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林多後書 4

 



4:1 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

4:2 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 神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 神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

4:3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

4:4 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 神的像。

4:5 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

4:6 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 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 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


1. 既有這職事。他現在回到對他個人的稱讚,他曾離題進入對福音尊嚴的一般性討論。因此,他既然一直在論述福音的性質,他現在就表明他是多麼忠實和正直的福音執事。他先前已經表明,什麼是基督的真福音。他現在表明他所傳講的就是這樣的福音。「既有,」他說,「這職事」——那職事,其卓越之處他曾以如此宏偉的言辭加以頌揚,其能力和功用他曾如此充分地展示出來。因此,為了不讓自己顯得過於自誇,他首先聲明,他達到如此榮譽的頂峰並非憑藉自己的努力,也非憑藉自己的功勞,而是完全由神的憐憫引導。現在,將神的憐憫作為他使徒職分的理由,比他將其歸因於神的恩典,意味著更多。我們不喪膽 423 也就是說,我們在職責上沒有虧欠,424 以致未能忠實地履行職責。


2. 卻是棄絕了暗昧可恥的事。當他稱讚自己的真誠時,425 他另一方面間接地責備了那些假使徒,他們雖然以自己的野心敗壞了福音的真正卓越之處,卻仍然渴望獨特的榮耀。因此,他聲明自己沒有的過錯,他間接地歸咎於他們。對於「暗昧可恥的事」或「隱藏的事」,有些人理解為摩西律法的影子。金口約翰將此表達理解為他們試圖推薦自己的虛浮表現。我將其理解為——所有他們用來玷污福音純粹和自然之美的偽裝。因為正如貞潔賢淑的婦女,滿足於自然之美的優雅,不訴諸人工裝飾,而妓女除非敗壞了自然,否則從不認為自己裝飾得足夠,所以保羅以傳揚純粹的福音為榮,而其他人則傳揚一個被偽裝和不雅的附加物所覆蓋的福音。因為他們以基督的簡樸為恥,或者至少無法從使徒的真正優點中獲得區別 426,他們就編造了一個新的福音,不像世俗哲學,充滿了空洞的浮誇,卻完全缺乏聖靈的功效。這種性質的虛假裝飾 427,使福音面目全非,他稱之為「暗昧可恥的事」,因為那些訴諸隱藏和偽裝的人的赤裸,必然是可恥和不光彩的。


至於他自己,他說他拒絕或輕視偽裝,因為基督的面貌,越是在他的講道中顯露出來,就越是榮耀地發光。然而,我並不否認,他同時也暗示了摩西的帕子(出埃及記 34:33),他曾提及,但他將完全不同的帕子歸因於假使徒。因為摩西蒙上他的臉,是因為律法榮耀的過度光輝無法被柔弱和昏花的眼睛忍受。他們 428 另一方面,卻以裝飾的方式戴上帕子。此外,如果福音的簡樸顯露出來,他們就會變得卑鄙,甚至聲名狼藉,因此,他們用許多斗篷和面具來掩蓋他們的羞恥。


不行詭詐。毫無疑問,假使徒非常喜歡保羅所譴責的詭詐,彷彿這是一種卓越的優點,正如我們今天仍然看到一些人,即使是那些自稱信奉福音的人,他們寧願被認為是狡猾而不是真誠,寧願是崇高而不是實在,而與此同時,他們所有的精緻都只是幼稚。但你會怎麼辦?他們喜歡有敏銳的名聲,並以此為藉口在無知的人中獲得掌聲。429 然而,我們學到,保羅對這種卓越外表的評價。他宣稱狡猾不配作基督的僕人。


至於接下來的——也不用詭詐——我不確定這是否充分表達了保羅的意思;因為動詞δολοῦν並非真正指欺詐行為,而是指所謂的偽造430,就像賽馬騎師431慣常做的那樣。至少在這段經文中,它與正直的傳道形成對比,與接下來的內容一致。


但藉著真理的顯揚,他為自己贏得了這份讚譽——他以簡樸和不加掩飾的方式宣揚了純粹的福音教義,並以上帝為證,讓所有人的良心都為此作證。正如他將真理的顯揚與詭辯家的偽裝432教義形成對比一樣,他也將判斷訴諸於他們的良心和上帝的審判台,而他們卻濫用人們錯誤的判斷或腐敗的情感,並不那麼渴望真正值得稱讚,而是急於表現出來。因此,我們推斷,這裡存在著人的良心與他們的耳朵之間的對比。因此,基督的僕人應當滿足於在上帝面前向人的良心證明他們的正直,而不必理會人們腐敗的傾向或大眾的喝采。


3. 但如果我們的福音被蒙蔽了,他所說的關於他傳道的清晰性,很容易被誹謗,因為他有許多敵人。他以嚴厲的權威駁斥了這種誹謗,因為他威脅所有不承認他福音力量的人,並警告他們,這是被棄絕和毀滅的標誌。「如果有人聲稱他沒有察覺到我所誇耀的基督的顯現,那麼他正是藉著這個標誌,清楚地表明自己是被棄絕的433,因為我在教導工作中的真誠434,所有有眼睛的人都能清楚而明確地察覺到。因此,那些對此蒙蔽的人,必然是盲目的,缺乏一切理性理解的。」總之,不信者的盲目絲毫沒有減損他福音的清晰性;因為太陽並不會因為盲人看不見它的光芒而減少光輝435。


但有人會說,這同樣適用於律法,因為律法本身是引導我們腳步的燈436(詩篇119:105),照亮眼睛(詩篇19:8)等,並且只對那些滅亡的人隱藏。我回答說,當基督包含在律法中時,陽光透過雲層閃耀,使人們有足夠的光線供他們使用;但當基督與律法分離時,剩下的只有黑暗,或者光的虛假外表,使人的眼睛眩暈而不是幫助他們。然而,這是一個極大的自信的標誌,他敢於將所有拒絕他教義的人視為被棄絕的。然而,所有希望被視為上帝話語的僕人,都應該具備同樣的自信,以便他們可以無所畏懼地將所有教義的敵人召喚到上帝的審判台前,以便他們可以從那裡得到確定的定罪。


4. 今世的神弄瞎了他們的心眼 他暗示,不應理會他們頑固的冥頑不靈。「他們看不見,」他說,「正午的太陽,因為魔鬼弄瞎了他們的悟性。」任何判斷正確的人都不會懷疑,使徒所說的是撒旦。希拉里,由於他必須與亞流派打交道,他們濫用這段經文,以此為藉口否認基督真正的神性,同時又承認他是神,他以這種方式扭曲了經文——「神弄瞎了今世的悟性。」後來,金口約翰也效仿他,目的是不向摩尼教徒讓步他們的兩個基本原則437。安布羅斯受何影響則不得而知。""" 奧古斯丁和屈梭多模有相同的原因,他們都必須與摩尼教徒抗衡。


我們看到爭議的熱度在進行辯論時所起的作用。如果所有這些人都能平靜地閱讀保羅的話,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會想到以這種方式將其扭曲成強加的意義;但由於他們受到對手的困擾,他們更關心駁斥對手,而不是探究保羅的意義。但這有什麼必要呢?因為亞流派的詭辯是幼稚的——如果魔鬼被稱為這世界的神,那麼應用於基督的神之名,就不能表達真實、永恆和獨有的神性。因為保羅在別處說,許多人被稱為神(哥林多前書 8:5);但大衛卻唱道——列國的神是鬼魔。438(詩篇 96:5。)因此,當魔鬼被稱為惡人的神,因為他對他們有統治權,並被他們當作神來崇拜時,這對貶低基督的榮耀有什麼影響呢?至於摩尼教徒,這個稱謂對摩尼教徒的支持,並不比他被稱為這世界的王(約翰福音 14:30)更多。439


因此,沒有理由害怕將這段經文解釋為指魔鬼,這樣做沒有危險。因為如果亞流派站出來爭辯,440 基督的神性本質,不能因為他被稱為神而得到證明,就像撒旦的神性不能因為他被稱為神而得到證明一樣,這種詭辯很容易被駁斥;因為基督被稱為神,沒有任何附加條件,441 不,他被稱為永遠受頌讚的神。(羅馬書 9:5。)他說他是那在起初,在創世之前。(約翰福音 1:1-3。)


另一方面,魔鬼被稱為這世界的神,就像巴力被稱為崇拜他的人的神,或者狗被稱為埃及的神一樣。442 正如我所說,摩尼教徒為了維護他們的謬論,除了這段經文之外,還訴諸其他聖經宣告,但駁斥這些宣告也沒有困難。他們爭論的不是詞語,而是權力。由於致盲的權力歸於撒旦,以及對不信者的統治權,他們由此得出結論,他憑藉自己的資源,是所有邪惡的始作俑者,因此不受神的控制——好像聖經沒有在各種情況下宣告,魔鬼和天上的天使一樣,都是神的僕人,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因為,正如後者為我們的救恩分配神的恩惠,前者則執行他的憤怒。因此,好天使被稱為權勢和執政的(以弗所書 3:10),但這僅僅是因為他們行使了神賦予他們的權力。出於同樣的原因,撒旦是這世界的王,並不是說他自己授予自己統治權,或者憑藉自己的權利獲得統治權,或者,總之,隨心所欲地行使統治權。相反,他只有主允許他的那麼多。因此,聖經不僅提到神的善靈和好天使,他也提到神的惡靈。從神來的惡靈降在掃羅身上。(撒母耳記上 16:14。)又,藉著惡天使的懲罰。(詩篇 78:49。)


關於我們面前的這段經文,致盲是神和撒旦共同的工作,因為在許多情況下,它歸於神;但權力不同,方式也不同。我現在不談方式。然而,聖經教導說,撒旦使人失明,443 不僅是得到神的允許,甚至是奉他的命令,以便他執行他的報復。因此,亞哈被撒旦欺騙了(列王紀上 22:21),但撒旦能自己做到這一點嗎?絕不可能;但他向神獻上他的服務以造成傷害,他被派去成為一個在他所有先知口中的說謊的靈。(列王紀上 22:22。)


不僅如此,""""""上帝之所以被說成使人盲目,是因為在剝奪了我們正確運用理解力和他聖靈的光之後,他將我們交給魔鬼,任由魔鬼將我們推向墮落的心智(羅馬書 1:28),賦予魔鬼欺騙的能力,並藉此透過他憤怒的僕役對我們施加公正的報應。因此,保羅的意思是,所有不承認他的教義是上帝確鑿真理的人,都被魔鬼附身。因為稱他們為魔鬼的奴隸,444 比將他們的盲目歸因於上帝的審判更為嚴厲。然而,由於他之前曾判定這樣的人會滅亡(哥林多後書 4:3),他現在補充說,他們滅亡的原因無他,只因他們因自己的不信而自取滅亡。


免得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耀他們。這證實了他所說的——如果有人拒絕他的福音,那是他自己的盲目阻止他接受它。「因為其中沒有什麼,」他說,「除了基督,而且不是模糊不清,而是清晰地閃耀。」他補充說,基督是上帝的形象,藉此暗示他們完全缺乏對上帝的認識,這與那句話相符——不認識我的,就不認識我的父。(約翰福音 14:7。)


這就是他對那些對他的使徒職分有疑慮的人作出如此嚴厲判決的原因——因為他們沒有看見基督,而基督在那裡可以被清楚地看見。他使用「基督榮耀的福音」這個表達方式,是意味著榮耀的福音,符合希伯來語的慣用語;還是指福音中基督的榮耀閃耀出來,這是有疑問的。我更傾向於第二種解釋,因為它更為完整。


然而,當基督被稱為不可見上帝的形象時,這不僅僅是指他的本質,如同他們所說的「與父同質」445,而是更與我們有關,因為他向我們代表父。父自己被描繪為不可見的,因為他本身無法被人類的理解力所領會。然而,他透過他的兒子向我們顯現自己,並以一種方式使自己可見。446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古代人對亞流派大為憤怒,過度強調這一點——兒子如何透過本質的奧秘合一而內在地成為父的形象,而他們卻忽略了主要用於造就的方面——他在哪些方面是上帝對我們的形象,當他向我們顯明原本隱藏在他裡面的事物時。因此,「形象」一詞與我們有關,我們稍後會再次看到447。儘管在一些希臘手稿中省略了「不可見」這個形容詞,但我寧願保留它,因為它並非多餘。448


5. 因為我們不是傳自己。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省略句的例子,449 方式如下:我們不是傳自己為主人,而是傳上帝的獨生子,父已將萬物置於祂之下,使祂成為獨一的主。450 我確實不反對這種解釋,但由於當一個人傳揚自己時,這個表達方式更具強調性(εμφατικωτερα)並具有更廣泛的意義,451 我更傾向於保留這種解釋,特別是它幾乎得到了一致的認可。因為人們傳揚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不僅僅是僭越主權,例如,當他們追求炫耀而非造就時——當他們渴望以任何方式獲得顯赫地位時——當他們進一步利用福音謀利時。因此,傳道人身上的野心、貪婪和類似的惡習,會玷污他教義的純潔性,以致基督在那裡沒有獨特的地位。因此,凡只傳基督的人,必然要忘記自己。


以及我們自己是你們的僕人。免得有人嘀咕反對說:「但同時你說了很多關於你自己的事」,他回答說,他別無所求,只願作他們的僕人。「我所宣稱的關於我自己的事(在你們看來如此高傲和自誇),其目的都是為了在基督裡有利地服事你們。」由此可見,如果哥林多人拒絕這個條件,他們就過於驕傲和忘恩負義了。更進一步說,由此可見,他們以前的判斷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沒有察覺到他聖潔的愛。


然而,這裡告誡了教會所有的牧師關於他們的地位和狀況,因為無論他們被賦予何種榮譽稱號,他們都不過是信徒的僕人,而且毫無疑問,他們不能在不同時服事基督的教會的情況下服事基督。這確實是一種光榮的服事,並且超越任何君主地位,452 但它仍然是一種服事,以便基督獨自被高舉,不受任何一個競爭對手的陰影所阻礙。453 因此,一個好牧師的職責,不僅要遠離所有支配的慾望,而且要將他所追求的最高榮譽視為——他可以服事上帝的子民。另一方面,子民的職責是首先因著他們主人的尊嚴而尊重基督的僕人,然後再因著他們職位的尊嚴和卓越而尊重他們,這樣他們就不會輕視那些主已安置在如此顯赫地位上的人。


6. 上帝吩咐光從黑暗中照出來。我看到這段經文可以用四種不同的方式解釋。首先是這樣:「上帝吩咐光從黑暗中照出來:也就是說,藉著那些本性是黑暗的人的服事,祂將祂福音的光帶入世界。」其次是這樣:「上帝使福音的光取代了律法,律法被包裹在黑暗的陰影中,因此,祂從黑暗中帶來了光。」那些喜歡微妙之處的人會樂於接受這類解釋,但任何仔細審視此事的人都會發現,它們與使徒的意圖不符。第三種解釋是安布羅斯的:「當萬物都籠罩在黑暗中時,上帝點燃了祂福音的光。因為當上帝突然藉著祂的福音照耀他們時,人類正沉浸在無知的黑暗中。」第四種是金口約翰的,他認為保羅暗示了世界的創造,方式如下:「上帝,祂藉著祂的話語創造了光,彷彿是從黑暗中汲取出來的 454 ——那位存在者現在以屬靈的方式啟發了我們,當時我們被埋葬在黑暗中。」這種轉變,455 從可見的、有形的亮光到屬靈的亮光,更顯優雅,毫無勉強。然而,前一個,456 並非不合適。讓每個人都遵循自己的判斷。


照在我們心裡。他談到兩種光照,必須仔細觀察——一種是福音的光照,另一種是發生在我們心裡的秘密光照。457 因為正如上帝,世界的創造者,將太陽的光輝傾瀉在我們身上,並賜予我們眼睛來接受它,所以,作為救贖主,在他的兒子身上,他確實藉著他的福音照耀我們,但是,由於我們是盲人,如果他不同時藉著他的靈啟發我們的悟性,那將是徒勞的。因此,他的意思是,上帝藉著他的靈,打開了我們悟性的眼睛,使它們能夠接受福音的光。


在耶穌基督的臉上。他曾說基督是父的形象(哥林多後書 4:4),現在他以同樣的意義說,上帝的榮耀在他的臉上向我們顯現。這裡我們有一個顯著的段落,從中我們得知上帝不應在他的不可測量的高度中被尋找(約伯記 11:7),(因為他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中,提摩太前書 6:16),


而是要由我們認識,只要他自己在基督裡顯現。因此,凡人想在基督之外認識上帝的,都是虛妄的,因為他們偏離了正道。的確,上帝在基督裡起初顯得卑微,但最終在那些堅持不懈,從十字架走向復活的人眼中,他顯得榮耀。458 我們再次看到,在「人」這個詞中,459 有一個對我們的提及,460 因為對我們來說,看到上帝在他獨生子裡顯現,比探究他隱秘的本質更有益。


4:7 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 神,不是出於我們。

4:8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4:9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4:10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4:11 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4:12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7. 但我們有這寶藏。那些聽到保羅以如此宏偉的語氣,頌揚他事奉的卓越,卻又看到他本人在世人眼中是如此卑微和可鄙的人,可能會認為他是一個愚蠢可笑的人,並可能將他的誇耀視為幼稚,因為他們是根據他個人的卑微來評價他的。464 惡人尤其抓住這個藉口,當他們想貶低他的一切時。然而,他看到對他使徒職分在無知者中聲譽最不利的事情,他卻以巧妙的辦法將其轉化為提升聲譽的手段。首先,他用寶藏的比喻,寶藏通常不是存放在華麗精緻的箱子裡,而是存放在一些卑賤無用的器皿中;465 然後他進一步補充說,這樣一來,上帝的能力就更加彰顯,也更容易被看見。「那些以我個人卑微的外表為由,貶低我事奉尊嚴的人,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評判者,因為寶藏的價值並不會因為存放它的器皿不貴重而減少。甚至,將巨大的寶藏存放在瓦器中是很常見的。此外,他們沒有考慮到,這是上帝特別的旨意,讓傳道人沒有任何卓越的外表,以免任何顯著之處遮蔽了上帝的能力。因此,既然傳道人的卑微和他們個人外在的輕視,為上帝帶來榮耀提供了機會,那麼,那些以傳道人個人來衡量福音尊嚴的人,就是行惡。」


然而,保羅不僅僅談論人類普遍的狀況,而是特別談論他自己的狀況。的確,所有凡人都是瓦器。因此,即使選出其中最傑出的人,一個在出身、才智和財富方面都令人讚嘆的人,466 如果他是一個福音的傳道人,他仍然是一個卑微且僅僅是瓦器的寶藏的保管者。然而,保羅心中想的是他自己,以及像他一樣的同伴,他們因為沒有任何顯赫之處而受到輕視。


8. 我們四面受壓。這是作為解釋而補充的,因為他表明,他卑微的處境非但沒有貶低上帝的榮耀,反而成為提升榮耀的機會。「我們被逼到絕境,」他說,「但主最終為我們開闢了一條出路;467 我們被貧困壓迫,但主賜予我們幫助。許多敵人武裝起來反對我們,但在上帝的保護下我們是安全的。總之,儘管我們被壓低,以至於看起來一切都結束了,468 我們仍然沒有滅亡。」最後一點是最嚴峻的。你看,他如何將惡人對他的一切指控轉化為自己的優勢。469


10. 耶穌的受死 470 他說的比他之前說的更多,因為他表明,假使徒用來輕視福音的藉口,非但沒有給福音帶來任何程度的輕蔑,反而使福音顯得榮耀。因為他使用「耶穌基督的受死」這個詞,來指代一切使他在世人眼中顯得卑微的事物,目的是為了預備他參與榮耀的復活。首先,基督的苦難,471 無論在世人眼中多麼羞辱,在上帝眼中卻比所有帝王的勝利和所有君王的盛況更具榮耀。然而,我們也必須牢記最終的目的,那就是我們與他一同受苦,以便與他一同得榮耀。(羅馬書 8:17) 因此,他巧妙地斥責了那些人的瘋狂,他將自己與基督的特殊關係視為一種恥辱。同時,哥林多人被告誡要留意,免得他們在傲慢地輕視保羅卑微和低賤的外表時,藉著在基督的苦難中尋找羞辱的機會,而傷害了基督自己,因為我們應當以最高的榮譽來對待基督的苦難。


這裡所用的「治死」一詞,473 與聖經許多經文中的意思不同。因為它常指捨己,當我們棄絕肉體的私慾,並更新以順服上帝時。然而,這裡它指的是我們被激勵去默想今生終結的苦難。為了使事情更清楚,讓我們將前者稱為內在的治死,後者稱為外在的治死。兩者都使我們與基督相符,前者是直接的,後者可以說是間接的。保羅在歌羅西書 3:5 和羅馬書 6:6 中談到前者,他教導說我們的舊人已經與他同釘十字架,使我們在生命的新樣中行走。


他在羅馬書 8:29 中論及後者,他教導說,我們被上帝預定,為要使我們與他兒子的形像相符。然而,它只在信徒的情況下才被稱為基督的治死,因為惡人在忍受今生的苦難時與亞當有份,但選民與上帝的兒子有份,以致所有那些本質上被咒詛的苦難,都有助於他們的救恩。所有上帝的兒女,確實都有這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承受著基督的治死;474 但根據個人所領受恩賜的多寡,他就在這方面更接近與基督的相符。


耶穌的生命。這是逆境的最佳解藥——正如基督的死是生命的門,我們也知道一個蒙福的復活將是我們所有苦難的終結,475 因為基督在這種條件下將我們與他自己聯繫起來,如果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與他一同受死,我們就將分享他的生命。


緊隨其後的句子可以用兩種方式解釋。如果你將「被交於死地」理解為不斷受到迫害和面臨危險,這將更特別適用於保羅和像他一樣的人,他們公開受到惡人的猛烈攻擊。因此,「為耶穌的緣故」將等同於「為基督的見證」(啟示錄 1:9)。然而,由於「每天被交於死地」的表達方式還有另一種意思——讓死亡不斷擺在我們眼前,並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以致我們的生命更像是死亡的影子,476 我不反對將這段經文也解釋為適用於所有信徒,而且是按著各人的次序。保羅自己在羅馬書 8:36 中以這種方式解釋了詩篇 44:22。這樣,「為基督的緣故」將意味著——因為這個條件加諸於他所有的肢體。然而,伊拉斯謨的翻譯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這不太恰當。我所給出的翻譯更為合適——「當我們活著的時候」。因為保羅的意思是,只要我們在世上,我們就更像死人而不是活人。


12. 因此,死亡確實。這是諷刺的說法,因為哥林多人過著幸福、稱心如意的生活,無憂無慮地享受安逸,而保羅卻在不斷的艱辛中掙扎,這是不合適的。477 這樣的分配當然是極不合理的。哥林多人的愚蠢也必須受到責備,因為他們為自己構想了一個沒有十字架的基督教,而且不滿足於此,還輕視基督的僕人,因為他們不像他們那樣柔弱。478 既然死亡代表著所有的苦難,或充滿煩惱的生活,那麼生命也代表著繁榮和令人愉悅的狀態;這符合格言:「生命——不是活著,而是活得好。」 479


4:13 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4: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

4:15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 神。

4: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4: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13. 擁有相同的精神。這是對前述反諷的修正。他曾將哥林多人的狀況描述為與他自己的狀況截然不同(並非根據他自己的判斷,而是根據他們錯誤的觀點),因為他們渴望一種愉悅且沒有十字架任何困擾的福音,並且對他抱持較不尊重的看法,因為他的狀況較不顯赫。然而,現在他將自己與他們聯繫在一起,希望獲得同樣的福氣。「儘管上帝寬恕你們,對你們更為寬容,而對我則有些嚴厲,但這種差異,卻不會阻礙我們兩者都將迎來的同樣榮耀的復活。因為哪裡有信仰的一致性,哪裡也就會有共同的產業。」有人認為,使徒在這裡談論的是舊約時代的聖潔先祖,並將他們描繪成與我們分享同樣信仰的人。這確實是真的,但這與手頭的主題不符。因為他並非將亞伯拉罕或其他先祖與自己聯繫在信仰的團契中,而是將哥林多人與自己聯繫在一起,而他們卻因乖僻的野心而與他分離。「無論我的狀況,」他說,「目前看起來多麼糟糕,我們終有一天將同樣分享相同的榮耀,因為我們被同一信仰聯繫在一起。」任何仔細審視上下文的人都會明白,這才是真實而恰當的解釋。他以轉喻的方式,將信仰的精神481這個名稱賦予信仰本身,因為它是聖靈的恩賜。


正如經上所記,導致錯誤482的原因是,他引用了大衛的見證。然而,它應該與告白聯繫在一起——而不是與信仰的一致性,或者如果你願意,它與後面的內容一致——而不是與前面的內容一致,如下所示:「因為我們對蒙福的復活有確切的希望,所以我們大膽地說出並傳講我們所相信的,正如經上所記,我信,所以我說。」現在,這是詩篇116篇483的開頭,大衛承認,當他陷入絕境時,他被壓倒以至於幾乎放棄,但很快又恢復了信心,他克服了那個試探。因此,他這樣開篇詩篇:我信,所以我說。因為信心是告白之母484。保羅確實激勵自己效法他485,勸勉哥林多人也這樣做,並且根據常見的希臘文譯本,使用了過去式而不是將來式,但這並不重要486。因為他只是想說,信徒應該心胸寬廣,無所畏懼地告白487他們心中所相信的。(羅馬書10:9, 10)


現在,讓那些自稱尼哥底母的追隨者488注意,當他們希望信仰埋藏在內心深處,完全沉默,並以此智慧為榮——他們一生中沒有說出一句正確的告白時,他們為自己編造了什麼樣的虛構。


15. 因為萬事都是為你們的緣故。他現在將自己與哥林多人聯繫在一起,不僅是為了未來福樂的希望,而且也為了這些苦難,在這些苦難中,他們似乎與他相距最遠,因為他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受苦,那是為了他們的益處。因此,他們有充分的理由將其中一部分轉移到自己身上。保羅所說的,首先取決於基督肢體彼此之間那種隱秘的團契,但主要取決於他們之間那種相互的聯繫和關係,這尤其需要向他們顯明。現在,這個勸告對哥林多人來說具有巨大的益處,並帶來了精選的安慰。""" 這是唯一的安慰——上帝顧惜我們的軟弱,溫柔地對待我們,而那些被賦予更卓越才能的人,卻為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而受苦!他們也受到告誡,既然他們無法以其他方式幫助保羅,至少也應該透過他們的禱告和同情來幫助他。


那豐盛的恩典。基督肢體之間的這種和諧,他現在根據其所產生的果實——即促進上帝榮耀的傾向——來稱讚。他按照他慣常的方式,以轉喻的方式,用「恩典」一詞指他之前提到的拯救的祝福——即,當他被壓垮時,他卻沒有焦慮:當他被貧困壓迫時,他卻沒有被遺棄等等,(哥林多後書 4:8, 9)


總之,他不斷地從各種邪惡中得到拯救。他說,這種恩典是豐盛的。他藉此表示,它不僅限於他個人,以致於只有他一人享受,而是延伸到更遠的地方——即哥林多人,對他們來說,這有很大的益處。當他將上帝恩賜的豐盛歸因於感恩,並傾向於其作者的榮耀時,他告誡我們,如果我們不迅速積極地表達感謝,上帝賜予我們的一切祝福都會因我們的疏忽而消逝。


16. 因此我們不喪膽。他現在,彷彿已經達成了目的,比以前更有信心。「沒有理由,」他說,「我們應該喪失信心,或在十字架的重擔下沉淪,因為其結果不僅對我自己如此可取,而且對他人也有益處。」因此,他以自己的榜樣勸勉哥林多人要堅強,如果他們在任何時候也遭受類似的苦難。此外,他打擊了那種傲慢,他們在其中犯了不小的錯誤,因為在野心的影響下,他們越是遠離基督的十字架,就越是高度評價一個人。


雖然我們的外在人。外在人,有些人不恰當地、無知地與舊人混淆,因為舊人與此大相徑庭,我們在羅馬書 4:6 中已經談過。金口約翰和其他人也將其完全限制在身體上;但這是一個錯誤,因為使徒打算用這個詞來涵蓋與今生相關的一切。正如他在此向我們展示兩個人,所以你必須在你的視野中放置兩種生命——屬世的和屬天的。外在人是屬世生命的維持,這不僅包括一個人的青春年華(哥林多前書 7:36)和健康,還包括財富、榮譽、友誼和其他資源。因此,我們這些維持今生狀況所必需的祝福減少或損失,我們的外在人就按比例敗壞。因為我們過於沉迷於今生,只要一切都順心如意,主就因此一點一點地從我們身上奪走我們所沉迷的事物,呼喚我們回歸默想更好的生命。因此,今生的狀況必須衰敗,以便內在人能夠興盛;因為屬世生命衰退的程度,屬天生命就進步的程度,至少在信徒中是如此。因為在被定罪的人中,外在人也會衰敗,但卻沒有任何補償。另一方面,在上帝的兒女中,這種衰敗是開始,也可以說是產生的原因。他說這每天都在發生,因為上帝不斷地激勵我們進行這種默想。願這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在內在人衰敗的同時,能夠不間斷地進步!


17. 短暫的輕微。因為我們的肉體總是從自身的毀滅中退縮,""""""無論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獎賞是什麼,由於我們受當前感受的影響遠大於對天上福分的盼望,保羅因此告誡我們,敬虔之人的苦難和煩惱,與永恆榮耀的無限福分相比,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苦澀。他曾說,外在之人的衰敗不應使我們悲傷,因為內在之人的更新由此而生。然而,由於衰敗是可見的,而更新是不可見的,保羅為了使我們擺脫對今生的肉慾依戀,將當前的苦難與未來的幸福進行了比較。現在,這種比較本身就足以使敬虔之人的心靈充滿耐心和節制,使他們不至於在十字架的重擔下屈服。因為,耐心為何如此困難,不正是因為我們在短暫的邪惡經歷中感到困惑,而沒有將思想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嗎?因此,保羅開出了最好的解藥,以防止你在苦難的壓力下沉淪,他將天上為你預備的未來福分與苦難對立起來。(歌羅西書 1:5)因為這種比較使先前看似沉重的變得輕盈,使看似無限漫長的變得短暫而瞬間。


保羅的話語有些晦澀,因為正如他所說,「以誇張對誇張」,496 所以舊譯者和伊拉斯謨 497 認為,這兩個詞都頌揚了等待信徒的天上榮耀的宏偉;或者,至少他們將它們與動詞「成就」聯繫起來。對此我沒有異議,但由於我所做的區分也並非不合適,我將其留給讀者自行選擇。


「成就永恆的重量」保羅並不是說這是苦難不變的結果;因為絕大多數人在這裡被各種邪惡壓得最悲慘,然而正是這種情況導致他們更嚴重的毀滅,而不是幫助他們得救。然而,由於他是在談論信徒,我們必須將這裡所說的內容專門限制在他們身上;因為這是上帝賜予他們獨特的祝福——他們藉著人類共同的苦難為蒙福的復活做準備。


然而,至於天主教徒濫用這段經文,以證明苦難是我們得救的原因,這是極其愚蠢的;498 除非,或許你選擇將「原因」理解為「手段」(正如他們通常所說)。我們至少樂意承認,我們必須經歷許多患難 才能進入天國,(使徒行傳 14:22)


對此沒有爭議。然而,我們的教義是,苦難的瞬間輕微在我們裡面成就了永恆的生命重量 500,原因在於,上帝所有的兒女都預定要效法基督,(羅馬書 8:29)


在忍受十字架的過程中,並以這種方式為享受天上的產業做準備,他們是藉著上帝恩典的收養而獲得的;而天主教徒則認為它們是功德之作 501,藉此獲得天國。


我將再簡要重複一遍。我們不否認苦難是通往天國的道路,但我們否認藉著苦難我們配得產業 502,這產業除了藉著上帝恩典的收養之外,沒有其他方式來到我們這裡。天主教徒不加思索地抓住一個小詞,企圖在其上建造一座巴別塔(創世記 11:9)——即上帝的國度不是基督為我們獲得的產業,而是我們行為應得的獎賞。然而,要更全面地解決這個問題,請查閱我的《基督教要義》。503


當我們不看的時候。注意這是什麼,"""那將使這世上所有的苦難都變得容易忍受——如果我們將思緒帶到天國的永恆。因為如果我們環顧四周,此時此刻是漫長的;但是,一旦我們將心靈提升到天上,一千年對我們來說就開始像一瞬間。此外,使徒的話暗示,我們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因為那裡沒有什麼不是暫時的;因此,除了對未來生命的信心之外,我們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請注意「看見那看不見的事物」這個表達,504 因為信心的眼睛穿透了我們所有的自然感官,信心也因此被描繪成看見那看不見的事物。(希伯來書 11:1)

歌林多後書 4 歌林多後書 4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2,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