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 14

 以西結書 14:1-3


1. 有幾個以色列長老到我這裡來,坐在我面前。 2 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 3 「人子啊,這些人已將他們的假神接到心裡,把陷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我豈能絲毫被他們求問嗎? 



這裡以西結講述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異象,而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因為一些以色列的長老來找他諮詢。他說他坐著,就像那些被邪惡困擾和震驚的人一樣,當他們看不到任何補救措施時,他們習慣這樣做。因此,先知所描述的姿態是焦慮和絕望的標誌。一個想要答案的人被說成是坐在另一個人面前;但由於他們很可能在開始時彼此爭論,並沒有立即發現他們應該如何開始,因此他們渴望諮詢先知。以西結看到他們以這種方式尋求上帝,確實可能會被憐憫所感動和軟化。因為當他們轉向上帝真實而忠實的僕人時,這是一個悔改的標誌。但由於他們沒有誠意,先知及時得到警告,不要以為他們是真心來的。因此,上帝教導他的僕人,當他看到老年人來做門徒時,不要過於輕易地讓步。但他揭示了他們的虛偽,因為迷信仍然在他們心中作祟;不,他們甚至公開地想要違反上帝的律法,並且每當有機會時,他們都不掩飾這種感覺。首先,他說他們把偶像安置在他們心中;這些話的意思是他們沉迷於迷信,以至於偶像在他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地位;正如保羅勸勉信徒,願那超越一切理解的上帝的平安在他們心中掌權(腓立比書 4:7;歌羅西書 3:15);同樣,先知說這些人把至高無上的權力交給了偶像。而且,必須再次注意到上帝與偶像之間隱含的比較。因為上帝在我們心中建立了他的帝國的寶座:但當我們設立偶像時,我們必然會試圖推翻上帝的寶座,並將他的權力化為烏有。因此,這裡顯示了那些老年人最嚴重的褻瀆罪,他們讓偶像高於他們的心。因為由此可見,他們所有的感官都沉浸在他們的迷信中。


他補充說,他們把他們罪孽的絆腳石放在他面前。通過這第二句話,他表示他們的頑固和悖逆;好像他說,儘管律法的教義擺在他們眼前,但他們卻不顧虔誠,甚至藐視上帝的威脅,好像他不會成為他們的審判者一樣。因此,當罪人不受任何勸告的感動,並且被證明其不虔誠,並被迫,無論他願意與否,承受上帝的憤怒,但之後卻藐視它時,他被說成是把他的罪孽的絆腳石放在他面前。因為許多人因錯誤和粗心而滑倒,因為他們不認為他們可以對上帝做任何事情。但這裡以西結表達了這些老年人對上帝的嚴重蔑視,甚至是公開的反叛。現在他問,我豈能被他們求問呢?有些人翻譯為,當我被諮詢或詢問時,我會回答他們嗎?但這個解釋在我看來與先知的思想相去甚遠;而且很可能他們認為這是這個意思,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先知還有什麼意思。但上帝表明這就像一個奇蹟,因為這些老年人竟然敢於爆發,並假裝有某種渴望詢問真相。"""因此,他們的厚顏無恥在此顯露無遺,因為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置於上帝的僕人面前,並假裝虔誠,儘管他們毫無虔誠之心。因此,上帝說,這能做到嗎?因為這個問題表達了事情的荒謬性,並且是為了上述目的,讓他們的邪惡在他們膽敢侮辱上帝的面容時更加明顯。因為當不潔之人接近上帝,並希望成為他旨意的參與者時,這不就是公然指責上帝嗎?同時,他們以其整個生命表明他們是整個天道最頑固的敵人。隨後是——"""


以西結書14:4

4 所以你要告訴他們:『主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的人中,凡將他的假神接到心裡,把陷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又就了先知來的,我─耶和華在他所求的事上,必按他眾多的假神回答他(或譯:必按他拜許多假神的罪報應他)


 在此上帝似乎過於寬容那些偽君子,他們假裝尋求祂的建議,卻又藐視祂的忠告。但上帝在此寧可威脅惡人將會遭受毀滅,而非應許他們所期望的任何事物。當上帝回應我們時,這確實是祂恩典的獨特見證:因為預言是上帝對我們和我們救恩的父愛焦慮的寫照。但有時預言只會以毀滅告終;這只是一個意外。因此,儘管上帝的話語本身自然是極其可取的,但當上帝以審判者的身份回應,並奪走所有赦免和憐憫的希望時,就無法感受到祂的恩惠了。因此,這段經文必須如此理解。上帝宣告祂會回應,但回應誰呢?那些被棄絕的人,以及那些嘲諷地詢問先知他們該怎麼做的人。當祂回應他們時,祂只是表明自己是他們背信的復仇者;因此,祂的回應除了懸在所有被棄絕者頭上的可怕審判之外,別無他物。因為上帝在此並未為自己設定永久的律法;因為祂並非總是對所有被棄絕者採取相同的方式,而是說那些不敬虔的人應該感受到他們不會從他們的狡猾和詭計中獲益,因為他們將會發現上帝和撒旦之間的區別:因為他們習慣於謊言,並且耳朵發癢;因此他們希望從上帝的僕人那裡得到一些令人愉悅和奉承的回答,因為假先知迎合了他們的傾向。那麼上帝說什麼呢?我會回應他們,但與他們所希望或渴望的截然不同:因為我會根據他們眾偶像的數目回應他們:因為他們帶來了自己定罪的材料:因此他們不會從我這裡帶走任何東西,除了已經放在他們心上並顯現在他們手中的定罪印記。總之,上帝在此嘲笑那些向祂的先知詢問未來事件的人的愚蠢自信;但同時他們的心卻被迷信所束縛,以至於公然顯示出他們極度的不敬虔:因此祂說,祂會回應他們,不是像他們所想的那樣,而是像他們所應得的那樣。


以西結書14:5

 5 好在以色列家的心事上捉住他們,因為他們都藉著假神與我生疏。』  

 


他表明上帝不願不回應那些仍然不敬虔地戲弄祂的偽君子的目的。他說,好在以色列家的心裡捉住他們。然而,問題是,當上帝不按照他們心中的想法或期望回應他們,而是宣告他們最不喜歡和最害怕的事情時,不敬虔的人是如何被捉住的。我回答說,當不敬虔的人被逼瘋時,他們就被回應了,上帝因此從他們身上提取出以前隱藏在他們自己心中的東西。因此,他說,為了讓他們的不敬虔顯明給所有人,我會回應他們。因為只要上帝寬容不敬虔的人,他們就會試圖用一種奉承來安撫祂;但當他們看到他們的虛假奉承毫無作用時,他們就會咆哮,甚至狂暴地對上帝吼叫:因此他們被自己的心所捉住:也就是說,他們以前所有的偽裝都被揭露了。以便所有人都能輕易察覺到他們心中從未有過一絲虔誠。因此,上帝作證說,他的回答將是這樣的,他要抓住以色列家的人心;也就是說,他的嚴厲可能會將以前隱藏的東西顯露出來;因為上帝的話語是兩刃的劍,能審查人的一切情感。(希伯來書 4:12) 有些人被這把劍刺殺後,重新變得明智;但另一些人當他們看到必須與上帝的力量抗衡時,會被激怒。因此,當上帝從他們那裡扭出他們本來願意永遠隱藏的東西時,他們就被自己的心所抓住。他們與我疏遠了,字面上說,在他們的偶像中。正如我們所說,這段經文有兩種解釋。有些人說,因為他們分離了自己;但我贊同另一種說法,因為他們疏遠了自己,我們稍後在主題引導我們時會更清楚地理解這一點。那麼,他們就與上帝疏遠了;也就是說,當他們完全背離了上帝的律法時;然而,只要這件事是隱藏的,他們仍然戴著面具。先知在這裡所說的分離似乎是指這種偽裝。既然他們如此因他們的偶像而與我疏遠;也就是說,他說他們被欺騙了,以為他們不會被發現,他們的憎惡,無論多麼污穢,都會保持秘密。這與最後一句話相符,即他會抓住偽君子在他們自己的心中。


禱告

全能的上帝啊,既然我們如此傾向於各種惡習,求你藉著你聖靈的能力來約束我們:然後讓我們專心聆聽不斷在我們耳邊響起的教導,使我們能堅持你聖名的純正敬拜;如此,我們就能抵擋惡人的詭計,在我們的軟弱中得到扶持,並免受一切錯誤,直到我們跑完我們的路程,到達我們主耶穌基督為我們預備的目標。— 阿們。


第三十八講。


以西結書 14:6


6 「所以你要告訴以色列家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回頭吧!離開你們的偶像,轉臉莫從你們一切可憎的事。』


現在,上帝顯示了祂為何如此嚴厲地威脅假先知和全體人民,那就是為了讓他們悔改;因為上帝嚴厲的目的,是讓我們在被祂的審判嚇倒時,能夠回到正道。因此,祂現在勸勉他們悔改。由此我們得到一個有益的教訓:每當上帝使我們心生恐懼時,祂的目的無非是謙卑我們,並藉著先知如此強烈地責備和威脅我們,實際上是對我們口頭上發怒,以便真正地寬恕我們,從而為我們的救贖預備道路。但這勸勉很簡短,就是要他們歸正,離開他們的偶像,並轉臉莫從他們一切可憎的事。當祂在第二句中使用「 השיבו, heshibev」這個詞時,有些人理解為「妻子」;但這很牽強:另一些人認為這個動詞是及物的,但卻是無人稱的,因此是「使你們自己回轉」:這也很生硬。40 我毫不懷疑先知在此勸勉以色列人,每個人都應該渴望與上帝和好,同時也帶領其他人與他一同歸向。由於許多人彼此是作惡的始作俑者,他現在命令他們盡力帶回其他人:這確實是我們悔改的真正證明,當我們不僅一個接一個地歸向上帝,而且當我們向我們的弟兄伸出援手,並將他們從錯誤中召回時;特別是如果他們是因我們的過錯而迷失,我們必須注意至少以同樣的勤奮來彌補所造成的傷害。因此,先知的意思是,首先,以色列人應該悔改;其次,一個人應該幫助另一個人悔改,或者他們應該在追求虔誠方面相互聯合,就像每個人以前都被他的同伴和弟兄所腐蝕一樣。這似乎是完整的意義。此外,必須注意這個順序:因為許多人表現出熱心去抓住別人,並伸出援手將他們從錯誤中解救出來;但他們自己卻從未想過悔改。但聖靈在此向我們展示了正確的行事方法,當祂命令我們悔改,然後將我們的願望延伸到那些需要我們勸勉的弟兄身上時。最後祂補充說,轉臉,或轉離你們一切可憎的事。先知在此以部分代整體,因為轉臉的意思與收回所有感官相同。因此,既然他們幾乎被他們所注視的可憎之物所束縛,並且完全專注於它們,祂命令他們轉臉,以便與它們告別。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14:7

7 因為以色列家的人,或在以色列中寄居的外人,凡與我隔絕,將他的假神接到心裡,把陷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又就了先知來要為自己的事求問我的,我─耶和華必親自回答他。


以西結再次回到威脅,因為對於那些如此剛硬的人來說,勸勉並不足夠有效;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他們在惡行中冥頑不靈,幾乎像未馴服的野獸。因為除非上帝的審判經常擺在他們面前,否則教導和勸勉的果效將微乎其微。"""這就是上帝在此向他們發出報復的原因:一個人,他說,或是一個寄居在以色列人中間的陌生人。當他加上陌生人時,他無疑是指那些受過割禮的人,他們自稱是真神的崇拜者,並遵守律法,以避免一切不敬虔的行為。因為有兩種陌生人,一種是在那裡經商,但卻是世俗之人,未受割禮。但還有另一種人,他們並非出自神聖的種族,也不是本地人,但他們卻受過割禮,就宗教而言,他們已成為教會的成員;上帝希望他們與亞伯拉罕的子孫享有同等的地位和等級。無論何時涉及應許,陌生人和本地人將享有相同的律法(民數記 15:15,16),同樣的觀點在許多地方重複出現。因此,外國人這個詞現在需要解釋。但這種情況誇大了選民的罪行。因為如果有人定居在迦南地並接受上帝的律法,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以色列人天生就是永生的繼承人,因為收養是世代相傳的。既然他們生來就是上帝的兒子,那麼背離他的崇拜就更加可恥了。因此,當以西結在此嚴厲斥責陌生人時,他表明那些因更神聖的約束而崇拜上帝的人,其罪行是多麼的殘酷。他說,他從我身後分離。先知昨天說 מעלי,megneli,從我附近或從我這裡:在這裡他更清楚地表達了墮落,當人們拒絕律法的教導,並公開表明他們不順服上帝時。因為凡以神為引導,專心遵守他的誡命,並持守他所指示的道路的人,就被稱為跟隨神或行在他後面。因此,藉著信心的順服,我們跟隨神或行在他後面:所以當我們拒絕他的律法,並公開不願再背負他的軛時,我們就離開了他。因此,他表明人民或個人與神分離的性質,即當他們拒絕遵守他的律法時。以色列人確實希望神永遠與他們聯合,但他們卻離婚了,儘管他們否認:因此先知預先從他們身上砍掉了這個背道的支柱,當他說他們因不跟隨神而與神分離時。


最後,他重複了我們昨天看到的,那使他的偶像升到他心中,那將他的罪孽的絆腳石放在他面前的人,也就是說,他沉溺於自己的迷信中,以至於他的偶像在他的心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最後,那個如此大膽地不隱瞞他反對全能者的願望的人:他說,如果有人來到先知那裡,奉我的名或我的名求問他,我會回答他。他證實了我們昨天看到的,他再也無法忍受那些如此驕傲地欺騙自己的偽君子了。當然,當他們公開崇拜偶像,並因許多迷信而受罰時,諮詢真正的先知是多麼的傲慢和自大?這就像一個人故意侮辱和辱罵醫生,不僅用責罵來攻擊他,甚至朝他臉上吐口水:然後又去尋求他的建議,說:「你建議我怎麼辦?我該如何治好這種病?」這種驕傲在人與人之間是無法忍受的。那麼,上帝怎麼會允許這種侮辱不受懲罰呢?因此,他說他會回答,但會以他自己的方式,好像他說——他們尋求奉承,但我會在我自己裡面回答:也就是說,以我本來的性格。我不會根據他們的喜好改變它,因為他們用他們的虛構改變了我的性格,但他們被欺騙了:當他們期望我根據他們的觀點回答時,他們一無所獲:他說,我會在我自己裡面回答;也就是說,"""他們會覺得答案是從我這裡發出的,他們沒有理由認為我的僕人會順從他們,因為他們習慣於辱罵他們用金錢收買的假先知,因為他們是貪財的。因為當一個人貪財時,他被迫像奴隸一樣奉承。因為除了良善正直的良心之外,沒有自由。因此,上帝在這裡將他的僕人與那些以奉承為業的騙子分開。現在接著是 —


以西結書 14:8

8 我必向那人變臉,使他作了警戒,笑談,令人驚駭,並且我要將他從我民中剪除;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這裡上帝補充說,當先知宣告他的憤怒時,他的憤怒就會準備好執行。因為世俗之人總是為自己編造空洞的條約,當上帝威脅時,他們說那只是沒有閃電的雷聲。既然先知的威脅對被棄絕的人毫無影響或影響甚微,所以上帝現在表明他不僅會回答他們不願聽到的話,而且他們會從其效果中看出他說話的真實性。這應該從最後一句話中理解;因為當上帝親自回答時,他既不是,也不會用威脅的話語擊打空氣,而是宣告他決意在適當的時候實現和完成的事情。因為上帝從不親自回答,而不將效果與預言結合起來。但偽君子太愚蠢了,無法承認這一點,除非提供更清晰的解釋。這就是先知帶來關於效果的信息的原因。


他說,我必向那人變臉:當上帝公開反對我們時,這足以毀滅我們;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希望表達更多,即先知是他的憤怒的使者,偽君子應該被警告等待他們的懲罰,甚至現在就懸在他們頭上,因為他的手正伸向他們。據說,當一個人起來反對另一個人,或降到一場爭鬥中,並進行肉搏戰時,他就會向對方變臉。因此,上帝也宣告他將成為所有試圖逃避他的被棄絕者的敵人。他說,我必使他作了警戒,作了笑柄。他用這些話標誌著懲罰的嚴重性:因為上帝有時會懲罰人的過錯,但以一種常見和習慣的方式。但是當懲罰引起所有人的驚訝並像一個預兆時,那麼上帝就會以不尋常的方式發出他憤怒的標誌,正如他們所說。先知的意思就是這個,因此同時也告誡我們,偏離對上帝的純粹崇拜是多麼可憎的罪行。因為上帝懲罰盜竊、淫亂、醉酒、欺騙和搶劫:但並不總是如此嚴厲,以至於懲罰引人注目,並將所有人的思想轉向自身。因此,從懲罰的嚴重性中可以看出罪行的殘酷性。他現在補充說,作了笑柄。這個短語取自律法,正如作為摩西解釋者的先知們從中使用了詞語。(申命記 28:37。)當發生任何顯著的屠殺時,據說那是為了作了笑柄,因為所有人在談論任何屠殺時通常都會誇耀,沒有任何屠殺能與之匹敵或更可怕。但是,משל,meshel,也用於表示恥辱:好像他說,這不僅應該是全體人民評論的材料,而且他們的名字應該受到羞辱和蔑視。最後他補充說,我必將他從我民中剪除。這是最嚴厲的,因為連憐憫的希望都被奪走了。一個人可能一時成為奇蹟:然後他的災難可能成為俗語和諺語的主題:然而上帝仍然可以被懇求,並且可能不會將他從他的人民中剪除。但是當任何人從上帝的人民中被剪除時,"""他的安全已經毫無希望了。這句話如此頻繁地重複並非沒有道理,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他說,因為我們甚至以前就看到偽君子總是把面紗戴在他們面前,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只需要與先知打交道,因此他們輕蔑地藐視凡人。因此,上帝在這裡將他的名字銘刻在他的話語上,讓他們知道他已經說過,並通過他的手體驗他話語的效果。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14:9

9 先知若被迷惑說一句預言,是我─耶和華任那先知受迷惑,我也必向他伸手,將他從我民以色列中除滅。


在此,上帝駁斥了許多人心中所懷的愚蠢想法。當他們身邊有自己的騙子時,他們認為上帝所有的威脅都可以像被盾牌擋住一樣被擊退。他們說,耶利米和以西結威脅我們,但我們有其他人用美好的希望來鼓勵我們:他們承諾一切都會對我們來說是快樂和繁榮的:因此,既然只有兩三個人剝奪了我們得救的希望,而其他人,而且人數更多,向我們承諾安全,我們就沒有必要絕望。既然他們如此將他們的騙子與真先知對立起來,並想像一種衝突,其中欺騙盛行,上帝的真理被擊敗,他說假先知的奉承沒有理由欺騙你。因為如果你說他們也擁有先知的名號和職責,我回答說,他們是因你的過錯而犯錯的;因為我欺騙他們是因為你的不虔誠應得的。這可能仍然模糊不清,但我將嘗試用一個熟悉的例子來解釋。此時我們看到許多人因懶惰而擺脫了一切恐懼,並承諾自己免受懲罰,同時他們拒絕了對上帝的一切關心。他們說,我與宗教有何關係?因為這只會給我帶來麻煩;任何希望在這些紛爭和分裂中認真獻身於上帝的人都將進入一個迷宮。因此,既然許多人認為自己沒有過錯,即使他們拒絕上帝,這教義也可以反過來對付他們。的確,今天宗教界存在著許多紛爭,困擾著許多人;但你認為這是輕率發生的嗎?哦!我們不知道該追隨哪一方:去詢問;因為上帝並沒有如此放任撒旦和他的僕人,以至於教會受到擾亂,人們隨機地相互對立。但當這事是出於上帝公義的判斷時,可以肯定的是,除非是出於自願,否則沒有人會被欺騙。因為先知從摩西那裡汲取了這個原則,每當假先知出現時,這就是忠誠和真誠虔誠的證明。摩西說,你的上帝試驗你,看你是否愛他。(申命記 8:3。)因此,既然沒有假先知不是出於上帝公義的判斷而興起,而且既然上帝希望區分真誠的敬拜者和偽君子,那麼就沒有人可以以這種藉口為自己辯護,即因明智的安排而產生的不同意見。因為既然上帝希望進行一次試驗,正如我所說,關於他的僕人和兒子,而且既然假先知如此混淆一切,並將清晰的白晝籠罩在黑暗中,那麼任何真正和真心尋求上帝的人都不會被他們的陷阱所困。


但以西結會進一步闡述,正如我之前暗示的,即所有欺騙和錯誤並非輕率產生,而是源於百姓自身的不感恩。因為如果他們沒有如此甘願地屈服於假先知,上帝無疑會饒恕他們。但是,既然假先知到處都是,而且到處都如此之多,由此可以理解,百姓配得上這樣的欺騙。現在我們明白了聖靈的意思,當上帝宣告他是假先知如此散佈的所有錯誤的始作俑者時。因為僅僅觀察詞語的聲音,然後引出先知教導的實質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注意聖靈的目的。我已經解釋了先知為何這樣說,即以色列人應該停止像他們習慣那樣轉身,說道,"""如果他們在各種意見中仍有疑慮,這不應被歸咎為他們的罪過。因為他回答說,只有假先知才敢如此放肆,因為百姓理應被蒙蔽;總之,他說撒旦的謊言並非隨意或按人的意願增多,而是因為上帝以公正的報應來回報無恩和不忠的百姓。所以保羅說,當人們寧願接受謊言而非真理(帖撒羅尼迦後書 2:11, 12),並且不順服上帝,反而擺脫他的軛時,錯誤就具有神聖的效力。因此,現在,凡是想以單純為藉口而不順從上帝話語的人,這個答案就在眼前——所有這些都是由上帝的公正旨意所混合的。因此,每當撒旦散佈烏雲來擾亂軟弱的人時,它就遮蔽了光明,我們在此發現上帝是其作者,因為人的不敬虔理應如此。因為先知在此並非不敬虔地談論上帝的絕對權力,如他們所說;而是當他提出上帝的名時,他認為上帝不喜歡這種混亂,當假先知盜用他的名時。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上帝不喜歡這種欺騙;但原因必須思考,正如我們很快會看到的:原因並不總是顯而易見;但毫無疑問,這是確定的,當真正的宗教因分裂而如此撕裂,真理被謊言所蒙蔽時,上帝公正地懲罰人類。


那麼,我們必須堅持,上帝不像暴君一樣暴怒,而是行使公正的審判。此外,這段經文教導我們,沒有上帝的允許,欺騙和詭計都不會發生。這乍看之下似乎荒謬,因為當上帝允許撒旦扭曲純正的教義時,他似乎在與自己爭鬥:如果這發生在上帝的權威之下,它似乎完全自相矛盾。但我們必須永遠記住這一點,上帝的審判並非沒有理由被稱為深淵(詩篇 36:6),當我們看到叛逆的人像現在這樣行事時,我們不應該希望理解遠遠超出天使感官的事物。因此,我們必須審慎而恭敬地判斷上帝的作為,尤其是他隱秘的旨意。但在敬畏和謙遜的幫助下,將這兩件事調和起來將很容易——上帝生養、培育和捍衛他的教會,並確認他先知的教導,同時他允許它被內部的紛爭撕裂和分散。為什麼會這樣?他這樣做是為了在他看到人們濫用他的良善和寬容時,隨時懲罰人類的邪惡。當上帝點燃他教義的火焰時,這是他無價憐憫的標誌;當他允許教會受到擾亂,人們在某種程度上被分散時,這應歸咎於人類的邪惡。無論如何解釋,他都宣稱他欺騙了假先知,因為撒旦除非被允許,甚至被命令,否則無法說出一個字;而上帝則對惡人發怒。


在另一種意義上,耶利米說他被欺騙了(耶利米書 20:7)。我被欺騙了,但你耶和華欺騙了我:因為他在那裡是諷刺地說話。因為當不敬虔的人誇耀他的許多預言都是虛假的,並嘲笑他是一個愚蠢和誤導的人時,他說,如果我被欺騙了,主啊,你欺騙了我。那麼,我們看到,他以虛假的諷刺來責備那些輕視他預言的人的傲慢;最後,他表明上帝是他教導的作者。但在這個地方,上帝毫不含糊地宣稱他欺騙了假先知。如果現在有人反對說,沒有什麼比欺騙更遠離上帝的本性了,答案就在眼前。儘管這個比喻相當粗糙,但我們知道上帝以一種修辭手法將不屬於他自己的東西轉移到自己身上。據說他嘲笑不敬虔的人;"""但我們知道,嘲笑、歡樂、觀看和睡覺,不符合祂的本性。(詩篇 2:4; 詩篇 37:13.) 因此,我承認,在此處有一種不恰當的說法;但其意義並非不明確——所有欺騙都是由上帝散佈的——因為撒旦,正如我所說,若非上帝命令,絕不能說出最微小的話語。但聖經歷史中描述了將為我們解決這個難題的欺騙方式。因為當亞哈王擁有一大群假先知時,唯有米該雅堅定不移,忠實地履行了他對上帝的職責:當他被帶到亞哈王面前時,他立刻駁斥了他們的誇耀——看哪!我所有的先知都預言勝利:他回答說——我看見上帝坐在祂的寶座上;當天上的萬軍都聚集在祂面前時,上帝問道,誰去引誘亞哈?有一個靈自告奮勇,即一個魔鬼,說,我要去引誘他,因為我要在他所有先知的口中作謊言的靈。上帝回答說,你去吧,事情就這樣成了。(列王紀上 22; 歷代志下 18.) 接著說,所以耶和華使謊言進入那些先知的口中。這裡他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了上帝使假先知瘋狂並欺騙他們的方式,即祂差遣撒旦去用謊言充滿他們。既然他們被撒旦,謊言之父所驅使,他們除了說謊和欺騙還能做什麼呢?那麼,這一切都取決於上帝公義的判斷,正如這處經文所教導的。因此,上帝並非,可以說,沒有媒介地欺騙,而是使用撒旦和騙子作為祂報復的工具。如果有人訴諸於命令和允許之間那微妙的區別,他很容易被上下文駁斥。因為當上帝樂意尋找某人去欺騙亞哈,然後祂自己命令撒旦去這樣做時,這不能被稱為單純的允許。但我引用的最後一句話消除了所有疑慮,因為上帝將謊言放入先知的口中,也就是說,向所有假先知暗示了謊言。如果上帝暗示,我們將看到撒旦飛出,不僅是經由祂的允許去散佈他的欺騙;而且既然上帝希望使用他的幫助,祂就以此條件和目的提供了幫助。但其餘的我們將留待下一次講課。


禱告

全能的上帝啊,我們是如此容易犯錯,願您的真理永遠在世間的黑暗中照耀我們。也願我們能以開放的眼光凝視它,並以真正的順從臣服於您,好讓我們在您的聖言和聖靈的引導下,完成我們的歷程,最終到達您獨生子為我們預備的幸福安息之地。阿門。


第三十九講。


我們在上一講中看到,上帝允許假先知如此放肆地欺騙百姓,其用意何在。因為如果上帝不阻止他們的魯莽,人們就會把錯誤歸咎於上帝。但上帝在此處宣告,他的判斷是公正的,因為流亡者和留在城裡的猶太人同樣盲目。因此,我們必須明白,當上帝的手對付一個不敬虔和邪惡的民族時,他們沒有任何藉口。他現在補充說,他將成為一個復仇者,將假先知從百姓中消滅。這乍看之下似乎不符合正義,即上帝先驅使並促使人們陷入錯誤,然後再懲罰他們:正如我所說,如果上帝使他們盲目,使他們陷入墮落的心態,甚至驅使他們產生不敬虔的慾望,人們就會認為自己沒有過錯。但我已經指出,那些以自己的觀念來衡量上帝判斷的人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智慧是多麼微小:因為上帝的判斷是深不可測的深淵。(詩篇 36:6。) 因此,除了等待那一天,我們將面對面地看到我們現在模糊不清的事物,正如保羅所說。(哥林多前書 13:12。) 無論如何,上帝以欺騙假先知的方式來懲罰不敬虔的百姓是正確的;當他召喚假先知接受審判時,那也是無可指責的。但如果人們因自己的魯莽和膽大妄為而反抗,上帝將擺脫他們所有的誹謗。因此,讓我們仔細留意這段經文,上帝在此宣告他是欺騙者;因為無論撒旦如何用謊言策劃廢除真理,他都無法成就任何事,除非上帝允許他,正如我們已經詳細解釋過的。但當假先知被拖去受罰時,他們沒有理由向上帝抱怨,他們的抱怨也毫無益處,因為他們自己的良心譴責他們。他們不能反駁說他們是被上帝強迫或暴力引誘的,因為他們是自願並憑藉自己的努力,試圖用他們的謊言將可憐的人們引向毀滅。既然如此,上帝伸出雙手懲罰他們是公正的,正如他現在所說。但讓我們繼續看下一節經文。


以西結書 14:10

10 他們必擔當自己的罪孽。先知的罪孽和求問之人的罪孽都是一樣,


這裡更清楚地教導了以西結部分提及的內容。因為他曾說,假先知最終會受到懲罰,但他現在將所有百姓與他們聯繫在一起,同時駁斥了人們總是願意用來掩蓋自己過錯的空洞藉口。因為當他點名提及他們的罪孽時,這就如同禁止他們再轉身逃避。因此,上帝以這種方式消除了人們通常訴諸的所有詭辯,因為他們從來不會在沒有意識到自己罪孽的情況下走這些彎曲的道路。因為當上帝說他是鑒察人心的時,他公開地將人類隱秘的情感呈現在我們面前。只要偽君子與人打交道,他們就很容易欺騙他們:然後他們會喬裝打扮,以此來擺脫自己的過錯。但當上帝對他們說話時,他的話語必然會穿透他們隱藏的思想。如今我們明白了上帝所用話語的力量,他們將承擔自己的罪孽。


他現在補充說,求問者的罪孽將與先知相同。我們曾說過,先知這個神聖的稱謂被不恰當地轉移給了騙子:但上帝常常以讓步的方式這樣說話,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絆腳石,使弱者感到困擾。因為當他們聽到那些不僅模糊上帝話語,甚至扭曲上帝話語的騙子,驕傲地以先知自居時,他們會感到不安,這並非沒有道理。因為神聖的事物應當嚴肅地激發我們敬畏之心,因為先知是聖靈的器皿。因此,那個人值得這樣的榮譽,沒有人應該輕視一個被視為先知的人。但是,正如我們所說,因為上帝考驗他自己的人民,並使被棄絕的人盲目,當他派遣假先知時,為了不讓虔誠者的信心在聽到那個神聖的名字被褻瀆時動搖,他以讓步的方式說——好吧,他們將被稱為先知——但他並不是說那些虛假地聲稱擁有那份榮耀的人將真正地被視為先知。現在讓我們來看下一句,求問者的罪孽將與先知相同。我們已經談論過那些被撒旦的謊言所俘虜,試圖扭曲上帝的敬拜和純正教義的人的罪孽。既然他們打算與上帝抗爭,他們的罪孽絕不可原諒。但關於人民,可能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儘管我們之前已經解決了,但重複一遍可能會有益。那麼,他說那些被假先知欺騙的人將受到懲罰,他們將承受相同的刑罰。這似乎很難,正如我所說:但先知之前已經教導過,人民將與騙子一同受到公正的懲罰,因為他們是明知故犯。因為如果他們真心奉獻給上帝,並讓自己受他的靈和律法的教導所引導,他們無疑會擺脫一切錯誤。因為上帝關心他自己的人民,儘管他不會保護他們免受不敬虔者的侮辱,但他會以他靈的預見和堅韌來鞏固他們。那些被欺騙的人,會得到他們懶惰、驕傲或忘恩負義的公正報應。因為許多人幾乎不屑於詢問上帝的旨意是什麼:其他人則從高處俯視任何以上帝之名所說的話:因為他們過於自信,難以接受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教導。既然他們如此不聽教,他們就配得上我所說的報應。另一些人則對上帝忘恩負義:因為他們扼殺了他的教導和對天上事物的認識,並玷污和褻瀆了神聖的事物;因此,正如我們所見,當上帝報復褻瀆時,他公正地將門徒與他們的師傅一同懲罰,因為所有神聖的教導都被推翻了。


但以西結表達得更多,他說人民曾求問。因為他們有顧問,這些顧問直接認可了他們的行為。如果他們是可教導的,他們就不會如此熱切地投奔假先知:因此,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越大,他們的罪行就越明顯,因為他們故意拒絕上帝和他的僕人,轉而投向假先知。我們現在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剩下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將這裡所說的應用到自己的益處上。天主教徒認為,如果他們在任何地方受騙,他們就會被赦免兩三次。但是,另一方面,基督卻呼喊——如果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掉進坑裡也就不足為奇了。(馬太福音 15:14。)原因在這裡表達得很清楚,因為無論那些受騙的人如何表現出他們的單純,他們逃避光明,以一種扭曲和反常的慾望渴望黑暗,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因此,探問者的邪惡就像先知一樣。


以西結書 14:11

11 好使以色列家不再走迷離開我,不再因各樣的罪過玷污自己,只要作我的子民,我作他們的 神。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在此,上帝表明,如果他要將那些幾乎滅亡的人召回安全之地,就沒有其他補救辦法,同時他也教導說,懲罰那些如此不敬地偏離他的人對教會是有益的。與此同時,上帝發出雷霆,甚至以最嚴厲的方式執行他的審判:然而人們卻不悔改,仍然頑固不化:不,上帝對被棄者施加的懲罰使他們陷入更深的毀滅。為什麼會這樣?那些硬著心抵擋上帝之手的人,為自己積蓄了更嚴厲的懲罰,因為當上帝想要糾正他們的頑固和固執時,被棄者不肯順服。但在此,上帝宣告他不會嚴厲到不顧他們的安危。但這種矛盾可能會困擾許多人,因為上帝將人民和假先知都註定要毀滅,這似乎使他的約落空。但他預防了這個問題,並說,既然他要對那些藐視他話語和背道者施加如此嚴厲的懲罰,那麼這種嚴厲對教會是有益的。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以色列家將不再犯錯:因為否則他們的頑固是無法治癒的:除非上帝認真地喚醒他們,否則他們永遠不會自願回到正道。因此,在此上帝間接地斥責他子民的頑固,因為他們除非受到懲罰,否則無法受到教導。因為那些兒子確實是不可救藥的,當他們的父親愛護和縱容他們時,他們卻藐視他,並因縱容而變得更糟。因此,上帝現在抱怨的是,以色列的子民是如此難以管教,除非他降到最嚴厲的程度,否則他們無法承受毀滅。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悲慘的景象,上帝的真理被謊言腐蝕和篡改,而人民和那些欺騙他們的人將徹底滅亡。但我們現在聽到,由於以色列的子民是無法馴服的,除非他們被徹底擊垮,否則只有一種補救辦法。他現在補充說,從我這裡: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短語,因為我們在此收集到,一旦我們稍微偏離跟隨上帝,我們就會在錯誤中徘徊:因為除非我們跟隨上帝,否則我們永遠不會走在正道上,也就是說,除非我們專注於他擺在我們面前的目標:然後除非我們的眼睛轉向他指出的方向,以免我們偏向右邊或左邊。因此,如果我們跟隨上帝,我們將不會有任何迷失的危險: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心轉向這邊或那邊,而我們沒有單單順服上帝,先知教導說我們在錯誤中徘徊,這最終會給我們帶來不幸。當他談到以色列家時,他並沒有無一例外地包括那些來自雅各的人;因為假先知和那些諮詢他們的人都來自雅各的血統,並在那個家族中有一個名字。但我們已經看到對他們所頒布的法令,即上帝將毀滅他們並將他們從他子民中抹去。因此我們看到他們不被包括在亞伯拉罕的後裔或以色列家中;但這僅限於上帝希望倖免的人民的餘民。因為我們知道總有一些餘種留下,使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堅定而神聖。這句話因此恰當地指那些蒙揀選的人,保羅稱他們為恩典的餘民。(羅馬書 11:5。)但上帝說,這個例子對倖存者是有益的,因為他人的懲罰會教導他們:當他們看到假先知滅亡,並承認上帝在他們毀滅中的非凡審判時,他們就會從中獲益。現在我們明白先知所說的假先知和那些藐視真先知、自甘受騙的偽君子的毀滅是什麼意思:當上帝使他們成為他憤怒的榜樣時,先知說以色列家將從他們的滅亡中獲得益處,並從他們的徹底毀滅中獲利。


現在他補充說,他們將不再被他們所有的邪惡所玷污。在這裡,他特意誇大他們的罪行,以便更顯揚上帝的憐憫;因為如果他們只是輕微的罪過,他的赦免就不會如此顯著。但先知在這裡宣稱他們沉溺於罪惡,並且不只譴責他們犯了一種罪,而是許多罪:他說他們被他們的罪行所玷污和污染:當上帝的憐憫延伸到這樣的人時,我們確切地發現它是何等無價。最後,讓我們從這段經文中學習,上帝不僅赦免那些因思慮不周和錯誤而輕微犯罪的人,而且也憐憫那些被許多不義所定罪的墮落者。他說,他們將成為我的子民,我將成為他們的上帝。上帝已經收養了亞伯拉罕所有的後裔,所有人都受了割禮:因此他們親身承擔了上帝父愛恩典的見證和約。因此,既然他們已經是上帝的子民,並被視為教會的成員,那麼他們將成為我的子民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上帝在這裡似乎應許他們一些新的東西。但藉著這種說法,先知標誌著他們的墮落並顯明他們的罪有應得。因為儘管上帝認為他們配得上這樣的榮譽,將他們列入他所揀選的子民之中,但他們卻因自己的墮落而將自己排除在外。因為他們中間所有的宗教都腐敗了,上帝的敬拜被褻瀆了,他的整個律法幾乎被埋葬了,他們盡可能地與上帝分離,正如我們以後將看到的。就上帝而言,收養仍然堅定:但以西結在這裡考慮的是他們自己的狀況,如果他們真的自己看的話,那就是一種疏遠,因為他們自己的邪惡已經將他們切斷了:因此,當他說他們悔改時,他們將成為一個民族,他就像在談論一種新的恩惠。


何西阿書第二章將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這一點,其中說道,


「我必稱那不是我子民的為我子民,又稱那不蒙愛的為蒙愛的。」(何西阿書 2:23。)


因為先知奉命進入一個不潔的家,娶一個不潔的婦人並生子:他說生了一個兒子,上帝給他起名叫「羅阿米」,意思是不是我子民:然後生了一個女兒,她不配被愛。在那裡,何西阿表示猶太人被從神聖的根中剪除,他不是指一兩個人,而是指整個民族;因為他們既不是上帝的子民,也不是蒙愛的女兒。後來當他們和好時,他們又重新成為上帝的子民和蒙愛的女兒。保羅並非輕率地將那句話應用於外邦人的呼召:(羅馬書 9:25,)即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沒有區別,因為前者被拒絕了。無論如何,我們看到那些在上帝子民中有地位和名聲,並且上帝為自己揀選的人,因自己的過錯而被拋棄並成為陌生人。因此,當他們悔改並蒙上帝恩待時,他們重新成為上帝的子民。結論是,我將重新恢復他們,我的聖約可以某種方式更新,他們可以像以前一樣成為我的人民;我可以成為他們的上帝,因為他們自己的背道使他們理應被視為完全的陌生人。此外,我們最好記住我們在其他地方說過的,這些話語中包含著所有屬於堅實幸福的東西。因為如果上帝承認我們是祂的人民,我們就確信我們的救恩,就像祂宣告祂將是我們的上帝,而我們則稱祂為父一樣。但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約珥書 2:32; 使徒行傳 2:21; 羅馬書 10:13.) 那麼我們必須記住先知哈巴谷那句著名的話:「祢是我們的上帝:我們不會死。」(哈巴谷書 1:12.) 最後,我們對所有美好事物的豐盛和永生的信心,除了上帝將我們算作祂的人民,使我們在禱告中可以自由地親近祂之外,別無他求。接下來是 —


以西結書 14:12-14


12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13 「人子啊,若有一國犯罪干犯我,我也向他伸手折斷他們的杖,就是斷絕他們的糧,使饑荒臨到那地,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 14 其中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這三人,他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這裡上帝再次威脅以色列人將遭受最終的毀滅:但這些話似乎是矛盾的,上帝會對他的子民仁慈和施恩,但卻不留下任何赦免的希望。但我們必須記住這個原則,先知有時將他們的講話指向那些完全註定要毀滅的百姓,因為他們的邪惡是無可救藥的;然而,他們後來緩和了這種嚴厲,當他們轉向餘民時,餘民是世上教會的種子,上帝的約不應被熄滅,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因此,當我們遇到這種矛盾時,我們知道上帝不給予被棄絕者任何希望,因為他已經註定他們毀滅:所以這種語言應該轉移到那些已經疏遠,像腐爛屍體一樣的百姓身上。但當上帝混合並穿插任何他恩惠的見證時,我們就知道這是指教會,他希望留下一個種子,以免整個教會滅亡,他的約同時被廢除。因此,先知像以前一樣,現在也將那些在邪惡中絕望的百姓擺在他面前,並說他們無權希望上帝會像往常一樣仁慈行事,因為必要性迫使他最後一次動手毀滅那些邪惡的人。這就是全部的意思。我們在耶利米書中也有類似的段落(耶利米書 15:1),他說,即使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我的心也不向著這百姓;也就是說,我絕不可能再施恩於他們,即使摩西和撒母耳為他們代求,並努力通過他們的代求獲得赦免。天主教徒愚蠢地扭曲這段經文,以證明死者為我們代求,因為摩西和撒母耳已經死了很長時間;但上帝說,即使他們為百姓禱告,他們的禱告也是徒勞的。但這段經文駁斥了那種嚴重的無知:因為上帝在這裡並沒有區分生者和死者;這是一種擬人化,將摩西和撒母耳從墳墓中帶回來;好像他已經說過,如果他們現在還活著,並為這些邪惡的人懇求,我絕不會聽他們的:因為以西結在這裡提到了三個人,挪亞、約伯和但以理。但但以理當時還活著:他被擄到異鄉,活到高齡,這是眾所周知的。然後他更清楚地表達了他的意思,說,如果他們在城中,他們自己會安全逃脫,但他們不會為別人求情。全部的意思是,上帝斷絕了那些被遺棄的百姓所有憐憫的希望。


我們必須注意所使用的說話方式:他講述了四種懲罰,這些懲罰通常用來報復人類的罪行,並清楚地列舉了它們。他說,如果我折斷糧食的杖,"""因為這地背叛了我,我將使饑荒降臨其上,但以理、約伯和挪亞,將保全自己的靈魂,卻不能因他們的聖潔而使他人得益:然後他補充說,如果我降下刀劍,也就是說,如果我以戰爭追擊不敬虔的人,即使是但以理、約伯和挪亞,也將保全自己的靈魂,但他們不能為他人代求。他對瘟疫和野獸也作了同樣的宣告。最後,他從較小到較大進行推理。他說,當我用饑荒、瘟疫、刀劍和野獸懲罰任何國家時,但以理、約伯和挪亞的代求對我來說將會多麼微不足道呢?但上帝已經將以色列家判處所有懲罰,就好像他傾瀉了所有的咒詛,如同洪水般將他們毀滅。因此,他得出結論,沒有理由對擺脫這些迫在眉睫的危險抱有任何希望。現在我們就明白了先知的意義。


現在讓我們來談談第一種懲罰。他說,如果這地對我行惡,或行為邪惡,חטא,cheta,意為行惡,但卻是背信棄義的。這些話將背信棄義的罪行與錯誤區分開來,因為人們常常因對他們以為要追求的道路一無所知而跌倒並遠離上帝。但在這裡,先知譴責百姓因背信棄義而背叛,就好像他說他們是故意地、惡意地與上帝疏遠,因為他們已經被正確地教導了如何敬拜上帝。雖然先知說得籠統,但他卻想表明上帝的憤怒並非尋常:因為上帝常常會用瘟疫、刀劍或饑荒來懲罰人的罪,但卻不會是不可饒恕的。但他這裡說的是一個絕望的民族,一個已經註定要永遠毀滅的民族。因此,他說,背信棄義地背叛;也就是說,以公開而嚴重的背信棄義來欺騙我的信任。


再者,我必伸手攻擊它,折斷它的糧食之杖,使饑荒降臨其上,並從其中剪除人畜。在這裡,正如我所提到的,他只觸及了一種懲罰;因為上帝習慣於以四種方式報復人類;而先知們,正如你們經常聽到的,通常採用摩西所使用的說話方式。上帝的這四種咒詛在律法中隨處可見——戰爭、饑荒、瘟疫,以及野獸的襲擊和兇猛。現在先知從饑餓開始;但他指出了饑餓的種類——如果上帝折斷了糧食之杖。因為有時,當他沒有使人陷入貧困時,他卻使麵包膨脹,以至於那些認為可以將其作為營養品的人卻無法從中獲得任何力量。但先知在這裡的第二種意義上是正確的,正如我們在以西結書第4章和第5章中所看到的。這個比喻與「杖」這個詞相符:因為正如跛子除非拄著杖就不能走路一樣——顫抖的老人也需要類似的支撐——所以人的力量會逐漸消失,除非新的力量被肉和飲料所取代。因此,麵包就像一根杖,當我們的力量因匱乏而減弱時,它能恢復我們的力量。我們現在來談談「折斷」這個詞。上帝如何折斷糧食之杖?通過撤回他注入其中的營養;因為我們在麵包中感受到的美德並非內在的:我的意思是——麵包並非天生就具有維持和激發人類生命的功效;為什麼呢?麵包本身沒有生命:那麼一個人如何從中獲得生命呢?但律法的教導已經標明: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摩西在這裡的意思是,即使上帝將營養的功效注入麵包中,這也不應歸因於它,就好像它是其固有的。那麼接下來是什麼呢?正如上帝將一種秘密的功效吹入麵包中,它支撐並滋養我們,成為我們的食物。另一方面,上帝說當他從麵包中收回那種美德時,他打破了麵包的美德:因為,正如我已經說過的,當我們品嚐麵包時,我們的思想應該立即升向上帝,因為人們,即使他們吃飽了一千次,卻仍然不會覺得他們的生命是存放在麵包裡的。因此,除非上帝將滋養的德性注入麵包中,否則麵包是無用的;它可能會讓我們吃飽,但卻毫無益處。現在,我們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關於這句話我們還有更多要說的。


禱告

全能的上帝啊,既然你用你福音的教導如此清晰地照耀我們,你的兒子在其中親切地向我們顯現,— 願我們不要對這光閉上眼睛,也不要被墮落的好奇心引向這裡或那裡,而是要保持單純的順服,直到最終走完今生的路程,我們才能達到光的豐滿,那時你將藉著你獨生子將我們轉化為你的榮耀。— 阿們。


第四十講


我已經部分解釋了先知的意圖,當他說,如果上帝使飢荒降臨在一片土地上,而約伯、挪亞和但以理都在其中,他們確實會安全,但那片土地卻會滅亡,因為他已決定要毀滅它。此外,他描述了飢荒的種類,當他說,當我折斷麵包的杖時;因為,即使小麥豐收,人們免於飢餓,但他們卻不會得到滋養,因為麵包只會成為他們的負擔。總之,上帝的意思是,飢荒,即使它源於自然原因,也是來自他的審判:因為持續的降雨使種子在土壤中腐爛,而乾旱則耗盡了它所有的汁液和物質。然後,如果冰雹摧毀了播種的田地,隨之而來的飢荒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但有必要看得更高,因為,正如我們靠上帝的恩惠滋養一樣,所以我們從不遭受貧困,除非他收回他的手。


現在讓我們來看下一節經文。如果這三個人,所有最正義的人,都在那片土地上,他們也只能拯救自己的靈魂。排他性詞語沒有表達出來,但從上下文很容易理解先知的意思;就好像他說上帝的旨意已定,當他決定嚴重地折磨那片土地時。有時會問為什麼提到挪亞、但以理和約伯,而不是亞伯拉罕、雅各或大衛,或任何其他人。那些希望精確的人會猜測各種評論;即,因為挪亞無法從洪水​​中拯救舊世界,而只能拯救他的兒子和他們的妻子。但這個例子不合適:至於其他人,他們說約伯沒有拯救自己的兒子,因為他們都被閃電吞噬了。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因此,亞伯拉罕是人民的共同父親,即使他也無法將他的後代從上帝的憤怒中解救出來:不,耶利米描述拉結,雖然已死,卻為她的孩子哭泣,並拒絕安慰,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倖存下來。(耶利米書 31:15。)那麼,我們看到這是冷淡的。其他人說這三個人經歷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挪亞在洪水前生活,看到了整個地球的可怕毀滅,但世界的更新隨之而來:他們還說,約伯曾繁榮昌盛,然後被剝奪了所有的財產和孩子,並被疾病和污穢玷污,以至於他更像一具屍體而不是一個活人,但卻像被俘虜從敵人手中一樣被恢復了。但以理則在耶路撒冷生活過,被俘虜,並在那裡流亡;他最終看到了人民復興的開始,當時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巴比倫帝國傳給了波斯人。這些事情乍一看似乎很聰明;但任何矯揉造作的東西總是冷淡而平庸的。以西結在這裡提到了這三個人,"""只因為它們首先出現在他腦海中。因為我們必須記住我昨天引用的耶利米書中的那段話(耶利米書 15:1),其中說道:「即使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我也不會為了百姓的安全而聽從他們。」一個問題可能會出現,為什麼耶利米提到摩西和撒母耳而不是其他人?這些聰明的投機者會說什麼?因此,我們看到這些事情不必如此仔細地推敲,因為理解聖靈的普遍意圖就足夠了。那麼,這裡提到了三個人,他們的聖潔是眾所周知的。但以理當時還活著:其他人已經死了許多個世紀;但他們所有人的正直是普遍顯而易見的。這就好像他說,即使那些在人中最完美的人來了,他們也無法為一個已經註定要毀滅的國家代求。


但先知所說的,他們會因自己的義而得救,似乎是荒謬的:因為沒有人能找到其義能在上帝的審判台前站立得住:因為如果上帝要與人理論,每個人都必被判有罪,正如聖經也常常教導的,經驗也最充分地使我們確信。這裡先知似乎過於頌揚行為的功德,當他將一個人的自由歸因於他的義時。但解決方案很簡單;也就是說,這裡提到的這種義不應與白白的赦免分開,白白的赦免使人與上帝和好,以致他們的罪不被歸算給他們:至於有些人說他們是因信稱義,這並不能推進探究;而且,這是強加的。他們要憑自己的義拯救自己的靈魂,也就是說,他們說,憑他們的信心。但當上帝親自對挪亞說(創世記 7:1),並說他因敬虔而被發現是義的時,他並不是指他被賦予了信心;這將是徒勞的。那麼,毫無疑問,他是在讚美他僕人的聖潔和正直;同樣地,在這段經文中,在「義」或「公義」這個詞之下,他暗示了對上帝的敬畏,所有美德都建立在其中,以及貞潔和節制,以及任何屬於聖潔和公義生活規則的東西。但同時,這絲毫沒有貶低因信稱義;因為信徒在上帝面前被算為義,他們的工作也被算為義——不是憑著任何內在的功德——不是因為他們在上帝面前帶來任何那種可以贏得他恩惠並使他們站立得住的完美;而是因為上帝憑著他自己的父愛憐憫寬容地赦免他們,因此認可他們的義,否則他們的義可能會被理所當然地拒絕。例如,非尼哈在為聖所的羞辱報仇時被認為是義的。(民數記 25:7, 8。)當非尼哈被熱心激動時,他將那妓女和她的情夫從中間帶出來;因此,正如詩篇中所說的(詩篇 106:31),他被算為義。但這不足以構成一個人的義,因為一個特殊的行為不能使一個人成為義。那麼,非尼哈不能因此被算為義;但當他的工作蒙上帝喜悅時,因此它是義的。但是,經過認真探究,那工作也被譴責為帶有某些過失,因此本身並不是義的。但因為上帝赦免他的兒子們,正如我們所說的,因此他接受他們的工作:所以他也承認他們是義的,他們並不是憑著自己的價值或特殊的功德獲得這個。因為我們現在所說的義的開端是白白的和好,藉此信徒的所有過失都被掩蓋:因此也發生了他們雖然不完美,但仍然蒙上帝喜悅的正直。因此,我們看到這些事情很容易調和;人因他們的義而得自由,但他們的暫時安全只取決於上帝單純的憐憫:""""""因為當上帝的無償恩典先行時,他似乎承認那本身殘缺不全、只有一半完整的為真正的義。現在接著是——"""


以西結書 14:15-16

15 我若使惡獸經過糟踐那地,使地荒涼,以致因這些獸,人都不得經過; 16 雖有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那地仍然荒涼。


現在他提到第二種懲罰。因為我們說過,上帝的四種災禍在這裡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災禍因頻繁使用而為人所熟知。它們是飢荒、野獸、戰爭和瘟疫。先知已經談到飢荒;他現在轉向野獸。這種災禍在聖經中很少使用;因為上帝更頻繁地提到刀劍、瘟疫和飢荒;但當他明確地論述他的災禍時,他也會加上兇猛的野獸。所以現在他說,如果他派野獸來毀滅那地,而挪亞、約伯和但以理在那地,他們將免於共同的屠殺,但他們的義不會使其他人受益。他更清楚地表達了他簡短而模糊地談到飢荒時所說的話。他說,如果我使惡獸經過並傷害那地,以致使它荒廢,無人能因野獸而經過,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說,如果這三個人能救他們的兒女。這段經文教導了我最近關於飢荒所觸及的內容,即野獸並非偶然闖入攻擊和肆虐人類,而是上帝所派遣的。因此,上帝不僅透過獅子、熊和老虎,也透過雨水和乾旱、刀劍和瘟疫來執行他的審判:當然,如果我們反思這些野獸的巨大野性,這就可以理解;首先,當飢餓激發牠們時,牠們會被貪婪的衝動所驅使;然後,在沒有必要強迫的情況下,牠們對人類懷有敵意,毫無疑問,牠們會衝動地撕碎所有遇到的人,除非受到上帝秘密本能的約束。因此,如果上帝約束野獸,那麼他也會在任何時候他喜歡的時候派遣牠們,對人類施展牠們的兇猛,並以這種方式成為他的災禍。但這裡插入了一個誓言,以便上帝能使人對他的判決產生信心,所以上帝指著自己的生命起誓。這就是「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我指著我的生命起誓。這確實說得不恰當,但我們在其他地方看到上帝指著自己的生命起誓;也就是說,就像他指著自己起誓一樣,因為他沒有比他更大的可以起誓的,正如使徒所說(希伯來書 6:13);而且每當我們指著上帝的名起誓時,我們就將至高無上的權力歸於他,因此我們承認我們的生命在他手中,他是我們唯一的審判者。因此,當他指著自己起誓時,他同時告誡我們,如果我們指著任何其他人起誓,他的名就被褻瀆了:然後他展示了在誓言中應當表現出多少虔誠。因此,當我們的言語需要確認時,讓我們效法上帝的榜樣,召喚一位見證人和審判者:其次,我們不應輕率和虛假地使用他的名,而是我們的誓言應當真正證明我們的虔誠。但這裡確實出現了一個問題——上帝怎麼能說那地一旦遭受野獸的襲擊就會滅亡呢?因為有時野獸已經感染了許多地區,而上帝立即約束了牠們,所以牠們的殘酷就像一場風暴一樣過去了。


再者,我們知道聖徒為他人禱告並非多餘;但上帝在這裡似乎否認了顯而易見的事實。但解決方案很簡單。因為他施加判斷並非公平而是多變,有時加速懲罰,有時又暫緩懲罰;有時懲罰人的罪惡,有時又延遲懲罰,他並沒有為自己設定一個永遠受約束的確定法則,但他談論的是他已註定要毀滅的土地。因此,上帝會以饑荒打擊一個地區,以戰爭打擊另一個地區,以瘟疫打擊第三個地區,以野獸打擊第四個地區,但他可以減輕自己的嚴厲,當人們開始感到恐懼時,他可以收回他的手。但如果一旦決定某片土地必須滅亡,所有聖徒都將徒勞地聚集在一起,因為沒有人能成為合適的代禱者來廢除那不可侵犯的法令。我們現在理解了先知的意圖,因為他並非泛泛而談任何土地,而是明確指出那片註定要最終毀滅的土地。接下來是——


以西結書 14:17-18

17 或者我使刀劍臨到那地,說:刀劍哪,要經過那地,以致我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 18 雖有這三人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得救,只能自己得救。


先知現在轉向第三種懲罰。因此上帝說,如果他使刀劍臨到一片土地,他就不能被懇求不將其徹底毀滅,他也不會接受任何人的代禱,即使最聖潔的人,即約伯、挪亞和但以理住在其中。但必須注意所用的詞語:如果我對刀劍說,穿過以滅絕和抹去整個土地,或從中剪除人與牲畜,因為我們在此領悟到上帝秘密治理的巨大力量。因為我們認為戰爭是隨機發生的:正如人們處於騷動之中,我們也想像戰爭不過是混亂和動盪。但上帝以他不可估量的智慧治理著戰爭,也治理著人和他們的刀劍:人們被激怒,他們的刀劍在手中飛舞,他們似乎盲目地隨意亂竄。但上帝在此宣告,他允許刀劍穿過一片土地,並毀滅人和牲畜。如果他像許多地方所用的語言那樣說,他會武裝人,那就不會太令人驚訝:因為在所有先知書中,他都稱迦勒底人和亞述人為他審判的執行者。因此耶利米有那句話,疏忽做上帝工作的人是有禍的。(耶利米書 48:10。)但上帝的工作是在耶路撒冷進行的屠殺。同樣,尼布甲尼撒在毀滅埃及時被稱為上帝的僕人和大臣,上帝應許他勞動的報酬。(以西結書 29:20。)所以這裡以西結進一步說,不僅人的手受上帝的引導,而且他們的刀劍也聽從他秘密的命令,所以它們既不會錯過也不會擊打任何人或動物,除非上帝喜悅。但如果上帝如此命令刀劍,讓我們知道每當人起來反對我們時,我們的耐心就會受到考驗,我們的罪惡就會以這種方式受到懲罰:而那些不敬虔的人是上帝的代理人:讓我們下定決心,我們絕不會因喧囂和抵抗而獲益,因為只有一個補救辦法,就是在上帝強大的手下謙卑自己。現在第四種懲罰隨之而來——


以西結書 14:19-20

19 或者我叫瘟疫流行那地,使我滅命(原文是帶血)的忿怒傾在其上,好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 20 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在其中,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


他現在肯定了第四種懲罰,這與他迄今為止對其他懲罰的宣告相同。他說,如果我發出瘟疫,並使一片土地荒蕪,那麼約伯、但以理和挪亞,如果他們住在那裡,就會安全:但他們的公義甚至對他們的兒女也沒有益處。不,他似乎說得更為嚴格,因為他用單數代替了複數:因為他剛才說,他們不會釋放兒子或女兒。他現在說,甚至連一個兒子或女兒也不會,也就是說,他們不會因他們的代求而使我如此感動,以至於從死亡中拯救哪怕一個兒子或女兒。我們還必須記住我所說的,上帝並不總是按照這裡所說的方式行事:因為他有許多不同的方法來執行他的判斷。因此,規定不釋放任何人,並根據自己的意願聽取或拒絕他們的祈禱,這是不公平的。但在這裡他只是說,當他決定毀滅一片土地時,就沒有赦免的希望,因為即使是最聖潔的人也無法說服他停止他的憤怒和報復。但現在結論如下——


以西結書 14:21-22

21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將這四樣大災─就是刀劍、饑荒、惡獸、瘟疫降在耶路撒冷,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豈不更重嗎? 22 然而其中必有剩下的人,他們連兒帶女必帶到你們這裡來,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要因我降給耶路撒冷的一切災禍,便得了安慰。 


他現在從較小到較大進行推理,正如我們一開始所說的。迄今為止,他說,如果我只發出一種武器來報復人類,沒有人會反對我執行我的命令:然後他一個接一個地列舉了四種武器。現在他補充說,那麼,當我將所有懲罰堆積在一起,不僅發出瘟疫或刀劍或饑荒,而且好像我有四支軍隊準備好並部署好,並命令他們攻擊和毀滅人類時,甚至一個人怎麼能逃脫呢?如果約伯、但以理和挪亞不能從單一的災禍中拯救他們的兒女,他們怎麼能從四種災禍中同時拯救他們呢!因此,我們看到,上帝在這裡切斷了虛假先知用來欺騙可憐的流亡者的虛假和似是而非的希望,當時他們承諾他們將返回家園,並每天宣稱神聖的城市,上帝在地上的居所,不可能被敵人佔領,上帝所應許的永恆宗教也不可能滅亡。因此,既然虛假先知如此欺騙這些可憐的流亡者,上帝在這裡表明他們在心中懷抱任何希望時犯了多大的錯誤;因為他不僅對耶路撒冷施加了一種災禍,而且帶著一大堆災禍來摧毀和剪除人與牲畜。這就是完整的意義。


現在他說,如果我發出我的四種邪惡審判。在這裡,上帝稱他的審判為「邪惡」,"""在他以賽亞書中所說的,他創造善與惡(以賽亞書 45:7),因為他隨後立即用生與死來表達他的意思。因此,這裡稱惡為與我們作對的事物,所以這個稱謂應該指我們的感知。因為我們自然的常識告訴我們,凡是我們渴望和有用的東西都是好的:食物、生命與和平是好的,凡是有助於生命,以及我們自然渴望的東西,我們都稱之為好。同樣,另一方面,死亡和飢荒是惡:赤身露體、匱乏和羞恥也是惡: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害怕任何對我們無用的東西;而且因為一旦理性萌芽,我們就逃避邪惡。總之,這裡的惡不是與正義和公義相對立,而是如我所說,與人的意見和我們的自然感官相對立。他現在證實了我們之前所說的,即當敵人向我們發怒,瘟疫襲擊我們,貧困困擾我們,野獸闖入我們時,這些都是上帝的審判。因此,當我們遭受這些苦難時,讓我們立即學會反省自己,找出上帝為何如此生氣的原因。因為如果我們把注意力轉向刀劍、瘟疫和飢荒,我們就像狗一樣,啃咬和撕咬扔給它們的東西,卻不顧扔東西的手,只把怒氣發洩在石頭上。因為當我們抱怨飢荒對我們有害,野獸令人煩惱,戰爭可怕時,我們的愚蠢就是如此。因此,這段經文應該永遠記在心上,這些是上帝的惡劣審判,也就是他用來懲罰我們罪惡的鞭子,從而表明他對我們懷有敵意和反對。


他現在補充說,在這次逃亡中將有餘民。他們將這節經文解釋為插入語,好像上帝以糾正的方式承諾對那座城市施以更仁慈的待遇,而不是只用一種災禍打擊任何土地。他們這樣解釋:儘管這四種災禍會同時發生,但我會減輕我報復的嚴厲程度,因為有些人會安全地出去,甚至到達你們那裡。幾乎所有人都同意這個意思;但當我更準確地權衡先知的意圖時,我無法認同:因為上帝在我看來是證實他之前所說的,即當他如此嚴厲地對待猶太人時,他將是邪惡的公正復仇者。為了找出最合適的意義,我們必須考慮流亡者的狀況:這當然比他們被一次性死亡摧毀更糟糕,因為他們每天都在死亡;最終,當他們被逐出聖地時,他們就像死人一樣。因此,那次流亡比死亡更悲傷,因為埋葬在聖地比埋葬在異教徒中更好。既然他們已經與狗混在一起,在持續的萎靡不振中拖延悲慘的存在對他們來說就不是生命;如果恢復的希望被奪走,我們現在不討論這個問題,也沒有一個字適用於此,那麼流亡本身就像死亡。既然先知在這裡說,有些人會被留下,得以逃脫,他並不是說他們會安全:因此這並不是減輕他們的懲罰。因為正如我們之前所看到的,尤其是在耶利米書中,那些迅速死去的人更不值得哀悼。(耶利米書 22:10。)最後,當先知在這裡說有些人會來到巴比倫時,他並沒有承諾他們會得到赦免,好像上帝對他們仁慈,或者對他們有好感;沒有這樣的事:因為他說的是被棄絕的人,以及那些額頭上帶著明顯不虔誠標誌的人,他們用他們的一生表明他們被遺棄,最值得最終的毀滅。


因為他說,那些出去的人將會離開:他說,兒子和女兒都會來到你們這裡,你們將看到他們的道路和他們的工作:也就是說,你們將看到那些人是如此邪惡,以至於他們的不虔誠將迫使你們承認這座城市值得滅亡,人民應受毀滅。"""先知隨後使用的「安慰」一詞,在此指的是承認他們的邪惡平息了那些先前對上帝咆哮和抱怨的人的心靈。他也不是指那種俗話說「朋友眾多」的安慰;而只是指十個支派所默許的,對上帝公正報應的平靜承認。因為在他們看到耶路撒冷居民的境況之前,他們認為上帝過於嚴厲,因此他們對上帝發出了叫喊和抱怨。因此,先知現在說,你們看到自己的邪惡會給你們帶來安慰;因為你們會看到事情不可能有其他結果,而且你們應得這樣的懲罰:因此,當你們承認自己被遺棄的邪惡時,你們會以平靜安寧的心靈看待我的公義;你們會因此結束並停止現在在不同方向攪動你們心靈的抱怨。其餘的,明天再說。


禱告

全能的上帝啊,既然祢每天在世界各地施行審判,既然許多地區飽受瘟疫和戰爭的困擾,求祢在寬恕我們的時候,讓我們能從他人的邪惡和屠殺中獲益:也求祢,如果祢的鞭打也臨到我們,我們不要頑固不化,而是順服祢的審判,並真正謙卑,藉著認真追求虔誠來尋求赦免,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祢;並感受到祢是我們慈愛的父,直到最終我們在祢的天國中享受祢的愛,藉著我們的主基督。— 阿們。


第四十一講


我們在昨天的講座中說,當主宣告他將在毀滅耶路撒冷時留下一些餘民,這並非是仁慈之舉,彷彿他放鬆了其公義的嚴格。因為流亡並不比死亡更好,正如我們可以從上下文推斷,因為上帝並沒有對他的選民使用這些話。因為沒有提及悔改,所以他報復的原因將在他們的罪行中顯而易見。因此,你們將看到並得到安慰:因為當時在迦勒底的流亡者無法認同上帝的審判。但是當他們看到他們兄弟們如此墮落的道德時,對他們罪行的審視對他們的安慰有所幫助,也就是說,平息了他們的心靈。他在本章的最後一節重複了同樣的話。


以西結書 14:23

23 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得了安慰,就知道我在耶路撒冷中所行的並非無故。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他現在將「安慰」這個動詞用第三人稱,但意義相同,因為在猶太人被擄之後,他們將會看到上帝對他們罪行的公義的確鑿而特殊的標誌。那麼,這就是安慰,正如我昨天解釋的,當流亡者承認不能將殘酷歸咎於上帝,彷彿他在執行懲罰時超越了節制;因為人民絕望的邪惡要求如此。但這段經文包含了一個有用的教義,因為我們從中得知,除非在上帝的審判中顯現出最大的公平和正義,並呈現在我們心中,否則我們的心靈永遠不會平靜。因此,只要我們不承認上帝在公正的情況下是嚴厲的,我們的心靈就必然會受到干擾和混亂:因此「安慰」這個詞與那些騷動不安的思想相對立。但是,既然沒有什麼比被分散和被拉扯,以及焦慮不安更痛苦的了,讓我們學習那些最受益的人,他們順從上帝的審判,儘管他們不理解其原因,但仍然謙遜地崇拜它們。但是當上帝顯示他為何如此嚴厲地對待我們或他人時,這是一種特殊的恩惠,因為他為我們提供了喜悅和平靜的素材。讓我們繼續。

以西結書 14  以西結書 14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29,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