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
9:11 (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做出來,只因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9:12 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9:13 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
9:14 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難道 神有甚麼不公平嗎?斷乎沒有!
9:15 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9:16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 神。
9:17 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9:18 如此看來,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
10. 不僅如此,等等。本章有一些不完整的句子,例如這句:「但利百加也懷了孕,是從我們祖宗以撒懷的。」因為他中途停頓,沒有說出主要的動詞。然而,其意思是,關於應許的擁有權的差異,不僅可以在亞伯拉罕的子孫身上看到,在雅各和以掃身上還有一個更明顯的例子:因為在前一個例子中,有些人可能會說他們的情況不平等,其中一個是婢女的兒子;但這兩個人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甚至是雙胞胎:然而一個被拒絕,另一個被主揀選。由此可見,應許的實現並非不加區分地發生在所有肉身的兒女身上。
保羅提到上帝向其顯明旨意的人,我寧願認為這裡理解為陽性代詞,而不是像伊拉斯謨那樣理解為中性代詞:因為其意思是,上帝的特殊揀選不僅向亞伯拉罕顯明,也向利百加顯明,當她生下雙胞胎時。f289
11. 因為孩子們,等等。他現在開始提升層次,甚至要指出這種差異的原因,他教導我們這種差異只能在上帝的揀選中找到。他之前確實簡要地提到,亞伯拉罕的親生子女之間存在差異,儘管所有人都通過割禮被收納參與聖約,但上帝的恩典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因此,那些蒙上帝恩寵的人是應許的兒女。但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他要麼保持沉默,要麼含糊其辭。現在他確實公開將全部原因歸因於上帝的揀選,而且是無償的,絲毫不依賴於人;因此,在敬虔者的救贖中,除了上帝的良善之外,無需尋求更高的(nihil superius)原因,在被棄者的滅亡中,除了他公義的嚴厲之外,無需尋求更高的原因。
那麼第一個命題是:「正如聖約的祝福將以色列民族與所有其他民族區分開來一樣,上帝的揀選也在該民族中區分人,他預定一些人得救,另一些人永遠被定罪。」第二個命題是:「這種揀選沒有其他基礎,只有上帝的良善,以及自亞當墮落以來,他的憐憫;他隨意擁抱他所喜悅的人,絲毫不考慮他們的行為。」第三個命題是:「主在他無償的揀選中是自由的,不受必須將同樣的恩典平等地賜予所有人的限制;相反,他隨意地越過他所願意的,並揀選他所願意的。」保羅將所有這些內容簡潔地包含在一句話中:然後他繼續談論其他事情。
此外,通過這些話,「孩子們還沒有出生,也沒有做任何善事或惡事」,他表明,上帝在做出區分時不可能考慮到行為,因為它們尚未發生。現在,那些持相反觀點的人,說這並不是上帝的揀選不應根據行為的功過來區分人的理由,因為上帝預見哪些人將來會因行為而配得或不配得他的恩典,他們並不比保羅更具洞察力,而是觸及了神學中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應該為所有基督徒所熟知,即上帝在人墮落的本性中,例如以掃和雅各的本性中,看不到任何能促使他顯現恩寵的東西。因此,當他說他們當時都沒有做任何善事或惡事時,必須補充他認為理所當然的內容——他們都是亞當的後代,本性有罪,沒有絲毫的公義。
我之所以花這麼長時間解釋這些事情,並不是因為使徒的意思晦澀難懂;而是因為詭辯家們不滿足於他明確的意義,試圖通過瑣碎的區別來規避它,我希望表明,那保羅絕非對他們所聲稱的那些事一無所知。
還可以說,儘管那瀰漫於全人類的敗壞,在它爆發成行動之前,就足以定罪,因此以掃被公正地棄絕,因為他生來就是一個可怒之子,但為了不留下任何疑慮,彷彿他的狀況因任何惡行或過失而惡化,所以必須排除罪惡和美德。的確,棄絕的直接原因,是我們從亞當繼承的咒詛;然而,為了讓我們學會順服上帝單純的旨意,保羅將我們從這種觀點中抽離,直到他確立了這個教義——上帝在他的旨意中,有充分公正的理由揀選和棄絕。f290
上帝的旨意是照著揀選,等等。他幾乎在每個例子中都談到上帝無償的揀選。如果行為有任何地位,他應該說——「他的賞賜是藉著行為而立的」;但他提到上帝的旨意,這旨意可以說只包含在他自己的美意中。為了不留下任何爭論的餘地,他通過添加另一個子句「照著揀選」,然後是第三個子句「不是出於行為,而是出於那召人的」,消除了所有疑慮。現在,讓我們更仔細地思考這段經文:既然上帝照著揀選的旨意是這樣確立的——在兄弟倆出生之前,並且沒有做任何善惡之事,一個被棄絕,另一個被揀選;因此,當任何人將差異的原因歸因於他們的行為時,他就是顛覆了上帝的旨意。現在,通過添加「不是出於行為,而是出於那召人的」,他的意思是,不是因為行為,而是單單因為呼召;因為他希望完全排除行為。那麼,我們揀選的全部穩定性都包含在上帝的旨意中:這裡功勞毫無用處,因為它們只導致死亡;不考慮任何價值,因為沒有;只有上帝的良善獨自掌權。因此,那種「上帝揀選或棄絕,是預見每個人是否配得他的恩惠」的教條是錯誤的,並且與上帝的話語相悖。f291
12. 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看主如何在以撒的兒子們還在母腹中時,就使他們有所不同;因為這是天上的回答,藉此顯明上帝定意要向小的施予特別的恩惠,而拒絕大的。雖然這確實與長子權有關,但在這件事上,作為更大事物的象徵,顯明了上帝的旨意:當我們考慮雅各從他的長子權中,按肉體所獲得的微薄益處時,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這是事實。因為他因此面臨巨大的危險;為了避免這種危險,他被迫離開家園和國家,並在流亡中受到不友善的對待:當他回來時,他戰戰兢兢,對自己的生命感到懷疑,俯伏在他兄弟的腳下,謙卑地請求寬恕他的過犯,並因他所受的寬容而活下來。他對他兄弟的統治權在哪裡呢?他被迫懇求他的兄弟賜予他生命。那麼,在主所給的回答中,所應許的就比長子權更大了。
13. 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等等。他用一個更強有力的見證,證實了給利百加的天上回答,對他目前的目的有多大幫助,也就是說,雅各的統治和以掃的服事,預示了兩者的屬靈狀況,而且雅各是藉著上帝的恩慈,而不是藉著他自己的功勞,獲得了這恩惠。那麼,先知的這個見證,就顯示了主為何將長子權賜給雅各的原因:它取自瑪拉基書第一章。主責備猶太人忘恩負義,提到他從前對他們的恩慈,—「我愛你們,」他說;然後他提到他愛的起源,—「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好像他說,—「他有什麼特權,使我應該偏愛他而不是他的兄弟?一點也沒有。這確實是平等的權利,只是按照自然法則,年幼的應該服事年長的;我卻選擇了這個,拒絕了那個;我因此只憑我的憐憫,而不是憑任何功德。所以我選擇你們作我的子民,好使我對雅各的後裔施予同樣的恩慈;但我拒絕了以掃的後裔以東人。你們就更糟糕了,因為對如此大恩的記憶不能激勵你們敬拜我的威嚴。」f292 現在,雖然那裡記載了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屬世福分,但將它們視為他仁慈的象徵卻是不對的:因為哪裡有神的憤怒,哪裡就有死亡;但哪裡有他的愛,哪裡就有生命。
14. 那麼我們該說什麼呢?等等。肉體無法聽到神的智慧而不立即被無數問題所困擾,也無法試圖以某種方式要求神解釋。因此我們發現,使徒每當論及某些高深奧秘時,都會預先排除他知道會佔據人心靈的許多荒謬想法;因為當人們聽到聖經關於預定論的任何教導時,他們尤其會被許多障礙所纏繞。
神的預定論確實是一個迷宮,人的心靈無法從中解脫:但人的好奇心是如此不合理,以至於對一個主題的檢視越危險,他就越是大膽地進行;因此當討論預定論時,由於他無法將自己限制在適當的範圍內,他立即因其魯莽而將自己投入深海之中。那麼,敬虔之人有什麼補救辦法呢?他們必須避免對預定論的一切思考嗎?絕不:因為聖靈只教導我們應當知道的事,所以對此的認識無疑是有益的,只要它被限制在神的話語中。那麼,這就是我們的神聖法則,除了聖經教導我們的之外,不要尋求知道任何關於它的事:當主閉上他的聖口時,我們也應當止步,以免走得更遠。但由於我們是人,愚蠢的問題自然會出現,讓我們聽聽保羅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神有不義嗎?人類心靈的瘋狂確實是駭人聽聞的,它寧願指責神不義,也不願責備自己盲目。保羅確實不想繞道去尋找那些可能使他的讀者困惑的事情;但他卻從普遍的觀點中,提出了當許多人聽到神按照自己的旨意決定每個人的命運時,立即進入他們心中的邪惡暗示。確實,正如肉體所想像的,神捨棄一人而眷顧另一人,這是一種不公。
為了消除這個困難,保羅將他的主題分為兩部分;在前者中,他談到蒙揀選的人,在後者中,他談到被棄絕的人;在前者中,他要我們默想神的憐憫,在後者中,他要我們承認他公義的判斷。他的第一個回答是,認為神有不義的想法應當被憎惡,然後他表明,對於這兩方,不可能有不義。
但在我們進一步探討之前,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反對意見清楚地證明,既然神揀選一些人而捨棄另一些人,其原因不在於其他任何事物,而在於他自己的旨意;因為如果差異是基於行為,保羅就不會無緣無故地提出這個關於神不義的問題,如果神按照每個人的功績來對待每個人,就不會產生任何懷疑。其次,也可以注意到,儘管他看到這個教義在提出時會立即引起喧囂和可怕的褻瀆,但他仍然自由而公開地提出它;不,他並沒有隱瞞當我們聽到在人出生之前,他們的命運就已經由神的秘密旨意決定時,會給我們帶來多少抱怨和喧囂的機會;然而,儘管如此,他仍然繼續,沒有任何藉口,宣告他從聖靈那裡學到的。因此,那些旨在顯得比聖靈更聰明,以消除和平息冒犯的人的幻想,絕不能被容忍。為了不指責神,他們應該誠實地承認人的得救或滅亡取決於他的自由揀選。如果他們能抑制自己不聖潔的好奇心,並約束自己不節制的舌頭,他們的謙遜和清醒值得稱讚;但約束聖靈和保羅,這是何等的傲慢!願上帝的教會永遠保持這種寬宏大量,使虔誠的教師不恥於誠實地宣揚真理,無論它多麼受人憎恨,並駁斥不敬虔之人可能提出的任何誹謗。
15. 因為他對摩西說,等等。f293 至於選民,上帝不能被指責為不義;因為他按照自己的美意施恩於他們:然而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肉體也會找到抱怨的理由,因為它不能承認上帝有權對一個人施恩而不對另一個人施恩,除非原因顯而易見。既然有些人無功受祿似乎不合理,人類的傲慢就與上帝爭吵,好像他偏袒某些人超過應有的程度。現在讓我們看看保羅如何為上帝的公義辯護。
首先,他絕不隱瞞或掩飾他預見會引起反感的事,而是以堅定不移的態度堅持下去。其次,他並不努力尋找理由來緩和其嚴厲性,而是認為只要用聖經的見證來制止惡劣的吠叫就足夠了。
上帝不是不義的,因為他對他所喜悅的人施憐憫,這可能看起來是一個冷淡的辯護;但由於上帝認為他自己的權威本身就足夠了,所以他不需要任何人的辯護,保羅認為只要指定他為自己的權利辯護者就足夠了。現在保羅在這裡提出了摩西從主那裡得到的回答,當時他為全體人民的救贖禱告,「我必憐憫我所要憐憫的人,我必恩待我所要恩待的人。」這是上帝的回答。藉著這個神諭,主宣告他並不虧欠任何人,他所賜的一切都是白白的恩惠,而且他的恩慈是自由的,所以他可以隨意施予;最後,沒有比他自己的旨意更高的原因可以想到,為什麼他對某些人施恩惠,而不是對所有人。這些話確實意味著,好像他說:「我一旦決定要憐憫的人,我絕不會收回;我將以永恆的恩慈追隨我決定要施恩的人。」因此,他將施恩的最高原因歸因於他自己的自願目的,並且也暗示他特別為某些人設計了他的憐憫;因為這是一種排除所有外在原因的說法,就像當我們聲稱自己有自由行動的權力時,我們說:「我會做我打算做的事。」關係代詞也明確暗示,憐憫並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當上帝的揀選受制於外在原因時,他的自由就被剝奪了。
救贖的唯一真正原因在摩西使用的兩個詞中表達出來。第一個是ˆnj,chenen,意思是自由而慷慨地施恩或施恩惠;另一個是µjr,rechem,意思是受憐憫。因此,保羅所要表達的得到了證實,即上帝的憐憫是白白的,不受任何約束,而是隨心所欲地轉向。f294
16. 這不在乎那定意的,等等。從所引用的見證中,他得出這個結論,毫無疑問,我們的揀選不應歸因於我們的勤奮,也不應歸因於我們的努力,而是完全歸因於上帝的旨意。你們任何人都不應認為那些被揀選的人是因為他們配得,或者因為他們以任何方式為自己贏得了上帝的恩惠,或者簡而言之,因為他們身上有一點點價值可以感動上帝,簡單地說,這件事既不是憑我們的意志也不是憑我們的努力(因為他把奔跑放在努力或嘗試的位置上),我們才被算在選民之中,但它完全取決於神的良善,神憑著自己的意願揀選那些既不願、不努力、甚至不曾想到這樣事情的人。”那些從這段經文推斷我們有某種努力的能力,但若沒有神的憐憫幫助,它自身就毫無作用的人,所持的觀點是荒謬的;因為使徒所展示的不是我們裡面有什麼,而是排除了我們所有的努力。因此,說我們願意並奔跑,因為保羅否認這取決於那願意或奔跑的人,這純粹是詭辯,因為他只是想說,無論是願意還是奔跑都無濟於事。
然而,那些以順服神的恩典為藉口而安逸懶惰的人,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因為儘管他們的努力一無所成,但受神影響的努力並非無效。因此,說這些話不是為了讓我們熄滅神的靈,同時因我們的任性和懶惰而點燃我們內心的火花;而是為了讓我們明白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他,從而學會向他祈求一切,向他盼望一切,並將一切歸於他,同時我們懷著敬畏和戰兢的心完成我們救贖的工作。
伯拉糾曾試圖用另一種詭辯和毫無價值的狡辯來規避保羅的這一聲明,即這不僅僅取決於那願意和奔跑的人,因為神的憐憫會幫助。但奥古斯丁以同樣堅實而敏銳的方式駁斥了他:“如果人的意志被否認為揀選的原因,因為它不是唯一的原因,而只是部分原因;那麼我們也可以說,這不取決於憐憫,而是取決於那願意和奔跑的人,因為在相互合作的地方,應該有相互的稱讚:但毫無疑問,後一種觀點因其自身的荒謬而站不住腳。”因此,讓我們確信,神所喜悅拯救的人的救贖,是歸因於他的憐憫,這樣人就沒有任何可施展的計謀了。f295
至於有些人提出的觀點,認為這些話是以不敬虔之人的身份說的,這也沒有多少道理;因為怎麼能把那些宣稱神公義的經文,用來指責他暴虐呢?而且,保羅在駁斥近在眼前且容易的情況下,會允許聖經受到如此粗暴的嘲弄嗎?但那些荒謬地用自己的判斷來衡量神這無可比擬的奧秘的人,卻抓住了這些藉口。對他們嬌嫩的耳朵來說,這種教義比他們認為配得上使徒的教義更刺耳。但他們更應該使自己的頑固順服聖靈,以免屈服於他們粗俗的發明。
17. 因為經上說,等等。他現在談到第二部分,即對不敬虔之人的棄絕,由於這似乎更不合理,他努力更充分地闡明,神在棄絕他所願意棄絕的人時,不僅無可指責,而且在他的智慧和公義上也是奇妙的。然後他從出埃及記9:16中引證,主在那裡宣告,是他興起法老,目的是讓法老在頑固地抵擋神的能力時,通過被征服和制服,證明神的手臂是多麼不可戰勝;人類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承受,更不用說抵擋它了。那麼,請看主在法老身上所要展示的例子!f296
這裡有兩件事需要考慮——法老被預定毀滅,這要追溯到神過去但隱藏的旨意——然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彰顯神的名;保羅主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如果這種剛硬是如此,以至於神的名為此值得被彰顯,那麼根據相反效果得出的證據,這是一件不敬虔的事,"""指控他有任何不義。
但由於許多解經家試圖修改這段經文,卻扭曲了它,我們必須首先觀察,對於「我已興起」或「激動」(excitavi)這個詞,希伯來文是「我已設立」(constitui),由此可見,上帝為了表明法老王的頑固不會阻止他拯救他的子民,他不僅肯定法老王的狂怒已被他預見,並且他已準備好制止它的方法,而且他也有意地如此命定,並且確實是為了這個目的——為了展示他自己更為輝煌的能力證據。f297 因此,有些人將這段經文解釋為——法老王被保留了一段時間,這是荒謬的;因為這裡所說的是他的開始。因為,既然許多來自各方面的事情發生在人們身上,阻礙了他們的意圖並妨礙了他們的行動進程,上帝說,法老王是從他而來,他的狀況是由他自己為他指定的:而「我已興起」這個動詞也符合這個觀點。但為了不讓任何人想像,法老王是從上方受到某種普遍和不加區分的衝動而陷入那種瘋狂,這裡提到了特殊的起因或目的;就好像說,——上帝不僅知道法老王會做什麼,而且也有意地為此目的命定了他。因此,結論是,與他爭辯是徒勞的,就好像他有義務給出一個理由;因為他自己出現在我們面前,並通過宣告那些他打算藉以彰顯他名聲的被棄者,是來自他隱藏的旨意之源,從而預先排除了異議。
18. 他要憐憫誰就憐憫誰,等等。這裡接著是兩部分的結論;這絕不能被理解為是除了使徒以外的任何人的話語;因為他立即向一個反對者說話,並提出了對方可能提出的異議。因此,毫無疑問,保羅,正如我們已經提醒過你的,以他自己的身份說這些話,即上帝根據他自己的意願,隨意地施恩於他所喜悅的人,並對他認為合適的人施展他審判的嚴厲。為了使我們的心對選民和被棄者之間的差異感到滿意,並且不尋求任何高於神聖意志的原因,他的目的是要使我們相信這一點——上帝認為使一些人得救而蒙光照,並使另一些人滅亡而蒙蔽,這是好的:因為我們應該特別注意這些詞語,「他要憐憫誰」和「他要使誰剛硬」:除此之外,他允許我們不要再深入。
但是「使剛硬」這個詞,當在聖經中應用於上帝時,不僅意味著允許(正如一些軟弱的調解者所希望的),而且也意味著上帝憤怒的運作:因為所有那些導致被棄者蒙蔽的外在事物,都是他憤怒的工具;而撒旦自己,以巨大的力量在內部運作,他是他的僕役,以至於他若非奉命,就不會行動。f298那麼,經院學者們所訴諸的關於預知的那種輕浮的遁詞就站不住腳了:因為保羅教導我們,惡人的毀滅不僅被主預見,而且也被他的旨意和意願所命定;所羅門也教導我們同樣的事情——惡人的毀滅不僅被預知,而且惡人本身就是為此目的而被創造的——為了使他們滅亡。(箴言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