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 7

 以西結書 7:1-2

1.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2 「人子啊,主耶和華對以色列地如此說:結局到了,結局到了地的四境!



以西結在這裡似乎過於冗長;因為他幾乎用相同的詞語重複著相同的觀點。但我所提出的理由必須加以注意,如果上帝只是簡短地發出他的命令,當人們不僅遲鈍不信,而且性情乖僻時,他的信息就會顯得冷淡而無效。出於這個目的,正如我們所見,他使用了許多詞語,現在又重複了同樣的詞語:他現在改變了他的表達方式,因為他必須竭盡全力激發人們的懶惰,或者說遲鈍,這是人們所受的困擾。另一件需要注意的是,他不是只奉上帝的命令向人們傳道一次,而是經常被差遣去激發他們的心靈。因為如果他將上帝所吩咐的內容包含在一個上下文中,以色列人可能當時會想到上帝的審判,但一旦發出的預言很容易就會被他們遺忘。此外,當以西結證明他是受上帝差遣,然後又回來並聲稱他帶來了新的命令時,這對影響他們的心靈更為有效。現在我們明白了「耶和華的話臨到」這句話的含義。因為這個預言與前一個預言有所區別,然而內容卻是相同的,沒有任何不同,它似乎與同一篇講話交織在一起:這確實是真的,但他應該被差遣兩次,這樣人們才能明白,他從上帝口中聽到的話語不是只重複一次,而是兩次並永遠重複:因為這已經足夠清楚了,上帝關心他們的安危,因為他從未停止勸誡他們。因此,主耶和華對以色列地如此說:結局到了,結局臨到地的四境了。這裡上帝似乎考慮到他已經對以色列國施加的適度懲罰。因為我們知道他們經常感受到上帝的手,但當他們得到一些寬鬆時,他們就認為自己逃脫了,所以他們忘記了自己的邪惡,並如此漫不經心地繼續下去,以至於很明顯他們藐視上帝,除非他用他可怕的力量壓迫他們。這似乎是「結局」這個詞的含義,並且它被強調重複:結局到了,結局臨到地的四境了。他確實使用了「翅膀」,但隱喻地指四個不同的區域。因此,上帝責備以色列人的頑固,因為儘管他們經常受到懲罰,他們卻沒有停止犯罪,因為他們不認為會發生更嚴重的事情。因此他使用了「結局」這個詞,好像他說,到目前為止我對你們一直很溫和。而且上帝確實展現了非凡的仁慈,在輕微懲罰以色列人時,他本可以徹底消滅他們。因此,既然他在懲罰中如此克制自己,人們的遲鈍就更難以容忍了,因為他們認為一旦上帝收回他的手,一切就都結束了。他說,結局到了,結局到了,也就是說,在此之後你們不能指望任何溫和。我看你們沒有悔改的希望,所以我將徹底消滅你們;他又補充說,臨到地的四境,正如他剛才所說的,在你們所有的住處。因此,他又教導說,地球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免於他所預言的屠殺。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3

3 現在你的結局已經臨到,我必使我的怒氣歸與你,也必按你的行為審判你,照你一切可憎的事刑罰你


他第三次提到「結局」這個詞,甚至重複了第四次和第五次。由此我們推斷,那些可憐的人,儘管透過教導和經驗得到了足夠的告誡,卻仍然像野獸一樣,總是為自己預留了逃脫的餘地,並沒有被先知想要灌輸給他們的恐懼所震懾。他們不認為結局真的會來臨,而是說:「哦!總會有些東西留下,總會有人逃脫。」這就是他們的驕傲。因此,先知不厭其煩地重複著同樣的話:「現在,他說,結局來了。」當他說結局來了,他表示以色列人徒勞而愚蠢地寄希望於未來,因為他們尚未經歷極端的嚴厲。上帝,正如他所說,在懲罰方面對他們一直寬容。那麼他們做了什麼呢?當他們察覺到上帝的這種寬容時,他們認為情況會一直如此。因此,先知標誌著過去和未來之間的區別,彷彿他要說,上帝的報應,正如他們以前所知的,是溫和的,但現在除了上帝徹底將他們連根拔起並毀滅他們之外,別無他法。現在,因此,關於你,有一個結局。他曾用第三人稱說話,但他是在向整個以色列地發言,他曾說「在地的四角上」,現在,他說,「結局臨到你」。然後,我必使我的怒氣臨到你。上帝確實曾顯示他的憤怒,但他並沒有嚴厲到讓以色列人停止自欺欺人。因此,當他談到他自己的憤怒時,他無疑表示他非常生氣,以至於他不會像以前那樣克制自己。這也是接下來的意思:「我必照你的行為審判你。」他們以前曾受審判,但只是部分;因為上帝曾給他們悔改的時間,如果他們是可治癒的:但現在,當他將他們的審判與他們的罪惡相比較時,他意味著,極端的嚴厲已無可避免。他在經文的結尾更清楚地解釋了這一點:「我必將你一切可憎的事加在你身上」,也就是說,我會將你自己的重擔加在你身上。因為儘管上帝已經開始對他們的迷信施加公正的懲罰,但他們所承受的負擔並沒有超過他們應得的。因此,上帝現在宣告,他們一切可憎的事都將臨到他們自己的頭上,以至於他們將被徹底埋葬。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4

 4 我眼必不顧惜你,也不可憐你,卻要按你所行的報應你,照你中間可憎的事刑罰你。你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換句話說,他限制了自己的判決,就是上帝不會饒恕他們,也不會被懇求。因為當偽君子聽到聖經中歸於上帝的讚美,即他是有憐憫和有耐心的(民數記 14:18;詩篇 103:8),他們就抓住這些讚美,為自己製造愚蠢和悖逆的自信。上帝在這裡宣告,他的憐憫不會對那些不停止拒絕他的惡人開放。這一點值得注意,因為當我們聽到上帝是慈悲的,除非我們知道他為何如此見證自己,即讓罪人歸向他,無所畏懼地呼求他,懇求他的憐憫,他們才有如此顯著的見證,否則沒有什麼比沉醉於虛假的希望更自然了。但偽君子總是變得更糟,同時他們希望上帝對他們有利。因此,當他說,他的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時,必須注意他的意圖,就是惡人和不敬虔的人不應該認為他的憐憫是為他們預備的,而他們之前已經關閉了這扇門。因為我必照你所行的報應你——也就是說,我會將你的邪惡歸咎於你。我們看到,當上帝饒恕他們時,百姓的罪孽擺在他們面前,彷彿就在那裡。所以,他首先表示他們沒有理由爭吵或抱怨,因為他會將他們堆積在他身上的罪孽歸咎於他們。然後他也默默地指責他們過於安逸,因為當上帝忍受和容忍他們的罪孽時,他們從未悔改。他說,你中間的罪孽報應你。就他們的罪惡而言,這些罪孽從一開始就存在,但上帝尚未發洩他的怒氣。因此他說,你中間的罪孽報應你,因為這確實表明他們對上帝的頑固不會不受懲罰。他又重複說,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很明顯,他們的頑固迫使上帝如此說話,因為他們藐視以西結。但儘管他們假裝虔誠,但無疑他們會藐視上帝自己。


因此,他如此嚴厲地斥責他們的不敬虔,因為他們每當從聖人的教導中收回他們的信心時,就否認上帝是上帝。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5

5 「主耶和華如此說:有一災,獨有一災;看哪,臨近了!


如果我們讀 אחת, acheth, 或 אחר, acher,我覺得意思是一樣的,一個禍患,另一個禍患來了:也就是說,一個禍患接踵而來,或者一個禍患來了又一個禍患:也就是說,當一個禍患來了,另一個禍患很快就會隨之而來。有些人以一種在我看來很生硬且不令人滿意的方式解釋它:一個禍患來了;這禍患如此嚴重,以至於它最初的衝擊就足以造成徹底的屠殺,他們如此巧妙地解釋它。但在我看來,先知的意義最好是這樣理解,一個禍患將接踵而來——也就是說,上帝將不斷地將禍患堆積在禍患之上,直到整個民族的名字都滅絕為止。在我看來,這句話是說,以色列人不要像他們慣常那樣,如果上帝給他們短暫的喘息,就以為自己安全了。因為當短暫的間歇發生時,不敬虔的人就會昂首挺胸,保持精神,並認為上帝與他們和睦相處。因此,既然任何間歇都被偽君子視為他們已經與上帝和解,所以先知說,一個禍患將接踵而來。接下來——


以西結書 7:6

 6 結局來了,結局來了,向你興起。看哪,來到了!


整個上下文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儘管以色列人充耳不聞,但他們卻被迫留意上帝持續的威脅。因此,先知敲擊他們的耳朵,因為他沒有立即受到關注,他又再次談到結局:結局到了,他說,結局到了。這裡以西結並非刻意使用優美的修辭手法,而是因必要性而被迫使用我們所看到的重複。因為他所說的結局很難滲透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總是認為上帝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平息。因此,既然他們對自己還剩下一些東西抱有希望,並將先知所教導的關於結局的事情拋諸腦後,他別無選擇,只能經常威脅,儘管他幾乎無法說服他們。因此,結局到了,結局到了:它一直警惕著你:看哪,它來到了。當他說它一直警惕著時,他表示匆忙,並非上帝突然報復了十個支派的邪惡,而是他考慮到那些沉溺於虛妄自信並夢想上帝的審判遙遙無期的人的遲鈍。那個魔鬼般的諺語——「Le terme vaut l’argent」(期限就是金錢),149 至今仍是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這種不虔誠在所有時代都盛行。因此,當上帝暫緩他的審判時,那些被棄絕的人便放肆地自誇,彷彿他們可以繼續犯罪而不受懲罰。因此,先知說,結局正在警惕——也就是說,正在加速——因為儘管上帝已經延遲,他將不再克制毀滅以色列人。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7

7 境內的居民哪,所定的災臨到你,時候到了,日子近了,乃是鬨嚷並非在山上歡呼的日子



現在他用了另一個詞。他說,早晨臨到,儘管有些人錯誤地翻譯為王國。因為雖然 צפירה (tzephireh) 有時是頭巾,或皇家頭飾,但當他們說王國被轉移或被巴比倫人佔領時,先知的語言就被扭曲了。但這句話最流暢——早晨來了。他用「早晨」暗示他之前所說的,即上帝報復的加速。因此,正如他說結局正在觀望,因為上帝正在加速報復,所以他也說,早晨臨到他們,然後將他們從他們變得遲鈍的昏睡中喚醒。我們知道偽君子犯下所有罪惡,就好像沒有眼睛在看他們一樣;只要上帝沉默不動,他們就無恥無懼地狂歡。但選民即使在暗中也保持忠誠;但上帝的話語總是在他們面前閃耀,正如彼得所說——你們做得很好,當你們留意先知的話語,如同燈在黑暗中發光。(彼得後書 1:19。)儘管信徒可能被黑暗包圍,但他們將目光投向天道的光,因此他們警醒,而不是黑夜和黑暗之子,正如保羅所說。(帖撒羅尼迦前書 5:4,5。)但惡人卻彷彿沉浸在黑暗中,以為他們將享受永恆的黑夜。正如升起的早晨驅散黑夜的黑暗一樣,上帝的審判突然出現,也以意想不到的恐懼打擊被定罪的人,但為時已晚。


因此,先知說,早晨臨到以色列人,因為他們曾向自己承諾永恆的黑夜,彷彿他們永遠不會被要求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此,我們看到,他恰當地暗示了那種遲鈍,那是他們頑固的原因,當他們認為自己在藏身之處是安全的。因此,他嘲笑他們那種扭曲的自信,他們因為身處黑夜而自以為可以逍遙法外。因為早晨,他說,將立即抓住你們;因此早晨臨到你,住在這地的啊;之後,時候到了:עת (gneth) 恰當地指所有指定或確定的時間。因此,先知的意思是,上帝預先為他的審判所定的時間已經到來,因此他剝奪了惡人驕傲的材料,因為他們總是認為上帝彷彿睡著了,當他沒有在第一時間攻擊他們時。因此,他談到一個指定的時間,正如先知在其他地方通常所做的那樣,並且經常談到訪問之年。當他說,騷亂或喧囂的日子臨近時,他表達了同樣的意思。這句話的這一部分與前一部分相呼應。他曾說結局正在觀望;他曾說審判正在加速;現在他簡單地、不帶比喻地說,日子臨近了,קרוב (krob),我說,是一個喧囂的日子,而不是山的回聲,他說;也就是說,它不會是空洞的回響,就像當聲音在山間產生時,會產生震動,並且由於在那裡發出的聲音被鄰近的山脈接收,然後返回它們自己的地方,從而產生更大的回響,稱為回聲。因此,先知說,他所說的喧囂不應該是回聲,也就是說,空洞的回響,因為所有人都應該認真地呼喊。有些人認為 הד (hed) 意思是「歡呼」,這恰好是 הידד (hided);它確實來自同一個詞根,但 הר (her) 用於相同的意義。但如果這種解釋看起來更好,先知將暗示山脈,不是高聳的,而是產葡萄的,就像以色列地有許多那樣。但另一種解釋更可取,即是說,將有喧囂之聲,並非如他們所言,是因迴響,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應大聲哭喊,直到悲傷和哭泣充斥四方。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7:8

 8 我快要將我的忿怒傾在你身上,向你成就我怒中所定的,按你的行為審判你,照你一切可憎的事刑罰你


他這裡幾乎重複了同樣的話。我們已經解釋了其意圖,即以色列人應當確信上帝的威脅並非為了恐嚇他們,而是因為他已準備好執行他的憤怒。現在,他說,我將很快傾倒我的憤怒。他曾說那日子近了。這指的是時間;因為將「我將很快傾倒我的憤怒」與「我將向你發盡我的憤怒」放在一起是愚蠢的;這「發盡」解釋了他先前所說的關於結局的話。因為上帝先前曾對以色列人執行過報復,但並未完全。因此,上帝憤怒的這種「發盡」甚至延伸到他們最終的毀滅。現在我已經解釋了這些話——我必照你的行為審判你,照你一切可憎的事報應你。


禱告

全能的上帝,求祢施恩,使我們因祢震怒的這些顯著證據而受警戒,學習在祢面前謹慎行事,並自願順服祢,好使我們蒙恩得作祢兒女的確據顯明在我們的生命中;並求祢施恩,使我們證明自己是祢的兒女,好使我們能真實地稱祢為父,直到我們到達那藉著祢獨生子的寶血為我們所贏得的蒙福產業。— 阿們。


第十九講


以西結書 7:9

 9 我眼必不顧惜你,也不可憐你,必按你所行的報應你,照你中間可憎的事刑罰你。你就知道擊打你的是我耶和華。


這節經文除了重複之外,沒有別的內容,除非先知最後更清楚地指出他先前所提到的那種知識是什麼,那就是他們將不情願地感受到上帝的能力,因為他們已經從先知的教導中撤回了他們的信心。因為他已經說過兩三次,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現在他加上分詞,並且是我擊打你們。這就是上帝讓自己被那些被棄絕的人認識的知識,當他們無論願意與否,都被迫感受到世上有一位審判者時。信徒們確實從上帝的懲罰中獲益,他們有時在他的手下謙卑,因為他們不情願地順服他的話語:但我們說,先知在這裡戰勝了那些敢於嘲笑所有威脅的人民的驕傲,好像上帝在天上睡覺一樣。因此他最後說,當上帝擊打他們時,他們就會感受到他們不相信的事情。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7:10

 10 「看哪,看哪,日子快到了,所定的災已經發出。杖已經開花,驕傲已經發芽。


現在以西結使用了另一種比喻,但目的相同。他重複了之前所說的:日子來了,他又補充了另一部分,就是早晨已經來臨。但我們說過,當上帝縱容惡人的罪惡時,他們就好像在黑暗中歡欣鼓舞,毫無羞恥或懼怕。因此,既然他們像獲得了夜晚的許可一樣放縱,先知就宣告早晨即將來臨,因為上帝會突然將他們認為永遠隱藏的事物顯露出來。因此,當上帝隱退時,他們以為自己身處完全的黑暗中,先知就提醒他們思考日常事物的秩序:因為光線會立即從黎明中出現。因此,他嘲笑他們的愚蠢,因為他們以為上帝閉著眼睛,而他只是暫時假裝不知。這就是原因,正如昨天已經充分解釋的,為什麼先知將突然的變化稱為早晨。因此,早晨已經來臨,接著,杖已經開花,驕傲已經發芽。毫無疑問,他用杖來指尼布甲尼撒,但解釋者對上下文有不同的看法;因為許多人將下一節經文歸於巴比倫王:但其他人,在我看來是正確的,將其歸於以色列人自己。至於他說杖已經開花,這指的是上帝的忍耐。因為當以色列人長期犯罪而未受懲罰時,他們以為,正如我昨天所說的,他們與上帝的和平將是永久的。但以西結在這裡宣告與此相反,上帝好像有一個隱藏的根;就像種樹的人等待時機,直到它長到適當的大小。因此,他將尼布甲尼撒比作一根正在生長的杖。上帝確實可以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毀滅以色列人,也可以強迫其他人服從他:因為所有的受造物都隨時準備執行他的命令;但以西結在這裡讚揚上帝的忍耐,儘管他種下了那棵樹,從中長出了杖,他將用這杖擊打以色列人。因此,他責備他們的懶惰,因為他們沒有反思上帝在他秘密的旨意中所決定的眷顧之時。


總之,在說杖已經開花時,他指的是上帝在執行審判時所採取的步驟。因為他不像人那樣倉促行事,而是像農夫播種和栽種一樣。因此,上帝為自己預備了報復的僕人,並允許他們成長和成熟。因此,如果上帝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迅速,我們就知道他仍然預備了杖,如果它們尚未成熟,那是因為全能者預先確定的時間尚未到來。現在接著說,驕傲已經發芽。我剛才說有些人將此歸於巴比倫人,但我寧願將其理解為以色列人。因此,上帝展示了在迦勒底,那將擊打以色列人的杖是如何生長的,然而根源卻在他們自己之中。因為這裡的名詞「驕傲」通常被理解為貶義:它不僅指傲慢或自大,而是指因藐視上帝而產生的放縱。但這不適用於巴比倫人,因為上帝用他的手引導他們,當他想報復以色列人時。但在這個意義上,沒有什麼是牽強的,即將擊打以色列人的杖已經增長,然而它沒有其他來源,只有他們的罪惡,因此不需要尋找其他根源。因此它開花了,但它從何而來?從驕傲而來。因此,這根杖的種子是以色列人的驕傲。但這種驕傲與不敬虔相似,我們知道他們因自信而盲目,當他們藐視上帝時。並將他所有的威脅視為徒勞。因此,先知指出驕傲是萬惡之源。更清晰的解釋如下—


以西結書 7:11

11 強暴興起,成了罰惡的杖。以色列人,或是他們的群眾,或是他們的財寶,無一存留,他們中間也沒有得尊榮的


這是對這些話的解釋,驕傲已經萌芽。現在他將強暴加諸於驕傲之上,這是驕傲的果實。因為對神的輕蔑總是產生殘酷、野蠻、掠奪和一切不公。但他所說的,正如我所說,是關於以色列人。他說強暴已經興起,成了邪惡的杖。因此他證實了他所觸及的,神的報復之杖不應在以色列人之外尋找。神確實激動了巴比倫王來懲罰他們。但這杖是從他們邪惡的根源中生長出來的,以色列人藉此激怒了神的憤怒。所以他補充說,他們將一無所有。他說,他們自己或他們的財富,都將無人存留。因為我將המון (hemon) 解釋為財富。然後,他們的喧囂或眾多。兩者都說得通。並且將無人為他們哀哭。耶羅米讀作נה (neh),因此翻譯為——他們之中將無人安息。但先知的意思是將沒有悲傷或哀號,因為所有人的屠殺將是混亂的。我們在耶利米書中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當一個家庭滅亡時,朋友和熟人聚集起來,為死者舉行葬禮。但當瘟疫蔓延整個城市,沒有一家倖免於死亡時,甚至當父親與兒子混雜在一起,以至於他們的屍體因數量眾多而難以拖出時,所有的悲傷都停止了。因此,先知的意思是,將沒有悲傷或哀號。因為נהה (neheh) 意為哀號。但我們已經解釋了它的意思,即所有以色列人都註定要毀滅,以至於沒有倖存者為死者哀悼,即使有,他們也會在眾多死者中感到震驚,以至於對他們的一切人道義務都將消失。現在接著是——


以西結書 7:12

 12 時候到了,日子近了,買主不可歡喜,賣主不可愁煩,因為烈怒已經臨到他們眾人身上


先知現在使用另一種說話方式。同時,他教導說將會發生這樣的變化,以至於所有事物都將混雜在一起,彷彿富人與窮人之間沒有區別。然而,除非上帝受到嚴重冒犯,否則這種變化不會發生,因此他沒有像他以前所譴責的那樣施加普通的報復。保羅確實勸告所有虔誠的人,要像世上的客旅一樣度過此生(哥林多前書 7:29, 30, 31),因此他說我們的信心得到了證明,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無論是已婚還是單身。這項普遍的教義是為所有上帝的兒女所規定的,因為這個世界的樣式正在過去,他們可以度過它,而不會將心思固定在這些會消逝的事物上。但我們這位先知的意思不同,因為上帝將在以色列人中擾亂所有事物,以至於買方和賣方之間沒有區別。獲得者歡喜,被迫出售者則遭受一定程度的悲傷;有時,被剝奪土地和財產的人,彷彿撕裂了自己的內臟。因此,買方歡喜,賣方哀嘆是自然的。現在上帝表明,以色列國的混亂如此之大,以至於貧窮或財富都無法提供悲傷或憂愁的素材。現在我們理解了先知的意思。他說,時候到了,日子近了,買方不會歡喜,賣方也不會哀嘆:因為,他說,烈怒臨到這眾人身上。這裡沒有提出保羅的那個理由,即這個世界的樣式正在過去,而是指出那片土地的震盪,或者說是毀滅,以至於沒有什麼是安全的。因為儘管我們在世上旅行時,應該始終將我們的思想和感官指向天堂,但政治能力即使在信徒中也依然存在並蓬勃發展。因為上帝的兒女,儘管他們在靈裡貧窮,但他們仍然擁有上帝賜予他們的東西:他們存在,正如保羅勸告他們的那樣,彷彿沒有擁有但卻享受著他們的財物。但先知在這裡表示,當以色列國被推翻時,金錢或土地都將毫無用處,因為所有人都被趕出自己的國家,陷入貧困。他接著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以西結書 7:13

13 賣主雖然存活,卻不能歸回再得所賣的,因為這異象關乎他們眾人。誰都不得歸回,也沒有人在他的罪孽中堅立自己。」


這節經文有不同的解釋,但先知的意義絕不模糊:他一開始就說,那些賣東西的人沒有理由為他們不歸還他們的土地而悲傷。但這似乎不合適。然而,先知在一個成員中包含了最近我所說的——所有事物的混亂將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土地將被剝奪其主人,而那些以前擁有它們的人將成為被遺棄者和流亡者;他們將一無所有,無法在自己的土地上立足。這種觀點與耶利米的預言並不矛盾。(耶利米書 32:7, 8, 9)。當耶利米在監獄裡時,他被命令從一個親戚那裡買地:但那是為了讓信徒們以平靜的心靈盼望他們所應許的復興。但現在的論述是針對那些被排除在所有自由希望之外的被棄者。因此,我們的先知在這裡只是以神的名義發出雷霆,只散發恐懼;在此期間沒有提到恩惠,因為他們已經使自己陷入絕望。這就是他談論永久屠殺的原因。因此他說,他們必不歸還所賣的,雖然他們的生命仍在活人之中。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但我不想浪費時間重複別人的錯誤:我將遵循我認為正確的解釋。首先,這句話必須以轉折語氣來讀:他確實說,他們的生命仍在活人之中:但連詞應該這樣解釋——雖然他們的生命仍在活人之中。先知似乎暗示了當時常見的一種習俗。因為在亞伯拉罕的子孫中,土地並非永久出售;因為律法禁止這樣做,因為他們只是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利未記 25:13, 14, 15)。因此,神在聲稱對土地的主權時,不允許他們出售他們的土地,除非是暫時的——因為每五十年他們就會回到自己的產業。如果他們在第二十年出售,他們會在三十年後恢復;如果是在第四十年,出售只持續十年,因為禧年的到來。現在先知說,雖然他們仍然倖存,但他們必不歸還。為什麼?因為被擄將阻礙他們。現在,我們明白了先知的意思:他說,那些賣東西的人不會遭受任何損失。因為如果他們留在國內,他們就會被剝奪他們的財產;但這不會發生,因為他們將被拖到遙遠的地區,在那裡他們將作為流亡者生活和死亡。但即使他們將生命延長到一百歲,他們的產業仍將被遺棄,因為征服者不會允許他們返回自己的國家。因此,流亡者的悲慘境況被指出,因為如果神延長他們的生命,他們仍然會被迫在貧困和匱乏中度過,因為他們已經被趕出自己的土地,無法返回。


他補充說,因為異象必不歸還他們全體。這裡解釋者也意見不一。因為有些人將這部分分為兩句話,因為異象是為了全體人民,也沒有人悔改或回轉。這種觀點是合理的,因為它包含了一個有用且富有成果的教義,這在先知書中隨處可見。因為我們知道,對神來說,沒有什麼比當人們被先知警告時更不能容忍的了,不回心轉意,反而繼續作惡。既然這種頑固極大地激怒了上帝的憤怒,那麼這種解釋似乎很合適——異象是針對全體民眾的,但沒有人悔改;也就是說,上帝勸告所有人,從最小的到最大的,都要悔改;因為所有人都聾了,而且,可以說,在他們的惡習中絕望了。雖然,因此,這種解釋似乎是可信的,但我並不採納它:因為我毫不懷疑先知的本意是,關於全體民眾的異象不應返回;也就是說,不應徒勞。以賽亞也這樣說,當他說,我的話語必不徒然返回於我(以賽亞書 55:11),因為他指的是預言總是與其效果相結合的。有些人將此轉向教義的果實,因為上帝總會有一些門徒會接受預言的話語。但這與目的無關。先知寧願指的是偽君子將會大受欺騙,當他們認為上帝的話語是空洞的聲音,只會擊打空氣時。因此他說上帝的話語不會缺乏其效果,因為上帝會實現他所宣告的一切——無論他應許信徒安全,還是宣告對被棄者的毀滅。因此,正如以賽亞說上帝的話語不會徒勞地返回於他,因為他會使其成功,所以我們的先知否認上帝的話語在向全體民眾頒布之後會返回。因此,異象在這裡被視為預言的教義;但他毫無疑問地將異象限制在上帝的審判上。因此,異象是針對全體民眾的,而且不會返回;也就是說,它必將被執行。之後他補充說,一個人不應在他的罪孽中堅固他的靈魂。其他人稱之為——在他靈魂的罪孽中:但由於關係詞是雙重的,這種觀點無法成立;但其他人則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但我不想讓你們在這裡懸而未決,而且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探究先知的真正意義更有用的了。我毫不懷疑先知在這裡證實了我們現在所解釋的——上帝的輕蔑者希望逃脫是徒勞的,因為當上帝執行他的報復時,他會將他們掌握在手中。至於其他人所說的,他們沒有因為罪孽而堅固他們的靈魂;也就是說,他們被他們的罪惡束縛得如此之深,以至於他們沒有將他們的思想和慾望提升到安全的希望,這種解釋太牽強了。因此,先知證實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即他的威脅不會空手而歸,因為上帝會從偽君子和輕蔑他教導的人那裡奪走所有自信的材料。因為不敬虔的人與上帝抗爭,並以自己的頑固和剛硬來對抗,好像他們可以用暴力打破和摧毀他的話語。因此,先知說,既然惡人如此大膽地自投羅網,他們就不會因罪孽而堅固自己以求生命;也就是說,他們將徒勞地努力通過他們的罪孽來獲得生命,而這不足以抵抗。我不理解——因為他們的罪孽;因為他只是簡單地宣告,頑固將是徒勞的,而世俗之人將其用作對抗上帝的盾牌,其力量將化為烏有。因此,他們不會在生命中,或因罪孽,以求生命而堅固自己;也就是說,通過他們自認為優越的頑固邪惡。因此,我們應從這裡學會敬畏上帝的威脅,並始終將其效果擺在眼前,正如使徒所說——挪亞憑著信心看見了隱藏的洪水(希伯來書 11:7),因為,當其他人沉溺於享樂時,他卻在一百二十年裡一直思考那報復將是多麼可怕。因此,當上帝說話時,我們應立即領會他的審判,就好像它清晰地擺在我們眼前一樣;""""""我們尤其要提防那種頑固,因為我們聽到先知在這裡譴責的,那種頑固必然是徒勞的。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14

14 「他們已經吹角,預備齊全,卻無一人出戰,因為我的烈怒臨到他們眾人身上。


先知在此補充說,儘管以色列人為自己提供了各種幫助,並為戰爭準備好了一切,甚至在最好的防禦工事上也沒有遺漏任何東西,但當關鍵時刻來臨時,他們的希望將是徒勞的,他們為自己準備的所有補給都將毫無用處。因此,無論他們如何吹響號角,準備好一切,他說,卻無人上陣爭戰。原因必須注意,因為上帝的憤怒臨到他們所有的人,也就是說,因為上帝決定要毀滅他們所有人。現在接著說——


以西結書 7:15

15 在外有刀劍,在內有瘟疫、饑荒;在田野的,必遭刀劍而死;在城中的,必有饑荒、瘟疫吞滅他


他教導我們以前看過的東西,儘管這句話與最後一節經文一致。他曾說上帝的憤怒將降臨在所有人民身上;現在他表明,當上帝伸出手來報復他們的罪惡時,沒有人是安全的。現在他說,他手裡有刀劍、瘟疫和饑荒。他說,如果他們到田野裡去,刀劍就會遇見他們;如果他們留在城裡的家裡,瘟疫和饑荒就會在那裡吞噬他們;好像他說,上帝可以從不同的地方帶來各種毀滅,因為他將武裝外國敵人,他們將摧毀整個土地;如果這些敵人安靜下來,還有其他的,饑荒和瘟疫。在這裡他表示,儘管以色列人關閉了他們的房屋,並希望並努力驅逐一切有害的東西,但上帝的憤怒可以穿透所有藏身之處。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7:16

16 其中所逃脫的就必逃脫,各人因自己的罪孽在山上發出悲聲,好像谷中的鴿子哀鳴。


先知在此似乎與自己相悖,因為他先前曾宣告他們都將被毀滅。那麼,他現在怎麼說有些人會到處尋找山中的藏身之處呢?但看似矛盾的卻很容易達成一致,因為他這些話的意思是,那些逃脫者的生活將比他們被刀劍殺死,或被瘟疫和飢荒吞噬更為悲慘。為什麼會這樣呢?他說,他們將在山上。他所說的山無疑是指乾燥荒蕪之地。但那些在山中尋找藏身之處的人,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焦慮,因為他們不期望活下去。因此,先知的意思是,那些逃脫者的流亡生活沒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了,因為他們將在乾燥荒蕪之地,像谷中的鴿子一樣,不敢在那裡哭泣。他還意味著他們將如此膽怯,即使在焦慮、匱乏、骯髒和對一切事物的絕望中,最終在他們的苦難堆中,他們也會像鴿子一樣呻吟,像谷中的鴿子一樣,也就是說,它們因恐懼而躲藏起來,不敢露面;除非,也許對比加劇了邪惡,就好像他說他們會更加震驚,因為不習慣的地方景象會使他們產生更大的恐懼。現在,我們明白了先知的意思——如果有人能從人民中逃脫,他們的逃亡也不會發生別的事情,只是他們會在極度的焦慮中悲慘地拖延生命。因為我們知道,當人們自由地抱怨,並通過哭泣和呻吟來減輕自己的負擔時,這是苦難中最後的慰藉。但當不幸的人不敢抱怨時,他就像活著的人中死了兩次一樣。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17

 17 手都發軟,膝弱如水


他證實了最後一句話,即顫抖會如此,以至於那些被各種邪惡壓迫的人不敢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抱怨。他說,所有的手都應該鬆開,所有的膝蓋都應該像水一樣不穩。我們知道這種教義經常出現在先知書中,上帝藉此表明人的心都在他手中。但由於世俗之人因信賴自己的財富或力量而對上帝兇猛,因此,相反地,上帝宣告他們將會膽怯和焦慮,甚至幾乎消失,如同沒有生命一般,彷彿他們的膝蓋在水中流淌,他們的手也鬆弛了。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18

18 要用麻布束腰,被戰兢所蓋;各人臉上羞愧,頭上光禿。


他繼續表達同樣的情緒。他說,人民將遭受如此大的屠殺,以至於他們都應該用麻布束腰。但這似乎與此不太相符,那些應該感到震驚的人卻用麻布束腰,而不是為死者哀悼。但先知們如此改變他們的言辭,因為他們無法以其他方式影響頑固的心靈。因此,儘管這些事情乍看之下似乎不一致,即他們應該用麻布束腰,並且所有人的頭上都應該光禿:然後所有人都應該在沒有悲傷或憂愁的情況下滅亡:然而這些事情卻很合適,因為先知並沒有表達他們應該做什麼,而是事件的結果應該是什麼。因此,既然屠殺將在各處發生,最終上帝將用瘟疫消滅一些人,用飢荒消滅另一些人:因此他補充說,應該有悲傷的理由,儘管由於眾多的邪惡,他們將變得毫無生氣,麻木不仁,並省略所有悲傷的跡象。因此他們將用麻布束腰 我們知道這是悔改的一個顯著標誌,但它經常被轉移到普通的悲傷中,甚至世俗的人也穿上麻布,儘管他們不承認上帝是邪惡的作者。因此,當先知說,所有人都應該穿上麻布時,他並不是說他們應該感受到上帝施加的懲罰,以至於他們應該悔改;他只是表達了在苦難中悲傷的普遍儀式,這也是惡人和藐視上帝的人所共有的。現在他補充說,恐懼將遮蓋他們,羞辱或羞恥將在所有人的臉上:然後所有人的頭上都將光禿 這在律法中是被禁止的(申命記 14:1);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在悲傷中抑制了過度的放縱,當他禁止人們俯伏在地,或使自己光禿時;因為那是荒謬的矯揉造作。我們知道人們在悲傷中是野心勃勃的。因此,為了讓上帝對悲傷施加限制,他禁止他的人民割傷皮膚,或使自己光禿。因此我們看到先知並沒有談論悔改的真正標誌,而只是標誌著,正如我所說,上帝的報應將是如此可怕,以至於恐懼將遮蓋他們,然後羞恥和臉上的困惑將降臨在他們身上:然後,他們將像外邦人一樣割傷皮膚,並像被遺棄毀滅的人一樣穿上麻布,


禱告

全能的上帝,既然祢已將我們召回祢身邊,求祢賜予我們恩典,使我們不致在罪中麻木,也不致因祢的懲罰而心硬,而是及時預防祢最終的審判,並在祢大能的手下謙卑自己,使我們能認真見證並真正證明我們的悔改,並努力順服祢,使我們在生命的新樣式中日益長進,直到最終我們脫去肉體的一切污穢,並享受到祢的獨生子用自己的寶血為我們贏得的永恆安息——阿們。


第二十講.


以西結書 7:19

 19 他們要將銀子拋在街上,金子看如污穢之物。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不能使心裡知足,也不能使肚腹飽滿,因為這金銀作了他們罪孽的絆腳石。 


先知現在威脅說,百姓的絕望會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們會忘記金銀。因為我們知道,人們對這些財產的焦慮甚於對生命本身的焦慮。但是金子,除非用於實際用途,本身沒有價值。然而我們看到,大多數人對金子的渴望如此熾熱,以至於他們將自己置於確定的死亡危險之中。因為有多少人為了獲取財富而忽視自己的生命。因此,當人們輕視金子時,他們無疑會因恐懼和焦慮而震驚,以至於失去他們的自然感官。先知說「他們要把金子拋在街上」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會活下來,如果還有任何生存的希望,他們無疑會藏起金銀。但是當金子被拋棄時,正如我所說,所有事情都充滿絕望,這是確定的。他說,他們的金子將被拋棄。我更喜歡這種解釋,而不是「不潔之物」。נְדָה (nedeh) 意為污染、玷污和分離。如果有人更喜歡翻譯為「分離」,我沒有異議,只要我們明白猶太人會將他們的金子視為無價之物,並因此自願與之分離。因為我們知道,人們對金銀的依戀如此之深,以至於與他們如此熱愛的東西分離會讓他們感到痛苦,不亞於撕裂他們的內臟。但是「拋棄」這個詞更清晰,並且與句子的前一部分更吻合。他補充說,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他們的金銀不能救他們。在這裡,先知嘲笑那些自以為安全的人的錯誤自信,因為他們擁有巨大的財富。因為當人們看到自己受到衛兵保護時,他們什麼都不怕,這種安全感不容易從他們身上奪走。因此,以西結也宣告,當上帝對猶太人發怒時,金銀對他們將毫無用處。同時,他也間接地責備他們的懶惰,因為他們當時被饒恕,所以輕視上帝的審判。因此他宣告——上帝烈怒的日子將會來臨。然後他說,他們不能滿足自己的心靈,也不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在這裡,他指的是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會挨餓。當飢荒壓迫人民時,那些家裡有錢的人卻不會受苦。此外,富人倉庫和糧倉裡有各種農產品。但是先知說,貧困將會如此嚴重,以至於會牽連到富人,使他們沒有食物來補充體力。因此,原因被補充說,因為這正是他們罪孽的絆腳石。有些人普遍地理解這句話,認為猶太人會因他們的罪孽而跌倒,也就是說,那時將是他們得到報應的時候。因為上帝似乎已經饒恕了他們,並且沒有注意到他們激怒他的那麼多罪孽。因此他說,在那一天將會是一個絆腳石,如果這種解釋你喜歡的話。但我寧願將其限制在金錢本身,因為金銀將毫無益處,因為它將是罪孽的絆腳石,也就是說,它將是犯罪的材料或機會。下一節經文證實了這種解釋,當它說——


以西結書 7:20

20 論到耶和華妝飾華美的殿,他建立得威嚴,他們卻在其中製造可憎可厭的偶像,所以這殿我使他們看如污穢之物


我毫不懷疑以西結用其他話語強化了他剛才所教導的,即百姓的銀子應當被丟棄,因為它被不當地濫用於奢侈、虛榮的浮華和迷信。有些人將 צבי עדיו, tzebi-gnediu, 解釋為聖殿;我當然承認聖殿是猶太人主要的榮耀,如果他們在那裡正確而恰當地敬拜上帝,他們就可以以此誇耀。因此,當上帝希望在他們中間為自己建造一座聖殿,作為他地上的居所時,他便將巨大的榮耀賜予猶太人。但我看不出我們為什麼要將這些話語理解為聖殿,因為先知解釋了他自己的話語:他提到了金子和銀子:他說,金子和銀子將毫無用處,因為每個人都應將其丟入泥土中,因為他們應當拋棄一切生命的希望和安全。他現在繼續表達同樣的觀點;他展示了金子和銀子的合法用途:他說,這是他妝飾的榮耀。因為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切都是他父愛恩惠的見證:因此,當他用他的恩賜豐富我們時,上帝的慷慨便在我們身上閃耀。如果財富是榮耀和妝飾,那麼身體健康、榮譽以及諸如此類的事物也是如此。因此,既然上帝希望他的恩惠在他所有的恩賜中顯而易見,藉此他妝飾和標誌人類,先知便恰當地說猶太人被金子和銀子妝飾。但他指責他們忘恩負義,因為他們將這樣的榮耀轉變為驕傲。因為 גאון, gaon, 我在這裡取其貶義,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它有時表示卓越,但我毫不懷疑先知在這裡責備猶太人,因為他們為自己的財富而驕傲,他們將其視為上帝恩惠的見證。因此,他說,他將他們妝飾的美麗轉變了,他將其轉變為驕傲。接下來是,他們用他們的憎惡之物和他們可厭之物,或他們的偶像的圖像,因為希伯來人有時這樣稱呼偶像,製造了這些。這裡的 ב, 用作 מ,就像在其他許多地方一樣,因此它指出了材料;因為他說,猶太人製造了他們的圖像,這些圖像在上帝面前是如此多的憎惡之物,是用金子和銀子製成的。這是對上帝恩賜的第二次褻瀆:第一次是在驕傲中,當猶太人因放縱和豐裕而開始對上帝傲慢時,他們便褻瀆了他們所被妝飾的榮耀。但又增加了另一種污染,即他們用金子和銀子製造他們的偶像,並向它們獻上禮物和祭品:正如上帝在何西阿書中抱怨的(何西阿書 2:8),他們將他賜予他們的一切轉變為不敬虔的崇拜。他說,我曾賜予我的五穀、新酒和油:但他們卻妝飾他們的偶像:這當然是他們的感恩,他們對我的慷慨視而不見,用我的五穀、油和酒向他們的偶像獻祭。以西結在以西結書 16 章中更詳細地論述了這件事。但他現在說:他們用他曾區分他們的榮耀製造了他們憎惡之物的圖像。在經文的結尾,他證實了我們最近所看到的:因此,他說,我將它,即那美麗,指定給他們作為被丟棄之物。我們看到他之前使用的相同觀點被重複:但他在這裡講述了猶太人在上帝憤怒之日應當輕視他們的金子和銀子的原因,因為他們不當地玷污了上帝的這些恩賜,其中閃耀著他的恩典和父愛。因此,他說,我將使他們的金子或美麗成為被丟棄之物:"""他以前也說過同樣的話,但尚未表達上帝憤怒的原因。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7:21

 21 我必將這殿交付外邦人為掠物,交付地上的惡人為擄物;他們也必褻瀆這殿。

 

我曾說過,我不贊成像某些解經家那樣,將這些話曲解為指聖所。因此,我毫不懷疑先知仍然在談論百姓。他在前一節中確實改變了數字,因為起初他使用了單數:現在他又回到了單數,並指稱百姓。他說,我必將其交給外邦人。這比他們遭受任何國內暴政的壓迫更為嚴酷:我毫不懷疑先知所說的外邦人是指遙遠而野蠻的民族,因為我們知道,那些與我們沒有往來的人對我們更為殘忍。因此,他首先說,他們將成為外邦人的奴隸;他補充說,是地上的惡人:他指的是他們的敵人將是如此殘酷和邪惡,以至於無法從他們那裡期待任何憐憫或公平。總之,上帝的憤怒將是可怕的,因為他已經忍受了百姓的罪孽如此之久。由此我們得知,邪惡和墮落的人是上帝的鞭子,並受他的旨意和手所支配。既然如此,我們得知上帝藉著他們行事,但他卻與他們的過錯毫無關聯,因為他藉著他們執行他的審判,以至於他對他們而言是無可指責的;但他們理應受到譴責,因為他們的貪婪、野心或其他私慾毀滅了他們。因此,我必將他們交給外邦人來毀滅他們:然後,交給地上的惡人作為掠物,他們必玷污他們。解經家們因此被這個詞引導,將這節經文解釋為指聖所。但我們知道,חלל,chelel,有另一種解釋——殺戮。因此,這個詞可以解釋為,百姓將遭受普遍的屠殺:因為敵人不滿足於戰利品和擄物,還會在獲勝後殺戮俘虜。但我樂意保留「玷污」這個意思,這與「使之卑賤」的意思相同,因為在我看來,先知似乎暗示了各種形式的虐待,就像我們不考慮事物的用途,而是魯莽、輕率、輕蔑甚至侮辱性地揮霍它們一樣。因此,這意味著他們的敵人將如此傲慢,以至於他們不僅會毀壞和荒廢百姓的財物,還會毀壞他們的人身:儘管這裡也可以指財物本身:因為當一個強盜奪走一個人所有的一切,使他一無所有時,就被稱為掠奪一個人: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方便地解釋先知現在所說的。但那個簡單的解釋讓我滿意,即敵人將如此普遍地分散百姓,以至於沒有任何區別。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22

22 我必轉臉不顧以色列人,他們褻瀆我隱密之所,強盜也必進去褻瀆


至於這節經文的開頭,並沒有任何歧義,因為上帝宣告猶太人將會悲慘,因為他會轉臉不顧他們。因為他們的幸福在於此,即上帝,正如他所應許的,會顧念他們的安危。因此,只要上帝願意眷顧他們,他們的安全就是確定的,所以沒有危險的恐懼。但是當他不再關心他們時,這些可憐的人就暴露在所有的災難之下;因此,當他們與上帝疏遠時,他們被稱為失去了所有的保護。這就是一個子句。至於接下來的內容,解經家將其解釋為聖所;如果有人贊同這種解釋,我並不十分反對,但我採取更廣泛的意義。因為在我看來,上帝稱這片土地為他的隱密處,這片土地在他的保護下是安全的。因為他說,他伸展了翅膀,可以在其下隱藏百姓(出埃及記 19:4);大衛祈求上帝將他接納到他帳幕的隱密處(詩篇 27:5)。因此,既然百姓受到上帝大能的保護,這片土地理所當然地被稱為上帝的隱密處,作為一個避難所,這樣翻譯是恰當的。因此,毀滅者將褻瀆我的避難所,因為他們將進入其中,並褻瀆它。他重複了同一個詞。那些將其解釋為聖所的人將其限制在至聖所,因為他們稱之為神龕或神諭,從那裡發出回答;他們稱之為神諭,不是因為祈禱,而是因為他們在那裡詢問秘密的事情。但正如我所說,那似乎是牽強的,儘管我不會與之爭論,但我會展示我更喜歡的。然而,其意義是,上帝長期以來一直寬恕猶太人,甚至可以說將他們隱藏在他的翅膀之下,這片土地就像一個神聖的避難所,因為他們被隱藏起來,沒有受到外敵的傷害:然而這對他們毫無益處,因為上帝會推倒所有的堡壘,讓他們的敵人輕易進入,這樣他們就可以突破,然後褻瀆和混亂一切。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7:23

 23 「要製造鎖鍊;因為這地遍滿流血的罪,城邑充滿強暴的事, 


解經家將先知奉命做一條鍊子解釋為被擄;因為我們知道俘虜通常會被鍊子和腳鐐或手銬捆綁。因此,他們解釋說上帝威脅百姓將被流放。但聖靈似乎更傾向於指那些戴著鐐銬為自己辯護的罪犯。因為猶太人長期沉溺於他們的惡行,而缺乏懲罰使他們變得非常大膽。現在先知說,時候到了,他們將被帶到上帝的審判台前,並在那裡像罪犯一樣受到最公正的處理。因此,既然他們用鍊子捆綁罪犯,讓他們蒙羞地為自己辯護——我說的是那些已經可以說是半被定罪的罪犯;因此,先知奉命做一條鍊子,這樣不僅百姓要為他們的邪惡負責,而且無論他們願意與否,都將被帶到上帝的審判台前。當他說「因為遍地都充滿了流血的審判」時,他解釋了自己。希伯來人稱「流血的審判」為死亡的材料,當案件是死罪,並且罪犯被定罪以至於無法逃脫最終的懲罰時;因此,任何死罪的定罪都被稱為「流血的審判」。所以他說,遍地都充滿了流血的審判,也就是說,它犯下了如此多的罪行,以至於無法逃脫最終的報應。隨後他補充說,這座城市,在全國普遍腐敗的情況下,本應保留一些純潔;但他卻說,這座城市也充滿了暴力,這個詞無疑包含了所有不公正的壓迫——搶劫、掠奪、非法所得、盜竊,以及任何與正義和公平相悖的事物。結果是,百姓的邪惡和罪惡已經達到了如此地步,以至於上帝再也無法容忍他們;因此,上帝登上他的審判台,向他們追討懲罰;這就是他所說的鍊子。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24

24 所以我必使列國中最惡的人來佔據他們的房屋;我必使強暴人的驕傲止息,他們的聖所都要被褻瀆。 


他重複了他所說的,敵人將會來臨,他們將是上帝報復的執行者。我們再次從這裡得知,即使是邪惡的人,也是受上帝的手和秘密引導所驅使,以至於他們若非出於祂的旨意,就不能動一根手指。他先前曾說,他會將猶太人交在外邦人手中;但現在呢?他說,我會使他們來,彷彿他會向他們伸出手,並引導他們。因此,我們看到上帝將邪惡的人置於祂的引導之下,彷彿是為了執行祂的審判;但我們必須考慮我最近提出的區別;因為上帝藉著他們行事,卻仍然與他們毫無共通之處。因為他們是被一種墮落的衝動所驅使;但上帝有一種奇妙且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驅使他們到處,以至於祂不與他們的過錯有任何聯盟。因為他稱他們為悖逆的民族,好讓猶太人知道最後的屠殺即將來臨,因為他們將要面對最殘酷的敵人。他說,他們將佔據他們的房屋,因為人民的驕傲可能看似阻礙上帝收取應得的懲罰,因此他補充說,我必使強盛人的驕傲止息,他說;因為只要猶太人充滿傲慢和自負,先知就無法對他們有任何益處。因此他說,上帝會使他們的傲慢止息,因為只要上帝支持或容忍他們,他們就徒然地自高自大。最後他補充說,他們的聖所將被玷污。這段經文證實了我先前贊同的觀點。因為以西結將聖所的玷污視為一件新事。因為他在此剝奪了他們自欺的虛妄希望,當他們誇耀自己住在上帝的保護之下,因為聖殿保護他們自己和城市。耶利米責備他們信賴虛謊的話,當他們宣稱他們有主的殿——


「耶和華的殿,耶和華的殿。」(耶利米書 7:4。)


我們的先知沒有公開說話,但他無疑表明他們的安穩是虛假的,當他們將聖殿與上帝對立,彷彿聖殿是抵擋祂報復的盾牌。上帝確實住在聖殿裡,但附加了這個條件,就是必須在那裡純潔地敬拜祂。但當聖殿被玷污時,上帝就離開了它,正如我們稍後將看到的。因此,先知說,敵人將會來臨,他們將玷污和污染人民的聖地。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提到聖殿,但他現在補充說,聖殿,這樣猶太人就不會輕率地以上帝的名義誇耀,彷彿他們將祂固定在自己身上。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25

25 毀滅臨近了,他們要求平安,卻無平安可得


他證實了同樣的教義。因此他說,毀滅已經來臨。他現在補充說,將沒有平安。這種證實並非徒勞。因為人們總是希望透過轉身而獲得一些好處;因此他們抓住藏身之處,而上帝卻將他們帶到光明之中。然後,當上帝將他們束縛時,他們為自己構想了許多安全的希望。因此,既然人們如此狡猾,並透過尋找避難所來逃避上帝和祂的審判,先知說,儘管他們尋求平安,卻找不到平安,這樣他們就不會懷疑他所提到的毀滅和斷絕。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26

26 災害加上災害,風聲接連風聲;他們必向先知求異象,但祭司講的律法、長老設的謀略都必斷絕。


先知在此更詳細地解釋了他所預告的屠殺的性質。他再次剝奪了猶太人所有的希望,並表明他們徒勞地四處張望,因為上帝會剝奪他們所有的幫助。這就是這段話的意思。因此他說,災難將會降臨,有些災難會接踵而至,有些則會緊隨其後。他以此告誡猶太人,他們徒勞地尋求安全,彷彿一個災難過去後,他們就已經自由了。因為惡人一旦上帝收回他的手,就認為自己擺脫了所有的麻煩,因此更漫不經心地藐視上帝:因為他們幻想上帝對待他們就像一個債務人,他向債權人支付了一小筆錢,從而獲得了寬限,就漫不經心;同樣,當上帝給予他們一些喘息的機會時,被棄絕的人就變得剛硬: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與上帝有協議,他不會再麻煩他們。但先知宣告,將會有如此多的禍患,以至於一個災難會有許多同伴,因為上帝不會停止禍上加禍。他補充說,風聲起了又起。這是指恐懼的對象,因為戰爭和敵人殘酷的謠言將會傳播開來。因此,既然猶太人又聾又蠢,先知宣告上帝將繼續施行他的報應,以至於一個災難只會是另一個災難的先兆,直到他們寧願滅亡一百次,也不會讓上帝讓他們逍遙法外。


之後他補充說,他們必向先知求異象。先知在此再次表明猶太人將被剝奪一切幫助。因為儘管他們大膽地藐視上帝,但我們知道他們邪惡地濫用他的名。因為他們拋棄了所有的謙遜,以至於他們毫不猶豫地嘲笑上帝和他所有的恩賜。因此,他們在災難中最後的避難所就是尋求異象,也就是詢問上帝將要做什麼。因此他說,他們必向先知求異象。在我看來,這個表達太突兀了,他們必向先知求異象,因為除了關於祭司和長老之外,沒有添加任何內容。מ 有時在詞語結合時被理解為否定:我不知道這種語言是否能恰當地支持我們的說法,他們必向先知求異象,但不會有先知。然而,如果以西結否認會有任何先知,那麼意思會更流暢:因為當沒有安慰來幫助我們應對戰爭時,這就是被遺棄的標誌。因此,教會在詩篇中抱怨(詩篇 76:9),它被逼到絕境,沒有先知出現:我們看不到我們的記號,我們中間也沒有先知。事實上,以西結的意思是猶太人將徒勞地尋求先知,因為上帝會從他們那裡奪走這份恩賜。因此,就意義而言,沒有歧義,儘管措辭如我所說,有些晦澀。意思是,當他們認為上帝與他們如此緊密相連,以至於他永遠不會剝奪為他們的安慰而準備的異象時,他們卻已經被剝奪了這份恩典,既然他們一無所有,剩下的就只有他所提到的徹底毀滅。我們必須把剩下的留到明天。


禱告


全能的上帝,祢至今仍以大能保守我們平安,驅散了許多猛烈的攻擊,化解了我們敵人許多邪惡的計謀,並將我們從無數的禍患中拯救出來——求祢使我們珍視祢對我們的恩惠,以感恩的心回報,並順服地將自己獻給祢,好讓祢的聖名藉著祢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在我們一生中得著榮耀。— 阿們。


第二十一講。


我們昨天開始闡述先知的話語,他譴責了猶太人幾乎不懼怕的事情,那就是上帝會剝奪他們的先知。既然上帝習慣於透過謀士、祭司和先知來治理他的子民,因此他說,長老們的謀略將會消亡,祭司們的律法將會消失。至於先知,他說,猶太人將徒勞地向他們詢問上帝的旨意。結果是,既然上帝一直治理他的子民,那麼將會出現悲慘的分散,因為不再有教導的光芒,他們將會沉浸在無知的黑暗中。但這是最嚴峻的威脅,因為在極端的邪惡中,上帝透過他的話語照耀我們,這不是一般的安慰。因為透過這,我們被激勵去忍耐,當我們嘗到一些赦免的希望時,我們的悲傷就會減輕,上帝也證明他將會對我們施恩。但當這種安慰被撤回時,我們很容易被即使是最小的邪惡所壓倒。然而,上帝透過他的話語在最深的苦難中支撐我們,就像在浩瀚的海洋上,只要他的教導仍然存在,我們就好像擁有一張引導圖,將我們安全地帶入港口。但當上帝無處可見時,最輕微的考驗也會將我們埋葬在最深的深淵中。所以,當預言的恩賜在猶太人中滅絕,祭司和長老們沒有謀略時,這就是上帝可怕報復的標誌。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多麼自豪於他們的智慧。因為當耶利米責備他們時(耶利米書18:18),我們看到他們起來反對他,依賴於這種自信,即律法不會從祭司那裡消失,智慧不會從智者和謀士那裡消失,異象或話語也不會從先知那裡消失。「來吧,讓我們設計陷害耶利米,用舌頭擊打他;因為謀略不會消失,」等等。被這種魔鬼般的狂怒所激發,他們敢於抬頭反抗上帝,並大膽地為自己聲稱上帝在這裡譴責他將從他們那裡奪走的東西:因為他們聲稱異象必須留在先知那裡,律法的教導必須留在祭司那裡。但我們看到上帝駁斥了那種邪惡的自誇,當他譴責說長老們將沒有謀略,祭司們將沒有教導,先知們將沒有異象時。因此我們也得出結論,我們今天可以用同樣的論點駁斥天主教徒。因為他們憑藉什麼武器如此驕傲地反對律法和福音的清晰而確鑿的教義呢?那就是他們是代表性的教會,好像他們公開向上帝宣稱他的教義不可能從他們的祭司那裡消失。我沒有注意到這種祭司職位不是來自上帝,因為祭司是為了獻祭基督而設立的,而且沒有任何命令。但假設我們承認他們是教會的普通牧師,當上帝剝奪了利未祭司所有的教義之光時,這種頭銜有什麼用呢?這些祭司是由他設立的,而不是由人類的投票設立的。


因此,讓我們從這段經文中學習,預言的恩賜和所有的教導都是上帝獨特的恩賜:讓我們學習,當上帝希望懲罰人類的忘恩負義時,這種恩賜就會被收回。因為如果教義沒有像我們應有的那樣受到尊敬,上帝自己也被藐視,就像經常發生的那樣,他就會將人投入黑暗,使他們因盲目而犯錯,並剝奪他們最微小的光芒。當祭司們自己忘記了他們的職責時,上帝就會使他們愚蠢,正如我們在教皇制中看到的那樣。沒有什麼比那些野獸更令人鄙視的了,然而他們卻聲稱擁有啟示的靈。但上帝報應他們應得的瘋狂,因為他們暴虐地統治,因此完全濫用了牧師的神聖名號:然後因為他們將他們的虛構與律法和福音混雜在一起,"""因此,他們用自己的評論敗壞了所有教義的純潔。因此,上帝已經報復了他們的驕傲,正如我們所見;但是當上帝藉著他的僕人向我們展示生命之道,並用天上的教義照耀我們時,我們不要盲目地在黑暗中徘徊,讓我們知道這無價的寶藏不可輕視,以免我們被剝奪。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7:27

27 君要悲哀,王要披淒涼為衣,國民的手都發顫。我必照他們的行為待他們,按他們應得的審判他們,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在這節經文中,先知斷言上帝的報應將是如此普遍,以至於它將平等地降臨在最高層和最低層的人身上。他從君王開始,然後降到他的謀士,然後涵蓋了全體人民。他說,君王必哀慟。但他的職責是給予他人生命,然後為所有的邪惡謀求補救;但當君王除了悲傷和憂愁之外一無所有時,這就是絕望的標誌。他用比喻將長老們披上荒涼的衣裳。我們知道衣裳有兩種用途;它既能作為抵禦寒冷的防禦來堅固我們,又能遮蓋我們身上任何不光彩的地方。在相反的意義上,先知說,羞恥將像衣裳一樣披在長老們身上,然後他降到平民百姓。同時,他說明了原因,他說,我必照他們的行為待他們,這裡的 מ 是因果關係,因此,我必照他們的行為待他們:他以同樣的意義補充說,我必按他們的審判審判你們。「審判」這個詞在這裡被特別使用,與其通常的意義相反。因為審判的意思與公義相同;但它常常被轉移到過犯上,好像他說,他們將會覺得我是一個公正的審判者,儘管我會報復他們的罪。因此,他們的審判意味著顛倒的濫用,不僅包括迷信,還包括各種不義。藉著這些話,上帝暗示,儘管他會嚴厲懲罰猶太人,但這並不是殘酷,因為他們應得這樣的待遇。在下一個異象中得到了證實。這個異象確實是獨立的,但由於先知剛剛奉上帝的名斷言猶太人將遭受的懲罰是公正的,他通過接下來的異象證實了這一教義,當時他被上帝的靈抓住並轉移到耶路撒冷,在那裡他看到聖殿充滿了各種可憎之物;因為沒有一個角落是他們沒有用偶像玷污和褻瀆的。但讓我們回到這些話。

以西結 7 以西結 7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6,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