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
8: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
8:14 因為凡被 神的靈引導的,都是 神的兒子。
8:15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8:16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 神的兒女;
8:17 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 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8:18 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8:19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 神的眾子顯出來。
8:20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
8:21 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享:原文是入) 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8:22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
---------------------------------------------
12. 所以弟兄們哪,等等。這是對前面所說的結論;因為如果我們要棄絕肉體,我們就不應該順從它;如果聖靈應該在我們裡面掌權,那麼不聽從祂的吩咐就是不一致的。保羅的句子在這裡有缺陷,因為他省略了對比的另一部分——我們欠聖靈的債;但其意義絕不模糊。f249 這個結論具有勸勉的力量;因為他總是習慣於從他的教義中引出勸勉。所以在另一個地方,<490430>以弗所書4:30,他勸勉我們
「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他在<480525>加拉太書5:25中也這樣做,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
當我們棄絕肉體的私慾,將自己奉獻給神的公義,如同受約束的人一樣,情況就是如此。我們確實應該這樣推理,而不是像一些褻瀆者那樣,他們習慣於空談,說——我們什麼都不必做,因為我們沒有能力。但當我們因輕蔑和疏忽而熄滅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時,這就如同與神爭戰。
13. 因為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等等。他加上一個威脅,以便更有效地喚醒他們的遲鈍;藉此,那些誇耀因信稱義卻沒有基督聖靈的人也完全被駁斥,儘管他們自己的良心已經綽綽有餘地定他們的罪;因為在沒有公義之愛的地方,就沒有對神的信心。確實,我們是藉著神的憐憫,單單在基督裡稱義;但同樣真實和確定的是,所有稱義的人都被主呼召,使他們活出配得上他們蒙召的生活。因此,信徒們應當學習擁抱祂,不僅是為了稱義,也是為了成聖,因為祂是為這兩個目的賜給我們的,免得他們用殘缺的信心將祂撕裂。
但你們若靠著聖靈,等等。他這樣緩和他的講話,以免使那些仍自覺軟弱的敬虔之人灰心;因為無論我們多麼容易犯罪,祂仍然應許我們生命,只要我們努力治死肉體:因為祂並非嚴格要求肉體的毀滅,而只是吩咐我們盡一切努力制服其私慾。
14. 因為凡被神的靈引導的,等等。這是對前面所說的證實;因為他教導我們,只有那些被祂的靈掌管的人才被視為神的兒女;因為神藉著這個標記認他們為祂自己的子民。因此,偽君子們的空洞誇耀被除去了,他們毫無理由地自稱;信徒們也因此被鼓勵,以毫不猶豫的信心期待救恩。整個意思就是——「所有被神的靈引導的人f250都是神的兒女;所有神的兒女都是永生的繼承人:那麼所有被神的靈引導的人都應該確信永生。」但中間的詞或假設被省略了,因為它是無可置疑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聖靈的工作是多種多樣的:有一種是普遍的,藉此所有受造物得以維持和保存;還有一種是人類特有的,其性質各異:但他這裡所指的是成聖,主只將此恩賜給祂自己的選民,並藉此將他們分別出來歸祂為兒女。
祂現在證實了那種信心的確定性,祂已經吩咐信徒安穩地安息其中;祂藉著提及聖靈所產生的特殊效果來做到這一點;因為聖靈的賜予並非為了用顫抖來困擾我們,或用焦慮來折磨我們;相反地,是為了這個目的——平息一切騷動,使我們的心靈恢復平靜,祂可以激勵我們以信心和自由呼求上帝。祂因此不僅僅追溯祂之前所陳述的論點,而是更深入地闡述了祂與之相關的另一個條款,即上帝的父愛憐憫,祂藉此赦免祂子民肉體的軟弱和仍然存在於他們之中的罪。祂教導我們,我們在這方面的信心是由收養之靈所確定的,收養之靈若不向我們印證無償的赦免,就無法激勵我們在禱告中充滿信心:為了使這一點更加明顯,祂提到了兩種靈;祂稱一種為奴役之靈,我們從律法中領受;另一種為收養之靈,它源於福音。祂說,前者過去是為了產生恐懼而賜予的;後者現在是為了提供確據而賜予的。透過這種對立事物的比較,我們救恩的確定性,祂意圖確認的,正如你所見,變得更加明顯。f251 希伯來書的作者也使用了相同的比較,他說,我們沒有來到西奈山,那裡的一切都如此可怕,以至於人們因彷彿即將死亡的恐懼而驚慌失措,懇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摩西自己也承認他感到恐懼;
「而是來到錫安,主的山,和祂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耶穌,新約的中保,」等等。(<580718>希伯來書 7:18。)
從副詞「再次」中,我們得知這裡將律法與福音進行了比較:因為上帝的兒子藉著祂的降臨為我們帶來了這無價的益處——我們不再受律法奴役的束縛。然而,你不能由此推斷,在基督降臨之前沒有人被賦予收養之靈,或者所有接受律法的人都是僕人而不是兒子:因為祂比較的是律法的職事與福音的恩典,而不是人與人。我確實承認,這裡提醒信徒,上帝現在對待他們比以前在舊約之下對待先祖更加慷慨;祂仍然考慮外在的恩典,我們僅在此方面超越他們:因為儘管亞伯拉罕、摩西和大衛的信心超越我們,但由於上帝顯然將他們置於一位訓蒙師之下,他們尚未進入向我們顯明的自由。
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這是故意為了對抗假使徒,才將律法的字面門徒與基督這位天上的教師不僅用言語教導,而且藉著祂的靈在內心有效教導的信徒進行對比。
儘管恩典之約包含在律法之下,但它與律法截然不同;因為在將福音與律法對立時,祂只考慮律法本身的獨特之處,即它命令和禁止,並藉著死亡的宣告來約束違法者:因此祂賦予律法其自身的特徵,使其與福音不同;或者有些人可能更喜歡這種說法——「祂只闡述律法,作為上帝藉著行為與我們立約的方式。」因此,對於猶太人來說,只能考慮個人;因為當律法頒布時,以及在頒布之後,敬虔的人都受到相同的信心之靈的啟迪;因此,永生的希望,聖靈是其憑據和印記,被印在他們的心中。唯一的區別是,"""那靈在基督的國度裡更廣泛、更豐盛地傾瀉而出。但如果你只看律法的施予,那麼救恩最初是在基督道成肉身時才清楚顯明的。與福音的清晰光芒相比,舊約下的一切都籠罩在巨大的晦暗之中。
然後,如果單看律法本身,它除了用死亡的恐怖來約束那些受其悲慘束縛的人之外,什麼也做不了;因為它除了有條件地應許好處之外,對所有違法者都宣告死亡。因此,正如律法之下有奴役的靈,用恐懼壓迫良心;同樣,在福音之下有收養的靈,藉著為我們的救恩作見證而使我們的靈魂歡欣。但請注意,恐懼與奴役相關聯,因為律法只要行使其統治,就必然會用悲慘的不安來折磨和困擾靈魂。那麼,除了上帝赦免我們的罪並像父親對待孩子一樣仁慈地對待我們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使他們平靜。
我們藉著他呼叫,等等。他改變了人稱,以便描述所有聖徒的共同特權;好像他說:「你們有那靈,藉著他,你和我們所有其餘的信徒都呼叫,等等。」他引入「父」這個詞在信徒的人稱中,模仿他們的語言非常有意義。重複這個名字是為了擴大意義;因為保羅暗示,上帝的憐憫如此廣傳於全世界,以至於像奧古斯丁所觀察到的那樣,不分語言地被呼求。f252 他當時的目的是表達所有民族之間存在的共識。因此,猶太人和希臘人之間現在沒有區別,因為他們聯合在一起。以賽亞說法不同,當他宣告迦南的語言將對所有人通用時(以賽亞書19:18);然而意義是相同的;因為他沒有考慮外在的習語,而是考慮在事奉上帝方面的心靈和諧,以及在宣稱他真實和純粹的敬拜方面同樣坦率的熱情。「呼叫」這個詞是為了表達信心;好像他說:「我們不是懷疑地禱告,而是自信地向天發出響亮的聲音。」
律法下的信徒確實也稱上帝為他們的父,但沒有如此充分的信心,因為幔子使他們與聖所保持距離:但現在,既然基督的血為我們打開了入口,我們可以完全公開地歡喜我們是上帝的兒女;因此產生了這種呼叫。簡而言之,何西阿的預言就這樣應驗了:
「我必對他們說,你們是我的子民:他們也必回答說,你是我們的上帝。」(何西阿書2:23。)
因為應許越明顯,禱告的自由就越大。
16. 聖靈自己,等等。他不是簡單地說,上帝的靈是我們靈的見證,而是採用了一個複合動詞,如果不是因為「爭辯」(contestatio)在拉丁語中有不同的含義,它可能會被翻譯為「爭辯」(contestatur)。但保羅的意思是,上帝的靈給我們這樣的見證,當他是我們的引導者和教師時,我們的靈就確信了上帝的收養:因為我們的心本身,沒有聖靈先前的見證,無法給我們這種確信。這裡也解釋了前一節;因為當聖靈向我們作見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時,他同時將這樣的信心傾注到我們心中,使我們敢於稱上帝為我們的父。毫無疑問,既然只有心靈的信心才能打開我們的口,除非聖靈向我們的心作見證上帝的父愛,否則我們的舌頭將會啞巴,無法發出任何禱告。因為我們必須永遠堅守這個原則——我們沒有正確地向上帝禱告,""""""除非我們心裡確實相信他是我們的父,我們才如此口稱他。與此相對應的是,除非我們呼求上帝,我們的信心就沒有真正的證據。因此,保羅將我們帶到這個考驗面前,並非沒有理由地指出,只有當那些接受了恩典應許的人在禱告中操練自己時,才能顯出他們信心的真實性。f253
但這裡有力地駁斥了詭辯家們關於道德推測的虛妄觀念,那不過是心靈的不確定和焦慮;不,更確切地說,是動搖和錯覺。f254 這裡也回答了他們的異議,因為他們問:「人怎能完全知道上帝的旨意呢?」這當然不是人所能及的,而是上帝聖靈的見證;他在《哥林多前書》中更詳細地論述了這個主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更全面的解釋。那麼,這個真理就應當確立:凡不認識自己是上帝兒女的人,就不能被稱為上帝的兒女;約翰稱之為知識,是為了表明其確定性。(<620519>約翰一書 5:19, 20。)
17. 既是兒女,等等。他從所附帶的或隨之而來的論點證明,我們的救恩在於以上帝為父。產業是為兒女預備的:既然上帝收納我們為他的兒女,他同時也為我們預備了產業。然後他暗示這是怎樣的產業——它是屬天的,因此是不朽壞、永恆的,正如基督所擁有的;他擁有這產業消除了所有不確定性:這產業的卓越之處在於,我們將與上帝的獨生子一同分享。然而,保羅的目的是,正如稍後會更清楚地顯明,極力頌揚這應許給我們的產業,使我們能以此為滿足,勇敢地輕視世俗的誘惑,並耐心忍受今生可能壓迫我們的一切苦難。
如果我們一同受苦,等等。這段經文有各種解釋,但我更贊同以下這種:「我們是基督的同繼承人,只要我們在繼承產業時,以他先行的方式跟隨他。」他之所以提到基督,是因為他打算藉此逐步轉向一種鼓勵的語氣——「上帝的產業是我們的,因為我們藉著他的恩典被收納為他的兒女;為了不讓這點有疑問,這產業的擁有權已經賜給了基督,我們已成為他的夥伴:但基督是藉著十字架來到這產業的;那麼我們也必須以同樣的方式來到這產業。」f255 有些人擔心保羅因此將我們永恆榮耀的原因歸因於我們的勞苦,這是不必害怕的;因為這種說法在聖經中並不少見。他所指的是主在賜予我們救恩時所遵循的次序,而不是原因;因為他已經充分地捍衛了上帝的白白恩典,反對行為的功勞。現在當他勸勉我們忍耐時,他並不是在說明救恩從何而來,而是上帝如何治理他的子民。
18. 我確實判斷,f56 等等。雖然那些將此理解為一種修正的人,其觀點並非完全不合適;但我更傾向於將其視為一種鼓勵,目的是預先回應一個異議,其含義是——「如果我們必須經歷各種苦難才能進入屬天的榮耀,這確實不應令我們感到痛苦,因為這些苦難與那榮耀的偉大相比,微不足道。」他用「將來的榮耀」來指「永恆的榮耀」,暗示世上的苦難是轉瞬即逝的。
由此可見,經院學者對這段經文的理解是多麼錯誤;因為他們從中引申出他們在「相稱功德」和「實效功德」之間毫無意義的區別。"""使徒確實沒有比較兩者的價值,而只是將十字架的沉重與榮耀的偉大進行比較,以減輕其沉重,從而堅定信徒忍耐的心。
19. 論創造的意圖期望等。他教導我們,即使在無聲的受造物中,也有他曾勸勉我們的忍耐榜樣。因為,撇開各種解釋不談,我理解這段話的意思是——沒有任何元素和世界的一部分,在被觸及時,彷彿感受到其目前的痛苦,不強烈地盼望復活。他確實提出了兩件事——所有受造物都在苦難中——但它們卻被希望所支撐。由此也顯而知,永恆榮耀的價值是何等巨大,它能激發並吸引萬物渴望它。
此外,「期望期望」或「等待」這個表達,雖然有些不尋常,但卻有最合適的意義;因為他想暗示,所有受造物,被巨大的焦慮所抓住,並被巨大的渴望所懸置,期待著那將公開顯明上帝兒女榮耀的日子。上帝兒女的顯現將是,當我們像上帝一樣時,正如約翰所說,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現在是他的兒女,但我們將來如何,還未顯明。」(約翰一書 3:2。)
但我保留了保羅的話;因為伊拉斯謨的譯本「直到上帝的兒女顯現」比應有的更大膽;它也沒有充分表達使徒的意思;因為他不是指上帝的兒女將在末日顯現,而是指那時將顯明他們的情況是何等可取和蒙福,當他們脫去敗壞,穿上屬天的榮耀時。但他將希望歸因於沒有理性的受造物,其目的是——讓信徒睜開眼睛,看到那看不見的生命,儘管它現在還隱藏在卑微的外表之下。
20. 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等等。他從相反的性質中展示了期望的對象;因為受造之物,既然現在服在敗壞之下,就不能恢復,直到神的兒女完全恢復;因此,它們渴望更新,期待著天國的顯現。他說,它們服在虛空之下,原因是因為它們不能保持恆定和持久的狀態,而是像轉瞬即逝和不穩定一樣,迅速消逝;因為他無疑將虛空與完美的狀態對立起來。
不是出於自願,等等。既然這些受造之物沒有理性,它們的意志無疑應被理解為它們的自然傾向,根據這種傾向,萬物的整個本性都傾向於自身的保存和完善:那麼,任何被敗壞所拘禁的事物都遭受暴力,自然是不情願和反感的。但他以一種擬人化的方式,將世界的所有部分都引入,好像它們都具有理性;他這樣做是為了羞愧我們的愚蠢,當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波動沒有將我們的心靈提升到更高層次的事物時。
但因那叫它如此的,等等。他向我們展示了所有受造之物順服的榜樣,並補充說,這源於希望;因為太陽和月亮以及所有星星在它們恆定的軌道上如此活躍,地球在結出果實方面如此勤奮順服,空氣如此不知疲倦地運動,水如此迅速地流動,都是因此而來。神已將責任賦予萬物;他不僅以明確的命令吩咐他所要做的,而且在內心深處植入了更新的希望。因為在亞當墮落之後的悲慘混亂中,如果沒有一些隱藏的力量支持,世界的整個機制將會立即混亂,所有部分都將失效。那麼,聖靈的憑據在神的兒女身上,比在無生命的受造之物中的隱藏本能更不有效,這將是完全不一致的。因此,無論受造之物自然傾向於另一種方式;然而,既然神樂意使它們服在虛空之下,它們就順服他的命令;既然他給了它們一個更好狀態的希望,它們就以此來維持自己,推遲它們的願望,直到應許給它們的不朽顯現出來。他現在以一種擬人化的方式,將希望歸因於它們,就像他之前將意志歸因於它們一樣。
21. 因為受造之物自己,等等。他展示了受造之物如何因希望而服在虛空之下;也就是說,它將來會被釋放,正如以賽亞所見證的,彼得更清楚地證實了這一點。那麼,我們確實應該思考我們應得的可怕咒詛,因為所有受造之物本身都是無可指責的,無論是在地上還是在可見的天上,都為我們的罪受罰;因為它們並非因自己的過錯而遭受敗壞。因此,人類的定罪印在天上、地上和所有受造之物上。由此也看出神的兒女將被提升到何等卓越的榮耀;因為所有受造之物都將被更新,以擴大並彰顯這榮耀。
但他並不是說所有受造之物都將與神的兒女分享同樣的榮耀;而是說它們將根據自己的本性,分享一個更好的狀態;因為神將與人類一起,將現在墮落的世界恢復到一個完美的狀態。至於那種完美對於野獸、植物和金屬來說將是什麼,我們不宜也不應過於好奇地探究;因為敗壞的主要影響是衰敗。一些精明但不太清醒的人,探究所有種類的動物是否都會不朽;但如果任由猜測發展,它們最終會把我們引向何方?因此,讓我們滿足於這個簡單的教義,— 這樣將是事物的構成和完整的秩序,沒有什麼會變形或褪色.
22. 因為我們知道,等等. 他重複了同樣的觀點,以便傳達給我們,儘管現在所說的具有結論的效果和形式;因為既然受造物受制於腐朽,不是出於它們的自然慾望,而是出於神的旨意,那麼,既然它們有希望將來從腐朽中解脫出來,因此,它們像一個分娩的婦女一樣呻吟,直到它們被解救. 但這是一個最恰當的比喻;它表明他所說的呻吟不會是徒勞和無效的;因為它最終會帶來一個快樂和蒙福的果實. 意思是,受造物不滿足於它們目前的狀態,但它們也沒有如此痛苦以至於在沒有補救希望的情況下消瘦,而是它們彷彿在分娩;因為一個恢復到更好狀態的過程正在等待它們. 他說它們一同呻吟,並不是指它們因相互的焦慮而聯合在一起,而是他將它們作為我們的同伴. 迄今為止,或,直到今天,這個詞有助於減輕日常疲憊的倦怠;因為如果受造物在如此多的歲月裡持續呻吟,那麼如果我們在短暫的陰影生命中昏厥,我們的軟弱或懶惰將是多麼不可原諒. f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