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裡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8:24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有古卷:人所看見的何必再盼望呢)?
8:25 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8:26 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8:27 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 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
8:28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8:29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8:30 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
23. 不僅如此,等等。有些人認為使徒在此旨在提升我們未來福祉的尊嚴,並以此為證,因為萬物都熱切渴望它;不僅是無理性的受造物,還有我們這些被上帝的靈重生的人。這種觀點確實可以辯護,但在我看來,這裡似乎存在一種由大到小的比較;彷彿他說:「我們榮耀的卓越性,對於那些缺乏心智和理性的元素來說,都如此重要,以至於它們對此燃燒著某種渴望;我們這些被上帝的靈光照的人,更應當以堅定的希望和熱切的渴望,去追求和努力獲得如此巨大的益處。」他要求信徒心中有兩種感受:他們因現世苦難的重擔而呻吟;儘管如此,他們仍要耐心等待他們的解脫;因為他希望他們因對未來福祉的期望而振奮起來,並以心靈的提升來克服他們目前所有的苦難,同時他們不考慮他們現在是什麼,而是他們將來會是什麼。
那些有開端的人,等等。有些人將這個詞翻譯為初熟果子(primitias),並認為它意味著一種稀有和不尋常的卓越;但我絕不贊同這種觀點。因此,為了避免任何歧義,我將這個詞翻譯為開端(primordia,元素),因為我不像他們那樣,只將這個表達應用於使徒,而是應用於所有在這個世界上只被聖靈灑上幾滴的信徒;事實上,當他們取得最大進步,被賦予相當程度的聖靈時,他們仍然離完美很遠。因此,在使徒看來,這些是開端或初熟果子,與之相對的是完全的收穫;因為我們尚未被賦予豐盛,所以我們感到不安也就不足為奇了。通過重複我們自己並在我們自己中添加,他使句子更具強調性,並表達了更熱切的渴望,他不僅稱之為渴望,而且稱之為呻吟:因為在呻吟中,有著對苦難的深刻感受。
等待收養,等等。不恰當地說,但並非沒有最好的理由,收養在這裡被用來指代我們被收養的繼承權的享受;因為保羅的意思是,上帝永恆的旨意,他藉此在創世之前揀選我們為他的兒子,他在福音中向我們作證,他藉著他的靈將其確據印在我們心中,如果所應許的復活不確定,那將是無效的,因為復活是它的完成。f258 因為如果上帝不是我們的父,除非他在我們結束塵世的旅程後將我們接到他的天上產業中,那又有什麼用呢?他立即補充的「身體的救贖」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我們救贖的代價是基督以這樣的方式支付的,以至於死亡仍然用它的鎖鏈束縛著我們,是的,我們應該將它帶在我們裡面;因此,基督死亡的犧牲將是徒勞和無果的,除非它的果實出現在我們天上的更新中。
24. 因為藉著希望,等等。保羅用另一個論點來加強他的勸告;因為我們的救恩不能與某種死亡分開,他通過希望的本質證明了這一點。既然希望延伸到尚未獲得的事物,並在我們心中呈現隱藏和遙遠事物的形式,那麼任何公開可見或實際擁有的東西都不是希望的對象。但保羅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不可否認的,只要我們在世上,救恩就是所希望的;因此,它被存放在上帝那裡,遠遠超出我們所能看到的。他說希望不是所見的,他用了一個簡潔的表達,但意思並不模糊;"""因為他只是想教導我們,既然希望關乎未來的而非當下的美好,它就永遠不能與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如果有人因呻吟而感到痛苦,他們就必然顛覆了上帝所設立的秩序,因為上帝在操練祂的子民忍耐的戰爭之前,不會呼召他們取得勝利。但既然上帝樂意將我們的救恩,可以說,藏在祂隱秘的懷中,那麼我們在地上勞苦、受壓迫、哀慟、受苦,甚至像半死之人一樣躺下,像死人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有益的;因為那些尋求可見救恩的人拒絕了它,就像他們放棄了上帝所指定為其守護者的希望一樣。f259
25. 如果我們所看不見的,等等。這是從前因所蘊含的意義中得出的論證;因為忍耐必然伴隨著希望。因為當你所渴望的美好事物缺失時,如果你不以忍耐來支撐和安慰自己,你就必然會因絕望而昏厥。因此,希望總是伴隨著忍耐。所以這是一個最恰當的結論——福音所應許的關於復活榮耀的一切,都會消失,除非我們在今生耐心忍受十字架和苦難。因為如果生命是不可見的,我們就必須將死亡擺在眼前:如果榮耀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目前的狀態就是降級。因此,如果你想用幾句話概括整段經文的意義,可以這樣安排保羅的論證:「對所有敬虔的人來說,救恩是存放在希望中的;希望的特點是展望未來和缺席的益處:那麼信徒的救恩是不可見的。現在,希望除了忍耐之外,別無他法得以維持;那麼信徒的救恩除了忍耐之外,就不能得以實現。」
可以補充的是,這裡有一段非凡的經文,表明忍耐是信心的不可分割的伴侶;其原因顯而易見,因為當我們以對更好境況的希望來安慰自己時,我們當前苦難的感受就會被軟化和減輕,因此它們更容易忍受。f260
26. 照樣,聖靈也幫助我們,等等。為了避免信徒提出這樣的異議——他們如此軟弱,無法承受如此多而重的負擔,他向他們提出了聖靈的幫助,這幫助足以克服一切困難。因此,沒有人有理由抱怨,說背負十字架超出了他們自己的力量,因為我們得到了天上的力量的支持。希臘詞sunantilamba>netai具有很大的力量,意思是聖靈承擔了我們軟弱所壓迫的一部分負擔;因此他不僅幫助和支援我們,而且扶持我們;就好像他與我們一同背負重擔。f262 軟弱這個詞是複數,表示極端。因為經驗表明,除非我們得到上帝的扶持,否則我們很快就會被無數的邪惡所淹沒,保羅提醒我們,儘管我們在各方面都很軟弱,各種軟弱威脅著我們的跌倒,但上帝的聖靈有足夠的保護,可以使我們不致跌倒,並使我們不被任何邪惡的重擔所淹沒。同時,聖靈的這些供應更清楚地向我們證明,我們藉著呻吟和嘆息為我們的救贖而努力,這是上帝的旨意。
我們所當祈求的,等等。他之前談到了聖靈的見證,藉此我們知道上帝是我們的父,並藉此我們敢於稱呼他為我們的父。他現在再次提到第二部分,祈求,並說我們藉著同一位聖靈學習如何祈禱,以及在禱告中祈求什麼。他恰當地將禱告與信徒的焦慮願望聯繫起來;因為上帝並不是用苦難來折磨他們,讓他們在內心深處滋養隱藏的悲傷,而是讓他們藉著禱告卸下重擔,從而操練他們的信心。
同時我知道,這段經文有各種解釋;f263 但在我看來,保羅的意思很簡單——我們在向神禱告時是盲目的;因為儘管我們感受到我們的邪惡,但我們的心思比它們能夠正確選擇合適和有利的事物更受干擾和混亂。如果有人提出異議——上帝的話語中為我們規定了一條規則;對此我回答說,我們的思想仍然被黑暗所壓迫,直到聖靈用他的光引導它們。
但聖靈親自代求,f264 等等。儘管實際上或從結果來看,我們的禱告似乎沒有被上帝垂聽,但保羅得出結論,天恩的存在已經在禱告的願望中顯現出來;因為沒有人能憑自己產生虔誠和敬虔的願望。不信的人確實會胡亂禱告,但他們只是在玩弄上帝;因為他們裡面沒有任何真誠、認真或正確形成的東西。因此,正確禱告的方式必須由聖靈啟示:他稱那些我們在聖靈的衝動下爆發出來的呻吟為不可言喻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遠遠超出了我們自己心靈的能力。f265 聖靈被說成是代求,不是因為他真的謙卑自己去禱告或呻吟,而是因為他在我們心中激發了我們應該懷有的那些願望;他還以這樣的方式影響我們的心,使這些願望因其熱切而穿透到天堂本身。保羅這樣說,是為了更顯著地將一切歸因於聖靈的恩典。我們確實被吩咐要敲門;但沒有人能憑自己預先思考哪怕一個音節,除非上帝藉著他聖靈的秘密衝動敲響我們的門,從而為自己打開我們的心。
27. 但那鑒察人心的,等等。這是一個顯著的理由,可以增強我們的信心,當我們藉著他的靈禱告時,我們被上帝垂聽,因為他徹底了解我們的願望,就像他自己聖靈的思想一樣。這裡必須注意「知道」這個詞的恰當性;因為這暗示著上帝並不認為聖靈的這些情感是新奇或陌生,也不會拒絕它們為不合理,而是允許它們,同時親切地接受它們,視為他所允許和認可的。正如保羅先前所見證的,當上帝將我們拉入他的懷抱時,他便幫助我們;所以現在他又加上另一層安慰,即我們的禱告,由他引導的禱告,絕不會落空。原因也隨即補充,因為他如此使我們符合他的旨意。由此可知,凡符合他旨意的,絕不會徒勞無功,因為萬事都由他掌管。我們也應從此學到,禱告中首要的是與主的旨意相符,因為我們的願望絕不能約束他。因此,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禱告蒙上帝悅納,我們就必須禱告,求他按照他的旨意來引導我們的禱告。
28. 我們知道,等等。他現在從前面所說的得出這個結論,即今生的苦難非但沒有阻礙我們的救恩,反而有助於我們的救恩。他設定了一個推論詞,這並不是一個反對意見,因為他對副詞的使用有些不加區分,這對他來說並不是新鮮事,然而這個結論包含了預期中的反對意見。因為肉體的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會驚呼,上帝似乎根本沒有聽到我們的禱告,因為我們的苦難依然存在。因此,使徒預料到這一點並說,儘管上帝沒有立即幫助他的子民,但他並沒有拋棄他們,因為他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邪惡的事物轉化為促進他們救恩的方式。如果有人更喜歡單獨閱讀這節經文,好像保羅繼續提出一個新的論點,以表明有助於我們救恩的逆境不應被視為艱難和嚴峻的事情,我並不反對。同時,保羅的意圖是明確的:「儘管選民和被棄者都同樣遭受類似的邪惡,但仍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上帝藉著苦難訓練信徒,從而促進他們的救恩。」
但我們必須記住,保羅在這裡只談論逆境,好像他說:「所有發生在聖徒身上的事情都受到上帝的支配,以至於世界認為是邪惡的,結果卻證明是好的。」因為儘管奧古斯丁所說的是真的,即即使聖徒的罪惡,透過上帝的引導性護理,非但沒有對他們造成傷害,反而有助於促進他們的救恩;然而這不屬於這段經文,這段經文的主題是十字架。
還必須指出,他將真正的宗教的全部內容都包含在對上帝的愛中,因為整個義的實踐都依賴於它。
甚至那些按照他的旨意的人,等等。這句話似乎是作為一個修飾語添加的,以免有人認為信徒因為愛上帝,就憑自己的功勞從他們的逆境中獲得這種果實的好處。我們確實知道,當談到救恩時,人們傾向於從自己開始,並想像某些準備工作,他們會藉此預先獲得上帝的恩惠。因此,保羅教導我們,他所說的那些愛上帝的人,先前已經被他揀選了。因為可以肯定的是,秩序是這樣指出的,以便我們知道,所有事情發生在聖徒身上都是為了他們的救恩,這源於上帝的無償收養,作為第一因。不,保羅表明,信徒在被上帝呼召之前並不愛上帝,正如他在另一個地方提醒我們,加拉太人認識上帝之前,上帝就認識他們了。(加拉太書 4:9。)保羅所暗示的是真的,即苦難只對那些愛上帝的人的救恩有益;但約翰所說的同樣是真的,即只有當他以他無償的愛預先我們時,我們才開始愛他。
但保羅在這裡所說的呼召,具有廣泛的含義,因為它不應局限於選舉的顯現,這在後面會提到,而應簡單地與人類所採取的道路相對立;好像保羅說:「信徒不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宗教,而是相反地被上帝的手引導,因為他揀選他們成為他自己的特殊子民。」「旨意」這個詞明確排除了人們想像中相互提出的任何東西;好像保羅否認,我們被揀選的原因不應在其他任何地方尋找,除了上帝隱秘的善意之外;這個主題在以弗所書第一章和提摩太後書第一章中有更詳細的闡述;"""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目的與人類的公義之間的對比也更為清晰地闡明了。f266 然而,保羅無疑在這裡明確聲明,我們的救恩是基於上帝的揀選,以便他可以過渡到他立即補充的內容,即通過同樣的天上旨意,那些使我們與基督相符的苦難已經被指定;他這樣做是為了將我們的救恩與背負十字架像一種必然的鏈條一樣連接起來。
29. 因為他預先知道的,等等。然後他通過揀選的順序表明,信徒的苦難無非是他們與基督形象相符的方式;他之前已經聲明這是必要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感到悲傷,或者認為我們受苦是艱難和痛苦的,除非我們不贊同主的揀選,通過這種揀選我們被預定得生命,除非我們不願意承受上帝兒子的形象,通過這種形象我們將為天上的榮耀做好準備。
但保羅所提到的上帝的預知,並非像一些不明智的人荒謬地想像的那樣,僅僅是一種預見,而是上帝一直用來區分他的兒女與被棄者的收養。f267 彼得也以同樣的意義說,信徒是根據上帝的預知被揀選,以致於聖靈的聖化。因此,我所提到的那些人,愚蠢地得出這樣的推論——上帝只揀選了那些他預見會配得上他恩典的人。彼得確實沒有奉承信徒,好像每個人都是因為自己的功勞而被揀選;而是通過提醒他們上帝的永恆旨意,完全剝奪了他們所有的價值。保羅在這段經文中也是如此,他用另一個詞重複了他之前關於上帝旨意所說的話。因此,這種知識與上帝的喜悅相連;因為他在收養那些他樂意收養的人時,並沒有預先知道自己之外的任何事物;而只是標明了那些他已決定揀選的人。
動詞proori>zein,有些人翻譯為「預定」,應根據這段經文的要求來理解;因為保羅只是說,上帝已經決定所有他所收養的人都應具有基督的形象;他並沒有簡單地說,他們要與基督相符,而是要與基督的形象相符,以便教導我們,在基督裡有一個活生生且顯著的榜樣,供上帝的兒女效法。那麼,其意義是,我們救恩所依賴的白白收養,與決定我們必須背負十字架的另一個旨意是不可分離的;因為沒有人可以在不與上帝獨生子的形象相符的情況下成為天國的繼承人。
使他成為,或,使他可能成為,長子,等等;因為希臘語不定式ei+nai可以以這兩種方式翻譯;但我更喜歡第一種翻譯。但保羅在提到基督的長子名分時,只是想表達這一點——既然基督在上帝的兒女中擁有卓越的地位,他理所當然地被賜予我們作為榜樣,因此我們不應拒絕他樂意承受的任何事物。因此,為了讓天父在各方面證明他賦予自己兒子的權柄和榮耀,他將使所有他收養為他國度繼承人的人都與他的榜樣相符。儘管敬虔者的境況表面上各不相同,就像同一個身體的肢體之間存在差異一樣,但每個人都與自己的頭部相連。因此,正如長子承擔家族的名稱一樣,基督被置於卓越的地位,不僅是為了在信徒中享有榮譽,也是為了將所有在他之下的人都納入共同的兄弟情誼之中。
30. 他所預定的,"""(預先註定,)他們也蒙召了,等等。為了更清楚地證明,與基督受辱的狀態保持一致對我們有益,他採用了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導我們,分擔十字架與我們的呼召、稱義,簡而言之,與我們未來的榮耀如此緊密相連,以至於它們絕不能分開。
但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使徒的意思,最好重複我已經說過的——「預先註定」這個詞不是指揀選,而是指上帝的旨意或法令,他已命定他的子民要背負十字架;他宣告他們現在蒙召,暗示上帝並沒有隱瞞他對他們的決定,而是將其公之於眾,以便他們可以順從並謙卑地接受分配給他們的條件;因為這裡的「呼召」與秘密的揀選不同,因為它在時間上晚於揀選。因此,沒有人可以提出這樣的異議——似乎沒有人知道上帝為他安排了什麼命運,使徒說,上帝藉著他的呼召,為他隱藏的旨意作了明顯的見證。但這個見證不僅存在於福音的外在傳講中,它也與聖靈的能力相連;因為這裡談論的是蒙揀選的人,上帝不僅用外在的話語對他們說話,而且也內在地吸引他們。
稱義可以恰當地延伸到上帝恩惠的持續不斷,從我們蒙召之時到死亡之時;但由於保羅在整封書信中都使用這個詞來指無償的義的歸算,我們沒有必要偏離這個意思。保羅真正想表達的是,我們得到了更寶貴的補償,這不應該讓我們逃避苦難;因為還有什麼比與上帝和好更值得嚮往的呢,這樣我們的苦難就不再是咒詛的標誌,也不會導致我們毀滅?
他接著立即補充說,那些現在被十字架壓垮的人將會得榮耀;這樣他們的悲傷和羞辱就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損失。儘管榮耀尚未顯現,除了在我們的元首身上,但由於我們在他身上以某種方式看到了我們永生的產業,他的榮耀給我們帶來了關於我們自己榮耀的確信,以至於我們的希望可以恰當地比作現在的擁有。
我們可以補充說,保羅模仿希伯來語的風格,在這些動詞中採用過去時態而不是現在時態。f268 無疑是指一個持續的行為,其含義是:「上帝現在,根據他的旨意,在十字架下鍛鍊的人,蒙召並稱義,以便他們可以有得救的希望,這樣他們的榮耀在受辱期間不會有任何衰減;因為儘管他們目前的苦難在世人面前使其變形,但在上帝和天使面前,它始終完美地閃耀。」保羅藉著這種漸進式表達的意思是:信徒現在所受的苦難,其目的是為了讓信徒在獲得天國的榮耀後,能夠達到基督復活的榮耀,他們現在與基督一同被釘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