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 4

 



4:1 弟兄們,我還有話說:我們靠著主耶穌求你們,勸你們,你們既然受了我們的教訓,知道該怎樣行可以討 神的喜悅,就要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加勉勵。

4:2 你們原曉得,我們憑主耶穌傳給你們甚麼命令。

4:3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

4:4 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

4:5 不放縱私慾的邪情,像那不認識 神的外邦人。


1 此外。本章包含各種訓誡,藉此他訓練帖撒羅尼迦人過聖潔的生活,或堅固他們實踐聖潔生活。他們先前已學會了虔誠生活的準則和方法:他提醒他們這一點。他說,正如你們所受的教導。然而,為了不讓他們覺得他剝奪了先前賦予他們的東西,他不僅僅勸勉他們如此行事,而是要越來越豐盛。因此,當他敦促他們進步時,他暗示他們已經在路上了。總之,他們應該更特別地努力在所接受的教義上取得進步,保羅將此與瑣碎和虛妄的追求形成對比,我們看到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普遍忙於這些追求,以至於關於如何妥善規範生活的有益和聖潔的默想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即使是最次要的。因此,保羅提醒他們他們是如何受教的,並吩咐他們盡全力追求這一點。現在,這裡有一條律法吩咐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腓立比書 3:13)牧師也應該為此努力。現在,至於他的懇求,當他本可以正當地吩咐時——這是人性和謙遜的標誌,牧師應該效法,如果可能的話,引誘人們友善,而不是強行強迫他們。


3 因為這是神的旨意。這是一種普遍性的教義,他立即從中引申出特殊的勸誡。當他說這是神的旨意時,他指的是我們被神呼召是為了這個目的。「為此你們是基督徒——福音旨在於此——你們可以將自己分別為聖歸給神。」聖潔這個詞的含義我們已經在其他地方多次解釋過——即棄絕世界,潔淨自己脫離肉體的污穢,將自己獻給神,如同獻祭一樣,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恰當地獻給祂,除了純潔和聖潔的。


你們要禁戒。這是他從他剛才提到的源頭引申出來的一條訓誡;因為沒有什麼比淫亂的污穢更與聖潔對立的了,淫亂會玷污整個人。因此,他將情慾的私慾歸因於不認識神的異教徒。「在神知識掌權的地方,私慾必須被制服。」


他所說的情慾的私慾,是指所有卑劣的肉體私慾,但同時,藉著這種表達方式,他貶低了所有誘惑我們追求享樂和肉體歡愉的慾望,正如羅馬書 13:14 中,他吩咐我們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因為當人們放縱自己的食慾時,淫蕩就沒有界限了。 因此,維持節制的唯一方法是約束所有私慾。


至於「你們各人要知道怎樣用聖潔尊貴守著自己的身體」這句話,有些人解釋為指妻子, 好像是說:「丈夫要以聖潔和尊貴與妻子同住。」然而,由於他不加區別地對待丈夫和妻子,毫無疑問,他用「身體」這個詞來指身體。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房子一樣,他住在裡面。因此,他希望我們保持身體潔淨,遠離一切污穢。


和尊貴,也就是說,有尊嚴地,因為將自己的身體出賣給淫亂的人,會使它蒙羞受辱。


4:6 不要一個人在這事上越分,欺負他的弟兄;因為這一類的事,主必報應,正如我預先對你們說過、又切切囑咐你們的。

4:7  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4:8 所以,那棄絕的,不是棄絕人,乃是棄絕那賜聖靈給你們的 神。


6 誰也不可欺壓。這裡我們有另一個勸誡,它像一條溪流,從成聖的教義中流淌出來。「上帝,」他說,「旨在使我們成聖,這樣就沒有人會傷害他的弟兄。」至於金口約翰將這句話與前一句聯繫起來,並將 ὑπερβαίνειν καὶ πλεονεκτεῖν 解釋為——覬覦他人的妻子(耶利米書 5:8),並熱切渴望她們,這種解釋過於牽強。因此,保羅在舉出一個關於淫蕩和情慾的不貞潔例子後,教導說這也是聖潔的一個部分——我們對待鄰舍要正直無害。前一個動詞指的是暴力壓迫——當權力更大的人膽敢施加傷害時。後者則包含所有過度且不義的慾望。然而,由於人類大多沉溺於情慾和貪婪,他提醒他們他以前教導過的——上帝將會報應所有這些事情。然而,我們必須注意他說的話——我們已經鄭重作證;569 因為人類是如此遲鈍,除非他們被刺痛到骨髓,否則他們對上帝的審判毫無畏懼。


7 因為上帝召我們。這似乎與前一句有相同的含義——上帝的旨意是我們的成聖。然而,兩者之間略有不同。因為在論述糾正肉體惡習之後,他從我們蒙召的目的證明上帝渴望這樣。因為他將我們分別出來歸他自己為他獨特的產業。 再次,上帝召我們歸於聖潔,他通過對比來證明,因為他將我們從不貞潔中拯救出來並召回。由此他得出結論,所有拒絕這教義的人,不是拒絕人,而是拒絕上帝,這位召喚的作者,一旦這種關於生命更新的原則被推翻,這召喚就完全失效了。現在,他如此激烈地激動起來的原因是,總有一些放蕩的人,他們無所畏懼地藐視上帝,嘲笑他所有審判的威脅,同時也嘲笑所有關於聖潔和虔誠生活的訓誡。這樣的人不應被教導,而應像錘擊一樣,用嚴厲的責備來擊打。


8 也賜給了。為了更有效地使帖撒羅尼迦人擺脫這種輕蔑和頑固,他提醒他們,他們已被賦予上帝的靈,首先,是為了讓他們能夠辨別來自上帝的事物;其次,是為了讓他們在聖潔與不潔之間做出適當的區別;第三,是為了讓他們以屬天的權柄,對各種不貞潔之事做出判斷——除非他們遠離感染,否則這些事將會落在他們自己頭上。因此,無論邪惡的人如何嘲笑所有關於聖潔生活和敬畏上帝的教導,那些被上帝的靈所賦予的人,心中都印證著截然不同的見證。因此,我們必須小心,以免我們熄滅或抹去它。同時,這可能指的是保羅和其他教師,好像他說,他們譴責不貞潔不是出於人的感知,而是他們憑藉上帝的權柄,根據他的靈所啟示的來宣告。然而,我傾向於將兩者都包括在內。有些手稿有第二人稱——你們,這將聖靈的恩賜限制在帖撒羅尼迦人身上。


4:9 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 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

4:10 你們向馬其頓全地的眾弟兄固然是這樣行,但我勸弟兄們要更加勉勵。

4:11 又要立志作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做工,正如我們從前所吩咐你們的,

4:12 叫你們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沒有甚麼缺乏了。


"""9 至於弟兄之愛。他先前曾以崇高的言辭稱讚他們的愛,現在他預先說道,你們不需要我寫信給你們。他提出了一個理由——因為他們受了神的教導——他的意思是愛已銘刻在他們的心中,所以不需要寫在紙上的信。因為他並非僅僅指約翰在他第一封正典書信中所說的,恩膏會教導你們(約翰一書 2:27),而是指他們的心是為愛而造的;因此,聖靈在內心有效地指示該做什麼,以致於不需要書面訓誡。他從大到小地提出一個論證;因為他們的愛遍及整個馬其頓,他推斷他們彼此相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因為」這個詞也意味著「或者更確切地說」,因為,正如我已經說過的,他加上它以增加強度。


10 我們勸勉你們。雖然他聲明他們自己已充分準備好履行一切愛的職責,但他仍不斷勸勉他們要進步,因為人無完人。而且,毫無疑問,無論我們身上出現什麼卓越之處,我們都必須仍然希望它變得更好。有些人將動詞 φιλοτιμεῖσζαι 與後面的內容聯繫起來,好像他勸勉他們努力維持和平;但它與前面的表達更為吻合。因為在勸誡他們在愛中增長之後,他向他們推薦了一種神聖的競爭,使他們在相互的感情中彼此競爭,或者至少他命令每個人努力戰勝自己;572 我寧願採用後一種解釋。因此,為了使他們的愛完美,他要求他們之間存在一種競爭,就像那些渴望573勝利的人那樣。這是最好的競爭,當每個人都努力在行善中戰勝自己時。至於我不同意那些將這些詞翻譯為「努力維持和平」的人的觀點,這個單一的理由在我看來是足夠充分的——保羅不會在一個較不困難的事情上命令如此艱鉅的衝突——這與愛中的進步非常吻合,因為那裡存在如此多的障礙。我也不會反對這個動詞的另一個意思——他們應該普遍地對他人施予慷慨。


11 維持和平。我已經說過,這句話必須與前面的內容分開,因為這是一個新句子。現在,在這裡,「和平」的意思是——和平地、不擾亂地行事,正如我們在法語中也說的——sans bruit(沒有噪音)。簡而言之,他勸勉他們要和平安靜。這就是他緊接著補充的內容——做自己的事:因為我們通常看到,那些冒失地干涉他人事務的人,會製造很大的騷亂,並給自己和他人帶來麻煩。因此,這是過上平靜生活的最佳方式,當每個人都專注於自己的職責,履行主所吩咐的職責,並投身於這些事情時:農夫從事農務,工人從事自己的職業,這樣每個人都堅守自己的本分。一旦人們偏離了這一點,一切都會陷入混亂和無序。然而,他並不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只顧自己的事,以至於每個人都應該獨自生活,不關心他人,而只是為了糾正一種懶散的輕浮,這種輕浮使那些本應在家中過安靜生活的人在公共場合成為喧鬧的忙碌者。


用你的手勞動。他推薦手工勞動有兩個原因——這樣他們就可以有足夠的維持生活,"""「並且他們在不信者面前也能行為端正。因為沒有什麼比一個懶惰無用、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益處、似乎生來只為吃喝的人更不體面的了。此外,這種勞動或工作體系延伸甚廣,因為他所說的「手」是提喻法;但毫無疑問,他將人類生活中所有有益的活動都包括在內。」


4:13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

4:14 我們若信耶穌死而復活了,那已經在耶穌裡睡了的人, 神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


13 但我不願你們不曉得。帖撒羅尼迦人對復活的盼望,不太可能像哥林多那樣被不敬虔的人摧毀。因為我們看到他嚴厲地責備哥林多人,但在這裡他卻說這件事是無可置疑的。然而,這種信念可能在他們心中不夠堅定,因此他們在哀悼死者時,保留了一些舊的迷信。因為總而言之,我們不應過度哀悼死者,因為我們都將再次復活。因為不信者的哀悼為何沒有止境或限度,不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復活的盼望嗎?因此,我們這些受過復活教導的人,不應過度哀悼。他隨後將論述復活的方式;他也會因此說一些關於時間的事情;但在這段經文中,他只是想抑制過度的悲傷,如果他們認真思考復活並銘記在心,這種悲傷就不會對他們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然而,他並沒有完全禁止我們哀悼,而是要求我們適度哀悼,因為他說,免得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他禁止他們像不信者那樣悲傷,不信者任由悲傷放縱,因為他們將死亡視為最終的毀滅,並想像所有從世上被帶走的東西都滅亡了。另一方面,信徒知道他們離開世界,是為了最終被聚集到神的國度,所以他們沒有同樣的悲傷理由。因此,對復活的認識是緩和悲傷的方法。他將死者稱為睡著了,這符合聖經的普遍做法——這個詞減輕了死亡的痛苦,因為睡眠和毀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 。然而,它指的是身體,而不是靈魂,因為死去的身體躺在墳墓裡,如同躺在床上,直到神使人復活。因此,那些從中推斷靈魂睡著了的人,行為是愚蠢的 。


我們現在明白了保羅的意思——他將信徒的心靈提升到對復活的思考,以免他們因親人的死亡而過度悲傷,因為如果他們與不信者之間沒有區別,那將是不合適的,不信者對悲傷沒有止境或限度,因為他們在死亡中除了毀滅之外什麼也看不到 。那些濫用這個見證,以便在基督徒中建立斯多葛式的冷漠,即鐵石心腸 的人,在保羅的話中找不到任何這種性質的東西。至於他們反對說,我們不應因親人的死亡而放縱悲傷,以免我們抵擋神,這將適用於所有逆境;但抑制我們的悲傷,使其順服神是一回事,而使自己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拋棄人類情感則是另一回事。因此,讓虔誠者的悲傷與安慰混合在一起,這可以訓練他們忍耐。對蒙福復活的盼望,是忍耐之母,將會實現這一點。


14 因為我們若信。他假設了我們信仰的這個公理,即基督從死裡復活,使我們也能分享同樣的復活:從中他推斷,我們將與他永遠活著。然而,這個教義,正如哥林多前書 15:13 所述,取決於另一個原則——基督的死而復活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我們。因此,那些對復活有疑問的人,對基督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甚至可以說,他們以某種方式將他從天上拉下來,正如羅馬書 10:6 所說。


在基督裡睡著,就是在死亡中保持我們與基督的連結,因為那些藉著信心被嫁接到基督裡的人,他們與他有共同的死亡,這樣他們就可以與他一同分享生命。然而,有人問,不信者是否也會復活,因為保羅並沒有斷言除了基督的肢體之外會有復活。我回答說,保羅在這裡沒有觸及任何不適合他當前目的的事情。因為他並不是要恐嚇惡人,而是要糾正虔誠者過度的悲傷,並像他所做的那樣,用安慰的藥物來治癒它。


4:15 我們現在照主的話告訴你們一件事:我們這活著還存留到主降臨的人,斷不能在那已經睡了的人之先。

4:16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 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4:17 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4:18 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勸慰。


15 為此我們對你們說。他現在簡要解釋了信徒將如何從死亡中復活的方式。現在,當他談論一件非常偉大、人類心智難以置信的事情,並且承諾了超出人類能力和選擇範圍的事情時,他首先聲明他所提出的並非出於他自己,也非源於人類,而是主是這一切的作者。然而,主的話語很可能指的是從他的講道中提取的內容。 因為儘管保羅透過啟示得知了天國的所有奧秘,但當他講述基督親口說出的那些事情時,這更能鞏固信徒對復活的信念。「我們不是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而是主自己宣告了這事。」


我們這些活著的人。他這樣說的目的是——讓他們不要認為只有那些在基督再來時還活著的人才能分享復活,而那些先前已死的人則無份於此。「復活的順序,」他說,「將從他們開始: 因此,我們不會在沒有他們的情況下復活。」由此可見,在某些人心中,對最終復活的信念是微弱而模糊的,並夾雜著各種錯誤,因為他們想像死者將被剝奪復活的權利;他們想像永生只屬於那些基督在末次降臨時仍在地上活著的人。保羅為了糾正這些錯誤,將死者置於首位,然後教導說,那些屆時仍活著的人將隨後復活。


然而,至於他以第一人稱說話,使自己彷彿是那些將活到末日的人之一,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帖撒羅尼迦人等待那日,甚至更進一步,讓所有信徒都處於懸念之中,以免他們為自己預設特定的時間:因為,即使他透過特別啟示得知基督將在稍晚的時間再來, 但這教義仍有必要普遍傳達給教會,以便信徒隨時做好準備。同時,有必要藉此杜絕許多人好奇心的藉口——正如我們稍後會發現他更詳細地這樣做。然而,當他說「我們這些活著的」時,他使用的是現在時態而非將來時態,這符合希伯來語的慣用法。


16 因為主自己。他使用了「κελεύσματος」(呼喊)一詞,隨後又補充說「天使長的聲音」作為解釋,暗示了那喚醒的呼喊的性質——天使長將履行傳令官的職責,召喚活人和死人到基督的審判台前。因為儘管這將是所有天使的共同職責,但正如不同等級之間慣常的做法,他指定一位在最前列帶領其他天使。至於號角,我則留給其他人更精微地爭辯,因為除了我在《哥林多前書》中簡要提及的內容之外,我沒有什麼可補充的。583 使徒在這裡無疑沒有更遠的意圖,只是要讓我們稍微領略一下審判官的威嚴和莊重,直到我們完全看見它。在此期間,我們應當滿足於這種領略。


在基督裡的死人。他再次說,在基督裡的死人,也就是那些被包含在基督身體裡的死人,將首先復活,這樣我們就知道生命的盼望在天上為他們存留,不亞於為活人存留。他沒有提及被定罪的人,因為這無助於敬虔者的安慰,而他現在正在論述的就是這個。


他說那些倖存者將與他們一同被提。至於這些,他沒有提及死亡:因此,他似乎是想說他們將免於死亡。奧古斯丁為此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在《上帝之城》的第二十卷中,還是在他對杜爾西蒂烏斯的答覆中,因為保羅似乎自相矛盾,因為他在別處說,種子若不死,就不能再活過來。(哥林多前書 15:36) 然而,解決辦法很簡單,因為突然的改變將如同死亡。誠然,普通的死亡是靈魂與身體的分離;但這並不妨礙主在一瞬間摧毀這敗壞的本性,以便用他的能力重新創造它,因為這樣就實現了保羅自己所教導的必須發生的事——必死的被生命吞滅。(哥林多後書 5:4) 我們《信條》中第  條所說的「基督將是死人與活人的審判者」,奧古斯丁承認這是真實的,沒有比喻。 他只是對此感到困惑——那些沒有死的人將如何復活。但是,正如我所說,當這肉體被化為烏有時,那是一種死亡,因為它現在容易腐朽。唯一的區別是——那些睡著的人  在一段時間內脫去了身體的實質,而那些將突然改變的人將只脫去性質。


17 我們將永遠如此。對於那些曾經被聚集到基督那裡的人,他應許與他同享永生,這些陳述充分駁斥了俄利根和千禧年主義者的幻想。因為信徒的生命,一旦他們被聚集到一個國度,將像基督的生命一樣永無止境。現在,將一千年歸於基督,然後他將停止統治,這太可怕了,不值得一提。然而,那些將信徒的生命限制在一千年的人陷入了這種荒謬,因為他們必須與基督同活,只要基督自己存在。我們還必須注意他說的話——我們將是,因為他意味著我們只有當我們希望永生是明確為我們預備的時候,才能有益地懷抱永生的希望。


18 安慰。他現在更公開地表明了我之前所說的——在復活的信仰中,我們有充分的安慰理由,前提是我們是基督的肢體,並真正地與他作為我們的頭聯合。同時,使徒不希望每個人都為自己尋求悲傷的緩解,而是也要將其施予他人。

帖撒羅尼迦前書 4 帖撒羅尼迦前書 4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5,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