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繼母。
5:2 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5:3 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裡,心卻在你們那裡,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
5:4 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
5:5 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1. 據普遍報導,你們中間有這樣的事。這些爭論,正如所觀察到的,源於自負和過度自信,他最恰當地接著提及他們的疾病,對這些疾病的了解應該能使他們謙卑。首先,他向他們展示,允許他們社會中的一個人與他的岳母有不正當關係是多麼巨大的邪惡。不確定他是否是從他父親那裡誘拐她作為妓女,或者他是否以婚姻為藉口與她同居。然而,這對手頭的主題影響不大;因為,在前一種情況下,會有一種可憎和可惡的淫亂,而後者則會涉及亂倫關係,這與所有禮儀和自然體面都格格不入。現在,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是在憑藉可疑的猜測指責他們,他說,他提出的案例是眾所周知的,並且廣為流傳。因為我正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詞語ὅλως(普遍地),它暗示這不是一個模糊的謠言,而是一個眾所周知、到處傳播以致引起巨大醜聞的事情。
從他說這種淫亂甚至在外邦人中都沒有被提及,有些人認為他指的是流便的亂倫(創世記 35:22),流便也以同樣的方式與他的岳母有亂倫關係。因此,他們認為保羅沒有提及以色列,是因為他們中間發生了這種可恥的事件,好像外邦人的編年史中沒有記載許多這類亂倫關係一樣!那麼,這是一個完全偏離保羅意圖的想法;因為他提及外邦人而不是猶太人,是為了加重罪行的嚴重性。「你們,」他說,「竟然允許,好像這是合法的事情一樣,一種甚至在外邦人中都不能容忍的暴行——甚至,一直被他們視為恐怖,並被視為罪惡的奇蹟。」因此,當他聲稱這在外邦人中沒有被提及時,他並不是指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情,或者沒有記錄在他們的編年史中,因為甚至悲劇也以此為基礎;270 而是指這被外邦人視為可恥和可憎的怪物,因為這是一種獸性的慾望,甚至摧毀了自然的羞恥心。如果有人問:「用一個人的罪來責備所有人公平嗎?」我回答說,哥林多人受到指責,不是因為他們中的一個人犯了罪,而是因為,正如後面所說,他們通過縱容鼓勵了一種應受最嚴厲懲罰的罪行。
2. 你們竟然自高自大。「你們不感到羞恥嗎?」他說,「竟然為如此多導致羞辱的事情而自誇?」他之前曾指出,即使是最高的卓越也無法成為自誇的正當理由,因為人類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擁有任何卓越都只是因為神的恩典。(哥林多前書 4:7。)然而,現在他從另一個角度攻擊他們。「你們,」他說,「蒙受恥辱:那麼,你們有什麼理由驕傲或自大呢?因為在恥辱中自誇,就好像不顧天使和世人一樣,這是一種驚人的盲目。」
當他說「反而沒有哀慟」時,他是以對比的方式論證的;因為有悲傷的地方就沒有自誇。可能會有人問:「他們為什麼要為別人的罪哀慟呢?」我回答說,有兩個原因:首先,由於教會成員之間存在的團契,所有人都應該為他們中的一個人如此致命的墮落感到受傷;其次,當這種暴行在一個特定的教會中發生時,犯罪者是以這樣一種方式犯罪,以至於整個社會在某種程度上都被玷污了。因為正如神使一家之主因妻子的恥辱而蒙羞一樣,或他的孩子,以及整個家族因其中一人的恥辱而蒙羞,所以每個教會都應該考慮,每當其中發生任何卑劣的罪行時,它就會蒙受恥辱。不,更進一步說,我們看到上帝的憤怒是如何因一個人——亞干的褻瀆而向整個以色列民族發作的。(約書亞記 7:1。)這並不是說上帝殘酷到要為別人的罪懲罰無辜的人;而是,就像在任何此類事件發生在一個民族中時,都已經有他憤怒的某種跡象一樣,所以通過糾正一個群體中一個人的過錯,他清楚地表明整個身體都受到罪惡傳染的感染和玷污。因此,我們很容易推斷,每個教會都有責任為個別成員的過錯而哀悼,將其視為屬於整個身體的家庭災難。而且,虔誠而盡職的糾正確實是從我們因對罪惡的不滿而燃起聖潔的熱情中產生的;否則,嚴厲將會被認為是痛苦的。271
使他從你們中間被除掉。他現在更清楚地指出他對哥林多人的不滿——懈怠,因為他們縱容了這種可憎之事。因此,這也表明教會被賦予了這種權力 272——即,無論他們內部有什麼過錯,他們都可以通過嚴格的紀律來糾正或消除它,而那些不警惕清除污穢的人是不可原諒的。因為保羅在這裡譴責哥林多人。為什麼?因為他們在懲罰一個人方面懈怠了。如果他們沒有這種權力,他就會不公正地指責他們。因此,逐出教會的權力是從這段經文中確立的。另一方面,既然教會擁有這種懲罰方式,那些 273 不在需要時使用它的人就犯了罪,正如保羅在這裡所表明的;否則,他就會不公正地指責哥林多人犯了這個錯誤。
3. 我確實,等等。由於哥林多人失職,在譴責他們的疏忽之後,他現在表明應該怎麼做。為了消除這種污點,他們必須將這個亂倫者從信徒的社會中驅逐出去。因此,他將逐出教會作為治療這種疾病的補救措施,而他們卻罪惡地拖延了這麼久。當他說,他雖然身體不在,但已經決定了這件事時,他以這種方式嚴厲地斥責了哥林多人的懈怠,因為這裡暗示著一種對比。就好像他說:「你們這些在場的人早就應該對這種疾病採取補救措施,每天都看到它,但你們卻什麼都不做;274 而我,即使不在場,也無法忍受。」為了避免有人聲稱他在如此遙遠的地方做出判斷是輕率的,他宣稱自己靈裡在場,意思是說,對他來說,職責的界線就像他親自到場,親眼看到這件事一樣清楚。現在重要的是要觀察他關於逐出教會方式的教導。
4. 當你們聚集的時候,我的靈——也就是說,當你們與我聚集的時候,但是在靈裡,因為他們無法在身體上聚集。然而,他宣稱這就像他親自到場一樣。必須仔細觀察,保羅雖然是使徒,但他自己作為個人,並不隨心所欲地逐出教會,而是與教會協商,以便此事可以通過共同的權威來處理。他確實帶頭,指明了道路,但是,在將其他人作為他的夥伴時,他清楚地表明,這種權威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然而,由於如果沒有建議的指導,群眾從來不會以節制或嚴肅的方式完成任何事情,在古代教會中,曾設立長老團,275 即長老會議,他們經所有人同意,有權首先判斷案件。案件從他們那裡提交給民眾,但那已是判斷過的案件。276 無論事情如何,將此權力交給任何一個人,讓他隨意開除他所選擇的任何人,這完全違背了基督和使徒的任命——違背了教會的秩序,甚至違背了公平本身。因此,讓我們注意,在開除教籍時應遵守此限制——即此紀律部分應由長老們共同商議並經民眾同意來執行,這是反對暴政的一種補救措施。因為沒有什麼比暴政更與基督的紀律相悖的了,如果你將全部權力交給一個人,你就為暴政打開了大門。
奉我們主的名,因為我們聚集還不夠,如果不是奉基督的名;因為即使是惡人也會聚集在一起進行不敬虔和邪惡的陰謀。現在,為了使聚會能奉基督的名舉行,需要兩件事:首先,我們以呼求他的名開始;其次,除了符合他的話語之外,不嘗試任何事情。只有當人們真心呼求主,願他們受他的靈引導,願他們的計劃藉著他的恩典導向一個幸福的結果時,他們才能對他們著手做的任何事情有一個吉祥的開始;而且,當他們從他口中求問時,正如先知所說(以賽亞書 30:2),也就是說,當他們諮詢了他的神諭之後,他們毫無保留地順服他的旨意,將自己和所有的計劃都交給他。如果這在我們最小的行動中都是合適的,那麼在重要而嚴肅的事情中,尤其是在我們處理上帝的事而不是我們自己的事時,更不應該省略。例如,開除教籍是上帝的命令,而不是人的命令;因此,在任何我們需要使用它的場合,如果不是從上帝開始,我們將從何開始呢?277 簡而言之,當保羅勸勉哥林多人奉基督的名聚集時,他不僅僅要求他們使用基督的名,或口頭承認他(因為惡人自己也能做到),而是要真實地、全心全意地尋求他,而且,他藉此暗示了這行動的嚴肅性和重要性。
他補充說,憑藉我們主的能力,因為如果這個應許是真的,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
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 18:20)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聚會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基督的工作。因此,我們推斷,正確執行的開除教籍在上帝眼中是何等重要,因為它建立在上帝的能力之上。因為那句話也必須實現,
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馬太福音 18:18)
然而,正如這句話應該讓藐視者 278 感到非同尋常的警惕一樣,忠心的牧師以及教會普遍都因此受到告誡,他們應該以何等虔誠的精神 279 來處理如此重要的事情。因為可以肯定的是,基督的能力並不受制於人類的傾向或意見,而是與他永恆的真理相關聯。
5. 將他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正如使徒們被賦予了這種能力,可以將邪惡和頑固的人交給撒但,並將撒但用作鞭子來懲罰他們一樣,金口約翰和追隨他的人將保羅的這些話視為指這種懲罰,這與通常對亞歷山大和許米乃的另一段經文(提摩太前書 1:20)的解釋相符。他們認為,將人交給撒但,無非是指對身體施加嚴厲的懲罰。然而,當我更仔細地審視整個上下文,並將其與《第二封書信》中所述進行比較時,我放棄了那種解釋,因為它牽強附會,與保羅的原意不符,我將其簡單地理解為逐出教會。因為「交給撒旦」是表示逐出教會的恰當表達;正如基督在教會中掌權,撒旦則在教會之外掌權,正如奧古斯丁在他的第六十八篇關於使徒言論的講道中也曾指出,他在那裡解釋了這段經文。因此,我們被接納進入教會的團契,並在這種條件下留在其中,即我們在基督的保護和監護之下,我說,被逐出教會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被交給了撒旦的權力,因為他成為了異鄉人,被逐出了基督的國度。
接下來的子句「為要敗壞肉體」是用來緩和語氣的;因為保羅的意思並不是受懲罰的人被交給撒旦,以致於徹底毀滅,或者被交給魔鬼永遠受奴役,而是說這是一種暫時的定罪,不僅如此,而且是具有救贖性質的。因為靈魂的救贖和定罪都是永恆的,他將肉體的定罪理解為暫時的定罪。「我們將在這個世界上暫時定罪他,以便主可以在他的國度中保守他。」這就回答了一些人試圖推翻這種解釋的反對意見,因為逐出教會的判決是針對靈魂而不是針對外在的人,他們問這怎麼能稱為肉體的敗壞。那麼我的回答是(正如我已經部分說明的那樣),肉體的敗壞與靈魂的救贖相對立,僅僅因為前者是暫時的,而後者是永恆的。在這個意義上,使徒在希伯來書5:7中使用了「基督肉體的日子」這個表達,意思是他的凡人生命歷程。現在,教會在嚴厲懲罰犯罪者時,在這個世界上不饒恕他們,以便上帝可以饒恕他們。如果有人想進一步了解逐出教會的儀式、其原因、必要性、目的和限制,請查閱我的《基督教要義》。
5:6 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
5:7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5:8 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或譯:陰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6. 你們的自誇是不好的。他譴責他們的自誇,不僅因為他們過度地自吹自擂,超越了人所應有的界限,更是因為他們以自己的過錯為樂。他先前已經剝奪了人類所有的榮耀;因為他已經表明,既然他們一無所有,那麼無論他們有什麼優點,都應將全部讚美歸於獨一的上帝。(哥林多前書 4:7。)然而,他在此處所處理的,並非上帝的權利被剝奪,當凡人將自己的優點歸功於自己時,而是哥林多人毫無根據地自吹自擂,犯下了極大的愚蠢。因為他們驕傲地自誇,彷彿他們之間一切都金碧輝煌,而與此同時,他們之間卻有那麼多邪惡和可恥的事情。
你們不知道嗎?為了不讓他們認為,鼓勵如此大的邪惡是微不足道或毫無重要性的事情,他展示了在這種情況下放縱和掩飾的破壞性傾向。他使用了一句諺語,藉此暗示整個群體都會被一個人的傳染所感染。因為這句諺語在此處 286 的意思,與尤維納爾的那些表達方式相同:「一整群豬因其中一隻生病而在田野裡倒下,一顆變色的葡萄會感染另一顆。」287 我說在此處,因為保羅,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在其他地方(加拉太書 5:9)以另一種意義使用它。
7. 所以,你們要清除。他從酵母借用了一個比喻,並進一步闡述,儘管他從一個特定點過渡到一個普遍的教義。因為他不再談論亂倫的案例,而是普遍地勸告他們要過聖潔的生活,理由是如果我們不潔淨,我們就不能留在基督裡。他經常這樣做。當他做出一個特定的陳述時,他會藉機轉向普遍的勸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他曾因另一個原因提到酵母。由於這個比喻也適用於他現在所附帶的普遍教義,他便將其進一步擴展。
我們的逾越節 288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將就這些詞語說幾句話。舊酵母之所以得名,與舊人(羅馬書 6:6)的原理相同,因為在我們藉著基督更新之前,我們本性中的敗壞是優先的。因此,我們從母胎帶來的一切,當我們藉著聖靈的恩典更新時,都必須滅亡,這就是所謂的舊。289 動詞 ἐτύθη,出現在基督之名和表示獻祭的詞語之間,290 可以指兩者之一。我將其理解為指獻祭,儘管這並不十分重要,因為其意義並未受到影響。動詞 ἑορτάζωμεν,伊拉斯謨譯為「讓我們慶祝節期」,也表示參與獻祭後所舉行的莊嚴宴席。這種解釋似乎更適合我們眼前的經文。因此,我選擇了武加大譯本而非伊拉斯謨譯本,因為這種譯法更符合保羅所論述的奧秘。
我們現在來談談主題。保羅旨在勸勉哥林多人過聖潔的生活,他指出逾越節中自古以來所預表的一切,如今應當在我們身上實現,並解釋了預表與實體之間存在的對應關係。首先,由於逾越節包含兩個部分——獻祭和聖餐——他提到了兩者。因為儘管有些人不認為逾越節的羔羊是獻祭,但理性表明它確實是獻祭,因為在那儀式中,百姓藉著灑血與上帝和好。現在,沒有獻祭就沒有和好;此外,使徒現在明確證實了這一點,因為他使用了 θύεσθαι 這個詞。"""這適用於獻祭,在其他方面,上下文也不符。因此,羔羊每年被獻祭;接著是為期七天的慶祝盛宴。保羅說,基督是我們的逾越節291。祂被獻祭一次,條件是那一次獻祭的功效將是永恆的。現在剩下的是,我們吃,292不是一年一次,而是持續不斷。
8. 現在,在這神聖宴席的莊嚴中,我們必須戒除酵,正如上帝吩咐先祖們戒除一樣。但要戒除什麼酵呢?正如外在的逾越節對他們來說是真正逾越節的預表,所以它的附屬物也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實體的預表。因此,如果我們希望以基督的肉和血為食,就讓我們帶著真誠和真理來到這宴席。讓這些成為我們的無酵餅。摒棄一切惡意和邪惡,因為將酵與逾越節混在一起是不合法的。總之,他宣稱我們只有在放棄惡意和欺騙之後,才能成為基督的肢體。同時,我們必須仔細觀察這段經文,它表明古代的逾越節不僅僅是μνημοσυνον,293對過去恩惠的紀念,而且也是一個聖禮,代表著將要來臨的基督,我們從祂那裡獲得了從死亡到生命的特權。否則,在基督裡有律法影子的實體(歌羅西書2:17)就不成立了。這段經文也將有助於駁斥教皇彌撒的褻瀆。因為保羅並沒有教導基督每天被獻祭,而是獻祭一次性完成後,剩下的就是我們一生中慶祝屬靈的宴席。
5:9 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
5:10 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或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
5:11 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5:12 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
5:13 至於外人有 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9. 我在書信中寫給你們。他所說的書信,現今已不存在。毫無疑問,還有許多其他的書信也已失傳。然而,主預見足以保存給我們的那些書信,就已足夠了。但這段經文,由於其晦澀難懂,已被扭曲成各種解釋,我認為沒有必要花時間去駁斥,而只會提出我認為其真實的意義。他提醒哥林多人他已經吩咐過他們的事——他們應該避免與惡人交往。因為「與…為伍」這個詞,意思是與某人保持親密的關係,並與他有密切的往來。294 現在,他提醒他們這一點,旨在揭露他們的怠惰,因為他們已經受到告誡,卻仍然無所作為。
他補充了一個例外,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這特別是指那些屬於教會的人,因為他們不需要被告誡295去避免世俗的社會。總之,他禁止哥林多人與那些雖然自稱信徒,卻過著邪惡生活並羞辱上帝的人交往。「所有希望被視為弟兄的人,要麼過著聖潔和得體的生活,要麼被逐出虔誠人的社會,所有好人都要避免與他們交往和親近。至於公開的惡人,多說無益,因為你們應該不經我的告誡,就自願避開他們。」然而,這個例外增加了怠惰的罪責,因為他們在教會內部容忍了一個公開的惡人;因為忽視自己家裡的人比忽視陌生人更可恥。
10. 因為你們會需要。正是關於這一條款,解釋者們意見不一。有些人說:「你們必須盡快離開希臘。」另一方面,安布羅斯說:「你們寧願死。」伊拉斯謨將其轉化為祈願語氣,彷彿保羅說:「但願你們可以完全離開這個世界;296 但既然你們不能這樣做,你們至少必須離開那些假冒基督徒之名,同時在生活中表現出最壞榜樣的人的社會。」金口約翰的解釋更具真實性。根據他的說法,其意義是:「當我命令你們避開淫亂者時,我並不是指所有這樣的人;否則你們將需要去尋找另一個世界;因為只要我們在世上寄居,我們就必須生活在荊棘之中。我只要求你們不要與那些希望被視為弟兄的淫亂者為伍,以免你們的容忍似乎是在認可他們的邪惡。」因此,這裡的「世界」一詞,必須理解為指今生,如約翰福音17:15所說:
我不是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
針對這種解釋,可能會提出一個反對意見:「既然保羅說這話的時候,基督徒仍然與異教徒混雜,分散在他們中間,那麼現在,當所有人都奉基督之名歸向他時,該怎麼辦呢?因為即使在今天,如果我們要避免與惡人為伍,我們也必須離開這個世界;當所有人都奉基督之名,並藉著洗禮歸於他時,就沒有陌生人了。」如果有人傾向於追隨金口約翰,他會發現不難回答,大意是:保羅在這裡假設了真實的情況——即,在有逐出教會權力的地方,如果教會盡職盡責,就能輕易地將好人與壞人分開。至於陌生人,哥林多的基督徒沒有管轄權,他們無法約束他們放蕩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若想避免與惡人為伍,就必然要離開這個世界,因為他們無法糾正惡人的惡行。
就我而言,我不願輕易採納那些必須扭曲字詞才能符合其意義的解釋,所以我偏愛一種與眾不同的解釋,將「出去」這個詞理解為「分離」,將「世界」這個詞理解為「世界的污穢」。「你們何必為這世上的兒女發出禁令呢?(路加福音 16:8) 因為你們既然已經徹底棄絕了世界,就應當遠離他們的社會;因為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297 (約翰一書 5:19) 如果有人不滿意這個解釋,這裡還有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我不是籠統地寫信給你們,要你們避開這世上淫亂之人的社會,儘管你們本應如此,無需我的任何勸告。」然而,我更喜歡前一種解釋;我並非此解釋的首創者,但儘管它以前曾被他人提出,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我已將其更充分地融入保羅的論述主線中。因此,298 當他說他沒有提及那些外人時,這是一種故意的省略,因為哥林多人本應已經與他們分離,這樣他們就知道即使在家中 299 他們也需要維持這種避免惡人的紀律。
11. 如果那被稱為弟兄的人 在希臘文中,有一個 300 分詞,沒有動詞。301 那些將此視為指代後文的人,在此處得出了一個牽強附會的意義,並且與保羅的意圖相悖。我確實承認,這是一個公正的觀點,302 值得特別注意——沒有人可以被教會的裁決懲罰,除非他的罪行已眾所周知;但保羅的這些話不能被賦予這個意義。那麼,他的意思是:「如果你們中間有人被視為弟兄,同時卻過著邪惡的生活,並且不符合基督徒的身份,就應當遠離他的社會。」簡而言之,這裡所說的被稱為弟兄,是指一種虛假的信仰,沒有相應的實際行動。此外,他並沒有完全列舉罪行,而只是舉例說明了五六種,然後在「這樣的人」這個表達下,他總結了全部;他只提及那些屬於人類知識範圍內的罪行。因為內心的不虔誠和任何隱秘的事情,都不屬於教會的判斷範圍。
然而,他所說的拜偶像者是什麼意思,卻不確定。因為一個已經宣稱信奉基督的人,怎麼會沉迷於偶像崇拜呢?有些人認為,當時哥林多人中有些人只接受了一半的基督,同時卻仍然捲入腐敗的迷信中,就像古時的以色列人,以及後來的撒馬利亞人,他們維持著一種對上帝的崇拜,但同時卻用邪惡的迷信玷污了它。就我而言,我寧願將其理解為那些雖然輕視偶像,卻為了取悅惡人而假意向偶像致敬的人。保羅宣稱這樣的人不應在基督徒社會中被容忍;這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他們如此輕視踐踏上帝的榮耀。然而,我們必須注意當時的情況——儘管他們在那裡有一個教會,他們可以在其中純潔地敬拜上帝,並合法地使用聖禮,但他們進入教會的方式卻沒有放棄與惡人的世俗交往。我提出這個觀察,是為了讓任何人都不要認為我們應該對那些今天在教皇暴政下分散,並用許多腐敗儀式玷污自己的人採取同樣嚴厲的措施。這些人,我堅持認為,"""罪惡通常在這方面,我承認,他們應該受到嚴厲的處理,並被勤奮地敦促,303以便他們最終學會將自己完全奉獻給基督;但我不敢走那麼遠,將他們視為應受逐出教會的人,因為他們的情況不同。304
與這樣的人甚至不一起吃飯。首先,我們必須確定他這裡指的是整個教會,還是僅僅是個人。我回答說,這確實是對個人說的,但同時,它與他們共同的紀律有關;因為逐出教會的權力不允許任何個人成員擁有,而是屬於整個團體。因此,當教會逐出某人時,任何信徒都不應該與他保持親密的關係;否則,如果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接納那些被逐出主餐桌的人到自己的餐桌上,教會的權威就會受到輕視。這裡所說的「一同吃飯」是指共同生活,或在用餐時的親密交往。因為如果我走進一家旅館,看到一個被逐出教會的人坐在餐桌旁,我與他共進晚餐並沒有什麼阻礙;因為我沒有權力將他排除在外。保羅的意思是,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應該避開那些被教會逐出團契的人的社交。
羅馬敵基督者不滿足於這種嚴厲,竟然發布了禁令,禁止任何人向被逐出教會的人提供食物、燃料、飲料或任何其他生活必需品。305現在,那不是紀律的嚴格,而是暴虐和野蠻的殘酷,這與保羅的意圖完全不符。因為他並不是說應該將他視為敵人,而是視為弟兄(帖撒羅尼迦後書3:15);因為在給他貼上這種公開恥辱的標誌時,目的是讓他充滿羞恥,並悔改。如果上帝允許,他們甚至會以這種可怕的殘酷對待無辜的人。306現在,即使承認有時有些人並非不應受到這種懲罰,我另一方面斷言,這種禁令307完全不適合教會法庭。
12. 我何必審判外人呢?我們審判這些人並沒有什麼阻礙——不,甚至連魔鬼本身也無法免於我們所受託的道之審判。但保羅這裡說的是教會特有的管轄權。「主賜予我們這種權力,以便我們可以在屬於他家的人身上行使。因為這種懲罰是紀律的一部分,僅限於教會,不適用於外人。因此,我們不對他們宣判他們的譴責,因為主沒有讓他們受我們的認知和管轄,就懲罰和譴責而言。因此,我們被迫將他們交給上帝的審判。」保羅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說,上帝會審判他們,因為他允許他們像野獸一樣308不受約束地遊蕩,因為沒有人能約束他們的放蕩。
13. 把那惡人除掉。這通常被解釋為指那個與他岳母有不正當關係的人。至於那些將此表達理解為——「除掉邪惡或惡行」的人,他們被保羅所使用的希臘詞語所駁斥,因為冠詞(τὸν)是陽性。但如果你將其視為指魔鬼,魔鬼無疑在一個邪惡和不道德的人309身上,被鼓勵在我們中間建立他的寶座,那又如何呢?因為ὁ πονηρος(惡者)單獨使用,沒有任何附加,指的是所有罪行的首領310,而不是某個惡人。如果這個意思被認可,"""保羅指出不容忍邪惡之人是多麼重要311,因為這樣撒旦就會被逐出牠在我們中間所維持的國度,當我們縱容邪惡之人時。312 然而,如果有人更喜歡將其理解為指一個人,我也不反對。金口約翰將律法的嚴厲與福音的溫和進行比較,因為保羅在面對律法要求處以死刑的罪行時,僅以逐出教會為滿足,但這並沒有正當的理由。因為保羅在這裡不是對著手持刀劍的法官說話,而是對著一群手無寸鐵的民眾313說話,他們只被允許使用兄弟般的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