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4:12, 17; 馬可福音 1:14-15;路加福音 3:19-20; 4:14
馬太福音 4:12, 17
12. 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 就退到加利利去。
17. 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馬可福音 1:14-15
14.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傳神的福音,15. 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路加福音 3:19-20
19. 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行的一切惡事,受了約翰的責備,20. 又添上這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裡。
路加福音 4:14-15
14. 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四方。15. 他在各會堂裡教訓人,眾人都稱讚他。
路加福音 3:19. 只是分封的王希律。只有路加解釋了希律將約翰下監的原因:儘管我們隨後會在馬太福音 14:3 和馬可福音 6:17 中發現提及。約瑟夫說(《猶太古史》18, v. 2),希律因懼怕民眾暴動和政權更迭,將約翰囚禁在馬切魯斯城堡(因為他懼怕約翰的影響力); 並且希羅底嫁的不是撒羅米的丈夫腓力,而是另一個希律。但由於他在這件事上的記憶似乎有誤,而且他還在不恰當的地方提到了腓力的死,所以歷史的真相將從福音書作者那裡更確切地獲得,我們必須依據他們的見證。 眾所周知,希律雖然娶了阿拉伯王亞哩達的女兒,卻愛上了他的姪女希羅底,並用詭計將她帶走。這種傷害很可能沒有被他的兄弟腓力報復,約瑟夫也為腓力作證,說他是一個溫和善良的人(18:4:6)。
這段歷史清楚地表明,忠實而誠實的真理傳道者會得到怎樣的獎賞,特別是當他們責備惡行時:因為百人中幾乎沒有一人能忍受責備,如果責備稍嚴厲,他們就會勃然大怒。如果這種驕傲在一些普通人身上表現出來,我們就沒有理由奇怪,對責備者的殘酷在暴君身上會呈現出更醜惡的形式, 他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歸入普通人之中。我們在約翰身上看到了一個光輝的榜樣,那就是所有虔誠的教師都應該具備的道德勇氣,不要猶豫去招惹權貴的憤怒,只要有必要:因為那看人情面的人,並沒有誠實地事奉神。當路加說,他把這事加在他所行的一切惡事上時,他的意思是,希律的惡意已經變得絕望,達到了極點,當罪人被補救措施激怒,不僅拒絕改正,反而報復他的勸告者,好像他是他的敵人一樣。
馬太福音 4:12. 耶穌聽見。這些話似乎與福音書作者約翰的敘述相矛盾,約翰宣稱約翰和基督同時履行了公開教師的職責。但我們必須注意,我們的三位福音書作者對那段短暫的時間保持沉默,因為約翰的使命尚未完成,而且那使命旨在為接受基督的福音做準備。事實上,儘管基督在那段時間內履行了教師的職責,但他嚴格來說並沒有開始傳福音,直到他接替約翰。因此,三位福音書作者最恰當地承認並宣稱,約翰為基督預備門徒的時期屬於他的事工:因為這相當於,當黎明過去後,太陽升起了。值得注意的是路加所用的表達方式,即耶穌「滿有能力」而來,或藉著聖靈的能力進入加利利: 因為我們絕不能想像基督身上有任何屬世或屬人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的思想應當始終被祂屬天和神聖的能力所佔據,我們的感受也應當受其影響。
馬可福音 1:14. 傳揚神的國的福音。馬太福音似乎與其他兩卷書略有不同: 因為,在提到耶穌離開祂的家鄉拿撒勒,前往迦百農之後,他說: 從那時候起,耶穌就開始傳道了。路加福音和馬可福音則記載,祂在自己的家鄉公開教導。但解決辦法很簡單;因為馬太所用的詞「ἀπὸ τότε」,從那時候起,應當被視為不是指緊接在前的內容,而是指敘述的整個過程。因此,基督在抵達加利利時,就開始履行祂的職責。馬太所給出的教義摘要與我們最近所見約翰所教導的內容完全相同: 因為它包含兩部分——悔改,以及恩典和救贖的宣告。祂勸勉猶太人悔改,因為神的國近了: 也就是說,因為神承諾要治理祂的子民,這才是真實而完美的幸福。馬可福音的措辭略有不同,「神的國近了: 你們當悔改,信福音。」但其意義是相同的: 因為,在首先談到神國在猶太人中間的復興之後,祂勸勉他們悔改和相信。
但可能會有人問,既然悔改依賴於福音,為什麼馬可將它與福音的教義分開呢?可以提出兩個原因。神有時呼召我們悔改,這時所指的不過是我們應當改善我們的生活。祂隨後指出,歸正和「新生命的樣式」(羅馬書 6:4)是神的恩賜。這是為了告訴我們,不僅我們的職責被吩咐給我們,而且順服的恩典和能力也同時被提供。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理解約翰關於悔改的傳道,其意義將是:「主命令你們歸向祂;但由於你們無法憑自己的努力完成,祂應許賜下重生的聖靈,因此你們必須憑信心領受這恩典。」同時,祂吩咐人們對福音所懷的信心,絕不應僅限於更新的恩賜,而主要與罪的赦免有關。因為約翰將悔改與信心聯繫起來,因為神以這樣的方式使我們與祂和好,使我們以聖潔和公義事奉祂為父。
此外,說相信福音與接受白白的義是同一件事,這並沒有什麼荒謬之處: 因為信心與罪得赦免之間的特殊關係,在聖經中經常被提及;例如,當它教導我們因信稱義時(羅馬書 5:1)。無論你選擇以這兩種方式中的哪一種來解釋這段經文,它仍然是一個既定的原則,即神向我們提供白白的救恩,以便我們歸向祂,並為義而活。因此,當祂應許我們憐憫時,祂呼召我們捨己。我們必須注意保羅給福音的稱謂,神的國: 因為從中我們得知,藉著福音的傳揚,神的國在人中間建立和堅固,而且神在人中間沒有其他方式掌權。因此,沒有福音的人的境況是多麼悲慘,這也是顯而易見的。
路加福音 4:15. 祂受眾人稱讚。路加記載此事,是為了明確告訴我們,從一開始,基督身上就閃耀著神聖的能力,甚至那些懷有惡意反對精神的人,也被迫加入讚美祂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