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林多前書 10

 



10:1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

10:2 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了摩西;

10:3 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

10:4 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10:5 但他們中間多半是 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


"""他先前用兩個比喻所教導的,現在用例子來證實。哥林多人變得放蕩,並自誇,彷彿他們已經服役期滿,520或者至少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課程,而他們卻幾乎還沒有離開起點。他以這種方式抑制了這種虛妄的得意和自信——「既然我看到你們在課程的開端就安然自得,我不想讓你們對以色列人因此而遭遇的事情一無所知,好讓他們的例子能激勵你們。」然而,當引用例子時,任何差異點都會破壞比較的效力,保羅預先聲明,我們和以色列人之間沒有如此大的差異,以至於我們的狀況與他們不同。因此,他打算用同樣的報應來威脅哥林多人,就像他們所遭遇的那樣,他便這樣開始——「小心不要誇耀任何特殊的特權,彷彿你們在上帝眼中比他們更受重視。」因為他們曾享有與我們今天相同的恩惠;他們中間有上帝的教會,就像今天我們中間有教會一樣;他們有相同的聖禮,作為上帝恩典的標誌;521但由於他們濫用特權,他們沒有逃脫上帝的審判。522因此,要懼怕;因為同樣的事情也即將降臨在你們身上。猶大在他的書信中也使用了相同的論點。(猶大書 1:5)。


1. 眾人都在雲下。使徒的目的是要表明,以色列人與我們一樣是上帝的子民,這樣我們就知道,我們不會毫髮無損地逃脫上帝的手,祂曾如此嚴厲地懲罰他們523。因為總結是這樣的——「如果上帝不憐惜他們,祂也不會憐惜你們,因為你們的狀況相似。」他從這一點證明了這種相似性——他們曾被授予上帝恩典的相同標誌,因為聖禮是區分上帝教會的徽章。他首先談到洗禮,並教導說,那在曠野中保護以色列人免受烈日之苦,並引導他們前行的雲彩,以及他們過海,對他們來說就像一次洗禮;他也說,在嗎哪和從磐石流出的水中,有一個與神聖晚餐相應的聖禮。


他說,他們在摩西裡受洗,也就是在摩西的職事或引導下。因為我認為這裡的介詞 εἰς 是用來代替 ἐν 的,這符合聖經的普遍用法,因為我們確實是奉基督的名受洗,而不是任何凡人的名,正如他在哥林多前書 1:13 中所說的,這有兩個原因。首先,因為我們藉著洗禮524被引入單單基督的教義;其次,因為單單呼求祂的名,因為洗禮是建立在祂的影響力之上的。因此,他們在摩西裡受洗,也就是在他的引導或職事下,正如前面所說的。如何?在雲裡和海裡。「那麼,他們受了兩次洗禮嗎?」有人會說。我回答說,提到了兩個記號,但只構成一個洗禮,與我們的洗禮相對應。


然而,這裡出現了一個更困難的問題。因為保羅所提到的那些恩賜的益處,顯然是暫時的。525雲彩保護他們免受烈日之苦,並為他們指明道路:這些是今生外在的益處。同樣地,他們過海也帶來了這樣的效果,他們擺脫了法老的殘酷,逃脫了迫在眉睫的死亡危險。另一方面,我們洗禮的益處是屬靈的。那麼,為什麼保羅要把地上的益處變成聖禮,並試圖在其中找到一些屬靈的奧秘526呢?我回答說,保羅在這些奇蹟中尋求的不僅僅是肉體的外在益處,這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雖然上帝旨在促進祂子民在今生中的益處,但祂主要的目的,是宣告並彰顯祂自己是他們的上帝,而在此之下,永恆的救贖也包含在其中。


雲彩在許多情況下,527 被稱為祂同在的象徵。因此,既然祂藉著雲彩宣告祂與他們同在,作為祂獨特和被揀選的子民,毫無疑問,除了地上的益處之外,他們在其中還得到了屬靈生命的標誌。因此,它的用途是雙重的,就像過海的用途一樣,因為一條道路為他們開闢,穿過海中,使他們可以逃脫法老的手;但這歸因於什麼呢?歸因於主將他們置於祂的監護和保護之下,決心以一切方式保護他們。因此,他們從中得出結論,他們是上帝關懷的對象,並且祂負責他們的救贖。因此,逾越節,雖然是為了慶祝他們得救的紀念而設立的,但同時也是基督的聖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帝在暫時的益處之下,彰顯了自己是救主。任何仔細思考這些事的人,都會發現保羅的話語沒有荒謬之處。不僅如此,他還會在屬靈的實質和可見的記號中,看到猶太人的洗禮與我們的洗禮之間最顯著的對應關係。


然而,又有人反對說,我們沒有找到所有這些的記載。528 我承認這一點,但毫無疑問,上帝藉著祂的靈彌補了外在傳道的不足,正如我們在銅蛇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的,銅蛇正如基督自己所見證的,是一個屬靈的聖禮(約翰福音 3:14),然而我們卻沒有任何關於這件事的記載,529 但主以祂認為合適的方式,向那個時代的信徒啟示了這個秘密,否則這個秘密將會一直隱藏著。


3. 同樣的屬靈食物 他現在提到另一個聖禮,它與主的聖餐相對應。「嗎哪,」他說,「和從磐石中流出的水,不僅僅是身體的食物,也是靈魂的屬靈滋養。」的確,兩者都是身體的維持方式,但這並不妨礙它們也服務於另一個目的。因此,當主減輕身體的需要時,祂同時也為靈魂的永恆福祉提供了保障。這兩件事很容易調和,如果不是基督的話語(約翰福音 6:31)中存在困難的話,祂將嗎哪稱為腐朽的肚腹食物,並將其與靈魂的真正食物對比。那句話似乎與保羅在這裡所說的截然不同。這個難題也很容易解決。聖經的慣例是,在談論聖禮或其他事物時,有時會根據聽者的理解能力來說話,在這種情況下,它所考慮的不是事物的本質,而是聽者錯誤的觀念。因此,保羅對割禮的說法並不總是相同的,因為當他考慮到上帝在其中所定的旨意時,他說割禮是信心的義的印記(羅馬書 4:11),但當他與那些誇耀外在和赤裸的記號,並在其中寄託錯誤的救贖信心的人爭辯時,他說割禮是定罪的標誌,因為人們藉著它約束自己遵守整條律法(加拉太書 5:2, 3)。因為他只是採納了假使徒對它的看法,因為他爭辯的不是上帝純粹的制度,而是他們錯誤的觀點。這樣,由於肉體的人群將摩西置於基督之上,因為摩西在曠野中餵養了百姓四十年,並且在嗎哪中除了肚腹的食物之外什麼也沒看到(正如他們確實沒有尋求其他東西一樣,"""基督在祂的答覆中並沒有解釋嗎哪的意義,而是撇開其他一切,將祂的言論與聽眾所持的觀念相符。「摩西在你們眼中備受尊崇,甚至令人欽佩,是一位最傑出的先知,因為他在曠野中餵飽了你們的祖先。就這一點,你們反對我:你們認為我一無是處,因為我沒有為你們提供食物。但是,如果你們認為會朽壞的食物如此重要,那麼你們對賜生命的糧食,即滋養靈魂直至永生的糧食,又該作何感想呢?」我們由此可見,主在那裡說話——不是根據事物的本質,而是根據聽眾的理解。530 另一方面,保羅在這裡看——不是神的誡命,而是惡人對它的濫用。


此外,當他說祖先吃了同樣的屬靈食物時,他首先表明了聖禮的德行和功效,其次,他宣稱律法時代的古老聖禮與我們現今的聖禮具有相同的德行。因為,如果嗎哪是屬靈的食物,那麼聖禮中呈現給我們的就不是單純的象徵,而是所代表的事物同時真實地被賦予,因為神不是一個欺騙者,用空洞的幻想來餵養我們。531 誠然,一個記號就是一個記號,並保留其本質,但是,正如天主教徒扮演著荒謬的角色,他們夢想著轉變(我不知道是哪種轉變),所以我們不能將神所結合的實體與象徵分開。天主教徒混淆了實體與記號:世俗之人,例如蘇恩克費爾迪烏斯之流,將記號與實體分開。讓我們採取中庸之道,532 換句話說,讓我們遵守主所指定的連結,但仍將它們區分開來,以免我們錯誤地將屬於一個的轉移到另一個。


接下來我們要談第二點——古代記號與我們記號的相似之處。這是經院學者的一個眾所周知的教條——古代律法的聖禮是恩典的象徵,而我們的聖禮則賜予恩典。這段經文非常適合駁斥這個錯誤,因為它表明聖禮的實體呈現給古代神的子民,與呈現給我們一樣。因此,索邦派的說法是荒謬的,他們認為律法下的聖父們只有記號而沒有實體。我確實承認,自基督道成肉身以來,記號的功效比父輩們所擁有的更清晰、更豐富地賜予我們。因此,我們與他們之間只有程度上的差異,或者(正如他們常說的)「多與少」的差異,因為我們更充分地領受了他們較少領受的。這並不是說他們只有單純的象徵,而我們卻享受著實體。533


有些人解釋說,他們534彼此之間吃了同樣的食物,不希望我們理解我們與他們之間存在比較;但這些人沒有考慮保羅的目的。因為他在這裡想說什麼呢?不就是神的古老子民與我們一樣蒙受了同樣的恩惠,並分享了同樣的聖禮,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信賴任何特殊的特權而認為自己可以免受他們所遭受的懲罰嗎?同時,我也不會與任何人爭論這一點;我只是陳述我自己的意見。與此同時,我很清楚,那些採取相反解釋的人所提出的理由是什麼——這最符合前面立即使用的比喻——所有以色列人都有相同的賽道為他們標記出來,所有人都從同一個起點開始:所有人都進入了同一條路線:所有人都分享了同樣的希望,但許多人卻被排除在獎賞之外。然而,"""我仔細考慮了所有事情,但這些考慮並未使我放棄我的觀點;因為使徒提到僅僅兩種聖禮,特別是洗禮,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是為了什麼目的呢?不就是為了將它們與我們對比嗎?毫無疑問,如果他將比較限制在那個民族的身體上,他寧願提出割禮和其他更為人所知和更為顯著的聖禮,但他卻選擇了那些更為模糊的聖禮,因為它們更能作為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對比。他所附帶的應用也不會如此恰當——「凡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都是我們的榜樣,因為我們在那裡看到了如果我們捲入同樣的罪行,上帝將要降臨在我們身上的審判。」


4. 那磐石就是基督 有些人荒謬地曲解保羅的這些話,好像他說基督是屬靈的磐石,好像他不是在談論那可見的記號的磐石,因為我們看到他明確地在處理外在的記號。他們提出的異議——說磐石是屬靈的,是微不足道的,因為這個稱謂應用於它,只是為了讓我們知道它是屬靈奧秘的標誌。同時,毫無疑問,他將我們的聖禮與古代的聖禮進行了比較。他們的第二個異議更為愚蠢和幼稚——「磐石怎麼可能,」他們說,「它堅固地立在原地,卻跟隨以色列人呢?」——好像不清楚的是,磐石這個詞指的是水流,它從未停止伴隨人民。因為保羅因此而頌揚上帝的恩典,他命令從磐石中流出的水,無論人民走到哪裡,都流淌出來,好像磐石本身跟隨他們一樣。現在,如果保羅的意思是,基督是教會的屬靈基礎,那麼他使用過去式有什麼必要呢?536 顯然,這裡表達了一些對先祖來說是獨特的東西。那麼,就讓那些爭論不休的人寧願表現他們的厚顏無恥,也不願承認這些是聖禮的表達方式的愚蠢幻想消失吧!537


然而,我已經說過,所預示的事物的實體是與古代聖禮一起展示的。因此,既然它們是基督的象徵,那麼基督就與它們相連,不是在空間上,也不是通過自然或實質的結合,而是通過聖禮。根據這個原則,使徒說磐石就是基督,因為在談論聖禮時,轉喻是再常見不過的了。因此,事物的名稱在這裡轉移到記號上——不是好像它嚴格適用,而是比喻性地,基於我所提到的那種聯繫。然而,我對此只是輕描淡寫,因為當我們談到第11章時,將會更詳細地處理。


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我們現在在聖餐中吃基督的身體,喝他的血,那麼猶太人怎麼能分享同樣的屬靈食物和飲料呢,當時還沒有基督的肉可以吃?」我回答說,雖然他的肉當時還不存在,但它仍然是他們的食物。這不是一個空洞或詭辯的細節,因為他們的救贖取決於他死亡和復活的益處。因此,他們需要領受基督的肉和血,以便分享救贖的益處。這種領受是聖靈的秘密工作,聖靈以這樣的方式在他們裡面工作,使基督的肉,雖然尚未被創造,卻在他們裡面產生了功效。然而,他的意思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吃,這與我們的方式不同,538 這就是我之前說過的,基督現在更充分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根據啟示的程度。因為,現今的飲食是實質的,那時卻不可能如此——也就是說,基督用他為我們犧牲並指定為我們食物的肉來餵養我們,我們從中獲得生命。


5. 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我們現在知道使徒為何預先說明這些事——是為了讓我們不要為自己聲稱任何超越他們的尊嚴或卓越,而是要謙卑和敬畏地行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我們沒有白白地蒙受真理之光和如此豐富的恩惠。「神」,他說,「揀選了他們所有人作他的子民,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卻從恩典中墮落了。因此,讓我們警惕,以免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有這麼多的例子告誡我們,因為神不會容忍我們身上未受懲罰的事情,而他在他們身上卻嚴厲懲罰了。」


這裡又有人反駁說:「如果在那時代,偽君子和惡人吃了屬靈的食物是真的,那麼現今的不信者在聖禮中是否也領受了實體呢?」有些人擔心人的不信似乎會減損神的真理,因此教導說,惡人與記號一同領受了實體。然而,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主確實向配得的和不配得的人提供了他所代表的,但並非所有人都能領受。同時,聖禮並未改變其本質,也未失去其任何功效。因此,嗎哪,就神而言,即使對不信者來說也是屬靈的食物,但因為不信者的口只是屬肉體的,他們並沒有吃所賜給他們的。然而,這個問題的更詳細討論我將保留到第11章。


因為他們被推翻了。這裡透過提出一個標誌來提供證據,證明他們不討神的喜悅——因為他嚴厲地對他們發怒,539並報復了他們的不感恩。有些人將此理解為指所有死在曠野的人,除了迦勒和約書亞兩人。(民數記 14:29。)然而,我理解他僅指那些他隨後立即在不同類別中提及的人。


10:6 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

10:7 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

10:8 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

10:9 也不要試探主(有古卷:基督),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

10:10 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

10:11 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10:12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6. 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他用更明確的言詞警告我們,我們必須面對他們所受的懲罰,因此這些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教訓,使我們不致像他們那樣惹動上帝的怒氣。「上帝懲罰他們,」他說,「是把他的嚴厲像一幅畫一樣擺在我們面前,好讓我們從他們的榜樣中學習敬畏。」關於「鑑戒」這個詞,我稍後會談到。目前我只希望我的讀者知道,我之所以採用與舊譯本 540 和伊拉斯謨不同的譯法,並非沒有考慮。因為他們模糊了保羅的意思,或者至少沒有足夠清楚地表達這個觀點——上帝在那群人身上呈現了一幅圖畫,供我們學習。


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他現在列舉了具體的例子,或某些事例,以便藉此機會責備一些惡習,關於這些惡習,哥林多人理應受到勸誡。我認為這裡所指的歷史是民數記 11:4 等處所記載的,儘管其他人將其歸因於民數記 26:64 所記載的。百姓在吃了嗎哪一段時間後,最終厭惡了它,開始渴望其他種類的食物,就是他們在埃及習慣吃的。他們犯了兩種罪,因為他們藐視上帝獨特的恩賜,並且他們熱切地渴望各種肉類和美味,這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主因這種不法慾望而被激怒,對百姓施加了嚴重的打擊。因此,那個地方被稱為


貪慾之墓 541,因為他們在那裡埋葬了那些被


主擊殺的人。(民數記 11:34。)


主藉此例子證明他多麼憎恨那些因厭惡他的恩賜和我們不法的慾望而產生的貪慾,因為凡是超出上帝所規定限度的,都被公正地視為邪惡和不法的。


7. 也不要拜偶像。他提到了出埃及記 32:7 等處所記載的歷史。因為摩西在山上停留的時間比百姓不雅的輕浮所能忍受的更長,亞倫被迫製造了一隻牛犢,並將其立為崇拜的對象。這並不是說百姓想改變他們的上帝,而是想根據他們肉體的理解,擁有上帝同在的一些可見標誌。上帝當時以最嚴厲的方式懲罰了這種偶像崇拜,藉此例子表明他多麼憎惡偶像崇拜。


正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這段經文很少有人正確解釋,因為他們認為百姓中的放縱是淫蕩的起因 542,正如俗語所說:「酒足飯飽之後,便會跳舞。」543 但摩西說的是一個神聖的宴會,或者換句話說,他們為榮耀偶像而慶祝的。因此,宴會和玩樂是偶像崇拜的兩個附屬品。因為在以色列百姓和迷信的狂熱者中,習慣於在獻祭時舉行宴會,作為神聖崇拜的一部分,不允許任何世俗或不潔的人在場。外邦人除此之外,還為榮耀他們的偶像舉行神聖的比賽,與此相符,以色列人無疑在那次場合崇拜了他們的牛犢 544,因為人類的心靈就是如此自負,它將任何取悅自己的東西歸於上帝。因此,外邦人陷入了如此深度的癡迷,以至於相信他們的眾神喜歡最卑鄙的表演、不雅的舞蹈、言語的污穢和各種淫穢。因此,以色列百姓模仿他們,在舉行了神聖的宴會之後,起來慶祝比賽,以便在榮耀偶像方面不缺少任何東西。這是真實而簡單的意義。


但這裡有人問,使徒為什麼提到宴會和比賽,而不是崇拜,"""因為這是偶像崇拜的主要內容,而另外兩件事只是附屬品。原因是他選擇了最適合哥林多人的情況。因為他們不太可能為了向偶像下拜而頻繁參加惡人的聚會,而是參加了為紀念他們的神而舉行的宴會,並且沒有遠離那些作為偶像崇拜標誌的卑劣儀式。因此,使徒宣稱他們特定的冒犯形式受到上帝的明確譴責,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簡而言之,他暗示偶像崇拜的任何部分都不能觸碰而不受玷污,那些用偶像崇拜的外在標誌玷污自己的人將無法逃脫上帝的懲罰。


8. 也不要讓我們犯姦淫 現在他談到姦淫,就這方面而言,從歷史記載來看,哥林多人中盛行著極大的放蕩,我們很容易從前面的內容推斷,那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還沒有完全擺脫這種惡習。這種惡習的懲罰也應該讓我們警醒,並讓我們牢記,不潔的慾望對上帝來說是多麼可憎,因為有一天有兩萬三千人滅亡,或者像摩西所說的,兩萬四千人。儘管他們在數字上有所不同,但很容易調和,因為當不打算精確和詳細地計算每個頭時,記下一個接近的數字並非不尋常,就像羅馬人中有那些獲得百人長稱號的人,而實際上卻有兩百多人。因此,既然有大約兩萬四千人被主的手推翻——也就是說,超過兩萬三千人,摩西記下了超過這個數字的數字,而保羅記下了低於這個數字的數字,這樣實際上就沒有區別了。這段歷史記載在民數記 25:9


然而,這裡仍然存在一個難題——為什麼保羅將這種懲罰歸因於姦淫,而摩西卻記載上帝的憤怒是因他們在巴力毗珥的聖禮中玷污自己而發動的。但由於背叛始於姦淫,以色列子民陷入那種不虔誠,並非主要受宗教考慮的影響,而是被妓女的誘惑所吸引,因此隨之而來的一切邪惡都應歸咎於姦淫。因為巴蘭曾提出這個建議,讓米甸人將他們的女兒賣給以色列人,目的是使他們遠離對上帝的真正崇拜。更甚者,他們過度的盲目,讓自己被妓女的誘惑引入不虔誠,這是慾望的懲罰。因此,讓我們明白,姦淫並非輕微的罪行,當時上帝以如此嚴厲且確實多種方式懲罰了它。


9. 也不要讓我們試探基督 這段勸誡指的是民數記 21:6 中記載的歷史。因為百姓因時間漫長而感到厭倦,開始抱怨自己的處境,並向上帝抱怨——「上帝為何欺騙我們」等等。保羅將百姓的這種抱怨稱為試探;這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試探與忍耐是相對的。當時百姓有什麼理由要起來反對上帝呢,除了這個——在卑劣慾望的影響下,他們無法忍耐地等待主所指定的時間的到來?因此,讓我們注意,保羅在此警告我們的這種邪惡的根源是不耐煩,當我們希望走在上帝前面,不讓自己受祂的管轄,反而希望將祂束縛在我們的意願和律法之下時。上帝嚴厲懲罰了以色列百姓的這種邪惡。"""現在他始終如一——一位公義的審判者。因此,如果我們不想遭受同樣的懲罰,就不要試探他。


這是一段證明基督永恆性的非凡經文;因為伊拉斯謨的詭辯毫無說服力——「我們不要試探基督,就像他們中的一些人試探上帝一樣」;因為補充「上帝」這個詞是極其牽強的。552 基督被稱為以色列人的領袖,這不足為奇。因為上帝從未透過那位中保以外的方式恩待他的子民,所以他除了透過他的手以外,從未賜予任何恩惠。此外,最初向摩西顯現,並在他們旅途中始終與百姓同在的天使,經常被稱為יהוה,耶和華。553 那麼,我們就把它看作一個既定的事實,那位天使是上帝的兒子,甚至在那時,他就是他作為元首的教會的引導者。至於「基督」這個詞,由於它具有與他的人性相符的意義,所以當時還不適用於上帝的兒子,但它是透過屬性的交通歸於他的,正如我們在別處讀到的,


人子從天上降下來。(約翰福音 3:13。)


10. 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其他人認為這是當十二個被派去偵察土地的人回來後,使百姓灰心喪志時所發生的怨言。但是,由於那次怨言並沒有立即受到主任何特別的懲罰,而只是隨後受到了這樣的懲罰——所有人都被排除在擁有土地之外,所以有必要對這段經文進行不同的解釋。被排除在進入土地之外,這確實是一種最嚴厲的懲罰,554 但保羅的話,當他說他們被毀滅者毀滅時,表達的是另一種懲罰。因此,我將其歸因於記載在民數記第十六章的歷史。[民數記 16:1-50]。因為當上帝懲罰了可拉和亞比蘭的驕傲之後,百姓就起來反對摩西和亞倫,好像他們應該為主所施加的懲罰負責一樣。上帝用從天上降下的火懲罰了百姓的這種瘋狂,這火吞噬了他們中的許多人——超過一萬四千人。因此,這是上帝對那些反叛和煽動者發怨言的憤怒的一個顯著而難忘的標誌。


那些人,的確,對摩西發怨言;但是,他們沒有理由侮辱他,也沒有理由對他發怒,除非是因為他忠實地履行了上帝吩咐他的職責,上帝自己也受到了那怨言的攻擊。因此,我們必須記住,如果我們起來反對上帝忠實的僕人,我們是在與上帝打交道,而不是與人打交道,並且要知道這種大膽555不會不受懲罰。


藉著毀滅者,你可以理解為執行上帝審判的天使。現在他有時會利用惡天使,有時會利用善天使的職事來懲罰人類,正如聖經的各種經文所顯示的。由於保羅在這裡沒有區分兩者,你可以將其理解為其中任何一種。


11. 這些事都發生了,作為預表。他再次重複——所有這些事都發生在以色列人身上,以便它們成為我們的預表——也就是說,榜樣,在其中上帝將他的審判擺在我們眼前。我很清楚,其他人對這些話進行了非常精妙的哲學思考,但我認為我已經充分表達了使徒的意思,當我說,藉著這些榜樣,就像許多圖畫一樣,我們被教導了什麼樣的上帝的審判即將臨到偶像崇拜者、淫亂者和其他藐視上帝的人。因為它們是生動的圖畫,描繪了上帝因這些罪而發怒。這種解釋,除了簡單和準確之外,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它堵塞了某些瘋子556的道路,他們扭曲這段經文以證明,"""在那古老民族中,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影射。首先,他們認為那個民族是教會的預表。由此他們推斷,上帝應許他們或為他們成就的一切——所有恩惠、所有懲罰,557都只是預表了基督降臨後需要在現實中實現的事。這是一種極其有害的狂熱,對聖父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對上帝的傷害更大。因為那個民族是基督教會的預表,但同時也是一個真正的教會。他們的狀況代表著我們的狀況,但同時,即使在那時,也存在著一個教會的適當狀況。賜予他們的應許以這樣的方式預示了福音,以至於福音已包含在其中。他們的聖禮以這樣的方式預表了我們的聖禮,但即使在那段時期,它們仍然是真正的聖禮,具有當前的功效。總之,那些當時正確使用教義和記號的人,都與我們一樣被賦予了相同的信心之靈。因此,這些瘋子從保羅的這些話中得不到任何支持,這些話並不是說那個時代所做的事情是預表,以至於當時沒有真實性,而只是一種空洞的表演。不,他們更明確地教導我們(正如我們所解釋的),那些對我們有益的告誡,都在那裡像圖畫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這些事是為警戒我們寫的。這第二句話解釋了前一句;因為這些事被記錄下來,對以色列人來說並不重要,而只對我們重要。558然而,這並不能推斷出這些懲罰不是來自上帝的真實懲罰,不適合當時的糾正,而是上帝當時施加審判,他設計讓這些事永遠被記住,以供我們教訓。因為這些歷史對死人有什麼益處呢?至於活人,除非他們悔改,被他人的榜樣所警戒,否則對他們又有什麼益處呢?現在他假定了一個原則,所有虔誠的人都應該同意——聖經中沒有什麼啟示是不值得知道的。


世界末期臨到我們了。「τέλη」(末期)這個詞有時指奧秘;559而這個意思不適合這個段落。然而,我採用了更簡單的常見譯法。他接著說,所有時代的末期都臨到我們了,因為萬物的豐盛都適合這個時代,因為現在是末世。因為基督的國度是律法和所有先知的主要目的。但保羅的這句話與普遍的觀點相悖——即上帝在舊約之下更為嚴厲,總是準備好並武裝起來懲罰罪行,而現在已經開始變得可以懇求,更願意饒恕。他們也以這種方式解釋我們在恩典律法之下——即我們比古人有更易於取悅的上帝。但保羅怎麼說呢?如果上帝懲罰了他們,他就不會更寬恕你。那麼,請摒棄這種錯誤觀念,即上帝現在在懲罰罪行方面更為寬鬆!確實,必須承認,藉著基督的降臨,上帝的良善更公開、更豐盛地傾注在人類身上;但這與那些濫用他恩典的墮落者免受懲罰有什麼關係呢?560


只有一件事必須注意,那就是現今的懲罰方式不同;因為正如上帝古時更樂意以他祝福的外在標誌來獎勵虔誠的人,以向他們證明他的父愛,所以他更多地以身體上的懲罰來顯示他的憤怒。現在,另一方面,在我們所享受的更完全的啟示中,他不再那麼頻繁地施加可見的懲罰,"""並且不常對惡人施以肉體上的懲罰。關於這個主題,你可以在我的《教義》中找到更多內容。561


12. 所以,自以為站得穩的人使徒從前面的內容得出結論,我們不能因我們的開始或進步而自誇,以至於我們放任自己變得粗心和不活躍。562 因為哥林多人以他們的情況自誇,以至於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軟弱,犯了許多罪。這是一種虛假的自信,先知們經常以此來責備以色列人。然而,由於天主教徒曲解這段經文,以維護他們關於信仰的邪惡教義,認為信仰總是與懷疑聯繫在一起,563 讓我們注意有兩種確信。


一種是建立在上帝的應許之上,因為虔誠的良心確信上帝永遠不會離棄它;並且,依靠這種不可戰勝的信念,大膽無畏地戰勝撒旦和罪惡,然而,儘管如此,它仍然記住自己的軟弱,將自己564交託給上帝,並謹慎而焦慮地將自己委身於他。這種確信是神聖的,與信仰密不可分,正如許多經文,尤其是羅馬書8:33所顯示的。


另一種則源於疏忽,當人們因自己擁有的恩賜而自高自大時,他們不關心自己,彷彿他們已超脫危險,卻滿足於自己的現狀。因此,他們暴露在撒旦的所有攻擊之下。這正是保羅希望哥林多人放棄的那種確信,因為他看到他們在愚蠢的自負影響下自滿自足。然而,他並沒有勸告他們總是焦慮地懷疑上帝的旨意,或因對自己救恩的不確定而顫抖,正如天主教徒所夢想的那樣。565 簡而言之,我們必須記住,保羅在這裡是針對那些因肉體上的卑劣自信而自高自大的人,並抑制那種建立在人而非上帝之上的確信。因為在稱讚歌羅西人信仰的堅實或堅定之後(歌羅西書2:5),他勸告他們要


在基督裡扎根,堅定不移,並在信仰中被建立和堅固。(歌羅西書2:7。)


10:13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10:14 我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10:15 我好像對明白人說的,你們要審察我的話。

10:16 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

10:17 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

10:18 你們看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豈不是在祭壇上有分嗎?


"""13. 沒有試探臨到你們。566 讓別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釋這句話。就我而言,我認為這是為了安慰他們,免得他們在聽到他先前所敘述的那些令人震驚的上帝之怒的例子時,會因恐懼而感到沮喪。因此,為了使他的勸勉有效,他補充說,還有悔改的餘地。「你們沒有理由絕望;因為我無意讓你們絕望,也沒有什麼事臨到你們,不是人所常遇見的。」其他人則認為,他是在責備他們在受到如此輕微的試煉時就屈服的懦弱;567 毫無疑問,譯為「人」的詞有時也指「適度」。568 那麼,根據他們的說法,其含義將是:「你們在輕微的試煉下就這樣屈服,這合適嗎?」但由於將其視為安慰更符合上下文,因此我更傾向於這種觀點。


上帝是信實的。他勸勉他們對過去要勇敢,以便激勵他們悔改,同樣,他也以確定的希望安慰他們關於未來的事,因為上帝不會讓他們受試探過於他們所能承受的。然而,他勸勉他們要仰望主,因為無論試探多麼輕微,如果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我們都會立刻被戰勝,一切都將結束。他說主是信實的,不僅僅是因為他信守諾言,而是好像他說過一樣。主是他子民的可靠守護者,在祂的保護下你們是安全的,因為祂從不讓祂的子民缺乏。因此,當祂將你納入祂的保護之下時,你沒有理由害怕,只要你完全依靠祂。因為如果祂在需要時撤回幫助,或者如果祂看到我們軟弱並準備在重擔下沉淪時,還延長我們的試煉,這無疑是一種欺騙。569


現在,上帝以兩種方式幫助我們,使我們不被試探所勝過;因為祂賜予我們力量,並且祂為試探設定了界限。使徒在這裡主要談論的是第二種方式。同時,他並沒有排除第一種方式——上帝減輕試探,使它們不會因其重量而壓倒我們。因為祂知道我們力量的尺度,這力量是祂自己賜予的。根據這一點,祂調節我們的試探。我這裡將「試探」一詞理解為廣義上指一切誘惑我們的事物。


14. 所以,我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要逃避,等等。使徒現在回到他稍微離題的特定問題上,因為,為了避免單純的教義在他們中間產生微小的影響,他引入了我們所讀的那些一般性勸勉,但現在他繼續他已經開始的討論——基督徒不允許與惡人的迷信結合,從而參與其中。他說,要逃避偶像崇拜。首先,讓我們觀察他對「偶像崇拜」一詞的含義。他當然沒有懷疑哥林多人有如此程度的無知或粗心570,以至於認為他們在心中崇拜偶像。但由於他們毫不猶豫地經常參加惡人的聚會,並與他們一起遵守為榮耀偶像而設立的某些儀式,他譴責他們這種自由的行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榜樣。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當他這裡提到偶像崇拜時,他指的是外在的,或者,如果你願意,是偶像崇拜的「宣稱」571。因為正如上帝被說成是通過屈膝和其他敬畏的標誌來崇拜的,而對祂的主要和真正的崇拜是內在的,偶像也是如此,因為在相反的事物中情況也是一樣的。""""""現今有許多人試圖以「心不在焉」為藉口,來為外在行為572辯護,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保羅將這些行為定為偶像崇拜,而且理由充分。因為,我們不僅欠上帝內心的愛戴,也欠外在的敬拜,所以,向偶像獻上敬拜之貌的人,就奪走了應歸於上帝的榮耀。他可以隨意聲稱他的心完全不在那裡。但行為本身是顯而易見的,其中應歸於上帝的榮耀被轉移給了偶像。


15. 我對明白人說。由於他即將從聖餐的奧秘中引出他的論點,他用這個簡短的序言來喚醒他們,使他們更專注地思考這件事的重要性。573「我不是對初學者說話。你們明白聖餐的功效,我們在其中被嫁接到主的身體裡。那麼,你們與惡人為伍,以至於合為一體,這是多麼不合適的事情啊。同時,他默然責備他們在這方面的考慮不周,因為他們在基督的學校裡受過精確的教導,卻容許自己犯下嚴重的罪惡,而對於這些罪惡,形成意見並不困難。


16. 祝福的杯。基督的聖餐有兩種元素——餅和酒——他從第二種開始。他稱之為「祝福的杯」,因為它被分別出來用於神秘的祝福。574因為我不同意那些將「祝福」理解為「感恩」,並將動詞「祝福」解釋為「感謝」的人。我承認,它有時確實用於此義,但從未用於保羅在此使用的結構,因為伊拉斯謨關於補充介詞575的觀點是極其牽強的。另一方面,我採用的意義是簡單的,沒有任何複雜之處。


那麼,祝福杯子,就是將它分別出來,使其成為基督寶血的象徵。這是藉著應許的話語完成的,當信徒們按照基督的吩咐聚集在一起,在這個聖禮中慶祝他受死的紀念時。然而,天主教徒所使用的祝聖,是一種源自異教徒的巫術576,與基督徒所遵守的純潔儀式毫無共同之處。的確,我們所吃的一切都藉著上帝的話語成聖,正如保羅自己在他處所見證的(提摩太前書4:5);但那種祝福是為了不同的目的——為了我們對上帝恩賜的使用是純潔的,並能歸榮於其創造者,並對我們有益。另一方面,聖餐中神秘祝福的目的是,使酒不再是普通的飲料,而是被分別出來,用於靈魂的屬靈滋養,同時它也是基督寶血的象徵。


保羅說,這樣被祝福的杯是κοινωνίαν——主寶血的交通。有人問,這是什麼意思?避免爭論,就不會有任何模糊之處。的確,信徒們藉著基督的寶血聯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身體。同樣,這種合一被恰當地稱為κοινωνία(交通)。我對餅也作同樣的承認。此外,我注意到保羅隨即補充的,彷彿是解釋——我們都成為一個身體,因為我們一同分享同一個餅。但是,我請問,我們之間的κοινωνία(交通)從何而來呢?不就是從我們以這樣的方式與基督聯合而來嗎?


我們是他肉中的肉,骨中的骨?(以弗所書5:30。)


因為我們必須首先(可以這麼說)被納入基督,我們才能彼此聯合。除此之外,保羅目前並不僅僅是在爭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團契,而是在爭論基督與信徒之間的屬靈聯合,""""""從中得出結論,他們與偶像為伍是不可容忍的褻瀆。因此,從這段經文的上下文來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κοινωνίαν)血的交通是我們與基督的血之間的聯繫,當他將我們所有人都接枝到他的身體中時,他就可以活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可以活在他裡面。


現在,當杯被稱為分享時,我承認這個表達是比喻性的,前提是比喻中所表達的真理沒有被剝奪,或者換句話說,前提是現實本身也存在,並且靈魂確實與血有交通,就像我們用嘴喝酒一樣。但是天主教徒不能說祝福的杯是分享基督的血,因為他們所遵守的聖餐是殘缺不全的:如果我們真的能將那種奇怪的儀式稱為聖餐,那是一種由各種人為設計拼湊而成的,幾乎沒有保留我們主制度的絲毫痕跡。但是,假設其他一切都如應有的那樣,這件事與聖餐的正確使用相悖——將所有的人民排除在分享杯之外,這是聖禮的一半。


我們所擘開的餅 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教會的習俗是擘開一個餅,並分給每個人自己的份,以便更清楚地向所有信徒展示他們與基督一個身體的聯合。而這種習俗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這從使徒時代之後的三個世紀中那些傑出人物的見證中可以看出。因此產生了一種迷信,即沒有人敢用手觸摸餅,而是由祭司將餅放入每個人的口中。


17. 因為我們是一個餅。我前面已經說過,保羅在這裡的主要目的不是勸我們去愛,但他順便提到這一點,以便哥林多人明白,我們必須,甚至通過外在的表白,維持我們與基督之間存在的合一,因為我們都聚集在一起接受那神聖合一的象徵。在這句話的第二部分,他只提到了聖禮的一部分,而聖經的習慣是用提喻法577來描述整個聖餐,即擘餅。我必須順便提醒我的讀者,以免任何經驗不足的人被某些奉承者提出的愚蠢詭辯所迷惑——好像保羅,僅僅提到餅,就有意剝奪人民聖禮的一半。


18. 看那按肉體說的以色列 他用另一個例子來證明,所有神聖的儀式都是如此,它們以一種與上帝的交通將我們聯繫在一起。因為摩西的律法不允許任何人參加祭祀的宴席,除非是那些已經妥善準備好的人。我說的不是僅僅是祭司,而是那些普通百姓中吃祭祀剩餘物的人。因此,所有吃被獻祭的犧牲品肉的人,都是祭壇的分享者,也就是說,是上帝分別為聖的聖殿和其中所舉行的神聖儀式的分享者。


「按肉體說的」這個表達,似乎是為了讓哥林多人比較兩者,從而更看重我們聖餐的功效而添加的。「如果古代的預表和那些年輕教育的初步有如此大的功效,那麼我們在我們的奧秘中,上帝更充分地向我們顯現,我們必須認為其中有多少功效!」同時,在我看來,更簡單的說法是,保羅僅僅通過這個標誌來區分那些仍然在律法之下的猶太人與那些已經歸信基督的人。""""""現在還有一個對比有待闡明——如果上帝所規定的神聖儀式能聖化那些遵守它們的人,那麼另一方面,對偶像所行的神聖儀式則會帶來污穢。578 因為唯有上帝能聖化,因此所有異教神祇都會帶來污穢。579 再者,如果奧秘580能使信徒與上帝結合並連結,那麼由此可知,惡人也同樣透過他們的迷信儀式與偶像建立581團契。但在使徒繼續闡述之前,他先以一種反詰法582(預期)回答了一個可能被提出作為反對意見的問題。"""


10:19 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甚麼呢?或說偶像算得甚麼呢?

10:20 我乃是說,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 神。我不願意你們與鬼相交。

10:21 你們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

10:22 我們可惹主的憤恨嗎?我們比他還有能力嗎?

10: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10:24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19. 我那時該說什麼呢?乍看之下,使徒似乎要麼論證不周,要麼將偶像歸結為某種存在和力量。現在,人們可能會輕易地反駁——「永生的上帝與偶像之間有什麼可比性呢?上帝藉著聖禮將我們與祂自己連結。即使如此,偶像既然一無所有(哥林多前書 8:4),又怎會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做同樣的事情呢?你認為偶像是什麼,或者能做什麼嗎?」他回答說,他並非著眼於偶像本身;583 而是著眼於那些向偶像獻祭者的意圖。因為那才是他間接指出的污穢的根源。因此,他承認偶像一無所有。他承認當外邦人自作主張地舉行莊嚴的奉獻儀式時,584 那只是一種錯覺,上帝的受造物不會因這些愚蠢的行為而被玷污。但由於他們的意圖是迷信且應受譴責的,而且這行為是卑劣的,他推斷,所有與他們為伍的人都會被牽連到污穢之中。


20. 但外邦人所獻的祭物 585。為了完整回答,必須這樣理解一個否定句:「我並不是說偶像是什麼,我也沒有想像它具有任何美德,但我說外邦人所獻的祭物是獻給魔鬼,而不是獻給神明的,因此我根據他們邪惡和不敬虔的迷信來評估這行為。因為我們必須始終著眼於做某事的意圖。那麼,與他們連結的人,就表明他與他們在同樣的不敬虔中有份。」他於是繼續他所開始的:「如果我們只與上帝打交道,那些東西就什麼也不是,但就人而言,它們就成了過錯;因為沒有人會坐下來參加偶像的宴席,而不表明自己是偶像的崇拜者。」


然而,有些人將這裡的「鬼魔」一詞理解為外邦人想像中的神祇,這符合他們對這些神祇的普遍說法;因為當他們談論鬼魔時,他們指的是次級神祇,例如英雄 586,因此這個詞被用作褒義。柏拉圖在許多情況下都用這個詞來指代精靈或天使。587 然而,這種解釋與保羅的意圖完全不符,因為他的目的是要表明,參與任何看似尊崇偶像的行為,都不是輕微的冒犯。因此,他的目的不是要減輕,而是要誇大其中所包含的不敬虔。那麼,選擇一個榮譽的詞來指代最嚴重的邪惡,是多麼荒謬啊!從先知巴錄書(4:7)中可以確定,獻給偶像的東西是獻給魔鬼的(申命記 32:17;詩篇 96:5)。在先知書的那個段落中,當時普遍使用的希臘譯本是 δαιμόνια——鬼魔,這也是它在聖經中的普遍用法。那麼,保羅從先知那裡借用他的話來表達邪惡的嚴重性,而不是像異教徒那樣說話,減輕他渴望徹底譴責的事情,這豈不是更有可能嗎?


然而,這些事情似乎與我剛才所說的有些矛盾——保羅著眼於偶像崇拜者的意圖,因為他們的意圖不是崇拜魔鬼,而是他們自己創造的想像中的神祇。我回答說,這兩件事是完全和諧的,因為當人們在他們的想像中變得如此虛妄(羅馬書 1:21),以至於將神聖的榮耀歸給受造物,而不是歸給獨一的上帝時,這種懲罰就為他們預備好了——他們事奉撒旦。因為他們找不到他們正在尋找的「中間地帶」588,但每當他們背棄真神時,撒旦就會立刻以崇拜對象的身份出現在他們面前。


我不希望你們。"""如果「鬼魔」一詞是用一種無關緊要的意義,那麼保羅在這裡的陳述是多麼沒有精神啊,然而,它卻對偶像崇拜者具有最大的份量和嚴厲性!他接著說明了原因——因為沒有人能同時與上帝和偶像相交。現在,在所有神聖的儀式中,都有一種相交的宣告。因此,讓我們知道,我們只有在首先告別一切褻瀆神聖的事物之後,才能被基督接納參加他身體和寶血的神聖筵席。589 因為想要享受其中一個的人,必須放棄另一個。哦,那些590 因害怕得罪人,而不惜用非法迷信玷污自己的人,他們的境況是多麼悲慘啊!因為,他們這樣做,就是自願放棄與基督的團契,並阻礙他們接近他賜予健康的餐桌。


22. 我們惹動主怒嗎?在闡述了教義之後,他採取了更為激烈的語氣,因為他觀察到,對上帝來說最惡劣的罪行卻被視為無足輕重,或者至少被視為一個微不足道的錯誤。哥林多人希望他們所採取的自由被認為是可原諒的,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讓自己被指責,相反,我們尋找一個又一個的藉口來掩飾自己。現在保羅說,這並非沒有道理,我們這樣做就是與上帝為敵;因為上帝對我們最大的要求莫過於此——我們嚴格遵守他在聖言中所宣告的一切。那麼,那些為了可以自由地違背上帝的誡命而使用藉口的人,591 不就是公然與上帝為敵嗎?因此,先知對所有稱惡為善、稱黑暗為光的人發出了咒詛(以賽亞書 5:20)。


我們比祂更強壯嗎?他警告他們惹動上帝是多麼危險的事——因為沒有人能這樣做而不自取滅亡。592 在人與人之間,正如他們所說,戰爭的機會是未知的,但與上帝爭鬥無異於自願尋求毀滅。因此,如果我們害怕與上帝為敵,我們就應該對為明顯的罪找藉口而感到戰慄,也就是說,任何與祂的話語相悖的事。我們也應該對質疑祂自己已經宣告的事感到戰慄——因為這無異於像巨人一樣起來反抗天堂。593 (創世記 11:4)。


23. 凡事都可行。他又回到基督徒自由的權利上,哥林多人以此為自己辯護,他用與之前相同的解釋來駁斥他們的異議。「吃祭過偶像的肉,並出席宴會,是外在的事,因此本身是合法的。」保羅聲明他絕不質疑這一點,但他回答說,我們必須顧及造就。他說,凡事都可行,但凡事都不造就,也就是說,對我們的鄰舍不造就,因為沒有人,正如他立刻補充的,應該只尋求自己的益處,如果任何事對弟兄不造就,就必須戒絕。他接著表達了益處的種類——當它造就時,因為我們不能只顧及肉體的益處。「那麼呢?594 如果一件事在其他方面是上帝所允許的,但如果對我們的鄰舍不合宜,就因此變得不合法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自由就會受制於人。」仔細思考保羅的話,你會發現,當你適應你的鄰舍時,自由仍然完好無損,而只是它的使用受到限制,因為他承認它是合法的,但他說,如果它不造就,就不應該使用。


24. 無人求自己的益處。他在羅馬書第14章中處理了相同的議題。"""「不要讓任何人只顧自己,而要努力取悅他的弟兄,以造就他們。」這是一條非常必要的戒律,因為我們的天性如此敗壞,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弟兄的利益。現在,既然愛的律法要求我們愛鄰如己(馬太福音 22:39),它也要求我們顧及他們的福祉。然而,使徒並沒有明確禁止個人顧及自己的利益,但他要求他們不應過於專注於自己的利益,以至於不願放棄部分權利,只要弟兄的福祉需要這樣做。


10:25 凡市上所賣的,你們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

10:26 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

10:27 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你們若願意去,凡擺在你們面前的,只管吃,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

10:28 若有人對你們說:「這是獻過祭的物」,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

10:29 我說的良心不是你的,乃是他的。我這自由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

10:30 我若謝恩而吃,為甚麼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呢?

10:31 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

10:32 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 神的教會,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

10:33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


25. 凡在肉市上所賣的 他在上面談到與偶像崇拜相關的偽裝,或者至少是關於那些哥林多人若不承認自己是惡人在迷信中的同夥就無法參與的行為。他現在要求他們,不僅要避免一切偶像崇拜的宣稱,還要仔細避免一切可能因不加區分地使用無關緊要之物而引起的冒犯機會。因為,儘管哥林多人方面只有一種冒犯,595 但同時也有不同程度的冒犯。現在,關於吃食物,他首先提出這個普遍的聲明——吃任何食物都是合法的,良心無愧,因為主允許這樣做。其次,他限制了這種使用的自由——以免傷害軟弱的良心。因此,這個結論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對無關緊要之物的自由和權力;第二部分是對其的限制——使其使用可以根據愛的規則來規範。


不爭論 596 ᾿Ανακρίνεσθαι,保羅使用的這個詞,意思是雙方論證,597 這樣一個人的思想會動搖,時而傾向於這一邊,時而傾向於那邊。598 因此,就食物的區別而言,他使我們的良心擺脫了一切顧慮和猶豫;因為當我們從主的話語中確信他認可我們所做的事時,我們的心靈就應該感到輕鬆和寧靜。


為了良心的緣故——也就是說,在上帝的審判台前——「就你與上帝的關係而言,你沒有必要與自己爭論,這是否合法。因為我允許你自由地吃各種肉類,因為主允許你一切,無一例外。」


26.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耶和華 他從大衛的見證中確立了他所允許的自由。(詩篇 24:1 和詩篇 50:12。) 但有人會問:「這與重點有什麼關係?」我回答說,如果地和其中所充滿的 599 都屬耶和華,那麼世上就沒有什麼是不神聖和不潔淨的。我們必須始終牢記使徒所討論的問題是什麼。人們可能會懷疑,上帝的創造物是否被惡人的祭物所玷污。保羅說它們沒有,因為整個大地的統治權和所有權始終掌握在上帝手中。現在,主手中的事物,他以他的能力保守,因此也聖化它們。因此,上帝的兒女對一切事物都有純潔的使用權,因為他們除了從上帝手中接受之外,別無他法。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600 是先知用來表示上帝賜予大地豐富祝福的表達。因為如果大地沒有樹木、草藥、動物和其他事物,它就會像一間沒有家具和各種器皿的房子:甚至更糟,它會殘缺不全,面目全非。如果有人反對說,大地因罪而被詛咒,答案很簡單——他著眼於其純潔和完美的本質,因為保羅正在談論信徒,對他們來說,萬物都藉著基督而被聖化。


27. 倘若有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這裡接著一個例外,意思是,如果一個信徒被告知擺在他面前的東西已經獻給偶像,並且看到有冒犯的危險,那麼如果他不禁戒,他就是得罪了弟兄。簡而言之,他表明必須注意不要傷害軟弱的良心。


當他說——你們也願意去的時候,他間接地暗示,他並不完全贊同,而且如果他們拒絕會更好,但由於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他選擇不絕對禁止。而且,確實,""""""沒有什麼比遠離這些誘惑更好的了——這並不是說那些只在良心允許的範圍內與人相處的人應該受到譴責,601而是因為我們在看到自己有跌倒的危險時,應該謹慎行事。602


29. 我說,是良心,而不是你自己的良心。他總是小心翼翼地不減少自由,也不顯得在任何程度上剝奪自由。「你應該忍受你弟兄軟弱的良心,這樣你就不會濫用你的權利,以至於給他造成冒犯;但同時你的良心仍然是自由的,因為它不受那種約束。因此,我對你外在使用的限制,絕不能成為纏繞你良心的網羅。」


這裡必須注意的是,良心一詞在這裡是嚴格意義上的;因為在羅馬書13:5和提摩太前書1:5中,它是廣義的。「保羅說,我們應該順服君王,不僅是為了憤怒,也是為了良心」——也就是說,不僅是出於對懲罰的恐懼,而是因為主如此命令,這是我們的職責。難道我們不應該出於同樣的原因遷就軟弱的弟兄嗎——也就是說,因為我們在上帝面前在這種程度上受制於他們?此外,誡命的目的是出於一顆好良心的愛。愛的感情不包含在一顆好良心中嗎?因此,它在這裡的意思,正如我已經說過的,更受限制,因為虔誠人的靈魂只看上帝的審判台,不顧及人,滿足於基督為它獲得的自由的祝福,並且不受任何個人、時間或地點的限制。


有些手稿重複了這句話——地是耶和華的。但很可能是有些讀者把它寫在邊緣,然後它就溜進了正文。603然而,這並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我的自由為何?保羅是否這樣說自己,或者他是否以哥林多人的名義提出這個異議,這是值得懷疑的。如果我們認為這是以他自己的名義說的,那將是對前面陳述的證實。「為了別人的良心而限制自己,你的自由並不會因此而受制於他。」如果以哥林多人的名義,意思將是:「你們強加給我們一條不公正的法律,要求我們的自由應隨他人的心血來潮而興衰。」我認為保羅是這樣說自己的,但以另一種方式解釋,因為到目前為止我一直在陳述他人的觀點。那麼,被判斷,我這裡解釋為——被定罪,符合聖經中這個詞的普遍用法。保羅警告我們,如果我們不加限制地使用我們的自由,以至於給我們的鄰居造成冒犯,他們就會譴責它,那麼必然會產生危險。因此,由於我們的過錯和不合理,結果將是,這種來自上帝的特殊恩惠將被譴責。如果我們不防範這種危險,我們就會濫用我們的自由而敗壞它。因此,這個考慮非常有利於證實保羅的勸告。


30. 所以,如果因著恩典。這個論點與前一個論點相似,或者說幾乎相同。「既然我凡事都可行,是出於上帝的恩慈,我為什麼要以這樣的方式行事,以至於它被算作我的過失呢?」的確,我們無法阻止惡人誹謗我們,甚至無法阻止軟弱的人有時對我們不滿;但保羅在這裡責備那些自作主張、在既無必要也無益處的情況下給人造成冒犯、傷害軟弱良心的人。他希望我們善用我們的恩惠,604這樣軟弱的人就不會因為我們不加考慮地使用自由而有誹謗的機會。


31.""""""所以,無論你們是吃是喝,免得他們認為在這樣的小事上,他們不必如此小心避免責備,他教導說,我們生命中沒有任何部分,也沒有任何行動如此微小,605以至於不應該將其導向神的榮耀,並且我們必須注意,即使在飲食中,我們也可能旨在促進神的榮耀。這句話與前面的內容相關聯;因為如果我們熱切渴望神的榮耀,正如我們應該的那樣,我們就絕不會允許,只要我們能阻止,他的恩惠受到指責。古時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我們不是為了吃而活;而是為了活而吃606。只要同時牢記生活的目的,結果就會是,我們的食物將以某種方式獻給神,因為它將被分別出來為他服務。


32. 不要成為任何人的絆腳石。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點——愛的法則。因此,對神的榮耀的渴望佔據首位;對鄰舍的關懷佔據第二位。他提到猶太人和外邦人,不僅因為神的教會由這兩類人組成,而且是為了教導我們,我們對所有人,甚至是陌生人,都負有責任,以便我們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贏得他們。(哥林多前書9:20, 21。)


33. 正如我在這一切事上都取悅所有人一樣。由於他以一般的方式說話,沒有例外,有些人錯誤地將其擴展到不合法且與主的話語相悖的事情上——好像為了我們的鄰舍,我們可以冒險超出主允許我們的範圍。然而,更確定的是,保羅只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以及本身合法的事情上適應人們。此外,必須仔細觀察目的——為了讓他們得救。因此,不應該向他們讓步那些與他們得救相悖的事情,607但我們必須運用智慧,而且是屬靈的智慧。608"""

歌林多前書 10 歌林多前書 10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0月 11,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