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 4




 以西結書 4:1-3


1. 「人子啊,你要拿一塊磚,擺在你面前,將一座耶路撒冷城畫在其上, 2 又圍困這城,造臺築壘,安營攻擊,在四圍安設撞錘攻城, 3 又要拿個鐵鏊,放在你和城的中間,作為鐵牆。你要對面攻擊這城,使城被困;這樣,好作以色列家的預兆。


在這裡,上帝開始藉著祂的僕人更公開地說話,不僅是說話,而且藉著外在的象徵來表達祂希望藉著祂的口說出的話。因此,祂命令先知在一塊磚上畫耶路撒冷。祂說,拿一塊磚,放在你面前,然後在上面畫一座城,就是耶路撒冷。這是一條命令:然後對它築壘。祂描述了古代戰爭的形式;因為那時當他們想要圍攻城市時,他們會築起土堆,從中填滿壕溝:然後他們會移動木製的塔樓,以便將士兵聚集在緊密的隊伍中,他們還有其他現在不再使用的機器。因為火器取代了那種古老的戰爭藝術。但上帝在這裡只是希望以西結描繪一座被圍困的城市。然後祂命令他豎起一個鐵鏊或鐵板,就像一道鐵牆。這本來是一個幼稚的景象,除非上帝命令先知這樣做。因此我們推斷,聖禮不能與空洞的表演區分開來,除非藉著上帝的話語。因此,上帝的權威是區分的標誌,藉此聖禮得以超越,並擁有其分量和尊嚴,而人們與之混雜的任何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們說,教皇宗教中充滿的所有浮華都只是瑣碎之事。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想出了任何能讓單純的人眼花繚亂的東西,而沒有任何上帝的命令。


但是,如果現在有人反對說,洗禮中的水不能滲透到靈魂深處,以潔淨其內在和隱藏的污穢,我們有這個現成的答案:洗禮不應只從其外在方面考慮,而必須考慮其創始者。因此,律法下的所有崇拜與外邦人的儀式沒有什麼不同。因此,世俗的外邦人也宰殺他們的祭牲,並擁有任何可以期望的外在光彩:但那完全是徒勞的,因為上帝沒有命令它。另一方面,在猶太人中沒有什麼是無用的。當他們獻上祭牲,當血被灑,當他們進行潔淨時,上帝的命令被加上,然後是一個應許:所以這些儀式並非沒有用處。因此我們必須堅持,聖禮乍看之下似乎微不足道,但其功效在於上帝的命令和應許。因為如果有人讀到以西結在這裡所敘述的,他會說那只是兒戲。他拿了一塊磚,在上面畫了一座城:那只是一個虛構;然後他有想像中的機器來圍攻這座城:為什麼男孩們做得比這更好:接下來他豎起一塊鐵板作為牆:這個行動並不比前一個更嚴肅。因此,世俗的人不僅會輕視,甚至會挑剔這個象徵。但是當上帝差遣祂的先知時,祂的權威對我們來說應該足夠了,這是一個確定的判斷標準,而且不會失敗,正如我所說。首先,他說,畫一座城,就是耶路撒冷:然後圍攻它,並將所有戰爭器械移向它:甚至放置כרים,kerim,有些人解釋為「領袖」,但它們是「羔羊」或「公羊」,因為希伯來人將那些用來推倒城牆的鐵製機器比喻為「公羊」,就像拉丁人一樣。有些人確實傾向於翻譯為「領袖」,但我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最後他說,這將是一個記號,我們必須仔細思考這句話:因為,正如我已經說過的,除非加上這個見證,否則整個描述可能被認為是無用的:事實上,整個異象本身將是乏味的,除非這種調味品帶來了風味,因為上帝說,這應該是以色列人的記號。


當上帝宣告先知不應徒勞無功時,這應該足以引導我們順從他的話。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意思爭辯,他將會顯示,看似愚蠢的勝過世上所有的智慧,正如保羅所說。(哥林多前書 1:25。)因為上帝有時像透過愚蠢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說,他有非凡的行動方式,絕不符合人類的判斷。但為了讓上帝的這種愚蠢超越世上所有的智慧,當這裡說:「這要作以色列家的記號」時,讓這句話浮現在我們腦海中。因為儘管以色列人可以搖頭、吐舌,並以放肆的傲慢對待先知,但僅此一點就足以使他們困惑,因為上帝說,這將是一個記號。我們知道這是什麼事件的記號,因為那些被擄的以色列人認為他們太容易了,並為他們的順從感到悲傷:然後當他們看到其餘的人留在城裡時,嫉妒也悄悄地滋生。因此,上帝與他們相遇,並向他們表明,流亡比在城裡忍受圍困更可忍受,如果他們被困在城裡的話。此外,毫無疑問,這個預言是針對那些自滿的猶太人,因為他們當時仍然安逸地休息。因此,上帝命令先知建造高塔,然後紮營,並準備所有圍攻城市所需的一切,因為很快迦勒底人就會到來,他們尚未壓迫這座城市,但即將圍攻它,正如我們稍後將詳細看到的。


禱告

全能的上帝,祢如此仁慈地邀請我們歸向祢,即使我們充耳不聞,祢對我們的恩慈也從未止息——願我們最終能被訓練至順服,並允許自己被祢的話語所引導:也願我們不僅僅順服一日或短暫時日,而是持之以恆,直到生命旅程的終點,我們最終能被聚集到祢天上的安息,這一切都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阿們。


第12講


以西結書 4:4-8

4 你要向左側臥,承當以色列家的罪孽;要按你向左側臥的日數,擔當他們的罪孽。 5 因為我已將他們作孽的年數定為你向左側臥的日數,就是三百九十日,你要這樣擔當以色列家的罪孽。 6 再者,你滿了這些日子,還要向右側臥,擔當猶大家的罪孽。我給你定規側臥四十日,一日頂一年。 7 你要露出膀臂,面向被困的耶路撒冷,說預言攻擊這城。 8 我用繩索捆綁你,使你不能輾轉,直等你滿了困城的日子。


我們必須首先考慮這個預言的範圍,然後我們將更方便地討論它的各個部分。毫無疑問,上帝希望反對人民的驕傲,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受到的懲罰比他們應得的更嚴厲。偽君子通常如此,因為他們不敢完全開脫自己,卻又抱怨上帝對他們過於嚴厲,然後他們樂意提供一些補償,以便擺脫懲罰。因為儘管他們承認自己有罪,但他們仍然不斷地迴避,並認為如果上帝與他們公平相待,他們要麼會逃脫,要麼至少會不那麼悲慘。古代人民的性情就是如此,眾所周知。我們現在只需要重複我們之前說過的:猶太人更加頑固,因為上帝曾饒恕他們。他們不僅不認為這是暫時的,反而非常自由地歡欣鼓舞,彷彿他們已經與上帝解決了所有事情。同時,流亡者不斷抱怨,首先,上帝對他們如此嚴厲,卻又仁慈地饒恕了猶太人:然後他們認為自己被欺騙了,如果他們謹慎地處理自己的事務,他們就可以逃脫壓迫他們的苦難。因此,以西結現在被命令走到他們中間,並簡要地表明,除了全體人民都將得到他們邪惡的報應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結果。但是,因為簡單的教導不足以激勵他們,所以增加了一個異象,為此,先知被命令側臥一邊三百九十天,另一邊四十天。現在又增加了解釋,即日數代表這麼多年。但其含義是,人民在三百九十年中與上帝作戰,因為他們從未停止犯罪。因此,先知被命令承擔這麼多年的罪孽:但上帝為他指定了日數代表年數,然後又增加了屬於猶大人民的四十年。


這個地方被解經家們以各種方式扭曲。我不會提及他們所有的評論,因為他們徒勞地發明了自行消失的論點,使自己疲憊不堪:我不會花時間駁斥它們,而只會努力闡明其真實含義。"""有些人將以色列這個名稱延伸到全體人民,但這必須予以駁斥;因為他們從第一次反叛開始計算三百九十年,這在《士師記》(士師記 2:2)中有所提及,他們將以色列人經常陷入不敬虔的那些年份加總起來:因此他們計算了三百九十年,並減去那些宗教和對上帝的純粹崇拜興盛的時期,例如在基甸、參孫(一段時間)、大衛和所羅門統治下。他們減去了那些敬虔在人民中興盛的年份,剩下的約為三百九十年。但是,當對每個王國進行比較時,將猶大支派納入以色列之名下是荒謬的。我們確實知道,亞伯拉罕的所有後裔都被他們的父親雅各如此命名,因此,當提到以色列這個名稱時,十二或十三個支派無一例外地都被包括在內;但當進行比較時,以色列僅指十個支派,或指所羅門死後耶羅波安所建立的那個淫亂的王國。(列王紀上 12:20)既然這裡同時論及以色列和猶大,那麼這預言絕不適合談論全體人民,並將猶大支派與其餘支派混為一談。此外,事件本身也消除了許多疑慮,並排除了所有爭議的空間:因為如果我們從羅波安時代的反叛開始計算年份,我們會發現直到耶路撒冷被圍困為止,正好是三百九十年。那麼,還有什麼比這更容易的呢?還有什麼推測的餘地呢?我感到奇怪的是,耶柔米雖然只講述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自誇擁有某種奇妙的智慧;因為他說,他這樣做並非為了炫耀,而他確實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因為如果有人讀他的註釋,他會發現除了幼稚之外別無他物。(列王紀上 12:28)但是,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既然以色列這個名稱到處都指十個支派,那麼這裡最好的解釋是:十個支派的頑固持續了三百九十年。因為,眾所周知,耶羅波安豎立了兩個祭壇,以便使人民遠離對上帝的崇拜:因為他認為自己在王國中的地位不夠穩固,無法維持人民的順從,除非他使他們遠離大衛的家。因此他使用了那種詭計——於是對上帝的崇拜在以色列人中被敗壞了。先知在這裡藉著偶像崇拜指出人民的其他罪惡;因為所有其他不義都源於這個根源。他們一旦與上帝隔絕,就忘記了整部律法。因此,先知將他們所有的腐敗都包含在這一個表達中,因為藉著他們國王的諭令,這人民已經擺脫了上帝的軛,何西阿因此責備他們。(何西阿書 5:11)我們現在理解了以色列三百九十年的罪孽,因為那時人民拒絕了律法,並追隨了外來的迷信,耶羅波安製造這些迷信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鞏固他王國的權力,正如地上的君王受到的影響無非是這種慾望,儘管他們假裝,甚至大肆吹噓,他們以最虔誠的態度尋求上帝的榮耀,但他們的宗教只是一種欺騙;只要他們能使人民保持順從和職責,任何形式的崇拜,以及任何敬拜上帝的方式,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因此,這就是耶羅波安的狡猾:但他的後代大大墮落,以至於對上帝的崇拜在以色列人中永遠無法恢復。割禮確實保留了下來,他們模仿了摩西在律法中所吩咐的,但同時他們有兩個祭壇,而且是褻瀆的祭壇,而不是只有一個。最終他們毫不猶豫地公開採納了外邦人的偶像崇拜:""""""因此,他們將上帝與他們的發明混為一談,以至於他們以虔誠為藉口所珍視的,對他來說都是可憎的。這就是上帝說以色列人民的罪孽持續了三百九十年之久的原因。


第二個子句的困難更大,因為計算結果不完全一致。約西亞死後,我們只會發現到城市毀滅還有二十二年。但我們知道這位國王,出於他卓越的虔誠,確保上帝受到真誠的敬拜;因為他潔淨了整個國家的一切污穢。那麼,那四十年在哪裡呢?因此,有必要取瑪拿西統治時期的一部分,因為那時耶路撒冷不僅背離了律法的教導,而且那個暴君殘酷地對待所有先知,城市被無辜的鮮血玷污。因此,有必要省略約西亞的統治時期,然後必須削減瑪拿西統治時期的一部分,因為他沒有立即重新陷入偶像崇拜;而是在他長大後,輕視了對上帝的敬拜和他父親們的榜樣,轉向了奇怪和虛假的敬拜,儘管他並沒有將他的不虔誠堅持到生命的盡頭。因此,必須取十八年並與二十二年相加,才能湊足先知所使用的數字,除非有人寧願取約西亞統治時期的一部分。(列王紀下 22)因為儘管那位虔誠的國王盡力維護對上帝的敬拜,但我們知道人民的邪惡與上帝的良善作對。因為當律法被發現時,並沒有隨之而來的修正,因為所有教義的記憶都已過時;但當它呈現在人民面前時,他們應該煥然一新。但那些先前與上帝疏遠的人非但沒有重新變得明智,反而越來越暴露他們的頑固。既然如此,人民的不虔誠已經被發現,那麼說猶大人民犯罪了四十年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後一種解釋最令我滿意,因為先知指的是連續的年份,這些年份發生在十個支派被擄之後;儘管我不拒絕另一種解釋,因為它計算了瑪拿西對上帝的僕人施加暴政,並盡其所能廢除他純潔的敬拜,並用所有國家的污穢來玷污它的那些年份。因此,現在我們理解了猶大支派罪孽的四十年。


至於那些將四百三十年解釋為城市被圍困的解釋者,好像上帝的報應因此得到滿足,我擔心這站不住腳;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合適的解釋;它只表示如果他們的敵人圍困城市這麼久,這並不奇怪,因為他們在圍困持續的天數中,也同樣多年地不斷激怒上帝。城市被圍困了一整年和兩三個月。圍困的開始持續到半年結束,但在三四個月內結束,當時法老試圖通過出兵來解救當時是他的盟友和同盟者的猶太人。然後尼布甲尼撒出去迎戰他,城市暫時得到解圍。現在,如果我們取三百九十天,我們首先會發現一整年,即三百六十五年,儘管那時有一個閏月,而且他們的年份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明確;但仍然會有三百六十五天,這構成一個完整的年份。兩個月將是六十天,所以我們將有四百二十天。現在,在尼布甲尼撒返回之前,過了一個月半。那麼計算結果將達到四百三十年。但解釋者們很滿意,因為城市的圍困持續到與亞伯拉罕所規定的時間相符。""""""因為上帝在律法頒布前四百三十年就與亞伯拉罕立約了。但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對這種相似之處如此滿意。這也不是我們先知的意思。當他談到圍城時,他當然特別考慮到城市的毀滅。因此,我不認為這裡列舉的圍城天數是作為一種公正的懲罰,而只是將年份與天數進行比較,以便確定圍城應該持續多久,並且在全體人民滅亡之前,不應期望結束。


此外,我們看到先知側臥了三百九十天;其中沒有提到四十天,那部分似乎被省略了。然而,這一點仍然確定,因為以色列和猶大在他們的邪惡中一直頑固不化;因此,這座城市被圍困,直到它被徹底攻陷。現在,以色列的懲罰當然不能被認為是聖城的傾覆;因為十個支派已經從他們的國家遷徙,除了報告之外,他們不知道耶路撒冷發生了什麼。無論發生什麼,他們的情況與人民的所有苦難完全分離,因為他們當時在流放中很平靜。既然先知被命令為以色列的罪孽承擔三百九十天,這不應該僅限於圍城。上帝只是說,既然以色列人和猶太人這麼多年來都沒有停止犯罪,他們的最終毀滅已經迫在眉睫。但我們知道,那時猶大王國被滅亡了,流放對十個支派來說就像死亡一樣。因此他們滅亡了;先知也沒有承擔他們的罪孽,好像他們當時正在為他們的罪孽付出代價。但我們知道這是聖經的慣常方式,因為上帝將罪孽歸咎於第三代和第四代。(出埃及記 20:5;申命記 5:9。)因此,當上帝希望十個支派被拖入流放時,他懲罰了他們三百九十年,因為他們的邪惡。後來他忍受了耶路撒冷城一段時間,並在那個支派中忍受了類似的不敬虔,這樣他就不會徹底抹去人民的記憶。但猶太人沒有悔改,因為我們也看到以賽亞將他們與以色列人比較,他們變得更糟。(以賽亞書 18:1, 7, 8 [原文如此]。)彌迦責備他們追隨暗利的律例;(彌迦書 6:16,)因此,如果他們所承受的懲罰與他們所捲入的邪惡相符,這並不奇怪。我們還將看到我們的先知在以西結書 16 章中重複了同樣的主題。


總而言之,上帝希望向人民表明,他們濫用了他的寬容太多太久,因為他們甚至在四百三十年後也沒有停止犯罪。以色列人確實開始偏離對上帝的真正崇拜,而聖殿仍然純潔,但最終猶大支派墮落了,犯下了同樣的不敬虔。現在我們明白了聖靈的意圖。


我繼續說。他說,你要側臥在你的左邊。我們必須注意,這實際上並沒有完成,因為以西結並沒有側臥三百九十天,而只是通過異象,以便他以後可以向人民講述上帝所顯明的事情。至於那些認為左邊是指十個支派的評論家的觀點,因為撒馬利亞位於左手邊,我認為這不適用。我毫不懷疑上帝希望將猶大支派置於以色列王國之上;因為儘管十個支派在人數、財富和人力方面都佔優勢,但上帝總是更重視猶大王國。因為這裡是大衛的所在地;十個支派只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應許仍然留在耶路撒冷,那裡也閃耀著上帝的燈火,"""正如我們在許多地方所說的。因此,右邊象徵著上帝希望永遠裝飾猶大王國的尊嚴:但十個支派則以左邊為標誌;因為,正如我所說,他們沒有享受到與猶大王國同等的榮耀,儘管他們人數更多,更勇敢,並且在所有美好的事物上都更豐富。現在必須注意的是,承擔他們罪孽的重擔被加在先知身上:這不是因為上帝將百姓的罪孽轉移給他,就像有些人在此發明一個寓言,說先知是基督的預表,他承擔了百姓的罪孽。但這裡並沒有描述贖罪:我們知道上帝使用他的僕人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先知一方面被命令反對耶路撒冷,就好像他是巴比倫王一樣;因此他扮演了尼布甲尼撒王的形象,當他反對我們昨天談到的磚城時。現在他扮演了其他角色,例如十個支派和猶大王國的角色,當他左側躺臥三百九十天,右側躺臥四十天時。因此也說,我已將這罪孽的年數,照著日子的數目,定給你,等等;也就是說,當我命令你右側躺臥這麼多天時,我向你代表了年數。因為要求先知側臥四個世紀是荒謬的,所以上帝在這些形象中適應了我們的標準;一個人側臥四個世紀是違反自然的,因為那是荒謬的,上帝將年數改為日數;這就是為什麼說日數代替年數的原因。之後又補充說,當你完成了那些年數,然後你將右側躺臥,並承擔猶大家的罪孽四十天。這裡上帝向猶大支派表明,當它應該被以色列王國的懲罰嚇倒時,它仍然堅持其邪惡,因此猶太人不可能逃脫以色列人的懲罰。


又補充說,你要把臉轉向耶路撒冷的圍城,或堅定你的臉。兩種意思都可以接受:要麼是指導和命令,要麼是建立和加強;儘管在這個地方,指導或命令這個詞更讓我喜歡。他之前確實說過,你要把臉轉向耶路撒冷,直到它被圍困;但在我看來,上帝在這裡只是簡單地命令他的先知專注於這座城市的毀滅。你的手臂要露出來;也就是說,為了行動方便:因為我們知道東方人穿著寬鬆的束腰外衣和長袍,所以他們不脫掉衣服就無法處理任何事情。因此,先知在這裡被命令露出他的手臂,就像有人把外套脫下一半,然後把它搭在另一邊,這樣他就可以有一隻手臂自由活動。這就是先知的穿著,但正如我所說,是透過異象。之後又加上,你要向它說預言。上帝再次重複我們昨天看到的:因為先知露出手臂,把臉轉向一座虛構城市的圍城,沒有什麼比這更冷淡的了。如果這幅畫只是一個空洞的畫面,那麼這個景象可能理所當然地受到譴責;但上帝為這些圖形增添了意義,使預言更具力量:好像他是在說,我知道這些徵兆本身並沒有多大意義,你可能會反駁我,你為什麼要關心這些瑣事?但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是預言的某種印記。現在我們明白為什麼上帝將「預言」這個詞結合起來。然後他補充說,看哪,我要把繩索放在你身上,使你不能從一邊轉到另一邊,直到你完成圍城的日子。上帝在這裡表示他關於耶路撒冷圍城的旨意是不可侵犯的:因為他如此束縛他的僕人,這就表明了他的旨意的堅定性,因為猶太人認為他們可以透過他們的欺騙來擺脫困境。因為我們知道,當先知威脅他們時,他們總是自欺欺人。因此,上帝表示這座城市的圍城是確定的,直到它被攻陷;因為先知應該被繩索捆綁,不應該移動自己,也不應該從一邊轉到另一邊。因此,我們從這裡使用的比喻中理解,猶太人將遭受與十個支派相同的懲罰。就好像上帝說,為毀滅以色列王國所確定的時間已經到來,同樣的結局也將發生在猶太人身上;因為無論他們往哪個方向逃跑,上帝審判的同樣執行都會到來,就好像事情已經確定了一樣。現在接著是:


以西結書 4:9

9 你要取小麥、大麥、豆子、紅豆、小米、粗麥,裝在一個器皿中,用以為自己做餅;要按你側臥的三百九十日吃這餅。 


毫無疑問,這節經文適用於圍城,因為上帝預示那時城中將遭受饑荒,但不久之後他又增加了另一個異象,從中我們得知,主題不僅是耶路撒冷的圍城,而是上帝對所有支派的普遍報復,這些支派因與猶太人結盟而落在他們身上,最終以圍城告終。但這裡上帝展示了耶路撒冷城未來的狀況。因為這種各種各樣的麵包是匱乏的標誌,因為我們用小麥做麵包,如果某個地區貧瘠,那裡就吃大麥或野豌豆,如果我們只有適度的供應,仍然使用小麥麵包,但當使用扁豆、豆子、小米和斯佩爾特小麥時,則描繪了更嚴重的貧困。在耶羅姆時代,斯佩爾特小麥的名稱用於「zea」,因為他說,它在義大利人中是「異教徒」。我不知道它與耶羅姆所稱的「野豌豆」如何一致;在他的評論中,他說它是「zea」,並用這個名稱來指當時的小麥斯佩爾特小麥:無論如何,當豆類植物與小麥混合,以及當使用大麥和斯佩爾特小麥時,這表明普通食物的不足。這就像先知以西結要譴責猶太人當時在自由時收穫的不足,因為這個異象是在城市被圍困之前向先知展示的。因此,他在他們仍然吃純小麥製成的麵包時,就威脅要匱乏和饑荒。因為他命令將所有這些東西放在一個器皿中。因此我們得知,這種混合物絕不會受到挑剔的味蕾的歡迎:因為我們知道豆子和扁豆比小麥粗糙,而且不能揉成合適的麵團,因為小麥和豆類是不同的。因此,上帝將它們放在一個器皿中。然後又補充說——你要按日數為自己做餅。這裡所數的日數是三百九十天:沒有提到四十天,但它可能是一個部分代表整體。現在接著說:


以西結書 4:10-11

10 你所吃的要按分兩吃,每日二十舍客勒,按時而吃。 11 你喝水也要按制子,每日喝一欣六分之一,按時而喝。


這證實了我所說的,即匱乏應當如此,以至於先知不敢吃飽那麵包:他說,你們要按分量吃麵包,即二十舍客勒。這些不是完整的份量,所以其意義是,上帝命令他的先知節儉度日。當城市被圍困時,麵包會分發給每個人。上帝在此說,猶太人在圍困期間將幾乎餓死,以至於他們除了按固定分量(而且是少量)的麵包外,將一無所有。接下來更悲慘的是缺水;因為當口渴壓迫我們時,這是災難的最後階段。確實,沒有酒似乎很難受,但當水不足時,正如我所說,這是飢荒的最後階段,先知在說圍困期間沒有按量給他水時,就是向猶太人宣告這一點。其餘的留待明天再說。


禱告

全能的上帝,既然祢以無量的慈悲扶持我們至今,求祢使我們不濫用祢的恩惠,不因我們的悖逆而激起祢對我們的報復,但願我們能預防祢的審判,並如此順服祢,使祢能接納我們進入祢的信任,並保護我們免受所有仇敵的侵害:然後豐盛地供應我們一切所需,既然祢希望我們克制我們的自然慾望,願我們永不缺乏屬靈的糧食,而是不斷地被它滋養,直到最終我們享受基督我們的主在天上為我們應許和預備的豐盛。— 阿們。


第十三講

我們在昨天的講座中看到,攻打耶路撒冷城的天數,與他們激怒上帝的年數相同。因為,正如我所說,上帝並沒有因為他們的邪惡而對他們進行長期圍困的懲罰,因為這樣以色列就免受了懲罰。但其意義是,正如在四百三十年中他們沒有停止為自己增加上帝的報復一樣,現在償還他們所賺取的工資的時刻已經到來。現在接著是 —


以西結書 4:12-13

12 你吃這餅像吃大麥餅一樣,要用人糞在眾人眼前燒烤。」 13 耶和華說:「以色列人在我所趕他們到的各國中,也必這樣吃不潔淨的食物。」 


這個異象應當屬於十個支派,因此,我曾說上帝的報應不應僅限於圍城,而應延續更久。先知談到耶路撒冷被圍困之後,又補充說,以色列人已為他們的報應做好了準備,因為公義的上帝是每個民族的報應者。因此,他懲罰了那些仍留在耶路撒冷的餘民,也報復了在巴比倫流亡的十個支派的邪惡。為此,先知奉命用糞便烤餅:也就是說,他奉命用人糞代替燃料:他不僅僅說糞便,而是說人糞。隨後便應用了。以色列人必在列國中吃他們不潔淨的食物。現在,我們看到猶太人最終被帶到審判面前,因為他們並沒有因弟兄被殺而悔改,但同時,上帝的憤怒在十個支派身上顯而易見,因為在列國中,那些可憐的流亡者被迫吃他們不潔淨的食物。我們知道餅是用最上等的麵粉製成的,因為麵粉越純淨,麵包就越精緻,但先知奉命用大麥做餅,然後用糞便烤,因為律法禁止這種不潔淨。(利未記 5:3;利未記 7:21。)因此,上帝表明,以色列人被棄絕到與污穢的列國沒有任何區別;因為主曾將他們與世界其他地方分開,正如我們所知:但自從他們與不敬虔者的污穢混雜之後,經過長期的忍耐,他們最終被完全棄絕,正如這裡所說。因為在這個比喻下,普遍的污穢被象徵著,好像他說,以色列中不再有任何聖潔或神聖的東西,因為他們與所有民族的污穢混雜在一起:最後,不潔淨的食物包含了各種不敬虔。現在當他說在列國中時,這意味著他們將成為他們被趕逐到的土地上的居民,他們不僅是流亡者,而且被逐出迦南地,那是他們的產業。總之,這裡標誌著一種剝奪繼承權,當猶太人被說成被趕逐到處,以至於不能居住在應許之地。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4:14-15

14 我說:「哎!主耶和華啊,我素來未曾被玷污,從幼年到如今沒有吃過自死的,或被野獸撕裂的,那可憎的肉也未曾入我的口。」 15 於是他對我說:「看哪,我給你牛糞代替人糞,你要將你的餅烤在其上。」


先知在此插入了他請求上帝放寬嚴厲命令後所得到的答覆:因為用人糞烹煮的肉是可憎的,不僅因為惡臭,也因為宗教禁止這樣做:儘管先知不顧及口腹之慾,但他反對說這對他來說是不合法的,並講述了他一生中如何焦慮地避免所有不潔的食物。因為如果他以前曾敢於隨意食用各種食物,他現在就不能像這樣祈禱,不被強迫吃不潔的餅:但他在此表明他一生中都避免了所有不潔的食物。他說,我的靈魂從未受過玷污:因為靈魂常常指胃:那麼我從未嚐過屍體,或被撕裂的。藉著以部分代整體的修辭手法,他指的是所有不潔的肉類,根據律法的誡命,這些都是不合法的食物。(利未記 9.) 因為屍體混有血,上帝禁止他們觸摸自死動物的肉,因為它沒有被勒死,那麼如果野獸撕裂了羊或牛,這種殘忍對人類來說應該是可憎的。因此,既然屍體和被撕裂的肉都是不潔的食物,先知在此說,從他童年到那時,他都盡力遵守上帝的命令:因此,正如我所說,他得到了一些寬恕。然而,他被迫吃用牛糞烹煮的肉。正如我昨天所說,這是透過異象完成的:但同時上帝並沒有改變他對人民的決定:即他們要在外邦人中吃他們不潔的餅。因為用牛糞烤的餅根據律法是不潔的。因此,上帝表明他的旨意已定,以色列人將與外邦人混雜,這樣他們就會從他們的污穢中沾染污穢。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4:16-17

16 他又對我說:「人子啊,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斷他們的杖,就是斷絕他們的糧。他們吃餅要按分兩,憂慮而吃;喝水也要按制子,驚惶而喝; 17 使他們缺糧缺水,彼此驚惶,因自己的罪孽消滅。」


上帝再次回到耶路撒冷的公民那裡,並宣告他們將因飢荒而遭受毀滅,以至於他們將陷入絕境,幾乎被匱乏所吞噬。但他在此處提出了兩種懲罰形式:他說,他將折斷糧食的杖:然後,他們的糧食將會很少,因為他們將被迫按分量和恐懼吃他們的食物,並按分量和驚惶喝水。我說它們是不同的形式,因為即使糧食充足,上帝也常常折斷它的杖,正如他所說的。這在利未記 26:26 中清楚地表明,我們的先知就是從那裡採用了這個表達。因為摩西在這裡解釋了折斷糧食的杖是什麼意思;因為,他說,十個婦女將在一個爐子裡烤餅,然後她們必須如實歸還給她們的麵粉量;因為餅將被稱重,你將吃卻不飽足。上帝在那裡說過,我將折斷糧食的杖:但隨後有更清楚的解釋——即,儘管烤餅的小麥應該足夠,婦女們也應該互相監督,不發生偷竊,而是按重量歸還給她們的東西,但它的營養卻會不足。我們看到,當有足夠的供應時,上帝折斷糧食的杖,但那些吃的人卻不飽足。


為了讓這點更清楚,我們必須假設一個原則,即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 8:3,) 因為上帝在這裡表示,我們並非單靠食物的本質來滋養:因為食物既無知覺又無活力,怎能賜予生命呢?我們看到,食物本身並沒有滋養我們的力量,這排除了上帝隱藏的恩典,因為我們靠上帝的話語而活。這裡的主題不是教義的話語,也不是屬靈的生命;但摩西理解,我們不是靠食物、酒和其他食物,或任何飲料來維持,而是靠上帝的秘密力量,當他將活力注入食物中以滋養我們時。因此,食物是我們的滋養,但並非憑藉任何特殊或內在的力量:它來自另一個來源,即上帝的恩惠和旨意。因此,一小部分食物就足以滿足我們;所以,如果有人暴飲暴食,他會比飽足更快地喊叫,除非上帝注入了這種力量。因此,基督用這段話來反駁撒旦: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馬太福音 4:4;路加福音 4:4,) 因為他表明人的生命是由上帝的秘密力量所支撐的,而且上帝,無論何時他願意,都不需要這些外來的幫助。因此,上帝可以獨自維持我們:有時他使用食物,但僅僅作為一種偶然的工具;同時,他絲毫沒有減損自己的力量:因此,杖被比喻為支撐。因為正如老年人已經步履蹣跚,他們的四肢因虛弱而衰弱,用杖支撐自己一樣,食物也被說成有杖,因為我們靠滋養來支撐。我們的力量也會減弱,因此,攝取營養的人被說成是用食物來恢復體力。因此,當上帝使人飢餓時,他折斷了食物的杖。即使他們有足夠的麵包。他們也永不滿足,無論他們吃多少,因為食物使他們感到沉重而不是恢復精力。


這是上帝威脅猶太人的第一個懲罰。另一個懲罰也隨之而來,那就是他們將缺乏麵包。我們看到,上帝以兩種方式通過飢餓來懲罰我們。因為儘管麵包充足,但他卻折斷並摧毀了它的杖,以至於它無法支撐我們,也無法恢復我們失去的活力。最終他奪走了我們的麵包,因為他要麼用枯萎病或冰雹打擊我們的莊稼,要麼讓我們遭受其他災難。因此,貧瘠帶來匱乏,所以上帝將以兩種方式使我們遭受飢餓:因為他說,看哪!我將折斷耶路撒冷的麵包杖,然後他補充說,他們將按重量和恐懼吃他們的麵包,他們將按量和驚訝喝他們的水,因為事實上他們將被逼到如此絕境,以至於他們幾乎不敢碰他們的麵包,因為當他們展望明天時,他們將感到恐懼和驚訝。他在下一節中證實了這一觀點,他們將缺乏麵包和水,並將感到驚訝:因為這個解釋更為恰當;因此,一個人與他的兄弟將感到驚訝,也就是說,他們將互相注視,彷彿感到驚訝。因此,那些沒有智慧,除了絕望什麼也看不見的人,習慣於這樣做:最終他們將在自己的罪孽中消瘦。上帝再次重申,當他如此嚴重地折磨他們時,猶太人不能抱怨,因為他們將得到自己罪孽的報應。

以西結 4 以西結 4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6,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