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3:13-17; 馬可福音 1:9-11; 路加福音 3:21-23

馬太福音 3:13-17; 馬可福音 1:9-11; 路加福音 3:21-23


馬太福音 3:13-17

13.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14. 約翰卻禁止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15. 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於是約翰許了他。16. 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看哪,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17.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馬可福音 1:9-11

9. 那些日子,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裡受了約翰的洗。10. 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11.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路加福音 3:21-23

21. 眾人受洗的時候,耶穌也受了洗。他正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22. 聖靈彷彿鴿子,291以肉身的形狀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23. 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三十歲。





馬太福音 3:13. 他要受他的洗。神的兒子為何要受洗?這可從他的回答中略知一二。我們已給出一個特殊原因。他與我們受同樣的洗,是為了向信徒保證,他們已接枝在他的身體裡,並且他們「與他一同埋葬在洗禮中」,以便他們能「在生命的新樣中復活」(羅馬書 6:4)。但他在此提出的目的更為廣泛:因為他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第15節)。「義」這個詞在聖經中經常指遵守律法: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解釋這段經文,意思是既然基督自願服從律法,他就必須在各方面遵守律法。但我更喜歡一個更簡單的解釋。「現在什麼都別說,」我們的主說,「關於我的地位:因為我們面前的問題不是,我們誰更值得被置於另一方之上。我們寧可考慮我們的呼召要求什麼,以及父神對我們有何吩咐。」基督受洗的一般原因是,他要完全順服父;特殊原因是,他要在自己的身體裡聖化洗禮,使我們能與他共享洗禮。


14. 我當受你的洗。約翰承認基督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先知(如許多人愚蠢地夢想),而且是神的兒子,這是確定的,因為他確實是:否則他會因將他的神聖呼召降格為凡人而羞辱神。他如何得知這一點,讀者可查閱約翰福音(1:15,33)得知。約翰拒絕的理由無疑是合理的,即基督不需要他的洗禮:但約翰的錯誤在於沒有考慮到,洗禮是為他人而求的。因此基督吩咐他考慮,什麼適合僕人的身份(腓立比書 2:7),這是他所承擔的;因為自願的順服絲毫不會減損他的榮耀。儘管這位好人一時對他的一些公務有所不知,但這個特殊的錯誤並沒有妨礙他以適當和合法的方式履行施洗者的職責。這個例子表明,我們在按照我們所擁有的亮光,承擔主給我們的使命時,並非輕率行事,儘管我們不能立即理解我們呼召的所有內容,或與之相關的一切。我們還必須觀察他的謙遜,他放棄了自己的意見,並立即順服基督。


16. 並且,看哪,天向他開了。天開有時表示天上的榮耀顯現;但在這裡,它也表示可見的天空裂開或打開,這樣約翰就能看到行星和星星之外的東西。馬可的話不可能有其他意思,他看到天裂開了。對這種裂開方式的精確探究並不重要,也沒有必要。我們只需相信,這是神同在的象徵就足夠了。正如福音書作者所說,約翰看到了聖靈,所以天開很可能是主要為了他。然而,我毫不猶豫地承認,基督作為人,也從中獲得了對他天上呼召的額外確定性。這似乎是路加話語的傾向:耶穌禱告的時候,天就開了(路加福音3:21);因為,雖然他的禱告總是為了他人的益處,但作為人,當他開始如此艱鉅的爭戰時,他需要被聖靈的非凡能力所武裝。


但這裡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以前住在基督裡的聖靈在那時降臨在他身上?這個問題由先知以賽亞的一段經文回答,這段經文將在另一個地方處理。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膏了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以賽亞書61:1)。


雖然聖靈的恩典以非凡和特殊的方式賜給了基督(約翰福音3:34),但他仍然作為一個普通人待在家裡,直到他被父呼召進入公共生活。現在,準備履行救贖主職責的時機已到,他被賦予了聖靈的新能力,這不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他人。這樣做是故意的,好讓信徒學會接受並敬畏地默想他的神聖能力,並且肉體的軟弱不會使他受到輕視。


這也是他將洗禮推遲到三十歲的原因(路加福音3:23)。洗禮是福音的附屬品:因此它與福音的傳播同時開始。當基督準備傳福音時,他通過洗禮被引入他的職責;同時被聖靈充滿。當約翰看到聖靈降臨在基督身上時,這是為了提醒他,在基督身上不能期待任何屬肉體或屬世的東西,但他來是作為一個神人,從天上降下,聖靈的能力在他裡面掌權。我們確實知道,他是神在肉身顯現(提摩太前書3:16):但即使在他作為僕人的身份和他人性中,也有一個天上的能力需要考慮。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聖靈以鴿子的形狀出現,而不是以火的形狀出現?答案取決於形狀與所代表事物之間的類比或相似性。我們知道先知以賽亞將什麼歸於基督。


「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以賽亞書42:2, 3)。


由於基督的這種溫柔,他以仁慈和溫和的方式呼召,並每天邀請罪人歸向救恩的希望,聖靈以鴿子的形狀降臨在他身上。在這個象徵中,我們得到了一個最甜蜜安慰的顯著標誌,使我們不懼怕接近基督,他不是以聖靈可怕的能力來迎接我們,而是穿著溫柔可愛的恩典。


他看見神的靈。也就是說,約翰看見了:因為緊接著,聖靈降臨在基督身上。現在出現了第三個問題,約翰怎麼能看見聖靈呢?我回答:神的靈無處不在,充滿天地,所以從字面上說,祂並沒有降臨,同樣的觀察也可以應用於祂的顯現。雖然祂本身是不可見的,但當祂顯現出任何可見的臨在跡象時,就被說成是被看見了。約翰沒有看見聖靈的本質,那不是人的感官所能辨識的; 他也沒有看見祂的能力,那不是人的感官所能看見的,而只能憑著信心的理解:但他看見了鴿子的形狀,神藉此顯示了祂聖靈的臨在。這是一種修辭手法, 藉著它,記號代表所指的事物,屬靈事物的名稱被應用於可見的記號。


雖然像有些人那樣,堅持字面意義,將記號和所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內是愚蠢和不恰當的,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記號和所指的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繫是由這些表達方式所表示的。在這個意義上,主餐的餅被稱為基督的身體(哥林多前書 10:16):不是因為它就是如此,而是因為它向我們保證,基督的身體確實是為我們所賜的食物。同時,讓我們記住我剛才提到的,我們絕不能想像所指的事物降臨,以至於在記號中尋找它,彷彿它在那裡有一個實體的所在,而應該充分滿足於這個保證,即神藉著祂奧秘的能力,賜予我們祂藉著表象所呈現的一切。


另一個問題,比有用更為好奇,被提出來了。這隻鴿子是實體,還是實體的顯現?雖然路加的話似乎暗示它不是實體的本質,而只是一種身體的顯現;然而,為了不給任何人爭辯的機會,我將此事擱置不決。


17. 並且,看哪,有聲音從天上來 從已經提到的天開了的地方,聽到一個響亮的聲音,這樣它的威嚴可能更令人印象深刻。基督公開顯現,承擔中保的職責,伴隨著這個宣告, 在其中祂被父賜給我們,使我們可以依靠這個我們被收養的保證,並大膽地稱神自己為我們的父。兒子的稱號真正且自然地只屬於基督:但祂卻在我們的肉身中被宣告為神的兒子,這樣,那位只有祂有權稱之為父的恩惠,也可以為我們獲得。因此,當神將基督作為中保呈現給我們,並伴隨著兒子的稱號時,祂宣告祂是我們所有人的父(以弗所書 4:6)。


「蒙愛的」這個稱號的含義也是如此:因為我們自己是神所憎惡的,祂的父愛必須藉著基督流向我們。這段經文最好的解釋者是使徒保羅,當他說


「祂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是照祂自己所喜悅的旨意;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祂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以弗所書 1:5,6)


也就是說,在祂蒙愛的兒子裡。這些話「我所喜悅的」表達得更為充分。它們暗示神的愛以這樣的方式安息在基督身上,從祂那裡擴散到我們所有人;不僅是我們,甚至包括天使自己。這並不是說他們需要和解,因為他們從未與神為敵:但即使是他們,也只有藉著他們的元首才能與神完全聯合(以弗所書 1:22)。基於同樣的原因,祂也被稱為「一切受造之物的長子」(歌羅西書 1:5);保羅也同樣指出基督來


「使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歌羅西書 1:20)。

馬太福音 3:13-17; 馬可福音 1:9-11; 路加福音 3:21-23 馬太福音 3:13-17; 馬可福音 1:9-11; 路加福音 3:21-23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7,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