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85

 詩篇 85

85:1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耶和華啊,你已經向你的地施恩,救回被擄的雅各。

85:2 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細拉)

85:3 你收轉了所發的忿怒和你猛烈的怒氣。

85:4 拯救我們的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叫你的惱恨向我們止息。

85:5 你要向我們發怒到永遠嗎?你要將你的怒氣延留到萬代嗎?

85:6 你不再將我們救活,使你的百姓靠你歡喜嗎?

85:7 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得見你的慈愛,又將你的救恩賜給我們。

85:8 我要聽 神─耶和華所說的話;因為他必應許將平安賜給他的百姓─他的聖民;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

85:9 他的救恩誠然與敬畏他的人相近,叫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

85:10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

85:11 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

85:12 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

85:13 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




上帝在祂的子民從巴比倫被擄歸回後,使他們遭受新的苦難和災禍,他們首先提到他們的蒙拯救,以此作為祂不應讓祂的恩典工作半途而廢的理由。然後他們抱怨他們的苦難持續了很久。第三,他們懷著希望和信心,為所應許的福氣而歡欣鼓舞;因為他們歸回故土與基督的國度相連,他們從中預期將獲得一切美好的事物。

交給詩班長。可拉子孫的詩。


詩篇 85:1-4


1. 耶和華啊!你曾施恩於你的地,使雅各被擄的人歸回。2. 你曾赦免你百姓的罪孽,遮蓋他們一切的罪。細拉。3. 你曾收回你的一切忿怒,止息你的烈怒。4. 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並使你向我們的怒氣止息。


1 耶和華啊!你曾施恩於你的地。那些將這些話翻譯成將來時態的人,在我看來,損害了它們的意義。這篇詩篇很可能是在百姓遭受安提阿古殘酷暴政迫害時,為他們歌唱而寫的;他們從過去所蒙的拯救中,得到鼓勵,期望將來能持續不斷地蒙受神的恩惠——神藉此證明,他們的罪孽,無論多麼眾多和嚴重,都不能從他的記憶中抹去他所立的約,以致他對亞伯拉罕的子孫變得無情,對他們的禱告充耳不聞。 如果他們以前沒有經歷過神恩典如此顯著的證明,他們必然會被現今的苦難重擔所壓倒,尤其是當這些苦難持續如此之久時。他們從被擄中得蒙拯救的原因,他們歸因於神對他為自己所選擇之地的無私的愛。由此可知,他的恩惠是持續不斷的;信徒也因著反思神顧念他的選擇,對自己的地施恩,而對禱告充滿信心。我們在別處曾有機會指出,沒有什麼比回憶神過去的恩惠更能有效地鼓勵我們來到施恩寶座前。如果我們沒有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他樂意憐憫地垂聽他僕人的禱告,並在他們的情況需要時總是提供幫助,我們的信心在逆境中會立即屈服,悲傷會扼殺我們的心;特別是因為他持續施恩的理由始終如一。因此,先知巧妙地將神古時賜給他們祖先的恩惠應用於他那個時代的信徒,因為他們和他們的祖先都被呼召去盼望同樣的產業。


2 你曾赦免你百姓的罪孽。信徒因自己的罪而感到驚慌和困惑是很自然的,因此先知藉著向他們表明,神在拯救他的百姓時,已經給予了無可辯駁的自由赦免的證明,從而消除了所有令人壓倒的憂慮。他之前曾將這次拯救追溯到神的純粹美意和白白的恩典作為其源頭;但在拯救完成之後,百姓的罪孽已經使他們與他們的神隔絕,並使他們與他疏遠,因此有必要藉著赦免的補救來幫助他們。他說他們的罪孽被赦免,並不是指信徒被改革和潔淨他們的罪,換句話說,不是指神藉著重生的靈使他們成聖,從而實際地除去他們的罪。他想要說什麼,他隨後立即解釋。總之,其要點是,神藉著不將他們的罪歸咎於他們,而與猶太人復和。當說神遮蓋罪孽時,其意義是,他將它們埋葬,使它們不至於受審判,正如我們在詩篇 32 篇開頭更詳細地說明的那樣。因此,當他藉著被擄懲罰他百姓的罪孽時,他願意再次將他們帶回自己的國家,他藉著塗抹他們的過犯,消除了這個巨大的障礙;因為從懲罰中得蒙拯救取決於罪的赦免。因此,我們得到了一個論據,駁斥了詭辯家們那個愚蠢的觀念,他們將此視為一個巨大的謎團,即上帝保留了懲罰,儘管他寬恕了過錯;然而上帝在他的話語中處處宣告,他赦免的目的是,在平息之後,他可以同時減輕懲罰。我們在接下來的經文中得到了額外的證實,其中我們得知,上帝仁慈地傾向於他的子民,以便他可以收回他的手,不再懲罰他們。那些詭辯家聲稱,如果上帝在寬恕過錯之後,不按照他公義的嚴格要求執行懲罰,他就不會是公義的,他們對此能給出任何看似合理的答案嗎?罪得赦免的結果是,上帝藉著他的祝福證明他不再不悅。


4 拯救我們的上帝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信徒們現在將他們之前所複述的關於上帝對他所救贖的子民的慈父般的溫柔,在他們目前的處境中實際應用到自己身上。他們將「拯救我們的上帝啊!」這個稱呼歸於他,他們渴望藉著他恢復到他們以前的狀態,以鼓勵自己,即使在最絕望的情況下,也對藉著上帝的能力得蒙拯救抱有希望。儘管在感官和理性的眼中,我們的處境可能沒有明顯的希望基礎,但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救恩安穩地掌握在他的手中,並且,無論他何時願意,他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將救恩帶給我們的方法。上帝的憤怒是所有災難的原因和根源,信徒們懇求他將其除去。這個順序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因為我們在承受逆境時是如此柔弱和膽怯,以至於上帝剛開始用他的小指擊打我們,我們就帶著呻吟和悲慘的哭聲懇求他饒恕我們。但我們忘記了懇求,這應該主要佔據我們的思想,即他會將我們從罪惡和定罪中解救出來;我們忘記了這一點,因為我們不願深入自己的內心並審視自己。


詩篇 85:5-8


5. 你要向我們永遠懷怒嗎?你要將你的怒氣延留到萬代嗎? 6. 你不再使我們甦醒,叫你的百姓靠你歡喜嗎? 7. 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得見你的慈愛,將你的救恩賜給我們。 8. 我要聽神耶和華所說的話。因為他必應許將平安賜給他的百姓和他的虔誠人;他們卻不可再轉去妄行。


5 你要向我們永遠懷怒嗎?在此,敬虔之人哀嘆他們苦難的漫長持續,並從律法中所描述的神的本性中引出禱告的論據——


「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為千代的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出埃及記 34:6, 7)


——這一真理在詩篇 30:5 中也曾引起我們的注意:「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因此,當我們禱告時,應當默想神的應許,以便我們能用合適的言辭。乍看之下,這些虔誠的猶太人似乎在抱怨神,好像他向他們展現的品格與他慣常展現的截然不同;但他們的目的無疑是在他們堅決抵制誘惑的鬥爭中,藉著默想神的本性來獲得解脫的希望;彷彿他們將此定為一個固定原則,即他不可能永遠發怒。我們不妨順便提一下,從他們以這種方式禱告來看,顯然他們被如此沉重的災難壓垮,幾乎無法再忍受。因此,我們應當學習,即使神可能不會立即賜予我們他回轉恩惠的明顯標誌,我們也絕不能停止堅持懇切的禱告。如果有人反駁說,那麼神應許他的怒氣會短暫是徒勞的,我回答說,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罪有適當的看法,他的怒氣必然會顯得總是短暫的;如果我們回憶起他慈愛的永恆歷程,我們就會承認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由於我們墮落的本性總是重蹈覆轍,放縱其天生的傾向,因此,多方面的糾正對於徹底制服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敬虔之人仍然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在第 6 節中問,神是否不再使他們甦醒。他們完全相信這個原則的真理,即神懲罰他兒女的懲罰只是暫時的;他們因此鼓勵自己,滿懷信心地期待,儘管他現在可能正當地不悅,並且可能已經轉臉不顧他們,然而,當他們懇求他的憐憫時,他會被感動,並使死人復活,將他們的悲傷轉為歡樂。藉著「甦醒」這個詞,他們抱怨他們幾乎像死人一樣,或者說他們被苦難震驚並擊倒。當他們應許自己歡樂的緣由時,他們暗示他們在此期間幾乎被悲傷耗盡。


7. 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得見你的慈愛!這些話與前一句有相同的對比。在懇求憐憫臨到他們,並賜予他們救恩時,他們承認他們被剝奪了這兩種祝福的所有感受。既然古時聖徒的境況如此,我們就應當學習,即使我們被災難壓迫到極點,瀕臨絕望,也要轉向神。憐憫被恰當地放在首位;然後加上救恩,這是憐憫的工作和果實;因為沒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釋神為何會顯現自己是我們的救主。但他卻是仁慈的。由此可知,所有那些在他面前以自己的功德作為獲得他恩惠的藉口的人,都是在堵塞救贖之路。


8. 我要聽神耶和華說什麼。先知在此以自己的榜樣,勸勉全教會安靜忍耐。他曾因強烈的情緒而爆發出某種程度的激烈,現在他彷彿用韁繩勒住自己;在我們所有的願望中,無論它們多麼虔誠和神聖,我們都必須時刻警惕它們不要過度。當一個人放縱自己的軟弱時,他很容易因過度的熱情而超越節制的界限。因此,先知命令自己和他人保持沉默,以便他們能耐心等待神的時間。藉著這些話,他表明他心境平靜,並且彷彿保持沉默,因為他確信神會關照他的教會。如果他認為命運主宰著世界,而人類被盲目的衝動所驅使,他就不會像他那樣,將神描繪成承擔治理職責的角色。在此處,「說話」等同於命令或指定。這就好像他說:「我確信我們目前災難的補救辦法在神手中,我將保持安靜,直到拯救教會的適當時機到來。」因此,正如我們激情的放縱會抱怨並對神喧囂一樣,忍耐是一種沉默,藉此敬虔的人使自己順服於神的權柄。在詩篇的第二句中,詩人得出結論,教會的狀況將會更加繁榮:「他必向他的百姓,向他的謙卑人說平安。」既然神至高無上地掌管人類事務,他必然會為他的教會謀福利,因為教會是他特別愛的對象。我們在別處已經指出,「平安」一詞被希伯來人用於表示繁榮;因此,這裡所表達的是,教會將因神的祝福而繁榮。此外,藉著「說話」一詞,暗示神不會不顧他的應許。詩人本可以更清楚地談論神的護理,例如用這些話:「我將看神會做什麼」;但由於賜給教會的恩惠源於神的應許,他提到神的口而不是他的手;同時,他表明忍耐取決於信心的安靜聆聽。當那些神向他們說平安的人不僅被描述為他的百姓,而且也被描述為他的謙卑人時,這是一個標誌,藉此將神的真正百姓與那些僅僅擁有他百姓稱號的人區分開來。由於偽君子傲慢地聲稱教會的所有特權都屬於他們,因此有必要駁斥並揭示他們誇耀的毫無根據,以便讓他們知道他們被公正地排除在神的應許之外。


他們將不再轉向愚昧。通常將「和」這個詞解釋為:「他們可能不再轉向愚昧」;彷彿這句話是為了表達神恩惠的果實而添加的。正如神在恩待他的百姓時,將他們吸引到自己身邊,使他們繼續順服他一樣,先知,正如這些解釋者所主張的,堅持認為他們將不再轉向愚昧,因為神的恩惠將作為韁繩來約束他們。這種解釋是可接受的;但將這句話歸結為整個段落所包含的主題會更為恰當——簡而言之,就是指在神充分懲罰他的教會之後,他最終會向她顯現他的憐憫,使聖徒們,藉著懲罰的教導,將來對自己更加警惕。這表明了神為何暫停和延遲他的恩典的傳達。身為醫生,儘管病患的疾病可能有所緩解,他仍會讓病患繼續接受藥物治療,直到他完全康復,直到病因消除,他的體質變得強健——因為若一下子就讓他隨意飲食,將會對他造成極大的傷害;——同樣地,上帝察覺我們無法在一天之內從惡習中完全恢復到屬靈的健康,因此延長了祂的懲罰:若沒有這些懲罰,我們將有迅速復發的危險。因此,先知為了減輕長期災難帶給信徒的悲痛,提供了這種補救和慰藉,即上帝故意延長祂的糾正時間,比他們所希望的更長,以便他們能真心悔改,並激勵他們未來更加警惕。


詩篇 85:9-13


9. 他的救恩誠然臨近敬畏他的人,使榮耀住在我們的地上。10.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11. 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12. 耶和華也必賜福;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13. 公義要在祂面前行,叫祂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


9 他的救恩誠然臨近敬畏他的人。詩人在此證實了前一節所說的話。他鼓勵自己和神的僕人,懷著希望,雖然從外表看來,神似乎遠離祂的子民,但救恩已近在眼前;因為神暗中眷顧那些祂表面上似乎忽略的人,這是確定的。如果認為將助詞 אך (ach) 理解為轉折語,即「然而他的救恩等等」,會更為恰當——這個詞在希伯來文中常用於此義——那麼這句話會更為完整。先知剛才說過,當神看到祂的子民太容易重新犯罪時,祂會繼續延長對他們的懲罰;而在此,為了避免祂遲遲不收回懲罰會過度考驗他們的耐心,他修飾了上述說法,指出即使神的幫助看似來得最慢的時候,它也已近在眼前。在詩歌的第二部分,他預期榮耀將住在這片土地上,這無疑是與當時土地呈現的荒涼景象形成對比,那景象是神可怕憤怒的標誌,使這片土地蒙受恥辱和羞辱。476 因此,他用這話鼓勵自己和其他真正的信徒悔改,提醒他們,他們因敵人的暴政而遭受的嚴重壓迫,伴隨著侮辱和嘲笑,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罪惡將神的救恩從他們身邊趕走了。


10.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這裡的動詞是過去式;但從上下文的範圍來看,它們應該翻譯成將來式。我衷心贊同許多人持有的觀點,即這裡預言了基督的國度。毫無疑問,當信徒的信心在教會復興方面需要鼓勵和支持時,他們會仰望祂;尤其是在他們從巴比倫歸來之後。同時,先知的目的是要表明,在神與教會和好之後,祂如何豐盛地對待教會。他所描繪的從這種和好中產生的果實是:首先,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其次,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奧古斯丁從這些話中推導出一個美麗的見解,充滿了最甜蜜的安慰,即神的慈愛是祂所有應許的起源和源泉,從中產生了福音向我們提供的公義,而從那公義中產生了我們藉著信心所獲得的平安,當神白白稱我們為義時。根據他的說法,公義被描繪成從天而降,因為它是神的白白恩賜,而不是靠行為的功德獲得的;它來自天上,因為它在人類中找不到,人類本性上完全缺乏它。他還解釋說,誠實從地而生,意味著神在實現祂所應許的方面提供了最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祂的信實。但是,我們應該追求堅實的真理,而不是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去尋找精妙的解釋,所以讓我們滿足於這段經文的自然含義,即慈愛、誠實、平安和公義將構成基督國度的偉大和崇高特徵。"""先知沒有宣揚人的讚美,而是稱讚他先前所盼望並只向上帝懇求的恩典;因此教導我們將此視為無可置疑的真理,即所有這些福分都源於上帝。藉著提喻法,以部分代整體,這四個詞描述了真正幸福的所有要素。當殘酷橫行無阻,當真理被泯滅,當公義受壓迫和踐踏,當萬物陷入混亂時,世界終結豈不比這種狀況持續下去更好嗎?由此可見,沒有什麼比這四種美德的繁榮和至高無上更能有效地促進幸福生活了。基督的統治在聖經的其他部分也以幾乎相似的讚美來裝飾。然而,如果有人寧願將憐憫和真理理解為指向上帝,我無意與他爭辯。477 真理從地上發芽,公義從天俯視,無疑意味著真理和公義將普遍傳播,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下,以充滿天地。這並不是要將不同的事物歸因於它們,而是要普遍肯定,地球上沒有任何角落是這些品質不繁榮的。


12. 同樣,耶和華將賜予昌盛。有些人將這節經文寓言化,並將其解釋為屬靈福分的增加;但這與「גם」(gam)這個詞不符,這個詞被譯為「同樣」,先知在我看來,是想表達他所說的福分的完整性。因此,他提到地上的果實,作為上帝超凡仁慈的額外證明。教會的主要幸福包含在他所指明的這四種福分中;但為維持我們身體所需的生活必需品,不應被視為不值得關注,只要我們對此事的關心保持在適當的範圍內。如果有人反對說,這兩個主題——基督的屬靈國度,和土地的豐饒——被不恰當地混雜在一起,那麼很容易就可以回答說,這根本沒有什麼不協調之處,因為我們考慮到上帝在賜予祂子民屬靈福分的同時,還在與身體生命相關的外在益處中,給予他們一些祂父愛滋味的體驗;從保羅的見證中可以明顯看出,


「敬虔在凡事上都有益處,因為它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 4:8。)


但必須注意的是,信徒通常只被賜予有限的今生舒適,以免他們被世俗的誘惑所迷惑。因此我說,他們在世上只嘗到上帝父愛的滋味,而沒有被世俗的豐盛所充滿。此外,我們從這節經文得知,大地為維持我們身體而生產果實的能力和潛力並非一勞永逸地賜予的——如同異教徒想像上帝在最初創造時將每個元素都適應其應有的職責,而祂現在卻安逸地坐在天上;——而是大地年復一年地被上帝的奧秘影響所滋潤,上帝藉此向我們彰顯祂的良善。


13. 公義必在祂前面行。公義這個詞被一些人理解為一個義人;但這是不自然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段經文確實包含了一個有用且重要的真理,即義人將在上帝面前行走,並將其目標定為根據道德正直的原則來規範他所有的行為。"""然而,既然沒有必要如此強烈地曲解「公義」一詞,那麼最好採取更正確和簡單的觀點,即在基督的統治下,秩序將會建立得如此完善,以至於公義將在上帝面前行走,並佔據每一條道路。先知似乎因此將信徒的注意力引回到構成幸福主要元素的方面;因為儘管上帝可能賜予祂的僕人充足的身體食糧,但他們不應將心放在這上面。事實上,我們與低等動物的一個區別是,上帝並沒有為了滿足我們的動物性慾望而溺愛和填飽我們的肚子,而是將我們的目光引向更高和更重要的目標。當說公義將在上帝面前行走時,其意義是,公義的盛行和暢通無阻的進程,這等同於讓她邁步前行,應歸因於上帝的安排。相反地,以賽亞抱怨說,公平非但沒有邁步前行,反而被禁止公開露面,並遭到普遍的拒絕。「所以公平轉而向後,公義站在遠處;因真理在街上跌倒,正直不能進入。」(以賽亞書 59:14)。在這篇詩篇中,為了滋養和堅固信心而進行的禱告和聖潔默想,以及讚美和感恩,都交織在一起。在大衛看來,憑著肉體的理性,他很難擺脫他所處的困境,他將上帝無限的良善和能力與其結論對立起來。他不僅僅請求從敵人手中得到解救;他還祈禱上帝的敬畏能夠植入並牢固地建立在他的心中。

詩篇 85 詩篇 85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07,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