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2:1-12
2:1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2:2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2:3 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2:4 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2:5 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2:6 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2:7 當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
2:8 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2:9 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2:10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
2:11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2: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馬太福音 2:1-6
1. 當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 正值希律王在位的時候,看哪,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2. 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裡?因為我們在東方看見了他的星,特來拜他。3. 希律王聽見了這事,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4. 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5. 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6. 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 牧養我的百姓以色列。
1. 當耶穌生下來 馬太沒有說明耶穌是如何生在伯利恆的。上帝的靈,指定傳福音者為他的書記, 似乎特意以這樣的方式規範他們的文風,使他們都以最完美的協調,但以不同的方式,寫下同一段歷史。這是為了讓上帝的真理更清晰、更引人注目地顯現出來,因為很明顯,他的見證人並非出於預先策劃,而是他們每個人都獨立地,不顧及他人,自由而誠實地寫下聖靈所默示的。
這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敘述。上帝從迦勒底帶來博士,來到猶太地,為的是在馬槽裡,在不是榮耀而是輕蔑的標誌中,敬拜基督。這真是上帝奇妙的旨意,他讓他的兒子降生於世時伴隨著極度的卑微,卻又賜予他輝煌的裝飾,既有讚美,也有其他外在的標誌,使我們的信心能得到證明他神聖威嚴所需的一切。
這裡展示了一個在明顯矛盾中實現真正和諧的美麗例子。天上的星宣告他是一位君王,而一個為牲畜準備的馬槽卻成了他的寶座,因為他被拒絕進入最卑微的人群中。他的威嚴在東方閃耀,而在猶太地,它卻遠未被承認,反而遭受了許多不敬的標誌。這是為什麼呢?天父選擇指定星和博士作為我們的嚮導,直接引導我們到他的兒子那裡:同時他剝奪了他所有世俗的榮耀,目的是告訴我們他的國度是屬靈的。這段歷史傳達了有益的教導,不僅因為上帝將博士帶到他的兒子那裡,作為外邦人的初熟果子,而且因為他指定他兒子的國度接受他們的讚美和星的證明,以堅固我們的信心;這樣他國家的邪惡和惡意的輕蔑就不會使他在我們眼中變得不那麼可貴。
眾所周知,博士是波斯人和迦勒底人給占星家和哲學家的稱呼: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推測那些人來自波斯。 由於傳福音者沒有說明他們的人數,所以最好對此一無所知,而不是將不確定的事情斷言為確定的。天主教徒陷入了一個幼稚的錯誤,認為他們有三個人:因為馬太說,他們帶來了黃金、乳香和沒藥(第11節)。但歷史學家沒有說,他們每個人都單獨獻上自己的禮物。他反而說,這三件禮物是他們共同獻上的。那位古老的作者,無論他是誰,其不完整的《馬太福音註釋》以金口約翰的名字命名,並被列入金口約翰的作品中,他說他們有十四個人。這與另一個說法一樣不可信。它可能來自教父的傳統,但沒有堅實的基礎。但天主教徒在這個問題上最荒謬的設計是,那些人是國王,因為他們在另一段經文中發現了一個預言,即
他施、海島和示巴的君王,將向主獻上禮物(詩篇 72:10)。
這些工匠真是巧奪天工,為了讓這些人以新的面貌出現,他們首先將世界從一邊轉到另一邊:因為他們將南方和西方變成了東方!毫無疑問,他們被上帝公義的審判所愚弄,以致所有人都嘲笑那些不惜篡改「將上帝的真理變為謊言」(羅馬書 1:25)之人的極度無知。
這裡的第一個問題是:這顆星是否是主起初(創世記 1:1,16)創造來「裝飾諸天」(約伯記 26:13)的星辰之一?其次,這些術士是否因其對占星術的了解而斷定它預示著基督的誕生?關於這些問題,沒有必要進行激烈的爭論:但從馬太的話中可以推斷,它不是一顆自然的星,而是一顆非凡的星。它不符合自然秩序,即它會消失一段時間,然後突然變亮;也不符合它會沿著直線向伯利恆前進,最終停留在基督所在的房屋上方。這些事情沒有一件屬於自然星辰。它更可能像彗星,不是在天上,而是在空中被看見。然而,馬太使用通俗語言,不正確地稱它為星,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這也幾乎決定了第二個問題:因為占星術無疑受限於自然法則,單憑其引導無法將術士引向基督;因此他們必然得到了聖靈的秘密啟示。我並非說他們完全沒有從這門技藝中獲得任何幫助:但我斷言,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新的、非凡的啟示,這將毫無實際益處。
2. 那生下來作王的在哪裡呢?有些解經家認為,他被稱為生下來作王,是為了間接對比那些被立或被創造為王的人,這在我看來過於瑣碎。我寧願認為術士們只是簡單地說,這位王是最近才出生的,而且仍然是個孩子,以此來區分他與一位成年並掌握政權的王:因為他們立刻補充說,他們不是被他的功績聲名,也不是被他現有的偉大表現所吸引,而是被他未來統治的天上預兆所吸引。但是,如果看到一顆星對術士們有如此強大的影響,那麼我們這些麻木不仁的人有禍了,因為現在基督這位王已經向我們顯現,我們卻對他的探尋如此冷淡!
並來敬拜他。這顆星之所以顯現,是為了將術士們引到猶太,使他們成為新王的見證人和傳播者。 就他們自己而言,他們來並不是要向基督獻上對上帝之子應有的虔誠敬拜,而是打算按照波斯習俗 向他致敬,將他視為一位非常傑出的君王。因為他們對他的看法,可能僅止於他的權力和崇高地位將是如此非凡,以至於會讓所有國家都產生應有的欽佩和敬畏。甚至有可能,他們希望事先獲得他的好感,以便如果他日後在東方擁有統治權,他會友善地對待他們。
3. 希律王就心裡不安。希律並非不熟悉那些預言,這些預言應許猶太人一位君王,他將使他們困苦和毀滅的境況恢復繁榮。他從小就在這個民族中生活,對他們的事務瞭如指掌。此外,這個消息傳遍各地,鄰近國家不可能不知道。然而他卻心裡不安,彷彿這件事是新鮮的、聞所未聞的;"""因為他不信靠上帝,認為依賴救贖主的應許是徒勞的;特別是因為,他以驕傲之人特有的愚蠢自信,以為王國對他自己和他的後代來說是穩固的。但是,儘管在繁榮的陶醉中,他以前習慣於輕蔑地看待預言,但現在回想起這些預言卻使他突然警覺起來。因為如果他沒有記住那些他以前認為無害、不重要的預言,他就不會被東方博士的簡單敘述如此強烈地感動。因此,當主允許不信者沉睡時,他會突然打破他們的安寧。
和耶路撒冷全城的人都與他一同驚動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要麼是人們因這件新奇的事情而騷動不安,儘管他們熱烈歡迎一位為他們而生的君王的好消息。要麼是人們習慣了苦難,並因長期的忍耐而變得麻木不仁,害怕可能帶來更大災難的變化。因為他們被持續的戰爭弄得筋疲力盡,幾乎耗盡,以至於他們悲慘而殘酷的奴役對他們來說不僅可以忍受,而且是可取的,只要它伴隨著和平。這表明他們在上帝的懲罰下獲益甚少:因為他們是如此麻木和愚鈍,以至於所應許的救贖和拯救幾乎在他們鼻孔中發臭。馬太無疑是想表達他們的忘恩負義,他們因長期的苦難而完全崩潰,以至於拋棄了對所應許的恩典的希望和渴望。
4. 召集了祭司們儘管在希律王的殿中對基督保持著深沉的沉默,然而,一旦東方博士們提及一位君王,那些以前被遺忘的預言就被記起來了。希律王立刻猜測,東方博士們所詢問的君王就是上帝以前所應許的彌賽亞(但以理書 9:25)。這裡再次表明,當希律王如此認真地詢問時,他確實感到警覺;這不足為奇。所有暴君都是懦夫,他們的殘酷在他們自己心中引起的恐懼比在他人心中引起的更強烈。希律王一定比其他人更顫抖,因為他意識到他是在與上帝作對。
這項新的調查表明,在東方博士到來之前,對基督的輕蔑一定非常深。後來,文士和祭司們瘋狂地努力腐蝕整部聖經,以便他們不給基督任何支持。但在這次場合,他們誠實地從聖經中回答,原因在於基督和他的福音尚未給他們帶來不安。因此,所有不敬虔的人在一般原則上對上帝表示同意並不困難;但當上帝的真理開始更緊密地壓迫他們時,他們就會爆發出他們叛逆的毒液。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在天主教徒中看到了這方面的一個顯著例子。他們自由地承認他是上帝的獨生子,道成肉身,並承認神人合一的位格,存在於兩種本性中。但是當我們談到基督的能力和職責時,爭論立刻爆發;因為他們不願屈居下位,更不願被貶為烏有。總之,只要惡人認為這不會從他們自己身上奪走任何東西,他們就會對上帝和聖經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敬畏。但是當基督與野心、貪婪、驕傲、錯誤的自信、虛偽和欺騙發生密切衝突時,他們立刻忘記了所有的謙遜,爆發出憤怒。因此,讓我們學習,真理的敵人心盲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們邪惡的情感,這些情感將光明變成了黑暗。
6. 你,伯利恆文士們無疑忠實地引用了先知書中記載的經文。但馬太認為指出這段經文就足夠了;而且,由於他用希臘文寫作,他遵循了普通的讀法。這段經文,以及其他類似的經文,很容易讓人推斷出馬太福音不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我們應該始終注意,每當使徒們引用聖經中的任何證據時,儘管他們不逐字翻譯,有時甚至與原文相去甚遠,但他們總是正確而恰當地應用於他們的主題。讀者應始終考慮傳道者引用聖經經文的目的,不要過於拘泥於特定的詞語,而應滿足於這一點:傳道者從不扭曲聖經使其產生不同的含義,而是正確地應用其本義。然而,儘管他們的目的是用奶水餵養那些在信仰上還是「初學者」(提摩太前書 3:6)的嬰孩,他們還不能承受「乾糧」(希伯來書 5:12),但這並不妨礙神的兒女仔細而勤奮地探究聖經的意義,從而藉著使徒們所提供的滋味被引導到源頭。
現在讓我們回到預言。先知書中原文是這樣記載的:
「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雖然微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彌迦書 5:2)
馬太將「以法他」改為「猶大」,但意思是一樣的;因為彌迦只是想藉此標記,將他所說的伯利恆與另一個位於西布倫支派的伯利恆區分開來。接下來的部分有更大的難度:因為先知說,伯利恆在猶大的諸城中是微小的,而馬太卻恰恰相反,高度讚揚了它的地位,認為它是最傑出的城鎮之一:「你絕不是猶大諸侯中最小的。」這個原因促使一些評論家將先知書中的這段經文讀作一個問題:「你在猶大諸城中是微小的嗎?」但我更同意那些認為馬太藉著這種語言的改變,旨在彰顯神恩典的人,因為祂使一個微不足道、默默無聞的小鎮成為至高君王的誕生地。儘管伯利恆獲得了這項殊榮,但對其居民來說卻毫無益處,反而給他們帶來了更沉重的毀滅:因為救贖主在那裡受到了不配的接待。對於「他將作掌權者」,馬太改為「他將牧養」(ποιμανεῖ)。但他兩者都表達了,當他說基督是領袖(ἡγούμενος),並且牧養祂子民的職責已託付給祂時。
馬太福音 2:7-12
7. 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向他們仔細查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 8. 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9. 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10.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 11.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7. 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這個暴君不敢公開承認他的恐懼和不安,唯恐他會給那些他知道憎恨他的人帶來新的勇氣。因此,他公開假裝這件事與他無關,但卻暗中查問,以應對迫在眉睫的危險。儘管不良的良心使他膽怯,但毫無疑問,上帝以一種不尋常的恐懼擊打他的心靈,這使他一時無法思考,幾乎剝奪了他的理智。因為沒有什麼比派他的一個朝臣作為護送,以禮貌為藉口,去調查整件事並立即返回更容易的了。希律當然是一個非凡的、勇敢的人。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極端情況下,當補救措施近在眼前時,他卻處於驚訝的狀態,幾乎死了。讓我們學習,上帝的兒子從獅子的口中被救出來,這是一個奇蹟。今天,上帝也同樣使他的敵人愚蠢,以至於他們心中沒有想到一千種傷害和毀滅他教會的計劃,甚至連近在眼前的機會也沒有抓住。希律對博士們施展的詭計,假裝他也會來敬拜基督,卻被主以另一種方式避免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但是,正如希律害怕激怒人民而使他失去理智一樣,他又被這種瘋狂所驅使,以至於他毫不猶豫或不寒而慄地想到激怒上帝。因為他知道,如果一個王出生了,那是上帝所命定的,他要「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阿摩司書 9:11)。因此,他不是攻擊人,而是狂暴地敢於與上帝爭戰。有兩件事值得我們注意。他被一種眩暈的精神所抓住,去攻擊上帝;另一方面,他的行為方式是幼稚的:因為他的計劃受挫,以至於他像一個「在黑暗中摸索的盲人」。
9. 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這確實是一個卑劣的懶惰的例子,沒有一個猶太人自願護送這些外國人,去看看應許給他們自己民族的王。文士們給他們指路,指出他出生的地方;但他們卻讓他們獨自離開:沒有一個人挪動一步。他們也許害怕希律的殘酷:但這顯示出邪惡的忘恩負義,為了提供給他們的救恩,他們不願冒任何風險,對上帝的恩典的關心少於對暴君的皺眉。我最近指出,整個民族都墮落了,他們寧願被暴政的軛壓迫,也不願因改變而遭受任何不便。如果上帝沒有用他的靈堅固博士們的心,他們可能會被這種情況所沮喪。但他們熱情的熱情絲毫不減;"""他們沒有嚮導就出發了。然而,他們不乏證實信仰的方法;因為他們聽說,那位被星星指引的國王,很久以前就被神聖的預言以熱烈的語言描述過。看來,那顆迄今為止引導他們前進的星星,最近消失了。原因很容易猜測。這是為了讓他們在耶路撒冷詢問新國王,從而消除猶太人的一切藉口,因為猶太人在得知被派來給他們的救贖主後,卻故意且自願地藐視他。
11. 他們找到了那幼小的孩子。如此令人反感的景象自然會產生額外的偏見;因為基督遠沒有任何王室氣息環繞著他,他比任何農民的孩子都更卑微、更受鄙視。但他們確信他是受神任命的國王。僅僅這個想法,深深地紮根在他們心中,就贏得了他們的敬意。他們在神的旨意中看到了他崇高的地位,這地位仍然隱藏在世人眼中。186 他們確信他有一天會與現在的樣子不同,所以他們一點也不羞於向他獻上王室的榮譽。
他們的禮物顯示了他們來自何方:因為毫無疑問,他們將這些禮物作為他們國家最精選的產品帶來。我們不應理解為他們每個人都獻上自己的祭品,而是馬太福音中提到的三份祭品是由他們所有人共同獻上的。幾乎所有評論家都沉迷於對這些禮物的推測,認為它們象徵著基督的國度、祭司職分和埋葬。他們將黃金視為他國度的象徵——乳香,視為他祭司職分的象徵——沒藥,視為他埋葬的象徵。我認為這種觀點沒有堅實的依據。我們知道,波斯人向他們的國王致敬時,習慣於手持禮物。東方國家以其產品而聞名,而東方三博士選擇了這三種產品;就像雅各送往埃及的是土地上最精選、最受推崇的產品一樣。
「你們要把這地最好的土產,裝在器皿裡,帶下去送給那人作禮物,一點乳香,一點蜂蜜,香料,沒藥,核桃,杏仁。」(創世記 43:11.)
再者,按照波斯的習俗,他們向他們仍然視為世俗君王的人致敬時,獻上了土地的產物。我們的職責是,以屬靈的方式敬拜他:因為他所要求的合法且合理的敬拜是,我們首先將自己,然後將我們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他的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