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們那裡去,必須大家沒有憂愁。
2:2 倘若我叫你們憂愁,除了我叫那憂愁的人以外,誰能叫我快樂呢?
1. 但我已決定。無論是誰劃分了這些章節,這裡的劃分都是愚蠢的。因為使徒現在終於解釋了,他是如何寬恕他們的。「我已決定,」他說,「不再帶著悲傷來到你們這裡,」或者換句話說,我的到來會讓你們感到悲傷。因為他曾透過一封書信來過一次,那封信讓他們非常痛苦。因此,只要他們還沒有悔改,他就不願來到他們那裡,以免他親自到場時被迫再次讓他們悲傷,因為他寧願給他們更長的時間來悔改。311 ἔκρινα(我已決定)這個詞必須譯為過去完成式,312 因為,當他解釋所發生的延遲的原因時,他解釋了他先前的意圖。
2. 因為如果我讓你們悲傷。這裡有前面陳述的證據。沒有人會自願讓自己悲傷。現在保羅說,他與哥林多人有著如此深厚的同情心,313 以至於除非看到他們快樂,否則他無法感到快樂。不僅如此,他還宣稱他們是他快樂的源泉和創造者——如果他們自己悲傷,他們就不可能成為這樣的人。如果這種心態在牧師中盛行,那將是最好的約束,可以阻止他們用恐懼來驚嚇那些他們本應透過開朗的親切態度來鼓勵的心靈。因為由此產生了過於嚴厲的苛刻314——以至於我們沒有像應有的那樣為教會的福祉而歡欣。
2:3 我曾把這事寫給你們,恐怕我到的時候,應該叫我快樂的那些人,反倒叫我憂愁。我也深信,你們眾人都以我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
2:4 我先前心裡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不是叫你們憂愁,乃是叫你們知道我格外地疼愛你們。
2:5 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
3. 我曾寫信給你們。正如他稍早所說,他延遲到他們那裡,是為了避免第二次帶著悲傷和嚴厲而來(哥林多後書 2:1),所以現在他也讓他們知道,他第一次是帶著悲傷透過書信而來,這樣當他與他們同在時,他們就不會有機會感受到這種嚴厲。因此,他們沒有理由抱怨那先前的悲傷,在那悲傷中,他渴望顧及他們的福祉。他甚至更進一步,聲明在寫信時,他不想給他們帶來悲傷,也不想表達任何不滿,而是相反地,要證明他對他們的依戀和愛。這樣,如果書信中有任何尖銳之處,他不僅軟化了它,甚至表現出和藹可親和溫和。然而,當他後來承認他在此否認的事情時,他似乎自相矛盾。我回答說,這並沒有不一致,因為他後來並不是來承認,他的最終目的是讓哥林多人悲傷,而是這是一種手段,他藉此努力引導他們走向真正的喜樂。然而,在他說明這一點之前,他在此只是簡單地談論他的意圖。他對那些不太愉快的手段保持沉默,或者稍後才提及。
懷著信心 他對哥林多人懷有這種信心,這樣他們也能反過來相信他的友好態度。因為恨人者,心懷嫉妒;但若有共同的喜樂,那裡就必有完全的愛。315 然而,如果哥林多人不認同保羅對他們的看法和判斷,他們就會可恥地讓他失望。
4. 因為我多受苦難 在這裡,他提出了另一個理由,以軟化他所使用的嚴厲。因為那些笑著樂於看到別人哭泣的人,由於他們因此顯露出他們的殘酷,是不能也不應該被容忍的。然而,保羅聲明他的感受非常不同。「極度的悲傷,」他說,「迫使我寫下了我所寫的一切。」誰不會原諒並欣然接受源於這種心境的事物呢,尤其這不是因為他自己或他自己的過錯而遭受悲傷,而且他發洩悲傷並不是為了透過加重他們的負擔來減輕自己,而是為了表達他對他們的愛呢?基於這些原因,哥林多人不應該對這有些嚴厲的責備感到不滿。
他補充說,眼淚——在勇敢而寬宏大量的人身上,是極度悲傷的標誌。因此我們看到,虔誠而神聖的勸誡和責備,必然是出自怎樣的情感。因為有許多喧囂的責備者,他們透過抨擊,或者說,猛烈抨擊惡行,展現出驚人的熱情,而同時他們內心卻很平靜,316 以至於看起來他們只是在玩樂般地鍛鍊他們的喉嚨和側面。317 然而,一個虔誠的牧師的職責是,在要求別人哭泣之前,自己先在內心哭泣:318 在表現出任何不悅的跡象之前,先在默默沉思中感到痛苦;並且在自己的胸中懷有比他帶給別人更多的悲傷。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保羅的眼淚,它們的豐沛顯示出內心的溫柔,但這是一種比斯多葛派鐵石心腸的堅硬更具英雄氣概的特質。319 因為愛的感情越溫柔,就越值得稱讚。
「更豐盛地」這個副詞可以用比較意義來解釋;在這種情況下,它將是一種無聲的抱怨——哥林多人沒有在情感上給予同等的回報,因為他們對一個熱愛他們的人卻冷淡地愛著。然而,我以一種更簡單的方式理解它,意思是保羅讚揚他對他們的情感,以便這種保證可以軟化他話語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嚴厲之處。
5. 但如果有人。這裡有第三個理由,旨在減輕冒犯——他與他們有共同的悲傷,而且悲傷的起因來自別處。「我們,」他說,「同樣感到悲傷,而另一個人應為此負責。」同時,他對那個人也說得有些溫和,他說,如果有人——沒有肯定這件事,而是讓它懸而未決。然而,這段話被一些人理解為,保羅的意思是:「那個讓我感到悲傷的人,也冒犯了你們;因為你們本應與我一同感到悲傷,但我卻幾乎獨自悲傷。因為我不想如此絕對地說——以免把責任歸咎於你們所有人。」這樣,第二個子句將包含對第一個子句的修正。然而,金口約翰的解釋更為恰當;因為他將其讀作一個連續的句子——「他不僅讓我悲傷,而且幾乎讓你們所有人都悲傷。至於我說『部分地』,我這樣說是因為我不想對他過於苛刻。」320 我與金口約翰的不同之處僅在於「部分地」這個子句,因為我將其理解為「在某種程度上」。我知道,安布羅斯將其理解為——聖徒的一部分,因為哥林多教會分裂了;但那樣的解釋更巧妙而非紮實。
2:6 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
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
2:8 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
2:9 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要試驗你們,看你們凡事順從不順從。
2:10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
2:11 免得撒但趁著機會勝過我們,因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
6. 充足。他現在甚至對那個比其他人犯了更嚴重罪行的人,以及因為他而對所有其他人發怒的人,都施以仁慈,因為他們都默許了他的罪行。他甚至對一個應受更嚴厲懲罰的人表現出寬容,哥林多人有一個顯著的例子可以說服他們,他多麼不喜歡過度的嚴厲。的確,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哥林多人,也是因為他天生就有寬恕的性情;但在這種溫和的例子中,哥林多人不能不察覺到他非凡的仁慈。除此之外,他不僅表現出寬容,而且還勸告其他人以同樣的溫和態度接納他。
然而,讓我們更仔細地考慮這些事情。他指的是那個與他的岳母亂倫而玷污自己的人。由於這種不義是不能容忍的,保羅曾下令將那人逐出教會。他也曾嚴厲責備哥林多人,因為他們長期以來以他們的偽裝和耐心忍受來鼓勵那種滔天罪行 321。從這段經文看來,他在受到教會的勸告後已經悔改了。因此,保羅下令要饒恕他,並要以安慰來支持他。
這段經文應當仔細觀察,因為它向我們展示了教會的紀律應當以何種公平和仁慈來規範,以免過度嚴厲。需要嚴格,以免惡人因不受懲罰而變得更加大膽,這被公正地稱為引誘犯罪。但另一方面,由於受懲罰的人有變得沮喪的危險,因此必須在這方面採取適度措施——這樣教會就準備好在完全確信其悔改後立即給予寬恕。在這方面,我發現古代主教缺乏智慧;事實上,他們不應被原諒,相反,我們應該標記他們的錯誤,以便我們學會避免它。保羅對犯罪者的悔改感到滿意,以便與教會和解。他們卻不顧他的悔改,頒布了關於三年、七年,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終身悔改的教規。通過這些,他們將可憐的不幸之人排除在教會的團契之外。這樣,犯罪者要麼更加疏遠教會,要麼 322 被誘使假冒為善。但即使這項法令本身更為合理,在我看來,這一考慮也足以譴責它——它與使徒在此規定的聖靈的規則相悖。
7. 免得這樣的人被過度的憂愁吞噬。逐出教會的目的,就犯罪者的權力而言,是這樣的:他因意識到自己的罪而感到壓倒,在上帝和教會面前謙卑自己,並以真誠的厭惡和認罪來請求寬恕。一個已經達到這種地步的人,現在更需要安慰,而不是嚴厲的責備。因此,如果你繼續嚴厲對待他,那將不是紀律,而是殘酷的專橫。因此,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不要讓他們超越這個界限。323 因為沒有什麼比給撒旦一個把柄,誘使犯罪者絕望更危險的了。現在,我們在每一個情況下都為撒旦提供武器,在這些情況下,我們讓那些真誠地因自己的罪而受影響的人得不到安慰。
9. 因為我寫信給你們也是為此目的。他預料到他們可能會提出異議。「那麼,當你如此憤怒,因為我們沒有懲罰他時,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從一個如此嚴厲的審判者,一下子變成一個辯護者——這難道不是一個在相互衝突的性情之間搖擺不定的人的表現嗎?324 這個想法可能會大大削弱保羅的權威;但他回答說,他已經得到了他所要求的,因此他很滿意,所以他現在必須讓步於憐憫。因為,他們的粗心大意已經得到糾正,當那個人現在俯伏沮喪時,沒有什麼能阻礙他們以他們的寬恕來扶起他。325
10. 你們所饒恕的。為了使他們更容易平息下來,他補充了他的投票,以支持他們所給予的赦免。326 「不要猶豫去饒恕:我承諾我會確認你們所做的任何事,而且我已經簽署了你們的赦免判決。」其次,他說他這樣做是為了他們;而且是真誠和衷心的。他已經表明他多麼渴望那個人的福祉應該得到考慮:他現在聲明,他樂意將此賜予哥林多人。
有些人喜歡用「人」327 來代替「在基督面前」這個表達,因為保羅在那次和解中是代替基督的,328 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基督的位格。329 然而,我更傾向於理解他是在聲明,他真誠地、沒有任何偽裝地饒恕。因為他習慣用這個短語來表達純粹而坦率的正直。然而,如果有人喜歡前一種解釋,則應注意基督的位格被介入,因為沒有什麼比這更能促使我們行使憐憫了。
11. 免得我們被撒但佔了便宜。這可以看作是指他之前所說的關於過度悲傷的話。因為撒但最邪惡的330 詭計是,當他剝奪我們所有的安慰時,他會把我們吞噬,彷彿陷入絕望的深淵;這也是金口約翰對此的解釋。然而,我更傾向於將其視為指保羅和哥林多人。因為他們面臨著雙重危險,這些危險來自撒但的詭計——如果他們過於嚴厲和苛刻,或者,另一方面,如果他們之間產生不和。因為,在紀律熱心的幌子下,法利賽式的嚴厲常常會悄悄地潛入,這會將可憐的冒犯者推向毀滅,而不是治癒他。然而,在我看來,他所說的更多是第二種危險;因為如果保羅沒有在某種程度上迎合哥林多人的願望,撒但就會通過在他們之間煽動爭吵而得逞。
因為我們並非不曉得他的詭計。也就是說,「我們從主的警告中得知,他仔細採用的策略之一是,當他無法通過公開手段毀滅我們時,他會在我們毫無防備的時候,通過秘密襲擊來突襲我們。331 因此,既然我們知道他通過間接的詭計襲擊我們,並且他通過秘密的陰謀攻擊我們,我們就必須仔細觀察,並小心謹慎,以免他從某個地方傷害我們。他使用『詭計』這個詞,其含義與希伯來人使用『זמה (zimmah)』這個詞相同,但帶有貶義,332 意指狡猾的計謀和陰謀,這些不應該是信徒所不知道的,如果他們讓自己順服於上帝聖靈的引導,他們就不會不知道。簡而言之,正如上帝警告我們,撒但會用盡一切手段欺騙我們,此外,還向我們展示他可能用什麼方法欺騙我們,我們的職責就是保持警惕,不讓他有任何可乘之機。」
2:12 我從前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羅亞,主也給我開了門。
2:13 那時,因為沒有遇見兄弟提多,我心裡不安,便辭別那裡的人往馬其頓去了。
2:14 感謝 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2:15 因為我們在 神面前,無論在得救的人身上或滅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氣。
2:16 在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這事誰能當得起呢?
2:17 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 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 神,在 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
12. 當我來到特羅亞時。現在他提到他在此期間一直在做什麼,他去過哪些地方,以及他在旅途中所走的路線,他越來越證實了他之前所說的關於他將來到哥林多人的話。他說他為了福音的緣故,從以弗所來到特羅亞,因為如果他不想經過馬其頓,他就不會朝那個方向前往亞該亞。然而,他沒有在那裡找到他派往哥林多的提多,他本應從提多那裡得知那個教會的情況,儘管他可能在那裡做了很多好事,儘管他有機會,但他卻說,他把一切都放在一邊,來到馬其頓,渴望見到提多。這證明了他對哥林多人有著非凡的依戀,他對他們如此焦慮,以至於他在任何地方都沒有安寧,即使有很大的用處前景擺在他面前,直到他了解了他們的事情狀況。因此,這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延遲到來。他不想在了解他們的事情狀況之前來到他們那裡。因此,這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延遲到來。他不想在與提多交談之前來到他們那裡。他後來從提多帶來的報告中得知,當時的情況還不適合他來到他們那裡。因此,很明顯,保羅如此愛哥林多人,以至於他將他所有的旅程和漫長的行程都安排在他們的福祉上,因此他比他承諾的晚來到了他們那裡——這不是因為他忘記了他的承諾,輕率地改變了他的計劃,也不是因為他被某種程度的輕浮所迷惑,(哥林多後書1:17,)而是因為延遲對他們更有利。
也給我開了門。我們在評論第一封書信的最後一章時已經談到了這個比喻。(哥林多前書16:9。)它的意思是,一個促進福音的機會已經出現了。334 因為當門打開時,就提供了進入的機會,所以當機會出現時,主的僕人就會前進。當沒有用處的前景時,門就關閉了。現在,當門關閉時,我們應該開始新的路線,而不是通過進一步的努力,徒勞無益地勞累自己,所以當有機會建立時,讓我們認為是上帝之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在那裡介紹基督,我們不要拒絕順從上帝如此友善的指示。335
然而,這似乎是保羅的錯誤——他無視,或者至少沒有利用一個近在咫尺的機會,卻去了馬其頓。「他難道不應該專心於他手頭的工作,而不是在剛開始一點點之後,突然轉向另一個方向嗎?」我們也已經觀察到,開門是神聖呼召的證據,這無疑是真的。我回答說,由於保羅絕不局限於一個教會,而是同時受許多教會的約束,因此,由於其中一個教會的現狀,他沒有義務停止關心其他教會。此外,他與哥林多教會的聯繫越多,他就越有義務幫助它;因為我們必須認為這是合理的,他通過他的事工建立的教會,他應該以一種特殊的感情對待它336——就像今天我們確實有義務促進整個教會的福祉,並關心它的整個身體;然而,每個人仍然與他自己的教會保持著更密切、更神聖的聯繫,他更特別地致力於其利益。哥林多的事情處於不幸的狀態,以至於保羅對此結果異常焦慮。因此,如果他在這種動機的影響下,放棄了一個在其他情況下不容忽視的機會,那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不可能同時身兼數職。然而,他不太可能在沒有先安排某人接替他的位置,以利用已出現的機會之前就離開特羅亞。337
14. 感謝上帝。他再次為自己事工的成功而感到榮耀,並表明他在所到之處絕非閒散;但他為了不以令人反感的方式做到這一點,他以感恩開始,我們將會發現他隨後會重複這一點。現在,他並非出於野心而誇耀自己的行為,以求名聲顯赫,也不是像法利賽人那樣,僅僅是假裝感謝上帝,而同時卻充滿驕傲和傲慢。(路加福音 18:11。)相反,他發自內心地希望,凡是值得稱讚的,都被視為唯獨上帝的工作,唯獨上帝的能力得到頌揚。此外,他敘述自己的讚美是為了哥林多人的益處,讓他們在聽到他在其他地方如此豐碩地事奉主之後,不至於讓他的勞動在他們中間毫無成果,並學會尊重他的事工,因為上帝在各地都使他的事工如此榮耀和豐碩。因為上帝如此顯赫地尊榮的,輕視或輕忽都是罪惡。對哥林多來說,沒有什麼比對保羅的使徒職分和教義抱持不利的看法更具傷害性了;另一方面,沒有什麼比尊重兩者更有益了。現在他已經開始被許多人輕視,因此,他有責任不保持沉默。除此之外,他將這種神聖的誇耀與惡人的辱罵相對立。
使我們得勝。如果你按字面翻譯這個詞,它將是「Qui nos triumphat」——「他戰勝了我們」。338 然而,保羅的意思與拉丁語中這種表達方式所表示的不同。339 因為俘虜被說成是被戰勝了,當他們被鎖鏈捆綁並被拖到征服者的戰車前,以示羞辱時。保羅的意思是,他也是上帝所享受的勝利的分享者,因為勝利是藉由他的工具而獲得的,就像副將騎馬跟隨主將的戰車,分享榮譽一樣。340 因此,所有福音的僕人都在上帝的庇護下作戰,他們也為上帝贏得了勝利和凱旋的榮譽;341 但同時,上帝也根據他們在軍隊中被分配的職位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讓他們每個人都分享凱旋的榮譽。因此,他們可以說享受著凱旋,但那是上帝的凱旋,而不是他們的。342
他補充說,在基督裡,上帝親自藉著基督得勝,因為他已將一切帝國的榮耀賜給了基督。如果有人更喜歡這樣翻譯:「他藉著我們得勝」,即使那樣也能得出一個相當一致的意義。
他知識的馨香。勝利在於,上帝藉著他的工具,有力而榮耀地工作,用他恩典的救贖馨香薰香世界,同時,藉著他的教義,他使一些人認識基督。然而,他延續了馨香的比喻,藉此表達了福音令人愉悅的甜美,以及它激發生命的力量和功效。同時,保羅教導他們,他的傳道絕非無味,而是藉著它的馨香使靈魂活過來。然而,我們從中學習到,只有那些藉著基督的甜美芬芳而被激發渴望他的人,才能在福音中取得真正的進步,"""以告別世俗的誘惑。
他在每個地方都這樣說,這些話暗示著他所到之處無不有所收穫,而且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他勞動的成果。哥林多人知道他之前在多少地方播撒了基督福音的種子。他現在說,最後的結果與最初的努力相符。343
15. 基督的馨香 他曾將比喻應用於基督的知識,現在他將其轉移到使徒們的身上,但原因相同。因為他們被稱為世界的光(馬太福音 5:14),因為他們藉著高舉福音的火炬來啟迪世人,而不是因為他們自身發出光芒;同樣,他們被稱為馨香,不是因為他們自身散發香氣,而是因為他們所帶來的教義是芬芳的,能夠以其令人愉悅的香氣浸潤整個世界。344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讚美適用於所有福音的傳道者,因為凡有純粹而無偽的福音宣講之處,都會有保羅在此所說的馨香的影響。同時,毫無疑問,他特別指自己和與他相似的人,將誹謗者歸咎於他的過錯轉化為對自己的讚美。因為他受到許多人的反對,並招致許多人的仇恨,這就是他們輕視他的原因。因此,他回答說,忠心正直的福音傳道者在上帝面前有馨香,不僅僅是當他們以有益的滋味使靈魂活過來時,而且當他們給不信者帶來毀滅時也是如此。因此,福音不應因此而受到輕視。「兩種香氣,」他說,「都蒙上帝悅納——那使選民得救的香氣,以及那使惡人遭受致命打擊的香氣。」
這裡有一段非凡的經文,教導我們,無論我們傳道的結果如何,如果福音被傳講,我們的服事就會蒙上帝悅納;而且,福音的尊嚴絲毫不會因為它沒有對所有人產生益處而減損;因為上帝甚至在福音成為惡人滅亡的機會這一點上得到榮耀,不,它必然會如此。然而,如果這對上帝來說是馨香,那麼對我們來說也應該是如此,換句話說,如果福音的傳講對所有人都不利,我們就不應該感到冒犯;相反,讓我們認為,如果它藉著給惡人帶來公正的定罪而增進上帝的榮耀,那就足夠了。然而,如果福音的傳播者在世上聲名狼藉,因為他們的成功並非在所有方面都達到他們的期望,他們就有這個選擇的安慰,那就是他們將馨香的香氣獻給上帝,而對世界來說是令人厭惡的氣味,對上帝和天使來說卻是馨香。345
「香氣」這個詞非常有強調性。「福音在兩個方面都有這樣的影響,它要麼使人活過來,要麼使人死亡,不僅僅是通過它的味道,而是通過它的氣味。無論如何,它從不徒然傳講,而總是產生影響,要麼是為了生命,要麼是為了死亡。」346 但有人問,這如何與福音的本質相符,我們稍後會發現他稱之為生命的職事?(哥林多後書 3:6。)答案很簡單:福音是為救恩而傳講的:這是它固有的;但只有信徒才能分享那救恩。同時,它成為不信者定罪的機會——那是由於他們自己的過錯。因此
基督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約翰福音 3:17,)
因為這有什麼必要呢,既然沒有他我們都已經被定罪了?然而他差遣他的使徒去捆綁,也去釋放,並保留罪,"""以及赦免他們。(馬太福音 18:18; 約翰福音 20:23.) 他是世界的光,(約翰福音 8:12,) 但他使不信者眼瞎。(約翰福音 9:39.) 他是磐石, 作為根基, 但對許多人來說, 他也是絆腳石。347 (以賽亞書 8:14.) 因此, 我們必須始終區分福音的固有功用 348 和偶然的功用 (可以這麼說), 後者必須歸因於人類的墮落, 正是因此, 生命對他們來說變成了死亡。
16. 誰能勝任這些事呢? 有些人認為 349 這句感嘆語是為了防止傲慢, 因為他承認, 履行基督好使徒的職責 350 是一件超越人類所有能力的事, 因此他將榮耀歸於上帝。另一些人認為, 他注意到好牧師人數稀少。我認為, 其中隱含著一種對比, 這種對比在稍後會簡要表達出來。「職業, 確實很普遍, 許多人自信地誇耀; 但擁有實質, 則表明一種罕見而卓越的優點。351 我不為自己要求什麼, 但如果經過考驗, 就會發現它在我裡面。」因此, 就像那些共同擔任教師職務的人不加區別地為自己聲稱這個頭銜一樣, 保羅通過為自己聲稱一種特殊的卓越, 將自己與那些對聖靈的影響知之甚少或毫無經驗的人群區分開來。
17. 因為我們不是。他現在更公開地將自己與假使徒對比, 這是為了誇大, 同時也是為了將他們排除在他為自己聲稱的讚揚之外。「我說我的使徒職分是光榮的, 是有充分理由的,」他說, 「因為如果要求證明, 我不怕被指控虛榮。但許多人錯誤地為自己聲稱同樣的事情, 他們會被發現與我毫無共同之處。因為他們篡改了主的道, 而我則以最大的忠實和真誠來傳講, 以造就教會。」然而, 我不認為這裡受到責備的人公開宣講邪惡或錯誤的教義; 相反, 我認為他們為了利益或野心而敗壞了教義的正確使用, 以至於完全剝奪了它的力量。他稱之為篡改。伊拉斯謨更喜歡將其翻譯為 — cauponari — 販賣 352 希臘詞 καπηλεύειν, 源自零售商或酒店經營者, 他們習慣於摻假商品, 以便賣得更高的價格。我不知道拉丁語中的 cauponari 是否用於這個意義。353
"""
從相關條款中確實可以確定,保羅在此意圖表達的是——教義的敗壞——並非他們背離了真理,而是因為他們將真理偽裝起來,未能呈現其純正的面貌。因為上帝的教義有兩種敗壞方式。一種是直接的敗壞,當它與虛假和謊言混雜在一起時,就不再是純正真實的上帝教義,而是以其名義被錯誤地稱讚。另一種是間接的敗壞,儘管它保持了純正,卻被曲解以取悅世人,並因不雅的偽裝而變形,以求取好感。因此,會發現有些人,他們的教義中沒有任何不敬虔之處,但由於他們透過展示自己的敏銳和口才來追求世人的讚譽,或者渴望某個職位,或者貪圖不義之財(提摩太前書 3:8),或者渴望以某種方式崛起,他們仍然透過不正當地濫用教義,或使其屈從於他們墮落的傾向,來敗壞教義本身。因此,我傾向於保留「敗壞」這個詞,因為它更好地表達了所有那些將上帝神聖的話語視為玩物,並根據自己的便利來改變它的人通常會發生的情況。354 因為他們必然會背離真理,傳講一種人為的、虛假的福音。
但作為真誠的。這裡的「作為」一詞是多餘的,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355 與他所提及的敗壞形成對比,他首先使用了「真誠」一詞,這可以指講道的態度,也可以指心靈的傾向。我更贊同後者。其次,他將其與忠實和盡責的傳播形成對比,因為他忠實地將上帝託付給他並交給他的福音,從手到手地傳遞給教會,356 就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第三,他在此之後加上了對神聖存在的考量。因為凡具備以下三點的人,絕不會有敗壞上帝話語的意圖。第一是——我們必須被對上帝的真正熱情所驅動。第二是——我們必須牢記我們正在處理的是他的事務,並且除了來自他的之外,不提出任何東西。第三是——我們必須考慮,我們所做的一切,他都是見證者和旁觀者,因此學會將一切都歸於他的判斷。
在基督裡意味著按照基督。因為伊拉斯謨的譯法「藉著基督」與保羅的意圖不符。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