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
16: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16:3 及至我來到了,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把你們的捐資送到耶路撒冷去。
16:4 若我也該去,他們可以和我同去。
16:5 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裡去,
16:6 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裡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
16:7 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幾時。
1. 但關於這次募捐,路加記載(使徒行傳 11:28)亞迦布預言在革老丟凱撒統治下將有饑荒,這促使聖徒們募集施捨,以幫助耶路撒冷的弟兄們。因為儘管先知預言這場災難將幾乎遍及全世界,但耶路撒冷的人們遭受的貧困更為嚴重,而且所有外邦教會都有義務,如果他們不想被視為極大的忘恩負義,就必須向他們領受福音的地方提供幫助,因此,每個人都忘記了自己,決心向耶路撒冷提供救濟。耶路撒冷遭受嚴重匱乏的壓力,這從《加拉太書》(加拉太書 2:10)中可以看出,保羅在那裡提到,使徒們曾囑咐他激勵外邦人提供幫助。149 如果不是因為必要,使徒們絕不會發出這樣的囑咐。此外,這段經文也證明了保羅在那裡所說的真實性——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勸勉外邦人在這種必要情況下提供幫助。然而,現在他規定了救濟的方法;為了讓哥林多人更容易接受,他提到他已經向加拉太的教會規定了這個方法;因為他們必然會更容易受到榜樣的影響,因為我們習慣於對不常實行的事物感到自然的抗拒。現在是方法——他旨在消除所有阻礙和障礙。
2. 在一個安息日。目的是讓他們及時準備好施捨。因此,他勸勉他們不要等到他來,因為任何倉促行事的事情都做不好,而是在安息日捐獻他們認為好的,並根據每個人的能力——也就是說,在他們舉行神聖聚會的那一天。關於「在一個安息日」(κατὰ μίαν σαββάτων)這個詞,金口約翰解釋為——第一個安息日。對此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因為保羅的意思是他們應該在一個安息日捐獻,另一個在另一個安息日;或者甚至如果他們願意,每個安息日都捐獻。因為他首先考慮到便利性,其次,神聖的聚會,其中慶祝聖徒的交通,可能會給他們額外的激勵。我也不太傾向於接受金口約翰的觀點——即這裡的「安息日」一詞是用來指主日(啟示錄 1:10),因為很可能使徒們最初保留了已經使用的日子,但後來,受猶太人迷信的限制,他們廢除了那一天,並代之以另一天。現在選擇主日,主要是因為我們主的復活結束了律法的陰影。因此,這一天本身提醒我們基督徒的自由。然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這段經文中推斷出,信徒們總是有一個特定的休息日——並非因為敬拜上帝在於閒散,而是因為為了共同的和諧,指定一個特定的日子舉行神聖聚會很重要,因為它們不能每天舉行。至於保羅在其他地方(加拉太書 4:10)禁止區分某一天和另一天,這必須理解為是為了宗教,150 而不是為了政治或外部秩序。151
積累 我更喜歡保留希臘分詞,因為在我看來它更具強調性。152 因為儘管 θησανρίζειν 意為積累,但在我看來,他旨在告誡哥林多人,他們為聖徒所捐獻的一切將是他們最好、最安全的財寶。因為如果一位異教詩人能說——「你所施捨的財富,唯有這些你將永遠擁有,」153 既然我們不依賴人的感激,而是仰望上帝,祂為窮人擔保,有一天會以豐厚的利息償還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那麼這種考量在我們中間豈不更應有影響力嗎? (箴言 19:17.) 因此,保羅的這句話與基督的教導相符——
你們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天上,那裡沒有賊偷,也沒有蟲蛀。(馬太福音 6:20.)
照他所蒙的福。舊譯本將此譯為「他認為好的」,無疑是被所用詞語與另一個詞語的相似性所誤導。154 伊拉斯謨將其譯為「方便的」。155 這兩種譯法我都不滿意,原因在於——這個詞的本義表達了一個更為恰當的意思;因為它的意思是——順利進行。因此,他呼籲每個人考慮自己的能力——「願每個人,照著上帝所賜的福,從他的增長中施捨給窮人。」
3. 我來的時候 既然我們在確知所施捨的物資得到妥善運用時會樂意施捨,他便向哥林多人指出一個方法,使他們確信管理得當且忠實——即選出受認可的人,將此事託付給他們。不僅如此,如果需要,他還提供自己的服務,這證明他對此事非常關心。
5. 我經過馬其頓的時候 一般的看法是,這封書信是從腓立比寄出的。從那裡陸路前往哥林多的人,需要經過馬其頓;因為那個殖民地位於最遠端,靠近伊馬提亞山脈。保羅確實可以不走陸路,而是海路前往那裡,但他渴望探訪馬其頓的教會,以便在經過時堅固他們。以上是一般的看法。然而,在我看來,這封書信更可能是在以弗所寫的;因為他稍後說,他將在那裡停留直到五旬節 (哥林多前書 16:8) 156;他向哥林多人問安,不是以腓立比人的名義,而是以亞細亞人的名義。(哥林多前書 16:19.) 157 此外,在第二封書信中,他明確指出,在寄出這封書信後,他便渡過馬其頓。(哥林多後書 2:13.) 經過馬其頓後,他將遠離以弗所,靠近亞該亞。因此,我毫不懷疑他當時在以弗所:從那裡他可以直航亞該亞。為了探訪馬其頓,需要繞一個大圈,而且路線更為不便。因此,他讓他們知道他不會直接來到他們那裡,因為他需要經過馬其頓。
然而,他向哥林多人承諾了更多——他會與他們多停留一段時間。藉此他表達了對他們的愛。除了關心他們的福祉,他還有什麼理由延遲呢?另一方面,他讓他們知道他對他們回報的愛有多麼確信,他幾乎是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會以善意送他一程;因為他出於對他們友誼的信任而說這話。158
然而,說完一切之後,他加上了這個限制——如果主許可。聖徒應當帶著這個保留來執行他們所有的計劃和考慮;因為在我們連一刻都無法掌握的情況下,為未來承擔和決定許多事情,是極大的輕率。主要的是,在內心的情感上,無論我們決定什麼,我們都應順服上帝和祂的旨意;159 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習慣於這種表達方式,每當我們處理未來的事情時,都應讓一切都取決於神的旨意。160
16:8 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
16:9 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
16:10 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裡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樣。
16:11 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裡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
16:12 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地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裡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
8. 我將會留下。從這句話中,我上面已經論證過,這封書信是從以弗所寄出的,而不是從腓立比。因為很可能使徒所說的是他當時所在的地方,而不是一個他需要繞道很遠才能到達的地方;而且,在經過馬其頓時,163 他本來需要在已經靠近哥林多時離開,並渡海才能到達以弗所。因此,他預先告訴他們,他將留在以弗所直到五旬節,並補充了原因——以便他們能更耐心地等候他。伊拉斯謨傾向於將其翻譯為——直到第五十天,這是受了輕率的猜測而非任何確鑿論據的影響。他反對說,當時基督徒中還沒有設立五旬節,就像現在慶祝的那樣;這一點我同意。他說,不應將其理解為指猶太人的節期,因為在許多情況下,他廢除了並譴責了對日子的迷信遵守。(加拉太書 4:10;羅馬書 14:5;歌羅西書 2:16, 17。)然而,我不同意他所說的,保羅在以弗所慶祝那一天是出於對日子的迷信,而是因為那時會有更大的聚會,他希望這樣能為他傳播福音提供機會。因此,當他急於前往耶路撒冷時,他將急切的原因歸結為他可以在五旬節到達那裡,(使徒行傳 20:16;)但當其他人為了按照律法的儀式獻祭而來到那裡時,他自己卻有另一個目的——他的事工可以因出席人數眾多而更有用。然而,如果將保羅在這裡簡單地指定五十天理解為一個過於貧乏的意義。此外,當他明確地說 τὴν πεντηκοστήν(五旬節)時,他不能不被理解為在談論一個特定的日子。關於這個節日,請參見利未記 23:16
9. 因為有又大又有效的門為我開了。他提出了兩個理由說明他要在以弗所停留更長的時間——第一,因為那裡為他提供了推進福音的機會;第二,因為那裡有大量的反對者,特別需要他的存在。「我若在這裡多停留一會兒,就能做很多好事,如果我不在,撒旦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在第一句話中,他使用了一個非常普遍的比喻,將「門」一詞用作機會的意思。因為主為他開闢了一條推進福音的道路。他稱這是一個「大門」,因為他可以贏得許多人。他稱其為「有效」,因為主祝福了他的勞動,並藉著祂聖靈的能力使他的教義有效。因此,我們看到這位聖潔的人164 處處尋求基督的榮耀,並沒有為了自己的方便或自己的樂趣而選擇一個地方;他只是看重這一點——在哪裡他可以做最多的好事,並以最豐碩的成果事奉他的主;此外,他不僅不迴避艱難,而且自願地出現在他預見到將會更激烈、更困難地爭戰的地方。因為他停留165 的原因是,許多反對者就在附近;他越是裝備精良以承受他們的攻擊,他就越需要做好準備,越堅決。
10. 但如果提摩太來。他說話的語氣,好像他還不確定提摩太是否會來。現在他囑咐他們關於提摩太的事,好讓他能安全地與他們在一起——並非他有生命危險,而是因為他會有基督的敵人166 來反對他。因此,他希望他們要小心謹慎,不要讓他受到任何傷害。他補充了原因——因為他做的是主的工作。因此我們推斷,基督的教會應當關心牧師生命的保存。而且,確實有理由,一個人越是擁有卓越的恩賜來造就信徒,並且越是努力地投入其中,他的生命就越應當被我們珍視。
「正如我也一樣」這句話,要麼是用來表達他的卓越,要麼只是簡單地指出職務上的相似性,因為兩者都在言語上勞苦。
11. 所以,不要有人輕視他。這裡我們有第二個囑咐,就是他們不可輕視他——或許是因為他年紀尚輕,這通常會引來較少的尊重。因此,他希望他們留意,不要有任何阻礙這位基督忠心僕人受到應有尊重的因素——除非,或許保羅認為,如果他們不關心他的生命,就像他們應當關心那樣,這本身就是輕視的證據。然而,這項命令似乎包含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他們不應因不了解提摩太的價值而低估他。
第三,他囑咐他們要平安地送他前行,換句話說,就是安全無虞,因為這裡的平安意味著安全。
12. 至於我們的弟兄亞波羅。他接替保羅在建立哥林多教會的工作;因此他在之前的經文中將澆灌的職責歸於他。(哥林多前書 3:6,使徒行傳 19:1)他現在說明了他沒有與其他人一同前來的原因,他說明這個原因,是為了讓哥林多人不要懷疑是他阻礙了他。因為他們越了解他,就越對他有好感,他們就越容易猜測,事情是故意安排的,讓他不要去他們那裡,因為已經產生了冒犯。167 他們至少可能會準備好在自己之間詢問:「他為什麼派這些人來我們這裡,而不是亞波羅?」他回答說,這不是他的錯,因為他懇求了他;但他承諾他一有機會就會來。
16:13 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16:14 凡你們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
16:15 弟兄們,你們曉得司提法那一家,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
16:16 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
16:17 司提法那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這裡來,我很喜歡;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他們補上了。
16:18 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裡都快活。這樣的人,你們務要敬重。
16:19 亞細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裡的教會,因主多多地問你們安。
16:20 眾弟兄都問你們安。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
16:21 我─保羅親筆問安。
16:22 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主必要來!
16:23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16:24 我在基督耶穌裡的愛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13. 你們要警醒。這是一個簡短的勸勉,但份量很重。他勸勉他們要警醒,以免撒旦在他們疏於防範時壓迫他們。因為戰爭是持續不斷的,所以警醒也需要持續不斷。心靈的警醒就是——當我們擺脫世俗的煩惱,專心思想神的事情時。因為身體會因暴飲暴食和醉酒而沉重(路加福音 21:34),以至於一無是處,同樣,世俗的憂慮和慾望、懶惰或粗心,就像一種精神上的暴飲暴食,壓倒了心靈。169
第二件事是他們要持守信仰,或者說他們要堅守信仰,以便站穩腳跟;因為那是我們所依賴的基礎。然而,他確實指出了持守的方法——藉著堅定的信心依靠神。
在第三個勸勉中,性質大致相同,他激勵他們要有男子氣概的堅毅。而且,由於我們天生軟弱,他第四個勸勉他們要堅固自己,或積聚力量。因為我們翻譯為「要剛強」的地方,保羅只用了一個詞,相當於「堅固自己」。
14. 你們一切的事都要憑愛心而做。他又重複了在所有我們彼此交往的交易中,愛是準則。他希望愛成為指導者;因為哥林多人主要在這方面犯了錯誤——每個人都只顧自己,而不關心他人。
15. 你們知道司提反一家。我們從日常經驗中知道,那些被神賜予最傑出恩賜的人擁有最高權威是多麼有利。因此,如果我們希望確保教會的福祉,我們就應當時常注意將榮譽授予良善的人:讓他們的建議具有最大的份量;讓其他人讓步給他們,並讓自己受他們的智慧引導。保羅在此就是這樣做的,他勸誡哥林多人要尊重司提反一家。有些手稿補充說,還有福徒拿都。170 因為當神向我們展示他聖靈的恩賜時,他就是向我們顯現自己。因此,如果我們不想顯得藐視神,我們就應當自願順服那些神賜予卓越恩賜的人。
現在,為了讓他們更願意尊敬那一家(至於另一個,在我看來,至少在這個地方,是一個偽造的添加),他提醒他們,他們是亞該亞的初熟果子,也就是說,司提反一家是第一批接受福音的人。這並不是說時間上的第一就一定優於其他人,而是當有毅力伴隨其中時,將榮譽授予那些以信心的敏捷為福音鋪平道路的人,是很有道理的。然而,必須注意的是,他用這個榮譽的稱號來尊崇那些將自己的服務和資源奉獻給信徒的人。出於同樣的原因,他稍後也稱讚了福徒拿都和亞該古,這樣,一個人越是卓越,171 他就越受人尊敬,就能做更多的好事。此外,為了讓哥林多人更願意愛他們,他說,他們整個教會所缺乏的,已經由他們的替代服務彌補了。
19. 在他們家裡的教會。這是一個宏偉的讚美,因為教會這個名稱被應用於一個單一的家庭!同時,所有虔誠的家庭都應當以這樣的方式管理,使它們成為許多小教會,這是合適的。至於伊拉斯謨(Erasmus)更喜歡使用的「會眾」(Congregation)一詞,它與保羅的意圖不符;因為他無意用一個普通的詞來指代一群人。但要以尊榮的言辭談論基督徒家庭的管理。他以亞居拉和百基拉的名義問候他們,證實了我上面所說的——這封書信是在以弗所寫的,而不是在腓立比。因為路加告訴我們,當保羅去別處時,他們留在了以弗所。(使徒行傳 18:19)。
20. 用聖潔的親嘴彼此問安。親嘴的習俗在猶太人中非常普遍,這從聖經中可以明顯看出。在希臘,雖然它不那麼普遍和習以為常,但絕非聞所未聞;但很可能,保羅在這裡說的是一種莊嚴的親嘴,他們在神聖的聚會中以此彼此問安。因為我很容易相信,從使徒時代起,親嘴就與聖餐的施行聯繫在一起;172 在某些不喜歡親嘴習俗的民族中,取而代之的是親吻聖盤的習俗。173 無論如何,既然它是一種相互愛的標誌。我毫不懷疑,保羅的意思是勸勉他們培養彼此之間的善意——不僅在他們的心中 174 和必要的服務中,而且也通過這種標誌,只要它是聖潔的,也就是說,既不淫蕩也不欺騙,175 ——儘管,同時,聖潔也可以理解為神聖的。
22. 若有人不愛主耶穌。這封書信的結尾由三部分組成。他為哥林多人懇求基督的恩典:他宣告了他對他們的愛,並以最嚴厲的威脅,痛斥那些虛假地自稱主名,卻不真心愛他的人。因為他不是在談論公然憎恨基督徒之名的陌生人,而是在談論那些為了自己的肚腹或出於虛榮而擾亂教會的偽君子和假冒為善者。176 對於這樣的人,他宣告了咒詛,他也對他們發出了詛咒。然而,不確定他是否希望他們在上帝面前滅亡,或者他是否希望他們在信徒眼中變得可憎——甚至可惡。因此,在加拉太書 1:8 中,當他宣告一個敗壞福音的人是受咒詛的時,177 他並不是說他被上帝拒絕或定罪,而是宣告他應當被我們憎惡。我以一種簡單的方式解釋如下:「讓他們滅亡並被剪除,因為他們是教會的禍害。」確實,沒有什麼比那些將虔誠的信仰出賣給自己墮落情感的人更具破壞性的了。現在他指出了這種邪惡的根源,當他說他們不愛基督時,因為對基督真誠而熱切的愛不會讓我們給弟兄們造成冒犯的機會。178
他緊接著補充的——馬拉那他,有些難以理解。幾乎所有的古人都同意,它們是敘利亞語詞彙。179 然而,耶柔米解釋說:主來了;而其他人則翻譯為,在主來的時候,或者,直到主來。然而,我想,每個人都必須看到,使徒用敘利亞語對希臘人說話,卻想說——主已經來了,這種想法是多麼愚蠢和幼稚。那些將其翻譯為,在主來的時候,只是憑空猜測;此外,這種解釋也沒有多少說服力。更有可能的是,這是希伯來人想要將某人逐出教會時的一種慣用表達方式。因為使徒從不說外語,除非他們以他人的身份重複任何事情,例如,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馬太福音 27:46),大利大古米(馬可福音 5:41),和以法大(馬可福音 7:34),或者當他們使用一個已經普遍使用的詞時,例如阿們——和散那。那麼,讓我們看看,馬拉那他是否適合逐出教會。現在,布林格 180 根據西奧多·比布利安德的權威,已經證實,在迦勒底方言中,"""Maharamata 與希伯來語詞彙 חרם, cherem, (被詛咒的,) 181 具有相同的意義,而我本人也曾被沃爾夫岡·卡皮托 (Wolfgang Capito) 182,一位值得紀念的人,證實了這一點。然而,使徒們以不同於其來源語言發音的方式書寫此類詞彙,這並非不尋常;即使從上面提出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因此,保羅在對那些不愛基督的人宣佈詛咒之後,183 深受此事的嚴重性影響,彷彿他認為自己說得不夠,便加上了一個在猶太人中普遍使用的詞彙,他們在宣佈詛咒時會使用這個詞彙——就像如果我用拉丁語說:「我將你逐出教會」,但如果我加上——「並宣佈你受詛咒」,這將是一種更強烈情感的表達。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