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80
80:1 (亞薩的詩,交與伶長。調用為證的百合花。)領約瑟如領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聽!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你發出光來!
80:2 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前面施展你的大能,來救我們。
80:3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或譯: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80:4 耶和華─萬軍之 神啊,你向你百姓的禱告發怒,要到幾時呢?
80:5 你以眼淚當食物給他們吃,又多量出眼淚給他們喝。
80:6 你使鄰邦因我們紛爭;我們的仇敵彼此戲笑。
80:7 萬軍之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80:8 你從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樹,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
80:9 你在這樹根前預備了地方,它就深深扎根,爬滿了地。
80:10 它的影子遮滿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樹。
80:11 它發出枝子,長到大海,發出蔓子,延到大河。
80:12 你為何拆毀這樹的籬笆,任憑一切過路的人摘取?
80:13 林中出來的野豬把它糟踏;野地的走獸拿它當食物。
80:14 萬軍之 神啊,求你回轉!從天上垂看,眷顧這葡萄樹,
80:15 保護你右手所栽的和你為自己所堅固的枝子。
80:16 這樹已經被火焚燒,被刀砍伐;他們因你臉上的怒容就滅亡了。
80:17 願你的手扶持你右邊的人,就是你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
80:18 這樣,我們便不退後離開你;求你救活我們,我們就要求告你的名。
80:19 耶和華─萬軍之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這是一篇悲傷的禱告,其中信徒懇求上帝施恩幫助他受苦的教會。為了更迅速地激發他,在他們困境中賜予他們幫助,他們將這些困境與教會初期的狀況進行比較,當時上帝的恩惠明顯地彰顯在她身上。
交與伶長。用為證的百合花。亞薩的詩。
這篇詩篇與前一篇幾乎相似;但在我看來,它是在以色列王國開始遭受各種災難蹂躪之後,為十個支派而作的。明確提及約瑟、以法蓮和瑪拿西並非沒有道理。一些解經家聲稱,這暗示了摩西在民數記 2:18-21 中所描述的,選民支派在曠野中營地的位置和順序;因為瑪拿西和以法蓮在同一側行進。 但如果不是特別指以色列王國,那麼對猶大支派和聖城保持沉默,而提出約瑟、瑪拿西、以法蓮和便雅憫支派,將會很奇怪。 如果有人反對說,十個支派自從被從大衛家割裂以來就已經墮落,並且上帝的敬拜在他們中間被腐蝕,我回答說,儘管如此,他們中間仍然有許多虔誠的上帝敬拜者,他們沒有向巴力屈膝,也沒有沉溺於當時盛行的迷信(列王紀上 19:18)。因此,阿摩司(阿摩司書 6:6)指責猶大支派的鐵石心腸,因為他們中間沒有人「為約瑟的苦難而憂傷」。眾所周知,在這次背叛期間,有一些先知被派到他們那裡,以激發他們對得救的希望。因此,儘管他們絕大多數是叛教者,但上帝並沒有停止關心他們中間所剩餘的種子。正如他以前藉著預先應許他的恩典來減輕即將來臨的災難一樣;現在,他藉著向人民口授一種禱告形式,堅固並鼓勵他們對獲得他的恩典抱有希望,直到他們從實際經驗中發現,他們沒有被虛假的應許所欺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篇詩篇和前一篇詩篇有何不同。如果有人認為我現在所說的不滿意,他可以自由地採取不同的觀點。但我自以為,凡仔細權衡所有情況的人,都會欣然同意我的意見。我不會堅持 Sosannim 和 Eduth 這兩個詞,因為我已經在詩篇 45 篇中闡述了解經家對它們的看法;這也不是一個如此重要的事情,以至於需要為此花費大量精力。此外,那些在古物方面最有學問的人,也只提出可能的推測。
詩篇 80:1-3
1. 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聽!你引導約瑟如同羊群;你坐在基路伯上,求你發出光輝。 2. 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眼前,求你激發你的能力,來拯救我們。 3.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就得救!
1 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聽!先知在提到瑪拿西和以法蓮之前,先提到了約瑟;他為什麼提到約瑟而不是猶大呢?因為他打算單獨論述以色列王國,其政府由約瑟的家族和後裔掌管。既然神在用杖擊打他們之後,又在他們中間差派了特別的先知,那麼,同時加上「願神將餘民聚集歸祂」的禱告,就沒有任何不一致之處。此外,為了不讓他們因信賴他們虛假的崇拜而自欺,先知藉著稱呼神為「坐在基路伯上的」,將他們帶回到律法的純正教義。施恩座是神同在的憑證,祂在那裡應許親近祂的子民,垂聽他們的禱告。這種神所設立的形式,人是不能隨意改變的。因此,以色列人被勸告,如果他們期望神恩待他們,就必須回到他們最初的狀態。此外,這裡歸於神的稱號,表達了祂對人類奇妙的愛,祂謙卑自己,可以說,降低自己,以便降臨到他們中間,並在地上為自己選擇一個座位和居所,以便住在他們中間。嚴格來說,不能說神是坐著的;也不能認為,連諸天之上的天都不能容納的祂,會被限制在某個地方(列王紀上 8:27)。但是,為了適應人類的軟弱,祂被描繪成坐在兩個基路伯之間,這樣信徒就不會想像祂離他們很遠;因此,在親近祂時,就不會感到困惑和恐懼。同時,我之前所說的評論必須牢記在心,即這裡為以色列人提供了一個正確禱告的規則,使他們可以脫離在但和伯特利所製造和設立的神的崇拜,並且,拒絕一切迷信,讓自己被信心的真光引導,並遵循神的話語。
3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這個禱告的意思是:恢復我們到我們以前的狀態。他們在前一節經文中曾祈求神在以法蓮和瑪拿西眼前激發祂的能力;現在他們抱怨說,除非神幫助他們,並補救他們悲慘的分散,否則他們只是被拋棄的人。有些人對「使我們回轉」這句話有不同的理解;即,作為一個禱告,祈求神賜予他們重生的靈。但是這種解釋過於精微,最好還是堅持前一種解釋,將這句話理解為信徒在所遭受的逆境中,轉向神,因為使死人復活是祂獨特的工作。他們一方面承認,他們所有的苦難都歸因於此,即神因他們的罪而發怒,向他們掩面;另一方面,他們期望單單藉著神的恩惠獲得完全的救恩。他們說,如果你的面光照我們,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復活。他們的語言暗示,只要神將祂的憐憫和恩惠賜給他們,他們就會幸福,他們的一切事務都會昌盛。
詩篇 80:4-7
4. 耶和華萬軍之神啊!你向你百姓的禱告發怒,要到幾時呢? 5. 你以眼淚為他們的食物,又叫他們喝大量的眼淚。 6. 你使我們成為鄰舍爭鬥的對象;我們的仇敵在我們中間嘲笑我們。 7. 萬軍之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光照我們,我們就得救。
4 耶和華萬軍之神啊!神在聖經中曾自由應許,並屢次向我們保證,他百姓的禱告不會落空,因此,當我們看到忠信的人在此向他陳明,儘管他們歸向他,他卻仍未息怒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驚訝。他們不僅抱怨未蒙垂聽,而且抱怨當他們呼求他時,他卻發怒;彷彿他故意拒絕這種敬拜。那麼,有人可能會問,以賽亞書 65:24 中所記載的「他們尚未呼求,我就應允」的應許在哪裡呢?對此,我會回答說,正如神藉著延遲幫助他的百姓來考驗他們的耐心一樣,先知按照肉體的判斷說話,將他描繪成對他們的禱告充耳不聞。這並不是說禱告的人應該安於這種觀點,因為這會給他們通往恩典寶座的道路設置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相反,他們應該努力培養與之相反的信心判斷;並深入天堂,在那裡他們可以看到隱藏的救恩。但神仍然允許他們,為了更有效地卸下心中的重擔,向他傾訴他們所困擾的憂慮、焦慮、悲傷和恐懼。這裡提到神怒氣的煙,似乎隱含著對律法下獻祭所用香的暗示。香的煙是用來淨化空氣的;但以色列人抱怨說,天空被另一種煙霧遮蔽,以至於他們的嘆息無法達到神那裡。
5 你以眼淚為我們的食物,等等。藉著這些表達方式,他們描繪了他們巨大的悲傷和長期持續的災難;彷彿他們說,我們充滿了悲傷,再也無法容納更多了。 他們在下一節中補充說,他們成為鄰舍爭鬥的對象。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它意味著他們的鄰舍對他們發起了爭吵;或者說,在戰勝他們之後,他們正在爭奪戰利品,就像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發生的那樣,每個人都急於將其拖到自己身邊。然而,前一種解釋似乎更為合適。百姓抱怨說,儘管鄰里關係應該是相互善意的紐帶,但他們卻有和鄰居一樣多的敵人。第二句中的話語也是同樣的意思,他們在自己中間嘲笑我們;也就是說,他們以嘲弄和戲n弄的方式談論我們的逆境。為了鼓勵和激勵自己悔改,他們將這一切歸因於神的審判,因為神有能力彎曲人的心。既然我們今天都犯了同樣的罪,那麼我們的處境絲毫不比他們好,這也就不足為奇了。但聖靈啟發先知為一個感到自己處境幾乎絕望的百姓寫下這種禱告形式,這有助於激勵我們充滿希望和勇氣,並防止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罪孽深重的情況下放棄禱告。第七節是第三節的重複;這種重複無疑是為了克服一切障礙。神在這裡並不是要為他的百姓寫下空洞的重複詞語:他的目的是鼓勵他們,當他們在災難的重壓下彎腰時,儘管重擔可能很重,也要勇敢地站起來。這種支持的基礎經常呈現在他們面前;並在詩篇的結尾詩句中第三次重複。
詩篇 80:8-13
8. 你從埃及帶出一棵葡萄樹,你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9. 你為這樹清除地土,它就生根,遍滿了地。10. 群山被它的蔭影遮蔽,它的枝子像神的香柏樹。 11. 它伸展枝條直到大海,它的嫩芽直到大河。 12. 你為何拆毀它的籬笆,任憑一切過路的人摘取(或撕裂)它呢?13. 林中出來的野豬毀壞它;田野的野獸也吃盡了它。
8 你從埃及帶出一棵葡萄樹。藉著葡萄樹的比喻,頌揚了神在救贖祂的子民之後,對他們所施行的奇異恩典;這有力地激勵他們懷抱蒙垂聽的希望。因為我們當中誰能如此自負,敢於來到神面前,除非祂自己事先邀請我們呢?現在,祂藉著祂的恩惠和祂的話語吸引我們歸向祂。現在將祂的慷慨呈現在祂面前的目的,是希望祂不要讓祂已開始的親手工作半途而廢。確實,如果沒有祂的話語,祂所賜予我們的恩惠對我們的心靈影響會很微弱;但當經驗與祂話語的見證相結合時,它會極大地鼓勵我們。現在,這裡提到的救贖與神的約密不可分;因為祂甚至在四百年前就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要拯救他的後裔。簡而言之,所說的內容是,神現在讓祂親手栽種並如此精心照料的葡萄樹被野獸毀壞,這是不合適的。神的約並非只持續幾天或短暫的時間:當祂收養亞伯拉罕的子孫時,祂就永遠將他們置於祂的看顧之下。藉著「葡萄樹」一詞,暗示了這百姓在神眼中所佔據的崇高地位,祂不僅樂意將他們視為自己的產業,而且還以特殊的榮譽區分他們,正如葡萄樹超越所有其他財產一樣。當說到土地或地土被清除時,這是對先前所說的重複,即外邦人被趕出,為選民騰出空間。然而,或許這暗示了葡萄樹需要不斷地挖掘,以保持清潔,以免退化;作出此暗示是為了表明神如何對待祂的子民,像一個好園丁一樣,因為在栽種他們之後,祂並沒有停止使用一切方法來培育和保護他們。緊接著所說的「你使它生根」不應理解為最初的栽種,而是指神為繁殖它所付出的努力,393這是葡萄樹栽培的一部分。因此,群山被它的蔭影遮蔽;因為整個國家,儘管多山,卻充滿了居民;這百姓的人數增長如此之多。這葡萄樹的枝條被比作神的香柏樹,即最美麗、最優良的香柏樹;藉此更生動地表達了亞伯拉罕的後裔蒙神賜福的卓越程度。眾所周知,大海和幼發拉底河是神為他們所應許的產業之地所劃定的界限。
12 你為何拆毀它的籬笆?這是比喻的應用;因為沒有什麼比神放棄祂親手栽種的葡萄樹,任其被野獸拔除更不一致的了。確實,祂常常藉著祂的先知威脅並警告百姓祂會這樣做;但迫使祂對他們施加如此奇特而可怕的懲罰的原因是,他可能會讓他們忘恩負義的行為更加可憎。同時,真正的信徒被要求從上帝如此顯著的慷慨中獲得鼓勵,這並非沒有道理;即使在這種連根拔起的情況下,他們至少可以希望,那位從不放棄自己手所做之工的上帝,會仁慈地將他的關懷延伸給他們(詩篇 138:8)。人民因其自身無法治癒的頑固而陷入荒蕪;但上帝並沒有未能拯救少數的嫩芽,藉由這些嫩芽,他後來恢復了他的葡萄樹。這種懇求赦免的形式,確實是為全體人民的利益而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一場可怕的毀滅。但由於很少有人通過在他面前真正謙卑自己來平息上帝的憤怒,所以這些少數人從毀滅中被拯救出來就足夠了,以便從他們那裡,一棵新的葡萄樹可以隨後生長繁榮。對教會所造成的侮辱,從話語中包含的對比中被加劇了,當上帝一方面被展示為一個葡萄園的看守者,而另一方面,這棵葡萄樹的毀滅者,不僅被描繪成所有路過的人,而且還有野豬和其他野獸。我翻譯為「浪費」的詞語כרסם,kiresem,有些人認為是「填飽肚子」。394 這個意思與目前的段落非常吻合;但它沒有得到該詞的通常含義的支持。
詩篇 80:14-19
14. 萬軍之神啊,求你轉回!從天上垂看,眷顧這葡萄樹,15. 就是你右手所栽的,和你為自己所堅固的枝子。16. 這樹已經被火燒毀,被砍伐;他們因你臉上的斥責而滅亡。17. 願你的手扶持你右邊的人,就是你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18. 我們就不偏離你;你必使我們存活,我們也要呼求你的名。19. 耶和華萬軍之神啊,求你使我們轉回!使你的臉發光,我們就得救!
14. 萬軍之神啊,求你轉回!這些話旨在教導我們,即使神暫時向我們掩面,甚至在感官和理性看來,他似乎與我們疏遠,我們也不應屈服於誘惑。因為,只要我們懷著對他施憐憫的信心尋求他,他就會與我們和好,並接納那些他似乎已經拋棄的人。亞伯拉罕的後裔被視為神的葡萄園,這是一個顯赫的榮譽;但當信徒以此為理由來獲得神的恩惠時,他們並沒有提出自己的任何要求,他們只是懇求他不要停止對他們施予他慣常的慷慨。無疑,引入「從天上」這些詞,是為了讓信徒在信心上不難延伸到遠方,儘管他們所離棄的神離他們很遠;而且,如果他們在地上看不到得救的希望,他們就可以仰望天堂。
至於第15節開頭的詞「כנה, cannah」,我欣然同意一些人的解釋,他們將其翻譯為「預備好的地方」;但由於有些人認為希伯來詞的字母「ג, gimel」變成了「כ, caph」,因此讀法應該是「גנה, gannah」,意為花園或葡萄園,我們讓讀者自行判斷。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與前一個比喻相似的隱喻,它表示神在提升這個民族並使他們興盛方面的獨特慷慨。神親手栽種的葡萄枝也被稱為他右手邊的人。
16. 這樹已經被火燒毀。現在更清楚地表達了人民的災難。之前曾說過主的葡萄樹被遺棄給野獸,任其毀壞。但被火燒毀,連根拔起,徹底毀滅,則是更大的災難。以色列人曾背信棄義地背離真宗教;但正如之前所觀察到的,他們仍然是教會的一部分。因此,這個悲慘的例子警告我們,我們的忘恩負義所應受的懲罰是多麼嚴厲,尤其是當它與頑固結合時,這使得神的威脅和斥責,無論多麼尖銳和嚴厲,都對我們毫無益處。我們也從同一個例子中學習,當神的怒火四處燃燒,甚至當我們身處其燃燒的火焰之中時,要將我們所有的悲傷傾訴給神,他以奇妙的方式將他的教會從毀滅的深淵中提升起來。如果不是我們的邪惡阻礙了他,他肯定會不僅樂意不間斷地對我們施予恩惠,而且會越來越多地以他的祝福豐富我們。由於他不可能不對我們所犯的許多罪行感到憤怒,所以他熄滅我們自己點燃並廣泛蔓延的火,並拯救教會的一部分或餘民,或者更確切地說,甚至從灰燼中興起一個呼求他名的人民,這證明了他無與倫比的憐憫。再次重申,教會的滅亡並非由於敵人的力量和武器,但卻是在上帝面容的斥責之下。除非我們完全相信我們是受到上帝之手的公正懲罰,否則我們絕不能指望我們的懲罰會有所減輕。這些以色列人悔改的一個好跡象是,正如以賽亞書 9:12 所說,「他們仰望那擊打他們者的手。」
17 願你的手扶持你右邊的人。詩人在此以平白的話語重複了他以葡萄園的比喻所表達的禱告,懇求上帝在他的手下保護他右邊的人,以及他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不確定他指的是國王一人,還是也包括人民。雖然耶羅波安受膏為王,但他並未以合法的方式獲得王權;上帝也從未如此認可他的任何繼承者,以至於剝奪了大衛後裔的統治權力。正如我們在詩篇 78:67 中所見,上帝沒有選擇以法蓮支派。相反,根據他不可改變的旨意,王權被賜予猶大支派,正如雅各的預言(創世記 49:10)所清楚教導的。因此,當大多數人民背叛大衛家族,並臣服於耶羅波安為王時,這是一種卑鄙而邪惡的身體分裂。既然如此,那麼,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要這樣為以色列的國王禱告呢?為了消除這個困難,必須指出,儘管那個王國的開端並不順利,而且上帝,正如何西阿書 13:11 所說,在憤怒中賜給他們一個國王,但他後來卻樂意容忍其繼續存在;耶羅波安的受膏證明他已經批准了人民的騷亂和叛亂所不明智和邪惡地做出的事情。因此,以色列民族可以說他們的國王是由上帝創造和建立的,上帝為了彌補已經造成的裂痕,將他作為王權的分享者加給大衛的子孫。由於那次分裂,人民的狀況大受損害;但是,為了防止徹底的傾覆,十個支派在耶羅波安的統治下建立一個獨立的王國,可以說,是上帝的秘密旨意在下面放置的一根支柱,以維持它。
然而,我毫不猶豫地將整個教會團體理解為包含在「上帝右邊的人」和「人子」的表達之下。使用單數形式非常恰當,因為上帝的旨意是讓選民合而為一。基於同樣的原因,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 3:16 中也極力強調「一個後裔」這幾個字;因為當上帝救贖並聚集亞伯拉罕的後裔時,以實瑪利、以掃和其他人都被分離和分散了。因此,「人子」應理解為上帝為自己所收養的人民,使他們合而為一。400 但由於這種合一取決於元首,我欣然承認這個詞組特別指國王,他使大部分人民免於徹底毀滅。先知在此再次尋求獲得上帝的恩寵,他的論點和希望僅基於上帝以前賜予他們的恩惠。「主啊,」他彷彿說,「既然完善你所開始的工作是你的責任,那麼請保守你賜給我們的國王吧!」
在第 18 節中,信徒們承諾,在上帝垂聽他們之後,將感恩地承認他的良善,不僅藉著獻上讚美祭,也藉著他們的一生。在此,「呼求上帝的名」應理解為「嘴唇的牛犢」(何西阿書 45:3);但當說「我們永不離開你」時,這意味著一生中始終如一的持續行為。然而,這節經文也可以這樣解釋:主啊!我們將繼續順服你,即使在我們的處境中,就我們所能察覺的,是無望的;我們的災難再怎麼尖銳,也絕不會使我們背棄祢:當我們藉著祢的恩典和能力得以復原時,我們將頌揚祢的名。對於最後一節,已經重複了三次,再多做任何評論都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