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2:1-21

路加福音 2:1-21

 2:1 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

2:2 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

2:3 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

2:4 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

2:5 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

2:6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

2:7 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

2:8 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2: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

2:10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2: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2:12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

2:1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 神說:

2: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 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有古卷:喜悅歸與人)!

2:15 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

2:16 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

2:17 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

2:18 凡聽見的,就詫異牧羊之人對他們所說的話。

2:19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

2:20 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與 神,讚美他。

2:21 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路加福音 2:1-7


1. 那些日子,凱撒奧古斯都頒布諭旨,普天下的人都應登記。 2. 這次首次登記是在居里紐作敘利亞總督的時候進行的。 3. 眾人各歸各城,去登記。 4. 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為他是大衛家的人,也是大衛的後裔,) 5. 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登記。那時馬利亞已懷孕。 6.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生產的日子到了。 7. 她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給他們。


路加敘述了基督如何在伯利恆城出生,因為他的母親在臨盆之際,離家在外。首先,他排除了人為的策劃,說約瑟和馬利亞離家來到那裡,是為了按他們的家族和支派登記。如果他們是故意和有目的地改變住處,讓馬利亞在伯利恆生產,我們就只會看到相關的人。但由於他們除了服從奧古斯都的諭旨外別無他意,我們欣然承認,他們像盲人一樣,被上帝的手引導到基督必須出生的地方。這可能看似偶然,因為所有不直接源於人類意圖的事物,都被不信神的人歸因於命運。但我們不能只關注事件本身。我們還必須記住先知在許多世紀前所發出的預言。比較一下就會清楚地看到,奧古斯都凱撒頒布登記令,以及約瑟和馬利亞離家,恰好在那個時候抵達伯利恆,都是上帝奇妙的旨意所成就的。


因此,我們看到上帝的聖僕人,即使他們偏離了原來的意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仍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為上帝引導他們的腳步。上帝的旨意同樣奇妙,他利用暴君的命令將馬利亞從家中帶走,以實現預言。上帝已經藉著他的先知——我們稍後會看到——標明了他決定讓他的兒子出生的地方。如果馬利亞沒有被迫做其他選擇,她會選擇在家中生產。奧古斯都命令在猶太進行登記,每個人都要報上自己的名字,以便他們以後可以繳納年稅,這稅他們以前習慣繳納給上帝。因此,一個不敬虔的人強行佔有了上帝慣常向他子民索取之物。這實際上是將猶太人完全置於從屬地位,並禁止他們從此被視為上帝的子民。


事情就這樣發展到了最後的關頭,猶太人似乎被剪除,永遠與上帝的約隔絕。就在那時,上帝突然出人意料地提供了補救措施。更重要的是,他利用那邪惡的暴政來救贖他的子民。因為總督(或凱撒為此目的所僱用的人),在執行他所受託的任務時,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上帝的使者,召喚馬利亞到上帝所指定的地方。路加的整個敘述確實可以引導信徒承認,基督是「從母腹中」被上帝的手引導的(詩篇 22:10)。對於信仰的確定性來說,知道馬利亞是突然且違背自己意願地被帶到伯利恆,以便「從那裡出來」(彌迦書 5:2)救贖主,正如他先前所應許的,這並非不重要。


1.全世界。這種修辭手法(以整體代指部分,或以部分代指整體)在羅馬作家中經常使用,不應被視為生硬。為了使這次登記更易於接受且不那麼令人反感,我毫不懷疑它被平等地推廣到所有省份;儘管稅率可能有所不同。我認為這次首次登記意味著,猶太人被徹底征服後,被施加了新的、不尋常的枷鎖。其他人則認為,這次登記是在居里紐斯擔任敘利亞總督時首次進行的;但這種觀點沒有任何可能性。稅收確實是每年徵收的;但登記並非每年都進行。其含義是,猶太人所受的壓迫遠比以前沉重。


關於總督的姓名存在分歧。有些人稱他為居里紐斯(Κυρήνιος),另一些人則稱他為奎里努斯或奎里尼烏斯。但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知道希臘人在翻譯拉丁名字時,幾乎總是在發音上有所改變。但更大的困難來自另一個方向。約瑟夫斯說,當亞基老在維也納被囚禁時(《猶太古史》17:13.2),奎里努斯作為總督到來,奉命將猶太併入敘利亞省(18.1.1)。現在,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亞基老在他父親希律去世後統治了九年。因此,基督誕生與這次登記之間似乎有大約十三年的間隔;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伊皮法尼烏斯所說的,基督誕生於希律統治的第三十三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四年。


另一個令人困惑的情況是,同一位約瑟夫斯提到這次登記發生在亞克興戰役(《猶太古史》18:2.1)之後的第三十七年。如果這是真的,奧古斯都在此事件之後最多只活了七年;這使他的年齡減少了八或九年:因為從路加福音第三章可以清楚看出,他當時只有十五歲。但是,由於基督的年齡眾所周知,不容置疑,因此很可能在約瑟夫斯歷史的這一處和許多其他段落中,他的記憶出現了問題。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奎里努斯在擊敗安東尼(這使奧古斯都完全掌控帝國)之前擔任執政官十九年左右:因此他一定是在非常年邁的時候被派往該省的。此外,同一位約瑟夫斯列舉了八年內猶太的四位總督;而他承認第五位總督任職十五年。那是瓦萊里烏斯·格拉圖斯,他的繼任者是本丟·彼拉多。


可以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案。在法令頒布後立即進行登記可能不切實際:因為約瑟夫斯記載,科波尼烏斯被派去帶領軍隊鎮壓猶太人(《猶太古史》18:2.2),從中可以很容易地推斷出,登記曾一度因民眾騷亂而受阻。路加的話語具有這種含義,即在大約我們主誕生之時,頒布了一項法令要求人民登記,但登記直到王國變革之後,當猶太併入另一個省份時才能進行。因此,這句話被作為修正而添加。這次首次登記是在居里紐斯擔任敘利亞總督時進行的。也就是說,它當時才首次實施。129


但整個問題尚未得到解答:因為,當希律是猶太國王時,登記一個不向羅馬帝國納稅的人民有什麼用處呢?我回答說:假設奧古斯都為了讓猶太人習慣枷鎖(因為他們的頑固是眾所周知的),選擇在希律統治下對他們進行登記,這並沒有什麼荒謬之處。130 希律作為國王所擁有的特殊權力,也並未使其與猶太人向羅馬帝國繳納每人固定稅款的做法相矛盾:因為我們知道,希律雖然被稱為國王,但他所擁有的不過是借來的權力,與奴隸無異。至於優西比烏是根據什麼權威說這次登記是羅馬元老院下令進行的,我不得而知。


7. 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給他們住 我們在這裡不僅看到了約瑟的極度貧困,也看到了殘酷的暴政,這種暴政不容任何藉口,迫使約瑟在不合時宜的季節,在他妻子臨盆之際,帶著她同行。事實上,那些王室後裔可能比其他人受到更嚴酷和輕蔑的對待。約瑟並非麻木不仁,對妻子的分娩毫無關心。他本來很樂意避免這種必要性:但由於那是不可能的,他被迫屈服,131 並將自己交託給上帝。我們同時看到,上帝之子的生命是怎樣開始的,以及他被安置在怎樣的搖籃132裡。他出生時的境況如此,是因為他為此目的取了我們的肉身,好為我們「虛己」(腓立比書 2:7)。當他被丟進馬廄,安置在馬槽裡,被人拒絕提供住處時,是為了讓我們天國之門敞開,不是作為臨時住所133,而是作為我們永恆的家園和產業,讓天使們接納我們進入他們的居所。


路加福音 2:8-14


8. 在那地方有牧羊的人,夜間在田野裡看守羊群。 9. 有主的使者降臨在他們那裡,主的榮光 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10.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12.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 1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 同那天使讚美神說: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 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8. 在那地方有牧羊的人 基督降生在伯利恆,如果沒有讓世人知道,就毫無意義。但路加所描述的傳播方式,在世人看來卻非常不合適。首先,基督只向少數見證人顯現,而且是在夜幕降臨之時。其次,儘管神有許多尊貴顯赫的見證人可供差遣,他卻越過他們,選擇了牧羊人,這些地位卑微、在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人。在這裡,肉體的理性和智慧必然顯為愚拙;我們必須承認,「神的愚拙」(哥林多前書 1:25)超越了世上所有存在或看似存在的智慧。但這也是「虛己」(腓立比書 2:6)的一部分:並非要奪去基督的任何榮耀,而是讓它暫時隱藏起來。再者,正如保羅提醒我們,福音在肉體上是卑微的,「叫我們的信心」不是憑人的「智慧高言」,也不是憑任何世俗的榮華,而是「在乎神的大能」(哥林多前書 2:4,5);同樣,這無價的「寶貝」從一開始就被神「放在瓦器裡」(哥林多後書 4:7),為要更充分地考驗我們信心的順服。因此,如果我們渴望來到基督面前,就不要羞於跟隨那些主為了推翻世俗的驕傲,從牛糞中揀選出來作我們導師的人。


9. 有主的使者降臨在他們那裡 他說,主的榮光145 照耀著牧羊人,他們因此認出他是天使。146 因為如果沒有神藉著一些外在的記號證明他們所聽到的確實是出於他,那麼天使所傳達的路加所記載的事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天使並非以尋常的形式或沒有威嚴地顯現,而是被天上的榮光所環繞,以強烈地影響牧羊人的心靈,使他們能將所聽到的話語視為直接來自神口中的。因此,路加隨後不久所說的懼怕,是神通常用來謙卑人心(正如我之前解釋過的),並使他們以敬畏之心領受他的話語的方式。


10. 不要懼怕 這勸勉的目的是為了減輕他們的懼怕。因為,儘管人心被敬畏所震懾是有益的,使他們能學會「將榮耀歸給耶和華的名」(詩篇 29:2);然而,他們同時也需要安慰,以免完全被壓垮。因為神的威嚴若沒有一些溫和來減輕它所帶來的恐懼,就必然會吞噬整個世界。因此,惡人在看見神時會倒斃,因為神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審判者。但為了使牧羊人的心靈復甦,天使宣告他被差遣給他們有不同的目的,就是向他們宣告神的憐憫。當人們聽到這句話,說神與他們和好了,這不僅能扶起那些跌倒的人,卻使那些被毀壞的人復原,並將他們從死亡中召回生命。


天使開口說話,宣告大喜的信息;接著指出喜樂的根據或內容,就是有一位救主誕生了。這些話首先向我們表明,除非人們與上帝和好,並藉著基督的恩典與祂和解,否則他們所經歷的一切喜樂都是虛假的,而且短暫。 不敬虔的人常常沉溺於狂亂而令人陶醉的歡樂中;但如果沒有人使他們與上帝和好,良心的隱藏刺痛必然會產生可怕的折磨。此外,無論他們在奢侈的放縱中如何自欺,他們自己的私慾都是許多折磨者。堅實喜樂的開始,是感受到上帝對我們的父愛,這獨自能使我們的心靈平靜。而保羅告訴我們,「上帝的國」在於「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 14:17)。天使稱之為大喜的信息,不僅向我們表明,我們應當首先為基督帶給我們的救恩而歡喜,而且這份恩典是如此偉大和無限,足以完全彌補今生所有的痛苦、困境和焦慮。讓我們學會單單以基督為樂,使我們對祂恩典的領悟能夠戰勝並最終消除我們肉體的一切痛苦。


這將是給所有百姓的。儘管天使只對牧羊人說話,但他清楚地表明,他所帶來的救恩信息範圍更廣,不僅他們可以私下聽到,其他人也可以聽到。現在應當明白,這份喜樂是所有百姓共同的,因為它是無差別地提供給所有人的。因為上帝應許基督,不是給某一個人,而是給亞伯拉罕的整個後裔。如果猶太人大部分被剝奪了提供給他們的喜樂,那是因為他們的不信;正如今天,上帝無差別地邀請所有人藉著福音得救,但世界的忘恩負義是為什麼這份恩典,雖然平等地提供給所有人,卻只有少數人享有的原因。儘管這份喜樂僅限於少數人,但就上帝而言,它被稱為共同的。當天使說這份喜樂將是給所有百姓的,他指的是選民;但現在,「中間隔斷的牆」(以弗所書 2:14)已經被拆毀,同樣的信息也適用於全人類。149 因為基督宣告和平,不僅是給「近處的人」,也是給「遠處的人」(以弗所書 2:17),給「外邦人」(以弗所書 2:12)和公民一樣。但由於與猶太人的特殊盟約持續到基督復活,所以天使將他們與其他民族分開。


11. 今天為你們生了。在這裡,正如我們最近暗示的,天使表達了喜樂的原因。今天誕生了很久以前應許的救贖主,祂將使上帝的教會恢復到應有的狀態。天使並沒有將其說成是完全未知的事情。他以提及律法和先知來開始他的使命;因為如果他是在對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說話,使用這種說話方式將毫無用處:今天為你們生了一位救主,祂是主基督。出於同樣的原因,他提到祂誕生在大衛的城裡,這除了喚起猶太人普遍知道的那些應許的記憶之外,沒有任何目的。最後,天使將他的話語適應於那些對所應許的救贖並非完全陌生的人。他將律法和先知的教義與福音結合起來,因為它們都源於同一個源頭。現在,由於希臘詞 Greek,正如西塞羅向我們保證的,比拉丁詞 Servator 具有更廣泛的含義,而且沒有與之對應的拉丁名詞,所以我認為最好使用一個「野蠻的詞」,而不是從基督的力量中奪走任何東西。我毫不懷疑,武加大譯本的作者和教會的古代聖師們也有同樣的意圖. 基督被稱為救主, 因為他賜予完全的救恩。代詞「給你們」 非常強調;因為如果沒有人相信救恩的作者是為自己而生,那麼聽到他誕生的消息就不會帶來多大的喜樂。同樣地,以賽亞說:「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以賽亞書 9:6);撒迦利亞說:「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謙卑的」(撒迦利亞書 9:9)。


12. 這將是給你們的記號 天使消除了可能自然阻礙牧羊人信心的偏見;因為他,就是上帝所差遣的君王和唯一的救主,竟然躺在馬槽裡,這是多麼的嘲諷啊!為了不讓基督卑微和可鄙的處境嚇退牧羊人對基督的信心,天使預先告訴他們將會看到什麼。這種行事方式,在世人看來可能荒謬甚至可笑,但主每天都對我們如此。他從天上降下福音的道,吩咐我們擁抱被釘十字架的基督,並向我們展示世俗和會朽壞的元素中的記號,這些記號將我們提升到蒙福永生的榮耀。他應許我們屬靈的公義,卻將一點水擺在我們眼前:藉著一小塊餅和酒,他印證了 靈魂的永生. 但如果馬槽沒有給牧羊人帶來任何冒犯,以至於沒有阻止他們去基督那裡獲得救恩,也沒有阻止他們順服他的權柄,即使他還是個孩子;那麼,無論記號本身多麼卑微,都不應該遮蔽他的榮耀,也不應該阻止我們向他獻上謙卑的敬拜,現在他已經升天,坐在父的右邊。


1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與那天使同在 神聖榮耀的展示已經在一位天使身上顯現。但上帝決定以更為輝煌的方式裝飾他的獨生子,這既是為了堅固我們的信心,也是為了堅固牧羊人的信心。在世人中,「兩三個見證人」(馬太福音 18:16)的見證足以消除一切疑慮。但這裡有一支天軍,同心同聲地為神的兒子作見證。那麼,如果我們拒絕與天使的合唱團一同歌頌我們在基督裡的救恩,我們的頑固將是何等的大呢?由此我們推斷,不信在上帝眼中是何等可憎,它擾亂了天地之間這美妙的和諧。再者,如果我們的信心和讚美上帝的熱情沒有被天使們所唱的歌所激發,而這首歌是為了提供我們讚美的主題而和諧地唱出的,那麼我們就比野獸還要愚蠢。更進一步,藉著這天上的旋律的榜樣,主旨在向我們推薦信心的合一,並勸勉我們同心合意地在地上歌頌他。


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 天使們以感恩或讚美神開始;因為聖經也處處提醒我們,我們從死亡中被救贖出來,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好讓我們用舌頭和生活的行動來證明我們對神的感激。那麼,讓我們記住最終的原因,為什麼神藉著他的獨生子使我們與他自己和好。那是為了藉著顯明他恩典和無限憐憫的豐富來榮耀他的名。即使現在,任何人因著對恩典的認識而激發出讚美神榮耀的程度,就是他在基督信仰上進步的程度。每當提到我們的救恩時,我們都應該明白,這是一個信號, 激勵我們感恩和讚美神。


在地上平安 最普遍的讀法是,這些詞語,「在人中間有善意」應作為第三個子句。就該段落的主要思想而言,你如何解讀它並不重要;但後者似乎更可取。榮耀歸於至高之神,以及地上平安這兩個子句,無疑是相互一致的;但如果你不將人與神明顯對立,對比就不會完全顯現。 也許評論家誤解了介詞 ἐν 的意思,因為說人有平安,這句話的意思很模糊;但由於這個詞在許多經文中是多餘的,我們在此無需深究。然而,如果有人更喜歡將它放在最後一個子句,意思也會相同,我將在稍後說明。


我們現在必須看看天使所說的「平安」是什麼意思。他們當然不是指人與人之間所培養的外在和平;而是說,當人與神和好,並在自己心中享有內在的寧靜時,地上就有平安。158 我們知道我們生來就是「可怒之子」(以弗所書 2:3),本性上是神的仇敵;只要我們感覺到神對我們發怒,我們就必會因恐懼而感到痛苦。平安的一個簡潔明瞭的定義可以從兩個相反的事物中得出——神的憤怒和對死亡的恐懼。因此,它有雙重含義;一個是指向神,另一個是指向人。當神開始恩待我們,除去我們的罪孽,「不將我們的過犯歸到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 5:19)時,我們就與神和好;當我們信賴祂的父愛,滿懷信心地向祂禱告,並大膽讚美祂所應許給我們的救恩時,我們就與神和好。現在,儘管在另一處經文中,人的地上生活被宣告為一場持續的戰爭(約伯記 7:1),而且事實狀況表明,只要我們活在世上,沒有什麼比我們的處境更充滿困苦的了,然而天使卻明確地說地上有平安。這是為了告訴我們,只要我們信靠基督的恩典,任何可能出現的困境都不能阻止我們享受心靈的平靜與安寧。因此,讓我們記住,信心是置身於試探的風暴中,置身於各種危險中,置身於猛烈的攻擊中,置身於爭鬥和恐懼中,這樣我們的信心才不會因任何形式的對抗而失敗或動搖。


在人中間的善意 武加大譯本將善意譯為屬格:對有善意的人。 我不知道這種讀法是如何混入的:但它肯定應該被拒絕,因為它既不是真實的162,也完全扭曲了意思。其他人將善意讀為主格,但仍然誤解了它的意思。他們將善意歸於人,好像它是在勸告人接受神的恩典。我承認主賜給我們的平安只有在我們接受時才有效。但由於 εὐδοκία 在聖經中一直用於希伯來文 רצון 的意思,所以古老的譯者將其譯為 beneplacitum,或善意。這段經文被理解為指接受恩典是不正確的。天使寧願將其視為平安的源頭,從而告訴我們平安是白白的恩賜,源於神純粹的憐憫。如果認為讀作對人的善意,或對人而言的善意 更好,那麼就意義而言,這也不是不可接受的:因為這樣它將表明平安的原因是神樂意將祂不配得的恩惠賜給人,而祂以前與人是死敵。如果你讀作善意的平安,意思是自願的平安,我也不會反對這種解釋。但更簡單的方法是將 εὐφοκία 視為補充,以告知我們平安的來源。


路加福音 2:15-21


15. 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16. 他們就急忙去了,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17. 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18. 凡聽見的,就為牧羊之人所說的話詫異。19.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165 20. 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所說的,就歸榮耀與神,讚美他。21. 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他尚未在母腹裡成胎,天使所起的名字。


15. 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這裡向我們描述了牧羊人的順從。主使他們成為他兒子的見證人,向全世界作見證。他藉著天使對他們說的話是有效的,並沒有白費。他們沒有被明確而直接地命令去伯利恆;但是,他們充分意識到這是神的旨意,就急忙去見基督。同樣地,我們知道基督是向我們顯明的,以便我們的心可以藉著信心親近他;我們的遲延是沒有藉口的。166 但路加再次告訴我們,牧羊人決定在天使離開後立即出發。這傳達了一個重要的教訓。我們不應該像許多人那樣,讓神的話語隨著聲音消逝,而必須確保它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並在聲音從我們耳邊消逝後立即顯現其力量。我們也應該注意,牧羊人彼此勸勉:因為如果我們不互相勸勉,我們每個人只專注於自己的職責是不夠的。路加的陳述進一步讚揚了他們的順從,說他們急忙去了(第16節);因為我們被要求表現出信心的準備。


主所指示我們的。他們只是從天使那裡聽到的;但他們有意且正確地說,是主指示他們的;因為他們認為神的使者具有與主親自對他們說話相同的權威。因此,主引導我們注意他自己;這樣我們就不會把目光放在人身上,而輕視他話語的權威。我們也看到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不忽視主向他們指出的寶藏;因為他們斷定,在收到這個消息後,他們必須立即去伯利恆看看。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信心和理解程度,準備好跟隨神所呼召的任何地方。


16. 尋見馬利亞。這是一個令人反感的景象,足以使人對基督產生厭惡。因為還有什麼比相信他是全體人民的君王更不可思議的呢?他被認為不配與最低層的群眾為伍;或者期望從他那裡恢復王國和救恩,而他的貧困和匱乏如此之甚,以至於他被扔進馬槽裡?然而路加寫道,這些都沒有阻止牧羊人讚美和榮耀神。神的榮耀完全呈現在他們眼前,對他話語的敬畏深深地印在他們心中,以至於他們信心的提升輕易地超越了基督身上所有顯得卑微或可鄙的事物。 而我們的信心之所以被一些微不足道的障礙所阻礙或偏離正軌,唯一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足夠堅定地仰望神,並且容易「被風吹動,搖來搖去」(以弗所書 4:14)。如果這個想法完全佔據我們的心靈,"""我們有來自天堂的確鑿而忠實的見證,這將是對抗各種誘惑的足夠堅固和穩固的支持,並將充分保護我們免受可能遭受的任何輕微冒犯。


17. 他們傳揚這話 路加在稱讚牧羊人的信心時提到,他們誠實地將從主那裡領受的傳給了別人;他們作此見證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益處,他們也成為了堅固我們信心的次級天使。路加也表明,他們傳揚所聽見的,並非沒有果效。 毫無疑問,主使他們所說的話有功效,不致被嘲笑或輕視;因為這些人的卑微身份降低了他們的信譽,而這件事本身也可能被視為虛構。但主,賜予他們這項工作的主,不允許它毫無成果。


主採取這樣的方式,差遣微不足道的人傳揚他的話語,可能不太符合人的心意。但這有助於謙卑肉體的驕傲,並考驗信心的順服;因此神認可它。然而,儘管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卻沒有人向前一步來到基督面前:由此我們可以推斷,他們聽見神的大能所受到的影響,並沒有伴隨著任何虔誠的心靈情感。傳揚這報告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他們的救恩,不如說是為了使全體人民的無知無可推諉。


19. 馬利亞卻把 馬利亞默想神作為的勤勉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為了告訴我們,這寶藏存放在她的心裡,以便在適當的時候向他人傳揚;其次,是為了給所有敬虔的人提供一個效法的榜樣。因為,如果我們有智慧,我們生命的主要工作和偉大目標,將是專心思考那些建立我們信心的神作為。馬利亞把這一切事都存在心裡 這與她的記憶有關。Συμβάλλειν 意為匯集,——收集那些證明基督榮耀的各個事件,使它們形成一個整體。因為馬利亞若不將這些事件彼此比較,就無法明智地評估它們的總體價值。


20. 歸榮耀與讚美神 這是另一個有助於普遍堅固我們信心的情況。牧羊人確切地知道這是神的工作。他們歸榮耀與讚美神的熱心,是對我們懶惰,或者說是不感恩的間接責備。如果基督的搖籃169對他們有如此大的影響,使他們從馬槽和馬棚升到天堂,那麼基督的死和復活豈不更應當有力地將我們提升到神那裡嗎?因為基督不僅從地上升天,為要將萬物吸引歸他;他還坐在父的右邊,使我們在世上寄居時,能全心默想天上的生命。當路加說,天使的見證在牧羊人所做的一切事上作為他們的準則時, 他指出了真正敬虔的本質。因為當我們的信心將一切導向這個目的,即神話語中所啟示的真理能更清楚地顯明時,它才能真正得到神作為的幫助。


21. 孩子受割禮 至於割禮的總體情況,讀者可查閱《創世記》(17:10)。目前,只需簡要說明與基督個人相關的部分。神命定他的兒子受割禮,是為了使他服從律法;因為割禮是一種莊嚴的儀式,猶太人藉此


被引入遵守律法。 保羅解釋了其目的, 當他說基督是


「生在律法之下」「為要贖我們這些在律法以下的人,」(加拉太書 4:4,5)


基督受割禮,承認自己是律法的奴僕173,為要使我們得自由。這樣,律法的束縛不僅被他廢除,而且儀式的影子也應用到他自己的身體上,使它不久之後就終止。因為儘管律法的廢除取決於基督的死和復活,但神的兒子順服受割禮,卻是它的一種預演。


他的名字叫耶穌。這段經文表明,猶太人普遍習慣在孩子受割禮的那天給他們取名,就像我們現在在洗禮時所做的一樣。傳道者在這裡提到了兩件事。首先,耶穌這個名字不是偶然地,也不是憑人的意願賜給神的兒子,而是天使從天上帶來的名字。其次,約瑟和馬利亞順服了神的命令。我們的信心與神的話語之間的一致性在於,他先說話,我們跟隨,這樣我們的信心就回應了他的應許。最重要的是,路加為我們稱讚了傳講神話語的順序。他告訴我們,藉著基督的恩典得救,是神藉著天使所應許的,並藉著人的聲音所宣告的。



路加福音 2:1-21 路加福音 2:1-21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7,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