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林多前書 3

 



3:1 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

3:2 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還是不能。

3:3 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紛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

3:4 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


1. 我,弟兄們 他開始將他所說的關於屬肉體之人的話應用到哥林多人自己身上,讓他們明白這是他們自己的過錯——十字架的教義對他們來說並沒有更多的魅力。很可能,在像他們那樣的商業頭腦中,仍然存在著過多的自信和傲慢,以至於他們費了很大的周折和困難才接受福音的簡樸。因此,他們輕視使徒和他講道的屬神功效,更願意聽那些雖然缺乏聖靈卻狡猾而華麗的教師。145 因此,為了更好地打擊他們的傲慢,他宣稱他們屬於那些被肉體感官麻痺,不準備接受神屬靈智慧的人。他確實透過稱他們為弟兄來軟化他責備的嚴厲,但同時他也明確地將其作為對他們的責備提出,即他們的思想被肉體的黑暗窒息到如此程度,以至於阻礙了他在他們中間的講道。那麼,當他們甚至還不適合和準備好聆聽時,他們必須擁有怎樣的健全判斷力呢!然而,他並不是說他們完全是屬肉體的,以至於沒有一絲神的靈——而是說他們仍然有太多屬肉體的感官,以至於肉體勝過聖靈,並且彷彿淹沒了聖靈的光。因此,儘管他們並非完全缺乏恩典,但由於他們肉體多於聖靈,所以他們被稱為屬肉體的。這從他隨後立即補充的話中可以充分看出——他們是基督裡的嬰孩;因為如果他們沒有被生,他們就不會是嬰孩,而那生是來自神的靈。


基督裡的嬰孩 這個詞有時被用作褒義,就像彼得所說的,他勸我們像初生的嬰孩一樣(彼得前書 2:2),以及基督所說的:

你們若不變成像這些小孩子一樣,就不能進神的國(路加福音 18:17)。

然而,在這裡,它被用作貶義,指的是理解力。因為我們在惡意上必須是孩子,但在理解力上卻不是,正如他後來在哥林多前書 14:20 中所說的——這種區別消除了所有關於意義的疑慮。以弗所書 4:14 中也有與此相應的經文。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被一切教訓之風吹動,飄來飄去,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反倒在愛中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2. 我給你們奶喝 在這裡有人問,保羅是否為了適應聽眾的多樣性而改變了基督。我回答說,這指的是他教導的方式和形式,而不是教義的實質。因為基督既是嬰孩的奶,也是成年人的乾糧(希伯來書 5:13, 14),同樣的福音真理被傳給兩者,但要適應他們的能力。因此,一個有智慧的教師的職責是適應他所教導的人的能力,這樣在處理軟弱和無知的人時,他從基本原則開始,並且不超越他們能夠理解的範圍(馬可福音 4:33),總之,他一點一點地傳授他的教導,147 以免如果傾倒得太多,就會溢出來。同時,這些基本原則將包含所有需要知道的東西,就像傳授給更強壯的人的更進階課程一樣。關於這一點,請閱讀奧古斯丁關於約翰福音的第 98 篇講道。這有助於駁斥一些人的華麗藉口,他們出於對危險的恐懼,只是含糊不清地說出一些福音,148 卻假裝有保羅在這裡的榜樣。同時,他們將基督呈現得如此遙遠,並且被遮蓋著,"""此外,他們有如此多的偽裝,以至於他們不斷地讓追隨者處於毀滅性的無知之中。我不會說他們混雜了許多腐敗,他們呈現基督不僅僅是半個,而是被撕裂成碎片,149他們不僅隱藏了如此嚴重的偶像崇拜,而且還以自己的榜樣來證實它,而且,如果他們說了什麼好的,立刻用無數的謊言來玷污它。他們與保羅是多麼不同,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牛奶是營養而不是毒藥,而且是適合和有用的營養,可以養育孩子直到他們更進一步。

因為你們還不能承受。為了不讓他們過於自滿於自己的洞察力,他首先告訴他們他在他們中間最初發現了什麼,然後補充說,更為嚴厲的是,同樣的錯誤至今仍然存在於他們中間。因為他們至少在穿上基督時,應該脫去肉體;因此我們看到保羅抱怨他的教義本應取得的成功受到了阻礙。因為如果聽者不因其遲鈍而造成延遲,那麼一個好老師的職責就是不斷地向上提升,150直到達到完美。

3. 因為你們仍然是屬肉體的。只要肉體,也就是說,天然的敗壞,在一個人身上佔據主導地位,它就完全佔據了人的思想,以至於上帝的智慧無法進入。因此,如果我們想在主的學校中取得進步,我們首先必須放棄自己的判斷和自己的意志。現在,儘管在哥林多人中間發出了一些敬虔的火花,但它們卻被窒息而壓制住了。151

因為在你們中間有。證據來自於結果;因為嫉妒、紛爭和分裂是肉體的果實,無論在哪裡看到它們,都可以確定根源就在那裡,而且很強勁。這些邪惡在哥林多人中間盛行;因此他從這一點證明他們是屬肉體的。他也在加拉太書5:25中使用了同樣的論點:如果你們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因為當他們渴望被視為屬靈的時候,他呼籲他們看他們的行為,他們藉此否認了他們口中所宣稱的(提多書1:16)。然而,請注意保羅在這裡所採取的優雅安排:因為從嫉妒中產生爭競,而這些爭競一旦被點燃,就會爆發成致命的宗派:但所有這些邪惡的根源是野心。

行事為人。由此可見,「肉體」一詞不僅限於低級慾望,如詭辯家所聲稱的,他們稱之為感官的所在地,而是用來描述人的整個本性。因為那些遵循自然引導的人,不受上帝的靈引導。根據使徒的定義,這些人是屬肉體的,所以肉體和人的自然性情是完全同義的,因此他要求我們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5:17)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

4. 因為有人說。他現在指明了爭論的具體種類,152他藉由扮演哥林多人的角色來做到這一點,這樣他的描述會更有力——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特定老師為榮,好像基督不是所有人的唯一老師一樣(馬太福音23:8)。現在,在這種野心仍然盛行的地方,福音幾乎沒有成功。然而,你不要理解為他們公開明確地說了這些話,而是使徒責備了他們所沉溺的那些墮落的性情。同時,很可能,由於源於野心的偏愛通常伴隨著空洞的言談,153他們公開地用言語表達了他們思想的荒謬偏見,用華麗的詞藻將他們的老師捧上天,同時又輕視保羅和像他這樣的人。"""


3:5 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

3:6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

3:7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

3:8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3:9 因為我們是與 神同工的;你們是 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5. 保羅是誰呢?他在此開始論述應當如何看待傳道人,以及主為何將他們分別出來。他提及自己和亞波羅而非他人,是為了避免任何嫉妒的嫌疑。156 他說:「所有傳道人被任命,不就是為了藉著他們的講道帶領你們歸信嗎?」保羅由此推斷,任何人都不應被誇耀,因為信仰除了在基督裡,不容許任何誇耀。因此,那些過度頌揚人的人,反而剝奪了他們真正的尊嚴。因為他們所有人的主要特點是,他們是信仰的傳道人,換句話說,他們是為基督而非為自己贏得門徒。現在,儘管他這樣做似乎貶低了傳道人的尊嚴,但他並沒有將其置於不應有的低位。因為當他說我們是藉著他們的服事領受信仰時,他已經說了很多。不僅如此,外在教義的功效在此受到非凡的讚揚,因為它被視為聖靈的工具;當上帝被說成是使用他們作為祂的僕人,來分發信仰這無價之寶時,牧師們也獲得了非同尋常的尊榮。


正如主賜給每個人。在保羅使用的希臘文中,比較詞ὡς(as)放在ἑκαστῳ(to every man)之後;但順序顛倒了。157 因此,為了使意義更清晰,我將其譯為「Sicut unicuique」(正如賜給每個人),而不是「Unicuique sicut」(賜給每個人正如)。然而,在某些手稿中,連接詞και(and)缺失,並且所有內容都連在一起,如下:你們藉著他們相信的傳道人,正如主賜給每個人。如果我們這樣讀,後面的子句將被添加以解釋前面的子句——這樣保羅就解釋了他所說的「傳道人」是什麼意思:「那些是傳道人,上帝使用他們的服事,並非他們能憑自己的努力做任何事,而是在他們被祂的手引導的範圍內,作為工具。」然而,我所給出的翻譯,在我看來是更正確的。如果我們採用它,陳述將更完整,因為它將由兩個子句組成,如下。首先,那些是傳道人,他們將自己的服事奉獻給基督,使你們可以相信祂:此外,他們沒有什麼可以自豪的,因為他們自己什麼也做不了,除了藉著上帝的恩賜,他們沒有能力做任何事,並且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尺度——這表明,每個人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於他人。總之,他將他們所有人都像藉著相互的紐帶一樣聯合起來,因為他們需要彼此的幫助。


6.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他藉著一個比喻更清楚地闡明瞭那種事奉的性質,其中最恰當地描繪了道和講道的作用。為了使土地結出果實,需要耕耘、播種和其他耕作方式;但即使這一切都已仔細完成,如果主不從天上賜下生長,藉著陽光的出現,更藉著祂奇妙而隱秘的影響,農夫的勞動將毫無益處。因此,儘管農夫的勤奮並非徒勞,他撒下的種子也並非無用,但只有藉著上帝的祝福,它們才能興旺,因為有什麼比種子腐爛後再次發芽更奇妙的呢!同樣,主的道是本質上多產的種子:傳道人就像農夫,他們耕耘和播種。然後是其他的幫助,例如灌溉。傳道人也扮演著相應的角色,當他們將種子撒入地裡後,他們盡其所能地幫助土地,直到它結出所懷的果實:但至於使他們的勞動真正產生果效,那是神恩的奇蹟——而不是人類工業的成果。


然而,在這段經文中,請注意傳講聖言是多麼必要,以及持續傳講聖言是多麼必要。158 毫無疑問,上帝要使大地豐收,無需人類的辛勤耕耘,使其自然結出果實,這與透過人類的辛勤勞動、汗水和悲傷,來引出或不如說壓榨出159 大地的收成一樣容易;但既然主已如此命定(哥林多前書 9:14),人應當勞動,而大地也應當回報他的耕耘,那麼我們就應當照此行事。同樣地,上帝完全有能力,如果祂願意,無需人類的幫助,就能在人們睡著時產生信心;但祂卻另有安排,使信心是藉著聽道而產生。(羅馬書 10:17。)那麼,那些忽略這種方式,卻期望獲得信心的人,就像農夫一樣,丟棄犁頭,不顧播種;放棄所有農作,張開嘴巴,期望食物從天上掉下來。


至於持續性160,我們在此看到保羅所說的——如果種子沒有不斷地得到新的幫助而成長,那麼僅僅播種是不夠的。因此,那些已經接受種子的人,仍然需要澆灌,而且努力不能停止,直到完全成熟,換句話說,直到生命結束。因此,在哥林多接替保羅傳道職務的亞波羅,據說澆灌了保羅所播種的。


7. 栽種的算不得什麼。然而,從前面所說的來看,他們的勞動確實有些重要。因此,我們必須注意保羅為何如此貶低它;首先,應當注意的是,他習慣於以兩種不同的方式談論傳道人161,以及聖禮。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他將傳道人視為被主分別出來的人,首先是為了使靈魂重生,然後是為了將他們培養到永生,為了赦免罪惡(約翰福音 20:23),為了更新人的思想,為了建立基督的國度,並摧毀撒旦的國度。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不僅賦予傳道人栽種和澆灌的職責,而且還賦予他聖靈的功效,使他的勞動不致徒然。因此162,在另一段經文中,他稱自己為聖靈的執事,而不是字句的執事,因為他將主的道寫在人的心上。(哥林多後書 3:6。)


在其他情況下,他將傳道人視為僕人,而不是主人——是工具,而不是手;簡而言之,是人,而不是上帝。從這個角度來看,他除了勞動之外,什麼也沒有留下給他,而且,如果主不藉著他的靈使其有效,那麼這種勞動也是死的、無力的。原因是,當單純討論事工時,我們不僅要著眼於人,還要著眼於上帝,藉著聖靈的恩典在他裡面工作——這並不是說聖靈的恩典總是與人的話語綁定在一起,而是因為基督在他所設立的事工中發揮他的能力,以至於顯明這事工並非徒然設立。這樣,他並沒有奪走或減少屬於他自己的任何東西,以期將其轉移給人。因為他並沒有與傳道人分離163,相反地,他的能力在傳道人身上被宣告為有效。但是,由於我們有時,就我們的判斷力被敗壞而言,會不恰當地藉此過度讚揚人,我們需要區分以糾正這個錯誤,我們必須將主放在一邊,將傳道人放在另一邊,然後就會顯明,人本身是多麼貧乏,多麼完全缺乏功效。


因此,讓我們知道,"""在這段經文中,傳道人被比作主,而這種比較的原因是——人類在吝嗇地評價神的恩典時,卻過於慷慨地讚揚傳道人,並以這種方式奪走了屬於神的榮耀,意圖將其轉移給自己。同時,他始終保持著最恰當的分寸,因為當他說神使之生長時,他暗示著人類自身的努力並非毫無成果。聖禮的情況也是如此,我們將在其他地方看到。164 因此,儘管我們的天父不拒絕我們在耕耘祂的田地上的勞動,也不允許它毫無成果,但祂卻要它的成功完全依賴於祂的祝福,以便祂能獲得全部的讚美。因此,如果我們渴望在勞動、奮鬥、前進中取得任何進步,我們就必須知道,除非祂使我們的勞動、奮鬥和勤奮興旺,否則我們將一無所獲,以便我們能將自己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歸於祂的恩典。


8.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的。他從另一個角度進一步表明,哥林多人濫用他們教師的名字來維護自己的宗派和黨派,這是大錯特錯的,而這些教師同時卻是齊心協力,目標一致,絕不能被分離或撕裂,否則他們就無法履行職責。他說,他們是一體的;換句話說,他們是如此緊密相連,以至於他們的聯繫不允許任何分離,因為所有人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侍奉一位主,並從事相同的工作。因此,如果他們忠實地耕耘主的田地,他們就會保持合一;並且,通過相互交流,互相幫助——而不是讓他們的名字成為煽動爭鬥的旗幟。這裡有一段美好的經文,用來勸勉傳道人要和睦。然而,與此同時,他間接地責備那些野心勃勃的教師,他們通過製造爭端,表明他們不是基督的僕人,而是虛榮的奴隸——他們不是在栽種和澆灌,而是在拔除和焚燒。


各人要得自己的賞賜。這裡他表明了所有傳道人應該有的目標——不是為了博取大眾的掌聲,而是為了取悅主。他這樣做也是為了將那些被世俗榮耀沖昏頭腦、只顧自己的野心勃勃的教師召到神的審判台前;同時也告誡哥林多人,那些因優雅的表達和虛榮的炫耀而引發的空洞掌聲是毫無價值的。他同時在這些話語中展現了他良心的無畏,因為他敢於無所畏懼地展望神的審判。因為野心勃勃的人之所以向世人推薦自己,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將自己奉獻給神,也沒有將基督的天國擺在眼前。因此,一旦神顯現,那種愚蠢的尋求人喜悅的慾望就會消失。


9. 因為我們是神的同工。這是最好的論證。我們所從事的是主的工作,我們將我們的勞動奉獻給了祂:因此,既然祂是信實公義的,祂就不會讓我們失去賞賜。因此,那些仰望人或僅僅依賴他們的報酬的人是錯誤的。這裡對事工有著令人欽佩的讚揚——儘管神可以完全獨自完成這項工作,但祂卻呼召我們這些渺小的人類165,作為祂的同工,並使用我們作為工具。至於天主教徒對這句話的曲解,"""為支持他們的自由意志系統,這真是愚蠢至極,因為保羅在此表明的,並非人憑藉其自然能力所能成就的,而是主藉著他們,透過祂的恩典所成就的。至於有些人所作的解釋——保羅作為神的工人,是與他的同工,即其他教師,一同作工——在我看來是牽強附會的,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訴諸這種精微的解釋。因為這與使徒的意圖完美契合,即理解他的意思是:雖然建造神的殿或耕耘祂的葡萄園是神獨特的工作,但祂呼召僕人作同工,藉著他們,祂獨自作工;但同時,他們也以這種方式與祂一同勞動。至於工作的報酬,請參閱我的《基督教要義》166


神的耕地,神的建築。這些表達方式可以有兩種解釋。它們可以主動地理解為:「你們藉著人的勞動被栽種在主的田地裡,以至於我們天父自己才是真正的農夫,也是這栽種的作者。你們藉著人被建造起來,以至於祂自己才是真正的總建築師。167 或者,它可以被動地理解為:「在努力耕耘你們,並在你們中間撒播神的道並澆灌它時,我們並非為自己,或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而這樣做,而是將我們的服事獻給了主。在我們努力建造你們時,我們並非受我們自身利益的影響,而是為了你們成為神的栽種和建築。我更傾向於後一種解釋,因為我認為保羅在此意圖表達的觀點是,真正的僕人不是為自己勞動,而是為主勞動。因此,科林斯人將自己獻給人是極大的錯誤,168 而他們理應完全屬於神。首先,他稱他們為神的耕地,延續了之前所用的比喻,然後為了引入更廣泛的討論,他使用了另一個源自建築的比喻。169


3:10 我照 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聰明的工頭,立好了根基,有別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謹慎怎樣在上面建造。
3:11 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3:12 若有人用金、銀、寶石、草木、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
3:13 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
3:14 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
3:15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10. 作為一位智慧的總建築師 這是一個最恰當的比喻,我們很快就會看到,它在聖經中經常出現。然而,使徒在這裡以極大的信心和無畏宣告他的忠誠,因為這不僅需要反駁惡人的誹謗,還需要反駁哥林多人的驕傲,他們已經開始輕視他的教義。因此,他們越是貶低他,他就越是抬高自己,彷彿從一個高聳的講壇上說話,他宣告 171 他是他們中間上帝的第一位總建築師,奠定了基礎,並且他智慧地履行了那部分的職責,而其他人則應以同樣的方式繼續前進,按照基礎的規則來規範上層建築。讓我們注意,保羅說這些話首先是為了讚揚他的教義,他看到哥林多人輕視他的教義;其次是為了抑制那些因渴望出人頭地而影響新的教學方法的他人的傲慢。因此,他告誡他們不要在上帝的建築中輕率行事。他禁止他們做兩件事:他們不得冒險奠定另一個基礎,他們不得建造一個與基礎不符的上層建築。

按照恩典 他總是小心翼翼地不將屬於上帝的榮耀絲毫歸於自己,因為他將一切歸於上帝,除了他曾是一個工具之外,不為自己留下任何東西。然而,當他如此謙卑地順服上帝時,他間接地斥責了那些不顧一切地將上帝的恩典置於陰影之下,172 只要他們自己受到尊重的人的傲慢。他也暗示,在他們受人尊敬的空洞表演中,並沒有聖靈的恩典,而另一方面,他則以自己受神聖影響為由,洗清了輕蔑。173

11. 因為除了所立的根基,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這句話包含兩部分;首先,基督是教會唯一的根基;其次,哥林多人透過保羅的傳道,已經正確地建立在基督之上。因為他們必須被帶回基督獨自一人,因為他們的耳朵被對新奇的喜愛所搔癢。保羅被認可為主要的,可以說是基礎的總建築師,這也非同小可,他們不能背離他的教義,否則就是背棄基督自己。總之,教會必須完全建立在基督獨自一人之上,而保羅忠實地履行了這部分的職責,以至於在他的事奉中找不到任何不足之處。因此,無論誰在他之後來,都不能以其他方式憑著良心事奉主,或被視為基督的僕人,除非他們努力使他們的教義與他的教義相符,並保留他所奠定的根基。因此,我們推斷,那些不是建造教會的忠實工人,反而是分散教會的人(馬太福音 12:30),他們繼承了忠實的僕人,但卻不以使自己符合他們的教義為目標,也不繼續進行已經開始得很好的工作,以至於完全顯明 174 他們沒有嘗試任何新的工作。因為還有什麼比用新的教學方式來騷擾那些在純粹教義中受過良好教導的信徒,使他們在不確定真正的根基時搖擺不定更具破壞性的呢?現在,不容破壞的根本教義是,我們學習基督,因為基督是教會唯一的根基;但是有許多人,雖然他們假借基督的名義,卻將上帝的全部真理連根拔起。175

那麼,讓我們觀察,"""教會如何正確地建立在基督之上。當他獨自被提出作為公義、救贖、成聖、智慧、滿足和潔淨的源泉時;簡而言之,作為生命和榮耀的源泉;或者如果你想更簡潔地說,當他以這樣的方式被宣揚,以至於他的職責和影響力按照我們在第一章結尾所發現的內容被理解時。(哥林多前書 1:30.) 如果,另一方面,基督只是在某種程度上被承認,並且只是名義上被稱為救贖主,而同時卻轉向其他地方尋求公義、成聖和救贖,那麼他就會被從根基上驅逐出去,而虛假的 176 石頭則被用來取代他。這就是天主教徒的行為方式,他們剝奪了他幾乎所有的裝飾,只給他留下了一個空洞的名字。這樣的人,就遠沒有建立在基督之上。因為基督是教會的根基,因為他是救贖和永恆生命的唯一源泉——因為在他裡面我們認識了父神——因為在他裡面我們擁有一切祝福的源泉;如果他不被承認是這樣,他就不再被視為根基。

但有人問——「基督只是救贖教義的一部分,或者僅僅是開端,就像根基只是建築物的一部分一樣;因為如果真是這樣,信徒就只在基督裡開始,並在沒有他的情況下得以完全。現在保羅似乎暗示了這一點。」我回答說,這不是這些話的意思;否則他會自相矛盾,因為他在別處說,「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藏都藏在他裡面。」(歌羅西書 2:3.) 那麼,認識基督的人,(以弗所書 4:20,) 在整個天國教義體系中已經是完整的了。但是,由於保羅的事工更多地是為了建立哥林多人,而不是在他們中間豎立建築物的頂石,他只是在這裡展示了他如何純粹地傳講基督。因此,就他自己而言,他稱他為根基,同時他並沒有因此將他排除在建築物的其餘部分之外。總之,保羅並沒有將任何一種教義與對基督的認識對立起來,相反,他是在比較他自己和那些傳道人。

12. 現在,如果有人在這根基上建造,他仍然繼續使用這個比喻。如果整個上層建築不相符,那麼僅僅打下根基是不夠的;因為就像在黃金根基上建造劣質材料的結構是荒謬的一樣,將基督埋藏在一堆奇怪的教義之下也是極大的罪過。177 因此,他所說的金、銀和寶石,是指配得上基督的教義,並且其性質應當是與這樣的根基相符的上層建築。然而,我們不要想像這種教義是獨立於基督的,相反,我們必須明白,我們必須繼續傳講基督,直到建築物完全竣工。我們只需要遵守秩序,從一般教義和更重要的條款開始,作為根基,然後再進行勸誡、鼓勵以及一切對於堅持、確認和進步所必需的事物。

既然保羅的意思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爭議,那麼另一方面,木頭、禾秸和草,是指不符合根基的教義,例如那些在人的頭腦中偽造的,並被強加給我們,好像它們是神的旨意一樣。178 因為神要他的教會藉著他自己話語的純粹傳講來培養,而不是藉著人的計謀,其中也包括那些無益於造就的,例如好奇的問題(提摩太前書 1:4),這些問題通常更多地助長炫耀或某些愚蠢的慾望,而不是為了人的救贖。他告誡他們,每個人的工作有一天都會顯明其本質,無論它可能被隱藏多久,就好像他說:「確實可能發生,不擇手段的工人可能會暫時欺騙,以至於世人沒有察覺每個人忠實或欺詐地勞動了多少,但現在彷彿埋藏在黑暗中的東西必然會顯露出來,而現在在世人眼中光榮的東西,在上帝面前必然會倒下,並被視為毫無價值。」

13. 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 在舊譯本中是「主的日子」,179 但「主」這個詞很可能是有人為瞭解釋而加上去的。毫無疑問,沒有這個補充,意思也是完整的。因為我們恰當地將「日子」這個名稱賦予黑暗和模糊被驅散,真理被揭示出來的時候。因此,使徒告誡我們,誰在主的工作中行了欺詐,誰又忠實地行事,這不可能永遠是秘密,就好像他說:「黑暗不會永遠存在:光明有一天會破曉;它會使萬物顯明。」我承認,那日子是上帝的——不是人的,但如果你只讀「那日子」,這個比喻會更優雅,因為保羅以這種方式傳達了這樣一個概念:主的真正僕人不可能總是與虛假的工人準確區分開來,因為美德和惡行被黑夜的黑暗所掩蓋。然而,那黑夜不會永遠持續。因為野心是盲目的——人的恩惠是盲目的——世人的掌聲是盲目的,但上帝會在祂自己的時間驅散這黑暗。請注意,他總是顯露出良心無愧的確信,並以不可戰勝的寬宏大量蔑視乖謬的判斷;首先,是為了將哥林多人從世俗的掌聲中召回,歸向正確的判斷準則;其次,是為了確認他事奉的權威。

因為它將被火顯明。保羅在比喻性地談論教義之後,現在也比喻性地將「火」這個名稱應用於教義的試金石,以便比較的相應部分能夠相互協調。那麼,這裡所指的火是主的靈,祂用祂的試金石來檢驗什麼教義像金子,什麼像禾秸。上帝的教義越接近這火,它的光澤就越明亮。另一方面,源於人頭腦的東西會迅速消失,180 就像禾秸在火中被燒盡一樣。這裡似乎也暗示了他所提到的那日子:「那些虛榮的野心,像黑夜一樣,在哥林多人中間隱藏起來的東西,不僅會被太陽的光輝帶到光明中,而且還會有一股熱力,不僅用於烘乾和清除垃圾,還用於燒盡一切錯誤的東西。」因為無論人們如何看待自己,認為自己做出了敏銳的判斷,他們的洞察力也僅限於表面,而表面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實質的。除了使徒所訴諸的那日子之外,沒有什麼能徹底檢驗一切,不僅憑藉它的光輝,也憑藉它熾熱的火焰。

14. 人的工程若存留,他就要得賞賜。他的意思是,那些依賴人的評價,認為得到人的認可就足夠的人是愚蠢的,因為只有當工程經受住主的日子考驗時,才會得到讚揚和報酬。因此,他勸勉祂真正的僕人要著眼於那日子。因為「存留」這個詞,他暗示教義就像不穩定的狀態一樣四處飄蕩,甚至像空洞的泡沫一樣,暫時閃耀,直到它們經過徹底的檢驗。因此,我們必須將世上所有的讚揚視為虛無,"""其空虛將很快被上天的審判所揭露。

15. 如果任何人的工程被燒毀。這就好像他說:不要有人自欺,以為在人們的眼中,他被視為最傑出的建築大師之一,因為一旦那日子來臨,如果他的全部工程不被主所認可,就必全然歸於無有。因此,這就是每個人事奉所必須遵循的規則。有些人將此解釋為教義,因此 ζημιουσθαι 181 僅僅意味著滅亡,然後他們將緊隨其後的部分視為指基礎,因為在希臘文中 θεμελιος(基礎)是陽性。然而,他們沒有充分注意整個上下文。因為保羅在這段經文中考驗的不是他自己的教義,而是他人的教義。182 因此,此時提及基礎是不合時宜的。他稍早前曾說,每個人的工程都將被火試驗。他隨後提出了一個替代方案,不應超出該一般性觀察。現在可以確定的是,保羅在那裡僅僅談到了在基礎上建造的結構。他已經在第一句中應許了對優秀建築大師的獎賞,183 他們的勞動將得到認可。因此,第二句中的對比非常恰當——那些混合了碎秸、木頭或稻草的人,將會對他們所期望的讚揚感到失望。

他自己將得救,等等。可以確定的是,保羅所說的是那些始終保留基礎,卻將乾草與黃金、碎秸與白銀、木頭與寶石混雜在一起的人——也就是那些在基督之上建造,但由於肉體的軟弱,承認了某些人為的東西,或者由於無知而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神話語的嚴格純潔性的人。許多聖徒,如居普良、安布羅斯、奧古斯丁等人,都是如此。如果你願意,還可以加上後來的格裡高利和伯納德,以及其他類似的人,他們雖然以在基督之上建造為目標,但卻常常偏離了正確的建造體系。保羅說,這樣的人可以得救,但條件是——如果主抹去他們的無知,並潔淨他們所有的渣滓。

這就是「如同從火裡經過」這句話的意思。因此,他意在暗示,他並沒有剝奪他們得救的希望,只要他們甘願承受勞動的損失,並藉著神的憐憫得以潔淨,如同金子在爐中被精煉一樣。此外,儘管神有時藉著苦難潔淨祂的子民,但這裡我將「火」這個詞理解為聖靈的試金石,藉此主糾正並除去祂子民的無知,他們曾一度被這無知所俘虜。我確實知道,許多人將此歸因於十字架,184 但我確信我的解釋會讓所有有健全判斷力的人滿意。

接下來,我們需要順便回答那些試圖從這段經文來支持煉獄的羅馬天主教徒。「神所赦免的罪人 185 必須經過火,才能得救。」因此,他們以這種方式在神面前受苦,以滿足神的公義。我略過他們關於懲罰程度和救贖方式的無盡虛構,但我問,誰是那些經過火的人?保羅確切地說的是單單指傳道人。「他們說,對所有人來說,理由都是一樣的。」這不是我們 186 而是神來判斷這件事。但即使我們承認這一點,他們對「火」這個詞的理解是多麼幼稚。因為這火 187 有什麼用呢?不就是為了燒掉乾草和稻草,另一方面,為了證明黃金和白銀嗎?他們是想說教義是藉著他們煉獄的火來辨別的嗎?誰曾從那裡學到過,真理與謬誤之間有何區別?再者,那將顯明各人工作的日子何時來到?它是在世界的開端就開始了嗎,並且會不間斷地持續到世界的末了?如果「草」、「木」、「禾秸」、「金」、「銀」這些詞是比喻性的,正如他們必須承認的那樣,那麼如果「火」這個詞沒有任何比喻性,不同條款之間又會有什麼對應關係呢?因此,拋棄這些愚蠢的瑣事吧,它們的荒謬性顯而易見,因為我認為使徒的真正意思已經足夠清楚了。


3:16 豈不知你們是 神的殿, 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
3:17 若有人毀壞 神的殿, 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 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
3:18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
3:19 因這世界的智慧,在 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3:20 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3:21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拿人誇口,因為萬有全是你們的。
3:22 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
3:23 並且你們是屬基督的,基督又是屬 神的。


"""16. 你們豈不知,等等。他訓誡了教師們的職責後,現在轉向學生們——讓他們也留意自己。他對教師們說:「你們是上帝殿宇的總建築師。」他現在對人們說:「你們是上帝的殿宇。因此,你們的職責是確保自己不以任何方式被玷污。」現在,其目的是讓他們不要將自己出賣給人的服務。他這樣說,是賦予他們崇高的榮譽,但這是為了讓他們更應受譴責;因為,既然上帝將他們分別為聖,作為自己的殿宇,他同時也任命他們為他殿宇的守護者。因此,如果他們將自己獻給人的服務,那就是褻瀆。他將他們所有人統稱為上帝的一個殿宇;因為每個信徒都是活石(彼得前書 2:5),用來建造上帝的殿宇。同時,他們有時也個別地被稱為殿宇。我們稍後會發現他(哥林多前書 6:19)重複了同樣的觀點,但目的是不同的。因為在那段經文中,他談論的是貞潔;但在這裡,他卻勸勉他們將信心單單建立在基督的順服上。這個疑問句增加了語氣;因為他間接地暗示,他對他們說的是他們知道的事情,同時他呼籲他們作證。

上帝的靈。這裡我們有他們是上帝殿宇的原因。因此,「和」必須理解為「因為」。這是慣例,就像詩人所說的——「你聽說了,而且已經報導了。」他說:「因此,你們是上帝的殿宇,因為他藉著他的靈住在你們裡面;因為沒有不潔淨的地方可以成為上帝的居所。」在這段經文中,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見證,支持聖靈的神性。因為如果他是一個受造物,或者僅僅是一個恩賜,他就不會藉著住在我們裡面而使我們成為上帝的殿宇。同時,我們也學到,上帝如何將自己傳達給我們,以及我們藉著什麼紐帶與他連結——當他將他的靈的影響傾注在我們身上時。

17. 若有人毀壞上帝的殿。他接著發出一個可怕的威脅——既然上帝的殿宇應當是不可侵犯的神聖之地,那麼,無論是誰,毀壞它的人,都將不會逍遙法外。他現在所說的這種褻瀆,是指當人們僭越自己,在教會中取代上帝的地位掌權時。因為,正如那專注於基督純正教義的信心,在別處被稱為屬靈的貞潔(哥林多後書 11:2),它也同樣使我們的靈魂成聖,以正確和純潔地敬拜上帝。因為一旦我們沾染了人的計謀,上帝的殿宇就會被汙穢,因為那只屬於他自己的信心祭物,在這種情況下卻獻給了受造物。

18. 人不可自欺。在這裡,他指出了真正的痛處,因為所有的禍害都源於此——他們自以為聰明。因此,他勸勉他們不要被錯誤的印象所欺騙,不要自以為有任何智慧——他的意思是,所有依賴自己判斷的人都錯了。現在,在我看來,他同時向聽眾和教師說話。因為前者對那些有野心的人表現出偏袒,並聽從他們,因為他們品味過於挑剔,以至於福音的簡樸對他們來說索然無味;而後者則只求表現,以便獲得一些評價。因此,他告誡兩者:「不要滿足於自己的智慧,但那自以為有智慧的人,要在這世上成為愚拙的。」或者,「那在這世上以智慧聞名的人,要自願地倒空自己。」"""193 並且在他自己看來變成愚拙的。」

此外,使徒在這些話中並非要求我們完全放棄我們天生或經由長期實踐所獲得的智慧;而是簡單地要求我們將其服事於上帝,以致於我們除了透過祂的話語之外,別無智慧。因為這就是所謂在世上或在我們自己看來變成愚拙的意思——當我們準備好順服上帝,並懷著敬畏之心接受祂所教導的一切,而不是追隨那些對我們來說似乎合理的事物時。194

「在世上」這句話的意思,就好像他曾說過——「根據世人的判斷或意見。」因為世人的智慧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足以為所有事情(詩篇 13:2)謀劃,管理自己,並處理我們必須做的一切——如果我們不依賴任何其他人195——如果我們不覺得需要他人的引導,而是有能力管理自己。196 因此,另一方面,在世上是愚拙的人,是那些放棄自己的理解,讓自己被主引導,如同閉著眼睛一樣——那些不信任自己,完全倚靠主,將自己所有的智慧都放在祂裡面,並順服地將自己交給上帝的人。我們的智慧必須以這種方式消失,以便上帝的旨意能對我們有權威,並且我們必須清空自己的理解,以便我們能充滿上帝的智慧。同時,197 這句話可以與經文的第一部分聯繫起來,也可以與最後一部分聯繫起來,但由於意思沒有太大區別,我讓每個人自己選擇。

19. 因為這世界的智慧 這是一個從相反事物中得出的論證。堅持其中一個就是推翻另一個。因此,既然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來是愚拙的,那麼我們就不能在上帝眼中是智慧的,除非我們在世人眼中是愚拙的。我們已經解釋過(哥林多前書 1:20)他所說的這世界的智慧是什麼;因為天生的敏銳是上帝的恩賜,而博雅教育和所有獲得智慧的科學都是上帝的恩賜。然而,它們被限制在自己的範圍內;因為它們無法滲透到上帝的天國。因此,它們必須扮演婢女的角色,而不是主人的角色:甚至,它們必須被視為空虛和無價值的,直到它們完全順服於上帝的話語和聖靈。如果,另一方面,它們與基督對立,它們就必須被視為危險的禍害,如果它們試圖憑藉自己完成任何事情,則是最糟糕的障礙。198 因此,保羅所理解的世俗智慧,是那種自以為是,不讓自己受上帝話語的規範,也不被征服,以致於完全順服於祂的智慧。因此,除非事情發展到個人承認他除了從上帝那裡學到的之外一無所知,並放棄自己的理解,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交給基督的引導,否則他在世人眼中是智慧的,但在上帝眼中卻是愚拙的。

因為經上記著說,祂叫有智慧的 他從兩處經文證明瞭這一點,第一處取自約伯記 5:13,其中上帝的智慧因著世上沒有任何智慧能與之相比而受到頌揚。

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先知在那裡談論的是那些狡猾和詭詐的人;但由於人的智慧在沒有上帝的情況下總是如此,199 保羅將其應用於此意義是很有道理的——即人憑藉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智慧在上帝眼中都被視為毫無價值。第二處來自詩篇 94:11,大衛在那裡聲稱只有上帝才擁有所有教導者的職責和權柄,然後補充說,"""他知道所有人的思想都是虛妄的。因此,無論我們如何評價它們,在上帝的判斷中,它們都是虛妄的。這是一個絕佳的段落,可以擊垮肉體的自信,因為上帝從高天宣告,人心中所構思和策劃的一切都只是虛妄。200

21. 所以,任何人都不要以人誇口。既然沒有什麼比人更虛妄的了,那麼依賴一個轉瞬即逝的影子,又有多少安全感呢?因此,他從前面的陳述中恰當地推斷出,我們不應以人誇口,因為主如此普遍地從人類身上奪走了所有誇口的理由。同時,這個推論取決於前面所有的教義,這一點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因為我們只屬於基督,所以他教導我們,任何人的優越性,如果損害了基督的榮耀,都是褻瀆,這是很有道理的。

22. 萬物都是你們的。他接著說明教師應有的地位和職責 201 — 這樣才不會絲毫減損基督這位獨一導師的權威。因此,既然基督是教會唯一的導師,而且只有他毫無例外地值得被聆聽,那麼就有必要將他與其他人區分開來,正如基督自己也為自己作證(馬太福音 23:8),而且父也沒有用這句榮耀的宣告向我們推薦其他人:「你們要聽他。」(馬太福音 17:5)因此,既然只有他被賦予了用他的話語引導我們的權柄,保羅說其他人是我們的 — 意思是,他們是上帝為我們所設立的,目的是讓我們使用他們 — 而不是讓他們轄制我們的良心。因此,一方面,他表明他們並非無用;另一方面,他讓他們各安其位,以免他們高舉自己,與基督作對。他所補充的,關於死亡、生命以及其餘的一切,就我們眼前的這段經文而言,是誇張的說法。然而,他意圖以一種從大到小的方式來推理,如下:「基督既然將生命、死亡和一切都置於我們的管轄之下,我們還能懷疑他是否也將人置於我們的管轄之下,讓他們藉著他們的服事來幫助我們 — 而不是用暴政來壓迫我們嗎?」

現在,如果有人藉此聲稱,保羅和彼得的著作都應受我們審查,因為他們是人,並未免於他人的共同命運,我回答說,保羅雖然絲毫不顧惜自己或彼得,卻勸誡哥林多人要區分個人的身份和職位的尊嚴或區別。「至於我自己,作為一個人,我希望被簡單地視為一個人來判斷,這樣基督才能在我們的服事中獨享尊榮。」然而,一般而言,我們必須堅持 203,所有擔任聖職的人,從最高到最低,都是我們的,因此我們有權不贊同他們的教義,直到他們證明那是來自基督的。因為他們都必須受考驗(約翰一書 4:1),而且我們只有在他們令人滿意地證明自己是基督忠實的僕人時,才必須順從他們。至於彼得和保羅,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而且主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的證據,證明他們的教義是來自他的,當我們將他們所傳給我們的一切視為來自天上的神諭並加以尊崇時,我們所聽到的與其說是他們,不如說是基督在他們裡面說話。

23. 基督是上帝的。這種順服關係到基督的人性,因為他取了我們的肉身,就取了「僕人的形狀」和地位,好使他在凡事上順服他的父。(腓立比書 2:7, 8)而且,為了使我們藉著他與上帝連結,他必須以神為他的頭(哥林多前書 11:3)。然而,我們必須注意,"""保羅加上這句話的用意何在。因為他告誡我們,我們幸福的總和在於此,204 我們與作為至善的上帝聯合,而這是在我們聚集在我們天父為我們設立的元首之下時實現的。同樣地,基督對他的門徒說,

「你們應當歡喜,因為我往父那裡去,

因為父是比我大的,」(約翰福音 14:28,)

因為他在那裡將自己呈現為媒介,藉此信徒得以來到一切祝福的原始源頭。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偏離元首合一的人,就被剝奪了那份顯著的祝福。205 因此,這種事物的秩序符合經文的上下文——那些渴望留在上帝管轄之下的人,只應服從基督。


歌林多前書 3 歌林多前書 3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1,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