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74
74:1 (亞薩的訓誨詩。) 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你為何向你草場的羊發怒,如煙冒出呢?
74:2 求你記念你古時所得來的會眾,就是你所贖、作你產業支派的,並記念你向來所居住的錫安山。
74:3 求你舉步去看那日久荒涼之地,仇敵在聖所中所行的一切惡事。
74:4 你的敵人在你會中吼叫;他們豎了自己的旗為記號。
74:5 他們好像人揚起斧子,砍伐林中的樹。
74:6 聖所中一切雕刻的,他們現在用斧子錘子打壞了。
74:7 他們用火焚燒你的聖所,褻瀆你名的居所,拆毀到地。
74:8 他們心裡說:我們要盡行毀滅;他們就在遍地把 神的會所都燒毀了。
74:9 我們不見我們的標幟,不再有先知;我們內中也沒有人知道這災禍要到幾時呢!
74:10 神啊,敵人辱罵要到幾時呢?仇敵褻瀆你的名要到永遠嗎?
74:11 你為甚麼縮回你的右手?求你從懷中伸出來,毀滅他們。
74:12 神自古以來為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
74:13 你曾用能力將海分開,將水中大魚的頭打破。
74:14 你曾砸碎鱷魚的頭,把牠給曠野的禽獸(禽獸:原文是民)為食物。
74:15 你曾分裂磐石,水便成了溪河;你使長流的江河乾了。
74:16 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亮光和日頭是你所預備的。
74:17 地的一切疆界是你所立的;夏天和冬天是你所定的。
74:18 耶和華啊,仇敵辱罵,愚頑民褻瀆了你的名,求你記念這事。
74:19 不要將你斑鳩的性命交給野獸;不要永遠忘記你困苦人的性命。
74:20 求你顧念所立的約,因為地上黑暗之處都滿了強暴的居所。
74:21 不要叫受欺壓的人蒙羞回去;要叫困苦窮乏的人讚美你的名。
74:22 神啊,求你起來為自己伸訴!要記念愚頑人怎樣終日辱罵你。
74:23 不要忘記你敵人的聲音;那起來敵你之人的喧嘩時常上升。
在這篇詩篇中,上帝的子民哀嘆教會的荒涼景況,以至於以色列這個名字幾乎被消滅了。從他們謙卑的懇求中可以看出,他們將所遭受的一切災難歸咎於自己的罪孽;但同時,他們也將上帝與亞伯拉罕後裔立約,使其成為他特選子民的事實呈現在上帝面前。隨後,他們回憶起上帝在古時如何以大能和榮耀彰顯他的力量,拯救他的教會。他們從中得到鼓勵,懇求上帝最終能來幫助他們,並補救這種悲慘絕望的局面。
亞薩的訓誨詩。
「訓誨詩」這個標題,משכיל,maskil,與詩篇的主題非常吻合;因為儘管它有時也適用於歡樂的主題,正如我們在第四十五篇詩篇中所見,但它通常表示所處理的主題是神聖的審判,藉此人們被迫反省自己,審視自己的罪孽,以便在上帝面前謙卑自己。從詩篇的內容很容易看出,它的創作不能歸因於大衛;因為在他的時代,沒有理由為這裡所描繪的教會如此荒廢和災難性的狀況而哀悼。持不同意見的人聲稱,大衛藉著預言之靈預言了尚未發生的事。但由於許多詩篇很可能是在大衛去世後由不同作者創作的,所以這篇詩篇,我毫不懷疑,就是其中之一。這裡所說的災難是什麼,不容易精確確定。關於這一點有兩種意見。一些人認為是指猶太歷史上城市和聖殿被毀,人民在尼布甲尼撒王統治下被擄到巴比倫的時期; 另一些人則認為是指安提阿哥·伊皮法尼斯統治下聖殿被褻瀆的時期。這兩種意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從信徒們在此抱怨現在沒有神蹟和先知來看,後一種意見似乎更為可能;因為眾所周知,在人民被擄時,有許多先知興盛。另一方面,當前面提到聖所被燒成灰燼,雕刻品被毀,沒有什麼完整保留時,這些陳述並不適用於安提阿哥的殘酷和暴政。他確實可恥地褻瀆了聖殿,將異教迷信引入其中;但建築本身並未受損,木材和石頭當時也未被火焚燒。一些人認為,聖所應理解為猶太人習慣舉行聖會的會堂,不僅在耶路撒冷,而且在猶大其他城市。這也是一種可以想像的情況,即信徒們看到安提阿哥對聖殿的可怕褻瀆,從如此悲慘的景象中回想起聖殿被迦勒底人焚燒的時期,並將這兩場災難歸為一類描述。因此,這些抱怨屬於安提阿哥時代的推測將更為可能;212 因為那時上帝的教會沒有先知。然而,如果有人寧願將其歸因於巴比倫之囚,那麼解決這個困難將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儘管耶利米、以西結和但以理當時還活著,但我們知道他們曾一度沉默,彷彿他們已經完成了他們的職責,直到最終但以理在他們得救之日之前不久再次出現,目的是激勵那些可憐的流亡者鼓起勇氣返回自己的國家。先知以賽亞似乎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在第四十章中說(以賽亞書 40:1) 他預言的開頭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這是你們的神說的。」動詞在此處是將來時態,表示先知們被吩咐暫時保持沉默。
詩篇 74:1-8
1. 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你的怒氣為何向你草場的羊群冒煙呢? 2. 求你記念你古時所得的會眾,你所贖作你產業的杖,並你所居住的錫安山。 3. 求你舉步,永遠毀滅那在你的聖所中作惡的仇敵。 4. 你的敵人在你聖所中吼叫;他們豎立自己的旗號為記號。 5. 那舉斧子砍伐密林的人,被譽為作了出色的工作。 6. 現在他們用斧子和錘子一同打碎聖殿的雕刻。 7. 他們放火燒了你的聖所;他們污穢了你名的居所,將它夷為平地。 8. 他們心裡說:我們要將他們一同毀滅;他們燒毀了地上所有的神會幕。
1. 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如果這篇抱怨是在百姓被擄到巴比倫時寫的,儘管耶利米已將他們被擄的第70年定為他們得救的時期,但如此漫長的等待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折磨,他們每天都在其中呻吟,如此漫長的時期對他們來說似乎是永恆,這並不奇怪。至於那些受安提阿古殘酷迫害的人,他們抱怨神的憤怒是永恆的,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場迫害何時會結束;尤其是當他們看到敵人的殘酷日益增加,沒有任何解脫的希望,而且他們的情況不斷惡化時。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因鄰國接二連三對他們發動的許多災難性戰爭而大大削弱,現在他們幾乎瀕臨徹底毀滅的邊緣。值得注意的是,忠信的人在受異教國家迫害時,會仰望神,彷彿他們所遭受的一切邪惡都是由神的手獨自施加的。他們確信,如果神沒有對他們發怒,異教國家就不會被允許如此放肆地傷害他們。因此,他們確信他們不僅僅是面對血肉之軀的對抗,而是受到神公義審判的折磨,他們將思想轉向所有災難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神,在神的恩惠下,他們以前生活得繁榮幸福,現在卻被神拋棄,不再將他們視為他的羊群。動詞זנה,zanach,意為拒絕和憎惡,有時也意為遠離。它在這裡取哪種意思並不重要。我們可以將所陳述的內容簡單地理解為:每當我們遭遇逆境時,這些都不是偶然射向我們的命運之箭,而是神在他的隱秘而奧秘的旨意中,為懲罰我們的罪而預備和使用的鞭子或杖。這裡的丟棄和憤怒必須指肉體的理解或判斷。嚴格來說,神不會對他的選民發怒,他用苦難醫治他們的疾病,就像用藥物一樣;但是,我們所經歷的懲罰強烈地傾向於在我們心中產生對他憤怒的恐懼,聖靈藉著「憤怒」一詞,告誡忠信的人在無限的純潔面前承認他們的罪過。因此,當神對我們執行他的報復時,我們有責任認真反思我們應得的,並考慮到,儘管他不受憤怒情緒的影響,但他的憤怒沒有向我們發作,並不是因為我們,我們已經因我們的罪嚴重冒犯了他。此外,他的子民,作為獲得憐憫的理由,"""投奔對他們立約的記憶,藉此他們被收養為他的兒女。他們稱自己為上帝牧場的羊群,藉此他們頌揚他自由選擇他們,使他們與外邦人分離。他們在下一節中更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
2. 記念你古時所得的會眾。 在這裡,他們誇耀自己是上帝的特選子民,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任何功德,而是因為收養的恩典。他們同樣誇耀自己的古老,——他們不是幾個月前才歸入上帝統治的子民,而是因繼承權而歸屬於他的子民。他對亞伯拉罕後裔的愛持續的時間越長,他們的信心就越堅定。因此,他們宣稱自己從一開始就是上帝的子民,也就是說,自從他與亞伯拉罕立下不可侵犯的約以來。此外,還加上了使收養生效的救贖;因為上帝不僅用言語表明,而且在這次救贖實現時,也用行動表明他是他們的君王和保護者。他們將這些從上帝那裡得到的恩惠擺在自己面前,作為信靠他的鼓勵,他們在施恩者面前細數這些恩惠,以此作為一個理由,懇求他不要放棄他自己手所做的工作。受到同樣恩惠的鼓舞,他們稱自己為他產業的杖;也就是說,他為自己量定的產業。這暗指當時用桿子,如同用繩索或線,測量或標記地界線的習俗。有些人寧願將我們翻譯為「杖」的詞 שבט (shebet) 翻譯為「支派」;但我更喜歡另一種翻譯,認為其含義是,上帝藉著他自己美意所產生的秘密預定,如同用量尺一樣,將以色列從其他國家中分離出來,成為他自己的產業。最後,提到了上帝應許居住的聖殿;這並不是說他的本質被限制在那個地方——這個觀察已經被頻繁地提出——而是因為他的人民在那裡體驗到他近在咫尺,並以他的能力和恩典與他們同在。我們現在清楚地認識到,人民從何處獲得禱告的信心;它來自上帝的自由揀選和應許,以及在他們中間建立的神聖崇拜。
3. 舉起你的擊打。在這裡,上帝的子民反過來懇求他對他們的敵人施加致命的打擊,以回應他們對他聖所的殘酷暴行。他們暗示,對於這種不敬虔和褻瀆的狂怒,適度的懲罰是不夠的;因此,那些表現出對聖殿和上帝敬拜者如此暴力敵意的人應該被徹底毀滅,他們的邪惡是完全絕望的。由於聖靈已經指示了這種禱告形式,我們首先可以從中推斷出上帝對我們無限的愛,當他樂意如此嚴厲地懲罰施加給我們的錯誤時;其次,他對獻給他神聖威嚴的崇拜的高度重視,當他如此嚴厲地追究那些褻瀆它的人時。關於這些詞,有些人將我們翻譯為「擊打」的詞 פעמים (pheamim) 翻譯為「腳步」或「步伐」,並理解為教會祈求主舉起他的腳,迅速奔跑去擊打她的敵人。其他人將其翻譯為「錘子」,這也很合適。然而,我毫不猶豫地遵循那些認為是指擊打行為,並且擊打本身被表示的觀點。"""這節經文的最後一句,有些人解釋為敵人玷污了聖所中的一切。 但由於這種解釋在其他地方找不到,我不會偏離公認和認可的讀法。
4. 你的敵人已在你的聖所中咆哮。這裡,上帝的子民將他們的敵人比作獅子(阿摩司書 3:8),以指出他們甚至在上帝的聖所中施行的殘酷。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應理解為耶路撒冷聖殿,而不是猶太會堂;對此解釋,聖殿在此處被稱為複數的「聖所」並非異議,因為在其他地方也常有此情況,它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它被分為三個部分。然而,如果有人認為將其理解為會堂更為恰當,我不會爭辯。是的,毫無不妥地,它也可以擴展到上帝為自己所聖化的整個土地。但當我們將其理解為聖殿時,其語氣更為強調。它因此暗示,敵人的狂暴是如此無邊無際和不分青紅皂白,以至於他們甚至不放過上帝的聖殿。當它說「他們豎立了他們的標誌」 時,這表明了他們的侮辱和輕蔑行為,他們豎立旗幟,甚至驕傲地戰勝了上帝自己。有些人將此解釋為魔法占卜, 正如以西結所證實的(以西結書 21:21, 22),尼布甲尼撒從鳥的飛行和聲音中尋求建議;但這種意義過於狹隘。我所給出的解釋可以被視為非常恰當。凡進入聖地的人都知道,在那裡盛行的上帝崇拜具有特殊性質,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所進行的崇拜不同: 聖殿是上帝同在的標誌,藉著它,他似乎以旗幟招展的方式,將那人民置於他的權威和統治之下。先知在這裡將這些區分選民與異教民族的象徵,與敵人帶入聖殿的褻瀆旗幟形成對比。 他重複了兩次「標誌」一詞,意在加劇他們行為的可憎性質;因為他們推翻了真正敬拜上帝的標誌和徽章,取而代之的是奇異的象徵。
5. 舉斧砍伐密林的人,聲名遠播。先知再次從敵人野蠻殘酷的行為中,進一步加劇了對他同胞的殘酷,因為他們野蠻地拆毀了一座耗費巨資建造、裝飾華麗宏偉、並以極大勞力和藝術完成的建築。這些詞語有些模糊;但它們幾乎普遍被理解的意義是,當聖殿即將建造時,那些為其砍伐和準備木材的人享有盛譽。有些人將動詞מביא (mebi) 理解為主動語態,並解釋這些詞語的意思是,所說的人是傑出和眾所周知的,彷彿他們曾向上帝獻祭。樹木的粗壯與拋光的橫樑形成對比,以更清楚地表明粗糙未加工的木材是如何以精湛的藝術被塑造成最美麗宏偉的形式。或者先知的意思是,我傾向於認為這是更正確的解釋,在木材豐富的茂密森林中,在選擇樹木時非常小心,只砍伐品質最好的樹木。這是否可以理解為,在這些茂密的森林中,那些要被斧頭砍伐的樹木是眾所周知並被標記的,因為它們已經很高,並暴露在旁觀者的視線中?無論如何,先知毫無疑問,"""在這節經文中,讚揚了所選材料的卓越品質,這些材料經過精心挑選,精美絕倫,吸引了所有看到它的人的目光並激發了他們的讚嘆;正如在下一節經文中,雕刻或雕刻的作品指的是建築物的美麗,它以無與倫比的藝術完成。但現在宣稱,迦勒底人以極度的魯莽,用他們的斧頭對這座宏偉的建築大肆破壞,彷彿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摧毀如此宏偉的建築來踐踏上帝的榮耀。
7. 他們已將火焚燒你的聖所。詩人現在抱怨聖殿被焚燒,因此被徹底夷為平地和摧毀,而它只是被戰爭工具半毀。許多人認為這裡的詞序顛倒了,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如何從中引出合適的意義,因此會將它們解釋為:他們已將火放入你的聖所。然而,我毫不懷疑我所給出的意義,儘管重音與之相反,但它是真實而自然的,即聖殿被焚燒而夷為平地。這節經文更充分地證實了我所說的,聖殿被稱為複數的聖所,因為它由三部分組成——最內層的聖所、中間的聖所和外院;因為緊接著就是「你名的居所」這句話。上帝的名在這裡被用來教導我們,他的本質並未被限制或封閉在聖殿中,而是他以他的能力和作為居住在其中,以便人們可以在那裡更自信地呼求他。
8. 他們心裡說,讓我們將他們一同毀滅。為了更強烈地表達教會敵人的殘酷暴行,先知讓他們一同說話,互相激勵,無限制地進行破壞。他的話語暗示,他們每個人,彷彿他們沒有足夠的勇氣作惡,都煽動和刺激他的同伴去毀滅和摧毀上帝的全部子民,不留下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在這節經文的結尾,他斷言所有的會堂都被燒毀了。我樂意將希伯來詞מ ו ע ד י ם, moadim,理解為會堂, 因為他說「所有」的聖所,並明確地談到「整個」土地。有些人給出的解釋是冷淡的,他們說這些敵人在發現他們無法傷害或暴力對待天上的上帝聖所後,將他們的憤怒轉向物質的聖殿或會堂。先知只是抱怨他們如此專注於抹去上帝的名,以至於沒有留下一個角落沒有暴力之手的痕跡。希伯來詞מ ו ע ד י ם, moadim,通常被理解為聖所;但當我們考慮它的詞源時,它被不恰當地應用於那些舉行聖潔聚會的地方,不僅是為了閱讀和解釋先知書,也是為了呼求上帝的名。惡人,彷彿先知說過,已盡其所能地熄滅和消滅猶大地的上帝崇拜。"""
詩篇 74:9-12
9. 我們看不見我們的標誌。不再有先知,也沒有人知道還要多久。10. 神啊,敵人還要辱罵多久?仇敵還要永遠褻瀆你的名嗎?11. 你為何縮回你的手,縮回你的右手?在你的懷中消滅他們。 12. 但神從起初就是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
9. 我們看不見我們的標誌。虔誠的猶太人在此表明,他們的災難因沒有任何安慰可以減輕而加劇。當神使他的兒女懷抱他將與他們和好的希望,並應許即使在他發怒時也會記念他的憐憫時,這是一種鼓勵他們有力的手段。有些人將這裡所說的標誌限制在神在古時所行的神蹟,這些神蹟在神降災於他的子民時,同時證明他仍將繼續施恩於他們。但信徒們寧願抱怨他已將他恩惠的標誌從他們身上除去,並以一種方式向他們隱藏了他的面。 我們被黑暗籠罩,彷彿先知說,因為你,神啊,沒有像往常一樣使你的面光照我們。因此,我們常說人們給我們他們愛或恨的標誌。簡而言之,神的子民在這裡抱怨的,不僅是時局陰暗,而且他們被濃厚的黑暗籠罩,以至於連一絲光線也看不見。由於先知們對未來拯救的保證是神恩惠的主要標誌之一,他們哀嘆不再有先知能預見他們災難的終結。從中我們得知,安慰的職責是交給先知們的,他們藉著激發對神憐憫的希望,來振奮那些因悲傷而沮喪的心。的確,他們是神憤怒的傳令者和見證人,藉著威脅和恐懼來驅使頑固和叛逆者悔改。但如果他們只是毫無保留地宣告神的報應,他們的教義,本來是為人民的救贖而設立和 intended 的,就只會成為他們毀滅的手段。因此,預言災難的結局,儘管當時仍隱藏在未來,被歸因於他們職責的一部分;因為暫時的懲罰是神慈父般的管教,而考慮到它們是暫時的,可以減輕悲傷;但神持續的不悅會使貧窮和可憐的罪人陷入徹底的絕望。因此,如果我們在神的管教之下,也想找到忍耐和安慰的理由,讓我們學會將目光投向神這種節制,藉此他鼓勵我們懷抱美好的希望;從中讓我們確信,儘管他發怒,但他仍不失為一位父親。帶來拯救的糾正不會帶來無盡的悲傷:它所產生的悲傷是與喜悅交織在一起的。所有先知在他們所傳的教義中,都努力將這個目的銘記於心。他們無疑經常在與人民打交道時使用非常嚴厲和苛刻的語言,以便藉著激發恐懼來打破和制服他們的叛逆;但每當他們看到人們謙卑時,他們立即用安慰的話語對他們說話,然而,如果他們不被鼓勵去希望未來的拯救,這些話語就根本不是安慰。
這裡可能會問一個問題,神是否為了減輕他所施加的管教所帶來的悲傷,總是確定它們將持續的年數和天數?對此我回答說,儘管先知們並不總是標明和定義一個固定的時間,然而,他們卻經常向百姓保證救贖近在眼前;而且,他們所有人都談到教會未來的復興。如果再次有人反駁說,百姓在苦難中沒有將普遍的應許應用到自己身上是錯誤的,而這些應許無疑是所有時代的共同財產,我回答說,由於上帝通常在每一次苦難中都差遣一位使者來宣告救贖的消息,所以當前沒有先知被明確差遣來執行此目的時,百姓抱怨他們被剝奪了他們習慣享受的神聖恩惠的標誌,這並非沒有道理。直到基督降臨之前,在每個時代更新對所應許的救贖的記憶是極其必要的,以向神的子民表明,無論他們遭受何種苦難,他仍然繼續關心他們,並會給予他們幫助。
10. 上帝啊,敵人要辱罵到幾時呢?這裡暗示,當他們看到上帝的名被不敬虔的人褻瀆時,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他們痛苦的了。藉著這種禱告方式,受默示的作者的目的是在我們心中激發維護神聖榮耀的熱情。我們天生就過於嬌弱,無法承受災難;但是,當加諸於上帝的侮辱比我們所有個人的痛苦更讓我們悲傷和不安時,這就是真正敬虔的明確證據。毫無疑問,可憐的猶太人在一個最殘酷的暴君手下,在一個野蠻的民族中,遭受了不止一種的辱罵。但是先知,以整個教會的名義說話,幾乎不把加諸於百姓的辱罵與針對上帝的可憎褻瀆相提並論;正如詩篇69:9所載:「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直到永遠」這個詞再次被加上;因為當不敬虔的人長期不受懲罰時,這會產生一種硬化的效果,使他們更加大膽,特別是當他們對上帝發出的辱罵似乎沒有被他注意到時。因此,在第11節中緊接著補充道,
11. 你要縮回你的手到幾時呢?很容易看出先知在這裡的意圖,然而解經家對這些詞語卻意見不一。有些人將經文前半部分的「手」理解為左手,以區別於經文後半部分提到的右手。但這只是無稽之談;因為當他使用「右手」一詞時,他只是按照他慣常的方式重複同樣的事情。有些人將經文最後一個詞כלה, kalah翻譯為「阻礙」或「抑制」,好像先知在說:「你終於伸出你的手吧,它在你的懷裡待得太久了。」但這是一種牽強附會的解釋,他們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訴諸於此。那些將其翻譯為「消耗」的人,將上帝懷中的意思理解為象徵性地指他的聖殿,這種解釋我不能認同。最好將疑問句延續到最後一個詞,如下:「你要縮回你的手到幾時呢?是的,你要從你的懷中縮回它嗎?因此,消滅這些如此驕傲地藐視你的不敬虔之人吧。」我們也可以不恰當地將這些話視為一種禱告,因為上帝的敵人說服自己他懶惰閒散,因為他沒有行動,也沒有公開舉手;他會讓他們感受到他完全能夠僅憑他的點頭就能摧毀他們,即使他連一根手指都不動。
12. 但上帝從起初就是我的王。在這節經文中,正如我們經常在其他地方看到的那樣,上帝的子民將默想與他們的禱告交織在一起,藉此重新獲得他們信仰的活力,並激勵他們在禱告的職責上更加熱切。我們知道,要超越一切疑慮,大膽地堅持自由而不受約束的禱告,是多麼困難。因此,忠信的人在此回憶起上帝的憐憫和作為的證據,藉此,他透過一系列的時代證明,他是他所揀選之民的君王和保護者。藉著這個例子,我們被教導,正如僅僅用嘴禱告是不夠的,除非我們也憑信心禱告,我們應當永遠記住上帝藉以確認他對我們父愛的好處,並應將它們視為他揀選之愛的許多見證。很清楚,這裡應用於上帝的「君王」這個稱號,不應僅限於他的主權。他被這個稱號稱呼,是因為他承擔了猶太民族的治理,以便保護和維護他們的安全。我們已經說明了「從起初」這些詞的含義。關於「地的中央」,有些人認為是指猶大,因為它彷彿位於可居住地球的中央。毫無疑問,它應被理解為一個顯眼的地方。我們在上帝吩咐摩西對法老說的這些話中發現了這個詞的這種用法:
「當那日,我必將我百姓所住的歌珊地分別出來,使那裡沒有成群的蒼蠅,好叫你知道我耶和華是在地上的。」(出埃及記 8:22.)
因此,簡單而自然的含義是,上帝為選民行了許多拯救,這些拯救是如此公開和明顯,彷彿它們是在一個顯著的舞台上展示的。
詩篇 74:13-17
13. 你曾用你的229能力分開大海。你曾將大魚的頭擊碎在水面上。14. 你曾將利維坦的頭231擊碎,又將牠給曠野中的百姓作食物。15. 你曾裂開[或分開]泉源和洪流。你曾使大河乾涸。16. 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你曾設立亮光和太陽。17. 你曾立定[或固定]地的一切疆界。你曾造夏天和冬天。
13. 你曾用你的能力分開大海。先知現在將某些值得紀念的拯救事件匯集起來;然而,所有這些都屬於上帝將他的百姓從埃及的暴政中解救出來的第一次拯救。我們將會看到他隨後轉向普遍讚美上帝的良善,這種良善遍及全世界。因此,他從上帝賜予他教會的特殊恩典,轉而談論他對全人類所顯示的善意。首先,他說,你曾分開,或裂開,大海。有些人認為,後面的子句是作為第一個子句所述事件的結果而附加的——上帝使大海乾涸,導致鯨魚和其他大魚死亡。然而,我認為,這應當被比喻為法老和他的軍隊;這種表達方式在先知書中非常常見,特別是當他們談到埃及人時,他們的國家被富含魚類的大海沖刷,並被尼羅河分割。因此,法老被稱為利維坦並非不恰當,因為他的國家擁有大海的優勢,而且他在那片土地上以極大的輝煌統治,可以比作一條鯨魚在浩瀚海洋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正如上帝當時為拯救百姓而施展他的能力,以確保教會他將永遠是她的保護者和福祉的守護者,這個例子所提供的鼓勵不應僅限於一個時代。因此,將其應用於那個古老民族的後裔是很有道理的,這樣他們就可以利用它來堅固和建立他們的信心。先知在這裡並沒有敘述上帝在百姓離開埃及地時所行的所有神蹟;但在提及其中一些時,他以提喻法概括了摩西對它們更詳細的敘述。當他說利維坦被賜給以色列人作食物,甚至在曠野中,這美麗地暗示了法老和他的軍隊的毀滅。這就好像他說,那時為百姓的滋養儲備了豐富的食物;因為當他們的敵人被毀滅時,百姓因此享有的平靜和安全,可以說,是延長他們生命的食物。曠野,並不是指沿海地區,儘管它們乾燥貧瘠,而是指遠離大海的沙漠。在下一節中繼續探討同一主題,其中宣稱,泉源被裂開或分開,也就是說,當上帝使水流從磐石中湧出以滿足百姓的需要時,就是如此。最後,又補充說,大河乾涸了,這件事發生在上帝使約旦河的水倒流,為他的百姓開闢道路以便他們過去的時候。有些人認為希伯來詞איתן,ethan,意為「強大」,是一個專有名詞,好像正確的翻譯是「伊坦河」;但這種解釋完全沒有根據。
16. 白晝屬你,黑夜也屬你。先知現在轉而思考普遍施予全人類的上帝的恩惠。""" 在上帝以其特殊恩典彰顯自己為其選民之父之後,他現在恰當地宣告上帝對全人類施予恩惠。他教導我們,晝夜交替並非偶然,而是由上帝所定。這些現象的次要原因也隨之補充,即上帝賦予太陽照亮地球的能力和職責;因為在談到光之後,他補充了太陽,作為傳播光的主要方式,可以說,是光向人類展現時所乘坐的戰車。 因此,既然上帝對人類無與倫比的良善在這美好的安排中清晰可見,先知便公正地從中引申出一個論據,以加強和確立他對上帝的信任。
17. 你已定準地的一切界限。這裡所說的關於地球的界限,以及每年夏季和冬季有規律地交替出現,與前一節經文的意思相同。先知是指世界的盡頭,還是指國家之間相互分離的特定界限,這尚不清楚。儘管後者常常受到人類暴力的干擾,他們貪得無厭的貪婪和野心無法被世界上任何劃分界限所約束,而是總想突破這些界限;然而,上帝在為每個國家分配其居住的領土時,彰顯了他獨特的良善。然而,我更傾向於認為,這句話應理解為那些不能隨人類意願而混淆的界限,其意思應是,上帝已為人類分配了足夠的土地供他們居住。此外,夏季和冬季有規律的交替清楚地表明了上帝以何等的關懷和仁慈為人類家庭提供了所需。由此,先知公正地得出結論,沒有什麼比上帝會忽視對自己的羊群和家人扮演父親角色更不可能的了。"""
詩篇 74:18-23
18. 耶和華啊,求你記念這事,仇敵辱罵你,愚頑的百姓藐視你的名。19. 不要將你斑鳩的性命交給野獸,不要永遠忘記你困苦人的會眾。20. 求你顧念所立的約,因為地上黑暗之處都滿了強暴的居所。21. 不要叫受欺壓的人蒙羞回去,要叫困苦窮乏的人讚美你的名。22. 神啊,求你起來為自己伸冤,要記念愚頑人怎樣終日辱罵你。23. 不要忘記你敵人的聲音,那些起來攻擊你的人喧嚷的聲音,不住地高升。
18. 求你記念這事。先知藉著頌揚神的權能和良善來鼓勵敬虔人的心,現在又回到他的禱告中。他首先抱怨他的百姓的敵人辱罵神,卻仍然不受懲罰。當他說「求你記念這事」時,這種表達方式是強調的;而且當時的情況也要求這樣,因為輕蔑地對待神聖的名並不是一件小罪。為了形成對比,他指出是愚頑的百姓如此傲慢地對神發出他們的辱罵。希伯來詞 נבל (nabal) 不僅指愚蠢的人,也指邪惡和聲名狼藉的人。因此,先知公正地將藐視神的人描述為卑鄙和無用的人。
19. 不要將你斑鳩的性命交給野獸。希伯來詞 חית (chayath),我們翻譯為「野獸」,有時指「靈魂」或「生命」,因此有些人將其解釋為本節的第二個子句,它再次出現。但這裡無疑是指野獸或群眾。無論從哪種方式理解,這種表達方式都包含了一個非常恰當的比較,即一隻軟弱膽怯的鳥的生命與一支強大的軍隊或一隻殘忍的野獸之間的比較。教會被比作斑鳩,因為儘管信徒人數眾多,但他們遠遠不能與敵人匹敵,相反,他們像獵物一樣暴露在敵人面前。接下來又說:「不要永遠忘記你困苦人的會眾。」希伯來詞 חית (chayath) 再次被使用,當它因其歧義而在同一節中以不同的含義使用兩次時,這是一種優雅。我更喜歡將其翻譯為「會眾」,而不是「靈魂」,因為這段經文似乎是一個禱告,祈求神看顧並保護他自己的小羊群免受敵人強大軍隊的侵害。
20. 求你顧念所立的約。為了讓神更傾向於施憐憫,先知提醒神所立的約;正如聖徒在發現自己陷入極端危險時,他們的避難所一直是希望得到拯救,因為神在與他們所立的約中應許要作他們的父。從中我們得知,我們的禱告唯一堅實的基礎是,神藉著他的自由選擇收納我們作他的百姓。因此,也顯而易見,那個污穢的狗塞爾維特斯的瘋狂是多麼邪惡,他不以為恥地聲稱,當我們禱告時,將神自己的應許擺在他面前是愚蠢和極大的嘲弄。此外,敬虔的猶太人再次向我們展示了他們遭受的嚴重苦難,當他們宣稱暴力和壓迫無處不在時;就好像所有地方都是殺手和強盜的巢穴一樣。 經文說「地上黑暗之處」;因為每當神似乎隱藏他的面時,惡人就想像無論他們犯下什麼罪惡,他們都會在任何地方找到藏身之處來掩蓋這一切。
21. 不要叫受欺壓的人蒙羞回去。這個詞「回去」,當它與神有關時,等同於「空手而回」的表達。那麼,信徒們,懇求祂,使他們不致因遭受祂的拒絕而蒙羞。他們稱自己為受苦的、貧窮的、有需要的,以此作為獲得神聖恩寵和憐憫的論據。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他們並非言不由衷,也未誇大其困境,而是暗示,由於如此多的災難,他們已陷入如此低谷,以至於世上再無任何地方可以期待任何幫助。藉此例子,我們被教導,當我們陷入極端困境時,藉著呼求上帝,總有一種補救方法隨時為我們的苦難準備著。
22. 興起吧,上帝啊!為祢的事業辯護。虔誠的猶太人再次懇求上帝登上祂的審判寶座。當祂在長期忍耐之後,確實表明祂沒有忘記祂作為審判者的職責時,祂就被稱為興起。為了促使祂更樂意承擔這項事業,他們呼籲祂維護自己的權利。主啊,他們彷彿在說,既然手頭的事情與祢特別相關;現在不是祢無所作為的時候。他們同時聲明,這在特殊意義上是如何成為上帝的事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愚蠢的人們每天都在辱罵祂。我們在這裡可以再次將單詞נבל,nabal,翻譯為「卑鄙的人」,而不是「愚蠢的人」。所提及的人所犯的邪惡因以下情況而加劇:他們不滿足於一次辱罵上帝,而是不間斷地繼續他們的嘲笑和戲弄。因此,信徒們最後祈求上帝,不要忘記那些不僅膽敢辱罵祂的威嚴,而且猛烈而惡毒地對祂發出褻瀆之言的人的這種膽大妄為的行為。誠然,他們似乎是間接地這樣做;但是,由於他們藐視上帝,所以斷言他們以魯莽和瘋狂的傲慢反抗祂,就像古代的巨人一樣,而且他們的傲慢達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