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
12:2 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巴偶像,這是你們知道的。
12:3 所以我告訴你們,被 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12:4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
12:5 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
12:6 功用也有分別, 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
12:7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
1. 現在談到屬靈的事。他接著糾正另一個錯誤。由於哥林多人濫用神的恩賜來炫耀和展示,而愛心卻微乎其微,甚至沒有,他向他們展示了信徒被神賜予屬靈恩賜的目的——為了造就他們的弟兄。然而,他將這個命題分為兩部分;因為,首先,他教導說,神是這些恩賜的作者,其次,在確立了這一點之後,他推論了它們的設計。他從他們自己的經驗中證明,他們所誇耀的那些事,是藉著神的恩惠而賜給人的;因為他提醒他們,在神呼召他們之前,他們是多麼無知、愚蠢,並且缺乏一切屬靈的光。因此,顯然他們被賦予這些恩賜——不是出於本性,而是出於神不配得的仁慈。
至於這些詞;當他說——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們必須補上「關於什麼是正確的」或「關於什麼是你們的職責」或類似的表達;而屬靈的事他指的是屬靈的恩賜,我們以後會有機會看到。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有兩種讀法;因為有些手稿只有ὅτι,另一些則加上ὅτε。前者表示「因為」——說明一個理由:後者表示「當」;而後者更為合適。但除了這種差異之外,結構在其他方面也很混亂;但儘管如此,意思仍然很明顯。字面上的意思是——你們知道,當你們是外邦人的時候,跟隨那些啞巴偶像,正如你們被引導一樣,我卻忠實地傳達了保羅的意思。他所說的啞巴偶像,是指——既沒有感覺也沒有動作。
讓我們從這段經文中學習,人類心靈的盲目是多麼巨大:當它沒有聖靈的光照時,它會對啞巴偶像感到驚訝,726並且在尋求神時無法提升更高;甚至,它被撒旦引導,就像一隻野獸。727 他在這裡使用「外邦人」這個詞,與以弗所書2:12中的意思相同。
你們曾一度是外邦人,他說,沒有神,
與救恩的盼望隔絕,等等。
或許,他也是以對比的方式來論證。如果728他們現在表現出對神不那麼順從,在他將他們納入他的照顧之下,由他的話語和聖靈引導之後,比他們以前在跟隨撒旦的建議時表現出的積極和順從還要差,那會怎麼樣呢!
3. 所以我讓你們知道。他從他們的經驗中告誡他們之後,向他們提出了一個普遍的教義,這是他從中推導出來的;因為哥林多人在自己身上所經歷的,是所有人類的共同點——在他們藉著神的恩慈被帶回真理之道之前,他們會一直迷失在錯誤中。因此,我們必須由神的靈引導,否則我們將永遠迷失。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所有與真理的知識有關的事物,都是聖靈的恩賜。他同時從相反的原因推導出相反的結果。沒有人能藉著神的靈說話而咒罵基督;同樣,沒有人能說基督的好話,除非藉著基督的靈。說耶穌被咒詛是對他的徹底褻瀆。說耶穌是主,是以尊榮和敬畏的方式談論他,並頌揚他的威嚴。
這裡有人問:「既然惡人有時會以尊榮和宏偉的詞語談論基督,這是否表明他們有神的靈?」我回答說:「就那個效果而言,他們無疑有;但重生的恩賜是一回事,而單純的智慧恩賜,連猶大自己傳福音時也具備,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因此,我們也認識到我們的軟弱是多麼巨大,因為我們甚至不能動動舌頭來頌讚神,除非他受他的靈引導。聖經也經常提醒我們這一點,聖徒們也到處承認,除非主開他們的口,他們就不配作他讚美的傳令官。在其他人中,以賽亞說——我是個嘴唇不潔的人,等等(以賽亞書 6:5)。
4. 恩賜原有分別 教會的對稱性 730 可以說是由多樣的合一組成,731 也就是說,當恩賜的多樣性指向同一個目標時,就像音樂中有不同的聲音,但彼此之間有著如此的適應性,以產生和諧。因此,恩賜和職分有區別是合適的,但所有這些都和諧一致。保羅因此在羅馬書第 12 章中稱讚這種多樣性,以免有人魯莽地侵入他人的位置,混淆了主所建立的區別。因此,他命令每個人都滿足於自己的恩賜,並培養分配給他的特定部門。732 他禁止他們因愚蠢的野心而超越自己的界限。總之,他勸告每個人都應該考慮自己得到了多少,分配給他的是什麼尺度,以及他被召喚去做什麼。在這裡,另一方面,他命令每個人都將自己所擁有的帶到共同的堆中,而不是將神的恩賜保留下來,讓每個人都獨自享受自己的,733 而是共同致力於所有人的共同造就。在這兩段經文中,他都提出了人體的比喻,但正如可以觀察到的,原因不同。他所說的總結是——恩賜在信徒中如此多樣地分配,並不是為了讓它們分開使用,而是在分工中存在著合一,因為一個聖靈是所有這些恩賜的來源,一個神是所有管理的上主,也是所有權力運作的作者。現在,神是開始,也應該是結束。
一個聖靈 這段經文應該仔細觀察,以反對狂熱者,734 他們認為聖靈這個名字沒有本質意義,而僅僅是神能力的恩賜或行動。然而,保羅在這裡清楚地證明,神有一種本質的能力,所有他的工作都源於此。聖靈這個詞,的確,有時會被轉喻到恩賜本身。因此,我們讀到知識的靈——判斷的靈——力量的靈——謙遜的靈。735 然而,保羅在這裡清楚地證明,判斷、知識、溫柔和所有其他恩賜都來自一個源頭。因為聖靈的職責是藉著將這些恩賜賜給人並在他們中間分配,來發揮和運用神的能力。
一個主。古人利用這個見證來反對亞流派,以維護三位一體。因為這裡提到了聖靈,其次是主,最後是神,並且將同一種運作歸因於這三者。因此,他們將主這個名字理解為基督。但我個人,雖然我不反對這樣理解,但我同時也意識到,這是一個薄弱的論據,無法堵住亞流派的口;因為「管理」這個詞與「主」這個詞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保羅說,管理是不同的,但只有一位神是我們必須事奉的,無論我們執行什麼管理。因此,這種對立顯示了簡單的意義,所以將其限制在基督身上是相當牽強的。
6. 一位神運行。我們使用「能力」這個詞的地方,希臘文是 ἐνεργήματα,這個詞暗示著「運行」這個動詞,就像拉丁文的 effectus(效果)與動詞 effectus(產生效果)相對應一樣。保羅的意思是,儘管信徒可能被賦予不同的能力,但它們都源於神同一種能力。因此,這裡所用的表達——在萬事萬物中運行一切——並非指上帝的普遍護理,而是指祂對我們所施行的慷慨,即賜予每個人一些恩賜。總之,人類身上沒有任何美好或值得稱讚的事物不是單單來自上帝的。因此,在這裡討論上帝如何作用於撒旦和被棄絕者這個問題是不合時宜的。
7. 聖靈的彰顯是賜給每個人的。他現在指出上帝賜予恩賜的目的,因為他並非徒然地將恩賜賜予我們,也不是要讓它們用於炫耀。因此,我們必須探究這些恩賜被賜予的目的。對此,保羅回答說——(為了實用)——πρὸς τὸ συμφερον;也就是說,為了讓教會因此受益。聖靈的彰顯可以被動地理解,也可以主動地理解——被動地理解,因為無論何處有預言、知識或任何其他恩賜,上帝的靈都在那裡彰顯自己——主動地理解,因為上帝的靈在用任何恩賜豐富我們時,都會開啟他的寶藏,目的是向我們彰顯那些原本會被隱藏和封閉的事物。第二種解釋更為合適。金口約翰的觀點則有些生硬和牽強——他認為使用這個詞,是因為不信者除非通過可見的神蹟,否則無法認識上帝。
12:8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
12:9 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
12:10 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12:11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12:12 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
12:13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
8. 至於賜給某人. 他現在附帶列舉,或者換句話說,指定了特定的種類——當然不是全部,但足以滿足他目前的目的。「信徒們,」他說,「被賦予了不同的恩賜,但每個人都應該承認,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歸功於神的靈,因為他傾瀉他的恩賜,就像太陽向四面八方散播光芒一樣。至於這些恩賜之間的區別,知識(或理解)和智慧在聖經中有不同的含義,但在這裡我將它們視為較小和較大的區別,就像歌羅西書 2:3 中它們也被並列提及一樣,保羅說,基督裡藏著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藏。因此,在我看來,知識意味著對神聖事物的認識——而智慧則意味著它的完美。有時,謹慎被置於這兩者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它表示將知識應用於某些有用目的的技巧 737。的確,它們非常接近;但當它們並列時,你仍然會觀察到差異。那麼,讓我們將知識視為普通資訊,將智慧視為包含更隱秘和崇高層次的啟示。738
這裡所用的「信心」一詞是指一種特殊的信心,我們稍後將從上下文看到。一種特殊的信心是這樣一種,它不完全領會基督的救贖、公義和成聖,而只是在以他的名行神蹟的範圍內。猶大有這種信心,他也藉此行了神蹟。金口約翰以一種略有不同的方式區分它,稱之為神蹟的信心,而非教義的信心。739 然而,這與前面提到的解釋沒有太大區別。至於醫病的恩賜 740,每個人都知道其含義。
至於異能的運行,或者有些人翻譯為影響力的運作,則有更多疑問。然而,我傾向於認為,其含義是指對抗魔鬼以及對抗偽君子所施加的影響力。因此,當基督和他的使徒憑權柄制服魔鬼,或將它們趕走時,那就是 ἐνέργημα(大能的運行),同樣地,當保羅使術士失明時(使徒行傳 13:11),以及當彼得用一句話使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當場死亡時。因此,醫病和神蹟的恩賜旨在彰顯神的良善,但最後一個恩賜則彰顯他為毀滅撒旦而施行的嚴厲。741
我所理解的預言,是指闡明神隱秘旨意的獨特而卓越的恩賜,因此先知可以說是神與人之間的使者。742 我採取這種觀點的原因將在稍後更詳細地解釋。
辨別諸靈,是在判斷那些自稱是某種人時,具有清晰的洞察力。(使徒行傳 5:36。) 我所說的不是我們在判斷時所依循的自然智慧。這是一種特殊的啟示,是有些人藉著神的恩賜而獲得的。它的用途是:他們不會被虛假的偽裝所欺騙 743,而是可以藉著那屬靈的判斷力,像藉著一個特殊的標記一樣,區分基督的真僕人與假僕人。
方言的知識與方言的翻譯之間存在差異,因為那些擁有前者恩賜的人,在許多情況下,並不熟悉他們所要接觸的民族的語言。譯者 744 將外國語言翻譯成母語。這些恩賜他們當時並非通過勞動或學習獲得,而是通過聖靈奇妙的啟示而獲得。745
11. 同一個聖靈分發。因此,那些不關心參與,破壞了那在各部分都恰當調整的聖潔和諧的人,行為是錯誤的。"""
只有在同一位聖靈的引導下,所有人都會為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他再次呼籲哥林多信徒合一,提醒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源於同一個泉源,同時也教導他們,沒有人擁有足夠的一切,以至於不需要他人的幫助。因為這就是他這些話的意思——「隨己意分給各人」。因此,上帝的聖靈將這些恩賜分給我們,是為了讓我們將所有恩賜都貢獻給共同的益處。祂沒有將所有恩賜都賜給任何人,以免有人滿足於自己獨特的恩賜,就與他人分離,只為自己而活。副詞「各人」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因為準確理解上帝藉以使我們彼此聯合的多樣性至關重要。746 現在,當意志歸於聖靈,並且與能力相關聯時,我們可以從中得出結論,聖靈是真實且真正的上帝。
12. 因為身體只有一個。他現在從人體中引出一個比喻,這在羅馬書 12:4 中也使用過;但其目的不同,正如我前面已經說過的。在那段經文中,他勸告每個人要滿足於自己的呼召,不要侵犯他人的領域;因為野心、好奇心或其他傾向,會誘使許多人承擔超出適當範圍的事情。然而,在這裡,他勸告信徒在恩賜的相互分配中彼此緊密相連,因為上帝賜予他們恩賜並非讓每個人獨自享受,而是讓彼此互相幫助。然而,任何人類社會或會眾通常都被稱為一個身體,就像一個城市構成一個身體,同樣地,一個元老院和一個民族也是如此。莫尼尼烏斯·阿格里帕 747 在古代,當他渴望調解羅馬人民與元老院之間的爭執時,也使用了一個寓言,與保羅在這裡的教義非常相似。748 然而,在基督徒中,情況卻大不相同;因為他們不僅僅構成一個政治實體,而是基督屬靈和奧秘的身體,正如保羅自己後來補充的。(哥林多前書 12:27。)因此,其含義是——「雖然身體的肢體各不相同,功能也不同,但它們卻以這樣的方式連結在一起,融合成一個整體。749 因此,我們這些基督的肢體,雖然被賦予了各種恩賜,但仍應著眼於我們在基督裡所擁有的連結。」
基督也是如此。這裡用基督的名字代替教會,因為這個比喻旨在應用於我們,而不是上帝的獨生子。這是一段充滿精選安慰的經文,因為他稱教會為基督;因為基督 750 賦予我們這份榮耀——他願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也在他的肢體中被尊崇和認可。因此,同一位使徒在別處說(以弗所書 1:23),教會是他的豐盛,751 彷彿他若與他的肢體分離,就會不完整。當然,正如奧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某處優雅地表達的那樣——
「既然我們在基督裡是結果子的葡萄樹,那麼我們離開他,除了枯枝還能是什麼呢?」(約翰福音 15:4。)
因此,我們的安慰就在於此——正如他與父原為一,我們也與他合而為一。因此,他的名字被應用在我們身上。
13. 因為我們都受了同一位聖靈的洗。這裡從洗禮的功效中提出一個證明。「我們,」他說,「藉著洗禮被接枝到基督的身體裡,這樣我們就藉著相互的連結,作為肢體被綁在一起,過著同一種生活。因此,每個想留在基督教會裡的人,都必須培養這種團契。」然而,他談論的是信徒的洗禮,這洗禮藉著聖靈的恩典而有效,因為在許多情況下,
"""洗禮僅僅是字面上的——是沒有實質的象徵;但信徒們,連同聖禮,都領受了實質。因此,就上帝而言,這始終是成立的——洗禮是接枝到基督的身體裡,因為上帝在那條例中,除了他準備成就的,什麼也不代表,只要我們自己有能力。使徒在這裡也觀察到一個最令人欽佩的媒介,教導說洗禮的本質是——將我們與基督的身體連結起來。然而,為了避免任何人想像這是通過外在的象徵實現的,他補充說這是聖靈的工作。
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他舉出這些例子,暗示任何條件的多樣性都不會阻礙他所推薦的神聖合一。這句話也添加得恰當和適宜,因為那時的嫉妒可能來自兩個方面——因為猶太人不願意讓外邦人與他們平起平坐;而且,當一個人比其他人有一些優越之處時,為了維持他的優越性,他會與他的弟兄們保持距離。
我們都飲於一位聖靈。字面意思是「我們飲入一位聖靈」,但似乎是為了讓兩個詞 ἐν (in) 和 ἑν (one) 不會緊隨其後,保羅故意將 ἐν (in) 改為 ἐις (into),正如他經常做的那樣。因此,他的意思似乎更像是,我們是通過聖靈的影響而飲,正如他之前所說的基督的靈,而不是我們飲入同一位聖靈。然而,不確定他這裡說的是洗禮還是聖餐。然而,我更傾向於理解他指的是聖餐,因為他提到了飲,我毫不懷疑他打算暗示這個記號的相似性。然而,飲與洗禮之間沒有對應關係。現在,儘管杯子只構成聖餐的一半,但這並沒有引起困難,因為在聖經中,用提喻法談論聖禮是很常見的。752 因此,他在第十章(哥林多前書 10:17)中只提到了餅,沒有提到杯子。因此,其意義將是——參與杯子是為了這個目的——我們所有人都飲同一杯。因為在那條例中,我們飲基督的生命之血,以便我們與他共享生命——當他藉著他的靈住在我們裡面時,我們確實擁有這生命。因此,他教導說,信徒們,一旦他們藉著基督的洗禮受洗,就已經充滿了培養相互合一的願望,753 然後,當他們領受神聖的聖餐時,他們又逐漸被引導到同一合一中,因為他們都同時被同一飲品所滋潤。
12:14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
12:15 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12:16 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
12:17 若全身是眼,從哪裡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哪裡聞味呢?
12:18 但如今, 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12:19 若都是一個肢體,身子在哪裡呢?
12:20 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
12:21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
12:22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12:23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
12:24 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 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
12:25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12:26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12:27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
15. 這是對前述陳述的進一步闡述(ἐπεξεργασία),換句話說,是對其的解釋,並帶有一些擴充,目的是更清楚地闡明他之前簡要陳述的內容。所有這些都與梅尼尼烏斯·阿格里帕的寓言相符。「如果身體內部發生爭執,以至於腳拒絕為身體其他部分履行職責,腹部、眼睛和手也同樣如此,結果會怎樣?結果不就是整個身體的毀滅嗎?」同時,保羅在這裡更特別地強調這一點——每個成員都應該滿足於自己的位置和地位,不要嫉妒其他成員,因為他將較為顯赫的成員與較不尊貴的成員進行了比較。因為眼睛在身體中比手有更尊貴的位置,手又比腳尊貴。但是,如果我們的手出於嫉妒,拒絕履行職責,大自然會容忍這種情況嗎?當手想要與身體分離時,會被聽從嗎?
不屬於身體,在這裡的意思是——與其他成員沒有任何聯繫,而是為自己而活,只追求自己的利益。「那麼,」保羅說,「手是否可以因為嫉妒眼睛而拒絕為其他成員履行職責呢?」這些話是針對自然身體說的,但必須應用於教會的成員,以免野心或錯誤的競爭和嫉妒在我們中間造成不良情緒,754 以至於處於較低地位的人不願為那些高於他的人提供服務。
17. 如果全身都是眼睛 他通過展示其不可能性來排除愚蠢的追求平等。「如果所有成員,」他說,「都渴望眼睛所擁有的榮譽,結果將是整個身體的毀滅;因為如果成員沒有不同的功能,並且彼此之間沒有相互聯繫,身體就不可能保持安全和健全。因此,平等會干擾身體的福祉,因為它會產生導致即時毀滅的混亂。那麼,如果一個成員不讓步於另一個成員,755 而是密謀自毀和毀滅身體,那將是多麼瘋狂啊!」
18. 但如今神卻安置了。這裡有另一個論點,來自神的安排。「神喜悅身體由各種成員組成,並且成員被賦予各種職責和恩賜。因此,那個不滿足於自己地位的成員,將會像巨人一樣與神作戰。756 因此,讓我們順服神所安排的秩序,以免我們徒勞地抵擋他的旨意。」757
19. 如果都是一個肢體 他的意思是,神在將不同的恩賜分配給身體的成員時,並非隨意行事,也非沒有充分理由;而是因為這是身體保存所必需的;因為如果這種對稱性被消除,就會出現徹底的混亂和失序。因此,我們應該更仔細地順服神的旨意,他為我們的共同利益如此恰當地安排了一切。這裡的一個肢體是指一個整體,即形狀完全相同,沒有任何多樣性區分;因為如果神將我們的身體塑造成這樣一個整體,那將是一堆無用的東西。758
20. 許多肢體——一個身體 他之所以重複這一點,是因為整個問題的重點在於——身體的合一性是如此,除非有肢體的多樣性,否則無法維持;而且,雖然肢體在職責和功能上彼此不同,但它們以這樣的方式彼此相互聯繫,以維持一個身體。"""因此,沒有一個身體能夠在沒有成員多元對稱的情況下保持其地位,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兼顧公共和私人利益,每個人都履行自己的職責。
21. 眼睛不能對手說。到目前為止,他一直在展示,不那麼榮耀的成員的職責是什麼——履行他們對身體的職責,而不是嫉妒更傑出的成員。現在,另一方面,他命令更榮耀的成員,不要輕視他們不能沒有的下級成員。眼睛勝過手,但卻不能輕視它,或侮辱它,好像它沒有用一樣;他從實用性中引出一個論點,以表明它應該如此——「那些不那麼受尊敬的成員,是更必要的:因此,為了身體的安全,他們絕不能被輕視。」他這裡使用「較弱」一詞,意指被輕視,就像在另一段經文中,當他說他以自己的軟弱為榮時(哥林多後書 12:9),他用這個詞表達了那些使他受人輕視和卑微的事物。
23. 哪些是不那麼榮耀的。這裡我們有第二個論點——一個成員的羞辱會導致整個身體的共同恥辱,正如我們為遮蓋不那麼榮耀的部位所做的努力所顯示的。「那些端莊的部位,」他說,「不需要額外的裝飾;但那些涉及羞恥或不那麼端莊的部位,我們卻更加關心。為什麼呢?因為它們的羞恥將是整個身體的共同恥辱。」賦予榮耀就是為了裝飾而穿上遮蓋物,以便那些如果裸露會涉及羞恥的成員可以被榮耀地遮蓋起來。759
24. 但上帝已將身體調和在一起。他再次重複他之前說過的話(哥林多前書 12:18),但更明確地說——上帝已經指定了這種對稱性,並且是為了整個身體的利益,因為否則它無法維持其地位。「因為,所有成員為何會自願關心一個不那麼端莊的成員的榮譽,並共同同意遮蓋其羞恥?這種傾向是上帝植入他們心中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調整,身體很快就會分裂。因此,每當有人僭越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身體不僅會破碎,自然秩序會顛倒,而且上帝的權威也會被公然蔑視。」760
26. 無論一個成員受苦。「如此程度的同情心,」(συμπάθεια,)761他說,「在人體中可以看到,如果任何成員感到不便,所有其他成員都會與之一起悲傷,反之,在它的繁榮中,也會與之一起歡樂。因此,那裡沒有嫉妒或輕蔑的餘地。」這裡的「受尊敬」是廣義的,意指處於繁榮和幸福之中。然而,沒有什麼比這種共同利益更能促進和諧了,當每個人都覺得,通過他人的繁榮,他自己也按比例地富裕起來,而通過他們的貧困,他自己也貧困了。
27. 但你們是基督的身體。因此,關於人體性質和狀況的論述必須應用到我們身上;因為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公民社會,而是被嫁接到基督的身體中,真正地互為肢體。因此,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讓他知道那是為了共同造就他的弟兄而賜給他的;因此,讓他將其提出來,而不是將其隱藏起來——彷彿埋藏在自己裡面,或將其視為自己的。讓那些擁有卓越恩賜的人不要驕傲自大,輕視他人;而要考慮到沒有什麼是微不足道而毫無用處的——因為,事實上,即使是虔誠者中最微小的人,也會根據其微薄的能力結出果實,""""""這樣教會中就沒有無用的成員了。不要讓那些沒有那麼多榮譽的人嫉妒那些比他們高的人,或者拒絕履行對他們的職責,而要讓他們保持他們被安置的地位。讓我們彼此相愛,彼此同情(συμπάθεια),彼此關心。讓我們顧及共同的利益,這樣我們就不會因惡意、嫉妒、驕傲或任何分歧而毀壞教會;相反,我們每個人都應盡力維護教會。這是一個宏大而壯麗的主題;762 但我滿足於指出上述比喻必須如何應用於教會。
各個成員。金口若望認為,加上這一條款是因為哥林多人不是普世教會;但在我看來,這有些牽強。763 我有時認為它表達了不當之處,就像拉丁人說 Quodammodo,764(以某種方式)一樣。765 然而,當我更仔細地審視整個事情時,我更傾向於將其歸因於他所提及的成員劃分。他們是各個成員,因為每個人都已分配到自己的份額和明確的工作。上下文本身引導我們得出這個意思。這樣,各個地和整體地將是相對的術語。"""
12:28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12:29 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
12:30 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
12:31 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他一開始就談到恩賜,現在他開始論述職分,我們應當仔細觀察這個順序。因為主在設立僕役之前,必先賜予他們所需的恩賜,使他們有能力履行職責。因此,我們必須推斷,那些闖入教會卻缺乏必要資格的人,是狂熱分子,受邪惡之靈驅使,正如許多人誇耀自己受聖靈感動,並以來自上帝的秘密呼召為榮,而實際上他們卻是無知且完全不學無術的。另一方面,自然的順序是——恩賜先於所要履行的職分。因此,正如他前面教導的,個人從上帝那裡所領受的一切,都應當用於共同的益處,所以現在他宣告職分的分配方式,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共同努力,一起建立教會,並且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度量。767
28. 首先,使徒。他沒有列舉所有特定的種類,也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他只是想提出一些例子。在以弗所書第四章(以弗所書 4:11)中,對教會持續治理所需的職分有更詳盡的列舉。如果主允許我進展到那裡,我將在那裡說明原因,儘管即使在那裡他也沒有提及所有職分。至於我們面前的這段經文,我們必須注意,保羅所提及的職分中,有些是永久性的,有些是暫時性的。永久性的職分是教會治理所必需的;暫時性的職分是最初為建立教會和興起基督的國度而設立的;這些職分在短時間後就停止了。
教師的職分屬於第一類,使徒的職分屬於第二類;因為主創造使徒,是為了讓他們將福音傳遍全世界,他並沒有為他們每個人指定特定的界限或教區,而是希望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在所有國家和語言中履行大使的職責。在這方面,他們與牧師有所不同,牧師在某種程度上是與他們特定的教會綁定的。因為牧師沒有在全世界傳福音的使命,而是要照顧託付給他的教會。他在以弗所書中將傳福音的放在使徒之後,但在這裡他卻略過了他們;因為他從最高級別的職分,直接跳到先知。
我認為,他所指的先知,並非那些擁有預言恩賜的人,而是那些擁有特殊恩賜的人,他們不僅能解釋聖經,還能智慧地將其應用於當前的需要。768 我這樣認為的原因是,他將預言置於所有其他恩賜之上,因為它能帶來更多的造就——這種讚揚不適用於預測未來事件。此外,當他描述先知的職責,或者至少談到他主要應該做什麼時,他說先知必須致力於安慰、勸勉和教導。現在這些都與預言不同。769 因此,讓我們在這段經文中將先知理解為,首先是傑出的聖經解釋者,其次是那些在正確看待教會當前需要方面具有非凡智慧和敏銳度的人,以便他們能適當地發言,並以這種方式成為傳達神旨意的大使。
他們與教師之間的區別可以指出,教師的職責在於確保純正的教義得以維持和傳播,以便在教會中保持宗教的純潔性。同時,即使這個詞也有不同的含義,這裡或許更常用於牧師的意義,除非你更喜歡將其廣泛地理解為所有被賦予教導恩賜的人,如使徒行傳 13:1 所載,路加在那裡也將他們與先知並列。我不同意那些將先知職務的全部內容歸結為解釋聖經的人,原因如下——保羅將那些應該說話的人數限制在兩到三人;(哥林多前書 14:29),這與單純解釋聖經不符。總之,我的看法是——這裡所說的先知是指那些透過巧妙地運用預言、威脅、應許和聖經的全部教義,以適應教會當前的需要,來傳達上帝旨意的人。如果有人持不同意見,我對此沒有異議,也不會因此而爭吵。因為對於教會長期以來所缺乏的恩賜和職務,很難做出判斷,除了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痕跡或影子。
至於能力和醫治的恩賜,我在解釋羅馬書第 12 章時已經談過。只需注意,這裡他提到的不是恩賜本身,而是它們的運用。由於使徒在這裡列舉職務,我不同意金口約翰所說的,即 ἀντιλήψεις,也就是幫助或援助,在於扶持弱者。那是什麼呢?無疑,它要麼是一種在古代實行的職務和恩賜,但我們今天對此一無所知;要麼它與執事職務有關,換句話說,就是照顧窮人;後者更令我滿意。770 在羅馬書 12:7 中,他提到了兩種執事。我在解釋那段經文時已經處理過這些。
我所理解的治理是指長老,他們負責紀律。因為原始教會設有元老院,771 旨在使人民行為得體,正如保羅在其他地方所顯示的,他提到了兩種長老。772 (提摩太前書 5:17)。因此,治理由那些在莊重、經驗和權威方面超越他人的長老組成。
在不同種類的方言下,他既包括語言知識,也包括翻譯恩賜。然而,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恩賜;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會說不同的語言,卻不理解他所接觸的教會的語言。這種缺陷由翻譯者彌補。773
29. 難道都是使徒嗎?一個人確實可能被賦予許多恩賜,並擔任他所列舉的兩個職務;這其中並沒有任何矛盾。然而,保羅的目的是首先表明,沒有人能在各方面都如此圓滿,以至於自給自足,不需要他人的幫助;其次,職務和恩賜的分配方式是,沒有一個成員構成整個身體,而是每個成員都為共同利益貢獻自己的部分,然後它們共同構成一個完整而完美的身體。因為保羅在這裡的意思是消除一切驕傲自誇、卑鄙嫉妒、傲慢、輕視弟兄、惡意、野心以及所有類似性質的機會。
31. 追求更卓越的恩賜。它也可以翻譯為——高度重視;這與經文不符,儘管在意義上差別不大;因為保羅勸告哥林多人特別看重和渴望那些最有利於造就的恩賜。因為他們中間盛行這種錯誤——他們追求炫耀,而不是實用。因此,預言被忽視了,"""當各種語言在他們中間響起時,確實聲勢浩大,但收效甚微。然而,他並不是針對個人說話,好像他希望每個人都應該渴望預言或教師的職位;而只是向他們推薦一種促進造就的願望,使他們能夠更勤奮地致力於那些最有利於造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