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 15

 以西結書 15:1-5

 

1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2 「人子啊,葡萄樹比別樣樹有甚麼強處?葡萄枝比眾樹枝有甚麼好處? 3 其上可以取木料做甚麼工用,可以取來做釘子掛甚麼器皿麼? 4 看哪,已經拋在火中當作柴燒,火既燒了兩頭,中間也被燒了,還有益於工用嗎? 5 完全的時候尚且不合乎甚麼工用,何況被火燒壞,還能合乎甚麼工用麼?」



先知的意思是要使百姓謙卑,他們愚蠢地自信,誇耀上帝白白的恩慈,彷彿他們天生就卓越:因此,他們對上帝的威脅也如此頑固。因為當先知嚴厲責備他們時,他們就以自己被神聖裝飾的非凡恩賜來對抗先知:彷彿他們被上帝的恩惠武裝起來,以抵抗上帝的能力,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是如此盲目。既然這種疾病已經侵襲了百姓,那麼先知在許多地方駁斥這種愚蠢也就不足為奇了。但先知在這裡用一個比喻來向猶太人表明,他們並非本質上卓越,而只是偶然卓越,因為上帝待他們配得上非凡的恩惠。既然如此,當他們將自己的優越性歸於上帝,彷彿這是他們獨有的,而不是上帝的特殊恩賜時,他們的傲慢就很容易被駁斥。但我們必須理解以西結所用的比喻:葡萄樹比林中其他樹木有何不同?葡萄樹確實結出非常好的果實,因此比其他樹木更受青睞:葡萄樹的花朵本身就帶有最美味的香氣;但它所結的果實證明了它的卓越。因為葡萄樹的木材既不優雅又無形:它達不到任何厚度;它纖細、柔韌、扭曲。看著一棵葡萄樹,它似乎不值得被列入灌木叢中:如果與樹木相比,它顯然沒有價值;但在樹木的卓越性中,很容易認識到一些超越所有葡萄樹的東西。因為當我們將目光投向一棵枝繁葉茂的樹時,我們會感到驚嘆,而葡萄樹卻躺在我們的腳下。因此,如果一棵樹與葡萄樹的木材相比,它會因其美麗而受到讚揚,而葡萄樹則會被視為低矮而微不足道的木材。因此,上帝得出結論,猶太人除了因為是上帝親自栽種的之外,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其他人更卓越,正如他在以賽亞書許多地方所說的:「我的葡萄樹啊,我栽種了你。」(以賽亞書 5 章)然後在詩篇 80 篇中:「他將他的葡萄樹從埃及帶出來,栽種並使其繁衍,直到大海。」(詩篇 80:9-12;耶利米書 2:21)


現在我們明白了先知的意思,即猶太人確實享有特權,但並非天生如此,也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上帝白白的恩慈:如果將其他民族與他們相比,他們比猶太人擁有更大的尊嚴。我們知道其他民族在藝術、財富、人口、戰爭勇氣和其他方面都繁榮昌盛:世俗民族就像高大的樹木,它們生長起來並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猶太人就像一棵葡萄樹,被上帝之手栽種,比那些不結果子的林中樹木更值得稱讚。以西結現在繼續比較,更大的長度:如果葡萄藤被拔起,他說,它的木材還能有什麼用處呢?它不能做樑或桌子,也不能做任何器皿;它不能做一個釘子或掛鉤來掛帽子或斗篷,或任何類似的東西。既然葡萄藤的木材從土壤中拔起後就毫無用處,除了燃燒之外別無他用,因此猶太人被告知他們的處境,因為他們的卓越和價值僅僅取決於上帝的旨意:因為,正如他栽種了他們,他也能在一瞬間將他們拔起;當他們被拔起後,他們將完全無用,並將被投入火中,而樹木卻還有一些用處。但是,先知又進一步說:如果一捆樹枝被投入火中,兩端被燒毀,中間變乾,那麼被燒焦的部分將會更加無用。因為火會滲透到骨髓,半燒毀的木材,僅僅一碰就會化為灰燼:他隨後將他對葡萄藤所說的話應用到耶路撒冷城;因此,讓我們繼續看其餘的上下文。


以西結書 15:6

6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眾樹以內的葡萄樹,我怎樣使它在火中當柴,也必照樣待耶路撒冷的居民



先知在這裡表明,耶路撒冷的居民被投入火中,他們因此遭受了各種死亡:因為儘管他們沒有立即完全被吞噬,但兩端卻被燒毀了。因為整個地區都被荒廢了,以色列王國也完全被切斷了:耶路撒冷就像那捆樹枝的中間部分一樣。但是耶路撒冷的居民被逆境折磨得如此憔悴,他們就像一根兩頭燒焦的木棍。既然如此,我們在這裡看到了他們在頑固中堅持的巨大愚蠢,儘管上帝以各種方式如此謙卑了他們。現在,因此,我們理解了這一點的意義。但是先知的話必須解釋,葡萄樹的木材與其他木材相比將會是什麼,或者說是什麼?有些人翻譯成,與棕櫚枝相比;另一些人翻譯成,與野葡萄相比;但這兩者都與先知的思想不符:特別是野葡萄在這裡不可能有任何地位。至於棕櫚,在樹林中提到棕櫚枝有什麼意義呢?因為棕櫚樹不是種植在樹林中高大的樹木之間的。但是既然木材,זמורה,zemoreh,既指樹枝也指棕櫚,那麼將每棵樹都說成是分枝的,最符合其意義。那麼,葡萄樹與森林中所有分枝的樹木相比是什麼呢?先知在這裡向我們展示了不結果實的樹木,但它們卻以其美麗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因此他暗示,如果猶太人想將自己與世俗國家相比,他們在天生和自身所擁有的任何價值或優雅方面都不佔優勢。這一點必須仔細注意;儘管上帝有時會選用那些在能力和學識、在戰爭英勇、在財富和權力方面出類拔萃的人,但他盡可能地從出身卑微的人中聚集他的教會,在他們身上沒有什麼偉大的光輝,以便他們成為世人驚嘆的對象。那麼,上帝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因為他可以塑造他自己的選民,使他們在各方面都完全完美。但是既然我們太容易驕傲,所以有必要將我們的軟弱始終擺在我們眼前,以教導我們謙遜。因為如果我們身上沒有什麼提醒我們自己的軟弱,我們的價值就會使我們盲目,或者使我們的眼睛從自己身上移開,或者使我們陶醉於虛假的榮耀。因此上帝希望我們不如世俗的人。使我們永遠學會承認我們所領受的一切都是他白白賜予我們的,當我們的謙卑如此清楚地擺在我們眼前時,我們就不會自以為是。但就猶太人而言,正如我們所說,他們就像一棵葡萄樹,因為他們的卓越不是自然的,而是外在的。上帝彷彿從無中創造了他們;儘管他們被許多非凡的恩賜所裝飾,但他們卻不能從自己身上要求任何東西。


他說,會有人從中取木材來製作任何作品嗎?上帝在這裡表明,猶太人理所當然地比其他人更受青睞,因為他親手栽種了他們;因為如果他們被從土裡拔出來,他表明這木材將是無用的,因為它不能用於任何目的。基督也使用了同樣的比喻(約翰福音 15:1-7),當他表明我們本性中沒有根,也沒有汁液、水分或活力,因為我們是天父所栽種的葡萄樹。但如果他把我們連根拔起,我們就只剩下被丟進火裡徹底燒毀。最後,上帝表明,如果他從猶太人那裡奪走他所賜予他們的一切,他們就會比列國更卑賤;他告誡他們,除非他對他們懷有善意,否則他們的國家就沒有堅固性。因為如果先知只是說,猶太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歸功於上帝,因此他們有義務接受他的慷慨,但他們仍然可能自高自大。但其次又補充說,他們日復一日地保持安全,只要上帝憐憫他們、愛護他們、保護他們、供養他們。因此,先知說這話的意思是,會有人從中取木材來製作任何作品嗎,或者他們會把它當作掛任何器皿的釘子嗎?他說,看哪,它被用來消耗,它的兩端都被燒毀了。在這裡,正如我所說,他指出了各種災難,猶太人幾乎被擊倒,但沒有被征服。因為他們在頑固中變得剛硬;儘管他們像燒焦腐爛的木頭,但他們卻誇耀自己因著被收養和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而完美:他們誇耀自己是聖潔的種族和君尊的祭司。然而,上帝責備他們的懶惰,當他說他們就像燒焦的木頭,當一捆樹枝被丟進火裡,剩下的一些被煙燻壞,以至於失去了力量。


他說,看哪,當它完整的時候,能製成任何作品嗎?火燒過之後,又怎能呢?在這裡,我們繼續同樣的觀點。如果有人在火燒乾之後從捆中取走任何一部分,他能把它用於任何工作嗎?如果他取走完整的樹枝,它就不適合任何造型:燒焦的木頭又怎能用作釘子或其他東西呢?那麼,如果即使在整個捆中也找不到一根釘子,當樹幹因火烤而像餘燼一樣時,它又怎能用於任何用途呢?現在是應用:正如我將葡萄樹的木材放在木材中,他說:口頭上,在森林的木材中。因此,我們收集我以前關於樹枝所說的,它與樹木相符,而不是指野葡萄樹或棕櫚枝:因為他現在簡單地說,在森林的所有木材中。但他卻說葡萄樹的木材在森林的木材中——不是因為葡萄樹只是種在那裡,而是使用了這個比較:也就是說,在木材中,甚至在森林的所有木材中,因為這些樹木被砍伐,用於建築,或者從中製作器皿,以及各種木製家具,以及房屋的材料,都取自樹木。因此,他說,葡萄樹的木材被放在森林的木材中,也就是說,在森林的木材中,因為樹枝被燒毀了,因為它們不能對人類有用:所以,他說,我已經給了,耶路撒冷的公民們


現在,在我們理解了先知的意義之後,讓我們明白聖靈過去如此對待猶太人,是為了讓這番話在今天也能使我們受益。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我們因著上帝無償的憐憫而優於全世界;但就本性而言,我們沒有任何值得誇耀之處。然而,如果我們因信賴上帝的恩賜而自高自大,這種傲慢將是褻瀆:因為我們從上帝那裡奪走了祂的讚美,並彷彿穿上了祂的戰利品。但保羅在談到猶太人時,簡潔而清晰地定義了兩方面:「我們有什麼優越之處嗎?」他說——(因為他將自己與人民融為一體)——「我們比外邦人優越嗎?」他說(羅馬書 3:1);絕不:因為聖經宣告我們都是罪人——都是被咒詛的。因此,既然我們是可怒之子,他說,我們就沒有什麼可以向那些不敬虔的外邦人誇耀的。在他如此徹底地摧毀了他本國所有的驕傲之後,他又重複說——什麼?我們不比別人優越嗎?是的,我們在各方面都優越。因為收養、敬拜、上帝的律法和聖約,都賦予我們顯著的優越性,這是我們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的。這些事情如何協調?猶太人優越,應當比別人優先,但他們卻沒有任何優越之處!也就是說,他們本身沒有任何理由讓他們輕視外邦人或自誇優越;因此,他們的卓越不在於他們自己,而在於上帝。所以,保羅在這裡不是讚揚他們的德行,而是說他們因著無償的收養而優越,因為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他們將從聖潔的民族中興起,因為祂在他們中間建立了一條固定的虔誠路線,應許自己成為他們的父;不,祂決定基督將從他們中間降生,基督是世界的生命和光。那麼,我們看到了猶太人過去的特權:今天我們也一樣。每當我們蒙受上帝的恩賜,藉此我們親近祂並戰勝世界時,我們也應該記住上帝接納我們之前我們是什麼樣子。那麼,我們的出身將會壓制所有的傲慢,並阻止我們對上帝忘恩負義。但這還不夠;我們必須來到第二點,即不僅是上帝的白白恩典將我們提升到如此高度,而且也維持著我們;因此我們的地位不是建立在我們自己身上,而是僅僅依賴於祂的旨意。因此,不僅我們對自己出身的記憶應該使我們謙卑,而且我們對自己軟弱的感受也應該如此。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除非上帝每天,不,每時每刻都加強我們,並以祂的恩惠跟隨我們,否則我們自己沒有任何堅韌不拔的能力。這是第二點:第三點是,如果上帝用祂的杖來苦待或懲罰我們,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用來欺騙自己的愚蠢自信會因此被擊潰。在這裡,我們應該仔細權衡這句話的含義——葡萄樹的木頭一旦被拔起,尤其是乾燥時,就毫無用處。因為儘管不敬虔的民族滅亡了,但如果上帝對那些曾在祂教會中佔有一席之地並蒙受祂屬靈恩賜的被棄者施加更嚴厲的審判,這並不令人驚訝。這種忘恩負義要求我們成為他人的榜樣,以便全世界都能驚訝地看到我們身上如此可怕的上帝憤怒的跡象。因此,猶太人曾是不敬虔民族的嗤笑、憎惡、驚訝和咒詛。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更嚴重地激怒了對他們如此慷慨的上帝,他們不僅忘恩負義和背信棄義,而且還故意激怒祂。其他被棄者也是如此。因此,當先知說葡萄樹的木頭被扔進火裡時,這句話值得仔細注意,儘管樹木被砍伐後仍然可以用於建築或家具。"""現在它遵循 —"""


以西結書 15:7-8

 7 我必向他們變臉;他們雖從火中出來,火卻要燒滅他們。我向他們變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8 我必使地土荒涼,因為他們行事干犯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他證實了上一節所說的,同時也解釋了它:就好像耶路撒冷的居民保留了一些形式,因為他們沒有化為塵土;但火已經燒遍了他們周圍,就像火焰舔舐著一捆樹枝。只要王位還在,人民的名字就還在,因此他們就有機會固執己見。因為他們沒有被完全毀滅,所以他們不會被征服:現在又增加了一種瘋狂;因為他們一從任何不幸中逃脫,就認為自己完全安全了——「哦,現在我們可以休息了,」他們說;如果敵人離開了城市,或者如果沒有新的部隊來對付他們,或者如果敵軍的糧食耗盡了,他們立刻就恢復了勇氣,不僅重新呼吸,而且驕傲地嘲笑上帝和他的先知,好像他們已經脫離了所有危險。因此他現在說,我已向他們變臉。變臉,或者,如果有人喜歡,確立自己的臉,就是堅持不懈,不僅僅是匆匆而過地做任何事,而是堅持在那裡直到我們實現我們的意圖;所以那些解釋先知的人說:「我已堅定地變臉:」他們不是按字面翻譯,而是按照上帝的意思。因為他經常懲罰整個國家或城市,但他並沒有變臉,也就是說,他沒有停留在那裡,而是輕輕地懲罰他們,而且時間很短,好像朝另一個方向走去。但他這裡的意思是別的——他會變臉;也就是說,永不停止,直到人民的名字和他們的城市都被徹底廢除。因為我們已經說過,先知們在威脅這種毀滅時,說的是人民的現狀。因此,我必向他們變臉:他們必從一場火中逃脫,另一場火卻要吞噬他們。這裡先知擊潰了猶太人自欺欺人的愚蠢觀念。因為如果他們從一個危險中逃脫,他們就認為那是最後一個,因此他們感到安全,甚至固執。但先知在這裡說,在他們從一場火中逃脫之後,一場新的火被點燃來吞噬他們:他的意思是,上帝手中有多種方式來毀滅和消滅一個民族:正如他之前所說,他裝備了瘟疫、刀劍、饑荒和野獸;所以現在他以火的名義包含了各種災禍。因此,如果人們逃脫了刀劍,新的攻擊將會埋葬他們,因為上帝會用饑荒壓迫他們,或者用瘟疫催促他們,或者用其他方式:然後,他說,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當我向他們變臉的時候。這些話表明,他的榮耀不能以其他方式保持安全,因為有罪不罰使猶太人盲目——不,使他們變得麻木不仁,直到他們像野獸一樣。因此,如果上帝饒恕了他們,他的榮耀就會被埋葬,而且由於如此長時間的縱容,他就不再被承認為上帝了。如此嚴厲是真正必要的:因為他若不毀滅那些因罪而麻木不仁的惡人,他就永遠不會顯明自己是上帝,只要他容忍他們。最後他補充說,我必使那地荒涼,因為他們行事詭詐。這裡,上帝也表達了這個審判是多麼可怕,但又是多麼公正,因為猶太人並不是輕微的罪犯,卻背棄了對祂的敬拜,背棄了律法的一切教導,頑固地不知感恩。既然他們如此墮落,我們認為上帝在伸手徹底毀滅他們時,並非過於嚴厲。


禱告

全能的上帝啊,祢不僅樂意將我們從世俗大眾中分別出來,更在我們裡面更新祢的形象;當祢對我們的恩惠顯而易見時,祢同時也勸勉我們榮耀祢的名:求祢賜予我們,使我們銘記自己的呼召,努力將自己完全奉獻給祢,並以獨特、真實、正當的讚美來頌揚祢,使我們最終能分享祢所邀請我們的榮耀,這榮耀是祢獨生子的寶血為我們贏得的。— 阿們。



以西結 15  以西結 15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9,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