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 2

 



2:1 弟兄們,你們自己原曉得我們進到你們那裡並不是徒然的。

2:2 我們從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這是你們知道的;然而還是靠我們的 神放開膽量,在大爭戰中把 神的福音傳給你們。

2:3 我們的勸勉不是出於錯誤,不是出於污穢,也不是用詭詐。

2:4 但 神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 神喜歡。


"""他現在撇開其他教會的見證不談,提醒帖撒羅尼迦人他們自己所經歷的, 並詳細解釋他以及他的兩位同伴是如何在他們中間行事的,因為這對於堅固他們的信心至關重要。因為他正是抱著這種觀點宣稱自己的正直——好讓帖撒羅尼迦人明白,他們蒙召歸信,與其說是藉著凡人,不如說是藉著上帝自己。因此,他說他進入他們中間並非徒然,因為野心勃勃的人表現出許多浮華,而他們卻沒有任何實質;因為他在此處使用「徒然」一詞是與「有效」相對的。


他用兩個論點證明了這一點。第一個是,他曾在腓立比遭受迫害和羞辱;第二個是,在帖撒羅尼迦預備了一場巨大的衝突。我們知道,人的心靈會因羞辱和迫害而軟弱,甚至完全崩潰。因此,保羅在遭受各種邪惡和羞辱之後,卻能像一個完全健全的人一樣,毫不猶豫地嘗試進入一個龐大而富裕的城市,目的是使那裡的居民歸順基督,這證明了這是一項神聖的工作。在這次進入中,沒有看到任何帶有虛榮浮誇的氣息。在第二部分,同樣看到了神聖的力量,因為他並非在掌聲和恩惠中履行職責,而是需要進行一場激烈的衝突。在此期間,他堅定不移,毫不畏懼,由此可見他得到了上帝之手的扶持521;因為這就是他所說的「壯膽」的意思。而且,毫無疑問,如果仔細考慮所有這些情況,就不能否認上帝在那裡宏偉地展示了他的力量。至於歷史,可以在《使徒行傳》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中找到。[使徒行傳 16 17.]


3 因為我們的勸勉。他用另一個論點堅固帖撒羅尼迦人所接受的信仰——因為他們曾忠實而純潔地受教於主的話語,因為他堅持認為他的教義沒有任何欺騙和不潔。為了使這件事毫無疑問,他呼喚他們的良心作證。他所使用的三個詞,似乎可以這樣區分:欺騙可能指教義的實質,不潔指內心的情感,詭詐指行為的方式。因此,首先,他說當他們接受他所傳給他們的教義時,他們並沒有被謬誤所迷惑或欺騙。其次,他宣稱自己的正直,因為他來到他們中間並非出於任何不潔的慾望,而只是出於正直的意圖。第三,他說他沒有做任何欺詐或惡意的事情,相反,他表現出一個基督的僕人應有的單純。由於這些事情帖撒羅尼迦人都很清楚,他們對自己的信仰有足夠堅實的基礎。


4 正如我們蒙了認可。他甚至更進一步,因為他以上帝為他使徒職分的創始者,他這樣推理:「上帝在指派我這職分時,為我作證說我是忠心的僕人;因此,人們沒有理由懷疑我的忠誠,因為他們知道我的忠誠已蒙上帝認可。然而,保羅並非因自己蒙認可而自誇,好像他本身就是如此;因為他在此處並非爭論他天生擁有什麼,他也不將自己的能力與上帝的恩典相衝突,而只是說福音已託付給他,作為一個忠心蒙認可的僕人。現在,上帝認可那些他按照自己的旨意為自己所塑造的人。


不是為了討人的喜悅。""""""取悅人是什麼意思,在《加拉太書》(加拉太書 1:10)中已經解釋過了,這段經文也極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因為保羅將取悅人與取悅神對立起來,視為彼此矛盾的事。此外,當他說——神,祂察驗我們的心時,他暗示那些努力獲得人喜悅的人,並非受正直的良心驅使,所做之事也非發自內心。因此,讓我們知道,福音的真正僕人應當以將他們的努力奉獻給神為目標,並且是發自內心地去做,不是出於對世界的任何外在考量,而是因為良心告訴他們這是正確和恰當的。這樣就能確保他們不會以取悅人為目標,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在野心的影響下行事,以求得人的喜悅。"""


2:5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用過諂媚的話,這是你們知道的;也沒有藏著貪心,這是 神可以作見證的。

2:6 我們作基督的使徒,雖然可以叫人尊重,卻沒有向你們或向別人求榮耀;

2:7 只在你們中間存心溫柔,如同母親乳養自己的孩子。

2:8 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不但願意將 神的福音給你們,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


5 因為我們從未如此。他如此頻繁地重複這句話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帖撒羅尼迦人知道他所說的是真的。因為沒有比與我們交談之人的經驗更確鑿的證明了。這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保羅講述了他如何正直地行事,沒有其他意圖,只是為了讓他的教義獲得更大的尊重,以建立他們的信仰。然而,這是對前述聲明的證實,因為渴望取悅他人的人,必然會羞恥地屈從於奉承,而專心致志、正直地履行職責的人,則會遠離一切奉承的表象。


當他補充說,也不是為了貪婪的藉口時,他指的是他在他們中間教導時,並沒有尋求任何個人利益。Πρόφασις 在希臘語中既有「藉口」也有「機會」的意思,但前者更適合這段話,就像一個陷阱一樣。「我沒有濫用福音,使其成為獲取利益的機會。」然而,由於人類的惡意有如此多的曲折隱蔽之處,貪婪和野心常常隱藏其中,因此他為此呼求上帝作證。現在,他在此提及兩種他聲稱自己沒有的惡習,並藉此教導基督的僕人應當遠離這些惡習。因此,如果我們要區分基督的真僕人與那些假冒偽劣的僕人,就必須按照這條規則來檢驗他們,每個想要正確服事基督的人也必須使自己的目標和行動符合這條規則。因為在貪婪和野心盛行的地方,無數的腐敗隨之而來,整個人都歸於虛無,因為這是整個事工腐敗的兩個根源。


6 當我們本可以行使權柄時。有些人將其解釋為——當我們本可以成為負擔時,也就是說,本可以讓你們承擔費用,但上下文要求將 τὸ βαρὺ 理解為權柄。因為保羅說他遠離虛榮的浮誇、自誇、傲慢,甚至放棄了他應有的權利,就維護權柄而言。因為作為基督的使徒,他理應受到更高程度的尊重,但他卻克制了所有尊嚴的表現, 彷彿他只是一個普通級別的僕人。由此可見他離傲慢有多遠。


我們翻譯為「溫和」的,舊譯者翻譯為 Fuimus parvuli(我們曾是小孩子), 但我所採用的讀法在希臘人中更為普遍;但無論你採用哪一種,毫無疑問他提到了他自願的謙卑。


如同乳母。在這個比喻中,他包含了兩個他曾提及的重點——他既沒有在帖撒羅尼迦人中尋求榮耀,也沒有尋求利益。因為母親在餵養嬰兒時,沒有表現出任何權力或尊嚴。保羅說他就是這樣,因為他自願放棄了對他應有的榮譽的要求,並以平靜和謙遜的態度屈就於各種職務。其次,母親在餵養孩子時,表現出某種罕見而奇妙的愛,因為她不惜勞苦,不避憂慮,不因任何勤奮而疲憊,甚至樂意獻出自己的血讓孩子吸吮。同樣地,保羅聲稱他對帖撒羅尼迦人是如此地關懷,以至於他準備為他們的益處獻出自己的生命。這當然不是一個卑鄙或貪婪的人的行為,而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的行為,他在結尾表達了這一點——因為你們對我們來說是親愛的。同時,我們必須記住,那所有被列為真正牧師的人,都必須效法保羅的這種心態——對教會的福祉比對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視,不因顧及自身利益而履行職責,而是出於對那些他們知道與自己緊密相連並負有義務的人的真誠愛心。


2:9 弟兄們,你們記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傳 神的福音給你們,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

2:10 我們向你們信主的人,是何等聖潔、公義、無可指摘,有你們作見證,也有 神作見證。

2:11 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

2:12 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 神。


9 因為你們記得。這些事傾向於證實他先前所說的——為了顧惜他們,他不顧惜自己。他必定燃燒著一種奇妙而超乎常人的熱情,因為除了教導的工作,他還親手勞動,作為一個工人,以謀生計,在這方面,他也克制自己,沒有行使他的權利。因為這是基督的律法,正如他也在別處教導的(哥林多前書 9:14),每個教會都應供應其傳道人食物和其他必需品。因此,保羅沒有給帖撒羅尼迦人加添任何負擔,他所做的超出了他職責所要求的。除此之外,他不僅避免產生公共開支,而且避免給任何個人帶來負擔。再者,毫無疑問,他這樣克制自己不行使權利,是受到一些良好而特殊的考慮的影響,528 因為在其他教會,他與其他人一樣,行使了被允許的自由。 他沒有從哥林多教會接受任何東西,以免給假使徒提供在這件事上誇耀的把柄。同時,他毫不猶豫地向其他教會請求他所需要的,因為他寫道,當他免費為哥林多教會勞動時,他卻搶劫了他沒有服事的教會。(哥林多後書 11:8) 因此,儘管這裡沒有說明原因,我們仍然可以推測,保羅不願他的需要得到供應的原因是——以免這樣的事情會阻礙福音的傳播。因為這也應該是好牧師關心的事——他們不僅要在事奉中熱情奔跑,而且要盡其所能,消除他們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10 你們是見證人。他再次呼召上帝和他們作證,以確認他的正直,一方面引用上帝作為他良心的見證,另一方面引用他們作為他們親身經歷的見證。他說,我是何等聖潔、公義,也就是說,我是何等真誠地敬畏上帝,對人又是何等忠誠、無可指責;第三,無可指摘,他的意思是說他沒有給人任何抱怨或誹謗的機會。因為基督的僕人無法避免誹謗和不利的報導;因為被世人憎恨,他們必然會在惡人中被惡言相向。因此,他將此限制於那些正直、真誠判斷,不惡意、無根據地辱罵的信徒。


11 各人如同父親。他更特別地強調那些屬於他職責的事情。他曾將自己比作乳母:他現在將自己比作父親。他的意思是——他關心他們,就像父親關心兒子一樣,而且他在教導和勸誡他們方面,行使了真正父親般的關懷。而且,毫無疑問,除非他向所託付給他的教會表現出父親般的樣子,否則任何人都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好牧師。他不僅向整個團體宣稱自己是這樣,甚至向個別成員也是如此。因為如果牧師在講壇上只是籠統地教導所有人,而沒有根據需要或機會,額外地給予個別指導,那是不夠的。因此,保羅自己在使徒行傳 20:26 中宣稱自己與眾人的血無關,因為他沒有停止公開勸誡所有人,也在他們各自的家中私下個別勸誡。因為籠統的教導有時作用不大,有些人若沒有特別的藥方,就無法得到糾正或治癒。


12 勸勉。他表明他以何等熱切的心致力於他們的福祉,因為他敘述說,在向他們傳講關於敬虔上帝和基督徒生活職責時,這不僅僅是敷衍了事。但他說他曾使用勸誡和懇求。當人們不僅被告知什麼是正確的,而且被勸誡所刺痛(使徒行傳 2:37),並被召到上帝的審判台前,以免他們在惡習中睡著時,這就是福音的生動傳講,因為這正是懇求的真正含義。但是,如果保羅如此高度讚揚其敏捷性的虔誠之人,絕對需要被激勵人心的勸誡,甚至懇求所激勵,那麼我們這些肉體遲鈍更為盛行的人該怎麼辦呢?同時,對於那些頑固不化的惡人,有必要向他們宣告上帝可怕的報應,這並非出於成功的希望,而是為了讓他們無可推諉。


有些人將分詞 παραμυθουμένοι 譯為「安慰」。如果我們採用這種譯法,他的意思是他在處理受苦之人時使用了安慰,這些人需要藉著上帝的恩典來維持,並藉著品嚐天上的福氣來得到振奮, 以免他們灰心或失去耐心。然而,另一個意思更符合上下文,即他勸誡;因為這三個動詞顯然指的是同一件事。


你們行事為人。他用簡短的幾句話概括了他勸誡的要旨,即在頌揚上帝的憐憫時,他勸誡他們不要辜負他們的呼召。他對上帝恩典的讚揚包含在「召我們進入他國的」這句話中。因為我們的救恩是建立在上帝恩典的揀選之上,基督帶給我們的一切福氣都包含在這一個詞中。現在剩下的是我們回應上帝的呼召,也就是說,我們向他表明我們是他的兒女,正如他是我們的父親一樣。因為那些行事為人不像上帝兒女的人,理應被逐出上帝的家。


2:13 為此,我們也不住地感謝 神,因你們聽見我們所傳 神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為是人的道,乃以為是 神的道。這道實在是 神的,並且運行在你們信主的人心中。

2:14 弟兄們,你們曾效法猶太中在基督耶穌裡 神的各教會;因為你們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們受了猶太人的苦害一樣。

2:15 這猶太人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 神的喜悅,且與眾人為敵,

2:16 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 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


"""13 因此我們感謝。在談到他的事工之後,他再次轉向帖撒羅尼迦人,以便他能一直稱讚他之前提到的那種相互和諧。 因此,他說他感謝上帝,因為他們接受了從他口中聽到的上帝的話語,視為上帝的話語,正如它真實的那樣。現在,他藉著這些表達方式,意指他們以敬畏和應有的順服接受了它。因為一旦這種信念確立,我們的心就必然會產生順服的義務感。 因為誰不會對抗拒上帝的想法感到戰慄呢?誰不會憎惡對上帝的輕蔑呢?因此,許多人對上帝的話語如此輕蔑,以至於幾乎不予重視——許多人根本沒有被恐懼所驅動,這源於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與上帝打交道。


因此,我們從這段經文中學到福音應當獲得何種信任——這種信任不依賴於人的權威,而是建立在上帝確鑿無疑的真理之上,超越世界;總之,它遠遠超越單純的意見,如同天高於地: 其次,它本身會產生敬畏、恐懼和順服,因為人們被神聖威嚴的感覺所觸動,絕不會允許自己輕視它。教師反過來也受到告誡,要警惕除了純粹的上帝話語之外,不要提出任何東西,因為如果這對保羅來說是不允許的,那麼對現今的任何人來說也不會允許。然而,他從所產生的效果證明,他所傳講的是上帝的話語,因為它產生了先知們所頌揚的天國教義的果實(以賽亞書 55:11,13;耶利米書 23:29),更新了他們的生活, 因為人的教義無法成就這樣的事情。關係代名詞可以指上帝或他的話語,但無論你選擇哪種方式,意義都將歸於一,因為帖撒羅尼迦人感受到自己內在有一種神聖的力量,這力量來自於信心,他們可以確信他們所聽到的不是人類聲音消失在空氣中的單純聲音,而是上帝活潑而有效的教義。


至於「上帝宣講的話語」這個表達,正如我所翻譯的,它簡單地意味著人所宣講的上帝的話語。因為保羅明確地指出,他們並沒有將這教義視為可鄙的,儘管它來自於凡人的口中,因為他們認可上帝是它的作者。因此,他稱讚帖撒羅尼迦人,因為他們不只停留在對傳道人的單純尊重,而是將目光投向上帝,以便他們能領受他的話語。因此,我毫不猶豫地插入了助詞 ut(以便),這有助於使意義更清晰。伊拉斯謨在翻譯時犯了一個錯誤,將其譯為「上帝聽到的話語」,好像保羅的意思是上帝已經顯現。他後來將其改為「你藉以認識上帝的話語」,因為他沒有注意到希伯來語的慣用語。


14 因為你們成了效法者。如果你傾向於將此限制在與之直接相關的子句中,那麼其意義將是,上帝或他話語的力量在他們的忍耐中顯現出來,因為他們以寬宏大量和無畏的勇氣承受迫害。然而,我更傾向於將其視為延伸到前面整個陳述,因為他證實了他所說的,即帖撒羅尼迦人真心實意地接受了福音,因為它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因為他們勇敢地忍受了撒旦對他們的攻擊,並且寧願遭受任何苦難也不願停止順服它。而且,毫無疑問,當撒旦用盡一切詭計時,這絕不是對信心的輕微考驗,"""在使我們擺脫對上帝的恐懼方面,他沒有成功。


同時,他審慎地防範了一種危險的誘惑,這種誘惑可能會使他們沮喪或困擾;因為他們從那個世界上唯一以神之名為榮的民族那裡忍受了巨大的苦難。


我說,這可能會在他們心中產生這樣的想法:「如果這是真正的宗教,為什麼那些作為上帝神聖子民的猶太人,會以如此根深蒂固的敵意來反對它呢?」為了消除這種冒犯的機會,他首先向他們表明,他們與猶太地最初的教會在這方面有共同之處:然後,他說猶太人是上帝和所有健全教義的堅定敵人。因為儘管當他說他們遭受自己同胞的苦難時,這可以解釋為指的是其他人而不是猶太人,或者至少不應該僅限於猶太人,但由於他進一步堅持描述他們的頑固和不虔誠,很明顯他從一開始就提到了這些人。很可能,在帖撒羅尼迦,有一些來自那個民族的人歸信了基督。然而,從《使徒行傳》中提供的敘述來看,在那裡,就像在猶太地一樣,猶太人是福音的迫害者。因此,我認為這是不加區別地針對猶太人和外邦人說的,因為兩者都遭受了來自自己同胞的巨大衝突和猛烈攻擊。


15 殺害了主耶穌的人。由於那個民族因古老先祖的榮耀而從上帝那裡獲得了如此多的恩惠,這個名字 在許多人中具有很大的權威。為了不讓這種偽裝迷惑任何人的眼睛,他剝奪了猶太人所有的榮譽,使他們除了憎恨和極度的恥辱之外一無所有。


「看哪,」他說,「他們在善良和虔誠的人中應得讚揚的品德!——他們殺害了自己的先知,最後殺害了上帝的兒子,他們迫害了我這個他的僕人,他們與上帝作戰,他們被全世界憎惡,他們敵視外邦人的救恩;總之,他們註定要永遠滅亡。」


有人問,他為什麼說基督和先知是被同一批人殺害的?我回答說,這指的是整個群體,因為保羅的意思是,他們抵擋上帝並非新鮮事或不尋常,相反,他們正在以這種方式填滿他們祖先的罪惡,正如基督所說。(馬太福音 23:32)


16 阻礙我們向外邦人傳講的人。正如已經觀察到的,他如此詳細地揭露猶太人的惡意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 因為他們到處猛烈地反對福音,由此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絆腳石,特別是當他們大聲疾呼說,當保羅在外邦人中傳播福音時,福音被褻瀆了。通過這種誹謗,他們在教會中製造了分裂,他們奪走了外邦人得救的希望,他們阻礙了福音的進展。因此,保羅指控他們犯了這個罪行——他們嫉妒外邦人的救恩,但他補充說,事情之所以如此,是為了讓他們的罪惡得以填滿,以便他可以剝奪他們所有的虔誠聲譽;就像他之前說他們不討上帝喜悅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 2:15),他的意思是,他們不配被列為上帝的敬拜者。然而,必須注意表達方式,這意味著那些堅持邪惡道路的人,通過這種方式填滿了他們審判的量, 直到他們堆積如山。這就是惡人懲罰經常被延遲的原因——因為他們的邪惡,可以說,尚未成熟。通過這個,我們被警告說,我們必須仔細注意,以免我們一次又一次地 罪上加罪,正如通常會發生的那樣,最終堆積如山,高達天堂。"""因為震怒已經臨到。他的意思是,他們處於一種完全絕望的境地,因為他們是承受主震怒的器皿。「上帝公義的報復壓迫並追趕他們,直到他們滅亡才會放過他們——所有被棄絕的人都是如此,他們盲目地衝向他們註定的死亡。」然而,使徒對全體人民做出此宣告的方式,並未剝奪選民的希望。因為大多數人抵制基督,他確實是泛指整個民族,但我們必須記住他在羅馬書11:5中自己提出的例外——主總會留下一些餘種。我們必須始終牢記保羅的意圖——信徒必須小心避開那些被上帝公義的報復追趕的人,直到他們在盲目的頑固中滅亡。震怒,沒有任何附加詞,意指上帝的審判,如羅馬書4:15所說——律法生出震怒;羅馬書12:19也說——不要為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2:17 弟兄們,我們暫時與你們離別,是面目離別,心裡卻不離別;我們極力地想法子,很願意見你們的面。

2:18 所以我們有意到你們那裡;我─保羅有一兩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擋了我們。

2:19 我們的盼望和喜樂,並所誇的冠冕是甚麼呢?豈不是我們主耶穌來的時候、你們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嗎?

2:20 因為你們就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的喜樂。


17 但我們,弟兄們,與你們分離。這個藉口被恰當地加上,以免帖撒羅尼迦人認為保羅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本應在場卻拋棄了他們。他提到了他們遭受自己人的迫害:而他,在此期間,本應比任何人都更早地幫助他們,卻不在場。他曾稱自己為父親;現在,在這種困境中拋棄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個父親的職責。因此,他通過說這不是因為缺乏意願,而是因為沒有機會,來消除所有輕蔑和疏忽的嫌疑。他也不僅僅說:「我渴望到你們那裡去,但我的路被阻礙了」;而是他所用的特殊詞語表達了他情感的強烈:「當」,他說,「我與你們分離時」。 藉著「分離」這個詞,他表明了離開他們對他來說是多麼悲傷和痛苦的事情。 接著是他渴望之情的更充分表達——他很難忍受短暫的缺席。如果時間長了會引起疲憊或悲傷,這不足為奇;但當我們發現連等待一個小時都很困難時,我們必須有強烈的依戀感。現在,他所說的一個小時,是指——一小段時間。


接著是一個修正——他只是表面上與他們分離,而不是心靈上,這樣他們就知道距離絕不會減少他的依戀。同時,這也可以同樣恰當地應用於帖撒羅尼迦人,意思是他們在身體不在場時,心靈上感到團結;因為對於手頭的問題來說,他應該說明他對他們回報的愛有多麼充分的確信,這非常重要。然而,當他說他更加努力時,他更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愛;因為他意味著他的愛非但沒有因為離開他們而減少,反而更加熾熱。當他說,我們曾一次又一次地想去,他表明這不是一時的熱情,很快就冷卻了(正如我們有時看到的那樣),而是他一直堅定這個目的, 因為他尋找了各種機會。


18 撒但阻礙了我們。路加記載保羅有一次被阻礙(使徒行傳 20:3),因為猶太人在路上埋伏他。同樣的事情,或類似的事情,可能經常發生。然而,保羅將這一切歸因於撒但,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正如他在別處教導的(以弗所書 6:12),我們不是與血肉之軀爭戰,而是與空中的執政者和屬靈的惡勢力等爭戰。


因為,每當惡人騷擾我們時,他們都是在撒但的旗幟下作戰,是撒但騷擾我們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的努力指向主的工作時,可以肯定的是,所有阻礙都來自撒但;但願這個信念能深深地印在所有虔誠人的心中——撒但不斷地用各種手段策劃,如何阻礙或妨礙教會的建立!我們肯定會更小心地抵制他;我們會更小心地維護純正的教義,因為那個敵人如此激烈地試圖剝奪我們。我們也會,每當福音的進程受阻時,知道阻礙來自何處。他在別處說(羅馬書 1:13),上帝不允許他,但兩者都是真的:因為儘管撒但盡其所能,但上帝仍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以便在撒但不情願和反對的情況下,只要他認為好,就為我們開闢道路。因此,保羅說上帝不允許,儘管阻礙來自撒但,這是真實的。


19 因為我們的盼望是什麼呢?他證實了他所提及的熱切渴望,因為他以某種方式將他的幸福珍藏在他們之中。「除非我忘記自己,否則我必然渴望你們的同在,因為你們是我們的榮耀和喜樂。」此外,當他稱他們為他的盼望和他的榮耀冠冕時,我們絕不能理解為他只在上帝一人身上誇耀,而是因為我們被允許在上帝所有的恩惠中誇耀,在它們各自的位置上,以這樣一種方式,即他永遠是我們的目標,正如我在哥林多前書中更詳細地解釋過。553 然而,我們必須從中推斷,基督的僕人,在末日,將根據他們個人推動他的國度,分享榮耀和勝利。因此,他們現在應當學會只在他們勞動的成功結果中歡喜和誇耀,當他們看到基督的榮耀藉著他們的工具得到提升時。結果將是,他們將被那種對教會的愛心所激勵,這是他們應當具備的。這個詞也表示帖撒羅尼迦人並不是保羅唯一誇耀的對象,而是他們在許多人中佔有一席之地。幾乎緊隨其後的因果詞γάρ(因為),在這裡並非以其嚴格的意義使用,而是作為一種肯定——「你們確實是。」

帖撒羅尼迦前書 2 帖撒羅尼迦前書 2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4,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