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8:14-18; 馬可福音 1:29-39; 路加福音 4:38-44
馬太福音 8:14-18
14 耶穌到了彼得家裡,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 15 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事耶穌。 16 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 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18 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就吩咐渡到那邊去。
馬可福音 1:29-39
29 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 30 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 31 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 32 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 33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34 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 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 36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 37 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 38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39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路加福音 4:38-44
38 耶穌出了會堂,進了西門的家。西門的岳母害熱病甚重,有人為她求耶穌。 39 耶穌站在她旁邊,斥責那熱病,熱就退了。她立刻起來服事他們。 40 日落的時候,凡有病人的,不論害甚麼病,都帶到耶穌那裡。耶穌按手在他們各人身上,醫好他們。 41 又有鬼從好些人身上出來,喊著說:「你是 神的兒子。」耶穌斥責他們,不許他們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基督。 42 天亮的時候,耶穌出來,走到曠野地方。眾人去找他,到了他那裡,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 43 但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 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 44 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
馬可福音 1:29. 他們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有理由推測,馬太並沒有按照正確的順序敘述這個故事:因為馬可明確指出,只有四位門徒跟隨基督。此外,當他離開會堂時,他直接去了彼得的家;這也清楚地表明,馬太並沒有精確地遵守時間順序。福音書作者似乎特別注意這個神蹟;這並不是說,就其本身而言,它比其他神蹟更引人注目,或更值得記載,而是因為藉著它,基督向他的門徒私下而親切地展示了他的恩典。另一個原因是,醫治一個婦人引發了許多神蹟,以至於他們從四面八方大量地來到他面前,懇求他的幫助。路加敘述中的一個詞,更鮮明地向我們展示了基督所展現的能力;因為他說,西門的岳母害了「很重」的熱病。他能在瞬間,只用一次觸摸,就除去一種強烈而劇烈的疾病,這是神聖能力更清晰、更感人的證明。他本可以用他最輕微的意願表達來做到這一點;但他摸了她的手,(馬太福音 8:15),要麼是為了表達他的愛意,要麼是因為他意識到這個舉動在當時是有益的:因為我們知道,當時間需要時,他會自由地使用外在的標誌。
路加福音 4:39。他斥責熱病。對於不熟悉聖經的人來說,這種表達方式可能顯得刺耳;但使用它有充分的理由。熱病和其他疾病、飢荒、瘟疫以及各種災難,都是上帝的使者,347 藉著他們執行他的審判。現在,既然說他按著他的命令和旨意差遣這些使者,那麼他也可以隨時制止和召回他們。馬太和馬可沒有提到他醫治他們的方式:但路加說,他是藉著按手在他們每個人身上。在律法之下,這是和解的標誌;因此,基督按手在那些他從上帝的咒詛中解救出來的人身上,並非不當或不合時宜。這也是一種莊嚴的奉獻儀式,稍後將更詳細地解釋。但我將基督按手在病人身上解釋為,他只是將他們推薦給天父,從而為他們獲得恩典和從疾病中解脫。
馬太福音 8:17。這應驗了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這個預言似乎不恰當,甚至被扭曲成它不具備的意義:因為以賽亞在那裡不是指神蹟,而是指基督的死,——不是指暫時的益處,而是指屬靈和永恆的恩典。現在,毫無疑問是關於靈魂不潔的內容,馬太卻應用於身體疾病。如果讀者只注意到,福音書作者不僅陳述了基督賜予那些病人益處,而且陳述了他醫治他們疾病的目的,那麼解決方案就不難了。他們在身體上經歷了基督的恩典,但我們必須看其目的:因為如果我們將我們的觀點局限於短暫的益處,好像上帝的兒子是身體的醫生,那將是徒勞的。那麼呢?他使瞎子看見,是為了表明他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 8:12)。他使死人復活,是為了證明他是「復活和生命」(約翰福音 11:25)。對於那些瘸腿或癱瘓的人,也可以做出類似的觀察。循著這個類比,讓我們將基督在肉身中賜予人類的那些益處,與馬太向我們陳述的目的聯繫起來,即他被天父差遣,是為了將我們從一切邪惡和苦難中解救出來。
馬可福音 1:34。他不許鬼說話。他之所以不許他們說話,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普遍的原因,因為完全顯現的時候還沒有到;一個特殊的原因,我們剛才暗示過,他拒絕讓那些讚美除了玷污和損害他的品格之外沒有其他作用的人,作為他神性的傳令官和見證人。後一個原因無疑是真實的:因為他一定知道,死亡的君王和他的代理人與永恆救恩和生命的作者處於不可調和的敵對狀態。
馬太福音 8:18 耶穌看見許多人圍著他。我毫不懷疑,馬太簡要地提到了其他人更詳細和豐富的敘述。另外兩位提到了一個馬太沒有注意到的情況,那就是基督在天亮之前,為了隱居,悄悄地退到一個荒涼的地方。馬可後來提到,彼得告訴他,所有人都尋找你;路加說,許多人來到那個地方。此外,馬太說他渡到對岸,而另外兩位說他走遍了加利利,在每個地方傳道。但我認為,對岸,或更遠的岸(τὸ πέραν),並不是指嚴格意義上的對面,而是指加百農下方的湖泊彎曲處。這樣一來,他渡到湖的另一邊,但沒有離開加利利。
馬可福音1:38。因為我為此而來。路加福音4:43。因為我為此被差遣。這些話值得我們注意:因為它們宣告了他熱切渴望履行職責。但或許會有人問,福音的傳道者是應該到處奔走,在每個地方只給予輕微和部分的體驗,還是應該留下來,完美地教導他們已經獲得的聽眾?我回答。基督在此提到的目的,符合父的命令和呼召,並基於最好的理由。因為基督有必要在短時間內走遍猶太,從各方面喚醒人們的心靈,彷彿被號角聲喚醒,去聽福音。但關於這個主題,我們必須在另一個段落中更詳細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