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88

 詩篇 88

88:1 (可拉後裔的詩歌,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調用麻哈拉利暗俄。)耶和華─拯救我的 神啊,我晝夜在你面前呼籲。

88:2 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

88:3 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我的性命臨近陰間。

88:4 我算和下坑的人同列,如同無力(或譯:沒有幫助)的人一樣。

88:5 我被丟在死人中,好像被殺的人躺在墳墓裡。他們是你不再記念的,與你隔絕了。

88:6 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

88:7 你的忿怒重壓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細拉)

88:8 你把我所認識的隔在遠處,使我為他們所憎惡;我被拘困,不得出來。

88:9 我的眼睛因困苦而乾癟。耶和華啊,我天天求告你,向你舉手。

88:10 你豈要行奇事給死人看嗎?難道陰魂還能起來稱讚你嗎?(細拉)

88:11 豈能在墳墓裡述說你的慈愛嗎?豈能在滅亡中述說你的信實嗎?

88:12 你的奇事豈能在幽暗裡被知道嗎?你的公義豈能在忘記之地被知道嗎?

88:13 耶和華啊,我呼求你;我早晨的禱告要達到你面前。

88:14 耶和華啊,你為何丟棄我?為何掩面不顧我?

88:15 我自幼受苦,幾乎死亡;我受你的驚恐,甚至慌張。

88:16 你的烈怒漫過我身;你的驚嚇把我剪除。

88:17 這些終日如水環繞我,一齊都來圍困我。

88:18 你把我的良朋密友隔在遠處,使我所認識的人進入黑暗裡。




這篇詩篇包含著非常悲傷的哀嘆,是其受啟示的作者在遭受極度痛苦、幾乎絕望之際傾瀉而出的。但與此同時,他在與悲傷搏鬥時,也宣告了他堅不可摧的信心;他藉著呼求上帝拯救他,即使在他身處死亡的深淵時,也展現了這份信心。


可拉後裔的詩歌或詩篇。交給指揮,用麻哈拉特樂器,使人謙卑。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


希幔,其名字出現在題詞中,很可能就是聖經歷史中提到的人物,列王紀上 4:31,所羅門因其智慧受稱讚時,被比作以探、希幔、甲各和達大。 因此,一位被智慧之靈如此高度區分的人,成為這篇詩篇的作者,也就不足為奇了。有些人將 על-מהלת,al-machalath,翻譯為「關於軟弱」; 但根據該詞的常用法,它很可能表示某種樂器,或某首歌曲的開頭。 至於其他詞語,我已在別處充分論述。此外,重要的是要記住,在一個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罕見的苦難和非凡的忍耐的例子。上帝如此嚴厲地磨練希幔,他曾以如此卓越的恩賜裝飾他,使其成為他人的榜樣,這不僅是為了他僕人的緣故。他的目的是為他所有的人民提供共同的教訓。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希幔彷彿登上了一個高台,向整個教會見證了他的軟弱以及他的信心和堅定。我們看到這樣一位傑出的上帝的僕人,一位被聖靈恩典如此卓越地裝飾的人,卻被如此沉重的苦難所壓倒,以至於他悲傷地抱怨自己與死人無異——我說,我們看到這個景象,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這樣我們的苦難,無論多麼嚴重,都不會使我們陷入絕望;或者如果我們有時因疲憊、憂慮、悲傷、痛苦或恐懼而幾乎暈厥,我們也不會因此而沮喪,特別是當我們看到聖先知從這深沉的黑暗中掙扎出來,進入希望的鼓舞人心的光明,並非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時。我們更應該確信,上帝的靈藉著希幔的口,在這裡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禱告的形式,以鼓勵所有處於絕望邊緣的受苦之人來到他面前。


詩篇 88:1-5


1. 耶和華啊,拯救我的神啊,我晝夜在你面前呼求。 2. 願我的禱告達到你面前,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 3. 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我的性命臨近陰間。 4. 我被列在下坑的人中,我像一個沒有力氣的人。 5. 我被丟在死人中,如同被殺的人躺在墳墓裡,是你不再記念的,是從你手中被剪除的。


1 耶和華啊,拯救我的神啊!請允許我特別提請您注意我剛才所說的,儘管先知簡單地、不誇張地敘述了他因極度悲傷而遭受的痛苦,但他的目的同時也是為受苦的人提供一種禱告的形式,使他們在任何嚴峻的逆境中都不致灰心。我們將很快聽到他因災難的嚴重性而爆發出強烈的抱怨;但他藉著這簡短的開場白及時地堅固自己,以免他因情感的衝動而對神抱怨和發牢騷,而不是謙卑地向祂祈求寬恕。他稱呼祂為拯救他的神,彷彿給自己套上韁繩,抑制了過度的悲傷,關閉了絕望之門,並堅固和預備自己忍受十字架。當他談到他的呼求和懇求時,他表明了他禱告時靈魂的熱切。他可能沒有發出響亮的呼喊;但他用「呼求」這個詞,非常恰當地,來表示他禱告的極大熱切。當他告訴我們他晝夜不停地呼求時,也暗示了同樣的事情。而「在你面前」這些詞也不是多餘的。所有人在悲傷的壓力下都會抱怨;但他們遠沒有在神面前傾訴他們的呻吟。相反,大多數人尋求隱居,以便他們可以抱怨祂,並指責祂過度嚴厲;而另一些人則隨意地向空中發出他們的呼喊。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將神擺在我們眼前,以便我們向祂禱告,這是一種罕見的美德。


3 因為我心裡滿了患難。這些話包含了先知為他過度的悲傷所提出的藉口。它們暗示他持續的呼求並非源於軟弱或柔弱的心靈,而是從對他處境的適當考慮來看,他所承受的巨大苦難累積如此之多,足以公正地從他口中發出這些哀嘆。他不僅僅談論一種災難;而是災難接踵而至,以至於他的心充滿了悲傷,直到無法再容納。他接著特別聲明他的生命離墳墓不遠。他在下一節中繼續並以更具意義的詞語表達了這個想法,他抱怨自己彷彿已死。儘管他仍然在生者中呼吸,但四面八方威脅他的許多死亡對他來說是許多墳墓,他預計會在一瞬間被吞噬。他似乎使用 גבר (geber) 這個詞,它源自 גבר (gabar),意為「他勝過」或「他強壯」, 而不是簡單地表示「人」的詞,更強調地表明他的困境是如此巨大和毀滅性,足以擊垮最強壯的人。


5 被丟在死人中,如同被殺的人躺在墳墓裡。先知意圖表達比普通死亡更令人痛苦和悲傷的事情。首先,他說他被丟在死人中,因為他變得不適合從事人類生活中的所有事務,並且彷彿與世界隔絕。奧古斯丁精妙的解釋是,這裡描述的是基督,並且說他在死人中是自由的,"""因為他憑藉特權戰勝了死亡,使死亡不能轄制他,這與這段話的意義無關。 先知寧可被理解為肯定,他已經完成了今生的歷程,他的心已從一切世俗的憂慮中解脫出來;他的苦難使他失去了所有的感覺。511 其次,他將自己與那些受傷的人相比,哀嘆自己的處境比因災難而衰弱,一點一點走向死亡更糟;因為我們天生就對暴力死亡的前景感到恐懼。


他補充說,他被上帝遺忘,並從上帝的手或監護中被剪除,這顯然是嚴厲和不恰當的,因為死者與生者一樣都在上帝的保護之下,這是確定的。即使是邪惡的巴蘭,他的目的是將光明變成黑暗,卻仍然被迫喊道:


「願我死得像義人一樣,願我的結局像他們一樣。」(民數記 23:10。)


那麼,說上帝在人死後就不再記念他,這似乎是異教徒的語言。對此可以回答說,先知是根據一般人的觀點說話的;正如聖經在論及上帝的護理時,也同樣將其風格適應於眼前世界的狀況,因為我們的思想只能緩慢地提升到未來和看不見的世界。然而,我認為,他寧可表達的是人在苦難中心中產生的混亂觀念,而不是著眼於無知和未受教育的人的觀點。一個被上帝的靈充滿的人,當悲傷壓倒他時,會如此震驚和麻木,以至於說出不經之言,這並不奇怪。儘管上帝對生者和死者都施予關懷的真理,深深地紮根於他所有真正僕人的心中,但悲傷常常如此遮蔽他們的心靈,以至於暫時排除了他們對上帝護理的一切記憶。從閱讀約伯的抱怨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敬虔之人的心被悲傷佔據時,他們不會立即深入思考上帝的奧秘護理,儘管這一直是他們仔細思考的主題,並且他們將其真理銘刻在心。因此,儘管先知確信死者也在上帝的保護之下,但在他悲傷的最初發作時,他說話不如他應該說的那麼謹慎;因為信心的光在他裡面似乎熄滅了,儘管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它很快就重新閃耀。特別要注意這一點將會非常有用,這樣,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被誘惑削弱,我們仍然可以避免陷入沮喪或絕望。


詩篇 88:6-9


6. 你把我安置在最低的坑裡,在黑暗的地方,在深淵裡。7. 你的憤怒重重地壓在我身上;你用你所有的波浪苦待我。細拉。8. 你使我的熟人遠離我:你使我被他們憎惡:我被關閉,不能出去。9. 我的眼睛因我的苦難而悲傷;耶和華啊,我每天向你呼求!我向你伸出我的手。


6 你把我安置在最低的坑裡。詩人現在更清楚地承認,他所忍受的一切逆境都來自神的手。的確,如果一個人沒有事先確信是神的手擊打他,並且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發生的,那麼他就不會真誠地歸向神尋求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先知越接近神,他的悲傷就越加劇;因為對聖徒來說,沒有什麼比神的審判更可怕的了。


有些人將第7節的第一句翻譯為「你的憤怒臨近我」;希伯來詞 סמך (samach) 有時可以取這個意思。但從上下文來看,這裡必須理解為「圍繞」或「重壓」,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因為當談論的主題是一個人沉入三重墳墓時,如果只說神的憤怒臨近他,那就太微弱了。我所採用的翻譯特別適合整段經文的意旨。它將先知視為宣告,他承受了神憤怒的全部重擔;因為他被神的波浪所苦待。此外,既然如此可怕的洪水並沒有阻止他向神舉起他的心和禱告,我們可以從他的榜樣中學習,在我們可能面臨的一切船難危險中,將我們信心和禱告的錨直接拋向天堂。


8 你使我的熟人遠離我。他現在缺乏一切人為的幫助,這他也歸因於神的憤怒,因為神有能力使人的心傾向仁慈,或使他們剛硬,變得殘酷。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注意;因為除非我們記住,我們在任何情況下缺乏人為幫助是因為神收回了他的手,否則我們就會無休止地焦慮不安。當人們剝奪我們對他們應盡的職責時,我們確實可以正當地抱怨他們忘恩負義或殘酷;但這對我們仍然沒有任何幫助,除非我們徹底相信,神因不悅我們而奪走了他為我們預備的幫助手段;就像他隨時都能輕易地使所有人的心傾向於伸出援手幫助我們一樣。先知,作為他困境中一個額外且更為嚴重的因素,告訴我們他的朋友憎惡他。 最後,他總結說,他看不到任何擺脫災難的方法:我被關閉,不能出去。


9. 我的眼睛因我的苦難而悲傷。為了避免人們認為他鐵石心腸,他再次重申他的苦難是如此嚴重和痛苦,以至於在他的臉上和眼睛上都留下了明顯的悲傷痕跡——這清楚地表明了他所處的低谷。但他仍然證明他沒有像許多人那樣遠離神,那些人心中暗自抱怨,用一句俗語來說,就是「咬著馬嚼子」,他們最不想做的就是將他們的憂慮傾訴到神的懷中,以便從他那裡得到安慰。在談到伸出雙手時,他用符號來表示所指的事物。我曾在其他地方有機會解釋這種儀式的含義,這種儀式在所有時代都很常用。


詩篇 88:10-13


10. 你豈要為死人行奇事嗎?難道死人要起來稱讚你嗎?細拉。11. 你的慈愛豈能在墳墓裡被傳揚嗎?你的信實豈能在滅亡中被傳揚嗎? 12. 你的奇事豈能在黑暗中被知道嗎?你的公義豈能在遺忘之地被知道嗎?13. 但我向你呼求,耶和華啊!我的禱告在早晨必達到你面前。


10. 你豈要為死人行奇事嗎?先知藉這些話暗示,如果上帝不趕快幫助他,就為時已晚了,因為他與死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因此,如果上帝願意幫助他,這就是關鍵時刻,因為如果錯過現在的機會,就不會有另一個機會了。他問上帝打算拖延多久,——如果他打算拖延到死亡介入,以便他可以藉著神蹟使死人復活?他並非質疑末日的復活,那將超越所有其他神蹟;然而,他不能免於過度的指責,因為我們無權規定上帝幫助我們的時機。如果我們不相信上帝使死人復活與在適當的時機防止可能威脅我們的極端危險實際降臨一樣容易,我們就是質疑他的能力。儘管聖徒的堅忍不拔,但總會摻雜一些肉體的軟弱,這使得上帝在行使他慈父般的憐憫時,必須容忍甚至連他們的優點都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罪。當詩人問:「你的慈愛豈能在墳墓裡被傳揚嗎?」他並不是說死人沒有意識;但他延續了他先前表達的相同情感,即在危險中仍在呼求的人,比從墳墓中復活的死人,更適合得到幫助。他從通常發生的事情來推論;上帝通常不會讓死人從墳墓中出來作他良善的見證人和傳揚者。他將上帝的慈愛或憐憫與他的信實聯繫起來;因為當上帝拯救他的僕人時,他證實了他對應許的信實。另一方面,他之所以作出應許,完全是出於他純粹的良善。當先知斷言,上帝的信實以及上帝的良善、能力和公義,在遺忘之地不為人所知時,一些受迷惑的人愚蠢地扭曲了這句話,以支持一個嚴重的錯誤,彷彿它教導人因死亡而消滅。他只是談論上帝施予幫助的通常方式,上帝將這個世界設計成一個舞台,以展示他對人類的良善。


13. 但我向你呼求,耶和華啊!先知的話語可能有些過度,正如我所承認的,不能完全辯護;但堅持不懈地熱切禱告,仍然是罕見的信心和虔誠的標誌。這就是他所說的,他在早晨趕緊禱告的意思;藉此他希望我們不要想像他緩慢而冷淡地拖延,直到被可怕的需要所迫。同時,他藉這些話謙虛地暗示,他長期受苦並非由於自己的懶惰,彷彿他沒有尋求上帝。這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例子,這樣我們就不會氣餒,如果我們的禱告有時暫時不成功,儘管它們可能發自內心,並且可能堅持不懈。


詩篇 88:14-18


14. 耶和華啊!你為何丟棄我?為何掩面不顧我?15. 我自幼受苦,幾乎死亡;我受你的驚嚇,以致困惑。16. 你的烈怒漫過我身;你的驚嚇把我剪除。17. 這些終日如水環繞我,一同圍困我。18. 你使我所親愛的和我的朋友遠離我;我的知己都在黑暗裡。


14. 耶和華啊!你為何丟棄我?這些哀嘆乍看之下,似乎表明一種毫無安慰的悲傷心境;但其中卻包含著無聲的禱告。詩人並沒有傲慢地與上帝爭辯,而是悲傷地渴望他的苦難能得到一些補救。這種抱怨理應被列為保羅在羅馬書 8:26 中提到的「說不出來的嘆息」。如果先知認為自己被上帝拒絕和厭惡,他肯定不會堅持禱告。但他在此表達了肉體的判斷,他堅定而勇敢地與之抗爭,以便最終從結果中顯明他沒有白白禱告。因此,儘管這篇詩篇沒有以感恩結束,而是以悲傷的抱怨結束,彷彿沒有憐憫的餘地,但它作為一種使我們堅持禱告職責的手段,卻更加有用。先知在發出這些嘆息,並將它們傾瀉到上帝懷中時,無疑沒有停止希望得到救恩,儘管他憑感官之眼看不到任何跡象。他並沒有在詩篇開頭稱上帝為他的救恩之神,然後就放棄了從他那裡得到幫助的所有希望。


他為何說他自幼受苦,幾乎死亡(第15節),原因不明,除非可以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推測,即他以各種方式受到嚴峻考驗,以致他的生命彷彿在各種顫抖和恐懼中懸於一線。由此我們也得知,他在第16節中提到的上帝的烈怒和驚嚇並非短暫。他在第17節中將它們描述為終日環繞他。既然沒有什麼比想像上帝對我們發怒更可怕的了,他將自己的苦難比作洪水並非不恰當。這也導致了他的困惑。 因為對神聖憤怒的感受必然會使他的心靈受到極大的不安。但可能會有人問,這種動搖如何能與信心相符?的確,當心靈困惑和懷疑,或者更確切地說,被拋來拋去時,信心似乎被吞噬了。但經驗告訴我們,信心在這些動盪中雖然波動,卻會不斷地重新振作起來,以免被淹沒;如果它在任何時候瀕臨窒息,它仍然受到庇護和滋養,因為儘管風暴可能變得再猛烈,它也會通過反思上帝仍然信實,永不讓自己的孩子失望或拋棄他們來保護自己。

詩篇 88 詩篇 88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5,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