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4:16-22
16.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他照著自己的習慣進入會堂,站起來要讀經。 17.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卷遞給他,他打開書卷,找到一處寫著: 18.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膏立了我,差遣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醫治傷心的人, 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使受壓制的人得自由, 19. 宣告主悅納的禧年。」 20. 耶穌合上書卷,交還給會堂的執事,就坐下。會堂裡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 21. 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段經文已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22. 眾人都為他作見證,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
16. 耶穌來到拿撒勒 福音書作者們非常仔細地展示了基督如何透過何種證據為人所知,路加在此記載了一個顯著的例子。透過解釋以賽亞書中的一段經文,並將其應用於當時所需的教導,他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照著自己的習慣進入會堂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他不僅在開闊的街道和公路上向人們講道,而且只要有機會,他都會遵守教會的常規。我們也看到,儘管猶太人已經非常墮落,儘管一切都處於混亂狀態,教會的狀況也已悲慘地腐敗,但仍有一件好事:他們公開閱讀聖經,並藉此教導和勸誡人們。
由此也顯明,守安息日的真正合法方法是什麼。當上帝命令他的子民在那一天停止工作時,並不是要他們沉溺於懶惰的休息,而是相反地,要他們操練自己默想他的作為。現在,人的心靈天生對默想他的作為是盲目的,因此必須由聖經的法則引導。儘管保羅將安息日列入律法影子的列舉中(歌羅西書 2:16),但在這方面,我們遵守安息日的方式與猶太人相同:人們必須聚集起來聽道、公開禱告以及進行其他宗教活動。正是為此目的,猶太安息日被主日取代。
現在,如果我們比較一下日期,這段經文足以清楚證明,我們這個時代教皇等級制度的腐敗,比在亞拿和該亞法大祭司職位下猶太人中間存在的腐敗更令人震驚和可憎。因為當時盛行的聖經閱讀,不僅在教皇統治下已經過時,而且被火與劍從教會中驅逐出去;唯一的例外是,他們認為合適的部分,會用一種不為人知的語言吟唱。基督站起來讀經,不僅是為了讓他的聲音更容易被聽到,也是為了表示敬意:因為聖經的莊嚴值得其解釋者表明,他們以謙遜和敬畏的態度來處理它。
17. 他找到那段經文 毫無疑問,基督是刻意選擇這段經文的。有些人認為這是上帝賜給他的;322 但由於他有選擇的自由,我選擇說,他憑著自己的判斷,選擇了這段經文而不是其他經文。以賽亞在那裡預言,在巴比倫被擄之後,仍會有上帝恩典的見證人,他們將把人民從毀滅和死亡的黑暗中聚集起來,並以屬靈的力量恢復被如此多災難淹沒的教會。但由於這種救贖將只以基督的名義和權柄宣揚,他使用單數,並以基督的名義說話,以便更有力地喚醒敬虔之人的心,使其產生堅定的信心。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所敘述的內容,有兩個原因,是專屬於基督的:首先,因為他獨自被賦予了聖靈的豐滿(約翰福音 3:34),成為我們與上帝和好的見證人和使者;(因此,保羅(以弗所書 2:17)將所有福音事工都歸於他,即他「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這些遠處的人,也給那些近處的人」);其次,因為他獨自憑藉聖靈的能力,成就並賜予這裡所應許的一切益處。
18. 主的靈在我身上 這些話告訴我們,無論是基督本人還是他的僕人,他都不是憑藉人的權柄或以私人身份行事,而是由上帝差遣來恢復他教會的救恩。他不做任何出於人的建議或勸告的事,而是凡事都憑藉上帝聖靈的引導;他如此宣告,是為了讓敬虔之人的信心建立在上帝的權柄和能力之上。下一句,「因為他膏了我」,是作為解釋而補充的。許多人虛假地誇耀他們擁有上帝的靈,而他們卻缺乏他的恩賜:但基督藉著膏抹,作為其果效,證明他被賦予了上帝的靈。然後他說明了聖靈的恩典賜予他的目的。那是為了他可以向窮人傳福音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那些被上帝差遣去傳福音的人,事先都具備了必要的恩賜,使他們有資格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因此,在神聖呼召的藉口下,完全不適合履行職務的人卻自稱是牧師,這是非常荒謬的。我們在教皇制中就有一個例子,那裡的戴著主教冠的主教,比許多驢子還要無知,卻驕傲而公開地吹噓,他們是基督的代表,是教會唯一合法的教長。我們被明確告知,主膏抹他的僕人,因為福音的真實而有效的傳講,正如保羅所說,並不在於「用智慧委婉的言語」,而是在於聖靈屬天的能力。
向窮人 先知指出,在福音顯現之前教會的狀況將會如何,以及我們所有人沒有基督時的狀況。那些上帝應許恢復的人被稱為窮人、破碎的、被擄的、瞎眼的、受傷的。人民的身體被如此多的苦難壓迫,以至於這些描述適用於其每個成員。然而,有許多人在他們的貧困、失明、奴役和死亡中自欺欺人,或者對自己的狀況麻木不仁。結果是,很少有人準備接受這種恩典。
首先,我們在這裡學到傳福音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它給我們帶來什麼益處。我們完全被各種邪惡所淹沒:但在那裡,上帝用他賜生命的光來鼓勵我們,將我們從死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並使我們恢復完全的幸福。這在非同尋常的程度上推薦了福音,因為我們從中獲得了無價的益處。其次,我們看到誰被基督邀請,並成為所應許恩典的分享者。他們是那些各方面都悲慘,並且對救恩完全絕望的人。但另一方面,我們被提醒,我們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享受基督所賜的益處,除非我們在深刻認識到我們的困境下謙卑自己,並像飢餓的靈魂一樣,尋求他作為我們的拯救者:因為所有那些驕傲自大,不為自己的被擄而呻吟,也不為自己的盲目而感到不悅的人,"""對這預言充耳不聞,並輕蔑待之。
19. 傳揚主悅納的禧年 許多人認為先知在此處暗示禧年,我對此觀點沒有異議。但必須指出,他特意預料到一種疑慮,這種疑慮可能會在主遲遲不賜下所應許的救恩時,攪擾並動搖軟弱的心靈。因此,他使救贖的時間取決於神的旨意或美意。「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幫助了你。」保羅稱之為「日期滿足」(加拉太書 4:4),好讓信徒學習不要過度好奇,而是順服神的旨意,— 並且我們應當滿足於確信,救恩是在神看為好的時候,在基督裡顯現的。
20. 會堂裡所有人的眼睛 神觸動了他們的心,我毫不懷疑,帶著驚訝,這使他們更加專注,並促使他們在基督講話時傾聽。因為他們一定是被阻止在開始時反對這篇講論,或在中間打斷它,儘管他們已經足夠傾向於輕蔑基督,正如我們將看到的。
21. 今天應驗了 基督不僅用幾句話肯定,而且透過事實證明,現在是神願意恢復祂被毀壞的教會的時候了。他講論的目的是,向聽眾清楚地闡釋預言:正如解經者在將經文應用於他們所面對的人的情況時,以適當和有序的方式處理經文。他說這是在他們的耳中應驗,而不是在他們的眼中,因為如果教義沒有佔據首要地位,單憑事實的景象價值不大。
22. 眾人都為他作證 路加在此處首先吸引我們注意,基督口中所散發出的真正神聖恩典;然後生動地描繪了人類的忘恩負義。他使用希伯來語的慣用語,稱之為恩典的講論,— 也就是說,這些講論彰顯了聖靈的能力和恩典。拿撒勒的居民因此被迫承認並敬佩在基督裡說話的神;然而他們卻自願拒絕將應得的榮耀歸給基督的天道。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他們非但沒有將此情況視為榮耀神的額外理由,反而將其作為反對的藉口,並惡意地將其作為絆腳石,以便為拒絕約瑟兒子所說的話找到一些貌似合理的藉口。因此,我們每天都看到許多人,儘管他們確信所聽見的是神的話語,卻抓住微不足道的藉口拒絕順從。當然,我們之所以沒有像應有的那樣被福音的能力所感動,唯一的原因是,我們自己設置了障礙,而且我們的惡意熄滅了那光,我們不願承認它的能力。
路加福音 4:23-30
23.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向我說這比喻: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我們聽說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一切事,也當在你家鄉行吧。」24. 耶穌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是受歡迎的。」25.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在以利亞的日子,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那時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26. 以利亞並沒有奉差遣往她們中間任何一人那裡去,只奉差遣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裡去。27. 在以利沙先知的時代,以色列中有許多痲瘋病人,但除了敘利亞人乃縵以外,沒有一個得潔淨的。28. 眾人在會堂裡聽見這話,都怒氣填胸,29. 就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他們城所建的山崖,要把他推下去。330. 他卻從他們中間穿過去,走了。
23. 醫生,醫治你自己吧。從基督的話語中,可以輕易推斷出他受到拿撒勒居民的輕蔑:因為他公開說出他知道存在於他們心中的想法。他後來將他拒絕在他們中間行神蹟的責任歸咎於他們,並指責他們惡意不尊重神的先知。他預料到的反對意見是:「如果他的同鄉輕視他,這不足為奇,因為他不像對待其他地方那樣,透過行神蹟來尊榮自己的家鄉;因此,如果他的同鄉,他對待他們比對待所有其他人更不尊重,結果卻拒絕他,這只是一種公正的報復。」這就是俗語「醫生應該從自己和與他直接相關的人開始,然後才展示他醫治他人的技能」的含義。反對意見的重點是,基督行為不當,不尊重自己的家鄉,卻透過他的神蹟使加利利的其他城市聞名。拿撒勒的居民認為這是他們反過來拒絕他的合理藉口。
24. 我實在告訴你們。他責備他們阻礙他在他們中間發揮能力,像他在其他地方一樣行神蹟:因為人的不信阻礙了神,並阻止他按照人們所希望的為他們的救恩而工作(馬太福音 13:58;馬可福音 6:5)。基督無法在他們中間行任何神蹟,因為「他們不信他」(約翰福音 12:37)。這並不是說人有能力束縛神的手,而是說他將他的工作的益處從那些因不信而變得不配的人那裡收回。基督所給的答案是:「如果你們希望分享神蹟,為什麼你們不給神留地步呢?或者更確切地說,為什麼你們傲慢地拒絕他的能力的僕人呢?因此,當我經過你們,並優先選擇其他地方,透過神蹟證明我是神的彌賽亞,被任命來復興教會時,你們就得到了對你們輕蔑的公正報應。」
的確,當神樂意讓他的兒子在他們的城市長大時,這樣一個從小就在他們中間的人卻受到輕視,這是一種不可容忍的忘恩負義。因此,他公正地收回他的手,以免它受到那些邪惡輕視者的嘲笑。從中我們學到主對他的話語的重視,當他為了懲罰對它的輕蔑,從我們中間奪走那些作為他同在的見證的恩惠時。關於那句話,「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是受歡迎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在約翰福音中記載的同一句話的解釋:「先知在自己家鄉沒有尊榮」(約翰福音 4:44)。
25.有許多寡婦。在他們將自己被剝奪神蹟的責任歸咎於自己之後,他舉出兩個例子來證明,如果上帝偏愛外邦人而非本地居民,他們不應覺得奇怪,而且他們不應因他順從上帝的呼召而責怪他,就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以前所做的那樣。他間接地暗示了他們的虛榮和自負,因為他是在他們中間長大的,所以他們對他懷有厭惡。當三年半的大饑荒發生時,以色列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命去救濟她們的食物匱乏,而是被差遣到一個屬於外邦國家西頓的婦人那裡(列王紀上 17:9)。同樣地,以利沙沒有醫治他本國的任何麻瘋病人,但他醫治了敘利亞人乃縵(列王紀下 5:10)。
儘管他的責備對拿撒勒的居民造成了特別嚴厲的打擊,但他卻指責整個民族忘恩負義,因為長期以來,他們幾乎所有人都對主表現出更可恥的蔑視,這與他越接近他們成正比。因為,一個外邦婦人被上帝偏愛於所有以色列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不是因為先知被他們拒絕,被迫在異教之地尋求庇護嗎?上帝為什麼選擇讓敘利亞人乃縵被以利沙醫治呢?難道不是為了羞辱以色列民族嗎?因此,其意義是,現在發生的事情與過去一樣,當上帝將他的能力遠遠地傳播給外邦人時,是因為他被本地居民拒絕了。
同時,基督暗示,儘管他被他的同胞輕視,但他的榮耀絲毫未減:因為上帝仍然能夠,令他們羞愧和困惑地,尊榮和高舉他的兒子,就像他以前在列國中尊榮他的先知一樣。這樣,當我們看到主降雨,不僅在他喜歡的地方和時間,而且在遙遠的角落,卻忽略了他選擇作為居所的國家時,肉體中愚蠢的誇耀就被抑制了。因此,也可以得出普遍的教義,即我們無權在上帝分配他的恩惠時為他規定任何規則,以阻止他拒絕那些地位最高的人,並將榮譽賜予最低微和最卑賤的人;而且當他完全顛覆了我們認為合理的秩序時,我們也無權反對他。毫無疑問,我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以色列和外邦國家之間的對比:但我們仍然應該堅持,沒有人是因自己的卓越而被選中,而是出於上帝奇妙的旨意,其高深莫測,儘管原因可能對我們隱藏,但我們有義務承認和崇拜。
28. 充滿了憤怒。他們意識到基督所舉的兩個例子,其目的是要表明上帝的恩典將從他們身上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因此他們認為他所說的話是對他們的侮辱。但是,他們的良心非但沒有被刺痛,也沒有尋求通過改正來補救他們的惡行,反而被激怒了。因此,不敬虔的人不僅頑固地抵制上帝的審判,而且對他的僕人施加殘酷。由此可見,從上帝的靈而來的責備是多麼有力:因為那些願意逃避責備的人, 他們的心被憤怒所點燃。再者,當我們看到人的心如此惡毒,以至於每當他們受到某種程度的粗暴對待時,他們就會對上帝發狂,我們就應該祈求溫柔的靈(加拉太書 5:23),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同樣的狂怒驅使,捲入如此毀滅性的戰爭。
30. 但他從他們中間穿過。當路加說,耶穌從人群中間穿過時,"""於是從他們手中逃脫了,他指的是上帝藉著非凡的神蹟,將他從即將到來的死亡中拯救出來。這個例子教導我們,儘管我們的敵人可能得逞到如此地步,以至於我們的生命似乎任由他們擺佈,然而上帝的力量將永遠是勝利的,以保護我們,只要他樂意將我們留在世上,無論是藉著束縛他們的手,還是蒙蔽他們的眼睛,抑或是麻痺他們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