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4:18-25; 馬可福音 1:16-20; 路加福音 5:1-11

馬太福音 4:18-25; 馬可福音 1:16-20; 路加福音 5:1-11



馬太福音 4:18-25

 18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9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20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21 從那裡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 22 他們立刻捨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23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24 他的名聲就傳遍了敘利亞。那裡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樣疾病、各樣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癲癇的、癱瘓的,都帶了來,耶穌就治好了他們。 25 當下,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坡里、耶路撒冷、猶太、約旦河外來跟著他。



馬可福音  1:16-20

16 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7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18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19 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 20 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路加福音 5:1-11

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 神的道。 2 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 3 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 4 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 5 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 6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 7 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8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9 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 10 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11 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





馬太福音 4:18. 耶穌行走。由於路加將這段歷史放在我們稍後將看到的兩個神蹟之後,因此普遍認為他在此處記載的神蹟是在他們被基督呼召之後的一段時間才發生的。 但他們所提出的理由,份量很輕:因為福音書作者在撰寫敘述時,並未遵守固定而明確的日期順序。結果是,他們不顧時間順序,只滿足於以概括的方式呈現基督生平中的主要事件。他們無疑注意到了年份,以便讓讀者清楚,基督在三年期間是如何工作的,從他傳道開始直到他去世。但是,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的奇蹟卻自由地交織在一起:這將在許多例子中更清楚地顯現出來。


三位福音傳道者所記載的是同一段歷史,這可以通過許多論證來證明:但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足以讓任何不爭論的讀者滿意的論證。這三位都同意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被立為使徒。如果他們之前已經蒙召,那麼他們就是背道者,他們背棄了他們的主,輕視了他們的呼召,回到了他們以前的職業。路加與其他兩位之間唯一的區別是,他獨自記載了其他兩位所省略的奇蹟。但福音傳道者們輕描淡寫地觸及事件的一部分,而省略許多細節,這並非不尋常。因此,說一個奇蹟由一位記載,而其他兩位卻忽略了,這並沒有什麼荒謬之處。我們必須記住約翰所說的,在「耶穌所行的」無數奇蹟中(約翰福音 21:25),只選取了一部分,足以證明他的神聖能力,並堅固我們對他的信心。因此,如果馬太和馬可對四位使徒的呼召輕描淡寫,而路加更充分地解釋了其緣由,這就不足為奇了。


路加福音 5:1。他站在湖邊。馬太和馬可按照他們語言的慣例,稱之為加利利海。這個湖在古希伯來人中的專有名詞是 כנרת (Chinnereth); 但當語言腐化時,這個詞變成了 Gennesaret。世俗作家稱之為 Gennesar;而靠近加利利的那一部分,他們稱之為加利利海。靠近提比哩亞的岸邊,則以該城命名。它的寬度和位置將在另一個地方更恰當地討論。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裡所記載的事實。


路加說,基督上了一艘屬於彼得的船,並從岸邊退開一段適中的距離,以便他能更方便地向從各地湧來聽他講道的群眾講話;並且,在履行了教導的職責後,他通過一個奇蹟展示了他神聖能力的證明。漁夫們在許多場合撒網,卻收穫甚微,這確實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情:而他們所有的徒勞努力,後來都被一次成功的捕撈所彌補。但這件事證明是一個奇蹟,因為他們整夜都沒有捕到任何東西(然而,這更適合捕魚),而突然間,大量的魚被聚集到他們的網中,足以裝滿船隻。因此,彼得和他的同伴們很容易得出結論,如此遠超尋常數量的捕獲並非偶然,而是神聖的干預賜予他們的。


路加福音 5:5。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彼得稱他為夫子的原因無疑是,他知道基督習慣於履行教師的職責,並對他懷有敬畏之心。但他尚未取得足以被列為門徒的進步:因為我們對基督的看法,除非我們以信心的順服接受他的教義,並知道他對我們的要求,否則並不能給予他足夠的榮譽。他對福音的價值只有微薄的認識——如果有的話;但他對基督的尊重表現在,當他因徒勞的勞動而疲憊不堪時,他重新開始了他已經徒勞嘗試過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他高度尊重基督,並對他的權威懷有最高的敬意。但對基督單一命令的特殊信心,並不會使彼得成為一個基督徒,"""或賜予他神兒子的地位,如果他沒有從這最初的順服行為,被引導至完全的順從。但是,彼得如此輕易地順從了基督的命令,儘管他當時還不知道基督是先知或神的兒子,因此,如果我們稱他為我們的主、君王和審判者(以賽亞書 33:22),卻不願動一根手指去履行我們的職責,而我們已經十次領受了他的命令,那麼我們可恥的行為就無可辯解了。


路加福音 5:6. 他們圈住了一大群魚。這個神蹟的目的無疑是為了彰顯基督的神性,從而引導彼得和其他人成為他的門徒。但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中得出一個普遍的教訓,那就是當我們在基督的權柄和引導下工作時,我們沒有理由擔心我們的勞動不會得到神的祝福和可喜的成功。魚的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船隻都快沉了,旁觀者的心靈因此被激發出驚嘆:因為這必定是基督藉著這個神蹟所彰顯的神聖榮耀,才使他的權柄得到完全的承認。


路加福音 5:8. 主啊,離開我吧。儘管人們熱切地尋求神的同在,然而,一旦神顯現,他們就必須被恐懼所震懾,幾乎因恐懼和驚慌而失去生命,直到他施予安慰。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熱切地呼求神,因為他們無法避免感覺到,當他不在他們身邊時,他們是悲慘的:另一方面,他的同在是令人震驚的,因為他們開始感覺到自己一無所有,並被巨大的邪惡所壓倒。彼得就是這樣,他在神蹟中敬畏基督,卻又被他的威嚴所震懾,以至於他盡其所能地避免他的同在。這不僅僅是彼得的情況:因為我們從上下文得知,驚訝已經壓倒了所有與他在一起的人。因此我們看到,所有人在神的同在下顫抖是自然的。這對我們有益,可以謙卑我們內心可能存在的任何愚蠢的自信或驕傲,只要隨後立即有撫慰人心的安慰。於是基督以溫和友善的回答來緩解彼得的心情,對他說:不要害怕。基督就是這樣將他自己的人民沉入墳墓,以便日後將他們復活。


路加福音 5:10. 因為以後你要得人如得魚。馬太福音的記載是:「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馬可福音的記載是:「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如得魚的人」。它們教導我們,彼得和其他三個人不僅被基督召集為他的門徒,而且被立為使徒,或者至少是為了使徒職分而被揀選。因此,這裡所描述的並不僅僅是普遍的信仰呼召,而是對特定職分的特殊呼召。我承認,教導的職責尚未賦予他們;但基督接納他們進入他的家庭,是為了預備他們成為教師。 這應當仔細權衡;因為並非所有人都被命令離開父母和以前的職業,並按字面意義341跟隨基督。有些人,主滿足於讓他們在他的羊群和教會中,而他則為其他人分配他們自己的職位。那些從他那裡領受了公職的人應當知道,他們被要求做的比普通人更多。對於其他人,我們的主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但他將這四個門徒從他們賴以維生的工作中抽離出來,以便在更崇高的職位上運用他們的勞動。


基督揀選了粗魯的工匠——那些不僅缺乏學識,而且能力較差的人,以便他可以藉著他聖靈的能力訓練,或者說更新他們,使他們超越世上所有的智者。他打算以這種方式謙卑,肉體的驕傲,並在他們身上呈現出屬靈恩典的顯著例子,這樣我們就可以學會從天上祈求信仰之光,因為我們知道它不能靠我們自己的努力獲得。再者,雖然他選擇了未受教育和無知的人,但他並沒有讓他們處於那種狀態;因此,他所做的,我們不應視為榜樣,好像我們現在要按立牧師,然後再訓練他們履行職責。我們知道他藉著保羅的口為我們規定的規則,除非他們「善於教導」,否則不應召喚他們(提摩太前書 3:2)。當我們的主選擇這類人時,並不是因為他偏愛無知勝過學問,像某些狂熱分子一樣,他們樂於自己的無知,並幻想他們越是憎恨文學,就越接近使徒。他起初無疑是決心選擇卑微的人,以謙卑那些認為天堂不向未受教育者開放的人的驕傲;但他後來將保羅作為他們的同伴,保羅從小就受過精心教育。


至於「得人漁夫」這個比喻的意義,沒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探究。然而,由於它是從當前的事件中引申出來的,基督在談到傳福音時所做的捕魚比喻是恰當的:因為人們在世上迷失和徘徊,如同在大而動盪的海洋中,直到他們被福音聚集。傳道者約翰所記載的歷史(1:37-42)與此不同:因為安得烈,約翰的門徒之一,被約翰交給基督,後來又帶了他的兄弟一起來。那時,他們接受他為他們的老師,但後來被提升到更高的地位。


馬太福音 4:22。他們立刻離開了船。這裡首先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基督聲音的力量。這並不是說他的聲音單獨就能對人心產生如此強大的影響:而是那些主樂意引導和吸引到他自己身邊的人,他的靈在他們內心說話,使他們能夠順從他的聲音。其次是,對他門徒的順從和樂意服從的讚揚,他們將基督的呼召置於所有世俗事務之上。聖言的僕人尤其應該以此為榜樣,放下所有其他事務,並毫無保留地獻身於他們被任命的教會。


馬太福音 4:23。耶穌走遍加利利全境。馬太在另一個地方(9:35)再次作了同樣的陳述。但是,儘管基督不斷地施行幾乎無數的神蹟,我們不應該認為它們再次被提及,兩三次,以一般的方式,是奇怪的。在馬太的話語中,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基督從未停留在一個地方,而是到處撒播福音的種子。再次,馬太稱之為天國的福音,藉此神的國度在人中間建立,以拯救他們。真正的永恆幸福因此與今生的繁榮和喜樂區分開來。


當馬太說基督醫治了各種疾病時,意思是說他醫治了各種疾病。我們知道,並非所有患病的人都得到了醫治;但是,沒有任何一類疾病,曾經呈現在他面前,而他沒有醫治的。列舉了特定種類的疾病,基督在其中顯現了他的能力。被鬼附的(διαμονιζομένοι)在聖經中不是指所有被魔鬼折磨的人,而是指那些因神的秘密報應而被交給撒旦的人,以至於撒旦佔據了他們的思想和身體感官。月經病患者(σεληνιαζομένοι)是指那些疾病強度增加或減少的人,根據月亮的盈虧,例如那些患有癲癇症或類似疾病的人。我們知道,這類疾病無法透過自然方式治癒,因此,當基督奇蹟般地治癒他們時,他證明了自己的神性。

馬太福音 4:18-25; 馬可福音 1:16-20; 路加福音 5:1-11 馬太福音 4:18-25; 馬可福音 1:16-20; 路加福音 5:1-11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0,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