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
14:2 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 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裡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
14:3 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
14:4 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
14:5 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因為說方言的,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
14:6 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裡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訓,給你們講解,我與你們有甚麼益處呢?
"""正如他先前勸勉他們要追求那更美好的恩賜一樣,(哥林多前書 12:31) 他現在也勸勉他們要追求愛,806 因為愛是卓越的特質,807 他曾應許要向他們顯明。因此,如果愛在他們中間盛行,他們在使用恩賜時就會恰當地規範自己。因為他默然責備缺乏愛心,這表現在他們迄今濫用恩賜上,並從前文推斷,如果他們不把愛放在首位,他們就沒有走上獲得真正卓越的正確道路,他向他們展示了他們的野心是多麼愚蠢,這挫敗了他們的希望和願望。
1. 要切慕屬靈的恩賜。為了避免哥林多人反對說,如果他們輕視神的恩賜,他們就得罪了神,使徒預先回應了這個反對意見,聲明他無意引導他們離開那些他們曾濫用的恩賜——不,他反而稱讚追求這些恩賜,並希望它們在教會中佔有一席之地。的確,既然這些恩賜是為了教會的益處而賜予的,人濫用它們不應成為將它們視為無用或有害而丟棄的理由,但與此同時,他將預言置於所有其他恩賜之上,因為它是所有恩賜中最有用的。因此,他保持了一個令人欽佩的平衡,不反對任何有用的東西,同時又勸勉他們不要以荒謬的熱情,將次要的事物置於首要事物之上。現在他將預言置於首位。所以,要切慕屬靈的恩賜——也就是說,「不要忽略任何恩賜,因為我勸你們要追求所有恩賜,只要預言佔據首位。」
2. 因為那說方言的,不是對人說,808 乃是對神說,等等。他現在從效果上說明了為什麼他將預言置於其他恩賜之上,他將預言與方言的恩賜進行比較,哥林多人可能更多地操練方言,因為它帶有更多的炫耀性,因為當人們聽到一個人說外國語言時,通常會引起他們的欽佩。因此,他從已經假定的原則出發,說明這是一件多麼反常的事情,因為它對教會的造就毫無貢獻。他一開始就說——那說方言的,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也就是說,俗話說,「他對自己和繆斯歌唱。」809 在使用「方言」這個詞時,沒有贅詞,810 就像那些表達方式一樣——「她用嘴這樣說」,和「我用這些耳朵聽到了聲音」。這個詞指的是一種外國語言。他為什麼不對人說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人聽到,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清晰的聲音。因為所有人都聽到聲音,但他們不明白所說的話。
他是在靈裡說話——也就是說,「藉著屬靈的恩賜,(因為我與屈梭多模一樣這樣解釋。) 他說的是奧秘和隱藏的事,因此是沒有益處的事。」屈梭多模在這裡將奧秘理解為好的意思,指——來自神的特殊啟示。然而,我將這個詞理解為不好的意思,指——晦澀難懂、含糊不清的話語,好像他說,「他說的是沒有人能理解的話。」
3. 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預言,」他說,「對所有人都有益處,而外國語言是藏在地裡的寶藏。那麼,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無用的事情上,卻忽略那些看起來最有用的事情,是多麼愚蠢啊!」說造就人的話,就是說包含有助於造就人的教義。因為我將這個詞理解為教義,藉此我們被訓練成敬虔、信心、敬拜和敬畏神,以及聖潔和公義的職責。然而,由於我們大多數時候需要鞭策,而其他人則被苦難壓垮,或在軟弱中勞苦,他除了教義之外,還補充說,"""勸勉與安慰 從這段經文以及之前的內容來看,預言並不意味著預知未來事件的恩賜:但我之前已經說過一次,所以不再重複。
4. 那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他現在說的是——他對自己說話,而不是他之前說的——他對上帝說話。但凡在教會中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了共同的益處。那麼,那種錯誤的野心,阻礙了人們普遍的利益,就應該被摒棄!此外,保羅是讓步地說的:因為當野心利用這種空洞的誇耀時,811 內心並沒有行善的願望;但保羅實際上是將那些只顧自己的虛有其表的信徒,從信徒的共同團體中排除出去。
5. 我願你們都說方言。他又一次聲明,他並沒有如此偏愛預言,以至於不給方言留下一席之地。這一點必須仔細觀察。因為上帝沒有白白地賜予他的教會任何東西,而語言是有益處的。812 因此,儘管哥林多人因錯誤的炫耀熱情,使這種恩賜部分無用和毫無價值,甚至部分有害,但保羅仍然稱讚方言的使用。他絕不希望它們被廢除或丟棄。現今,當語言知識不僅僅是必需品,而且上帝此時以他奇妙的恩慈,將它們從黑暗帶入光明時,現在卻有偉大的神學家,以狂熱的熱情譴責它們。既然聖靈在此處以永垂不朽的讚美來尊崇方言的使用,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推斷出,那些改革者813 是受何種精神驅使的,他們盡其所能地對追求方言的人進行指責。同時,情況非常不同。因為保羅指的是任何一種語言——例如那些僅用於向所有國家傳播福音的語言。而他們卻譴責那些語言,而這些語言正是聖經純粹真理的源泉。這裡補充了一個例外——我們不能如此沉迷於語言的使用,以至於忽略了預言,預言應該佔據首位。
除非他翻譯。因為如果加上翻譯,那麼就會有預言。然而,你絕不能理解保羅在這裡允許任何人通過用外語喃喃自語來無益地佔用教會的時間。因為如果沒有任何必要,用多種語言重複同一件事是多麼荒謬!但通常情況下,使用外語是合適的。簡而言之,讓我們只把這作為我們的目標——讓造就歸於教會。
6. 弟兄們,我若來。他以自己為榜樣,因為在他身上,情況表現得更為突出。814 哥林多人從他的教導中親身體驗到豐碩的成果。他於是問他們,如果他在他們中間使用外語,對他們有什麼益處。他通過這個例子向他們展示,專心於預言會好得多。此外,在他自己身上糾正這種惡習,比在別人身上糾正更不招人嫉恨。
然而,他提到了四種不同類型的造就——啟示、知識、預言和教義。由於解釋者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也請允許我提出我的猜測。然而,這只是一個猜測,我將其留給讀者判斷。我將啟示和預言歸為一類,我認為後者是前者的管理。我對知識和教義的看法也相同。因此,任何人通過啟示所獲得的,他都通過預言來傳播。教義是傳達知識的方式。因此,先知將是——一個解釋和執行啟示的人。這與我上面給出的定義相符,而非與之相悖。因為我們已經說過,預言不只是簡單而赤裸地解釋聖經,它還包括將其應用於當前用途的知識——這只能透過啟示和上帝的特殊啟發來獲得。
14:7 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
14:8 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
14:9 你們也是如此。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這就是向空說話了。
14:10 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
14:11 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這說話的人必以我為化外之人,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
14:12 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
14:13 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
14:14 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
14:15 這卻怎麼樣呢?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
14:16 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
14:17 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
7. 不,甚至是沒有生命的物體。他首先從樂器中引出類比,然後從事物的普遍性質中引出類比,因為沒有一種聲音沒有一些適合區分的特殊性。815 他說:「甚至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教導我們。」的確,有許多隨機的聲音或碰撞,沒有任何調製,816 但保羅在這裡談論的是帶有藝術性的聲音,就好像他說:「一個人不能賦予豎琴或長笛生命,但他能讓它發出以這種方式調節的聲音,使其可以被區分。那麼,連有智慧的人都發出混亂、無法區分的聲音,這是多麼荒謬啊!」
然而,我們在這裡不必對音樂和聲進行任何細緻的討論,因為保羅只是採用了普遍理解的東西;例如,他稍後談到的號角聲,817 因為它非常能振奮精神,不僅能激勵人,甚至能激勵馬。因此,歷史記載中提到,斯巴達人在作戰時更喜歡使用長笛,818 以免軍隊在第一次衝鋒時就過於猛烈地衝向敵人。819 總之,我們都憑經驗知道音樂在激發人們情感方面的力量,所以柏拉圖肯定,而且不無道理地肯定,音樂在以某種方式影響一個國家的風俗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對著空氣說話就是徒勞地擊打空氣(哥林多前書 9:26),「你的聲音既不會傳到上帝那裡,也不會傳到人那裡,只會消失在空氣中。」
10. 沒有一個是啞巴 820 他現在以更普遍的方式說話,因為他現在考慮到動物的自然聲音。他這裡使用「啞巴」一詞,意思是混亂——與清晰的聲音相對;因為狗的吠叫與馬的嘶鳴不同,獅子的吼叫與驢的叫聲不同。每種鳥類也有其獨特的歌唱和鳴叫方式。因此,上帝所安排的整個自然秩序,都邀請我們觀察區別。821
11. 我對說話的人來說將是個野蠻人 822 舌頭應該是思想的指標——不僅僅是諺語的意義,而且是亞里斯多德在他的書《論解釋》開頭所解釋的意義。823 那麼,一個人在集會中發出聽者完全不明白的聲音,聽者從中感知不到任何可以了解說話者意思的跡象,這是多麼愚蠢和荒謬啊!因此,保羅認為一個人用一種不為人知的語言喋喋不休地對聽眾來說是個野蠻人,這是極其荒謬的,這並非沒有道理,同時他巧妙地嘲笑了哥林多人愚蠢的野心,他們渴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讚揚和名聲。他說:「你會得到這個獎勵——你會成為一個野蠻人。」因為「野蠻人」這個詞,無論它是人為的(正如斯特拉波所認為的,824),還是源於其他起源,都帶有貶義。因此,希臘人自認為是唯一善於言辭、語言優雅的人,他們將所有其他人稱為野蠻人,因為他們的方言粗俗。然而,沒有一種語言是如此精緻,以至於在不被理解時不被認為是野蠻的。保羅說:「聽見的人對我來說將是個野蠻人,我也會對他如此。」通過這些話,他暗示用一種不為人知的語言說話,不是與教會團契,而是與教會保持距離,而這樣做的人將理所當然地受到他人的鄙視,因為他首先鄙視了他們。
12. 既然你們追求屬靈的恩賜,保羅得出結論,方言的恩賜並非為了給少數人提供誇耀的機會,而對教會沒有益處。「如果屬靈的恩賜,」他說,「讓你感到喜悅,那麼最終的目標應該是造就。只有這樣,你才能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一種真實而值得稱讚的卓越——當教會從你那裡獲得益處時。然而,保羅並非因此允許任何人懷有追求卓越的野心,即使是為了教會的益處,而是透過糾正錯誤,他展示了他們與所追求的目標相距甚遠,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誰是應該最受高度尊重的人。他希望一個人越是熱切地投身於促進造就,就越能受到更高的評價。同時,我們應當抱持一個目標——讓主被高舉,讓他的國度日復一日地擴大。
他在此處使用「靈」這個詞,825 是一種轉喻,指代屬靈的恩賜,就像教義之靈、理解之靈或判斷之靈被用來指代屬靈的教義、理解或判斷一樣。否則,我們必須記住他之前所說的,即是同一位聖靈,祂按照自己的意願將各種恩賜分給每個人。(哥林多前書 12:11.)
13. 所以,那說方言的 這是一種預期,作為對一個可能很容易向他提出的問題的回應。「那麼,如果有人能說外語,這恩賜會是無用的嗎?為什麼要隱藏那些可以顯明出來,歸榮耀給神的東西呢?」他展示了補救方法。「讓他,」他說,「也向神求解釋的恩賜。如果他沒有這個,就暫時不要炫耀。」826
14. 因為我若用方言禱告。827 雖然這個例子也證實了他之前所堅持的觀點,但同時,在我看來,它也構成了一個額外的細節。因為很可能哥林多人在這方面也有過錯,他們不僅用外語講道,也用外語禱告。同時,這兩種濫用都源於同一個根源,因為它們確實屬於同一類。用方言禱告是什麼意思,828 從前面可以看出——用外語禱告。
然而,「靈」這個詞的含義並不容易解釋。安布羅斯(Ambrose)的觀點,他將其歸因於我們在洗禮中領受的聖靈,不僅沒有根據,甚至連表面上的依據都沒有。奧古斯丁(Augustine)以更精妙的方式理解它,將其解釋為一種領悟,它構思事物的概念和符號,因此它是靈魂中低於理解力的一種能力。那些將其解釋為喉嚨的呼吸——即氣息——的觀點更具說服力。然而,這種解釋與保羅在此處討論中該詞始終具有的含義不符:不僅如此,它似乎是為了讓步而重複了更多次。因為他們以那種榮譽性的區別為榮,保羅確實允許他們這樣做,但另一方面,他卻指出濫用829 一件美好而卓越的事物是多麼荒謬。這就好像他說——「你向我誇耀靈,但如果它無用,那又有什麼用呢?」基於這個考慮,我同意金口約翰(Chrysostom)對這個詞的解釋,他將其解釋為,如前例(哥林多前書 14:12)所示,是一種屬靈的恩賜。因此,「我的靈」將意味著——賜予我的恩賜。830
但這裡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因為我們無法相信(至少我們從未讀到過)有人在聖靈的影響下,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說話。因為方言的恩賜被賜予——並非僅僅為了發出聲音,而是為了傳達信息。因為那將是多麼荒謬的事情,羅馬人的舌頭應由神的靈塑造,以說出講者完全不認識的希臘語,就像鸚鵡、喜鵲和烏鴉被教導模仿人類聲音一樣!另一方面,如果被賦予方言恩賜的人說話時沒有理智和理解力,保羅就不會說,靈禱告,但悟性卻是無果的,因為悟性必須與靈結合。
我回答說,保羅在這裡為了說明而做了一個假設,這個假設並沒有現實性,他是這樣說的:「如果方言的恩賜與悟性脫節,以至於說話的人對自己和對他人來說都是野蠻人,那麼他這樣胡言亂語有什麼好處呢?」因為這裡似乎不是說心智是無果的(ἄκαρπον),因為教會沒有從中獲得任何益處,因為保羅在這裡談論的是個人的私禱。因此,我們必須記住,這裡為了說明而將相互關聯的事物分開——而不是因為它可能或通常會發生。現在意思很明顯了。「因此,如果我用我不懂的語言禱告,而聖靈為我提供詞語,那麼聖靈本身,即掌管我舌頭的聖靈,將會禱告,但我的心智要麼會遊蕩到別處,要麼至少不會參與禱告。」
我們要注意,保羅認為如果心智不專注於禱告,那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也不足為奇;因為我們在禱告中除了在神面前傾訴我們的思想和願望之外,還做什麼呢?此外,既然禱告是屬靈的敬拜神,還有什麼比它僅僅出自嘴唇而不是出自內心更與其本質相悖的呢?這些事情對每個心智來說都應該是完全熟悉的,如果不是魔鬼將世界迷惑到如此程度,以至於讓人們相信他們只是動動嘴唇就是在正確地禱告。教皇派在他們的瘋狂中也如此頑固,他們不僅為沒有理解力的禱告辯護,甚至更喜歡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用不為人知的喃喃自語來禱語。831 同時,他們用一個尖銳的詭辯來嘲弄神832——即最終的意圖就足夠了,或者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西班牙人用德語咒罵神,而他的心智卻被各種世俗的憂慮所困擾,只要他通過設定自己的禱告形式,用一個迅速消失的思想來與神和解,這就是神所悅納的服事。833
15. 我要用靈禱告。免得有人反對說:「那麼靈在禱告中就沒有用了嗎?」他教導說,用靈禱告固然是合法的,但同時也要運用心智,也就是悟性。因此,他允許並認可在禱告中使用屬靈恩賜,但要求最主要的是心智不可閒置。834
當他說,我要唱詩篇,或者,我要唱歌時,他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代替一個普遍的陳述。因為,既然讚美神是詩篇的主題,他藉著唱詩篇835——讚美神,或向他獻上感謝,因為在我們的懇求中,我們要麼向神求什麼,要麼承認我們所蒙受的祝福。然而,從這段經文我們同時推斷,唱歌的習俗在那時甚至在信徒中也很普遍,正如小普林尼所說,他在保羅去世後至少四十年左右寫道,基督徒習慣在天亮前向基督唱詩篇。836 我也毫不懷疑,從一開始,他們就遵循猶太教會唱詩篇的習俗。
16 否則,如果你用靈祝福。迄今為止,他一直在表明,如果理解力不與聲音同步,我們每個人的祈禱都將是徒勞和無益的。他現在也開始談論公共祈禱。「如果代表民眾祈禱或發出祈禱的人不被會眾理解,那麼普通民眾如何在結束時表達他們的願望,以便參與其中呢?因為除非所有人都同心合意地表達相同的願望,否則祈禱就沒有團契。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祝福或感謝上帝。」
然而,保羅的表達暗示,837 某位牧師以清晰的聲音發出或宣讀祈禱,而全體會眾在心中跟隨那個人的話語,直到他結束,然後他們都說阿們——以表明那個人所獻上的祈禱是他們所有人的共同祈禱。838 眾所周知,阿們是一個希伯來詞,源自與表示忠誠或真理的詞相同的詞根。839 因此,它是一種確認的標誌,840 無論是在警示還是在渴望中。841 此外,由於這個詞因長期使用而在猶太人中很熟悉,它從他們那裡傳播到外邦人,希臘人使用它,就好像它最初屬於他們自己的語言一樣。因此,它成為所有民族普遍使用的術語。現在保羅說——「如果你在公共祈禱中使用了外語,而這種語言不被你所說話的未受教育者和普通民眾理解,那麼就不會有團契,你的祈禱或祝福將不再是公共的。」「為什麼?」他說:「如果他不理解,沒有人能對你的祈禱或詩篇說阿們。」
另一方面,天主教徒認為保羅如此堅決拒絕的行為是一種神聖而合法的遵守。在這方面,他們表現出驚人的厚顏無恥。不僅如此,這是一個明確的標誌,從中我們了解到撒旦在天主教教義中是多麼嚴重地、以多麼放肆的自由肆虐。842 因為有什麼比保羅的這些話更清楚的呢——一個未受教育的人如果不懂所說的話,就不能參與公共祈禱?有什麼比這個禁令更清楚的呢——「除非用當地語言,否則不得公開獻上祈禱或感恩。」他們每天都在做保羅說不應該做,甚至不能做的事情,難道他們不認為他是不識字的嗎?他們以最嚴格的方式遵守他所禁止的事情,難道他們不是故意藐視上帝嗎?因此,我們看到撒旦如何在他們中間逍遙法外。他們的魔鬼般的頑固表現在這一點上——當受到勸告時,他們非但不悔改,反而用武力捍衛這種嚴重的濫用行為。
14:18 我感謝 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
14:19 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
14:20 弟兄們,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
14:21 律法上記著: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
14:22 這樣看來,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信的人。
14:23 所以,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若都說方言,偶然有不通方言的,或是不信的人進來,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
14:24 若都作先知講道,偶然有不信的,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就被眾人勸醒,被眾人審明,
14:25 他心裡的隱情顯露出來,就必將臉伏地,敬拜 神,說:「 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
18. 我感謝,等等。由於有許多人貶低他人的優點,而他們自己卻無法在這方面脫穎而出,保羅為了不因惡意或嫉妒而貶低方言的恩賜,他預先消除了這種懷疑,表明他在這方面優於他們所有人。「看哪,」他說,「你們幾乎沒有理由懷疑我講道的意圖,好像我貶低了我自己所缺乏的東西;因為如果我們要在方言上競爭,你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能與我相比。然而,雖然我可以在這方面展現我的優勢,但我更關心造就。」保羅的教義之所以具有不小的份量,是因為他沒有顧及自己。然而,為了不顯得過於傲慢,將自己置於所有人之上,他將這一切都歸於上帝。因此,他以謙遜來緩和他的誇耀。
19. 我寧願說五句話。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除非你將五句話理解為五個句子。現在,既然保羅本可以高傲地誇耀他講方言的能力,卻自願放棄了,並且不加任何炫耀,只以造就為目的,他藉此譴責了那些渴望以空洞的響聲來炫耀自己的虛榮心。(哥林多前書 13:1。)使徒的權威也應該在引導他們擺脫這種虛榮心方面發揮不小的作用。
20. 弟兄們,在悟性上不要作小孩子。他更進一步;因為他表明哥林多人是如此的愚昧,以至於他們自願招致,並熱切渴望,彷彿這是一種特殊的恩惠,而這正是主威脅要降下的,當他打算對他的百姓施加最嚴厲的懲罰時。這是多麼可怕的瘋狂——以他們全部的渴望熱切追求,而在上帝眼中卻被視為咒詛!然而,為了更準確地理解保羅的意思,我們必須注意,這句話是基於以賽亞的見證,他隨後立即引用了這段話。(以賽亞書 28:11, 12。)由於解經者沒有注意到這種聯繫,因此被誤導了,為了避免所有錯誤,我們將首先解釋以賽亞書中的段落,然後我們將回到保羅的話。
在那一章中,先知嚴厲地譴責了十個支派,他們已經沉溺於各種邪惡之中。唯一的安慰是,上帝在猶大支派中仍然有一群未受腐蝕的百姓;但他隨即也為那個支派的腐敗感到悲痛;他這樣做更加尖銳,因為沒有改正的希望。因為他這樣以神的名義說話——我將教導誰知識呢?那些斷奶的嬰兒嗎?那些從母乳中斷開的嬰兒嗎?他藉此意思是,他們不再比剛斷奶的小孩子更能接受教導。
又說——誡命上加誡命,律例上加律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在這些話中,他以模仿者的風格,843 表達了他們被阻礙的遲鈍和粗心。「在教導他們時,我白費力氣,因為他們沒有進步,因為他們過於粗野,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所學到的東西,他們在一瞬間就忘記了。」
又說——對那百姓說話的人,就像一個口吃的人,說著外國語言。這就是保羅引用的段落。現在的意思是,844 那百姓已經被這種盲目和瘋狂所侵襲,以至於他們不再理解上帝對他們說話,就像他們不理解一個用未知語言口吃的野蠻人或外國人一樣——這是一種可怕的咒詛。然而,他並沒有精確地引用先知的話,因為他認為只要明確提及該段經文就足夠了,這樣哥林多人受到勸誡後,可能會仔細考慮。至於他說這寫在律法中,845 這與常用法不符;因為先知們的事奉與律法並非截然不同,而是律法的解釋者,他們的教義可以說是律法的一種附屬品;因此,律法包含了直到基督降臨為止的全部聖經。現在保羅從中推斷如下——「弟兄們,有必要提防那種幼稚,那種被先知嚴厲斥責的幼稚——上帝的話語在你們耳邊響起卻毫無果效。現在,當你們拒絕近在咫尺的預言,卻寧願對空洞的聲音感到驚訝時,這難道不是自願招致上帝的詛咒嗎?846
此外,為了避免哥林多人反駁說,在屬靈上作孩童在別處是受稱讚的(馬太福音 18:4),保羅預先駁斥了這個異議,並勸誡他們,的確,在惡事上作孩童,但在悟性上要提防作孩童。因此,我們推斷那些將基督徒的單純等同於無知的人,行為是多麼無恥。保羅希望所有信徒在悟性上盡可能地完全成熟。教皇,因為統治驢子比統治人更容易,便以單純為藉口,命令所有在他之下的人都保持無知。847 讓我們從中比較教皇的統治與基督的制度,看看它們有多麼一致。848
22. 所以方言是為著一個記號。這段經文可以用兩種方式解釋,可以將「所以」這個詞僅僅理解為指前一句話,或者理解為普遍地指整個前面的討論。如果這是一個特定的推論,那麼意思將是——「弟兄們,你們看,你們如此渴望的並不是上帝賜給信徒的祝福,而是一種懲罰,藉此他向不信者施加報復。」這樣,保羅就不會被視為在所有情況下都考慮到方言的使用,而只是觸及到在一個例子中發生的事情。然而,如果有人更喜歡將其擴展到整個討論,我沒有異議,儘管我不反對前一種解釋。
從廣義上講,其含義將是:「方言,就其作為一個記號——即作為一個神蹟——而言,並非主要為信徒而設,而是為不信者而設。」方言所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它們解決了需要——使語言的多樣性不會阻礙使徒們將福音傳遍全世界:因此,沒有一個國家是他們無法與之建立團契的。它們也藉著神蹟的景象來感動或恐嚇不信者——因為這個神蹟的目的,與其他神蹟一樣,是為了預備那些尚未親近基督的人順服他。信徒們,那些已經獻身於他的教義的人,並不需要如此多的預備。因此,哥林多人不恰當地、不合時宜地提出了這種恩賜,同時卻忽略了預言,而預言是特別為信徒預備的,因此應該為他們所熟悉,因為在方言中,他們除了神蹟之外,沒有看到任何更深層次的東西。
23. 所以,如果全教會聚在一起。由於他們的心被愚蠢和墮落的慾望所佔據,他們沒有看到自己的過錯,他告訴他們,如果有人進入他們的聚會,聽到他們發出聲音,卻不說話,他們就會受到惡人或無知者的嘲笑。因為哪個無知的人不會認為那些在說話的地方發出空洞聲音,並沉迷於這種虛榮的人是精神失常的呢?"""當他們聚集在一起聆聽上帝的教義時?這句話非常尖銳:「你們自鳴得意;但邪惡和無知的人卻嘲笑你們的愚蠢。因此,你們看不到那些對無知和不信的人來說完全顯而易見的東西。」
這裡,金口約翰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方言是作為一個記號賜給不信者的,為什麼使徒現在說他們會被不信者嘲笑呢?」他回答說,方言是作為一個記號,讓他們充滿驚訝——而不是教導他們,也不是改造他們。同時他補充說,正是由於他們的邪惡,他們才將這個記號視為瘋狂。這個解釋並不能讓我滿意;因為無論不信者或無知的人如何受到神蹟的影響,並可能懷著敬畏之心看待上帝的恩賜,他都不會因此停止嘲笑和譴責對恩賜的不合時宜的濫用,849 並這樣想:「這些人是什麼意思,徒勞地使自己和他人疲憊不堪?如果從中學不到任何東西,他們的說話有什麼用呢?」因此,保羅的意思是——哥林多人會被不信者和無知的人公正地判定為瘋狂,無論他們多麼自滿。850
24. 但如果所有人都說預言。正如他之前向他們展示的,預言對信徒家庭(加拉太書 6:10)來說比方言的恩賜更有益,所以他現在展示了它對外人(哥林多前書 5:13)也將是有用的。這是向哥林多人展示他們錯誤的最有力的考量。因為貶低一個對內對外都最有用的恩賜,而完全沉迷於另一個對家裡的人無用的恩賜,而且,除此之外,還給外人造成冒犯的機會,這是多麼卑劣的行為啊。他向他們展示了預言的這種優勢,它將惡人的良心召喚到上帝的審判台前,並以一種生動的對神聖審判的領悟打擊他們,以至於那個之前完全不顧一切地藐視純正教義的人,被迫將榮耀歸給上帝。
然而,如果我們將這段經文與希伯來書中出現的另一段經文(希伯來書 4:12)進行比較,我們就會發現理解這段經文要容易得多。
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851
因為在這兩段經文中,所談論的都是上帝之道同樣的功效:只是在另一段經文中,它被更充分、更清晰地闡述了。就我們面前的這段經文而言,現在理解「被定罪和被審判」是什麼意思並不難。人的良心處於麻木狀態,852 只要他們被無知的黑暗籠罩,就不會因自己的罪而感到任何不滿。簡而言之,不信就像一種奪走感覺的昏睡症。但上帝的道甚至能穿透心靈最深處的隱秘,並像一道光一樣引入,驅散黑暗,驅走那致命的麻木。因此,不信者被定罪,因為當他們知道自己必須面對上帝時,他們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和驚嚇;同樣,他們在這方面被審判,因為他們以前被黑暗籠罩,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悲慘和卑劣,現在他們被帶到光明之中,被迫為自己作證。
當他說他們被所有人審判和定罪時,你必須理解他的意思是所有說預言的人;因為他之前說過,如果你們都說預言(哥林多前書 14:24)。他特意使用了「所有人」這個籠統的詞,""""""以消除他們對預言的反感。853 我說,不信者被說服——並非先知在心中默默地或口頭上公開地對他作出判斷,而是因為聽者的良心從教義中領會到自己的判斷。他被判斷,因為他深入內心,經過徹底審查,認識了自己,而在此之前他對自己毫無察覺。基督的這句話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聖靈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
(約翰福音 16:8;)
他隨即補充說——他內心的隱秘都顯露出來了。因為在我看來,他並不是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對別人顯明,而是指他自己的良心被喚醒,使他察覺到他以前隱藏的罪。
這裡金口約翰再次問道,預言為何對喚醒不信者如此有效,而保羅之前卻說預言不是賜給他們的。他回答說,預言不是作為無用的記號賜給他們的,而是為了教導他們。然而,就我而言,我認為更簡單、因此也更合適的說法是,預言沒有賜給那些滅亡的不信者,他們的心
撒旦蒙蔽了,使他們看不見從中發出的光。
(哥林多後書 4:3, 4。)
將這句話與以賽亞書 854(以賽亞書 28:11,12)的預言聯繫起來也更合適,因為先知談論的是不信者,在他們中間,預言毫無益處。
25. 俯伏在地,他將敬拜。因為只有對神的認識才能降服肉體的驕傲。預言將我們帶到那裡。因此,預言的固有功效和本質是使人從他們的傲慢中降下來,使他們以俯伏的敬意敬拜神。然而,對許多人來說,預言也毫無益處——甚至,他們因所聽到的而變得更糟。保羅也無意將這種效果歸因於預言,好像它總是預言的結果。他只是想表明從中獲得了多少益處,以及它的職責是什麼。因此,這是一個獨特的讚美,它從不信者那裡強迫他們承認——神與他的子民同在,他的威嚴在他們的聚會中閃耀。"""
14:26 弟兄們,這卻怎麼樣呢?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或有啟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
14:27 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
14:28 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 神說就是了。
14:29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
14:30 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
14:31 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
14:32 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
14:33 因為 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
26. 那是什麼呢?他現在指出他們可以補救這些弊端的方法。首先,每份恩賜都必須有其位置,但要按秩序和分寸。此外,教會不應無謂地從事無益的活動,而是在所做的一切事上,都應著眼於造就。然而,他首先以這種方式談論造就:「各人應當按照他所領受的某種特殊恩賜,以造福眾人為目標。」因為我們必須這樣理解「各人」這個詞——沒有人會將其理解為普遍性,好像所有人都被賦予了某種這樣的恩賜。
27. 若有人說方言 他現在描述了秩序並限制了分寸。「如果你們想說方言,就讓兩個人說,或者最多不超過三個人,並且同時要有一位傳譯員在場。沒有傳譯員,方言就沒有益處:因此,就不要使用方言。」然而,必須注意的是,他不是命令,而只是允許;因為教會在沒有任何不便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方言,除非方言有助於預言,就像今天的希伯來語和希臘語一樣。然而,保羅做出這個讓步,是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剝奪了信徒聚會的任何聖靈恩賜。
同時,這似乎與理性不符,因為他之前說過(哥林多前書 14:22),方言作為一個記號,是適合不信者的。我回答說,雖然神蹟可能更特別地為不信者而行,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對信徒沒有益處。如果你理解,未知的方言對不信者來說是一個記號,其意義如以賽亞書 857 所言,那麼保羅在這裡規定的程序是不同的。因為他允許方言,但要加上翻譯,這樣就不會留下任何模糊不清的地方。因此,他在糾正哥林多人的錯誤方面,採取了最令人欽佩的折衷辦法。一方面,他絲毫沒有廢棄任何神的恩賜 858,以便讓祂所有的恩惠都能在信徒中顯現。另一方面,他做出了限制——不讓野心篡奪屬於神榮耀的位置,也不讓次要的恩賜阻礙那些最重要的恩賜;他還加上了調味劑 859——不要只是炫耀,而沒有益處。
28. 讓他對自己和對神說話 「讓他享受,」他說,「他的恩賜在他自己的良心裡,讓他感謝神。」因為我這樣解釋「對自己和對神說話」這句話,意思是——在自己的心裡懷著感恩的心承認所賜予的恩惠 860,並在沒有機會公開展示時,將其視為自己的享受。因為他將這種秘密的說話方式,與在教會中公開說話——他所禁止的——作了對比 861。
29. 先知,兩三個人。至於預言,他也規定了限制,因為「人多」,正如他們常說的,「會造成混亂」。這是真的,因為我們每天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然而,他對人數的限制不像他處理方言時那麼明確,因為如果他們花更長時間預言,危險會更小,甚至持續的應用是所有事情中最理想的;但保羅考慮到人類的軟弱所能承受的。
然而,仍然存在一個問題——為什麼他給預言和方言分配了相同的數量,除非對於後者,他特別補充說——最多,因為如果方言用處較小,那麼當然應該更節制地使用它們?我回答說,即使在方言中,按照他所用的術語,也包含了預言;"""因為舌頭的功用,要麼是用於講道,862要麼是用於禱告。在前一種情況下,譯者是先知的地位:因此這是它主要且更頻繁的運用。他只是限制了它的分寸,以免因厭惡感而受到輕視,也以免那些不那麼熟練的人阻礙那些更有資格的人有時間和機會發言;因為他無疑會讓那些他指派發言的人屬於更精選的階層,並由他們共同投票選出。863然而,沒有人比那些只對學問略知一二的人更傾向於自我推銷,因此這句諺語是成立的:「無知者自大。」864保羅旨在糾正這種弊病,將發言的職責分配給兩三個人
讓其他人判斷。為了不給其他人抱怨的機會——好像他渴望上帝的恩賜865在他們中間被壓制和埋葬一樣,他展示了他們如何可以合法地利用它來造福教會,即使是通過保持沉默——如果他們著手判斷別人所說的話。因為,有一些善於判斷的人,他們不會讓健全的教義被撒旦的欺騙所扭曲,或被愚蠢的瑣事所腐蝕,這不是小小的優勢。因此,保羅教導說,其他先知即使保持沉默,也將對教會有用。
然而,讓人類有自由判斷上帝的教義,這似乎是荒謬的,因為上帝的教義應該超越一切爭議。我回答說,上帝的教義不受人類的審查,但只是簡單地允許他們藉著上帝的靈來判斷,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否是祂的話語,或者人類的發明是否在沒有任何權威的情況下,以此為藉口推銷,正如我們稍後將有機會再次注意到的。
30. 但若有什麼啟示給另一位。這裡還有另一個優點——每當有機會時,道路也會向他們敞開。866因此,他們不再有任何抱怨的理由,說聖靈被束縛,或祂的口被堵住。因為當有需要時,所有人都被允許有機會和自由發言,只要沒有人不合時宜地闖入——目的是取悅自己,而不是服務於一些有用的目的。現在他要求所有人都保持這種謙遜——每個人都應在自己的位置上讓位給有更好見解的人。867因為這才是聖靈真正的自由——不是每個人都被允許隨意胡言亂語,而是所有人都,從最高到最低,自願讓自己受到控制,並且聆聽同一位聖靈,無論祂通過哪個口說話。至於啟示的確定性,我們稍後會看到。
31. 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首先,當他說「所有」時,他並不是普遍地包括信徒,而只是那些被賦予這種恩賜的人。此外,他並不是指所有人都應該輪流平等地發言,而是根據對人民有利的情況,每個人都應該或更頻繁或更少地發言。868「沒有人會一直閒著;但發言的機會會出現,有時是這個人,有時是那個人。」
他補充說,讓所有人都學習。這確實適用於全體人民,但它特別適合先知,保羅更特別是指他們。因為沒有人會是一個好的老師,如果他不表現出自己是可教的,因為沒有人會發現自己獨自擁有如此豐富的教義完美,以至於不從聆聽他人中受益。因此,讓所有人都""""""本著這個原則承擔教導的職責,即當有機會造就教會時,他們不拒絕或吝惜輪流成為彼此的學生。
其次,他說,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安慰。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基督的僕人非但不應嫉妒,反而應當全心歡喜,因為他們並非唯一出類拔萃的人,而是有同伴分享同樣的恩賜——摩西所展現的這種性情,正如聖經歷史所記載的。(民數記 11:28。)因為當他的僕人,被愚蠢的嫉妒所激怒,對預言的恩賜也賜予他人感到非常不悅時,摩西責備他說:「不,」他說,「但願耶和華的眾民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毫無疑問,對於虔誠的傳道人來說,看到上帝的靈,他們是上帝的工具,也在其他人身上工作,這是一種特殊的安慰,他們也從中獲得了不小的確證。這也是一種安慰,因為傳道人和見證人越多,就越有助於上帝話語的傳播。
然而,保羅在此使用的詞語 παρακαλεῖσθαι 意義不明,869 也可以翻譯為「可以接受勸勉」。870 這也並非不合適,因為有時聽取他人的意見是有益的,這樣我們才能更有力地被激勵去履行職責。
32. 先知的靈。這也是他們需要輪流的原因之一——因為有時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在一位先知的教義中,其他人可能會發現一些需要糾正的地方。「他說,」他說,「任何人都不應該超出審查的範圍。這樣,有時輪到一個原本在聽眾中默默坐著的人發言。」
這段經文被一些人誤解了,好像保羅說,主的先知不像那些突然發狂的人,一旦被神聖的衝動(ἐνθουσιασμὸς)抓住,871 他們就不再是自己的主人了。872 誠然,上帝的先知心智並無紊亂;但這與保羅這段經文無關。因為它的意思是,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沒有人可以免於他人的審查,但所有人都必須被傾聽,並理解他們的教義仍然需要接受檢驗。然而,這並非沒有困難,因為使徒宣稱他們的靈是順服的。儘管他談論的是恩賜,但聖靈所賜的預言如何能被人判斷,以至於聖靈本身不被他們判斷呢?這樣一來,甚至聖靈所啟示的上帝的話語也將受到檢驗。這種不妥之處無需指出,因為它本身就顯而易見。然而,我堅持認為,上帝的靈和他的話語都不受這種審查的限制。我說,聖靈保持其尊嚴不受損害,以便
判斷萬事,卻不被任何人判斷。(哥林多前書 2:15。)
上帝神聖的話語也保持其應有的尊重,一旦呈現出來,就毫無爭議地被接受。
「那麼,」你會說,「什麼是受檢驗的呢?」我回答——如果有人獲得了完全的啟示,那個人無疑會連同他的恩賜,超越一切審查。我說,在啟示豐滿的地方,沒有順服;但由於上帝將他的靈按一定程度分給每個人,即使在最豐富的時候,也總有不足之處,所以如果沒有人被提升到如此高度,以至於可以從高處俯視所有人,並且沒有人可以評判他,這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在不損害聖靈榮耀的情況下,它是如何運作的,"""他的恩賜可以被檢驗。不僅如此,在充分檢驗之後,如果沒有發現任何值得指責的地方,仍然會有一些需要潤飾的地方。因此,總而言之,恩賜是這樣被檢驗的——無論提出什麼,先知們都會考慮它——它是否來自神的靈;因為如果它顯然是聖靈所賜,就沒有猶豫的餘地了。
然而,仍然有人進一步問——「檢驗時應使用什麼規則?」這個問題部分由保羅的口回答,他在羅馬書12:6中要求預言應按照信心的程度來規範。至於判斷,毫無疑問,它應該由神的話語和聖靈來規範——除了被發現是來自神的,什麼都不能被認可——除了符合神的話語的,什麼都不能被挑剔——總之,只有神才能主持這個判斷,而人只是他的傳令官。
從保羅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推測那時的教會是多麼輝煌,擁有非凡豐富和多樣的屬靈恩賜。有先知學院,所以必須努力讓他們輪流發言。恩賜如此多樣,以至於過於豐富。我們現在看到我們的貧瘠,不,是我們的貧困;但這是我們應得的懲罰,用來報應我們的忘恩負義。因為神的財富沒有耗盡,他的仁慈也沒有減少;但我們既不配得到他的恩惠,也無法接受他的慷慨。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有充足的光和教義,只要在培養虔誠和由此產生的果實方面沒有不足。
33. 因為神不是混亂的。873 我們必須理解「作者」這個詞,或類似的詞。874 這裡有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陳述,教導我們,除非我們是愛好和平並熱衷於促進和平的人,否則我們就不是事奉神。因此,每當有爭吵的傾向時,可以肯定,神就不在那裡掌權。說這話多麼容易!多麼普遍地所有人都掛在嘴邊!然而,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卻為了一點小事而大發雷霆,或者他們擾亂教會,渴望通過某種方式引人注目,並顯得有些什麼。(加拉太書2:6)
因此,我們必須記住,在判斷基督的僕人時,必須牢記這個標誌——他們是否以和平與和睦為目標,並通過和平的行為,盡其所能避免爭執,但我們必須理解這是一種以神的真理為紐帶的和平。因為如果我們被召喚去與邪惡的教義爭戰,即使天崩地裂,我們也必須堅持下去。我們確實必須首先以神的真理能夠在沒有爭執的情況下站穩腳跟為目標;但如果惡人反抗,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他們,不要害怕,以免擾亂的責任歸咎於我們。因為背叛神的和平是可咒詛的,而那些為維護基督的國度所必需的爭戰是蒙福的。
正如在所有教會中一樣。這個比較875不僅指前面所說的,而是指前面所有的陳述。「我迄今為止所吩咐你們的,在所有教會中都遵守著,並且以這種方式維持著和平。因此,你們要努力借鑒其他教會通過經驗發現對維持和平有益且最有利的做法。」他明確提及「聖徒」一詞是強調的——彷彿是為了使正確組成的教會免受恥辱的標記。876
4:34 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因為不准她們說話。她們總要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
14:35 她們若要學甚麼,可以在家裡問自己的丈夫,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
14:36 神的道理豈是從你們出來嗎?豈是單臨到你們嗎?
14:37 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靈的,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
14:38 若有不知道的,就由他不知道吧!
14:39 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
14:40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
"""哥林多教會似乎也感染了這種弊病,即婦女在神聖的聚會中被允許多言,或者說她們被賦予了最充分的自由。因此,他禁止她們在公共場合講話,無論是為了教導還是為了預言。然而,我們必須理解這指的是一般的禮拜,或者在教會處於正常組織狀態下的情況;因為可能會出現一種特殊情況,需要婦女在公共場合講話;但保羅只是著眼於在一個規律的聚會中何為得體。
34. 讓她們順服,正如律法所說的。他所要達到的目的與律法使婦女順服之間有何關聯?「因為有什麼呢,」有人會說,「能阻止她們順服,同時又教導呢?」我回答說,教導的職責 877 在教會中是一種優越性,因此與順服不符。因為,一個順服於其中一個成員的人,卻要主持 878 整個身體,這是多麼不合適的事情啊!因此,這是一個從不一致的事物中得出的論證——如果婦女順服,那麼她就被禁止在公共場合教導 879。毫無疑問 880,即使在自然禮儀得到維護的地方,婦女在所有時代都被排除在公共事務的管理之外。這是常識的指示,即女性治理是不恰當和不雅觀的。不僅如此,雖然最初她們在羅馬被允許在法庭上辯護 881,但 Caia Afrania 882 的厚顏無恥導致她們甚至被禁止這樣做。然而,保羅的推理很簡單——教導的權柄不適合婦女所處的地位,因為如果她教導,她就凌駕於所有男人之上,而她理應順服。
35. 如果她們想學習任何東西。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因此而剝奪婦女學習的機會,他希望她們,如果對任何事情有疑問,私下詢問,以免在公共場合引起任何爭論。當他說丈夫時,他並沒有禁止她們在必要時諮詢先知本人。因為並非所有丈夫都能在這種情況下給出答案;但是,由於他這裡是在論證外部的政體,他認為指出不雅觀之處就足夠了,以便哥林多人可以提防。同時,謹慎的讀者應該考慮,他這裡所處理的事情是中間和無關緊要的,其中沒有什麼是不合法的,除了與禮儀和造就相悖的。
36 神的道是從你們出來的嗎?這是一個比較尖銳的責備,但對於打擊哥林多人的傲慢來說,這正是所需要的。他們過於自滿。他們無法忍受自己或屬於他們的東西在任何方面受到指責。因此,他問他們是否是世界上唯一的基督徒;甚至,他們是否是第一個,或者將是最後一個?「神的道,」他說,「是從你們出來的嗎?」也就是說,「它起源於你們嗎?」「它在你們這裡結束了嗎?」也就是說,「它不會再傳播了嗎?」這個勸告的目的是——他們不應該不顧他人,只顧自己設計或習俗。這是一個普遍適用的教義;因為沒有一個教會應該只顧自己,而忽視其他教會;相反,他們都應該輪流互相伸出右手,以培養彼此的團契,並在顧及和諧的範圍內互相適應 883。
但這裡有人問,每個教會,根據它在時間順序上比另一個教會優先的程度,""""""884 也有權力約束它遵守其制度。885 因為保羅似乎在他所說的話中暗示了這一點。例如,耶路撒冷是所有教會的母親,因為主的話語是從那裡傳出來的。那麼,她是否有權為自己爭取優越的權利,以約束所有其他教會都跟隨她呢?我回答說,保羅在這裡使用的論證並非普遍適用,而是特別適用於哥林多人的,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因此,他關注的是個人,而不是事情本身。因此,這並不必然意味著後來成立的教會必須在每一點上都遵守早期教會的制度,因為即使保羅自己也沒有受此規則的約束,將耶路撒冷通行的習俗強加給其他教會。不要有野心,不要有固執,不要有驕傲和對其他教會的輕蔑,另一方面,要有建立的願望,要有節制和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有不同的習俗,也不會有什麼值得責備的。
因此,我們必須記住,這裡譴責的是哥林多人的傲慢,他們只顧自己,886 對於他們從中領受福音的早期教會不予尊重,也沒有努力適應其他從他們那裡流出福音的教會。但願在我們這個時代,在這種錯誤以及其他錯誤方面,沒有哥林多!但我們看到,那些從未嘗過福音的野蠻人(希伯來書 6:5),如何以專橫地執行自己的法律來困擾聖徒的教會。887
37. 若有人自以為。這裡請注意他先前賦予先知們的判斷——他們應該接受他們認為是來自上帝的。然而,他並不是要他們探究他的教義,好像這是一個可疑的問題,而是要他們將其視為上帝確鑿的話語,因為如果他們判斷正確,他們就會將其視為上帝的話語。此外,憑藉使徒的權威,他承擔起為他們規定他們應該宣判的判決。888
他隨即補充的話語中,有更大的信心——那無知的,讓他無知吧。的確,這對保羅來說是允許的,他對自己從上帝那裡領受的啟示完全確信,而且他也應該為哥林多人所熟知,以至於他們應該只將他視為主的使徒。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提出這樣的主張,如果他這樣做了,他將因自己的誇耀而招致應得的嘲笑,因為只有當口中所說的在現實中顯現時,才有這種信心的根據。保羅確實肯定,他的訓誡是主的訓誡。許多人會準備以虛假的理由假裝同樣的事情。他的主要目的是——清楚地表明,不允許自己受控制的人,是從聖靈說話,而不是從自己的頭腦說話。因此,那個除了是聖靈的純粹工具之外別無他物的人,將有勇氣與保羅一起無畏地宣稱,那些拒絕他教義的人不是先知或屬靈的人;他將憑藉屬於他的權利這樣做,正如我們在書信開頭所說的——屬靈的人判斷萬事。(哥林多前書 2:15。)
但這裡可能會問,保羅如何將那些在聖經中找不到記載的事情宣稱為主的誡命呢?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難題擺在眼前——如果它們是主的誡命,那麼它們就必須遵守,並且它們約束著良心,然而它們又是與政體相關的儀式,對於這些儀式的遵守,卻沒有這樣的必要性。然而,保羅只是說,他所吩咐的,無不符合神的旨意。神賜予他智慧,是為了讓他在哥林多和其他地方推薦這種外在事物的秩序——這不是要成為一條不可侵犯的律法,像那些與屬靈敬拜神相關的律法一樣,而是要成為所有神兒女的有用指南,絕不可輕視。
38. 但若有人不明白。舊譯本如此寫道:不明白的人,將不被認識;889 但這是一個錯誤。因為保羅的目的是要杜絕那些好爭辯的人的一切藉口,他們爭論不休,假裝探究——好像事情還不清楚一樣;或者至少他籠統地暗示,他對任何質疑他所說的話的人都不予理會。「如果有人不明白,我不會停下來注意他的疑慮,因為我的教義的確定性絲毫沒有因此而受損。那麼,無論他是誰,讓他去吧。至於你們,不要因此而減少對基督的信任,因為他藉著我說話。」總之,他暗示,懷疑者、好爭辯者和狡辯者;890 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絲毫不會削弱健全教義和信徒應當確信的真理的權威,同時他也告誡我們,不要讓他們的疑慮成為我們前進的任何障礙。然而,那種輕視一切人類判斷的崇高心靈,應當建立在確定的真理之上。因此,正如固執地堅持一個已經採取的觀點,與所有其他人的觀點相悖,或者在其他人懷疑時傲慢地堅持它,都是一種乖僻的魯莽行為,反之,當我們確信是神在說話時,讓我們無所畏懼地衝破一切人為的障礙和一切困難。891
39. 所以,弟兄們。這是關於主要問題的結論——預言應優於其他恩賜,因為它是所有恩賜中最有用的,同時其他恩賜也不應被輕視。然而,我們必須注意他的說話方式。因為他暗示,預言值得所有人熱切而渴望地追求。同時,他勸告他們不要嫉妒別人更稀有的恩賜,892 這種恩賜不那麼值得渴望;甚至,要給予他們應得的讚揚,擺脫一切嫉妒。
40.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這裡我們有一個更普遍的結論,它不僅簡潔地包含了整個案例,也包含了不同的部分。不僅如此,它還是一個我們必須規範893一切與外在政體有關的事物的規則。由於他曾多次論述儀式,他希望在這裡簡要總結一切——應當遵守禮儀——應當避免混亂。這句話表明,他不想用前面的誡命來約束良心,好像它們本身是必要的,而只是在它們有助於得體和和平的範圍內。因此,我們(正如我所說)得出一個始終有效的教義,關於教會政體應當指向的目的。主將外在儀式留給我們選擇,其目的是——我們可能不會認為他的敬拜完全在於這些事物。
同時,他並沒有允許我們漫無目的和放縱的自由,而是(可以說)用欄杆894將其圍起來,或者至少以這樣的方式限制了他所賦予的自由,因為畢竟我們只能從他的話語來判斷什麼是正確的。因此,這段經文,如果仔細思考,將會顯示教皇的暴虐詔令(以可怕的束縛壓迫人們的良心)與教會的虔誠規章(藉此維持紀律和秩序)之間的區別。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輕易地從中推斷,後者不應被視為人類的傳統,因為它們是建立在這一普遍命令之上,並且可以說,得到了基督自己口中的明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