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後書 3

 



3:1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好叫主的道理快快行開,得著榮耀,正如在你們中間一樣,

3:2 也叫我們脫離無理之惡人的手;因為人不都是有信心。

3:3 但主是信實的,要堅固你們,保護你們脫離那惡者(或譯:脫離凶惡)。

3:4 我們靠主深信,你們現在是遵行我們所吩咐的,後來也必要遵行。

3:5 願主引導你們的心,叫你們愛 神,並學基督的忍耐!


1 請為我們禱告。儘管主大力幫助他,儘管他在禱告的熱切上超越了所有其他人,他卻從不輕視信徒的禱告,主希望我們藉此得到幫助。我們應當效法他的榜樣,熱切渴望這種幫助,並激勵我們的弟兄為我們禱告。


然而,當他補充說——願神的道傳開,他表明他對自己個人的關心和顧慮,不如對整個教會的關心和顧慮。因為他為何渴望被推薦給帖撒羅尼迦人的禱告?為了福音的教義能夠傳開。因此,他並非如此渴望個人受到重視,而是渴望神的榮耀和教會的共同福祉。傳開在這裡意味著傳播; 榮耀意味著更深層次的東西——願他的傳道具有能力和功效,使人按照神的形象更新。因此,基督徒聖潔的生活和正直是福音的榮耀;反之,那些口頭宣稱信奉福音,卻同時生活在邪惡和卑鄙之中的人,則是在誹謗福音。他說——如同在你們中間;因為這應該是虔誠之人的激勵,看到所有其他人像他們一樣。因此,那些已經進入神國的人被勸勉每天禱告,願神的國降臨。(馬太福音 6:10。)


2 願我們得蒙拯救。在我看來,古老的譯者將其譯為「不合理的」,這並非不恰當。現在,保羅藉著這個詞,以及緊隨其後的詞(τῶν πονηρῶν),即邪惡,指的是那些以基督徒之名,或至少是猶太人之名,潛伏在教會中的邪惡和奸詐之人,他們以狂熱的律法熱情瘋狂地迫害福音。然而,他知道這兩類人會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危險。然而,金口約翰認為,這裡只指那些惡意地以卑劣教義反對福音的人,——而不是以暴力武器,例如亞歷山大、許米乃之流;但我個人將其廣泛地擴展到所有種類的危險和敵人。他當時正前往耶路撒冷,並在旅途中寫作。現在,他已經被神預先警告,監禁和迫害在那裡等著他。(使徒行傳 20:23。)然而,他指的是拯救,這樣他無論是生是死,都能得勝。


並非所有人都有信心。這可以解釋為「信心並非在所有人之中」。然而,這種表達既模棱兩可又更為晦澀。因此,讓我們保留保羅的話,他藉此暗示信心是神所賜的恩賜,稀有到無法在所有人之中找到。因此,神呼召許多人,他們卻不憑信心來到他面前。許多人假裝來到他面前,他們的心卻離他最遠。此外,他並非不加區分地談論所有人,而只是批評那些屬於教會的人:因為帖撒羅尼迦人看到許多人厭惡信心; 不,他們看到信徒的人數是多麼少。因此,對陌生人說這些話是沒有必要的;但保羅只是說,所有宣稱有信心的人,實際上並非如此。如果你把所有猶太人都包括在內,他們似乎與基督親近,因為他們應該藉著律法和先知認出他。保羅,毫無疑問地特別指出那些他將要打交道的人。現在,很可能他們是那些雖然有虔誠的外表和榮譽稱號,但卻與現實相去甚遠的人。衝突由此而來。


因此,為了表明他對與邪惡和悖逆之人爭鬥的恐懼並非毫無根據或沒有充分理由,他說信心並非所有人共有,因為惡人和被棄絕的人總是與好人混雜在一起,就像稗子與好麥子混雜在一起一樣。(馬太福音 13:25。)""") 每當我們被那些邪惡的人所困擾時,我們都應該記住這一點,儘管他們渴望被視為基督徒社會的一員——並非所有人都擁有信仰。不僅如此,當我們在某些情況下聽到教會被卑劣的派系所擾亂時,這應該成為我們抵禦此類冒犯的盾牌;因為如果我們對虔誠教師的忠誠產生懷疑,每當內部敵人傷害他們時,我們不僅會對他們造成傷害,而且我們的信仰也會不時動搖,除非我們記住,在那些自稱基督徒的人中,有許多是奸詐的。


3 但上帝是信實的。由於他們的心靈可能受到不利報告的影響,對保羅的事工產生一些懷疑,保羅教導他們信仰並非總是在人身上找到,他現在將他們召回到上帝那裡,說上帝是信實的,以便使他們堅定不移地抵禦所有人的詭計,這些詭計將試圖動搖他們。「他們確實是奸詐的,但在上帝那裡有足夠安全的支援,可以使你們不致動搖。」他稱主為信實的,因為他堅持自己的旨意,直到最後維護他子民的救恩,適時地幫助他們,從不在危險中離棄他們,正如哥林多前書10:13所說,


上帝是信實的,他不會讓你們受試探過於你們所能承受的。


然而,這些話本身表明保羅更關心他人而不是自己。惡意的人將他們的惡毒之刺指向他;所有的暴力都落在他身上。同時,他將所有的憂慮都指向帖撒羅尼迦人,唯恐這種試探會對他們造成任何傷害。


邪惡一詞既可以指事物,即惡意,也可以指惡人的個人。然而,我更傾向於將其解釋為撒旦,所有惡人的首領。因為如果主不保護我們免受所有屬靈的傷害,那麼從人的狡猾或暴力中解脫出來將是一件小事。


4 我們有信心。透過這個序言,他為接下來的教導鋪平了道路,我們將發現他隨後立即補充了這些教導。因為他所說的對他們的信心,使他們比他以懷疑或不信任的方式要求他們順服時,更樂意順服。然而,他說他對他們的這種希望是建立在主身上的,因為是主使他們的心順服,並使他們保持順服;或者透過這個表達(在我看來更可能),他想證明,他無意命令任何事情,除非是主的命令。因此,在這裡,他為自己規定了命令的界限,也為他們規定了順服的界限——即只能在主裡。 因此,所有不遵守此限制的人,都徒勞地援引保羅的榜樣,以期約束教會並使其服從他們的律法。也許他也有此意,即他使徒職分應有的尊重在帖撒羅尼迦人中保持不變,儘管惡人可能試圖剝奪他應有的榮譽;因為他隨後立即補充的禱告正朝著這個目標。因為只要人們的心繼續被引導向愛上帝,並耐心等候基督,其他事情就會處於理想狀態,保羅聲稱他別無所求。由此可見,他離為自己獨特地尋求統治權有多麼遙遠。因為只要他們堅持愛上帝,並懷著基督再來的希望,他就心滿意足了。在禱告中跟進他的信心表達699,他告誡我們,我們不應因為懷有美好的希望而放鬆禱告的熱情。


然而,"""他在此以簡潔的方式陳述了他認為對基督徒來說最必要的事情,願每個人都努力在這兩件事上取得進步,只要他渴望在通往完美的道路上有所進展。毫無疑問,除非我們也實踐兄弟之愛,否則上帝的愛就無法在我們心中掌權。另一方面,等候基督教導我們輕視世界、克制肉體、忍受十字架。同時,這個表達也可以解釋為基督的忍耐——基督的教義在我們心中產生的忍耐;但我更傾向於將其理解為指最終救贖的希望。因為這是唯一能支撐我們在今生爭戰中的事情,那就是我們等候救贖主;而且,這種等候需要在十字架不斷的操練中耐心忍受。


3:6 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

3:7 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行,

3:8 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

3:9 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

3:10 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他現在著手糾正一個特定的錯誤。由於有一些懶惰、同時又好奇多嘴的人,為了靠別人過活而四處遊蕩,他禁止人們以縱容來鼓勵他們的懶惰, 並教導說,那些透過光榮而有益的勞動為自己謀生的人,才是過著聖潔生活的人。首先,他將「不守規矩的人」這個稱謂,不是應用於那些生活放蕩的人,也不是應用於那些因惡劣罪行而聲名狼藉的人,而是應用於那些懶惰無用、不從事任何光榮而有益職業的人。因為這確實是 ἀταξία(混亂),——不思考我們被造的目的,也不以這個目的來規範我們的生活,而只有當我們按照上帝為我們規定的規則生活時,這種生活才算得上是規律的。如果這個秩序被擱置一旁,人類生活就只剩下混亂。這也值得注意,以免有人樂於在沒有上帝合法呼召的情況下鍛鍊自己:因為上帝以這樣的方式區分了人類的生活,以便每個人都可以為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因此,那些只為自己而活,對人類毫無益處,甚至成為他人負擔,不幫助任何人的,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 ἄτακτος(不守規矩的)。因此,保羅宣稱這樣的人必須從信徒的社會中被排除,以免他們給教會帶來羞辱。


6 現在我們奉主的名命令你們。伊拉斯謨將其譯為——「憑著名」,彷彿是一種咒語。雖然我並不完全拒絕這種譯法,但我同時更傾向於認為「in」這個介詞是多餘的,就像在許多其他經文中一樣,並且符合希伯來語的慣用語。因此,其含義將是,這條誡命應該懷著敬畏之心接受,不是來自凡人,而是來自基督本人;金口約翰也以這種方式解釋。然而,他所說的這種撤回, 與公開的逐出教會無關,而是與私人交往有關。因為他只是簡單地禁止信徒與這種沒有正當謀生手段、無法鍛鍊自己的懶惰者有任何親密交往。然而,他明確地說——「從每個弟兄那裡」,因為如果他們自稱是基督徒,他們就比其他人更不可容忍,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宗教的禍害和污點。


不是按照命令——即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他補充的命令——不給拒絕勞動的人食物。然而,在此之前,他說明了他在自己身上給了他們什麼榜樣。因為當我們不給別人施加比我們自己承擔的更大的負擔時,教義會獲得更多的信任和權威。現在他提到他自己日夜用手工作,以免給任何人帶來費用負擔。他也在前一封書信中稍微提到了這一點——我的讀者必須參考 以獲得更全面的解釋。


至於他說他沒有白吃任何人的飯,他當然不會這樣做,即使他沒有用手勞動。因為按理應得的東西,並不是無償的,而且教師為教會付出的勞動代價,遠遠大於他們從教會得到的食物。但保羅在這裡考慮到的是那些不體貼的人,因為並非所有人都具有足夠的公平和判斷力來考慮對傳道人應有的報酬。更甚者,有些人如此吝嗇,即使他們自己沒有貢獻任何東西,他們卻嫉妒傳道人的生活,彷彿他們是閒人一樣。 他也隨後聲明他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因為他沒有收取任何報酬,這暗示著那些無所事事的人靠別人的東西生活是更不能容忍的。當他說他們知道該如何效法時,他並不是簡單地指他的榜樣應該被他們視為法律,而是指他們知道在他身上看到了什麼值得效法,甚至他現在所說的這件事,也已經擺在他們面前供他們效法。


9 並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正如保羅希望透過他的勞動樹立榜樣,使懶惰的人不像無所事事的人那樣吃別人的飯,所以他也不願意這件事傷害傳道人,以致教會剝奪他們應有的生計。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非凡的節制和人道,以及他與那些濫用權力侵犯弟兄權利的人的野心相去甚遠。存在一個危險,就是帖撒羅尼迦人從一開始就免費從保羅口中聽到福音的傳講,會將其定為未來對其他傳道人的法律;因為人類的性情是如此吝嗇。因此,保羅預見了這個危險,並教導說他有權利獲得比他所使用的更多的東西,以便其他人可以保持他們的自由不受損害。他打算透過這種方式,如我上面已經提到的,給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帶來更大的恥辱,因為這是一個從大到小的論證。


10 不願勞動的人。因為詩篇128:2中寫道——你手所做的工,你必吃,有福了,

箴言10:4中也寫道,

耶和華的祝福臨到勞動者的手上,可以肯定的是,懶惰和閒散是上帝所咒詛的。此外,我們知道人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做些什麼。不僅聖經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連大自然本身也教導了異教徒。因此,那些希望免除自己遵守共同法律的人,也應該被剝奪食物,即勞動的報酬,這是合理的。然而,當使徒命令這樣的人不應該吃時,他並不是指他向那些人發出命令,而是禁止帖撒羅尼迦人透過提供食物來鼓勵他們的懶惰。


還應當注意的是,勞動的方式有很多種。因為凡是透過自己的勤奮,無論是管理家庭,還是處理公共或私人事務,或是提供諮詢,或是教導,或是以任何其他方式幫助人類社會的人,都不應被視為閒人。因為保羅譴責那些懶惰的寄生蟲,他們靠別人的汗水生活,卻沒有為幫助人類做出任何共同的貢獻。我們的僧侶和牧師就是這類人,他們無所事事卻大受款待,除了在寺廟裡吟唱,以防止疲勞。這確實是(正如普勞圖斯所說)「音樂般的生活」。


3:11 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做,反倒專管閒事。

3:12 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做工,吃自己的飯。

3:13 弟兄們,你們行善不可喪志。


11 我們聽說你們中間有些人是這樣。這種無所事事的修道士,可以說是懶惰修道制度的種子。因為從一開始,就有些人藉著宗教的名義,要麼隨意享用他人的餐桌,要麼巧妙地從單純的人那裡騙取財物。甚至在奧古斯丁時代,這種情況也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他不得不專門寫一本書來反對懶惰的修道士,他在書中理直氣壯地抱怨他們的驕傲,因為他們蔑視使徒的勸告,不僅以身體虛弱為由為自己辯解,而且還希望自己比所有其他人更聖潔,因為他們免於勞動。他理直氣壯地抨擊這種不體面的行為,即當元老們辛勤工作時,工人或卑微的人不僅過著懶惰的生活,716 而且還希望他們的懶惰被視為聖潔。這就是他的觀點。 然而,與此同時,這種邪惡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以至於懶惰的胃口佔據了世界近十分之一的人口,他們唯一的宗教就是吃飽喝足,並免於所有勞動的煩惱。 他們有時將這種生活方式尊稱為某某人的「修會」之名,有時又尊稱為某某人的「規矩」之名。719


但另一方面,聖靈藉著保羅的口說了什麼呢?他宣稱他們都是不正規和無秩序的,無論他們被冠以何種尊貴的名稱。這裡沒有必要敘述修道士的懶惰生活如何一直令那些判斷力較為健全的人感到不悅。蘇格拉底在《三部歷史》第八卷中記載了一位老修道士的一句名言,值得銘記——「不勞動的人就像一個掠奪者。」 我不提其他例子,也沒有必要。使徒的這句話足以讓我們明白,他宣稱他們是放蕩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法無天的。


無所事事。在希臘分詞中,有一個優雅的(προσωνομασία)文字遊戲,我試圖以某種方式模仿它,將其翻譯為他們什麼都不做,但在好奇心方面卻有很多事情要做。 然而,他譴責了懶惰的人大多會犯的一個錯誤,那就是他們不合時宜地忙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麻煩。因為我們看到,那些無所事事的人,比他們從事某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時,更容易因無所事事而感到疲憊;他們到處奔波;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都顯得非常疲憊;他們收集各種謠言,並將它們混亂地傳播出去。你會說他們肩負著一個王國的重擔。還有什麼比修道士更能證明這一點的呢?因為哪一類人休息得更少呢?好奇心在哪裡更廣泛地盛行呢?現在,由於這種疾病對公眾有毀滅性的影響,保羅告誡說,不應該鼓勵這種懶惰。


12 現在我們命令這樣的人。他糾正了他所提到的兩個錯誤——喧囂不安和脫離有益的工作。因此,他首先勸告他們培養安靜——也就是說,讓自己安靜地待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或者,正如我們常說的,「sans faire bruit」(不發出聲音)。因為事實是:那些從事合法工作的人是最平靜的; 而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則給自己和他人帶來麻煩。此外,他還補充了另一條誡命——他們應該勞動,也就是說,他們應該專心於自己的職責,並致力於合法和光榮的工作,沒有這些,人的生活就是漂泊不定的。因此,也隨之而來第三條命令——他們應該吃自己的麵包;他指的是,他們應該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這樣他們就不會壓迫或不合理地對待他人。


所羅門說,要從自己的泉源喝水,讓溪流流向鄰居。(箴言 5:15)


這是公平的第一條法則,即任何人都不得使用屬於他人的東西,而只能使用他可以正當地稱為自己的東西。第二條是,任何人都不得像深淵一樣吞噬屬於他的東西,而應該對鄰居仁慈,並用他的豐盛來緩解他們的貧困。723 同樣地,使徒勸告那些以前懶惰的人去勞動,不僅是為了他們自己謀生,也是為了幫助他們弟兄的需要,正如他也在其他地方教導的。(以弗所書 4:28)


13 弟兄們,你們也是。安布羅斯認為,這句話是為了防止富人以吝嗇的精神拒絕幫助窮人,因為他曾勸告他們各人吃自己的飯。毫無疑問,我們看到有多少人不正當地巧妙地尋找不人道的藉口。 屈梭多模這樣解釋——那些懶惰的人,無論他們多麼理所當然地受到譴責,在需要時仍然必須得到幫助。我只是認為,保羅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因少數人的懶惰而引起的冒犯。因為通常情況是,那些原本特別樂於助人且積極行善的人,在看到他們因誤導而浪費了恩惠時,就會變得冷淡。因此,保羅告誡我們,儘管有許多人不配, 而其他人濫用我們的慷慨,我們絕不能因此停止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陳述——儘管窮人的忘恩負義、脾氣暴躁、驕傲、傲慢和其他不雅的性情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煩惱,或者因疲憊感而沮喪,但我們仍然必須努力,永不停止行善。


3:14 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

3:15 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3:16 願賜平安的主隨時隨事親自給你們平安!願主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3:17 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凡我的信都以此為記,我的筆跡就是這樣。

3:18 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14 如果有人不服從。他之前已經聲明,他所命令的無非是來自主的。因此,不服從的人,不是對一個普通人抗命,而是對上帝本身叛逆; 因此他教導說,這樣的人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首先,他希望他們被報告給他,以便他可以用他的權威來壓制他們;其次,他命令他們被逐出教會,以便他們因羞愧而悔改。由此我們推斷,我們不能顧惜那些除了暴露其過錯之外無法制止的人的名譽;但我們必須注意將他們的病症告知醫生,以便他努力治癒他們。


不要與他為伍。我毫不懷疑他指的是逐出教會;因為,除了他所提到的(ἀταξία)混亂值得嚴厲懲罰之外,抗命是一種不可容忍的惡習。他之前說過,要遠離他們,因為他們生活混亂(帖撒羅尼迦後書 3:6)。現在他說,不要與他為伍,因為他們拒絕我的勸告。因此,他用第二種表達方式比第一種表達方式表達了更多的內容;因為與一個人保持親密關係是一回事,而完全避開他的社交又是另一回事。簡而言之,那些在受到勸告後仍不服從的人,他將他們排除在信徒的共同社會之外。由此我們被教導,我們必須對所有頑固的人實施逐出教會的紀律,這些人若不如此,就不會讓自己順服,並且必須被烙上恥辱的印記,直到他們被制服和降服,學會服從。


使他感到羞愧。誠然,逐出教會還有其他目的——防止傳染蔓延,防止個人的邪惡導致教會的共同恥辱,以及嚴厲的榜樣可以使其他人感到恐懼(提摩太前書 5:20);但保羅只提到了這一點——使那些犯了罪的人因羞愧而被迫悔改。因為那些在自己的惡習中自得其樂的人會變得越來越頑固:因此罪惡因放縱和掩飾而滋長。因此,這是最好的補救措施——當犯罪者心中喚起羞恥感時,他便開始對自己感到不滿。誠然,讓個人感到羞愧只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但保羅著眼於更進一步的進展——當犯罪者因發現自己的卑鄙而感到困惑時,他便會因此而徹底改過:因為羞恥,就像悲傷一樣,是為憎恨罪惡做準備的有用工具。因此,所有變得放蕩的人,正如我所說,都必須受到這種約束,以免他們的膽大妄為因不受懲罰而增加。


15 不要把他當作仇敵。他立即補充說要緩和他的嚴厲;因為,正如他在其他地方所命令的,我們必須注意不要讓犯罪者被悲傷吞噬(哥林多後書 2:7),如果嚴厲過度,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因此,我們看到紀律的使用方式應該是為了那些教會施加懲罰的人的福祉著想。現在,嚴厲如果超出適當的限度,就不能不令人煩惱,。因此,如果我們想做好事,溫和和寬厚是必要的,這樣那些受到責備的人才能知道他們仍然被愛。簡而言之,逐出教會的目的不是將人趕出主的羊群,而是將他們在迷失和走失時帶回來。


然而,我們必須觀察他希望以什麼標誌來表達兄弟之愛——不是通過誘惑或奉承,而是通過勸誡;因為這樣,所有不會無可救藥的人都會感受到對他們福祉的關心。同時,逐出教會與詛咒有所區別:至於那些被教會嚴厲譴責的人,保羅勸誡說,他們不應被完全拋棄,彷彿他們已斷絕了所有得救的希望;而是必須努力,使他們能恢復健全的心智。


16 願賜平安的主。這個禱告似乎與前一句話相關聯,目的是為了推薦努力追求和睦與溫和。他曾禁止他們將那些頑固不化的人 731 視為敵人,而是希望透過弟兄般的勸誡,使他們恢復健全的心智 732。在此之後,他可以適當地加上一條關於培養和平的訓誡;但由於這是一項真正神聖的工作,他轉向禱告,然而這也具有誡命的力量。同時,他也可能有另一個目的——願上帝能約束那些不守規矩的人 733,使他們不致擾亂教會的和平。


17 我親手寫的問候。在這裡,他再次防範了他之前提到過的危險——以免假冒他名義的書信流入教會。因為這是撒旦的一個古老伎倆——散佈偽造的著作,以便貶低那些真實著作的可信度;並且,在假冒使徒的名義下,散佈邪惡的錯誤,以腐蝕純正的教義。藉著上帝奇特的恩典,撒旦的詭計被挫敗了,基督的教義透過保羅和其他人的事奉,完整無缺地傳給了我們。結尾的禱告解釋了上帝如何幫助他的信徒——藉著基督恩典的同在。

帖撒羅尼迦後書 3 帖撒羅尼迦後書 3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5,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