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 感謝 神!因為你們從前雖然作罪的奴僕,現今卻從心裡順服了所傳給你們道理的模範。
6:18 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就作了義的奴僕。
6:19 我因你們肉體的軟弱,就照人的常話對你們說。你們從前怎樣將肢體獻給不潔不法作奴僕,以至於不法;現今也要照樣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以至於成聖。
6:20 因為你們作罪之奴僕的時候,就不被義約束了。
6:21 你們現今所看為羞恥的事,當日有甚麼果子呢?那些事的結局就是死。
6:22 但現今,你們既從罪裡得了釋放,作了 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6:23 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 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
17. 感謝上帝,等等。這是將比喻應用於當前主題。儘管他們只需要被提醒他們現在不再是罪的僕人,但他仍然加上了感恩;首先,他想教導他們,這不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功勞,而是通過上帝的特殊憐憫;其次,通過這種感恩,他們可以瞭解到上帝的恩慈是多麼偉大,從而更受激勵去恨惡罪。他感恩,不是為了他們作為罪的僕人的那段時間,而是為了隨後的解放,當他們不再是以前的樣子時。但這種對他們過去和現在狀態的隱含比較是非常強調的;因為使徒觸及了基督恩典的誹謗者,當他表明,沒有恩典,全人類都被罪的統治所俘虜;但一旦恩典發揮其力量,罪的國度就結束了。f195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我們從律法的束縛中被釋放出來,並不是為了犯罪;因為律法不會失去其統治權,直到上帝的恩典將我們歸還給祂,以便在公義中更新我們:因此,當上帝的恩典在我們裡面掌權時,我們不可能受罪的束縛:因為我們之前已經說過,在這個“恩典”一詞中,包含了重生的靈。
你們從心裡順服了,等等。"""保羅在此將聖靈隱藏的力量與律法外在的條文進行比較,彷彿他曾說過:「基督在我們內心塑造我們的靈魂,比律法透過威脅和恐嚇來約束我們的方式更好。」因此,以下這種誹謗便煙消雲散了:「如果基督使我們脫離律法的約束,他就是帶來犯罪的自由。」他確實不允許他的子民擁有不受約束的自由,讓他們像脫韁的野馬一樣在田野裡奔跑;但他引導他們過上規律的生活。— 儘管伊拉斯謨遵循舊譯本,選擇將其翻譯為教義的「形式」(formam),但我不得不保留保羅所使用的詞語「類型」:有些人或許更喜歡「模式」這個詞。f196 在我看來,它確實表示基督銘刻在我們心中的公義的已形成圖像或印記:這與律法所規定的規則相符,根據該規則,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應當被塑造,使其不偏離左右。
18. 既從罪裡得了釋放,等等。意思是:「任何人在得了自由之後,繼續處於受奴役的狀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他應當維護他所得到的自由:因此,你們不應當再次被帶到罪的權勢之下,你們已經被基督從罪中釋放出來了。」這是一個從有效原因推導出來的論證;另一個論證也隨之而來,這是從最終原因推導出來的,你們已經從罪的奴役中被解放出來,以便你們可以進入公義的國度;因此,你們應當完全轉離罪,並將你們的心完全轉向公義,你們已經被轉移到公義的服事中。」
必須指出,除非一個人首先藉著上帝的能力和恩慈從罪的暴政中被解放出來,否則他不能成為公義的僕人。基督自己也如此作證,
「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約翰福音 8:36。)
那麼,既然善的開端來自於這種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實現的解放,我們憑著自由意志的力量又準備了什麼呢?
"""19. 我說的是人的話,等等。他說他以人的方式說話,不是就實質而言,而是就方式而言。因此,基督在<430312>約翰福音 3:12 中說,他宣講世俗之事,而他所說的卻是天上的奧秘,儘管其莊嚴程度不如事物本身所要求的那樣宏偉,因為他遷就了無知而單純的人民的能力。因此,使徒在序言中說,他可以更充分地表明,當人們想像基督所獲得的自由給予犯罪的自由時,這種誹謗是多麼粗鄙和邪惡。他同時提醒信徒,沒有什麼比這更不合理,甚至更卑鄙和可恥的了,那就是基督的屬靈恩典對他們的影響力竟然不如世俗的自由;彷彿他曾說:「我或許可以通過比較罪與義,來表明你們應該多麼熱切地被引導去順從後者,而不是去事奉前者;但考慮到你們的軟弱,我省略了這種比較:然而,儘管我對你們非常寬容,我仍然可以提出這個公正的要求——你們至少不應該比事奉罪更冷淡或更疏忽地順從義。」這是一種含蓄或沉默,當我們希望表達的比我們所說的更多時,就有所保留。他仍然勸勉他們以更勤奮的態度順從義,因為他們所事奉的義比罪更有價值,儘管他似乎沒有用這麼多話來要求這一點。f197
正如你們所獻上的,等等;也就是說,「正如你們以前樂意用你們所有的能力去事奉罪,這就充分表明了你們的墮落是多麼悲慘地奴役和束縛了你們:現在你們就應該同樣迅速和樂意地執行神的命令;你們現在行善的積極性不應該比以前作惡時少。」他確實沒有在對比中遵循相同的順序,通過將不同的部分相互適應,就像他在<520407>帖撒羅尼迦前書 4:7 中所做的那樣,他在那裡將不潔與聖潔對立起來;但其意義仍然明顯。
他首先提到了兩種——不潔和不義;前者與貞潔和聖潔相對立,後者指的是對鄰居有害的傷害。但他重複了兩次不義,並且意義不同:第一次他指的是搶劫、欺詐、偽證以及各種錯誤;第二次指的是普遍的生活腐敗,彷彿他曾說:「你們已經出賣了你們的肢體,以便犯下所有邪惡的行為,因此不義的國度在你們裡面變得強大。」f198 我所理解的義是聖潔生活的律法或規則,其目的是成聖,就像信徒潔淨自己事奉神一樣。
20. 因為當你們是,等等。他仍然重複了他之前提到的義的軛和罪的軛之間的區別;因為罪和義這兩件事是如此對立,以至於獻身於其中之一的人,必然會離開另一個。他這樣描述兩者,以便我們通過將它們分開來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從每個中可以期待什麼;因為這樣將事物分開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它們的獨特特徵。然後他將罪放在一邊,將義放在另一邊;在闡明了這種區別之後,他隨後展示了它們各自的結果。
那麼讓我們記住,使徒仍然以對立的原則進行推理,並且以這種方式:「當你們是罪的僕人時,你們就脫離了義;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你們應該事奉義;因為你們已經從罪的軛中被解放出來了。他稱那些脫離義的人為不受任何約束去順從義的人。這是肉體的自由,它使我們脫離了對神的順從,使我們成為魔鬼的奴隸。」"""那麼,這種自由是可憎和被詛咒的,它以放縱甚至瘋狂的狂熱,得意洋洋地將我們引向毀滅。
21. 那麼,有什麼果子呢,等等。他再也無法比訴諸他們的良心,並彷彿以他們的身份承認羞恥,更能生動地表達他的意圖了。的確,敬虔的人,一旦他們開始被基督的靈和福音的傳講所啟迪,就會自由地承認他們過去沒有基督的生活是應受譴責的;他們非但不試圖為之辯解,反而為自己感到羞恥。是的,他們甚至回憶起自己的恥辱,以便因此感到羞恥,他們就能更真實、更樂意地在上帝面前謙卑。
他所說的「你們現在為之羞恥」並非無關緊要;因為他暗示,當我們沉浸在罪惡的黑暗中,不認為我們裡面有那麼多污穢時,我們對自己懷有極度的盲目之愛。唯有主的光才能打開我們的眼睛,看見我們肉體中隱藏的污穢。因此,唯有真正學會對自己感到不滿,並為自己的悲慘而羞愧的人,才真正領會了基督教哲學的原則。他最終從接下來的事情中更清楚地表明,他們應該多麼羞愧,也就是說,當他們明白自己一直站在死亡的懸崖邊緣,瀕臨毀滅時;是的,如果不是上帝的憐憫將他們挽回,他們早就已經進入死亡之門了。
22. 你們的果子就是成聖,等等。正如他之前提到罪的雙重結局,他現在也提到義的雙重結局。罪在今生帶來良心譴責的痛苦,在來世帶來永恆的死亡。我們現在收穫義的果子,就是成聖;我們希望將來獲得永生。這些事情,除非我們極度愚鈍,否則應該在我們心中產生對罪的憎恨和恐懼,以及對義的愛和渴望。有些人將 telov 譯為「貢品」或「報酬」,而不是「結局」,但我認為這不符合使徒的意思;因為雖然我們確實因罪而承受死亡的懲罰,但這個詞不適用於保羅所應用的另一個子句,因為不能說生命是義的貢品或報酬。
23. 因為罪的工價,等等。有些人認為,保羅將死亡比作肉食津貼(obsoniis),是以輕蔑的方式指出分配給罪人的悲慘報酬,因為這個詞有時被希臘人用於士兵的配給。但他似乎更間接地譴責那些被罪的誘惑毀滅性地吸引的盲目慾望,就像魚被魚鉤吸引一樣。然而,將這個詞譯為「工價」會更簡單,因為死亡對惡人來說確實是足夠豐厚的報酬。這節經文是前一節的結論,也可以說是它的結語。然而,他並非徒勞地重複同樣的事情;而是通過加倍的恐懼,他意圖使罪成為一個更令人憎恨的對象。
但上帝的恩賜。那些將這句話譯為「永生是上帝的恩賜」的人是錯誤的,彷彿永生是主語,上帝的恩賜是謂語;因為這無法保持對比。但正如他已經教導我們,罪只產生死亡;所以他現在補充說,上帝的這份恩賜,即我們的稱義和成聖,帶給我們永生的幸福。或者,如果你願意,可以這樣說——「正如死亡的原因是罪,所以我們通過基督獲得的義,將永生歸還給我們。」
然而,由此可以肯定地推斷,我們的救恩完全是通過上帝的恩典和純粹的仁慈。他或許確實用了其他詞語——義的工價是永生;這樣,這兩句話就會對應:但他知道我們是藉著神的恩賜獲得它,而不是藉著我們自己的功勞;而且它不是一個或單一的恩賜;因為穿上聖子的義,我們就與神和好,並且我們藉著聖靈的能力被更新以致成聖。他補充說,在基督耶穌裡,其原因是他要將我們從一切關於我們自身價值的自負中召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