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61
61:1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神啊,求你聽我的呼求,側耳聽我的禱告!
61:2 我心裡發昏的時候,我要從地極求告你。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61:3 因為你作過我的避難所,作過我的堅固臺,脫離仇敵。
61:4 我要永遠住在你的帳幕裡!我要投靠在你翅膀下的隱密處!(細拉)
61:5 神啊,你原是聽了我所許的願;你將產業賜給敬畏你名的人。
61:6 你要加添王的壽數;他的年歲必存到世世。
61:7 他必永遠坐在 神面前;願你預備慈愛和誠實保佑他!
61:8 這樣,我要歌頌你的名,直到永遠,好天天還我所許的願。
這篇詩篇以禱告開始,或者至少,以簡短的禱告記錄開始,是大衛在極度困苦之時向神所獻的。然而,它主要在於讚美神,表達他對從一些迫在眉睫的危險中奇蹟般地蒙拯救,以及對他被立為王的感謝。
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大衛的詩。
詩篇 61:1-4
1. 神啊,求你聽我的呼求!側耳聽我的禱告。 2. 我從地極向你呼求,因我心裡發昏;求你領我到那比我更高的磐石。 3. 因為你作過我的避難所,作過我的堅固臺,脫離仇敵。 4. 我要永遠住在你的帳幕裡;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細拉。
1. 神啊,求你聽我的呼求!這篇詩篇的寫作時間並不完全確定;但有一種推測似乎有些可能性,那就是大衛在陷入這裡提到的困境之前,已經登基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同意那些將其歸因於押沙龍叛亂時期的人; 因為,如果他不是一個流亡者,他就不能像第二節那樣,說從地極呼求。他使用「呼求」這個詞,是為了表達他渴望的熱切;這個詞表達了內心精神的熱切,而不論他是否大聲禱告,或以低沉而壓抑的語氣禱告。重複的使用表示他在禱告中的勤奮和堅持,並教導我們不應在這種操練中灰心喪志,因為神可能沒有立即和公開地證明他接受了我們的祈求。毫無疑問,他所說的「地極」是指他被流放的地方,因為他無法進入聖殿和京城。有些人確實將這些詞語理解為比喻,意思是他在最深的困境中禱告;但我看不出有任何根據。在這篇詩篇的後續部分,他稱自己為「王」,這是他在掃羅死前從未使用的稱號,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立即推斷,所指的時間是他驚慌失措地逃離兒子押沙龍的憤怒,躲藏在瑪哈念曠野和類似的偏僻地方的時候。錫安山是約櫃存放的地方,也是王權的所在地;大衛被逐出這個主要且最合適的地方時,說話就像他被驅逐到地極一樣。儘管他生活在律法時代的陰影下,但他並沒有因為遠離聖殿而停止禱告;如果我們不突破撒旦阻礙我們與天堂溝通的一切障礙,那麼我們作為蒙神恩典並被呼召藉著基督的寶血所開闢的道路親近神的人,我們的行為該是多麼不可原諒呢?那些可能被剝奪了聽道和領受聖禮的機會,以至於在某種程度上被逐出教會的人,應當從大衛的榜樣中學習,即使在這種孤獨的環境下,也要堅持向神呼求。他在接下來的部分提到了他的悲傷和痛苦。他補充說,他被堵住了所有逃脫的方法,這樣神的恩典在他的拯救中才能更加明顯。希伯來詞 עטף (ataph),我翻譯為「發昏」,偶爾也指「遮蓋」或「纏繞」,這使得一些人將這句話翻譯為「我的心轉來轉去」;也就是說,被拋來拋去,或被攪動。這是一個生硬的翻譯。其他人更恰當地讀作「我的心被憂慮和煩惱纏繞」,或「被淹沒」。 我採用了一個更簡單的翻譯,儘管我不想被理解為否認他們認為其中包含的隱喻。毫無疑問,這句話的插入是為了表明他沒有因為困境而停止向神求助。我們已經注意到他所遭受的外部考驗,即遠離聖所,以及他超越這一點,將他的呼求指向神;在我們面前的這些話中,我們有他的供詞,他遠非麻木不仁,而是意識到內心與悲傷和困惑進行著一場嚴峻的鬥爭。因此,信徒們在被沉重和精神困擾壓迫時,有責任更加努力地突破這些障礙,以接近上帝。他的禱告是,願上帝將他帶到他似乎被排除在外的安全之地。他所說的磐石或堡壘,一般是指安全的保護,他抱怨自己被排除在外,因為除非上帝之手將他舉起,否則他不可能到達。環顧四周,似乎每一個避難所和安全之地都高高地舉在他的頭頂之上,無法接近。他被切斷了所有的幫助,然而,儘管解救看起來毫無希望,他卻毫不懷疑自己的安全,只要上帝伸出援手干預。這就是這段話的明確含義,當它擺脫了比喻時,即上帝能夠將他從危險中解救出來,儘管所有其他的幫助都已撤回,整個世界都擋在他和解救之間;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真理。在尋求上帝的解救時,我們必須警惕屈服於感官的暗示;我們應該記住,他並不總是通過明顯的手段行事,而是在他選擇的時候,通過理性無法理解的方法來解救我們。如果我們試圖規定任何一個特定的程序,我們無異於故意限制他全能的力量。
3. 因為你一直是我的希望。在這裡我們可以假設,他要麼回憶起他以前所受的恩惠,要麼為他目前所經歷的解救而慶祝。這兩種假設都有很大的可能性。沒有什麼比回憶上帝過去的恩惠更能激勵我們的希望了,而且,在大衛的禱告中,我們經常發現他沉浸在這種反思中。另一方面,詩篇的其餘部分都在為上帝目前的恩惠而讚美;我們沒有理由不認為,我們面前的這些話是感恩的開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翻譯為「因為」的希伯來語詞,可以理解為肯定語氣,即「確實」或「肯定」。
在接下來的經文中,他表達了他從此以後將住在主聖所的信心。我不能完全同意那些認為大衛在寫這篇文章時仍然處於流亡狀態,並且僅僅是承諾自己一定會歸來的人。他似乎更像是在為已經獲得的恢復而歡欣鼓舞,而不是通過預期未來的恢復來減輕他的悲傷;當我們考慮直接的上下文時,這一點將會更加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當他從流放中歸來,並在他的宮殿中安頓下來時,他的心更傾向於敬拜上帝,而不是所有的財富、榮耀和王室的樂趣。我們在他的其他著作中也有他的見證,在他所遭受的最嚴重的災難中,他所經歷的沒有什麼能與被排除在宗教儀式之外的痛苦相比;現在他認為作為一個懇求者跪在祭壇前比坐在國王的寶座上是一種更高的樂趣。通過緊隨其後的詞語,他表明他不像許多無知的人那樣,對宗教的外部形式賦予迷信的重要性,他補充說,他在上帝翅膀的蔭蔽下找到了安全。無知的人可能會認為上帝必然被限制在外部的會幕中,但大衛只是將這個神聖存在的象徵作為提升他信仰的精神操練的一種手段。我不會否認,當他談到上帝翅膀的蔭蔽時,可能暗示著基路伯。只是我們必須記住,大衛並沒有安於肉體的條例,世界的元素, 而是藉著它們並超越它們,達到對上帝屬靈的敬拜。
詩篇 61:5-8
5. 神啊,你原是聽了我所許的願。你將產業賜給那些敬畏你名的人。6. 你要加添王的壽數,他的歲月必存到世世代代。7. 他必永遠坐在神面前。願你預備慈愛和誠實保佑他。8. 這樣,我要歌頌你的名,直到永遠,好天天還我所許的願。
5. 神啊,你原是聽了我所許的願。他在此表明他為何說他要住在神的翅膀蔭下。他所經歷的突然喜樂,是因神聽了他的禱告,使光明從黑暗中生出。他所許的願,我們必須理解為他的禱告,這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以部分代整體,因為他在禱告時許了願。總的來說,他承認他的復興完全歸因於神的干預,而不是他為集結兵力而爭取時間所展現的任何技巧,也不是他從祭司的恩惠或士兵的努力中獲得的任何幫助。如果希伯來文 יראי (yirey) 前面加上字母 ל (lamed),那麼就沒有理由懷疑後面的話語具有普遍的斷言性質,即神將產業賜給那些敬畏他的人。就目前而言,它們可以解釋為神將敬畏他之人的產業賜給了大衛。但我仍然傾向於賦予這些話語更普遍的意義,並將它們理解為暗示神從不讓他的僕人失望,而是用永恆的幸福來加冕那些可能考驗他們信心的掙扎和困境。它們暗示了對惡人所沉溺的那種不合理的自信的含蓄譴責,當他們因神的寬容而獲得任何一段繁榮時期時。那些奉承他們的成功只是虛幻的,並迅速消失。但產業——大衛在此使用的詞——表明神的子民享有更堅實和持久的繁榮;他們短暫而短命的煩惱只會促進他們永恆的福祉。他讚美神,那些敬畏他名的人不會被留下享受幾天的貧乏特權,而是獲得了永久的幸福遺產。這個真理是無可置疑的。惡人,由於沒有憑信心擁有他們可能分享的神聖恩惠,他們日復一日地生活,彷彿是在掠奪。只有那些敬畏主的人才能真正合法地享受他們的福分。
6. 你要加添王的壽數等等。 大衛不能被認為是將這些祝賀的話語專門指他自己。的確,他活到高齡,壽終正寢,將王國留給了他的兒子,由他繼承,王國也處於穩定的狀態;但他並沒有超過一個人的壽命,而且他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持續的危險和焦慮之中。因此,毫無疑問,他所說的歲月,甚至世代,都預示著基督的降臨,因為正如我經常指出的,王國的條件就是神將他們維持為一個民族,在一個元首之下,或者當他們分散時,又將他們聯合起來。同樣的繼承關係仍然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基督必須被視為在他的肢體中活到世界的末了。以賽亞在說「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呢?」時,就暗示了這一點——這些話語預言了教會將在所有時代中存活下來,儘管它不斷面臨敵人攻擊的毀滅危險,以及許多風暴的襲擊。大衛在此預言了王國將不間斷地傳承,直至基督降臨。
7. 他必永遠安坐在上帝面前。這只是他之前所說「我必永遠住在你的帳幕中」的更簡潔表達方式。他指的是在上帝的保護下,他將享有的安全與平安,上帝會有效地保守他的生命。所謂「上帝的面前」,必然是指上帝對祂子民所施予的父愛般的關懷與眷顧。我們周圍的危險如此之多,若非祂的眼目看顧我們的保守,我們片刻也無法站立。然而,幸福生活的真正保障在於確信我們處於神的治理之下。接著是一項禱告,祈求上帝指定慈愛和真理來保守君王。這可以有兩種解釋。由於仁慈和真理是王國最好的保障,因此假設大衛在此祈求被賦予這些品格,作為鞏固其王位的方法,也並非完全不合理。但另一種解釋或許更為可取,即上帝會以慈愛和真理武裝自己,以保守君王。希伯來語詞彙מנה (manah) 不僅表示預備,也表示設立或任命;他所說的,彷彿王國真正的防禦只能在上帝的慈愛和信實中找到。他使用「預備」或「命令」的表達方式,暗示上帝可以多麼輕易地提供保守祂子民所需的手段。在結尾的話語中,他表達了自己堅定不移地持續頌讚上帝的決心,以履行他所立的誓言——這再次讓我們注意到祈禱的兩個部分之間應始終存在的契合:因為大衛在遭受災難的壓力下向神求助時,當他經歷了拯救之後,他始終表現出感恩之心。