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81
81:1 (亞薩的詩,交與伶長。用迦特樂器。)你們當向 神─我們的力量大聲歡呼,向雅各的 神發聲歡樂!
81:2 唱起詩歌,打手鼓,彈美琴與瑟。
81:3 當在月朔並月望─我們過節的日期吹角,
81:4 因這是為以色列定的律例,是雅各 神的典章。
81:5 他去攻擊埃及地的時候,在約瑟中間立此為證。我在那裡聽見我所不明白的言語:
81:6 神說:我使你的肩得脫重擔,你的手放下筐子。
81:7 你在急難中呼求,我就搭救你;我在雷的隱密處應允你,在米利巴水那裡試驗你。(細拉)
81:8 我的民哪,你當聽,我要勸戒你;以色列啊,甚願你肯聽從我。
81:9 在你當中,不可有別的神;外邦的神,你也不可下拜。
81:10 我是耶和華─你的 神,曾把你從埃及地領上來;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
81:11 無奈,我的民不聽我的聲音;以色列全不理我。
81:12 我便任憑他們心裡剛硬,隨自己的計謀而行。
81:13 甚願我的民肯聽從我,以色列肯行我的道,
81:14 我便速速治服他們的仇敵,反手攻擊他們的敵人。
81:15 恨耶和華的人必來投降,但他的百姓必永久長存。
81:16 他也必拿上好的麥子給他們吃,又拿從磐石出的蜂蜜叫他們飽足。
這篇詩篇由兩部分組成。無論作者是誰,他都勸勉百姓要記住上帝對他們無與倫比的恩典,祂用伸出的膀臂拯救他們,並揀選他們作祭司的國度,作祂自己的特殊教會;這樣,他們就可以被激勵,虔誠地尊崇他們的拯救者,既藉著頌讚祂,也藉著過聖潔的生活。接著,上帝被引入,責備他們忘恩負義,儘管祂以溫柔和恩慈的方式吸引他們歸向自己,他們卻仍然頑固地拒絕順服律法的軛。
交給詩班長。用迦特樂器。亞薩的詩。
Psalm 81:1-7
1. 你們當向我們的力量上帝歡呼,向雅各的上帝發聲歌唱。 2. 唱詩,擊鼓,彈奏美妙的豎琴和瑟。 3. 在新月的時候吹號角;在我們獻祭之日的指定時間。 4. 因為這是以色列的律例,是雅各的上帝的律法。 5. 他在約瑟出埃及地的時候,將這律例立為證據:我聽到一種我不懂的語言。 6. 我使他的肩膀脫離重擔;他的手從鍋中釋放出來。 7. 你在患難中呼求,我便拯救你:我在雷聲的隱秘處回答你:我在米利巴水邊試驗你。細拉。
1 向我們的力量上帝歡呼。這篇詩篇,很可能被指定在猶太人舉行莊嚴聚會的節日中歌唱。在開篇中,闡明了上帝所吩咐的敬拜秩序。他們不應在會幕前聾啞無言;因為事奉上帝並非懶惰,也非冷淡空洞的儀式;而是要藉著這裡所規定的這些操練,在他們中間培養信仰的合一;公開表明他們的虔誠;激勵自己不斷進步;努力同心合意地讚美上帝;簡而言之,堅定不移地遵守上帝收納他們為自己的神聖盟約。
既然節期在律法之下有這樣的用途,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每當真正的信徒在今天聚集時,他們應當抱持的目標是投入宗教活動——回憶他們從上帝那裡領受的恩惠——在認識他的話語上進步——並證明他們信仰的合一。除非信仰的教義先行,激勵他們呼求上帝;除非對他恩惠的記憶提供讚美的事由,否則人們只是藉著向他獻上虛妄無益的儀式來嘲弄上帝。是的,當人們熄滅神聖真理的光芒,並滿足於執行純粹的外在事奉時,這反而是對他聖名的褻瀆。因此,這裡不僅吩咐信徒聚集到會幕,也教導他們聚集的目的,那就是讓上帝與他們所立的自由恩典之約重新被他們記起,以增進他們的信心和虔誠,這樣他們從他那裡領受的恩惠就可以被頌揚,他們的心也因此被感動而獻上感恩。至於鼓、豎琴和瑟,我們以前觀察過,並且以後也會發現有必要重複同樣的評論,那就是在律法之下,利未人在敬拜上帝時使用樂器是正當的;因為上帝願意在他們還幼嫩如孩童的時候,藉著這些初步的教導來訓練他的子民,直到基督的來臨。但現在福音的清晰光芒已經驅散了律法的陰影,並教導我們應以更簡樸的形式事奉上帝,因此模仿先知只對他那個時代的人所吩咐的,將是愚蠢和錯誤的行為。由此可見,天主教徒將此應用於自己身上,顯得非常拙劣。在新月之下,藉著提喻法,包含了所有其他重要的節期。祭物每天獻上;但信徒按照律法的明確規定在會幕聚集的日子,被特別稱為獻祭的日子。
4 因為這是以色列的律例。為了使前面的勸勉更具效力,這裡教導說,這條律法或條例是為上帝的古老子民所規定的,目的是為了確認永恆的盟約。正如契約中各方之間存在相互協議一樣,本條例是頒布給以色列的,上帝在訂立契約時,將此保留給自己,作為他理所當然的權利。
5 他將此立為約瑟的見證。希伯來文 עדוה, eduth, 有些人認為源自 עדה, adah, 意為裝飾;他們將其翻譯為約瑟的榮譽或裝飾。但它更可能來自動詞 עוד, ud, 意為作證;而經文的範圍要求將其翻譯為見證或契約。此外,當特別提到約瑟時,是指選民最初的起源,即雅各去世後,十二支派被區分開來。當時主權尚未歸於猶大支派,而流便也失去了長子名分,約瑟的後裔理所當然地享有優越地位,因為他曾促成許多恩惠;他曾是他的兄弟和整個民族的父親和養育者。此外,透過特別提及上帝在規定應將此榮譽歸於他時,他已將那民族買給自己這一事實,來讚揚契約的神聖性;彷彿在說,人民被拯救的條件是,他們應在指定日期聚集,以重溫對他們所施恩典的記憶。當他出去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上帝和人民。 將上帝描述為走在祂子民前面,就像牧羊人走在羊群前面,或將軍走在軍隊前面一樣,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方式。當說到在埃及地之上時,有些人認為這是暗示猶大的地理位置比埃及高;因此,那些從埃及來到猶大的人是向上攀登的。但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民在上帝的引導下,自由無阻地穿過埃及地,因為埃及的居民因沮喪和恐懼而不敢阻撓他們的通行。 先知在代表全體人民發言時,肯定他已從深度的野蠻中被拯救出來,從而增強了他們得救的祝福:我聽見我不懂的語言。 沒有什麼比寄居在一個我們無法透過語言溝通的人民中更令人不快的了,因為語言是社會的主要紐帶。語言,就像心靈的形象和鏡子一樣,那些在相互交流中無法使用語言的人,與森林中的野獸一樣,彼此陌生。當先知以賽亞(以賽亞書 33:19)打算宣告一個非常可怕的懲罰時,他說:「你必看見一個兇猛的民族,一個你無法理解其深奧言語的民族;一個口吃不清,你無法明白的民族。」因此,人民承認上帝所賜的恩惠更值得珍視,因為他們從埃及人手中被拯救出來,而他們對埃及人的語言一無所知。
6 我已將他的肩頭從重擔下挪開。這裡上帝開始細數他賜給以色列人的恩惠,以及他讓他們對他負有義務的許多方式。他們從中被解救出來的奴役越是痛苦,他們的自由就越是令人嚮往和珍貴。因此,當斷言他們的重擔如此沉重,以至於他們彎腰駝背,並且他們被判處製作磚塊和其他奴役和辛勞的工作時,將他們最初的狀況與他們後來的狀況進行比較,是為了更鮮明地說明他們得救的祝福之偉大。現在讓我們將此應用於我們自己,並將我們的思想提升到一個更高的主題,這就是它的形象。""""""既然上帝不僅將我們的肩膀從磚塊的重負中解脫出來,不僅將我們的雙手從磚窯中移開,而且還將我們從撒旦殘酷而悲慘的暴政中救贖出來,並將我們從地獄深淵中拉出來,我們對祂所負的義務,比祂對待祂的古老子民所負的義務,更為嚴格和神聖。
7 你在患難中呼求,我便搭救了你。這裡繼續探討同一個主題。他們在困境中呼求,我理解為他們當時向神獻上的禱告。有時,那些陷入絕境的人會混亂地哭泣,哀嘆他們的災難;但由於這些受苦的人心中仍存有一些敬虔的殘餘,而且他們沒有忘記對他們祖先的應許,我毫不懷疑他們將禱告指向了神。即使是沒有信仰的人,從未想過呼求神的人,當他們遭受巨大災難的壓迫時,也會被一種自然的秘密本能所驅使,轉向祂。這使得以下觀點更為可信:這個應許對以色列人來說,就像一位導師,引導他們仰望神。因為沒有人會真誠地呼求祂,除非他信賴祂的幫助;這種呼求更應該有效地使他們相信,將所賜予他們的拯救歸於祂是他們的責任。關於「雷霆的秘密之處」,有些人,在我看來,解釋得過於精細,他們認為神藉著雷霆使百姓的呻吟聲對埃及人來說聽不見,這樣埃及人就不會因為聽到而更加憤怒。但其簡單的意思是,百姓以一種秘密而奇妙的方式被聽見,同時,也給予了明顯的標誌,使以色列人確信他們得到了神聖之手的幫助。的確,神沒有與他們面對面地相見;但雷霆是他秘密存在於他們中間的明顯標誌。410 為了讓他們更珍視這份恩惠,神責備他們不配得到它,因為他們在米利巴水邊(出埃及記17:7)如此明顯地證明了他們是邪惡和悖逆的。祂彷彿說,你們的邪惡在那時如此公開地顯現,因此,我的恩惠給你們,絕不是因為你們有任何功勞,這一點是無可辯駁的。這種責備對我們來說,與對以色列人一樣適用;因為神不僅在我們受撒旦暴政壓迫時聽見了我們的呻吟,而且在我們出生之前就指定了祂的獨生子作為我們救贖的代價;之後,當我們還是祂的仇敵時,祂呼召我們分享祂的恩典,藉著祂的福音和聖靈光照我們的思想;然而,我們卻仍然繼續沉溺於抱怨,甚至驕傲地反抗祂。
詩篇 81:8-12
8. 我的百姓啊,你當聽!我必向你作證。以色列啊,你若肯聽從我,9. 你們中間不可有別神,你也不可敬拜外邦神。10. 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把你從埃及地領出來。你要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11. 無奈我的百姓不聽我的聲音,以色列不肯理我。12. 我便任憑他們心裡剛硬,隨自己的計謀而行。
8 我的百姓啊,你當聽!為了更有效地觸動百姓的心,神在此以教師的身份出現,並被描繪成在會眾中親切地說話;這樣做的目的是教導他們,如果沒有神激勵人歸向信心和真正敬虔的聲音,所有的聚會都是無益和無意義的。但讓我們繼續思考這些話。這段序言旨在簡潔地教導,除非百姓專心聆聽神的聲音,否則節期就不能純粹而正確地遵守。為了將他們的手、腳、眼睛和整個身體獻給神的服事,他們首先必須向神的聲音敞開耳朵。因此,這教訓是,神只承認那些願意學習的人為祂的僕人。藉著「作證」一詞,祂暗示祂以莊嚴的方式立約,從而賦予祂的話語更大的權威。接下來的子句,「以色列啊,你若肯聽從我」,我認為這是一個突兀的表達,類似於在激動人心的演講中經常使用的,省略語句旨在表達更大的熱切。有些人將其與下一節這樣連接:「以色列啊,你若肯聽從我,你中間就沒有別神。」但這更應被視為神後悔的語氣。祂間接地暗示祂不信任這頑固叛逆的百姓,幾乎不敢奢望他們會順從和受教。
9 你們中間不可有別神。這裡提出了聖約的主要條款,幾乎是其全部總結,即唯獨神必須居首位。有些人可能更喜歡這種解釋:以色列啊,你若肯聽從我,我對你最嚴格的要求或命令莫過於你只滿足於我,並且你不應尋求別神:我絕不反對這種觀點。神藉著這話語無疑證實了祂在律法和先知書中經常教導的真理,即祂是一位忌邪的神,不允許他人分享唯獨祂配得的榮耀。但同時祂也教導我們,真正的敬拜始於順服。摩西所遵循的順序不同,出埃及記 20:2, 4 和申命記 5:6, 8。在這些經文中,神首先宣告祂是以色列的神;然後祂禁止他們為自己製造任何新神。但這裡的禁令放在前面,然後才附上其理由,即百姓應當對那位將他們買贖為自己百姓的神感到完全滿足。或許祂也將此放在前面,為祂在他們心中獲得寶座鋪路。祂會首先將百姓從迷信中拉出來,因為這些迷信必須被拔除和清除,真正的信仰才能在我們心中紮根。
10. 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把你從埃及地領出來。你要大大張口。神藉著提及祂為百姓所行的拯救,給那些祂所保護的人套上了一個韁繩,藉此將他們束縛在祂的服事中;現在祂向他們保證,對於未來,祂有豐富的各樣福氣,足以充滿和滿足他們的願望。"""他用來勸導以色列人專心歸向他,並藉此向他們表明,他們若離棄他,轉向別神,將是何等邪惡和不敬虔的行為,這三個論點值得特別關注。第一個論點是,他是耶和華。藉著「耶和華」這個詞,他主張自己是本性上的神,並宣告人沒有能力製造新神。當他說「我是耶和華」時,「我」這個代詞是強調的。埃及人無疑聲稱敬拜天地創造者;但他們對以色列神的蔑視,清楚地證明了他們的虛假。每當人離棄他時,無論他們試圖為自己辯護的藉口多麼冠冕堂皇,他們都會用他的戰利品來裝飾自己發明的偶像。在聲明自己是耶和華之後,他從果效和經驗中證明了他的神性——從他將他的子民從埃及拯救出來的清晰而無可辯駁的證據中,特別是從他當時履行了他對列祖所作的應許中。這是他的第二個論點。當時所顯示的能力不應單獨看待,因為它依賴於他很久以前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藉著那次拯救,他不僅證明了他的能力,也證明了他的信實,從而維護了他應得的讚美。第三個論點是,他將自己獻給未來的子民;向他們保證,只要他們繼續堅守信仰,他對兒女的態度將與列祖所經歷的一樣,他的恩惠是取之不盡的:「大大張口,我就給你充滿。」藉著「大大張口」這個表達,他默然譴責了那些阻礙他施恩的狹隘觀點和慾望。「如果人民貧困,」我們可以想像他說,「這完全是他們自己的錯,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足以接受他們所需要的祝福;或者更確切地說,因為他們的不信拒絕了那些會自然而然地降臨到他們身上的祝福。」他不僅吩咐他們張開口,而且他還更高地彰顯了他恩典的豐盛,暗示無論我們的慾望多麼廣大,都不會缺少任何能使我們完全滿足的東西。由此可見,神的祝福稀少而微薄地降臨在我們身上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口太窄;而其他人空虛飢餓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完全閉口不言。大多數人,無論是出於厭惡、驕傲還是瘋狂,都拒絕了從天上賜給他們的一切祝福。另一些人,雖然沒有完全拒絕,但卻很難只接受少許,因為他們的信心如此狹窄,以至於無法接受豐盛的供應。當人們沒有渴望認識神以便擁抱他,並且同樣不願滿足於他時,這是人類墮落的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他無疑在這裡要求通過外在的敬拜來敬拜他;但他不重視神這個單純的名字——因為他的威嚴不在於兩三個音節。他更看重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義,並關心我們的希望不會從他轉向其他對象,或者公義、救贖和所有祝福的讚美不會從他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他稱自己為耶和華,獨自主張神性,理由是他擁有所有祝福的豐盛,足以滿足和充滿我們。
11. 但我的子民不聽我的聲音。神現在抱怨,他溫柔地引誘歸向他的以色列人,卻輕視了他友善的邀請;是的,他雖然長期以來一直勸誡他們,但他們總是對他的聲音充耳不聞。他所哀嘆的並非一日之叛亂:他抱怨說,他們從一開始就是一群愚蠢而頑固的人,並且他們一直堅持同樣的頑固。當上帝準備與我們立約,並使雙方的條件幾乎平等時,將上帝排除在外,不讓他接近我們,並拒絕聽從他,這無疑是極其乖謬的。為了不讓他們以無知為藉口來減輕罪責,他補充說,他被公然和蓄意的輕蔑所拒絕:以色列不願接受我。由此可見,他們的心被這世界的上帝所迷惑。
這就是為什麼,正如接下來的經文所述,他任憑他們心硬,或者,如其他人所翻譯的,任憑他們隨從自己的心意。詞根שרר,shorer,譯為「心意」的詞源於此,其本義是肚臍。因此,將此詞解釋為人心中所隱藏的思想,或心中所擁有的頑固,這種翻譯非常恰當。然而,眾所周知,在詩篇中,同一件事重複兩次是常有的事,所以我更喜歡「心意」這個詞,因為它緊隨其後的是「他們必隨從自己的計謀而行」。此外,藉著這些話,上帝證明他公正地懲罰了他的百姓,當他剝奪了他們良好而有益的教義,並將他們交給了敗壞的心。正如他藉著他的話語來管理我們,他像用韁繩一樣約束我們,從而阻止我們隨從自己乖謬的想像而走入歧途,同樣地,藉著將他的先知從猶太人中除去,他放任他們頑固和敗壞的計謀,使他們走上了歧途。當上帝保持沉默,縱容我們的乖謬,不施加任何補救措施來使我們悔改和改過時,這無疑是可能降臨在我們身上最可怕的懲罰,也是我們處境徹底絕望的證據。只要他責備我們,用審判的恐懼來驚嚇我們,並將我們召到他的審判台前,他同時也在呼召我們悔改。但是當他看到再與我們講道理完全是徒勞無功,而且他的勸告毫無效果時,他便保持沉默,藉此教導我們他已不再關心我們的救恩。因此,沒有什麼比人們如此擺脫神的引導,以至於魯莽地隨從自己的計謀,並被撒旦隨意拖曳更可怕的了。然而,這些話可以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看,暗示著上帝的耐心耗盡,他離開了他的百姓,他們因其絕望的乖謬而斷絕了所有變得更好的希望,任由他們隨心所欲地行事。有些人從這段經文中得出一個非常荒謬的推論,認為上帝的恩典平等地賜予所有人,直到它被拒絕。即使在那時,上帝在忽略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同時,卻樂意藉著獨特的特權,將亞伯拉罕的後裔帶入與他自己的特殊關係中。我承認,現今這種區別已經廢除,上帝藉以使世界與自己和好的福音信息對所有人都是共通的。然而,我們看到上帝如何在一個地方而不是另一個地方興起敬虔的教師。儘管如此,如果上帝沒有有效地吸引那些他所呼召的人歸向他自己,單憑外在的呼召是不夠的。此外,正如這段經文教導我們,沒有什麼比人們被任憑隨從自己的計謀更致命的禍害了,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棄肉體智慧的指示,並遵循聖靈的引導.
詩篇 81:13-16
13. 惟願我的百姓肯聽從我,以色列肯遵行我的道! 14. 我就速速制伏他們的仇敵,反手攻擊他們的敵人。 15. 恨惡耶和華的,必來投降他;他們受罰的日子必到。 16. 我必用上好的麥子餵養他們,又用磐石出的蜂蜜使他們飽足。
13. 惟願我的百姓肯聽從我!上帝以尊貴的稱謂稱呼以色列民,更有效地揭露了他們可恥和不光彩的行為。他們的邪惡是雙重加劇的,從以下考慮可以看出:儘管上帝稱他們為祂的百姓,但他們與那些對祂最陌生的人沒有什麼不同。因此,祂藉著先知以賽亞抱怨說:
「牛認識主人,驢認識主人的槽;以色列卻不認識,我的民卻不留意。」
(以賽亞書 1:3)
希伯來文的助詞「לו」(lu),我譯為「惟願!」,不應理解為表達條件,而是表達願望;因此,我毫不懷疑,上帝像一個哭泣和哀嘆的人一樣,喊道:「這百姓何等不幸,竟故意拒絕讓他們最好的利益得到妥善照顧!」祂扮演父親的角色,在嘗試了所有可能的方法來挽回祂的孩子之後,觀察到他們的情況完全絕望,祂用一種彷彿帶著嘆息和呻吟的悲傷語氣說話;這並不是說祂受制於人類的情感,而是因為祂無法以其他方式表達祂對我們所懷的愛之偉大。先知似乎從申命記 32:29 摩西之歌中借用了這段話,其中以幾乎相同的詞語哀嘆百姓的頑固:「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想他們的結局!」祂默示地責備猶太人,並在他們心中留下這樣的真理:他們自己的悖逆是唯一阻止他們享受極大外在繁榮的原因。如果有人反對說,上帝發出這種抱怨是徒勞無益的,因為祂有能力使百姓頑固的頸項屈服,而且當祂不願這樣做時,祂沒有理由將自己比作一個深感悲傷的人;我回答說,祂非常恰當地使用這種說話方式是為了我們,以便我們只在自己身上尋找我們痛苦的根源。我們在這裡必須提防將完全不同的事物混為一談——它們彼此之間的差異就像天與地之間的距離一樣遙遠。上帝藉著祂的話語降臨到我們這裡,並向所有的人發出邀請,無一例外,祂沒有讓任何人失望。所有真誠來到祂面前的人都受到接納,並從實際經驗中發現他們沒有白白被呼召。同時,我們必須將這種差異追溯到上帝秘密揀選旨意的源頭:話語進入一些人的心,而另一些人只聽到它的聲音。然而,當我們不順服祂時,祂彷彿帶著眼淚抱怨我們的愚蠢,這並沒有什麼不一致之處。在祂藉著外在的話語向我們發出的邀請中,祂顯示自己是一位父親;為什麼我們不能理解祂在使用這種抱怨形式時,仍然將自己描繪成一位父親的形象呢?在以西結書 18:32 中,祂以最嚴格的真理宣告:「我不喜悅那死人之死」,前提是我們在解釋這段經文時,坦誠而冷靜地考慮其全部範圍。上帝不喜悅罪人的死亡:為什麼?因為祂希望所有的人都歸向祂。但顯而易見的是,人憑著自己的自由意志無法歸向上帝,除非祂首先將他們石心變成肉心:是的,這種更新,正如奧古斯丁明智地觀察到的,"""是一項超越創造本身的工作。現在,是什麼阻礙了上帝彎曲和塑造所有人的心,使他們同樣順服於他呢?在這裡,我們必須保持謙遜和清醒,不要妄自揣測他那不可理解的旨意,而應滿足於他在聖言中對其旨意的啟示。有最充分的理由說,他願意拯救那些被這句話所呼喚的人(以賽亞書 21:12),「歸向我,並悔改。」在我們面前這節經文的第二部分,我們定義了什麼是聽從上帝。僅僅同意他所說的還不夠;因為偽君子會立刻承認凡出自他口的話都是真實的,並且會假裝傾聽,就像驢子豎起耳朵一樣。但這句話旨在教導我們,只有當我們順服於他的權威時,才能說我們聽從了上帝。
14. 我很快就會使他們的敵人屈服。在這裡,以色列人被教導,所有降臨在他們身上的災難都應歸咎於他們自己的罪;因為他們的敵人與他們作戰的力量,無非是來自上天的供應。上帝曾應許,在他的帶領下,選民將戰勝所有敵人;現在,為了消除所有指責他違背諾言的理由,他聲稱,如果不是他們的罪阻礙了他,他就不會未能使他們做到這一點。他無疑是想默示他們,他們以前所取得的勝利並非歸因於他們自己的軍事英勇,而是歸因於那位引導他們的人。現在,他告訴他們,他們的罪不僅阻止了他施展力量保護他們,而且他們的悖逆也迫使他手持刀劍衝向他們,同時讓他們的敵人安然無恙。
15. 耶和華的仇敵會對他撒謊。這裡繼續探討同樣的思想,當以色列人被告知,如果不是他們的邪惡使他們膽大妄為,當他們擺脫上帝的軛,並對他放縱時,他們的敵人就會謙卑地順服於他們的權威。將這些敵人稱為耶和華的仇敵,旨在譴責以色列人的愚蠢,他們破壞了上帝與他們之間所立的約,從而將自己與他分離,並阻止他立即為他們與那些既是他們的敵人也是他的敵人作戰。正如地上的君王,當他們對盟友所承諾的援助感到失望時,會被激怒與敵人達成協議,並以此報復那些被發現犯有偽證和背約罪的人;同樣,上帝宣告他饒恕了他的敵人,因為他被以色列人背叛和邪惡地欺騙了。如果不是因為他的目的是將他們與他自己的叛逆和不順服的人民對比,並藉此征服他們,他為何允許他公開的敵人不受懲罰,並暫時停止維護他自己的榮耀呢?我們在之前的詩篇 中解釋了詞語 כחש, cachash 的意思,我們將其翻譯為撒謊。這裡暗示,與被棄絕者和平相處,除非上帝用隱藏的鎖鏈抑制他們的憤怒,否則無法指望。一隻被關在鐵籠裡的獅子仍然保持其本性,但它無法撕裂那些距離它不到五六英尺的人。惡人也是如此。他們可能貪婪地渴望我們的毀滅;但他們無法實現他們心中所想;是的,上帝會謙卑和貶低他們的兇猛和傲慢,使他們表現出溫順和柔和的樣子。總而言之,"""他們的敵人之所以能戰勝他們,並傲慢地凌駕於他們之上,是以色列人自己的過錯;如果他們繼續做謙卑順服的上帝的兒女,這些敵人就會臣服於他們。當說到他們的時間應該是永恆的, 這個表達是指應許;同樣,他們本應得到滿足的豐富的麥子和蜂蜜也是如此。上帝曾莊嚴宣告,他將永遠是他們的保護者和守護者。那麼,他們突然遭遇的變故,被視為一種恥辱,因為他們曾蓄意一下子拋棄了他們幸福的狀態。同樣的評論也適用於土地的豐饒。他們在上帝應許他們有豐富麥子和蜂蜜的土地上卻遭受飢餓,這該如何解釋呢?這只能是因為上帝因他們的罪孽而收回了祝福。穀物的脂肪 隱喻著純淨的穀物,除非認為最好理解為最上等的麥子。有些人認為「從磐石中流出的蜂蜜」這個表達是誇張的,暗示即使磐石也會流出蜂蜜,上帝也不會讓他的子民得不到滿足。但從神聖歷史中可以清楚看出,只要他們享有上帝的祝福,蜂蜜在磐石的空隙中隨處可見,所以其意義僅僅是,如果不是因為人民的悖逆和邪惡而中斷,上帝的恩典將會持續不斷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