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7:7-11; 路加福音 11:5-13

 馬太福音 7:7-11; 路加福音 11:5-13


馬太福音 7:7-11

7. 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9.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10. 求魚,反給他蛇呢?11.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路加福音 11:5-13

5. 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6. 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他擺上。』465 7. 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了,我的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8. 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的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9. 我又告訴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10.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11.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12. 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13.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馬太福音 7:7. 祈求,就給你們。這是勸人禱告:在這種宗教操練中,這應當是我們首要的關切,但我們卻如此粗心和怠惰,基督以三種表達方式向我們強調同一件事。當他說「祈求、尋找、叩門」時,並非言語冗餘:而是為了避免簡單的教義不夠深刻,他堅持不懈地喚醒我們擺脫不活動的狀態。所加的應許「你們必尋見」、「必給你們」、「必給你們開門」也是這個目的。沒有什麼比確信我們必蒙垂聽更能激勵我們禱告了。那些懷疑的人只能以漠不關心的方式禱告;沒有信心的禱告是空閒無意義的儀式。因此,基督為了有力地激勵我們履行這部分職責,不僅吩咐我們應當做什麼,而且應許我們的禱告不會徒勞無功。


這應當仔細觀察。首先,我們從中得知,這條禱告的規則是為我們制定和規定的,使我們完全確信上帝會恩待我們,並會垂聽我們的請求。再者,每當我們禱告,或每當我們覺得禱告的熱情不夠強烈時,我們都應當記住基督溫柔的邀請,他藉此向我們保證上帝的父愛。我們每個人,信靠基督的恩典,就能在禱告中獲得信心,並敢於自由地呼求上帝,


「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在他裡面(正如保羅所說)

藉著信他,就可以放膽無懼,篤信不疑地進到上帝面前。」(以弗所書 3:11,12)


但是,由於我們太容易不信任,基督為了糾正這個錯誤,也用各種詞語重複了這個應許。他使用「尋找」這個比喻,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所需要和缺乏的東西離我們很遠——而「叩門」,因為我們的肉體感官想像那些不在手邊的東西是被關閉的。


8.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句來自日常生活的諺語:但我更傾向於不同的看法。基督將他父親的恩典呈現在那些禱告的人面前。他告訴我們,"""上帝自己已準備好傾聽我們的禱告,只要我們向他祈禱,他的豐盛就任我們差遣,只要我們祈求。這些話暗示,那些缺乏必需品卻不訴諸這種方法來解決貧困的人,他們的懶惰是應得的懲罰。的確,我們確信,信徒們在沉睡時,上帝常常看顧他們的救恩,並預先滿足他們的願望。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比這更悲慘的了:在我們極大的冷漠中,或者——我寧願說——在我們極大的愚蠢中,上帝卻要等待我們的禱告;或者在我們極大的粗心大意中,他卻不理會我們。不僅如此,他賜予我們信心,這信心在順序和時間上都先於一切禱告,這完全是出於他自己。但基督在這裡是對門徒說話,他只是提醒我們,我們的天父樂意以何種方式賜予我們他的恩賜。雖然他白白地將一切賜給我們,但為了鍛鍊我們的信心,他命令我們禱告,好讓他將那些源於他不配得的恩慈的福分賜予我們的請求。


9. 你們中間誰有?這是一個從較小到較大的比較。首先,我們的主將人的惡意與上帝無限的良善作對比。自愛(φιλαυτία)使我們惡毒:因為每個人都過於專注於自己,而忽略和漠視他人。但這種惡習在更強烈的父愛面前屈服,以至於人們忘記自己,並以豐盛的慷慨給予他們的孩子。這從何而來呢?不就是因為上帝,天上地下所有的家族都是因他得名(以弗所書 3:15),將他的一部分良善滴入他們的心中嗎?但如果這些小小的水滴能產生如此大的恩惠,我們又該從那取之不盡的海洋中期待什麼呢?上帝既然如此敞開人的心,難道會關閉自己的心嗎?我們也當記得以賽亞書中的那段話:「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以賽亞書 49:15),然而主仍將保持他自己,466 並將永遠顯明自己是父親。


11. 你們的父會賜予好東西。基督明確提到這一點,是為了讓信徒在禱告中不要屈服於愚蠢和不當的慾望。我們知道,在這方面,我們肉體的過度放縱和自以為是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我們什麼都敢向上帝祈求;如果他不順從我們的愚蠢,我們就會抱怨他。因此,基督吩咐我們將自己的慾望順服於上帝的旨意,這樣他就不會給我們任何他認為無益的東西。當他不回應我們的願望時,我們絕不能認為他沒有注意到我們:因為他有權分辨我們實際需要什麼。我們所有的情感都是盲目的,禱告的規則必須從上帝的話語中尋求:因為我們不是如此重要事情的稱職判斷者。凡渴望帶著他會被垂聽的信念親近上帝的人,必須學會約束自己的心,不要祈求任何不合他旨意的事。


「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 4:3)


在最後一句話中,路加說聖靈,而不是好東西(ἀγαθὰ)。這並不排除其他益處,而是指出我們主要應該祈求什麼:因為我們絕不應該忘記這個勸勉:「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 6:33)。上帝的兒女在禱告時,有責任擺脫世俗的情感,提升到對屬靈生命的默想。這樣,他們就會輕看食物和衣服,與他們被收養的憑據和保證(羅馬書 8:15;以弗所書 1:14)相比:當上帝賜予如此寶貴的財寶時,他就不會拒絕較小的恩惠。


路加福音 11:5. 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路加補充了這個比較,馬太福音中沒有提到。它所傳達的一般指示是這樣的:信徒不應灰心,如果他們沒有立即獲得他們所渴望的,或者如果他們發現難以獲得:因為如果,在人與人之間,懇求會強迫一個人不情願地去做,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上帝會聽我們的,如果我們堅持不懈地禱告,並且如果我們的心不因困難或延遲而鬆懈。

馬太福音 7:7-11; 路加福音 11:5-13 馬太福音 7:7-11; 路加福音 11:5-13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3,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