為他們的邪惡已經滲透到天上,以至於他若不懲罰他們,就等於否認自己。而這種突兀的語氣增加了激烈程度,彷彿上帝宣告他已經改變了計劃。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個回答的意義,即猶太人被如此多且如此邪惡的罪行所束縛,以至於他們關閉了上帝憐憫的大門:不,他們迫使他達到報復的極點,因為他們不斷地越來越多地激怒他。因此,讓我們從這段經文中學習,不要用我們的標準來衡量上帝的審判,因為我們太習慣於輕描淡寫我們的罪,並將我們嚴重的罪惡視為輕微的錯誤,因為我們沒有將應有的榮譽歸於上帝,作為唯一的審判者。現在,當上帝命令他的先知休息和沉默時,毫無疑問,他同時也抑制了我們的魯莽,當他對我們來說似乎過於嚴厲時,我們就會爆發出不服從。但是,正如我所說,我們沒有考慮到我們罪惡的嚴重性。因此,只有上帝才有權對罪惡作出判斷,任何凡人都不應評估行為的性質,因為那樣我們就侵犯了上帝的特殊職責。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9:11

11 那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盒子的人將這事回覆說:「我已經照你所吩咐的行了。」


這句話證實了我昨天所說的,關於上帝對信徒的父愛焦慮。因為先知教導,在上帝允許迦勒底人毀滅這座城市之前,一位天使被派去幫助選民,從而抵擋敵人的暴力:我們曾說過,這向我們展示,如同在鏡子中,上帝在他的審判中保持著這樣的秩序,他對信徒的父愛總是先於他們,這樣他就不允許任何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除非是為了他們的安全。因此,天使現在說,他已經照他所吩咐的行了。毫無疑問,天使的順服被報告給我們,因為它符合上帝的旨意。因此,我們從中得出結論,信徒的安全對上帝來說永遠是寶貴的,因此,當我們認為天地混亂時,他們將永遠是安全和穩妥的。這就是解釋。現在接著是 —

以西結 9 以西結 9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8,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